中国德迷联盟 - GerFans.cn

 找回密码
 加入联盟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雾霾重袭南京 沪苏皖三地互相推诿

[复制链接]
德迷小天王 发表于 2013-7-4 17:37: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3-07-04 00:58:19 来源: 华夏时报 



摘要: 南京城再度被笼罩在一股巨大的黄雾之中,6月10日南京PM2.5浓度超过300,创下今年以来最高点,达到严重污染级别。


近期,南京城再度被笼罩在一股巨大的黄雾之中,6月10日南京PM2.5浓度超过300,创下今年以来最高点,达到严重污染级别。几乎在同一时间,临近的上海和安徽空气指数也纷纷亮起红灯,三省市环保部门一致将矛头指向周边的秸秆焚烧。
然而有趣的是,对于秸秆焚烧的源头,沪苏皖却上演了一场“踢皮球”论战。上海方面称秸秆焚烧烟雾来自江苏,而江苏将矛头指向西面的安徽,安徽方面则是大喊冤枉。
事实上,为了查禁秸秆焚烧,近年来江浙沪皖各级政府可谓不遗余力,从一开始的单纯查禁,到目前的“禁收”结合治理,如今秸秆回收利用产业已经初具规模。然而《华夏时报》记者经过调查发现,经过几年的发展,不少秸秆回收企业不但没有壮大,反而越发举步维艰。
灰霾天气谁之错?
这几年“雾锁楼台”早已不是北方城市的“专利”,很多江南地区也开始饱受“灰霾”之苦。
进入6月,江苏南京、安徽合肥、上海均遭遇“十面霾伏”,空气质量严重污染。三地环保部门均称,此次灰霾天气主要源自周边的秸秆焚烧散发的烟雾。不过对于烟雾的源头,三地相关部门却互相推诿。
上海市农委人士表示,夏收期间,当地并没有出现大面积焚烧秸秆的情况,此次污染指数上升,是苏北大面积焚烧秸秆所致。对于上海的“指责”,南京官方微博与新闻媒体则是齐齐将矛头指向了邻居安徽。南京环保部门声称,当日在南京及周边并未发现秸秆焚烧的火点,判断污染源可能来自安徽。
6月11日,安徽环保部公布了10日的卫星遥测结果,结果显示,当天在安徽境内并未发现秸秆焚烧的火点,反而在江苏省镇江发现一处秸秆焚烧的火点。
“安徽农田比较多,全部禁烧确实有难度,但是也不能说都是从这里飘过去的。”距离南京最近的滁州市环保局一位人士告诉本报记者说。
实际上,卫星遥感监测显示,6月17日当天江苏省共出现74处秸秆焚烧火点,为今年秸秆禁烧以来,情况最严重的一天。当天下午,江苏环保厅苏北环保督查中心就连续大面积秸秆焚烧问题约谈了淮安市相关负责人,这是江苏首次因秸秆焚烧问题对地方政府启动约谈。
企业生存艰难
到底是谁烧的秸秆,似乎成了一本“糊涂账”。但是为了治理秸秆焚烧,各省市近几年也下了不少本钱,如对农户发放秸秆回收补贴、建设秸秆发电厂、鼓励秸秆再利用等等,然而每到收粮时节,各地却依然还是烟雾缭绕,这也让地方政府万分头疼。
“秸秆利用成本太高,而收益太少,现在全靠政府补贴,一年两年还可以,但时间长了一些财力有限的地方政府就吃不消了。”江苏省发改委原能源处处长李春茂告诉记者,现在很多秸秆利用企业经营困难,农户回收秸秆的积极性也在降低。
江苏沭阳的草场老板单怀林2009年和几个亲戚凑了400多万资金,在沭阳下面的农村开辟了5处草场,专门负责回收当地农田的秸秆,然后再销售给周边的造纸厂、发电厂等企业。他说:“当时也是看到了秸秆回收的商机,而且政府也很支持,头一年还给补贴了6万块,不过后来越来越感到这个行当不好做。”他当初投资的400多万,到现在才收回了三分之一。
实际上,不光是秸秆回收上游企业运作困难,秸秆需求最大的下游企业——发电厂也陷入了十厂九亏的窘境。
“苏北每个县现在都建一个秸秆发电厂,大部分都在亏本。”在6月17日举办的中国绿色能源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活动中,江苏省发改委原能源处处长李春茂告诉记者。
据了解,江苏省自2006年开始建设生物质秸秆电站,截止到去年底,共核准30个生物质秸秆发电示范项目,装机规模80.3万千瓦。然而由于2012年以来秸秆收购成本上涨,电站经营成本不断增加,加剧了生物质电厂的经营困难。
南京清洁可再生能源研究设计院院长史诗长告诉记者,首先是秸秆收集难,现在都是靠人工收集,而目前农村工人费用一天都要100块以上,而一亩麦田只能收集700斤秸秆,效率太低;其次是加工难,目前国内用于压块的机器技术都不太成熟;第三是运输费用高,如果路途远一点,卖秸秆的费用还不够油费的。
“目前来看,秸秆回收利用行业还是要靠政府补贴,但是各地财力状况不同,长期补贴也只能解燃眉之急。”史诗长说。
秸秆产业难做
曾经不起眼的小小秸秆,现在的确成了让地方政府挠头的烦心事。
“政府的确很重视,但是现在还没有制定整体的规划,基本都是各自为政。有的地方秸秆没地方卖,农民只好把秸秆要么偷着烧掉,要么扔到水里,造成严重污染。”对于目前秸秆回收利用方面暴露的问题,李春茂忧心不已。
“实际上,秸秆回收利用产业非常大,据我们估算,仅江苏每年就产生6500万吨,如果都能得以合理利用,一定是利国利民的好事。”史诗长表示。
按照史诗长提供的数据,以目前200元/吨的价格计算,6500万吨秸秆就能给江苏农民带来130亿元的收入,这个效益是显而易见的。
据江苏省能源局统计,2012年全省生物质发电量达16.7亿千瓦时,年消耗生物质秸秆量360万吨,可为农民增收6500万元。


而根据江苏省相关部门规划,到2012年,全省秸秆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要达到85%,记者查阅省内各地区公报了解到,目前江苏大部分地区都已经达到这个标准,其中苏北地区完成的比例要高于苏南。
但是也有政府部分人士指出,上述指标颇有水分。“85%里只是非焚烧处理,其中还包括遗弃在地头,甚至扔到水里的,真正再利用的没有那么高比例。”该人士表示。
除此之外,一位从事再生能源利用方面的企业人士指出,目前秸秆价格事实上已经自行进入了能源价格体系,由于煤炭价格近两年连续走低,生物质发电厂利用秸秆的效益也随之下滑,因此政府应该主动将生物质能源价格纳入能源价格监控体系,及时调整补贴标准。
本文来源:华夏时报 作者:赵士勇 责任编辑:NF035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联盟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国德迷联盟 - GerFans.cn ( 辽ICP备17002255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6-9 09:47 , Processed in 0.025060 second(s), 14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