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德迷联盟 - GerFans.cn

 找回密码
 加入联盟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夜雨孤灯读《坛经》

[复制链接]
林梓枫 发表于 2004-7-7 18:52: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读书生涯中,免不了有这样一些时候,枯坐灯下,意懒神滞,百无聊赖之中,听夜雨寒风在窗棂飘摇。每逢此刻,我总习惯从书架上抽出一本《六祖坛经》,默诵静思片刻,原本不宁的心绪,一会儿便被眼前书中那一行厚朴坚定凝重庄严的文字充满,而且,往往还会有一种别样的情愫在这夜鱼孤灯中袅袅的洋溢出来。这时候,窗外的风雨似乎也幻化成一片天籁,仿佛自己正置身于一个清明澄澈的世界之中,眼前的“俗物”也仿佛放射出圣洁的灵光,如水般地飘溢在你的四周……所谓"境由心造",大抵如此吧.

     我不是任何形式上的信徒--不持戒,也没修禅,自然用不着苦心孤诣地去守持那些繁文缛节,但是,经常让思想去触碰一下“清规戒律”,倒能生出不少微妙的感觉。“人心惟危,道心惟微”,在这样的境况中,也能多少有点体会。久而久之,这样的触碰便生成了一种习惯的乐趣,自以为在享受着无拘无束的好处。拥有一片自以为是的自由和清净可以放纵你的思绪在每一页书上轻轻地往返流荡,恰似风行水上。那种风吹水上粼粼的景致和感觉,不是也很诱人麽?

     也不尽然。信传自有信徒的得天独厚。信徒可以因信得救。不信,自然无从获救,也就只能堕身于欲念贪嗔的轮回折磨,无法超脱尘事之苦。信,当然也包括信经。佛的意旨在经中。经是凡界圣界的桥梁,信是神赐予你解经的钥匙。在每个信徒的眼中,经是宇宙中大真理,是生命赖以维系与照亮的支撑,是过去,现在和将来的贯穿和流动,是超脱限界的灵魂,是深深扎根于大地的一棵精神之树。这就是因信而产生的力量,一种完全彻底地改变一个人精神面貌的力量。我寄身尘世,却向往这样的生命境界与精神力量。这样的境界和力量,对于一个尘世居士来说,可能吗?
  首先想到的是一则几乎人所皆知的佛典。说的是禅宗五祖弘忍欲传衣钵,嘱众僧写佛偈,以明心境。先有高僧神秀者写道:“身是菩提树,心为明境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忽而,有一伙房名慧能者,不识字,听到寺里传念的神秀偈语,乃托人将自己的一段偈语也书于墙上,曰:“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弘忍为慧能偈主所动,倚之为可托付之人,召来慧能托付衣钵,慧能受之后,如一鹤飘然南行。这就是所谓的“作偈呈心,慧能得法。”
  这个典故很早就听说了,只是一直悟不出其中的味道。后来慢慢的觉得神秀的偈语显得小心谨慎,处处有一种举轻若重的拘泥,讲求一种修养功夫,以此明心见性,重在佛性。而慧能的偈语空灵洒脱,透溢出一种举重若轻的自由超脱,强调的是空。所谓顿渐之分,多是神会牵强之辞,诚如胡適所言,实非慧能本意。《坛经》中云:“人虽有南北,佛性本无南北,葛獠身与和尚不同,佛性有何差别?”又曰:“法无顿渐,人有利钝。迷即渐勤,悟人顿悟。识自本心,足见本性。悟即元无差别,不悟却长刧轮廻。”此足以为证。唯余人属迷钝,却又向往利顿无境,无根无柢,却急于明心见性,如此南辕北辙,或者缘木求鱼,也只能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了。

  慧能有偈:“心迷《法华》转,心悟《法华》转。”身为读书人,久陷书海,既为读书所乐,亦为读书所困。总有一种沉重系压在心头,推之不动。《论语》中云“颤颤惊惊,如履薄冰”。每逢此时,便向往慧能的洒脱觉醒。菩提,明镜这些东西,原本不存在--心外无物,何必自设心牢,自寻烦恼呢?若说神秀为历史所困,走的是渐进修持以达解脱之路的话,慧能只是极潇洒地挥一挥手,眼前的历史烟云便消散殆尽。这种潇洒,不正是天地间最有魅力的潇洒吗?
  如此,伙房僧慧能那飘然南行的身影便深深印在我的记忆中。
  不仅如此。
  《坛经》曰:“此世界名婆娑,意为忍。是说不为烦恼三毒所刧夺,并乐意忍受,以能坚忍,故名堪忍。”佛之教化众生,便从学婆娑世界讲起,就是世间法。佛法便如莲花,出于污泥,而灼灼其华,不为污泥所染。但倘若只是虚空,只是清水,莲花将由何而生呢?

  佛只是用莲花的“清”与“空”去照见尘世的“实”与“有”;用对真谛的知觉,点醒沉沦的迷惘。此所谓事为俗谛,理为真谛。一切有情须由俗谛论得真谛。苦集是俗谛,灭道是真谛。不周遍尘世,怎么找出世间的路?因此,若人的本性是善良,又何妨去爱,去恨,领受自然之所予,而完善自己的一生。痴情的宝玉不是参得“无可云证,便是立足之境”么?比他痴情的犹进一境,曰“无立足境,方是干净。”人生处处皆有大撒手处,此等已即是撒手处,但在未爱,未恨,未证得完善具足的人生前,何尝撒得手呢?

  净手焚香读《坛经》,仿若春风化雨,荒漠沙国一股清泉,胸中涌出一片绿洲,喧嚣的尘世渐渐远去,清凉之气令块垒顿消。也许,对于我这样一个身居尘俗中,既向往明心见性而有对世俗欢乐依恋难舍的灵魂来说,这一时的解脱,便是永恒。

  夜雨中,孤灯下,抚卷《坛经》,一室皆清凉矣!
星有灵犀 发表于 2004-7-8 10: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炎热的夏天有如一股清风...干净清爽又不乏韵味...</P>
laughincat 发表于 2004-7-8 12: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无欲则刚,只是如果无欲无求,立足在这世上又有何意义.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种境界如何求得,只是世事烦扰,但在酷暑之夏求片刻清凉.一砂一世界,一花一天堂,片刻清凉便是一世清凉.</P><>老顽童倒是深得其髓,难怪一灯大师都自叹不如.</P>
dukelena 发表于 2004-7-8 18: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心冷则身冷 心静则身静 心死则身死
phoebe 发表于 2004-7-8 18:57:00 | 显示全部楼层
佛教的禅宗不苛求清规戒律,讲究的是心灵顿悟。您都悟到这份上了,果然高!
phoebe 发表于 2004-7-8 19: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楼主似乎对佛教很有研究吗!!!!请教个问题!这个偈语是谁写的?</P><>休休休处更休休,万事到此一笔勾。誓同青山为故识,愿同绿水做良俦。</P><>人间好事如春露,世上浮名若水沤。任凭海枯松石烂,此心终不混常流。</P>
 楼主| 林梓枫 发表于 2004-7-8 19:31:00 | 显示全部楼层
<B>以下是引用<I>phoebe</I>在2004-7-8 19:14:00的发言:</B>

<>这个,楼主似乎对佛教很有研究吗!!!!请教个问题!这个偈语是谁写的?</P>
<>休休休处更休休,万事到此一笔勾。誓同青山为故识,愿同绿水做良俦。</P>
<>人间好事如春露,世上浮名若水沤。任凭海枯松石烂,此心终不混常流。</P>



呵呵~十分惭愧,不知道啊~
<img src=\"images/post/smile/dvbbs/em07.gif\" />
dukelena 发表于 2004-7-8 19:38:00 | 显示全部楼层
<B>以下是引用<I>phoebe</I>在2004-7-8 19:14:00的发言:</B>

<>这个,楼主似乎对佛教很有研究吗!!!!请教个问题!这个偈语是谁写的?</P>
<>休休休处更休休,万事到此一笔勾。誓同青山为故识,愿同绿水做良俦。</P>
<>人间好事如春露,世上浮名若水沤。任凭海枯松石烂,此心终不混常流。</P>



一个少林主持临死前写的
phoebe 发表于 2004-7-8 20: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对呀对呀,是个少林寺住持写的,我是问他叫什么?</P><>似乎是临走前吧,不是临死前的</P><>这是一个研究佛教的老先生说他最欣赏的,可惜找不到机会再问他了,快成我心病了!</P>
yinaha 发表于 2004-7-8 20: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神秀的偈云:“身是菩提树,心为明境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P><>还是逃脱不掉一个肉身的束缚,掉进一个认幻境为真实的误区,希望通过后天的勤加修炼</P><>来获得暂时的解脱。</P><>其实这也正是神秀并未真正悟道之明证,其病在于过于偏重在尘埃上,以为破尽无明自然</P><>成佛,却不知道这样做是弃本就末,颠倒错乱,越拂拭幻尘越多,越约束自身肉体,痛苦</P><>也越多,结果搞来搞去,始终是不能了却生死的。</P><>虽然如此,五祖依然令门人炷香礼敬,何也?重修行故也。要知能够做到如此,已实属</P><>不易了!更何况见真性呢?</P><>六祖慧能的偈云“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P><>慧能六祖见性但也并未真正透彻,以菩提喻性,以明镜喻心,心性原是非空非有,为何偏</P><P>偏要说“本来无一物”呢?这时已经落于“空”中,后人学之,不觉误入断见,以为心即</P><P>是佛,而不再勤加修炼,修证功夫从此越发没了着落。最终导致宋代理学的发达。</P><P>及至五祖三更为之说《金刚经》,就彼四句偈之病而更正之,说到应无所住二句,始悟体</P><P>用一如,不以偏空为究竟,遂大悟矣。可见六祖的这四句,乃悟后语,而非彻悟后语也。</P><P>因此一执着,一偏空,其实本性菩提处于无实无虚中,既不需要过于执着,也不是真正</P><P>“无一物”,只需要随时随地照在这个本性上,那个自始至终能感知的即是本心真无。那</P><P>么,尘埃不尘埃,也都无所计。若彻悟本来,即知尘埃亦不离自性菩提,惹与不惹,只在</P><P>觉与不觉耳。</P><P>是以不生灭中,故曰不生灭中,本性真如乃金刚之质千年不坏也;不动摇中,故曰无动</P><P>摇,而菩提清净之本相尽显也;故而能生万法,虽生万法,于本体毕竟丝毫无碍,体用一</P><P>如,其真性菩提也。</P>
xiang 发表于 2004-7-8 21: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菩提本无树</P><>明镜亦非台</P><>本来无一物</P><>何处惹尘埃</P><>佛教和基督的区别……是什么呢?想找到属于自己的信仰,但又不想成为无所事事的庸人,沉沦一生。或许,圣经中有属于自己的答案?</P><>不知道</P><>呵呵</P><>静   是一种境界……</P>
yinaha 发表于 2004-7-8 21: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PHOEBE:</P>
<>该主持是少林寺二十九代(实为三十代)主持古梅祖庭。</P>
<>简历如下:</P>
<>  祖庭(1461~1510年),号古梅,大明府滑县人,父名李聪,母张氏。他十八岁出家(1478</P>
<>年),礼某寺东沧为师,始受瑜伽之学。两年后(1480年),不满所学之业,乃叹道:“充为</P>
<>释子,当以生死大事为重务,其余则不足累也。”遂拖锡杖奔八百里伏牛山,首参古缢禅</P>
<>伯请益,一住二年,志似冰霜,心如木石,惟道心拳拳。他偶尔读到一本书,书中说到</P>
<>“虽有五宗都奇,独推洞上一宗”,因而决心访少林寺。在少林寺,他参扣千江老师,告</P>
<>香人室,学参公案,经历数年,发明宝镜三昧,透彻偏正之玄微,若木人之雅唱,无传面</P>
<>传,无授而授,千江老师遂付之衣法。
  </P>
<P>弘治乙卯(1495年)腊八日,祖庭开堂示众,果与寻常不同。罢参,隐于驼岩双窑庵,道行</P>
<P>远播,王侯钦慕。弘治丙辰(1496年)秋,受徽王府之请,升堂说法。
  </P>
<P>弘治丁巳(1497年),登封县原县令安公等请为少林寺方丈,时年三十七岁。
  </P>
<P>此后凡过往官吏、文人名士皆求与祖庭接谈,迭相应酬,不胜其烦。他厌人事繁冗,遂休</P>
<P>隐于伊阳岘山(今汝阳县南三屯乡),由归源可顺(1444~1499年)接任为住持。
 </P>
<P>弘治辛酉(1501年)春,登封县知县、任邱人邝公,退休官吏杜钧,儒学名士姜左余等人因</P>
<P>少林寺法筵久虚,积极务色方丈人选。众人一致推荐祖庭担任住持之职,于是遣执事玉华</P>
<P>等人持专疏往岘山礼请之。祖庭乃不辞而来。九月九日升堂于少林寺,自此宗风大振,祖</P>
<P>道光扬。他率领五百多位寺僧夜参昼讲,只将本分钳锤。
  </P>
<P>寺内原有一座“单传堂”,早已名存迹泯,地空经年。祖庭决心恢复,但财力不足。他听</P>
<P>说河西蕃僧(喇嘛教徒)行高服众,财力雄厚,便西上河西,请求助缘,圆满而归。于是,他</P>
<P>用五年时间重建了单传堂。
  </P>
<P>大约在弘治十八年(1505年),祖庭主动要求退休。他深切地体会到佛家之路就是要从迷妄</P>
<P>生活中静歇下来。于是这一天,他命敲钟集合全体寺僧,将大红色伫丝禅衣、罗缎纱偏</P>
<P>衫、袈裟等共六件,都交给了常住,挝鼓颂偈一首:
  </P>
<P>“休休休处更休休,万事从今一笔勾。
  </P>
<P>誓与青山为故识,愿同绿水作良俦。
  </P>
<P>人间好事如春露,世上浮名若水沤。
  </P>
<P>一任海枯松石烂,此心终不混常流。”
  </P>
<P>吟罢,曳杖下座而去。大众告留,师坚不从。
  </P>
<P>退休后的祖庭,在寺左侧作一小室而居,取名叫“休心堂”。闲居独处,一榻翕然,有隐</P>
<P>士之风。只是在正德己巳年(1509年)应请去“黄巢寺”安禅。这黄巢寺在偃师县顾县乡回</P>
<P>龙湾村,又叫藏梅寺,传说黄巢起义失败后隐于此寺为僧,所以又叫黄巢寺。祖庭于腊八</P>
<P>日升堂开示,四众听讲者不下千余人。
  </P>
<P>正德庚午年(1510年)三月,祖庭逝于少林寺休心堂,世寿五十,僧腊二十九。</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7-9 9:05:18编辑过]
xiang 发表于 2004-7-8 21: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人生自古谁无死</P><>有生即有死</P><>生</P><>是一种恩赐</P><>死</P><>是一种解脱</P><>生与死之间</P><>供人思考</P><>供人想象</P><>昨天</P><P>现在</P><P>明天</P><P>过程……现在……我在打字……现在……???……是什么呢……</P>
燕子 发表于 2004-7-8 21: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林子真伟大,我完全看不懂地说。。。好佩服你们。。。
Amy4711 发表于 2004-7-8 21:2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偶承认,偶也大部分都看不懂。
星有灵犀 发表于 2004-7-9 10: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具体内容其实不必完全理解 有时候追求的就是那种空灵的感觉
phoebe 发表于 2004-7-9 12:58:0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yinaha,你好强啊!!能不能告诉我这些东西都是在哪些书上看的吗?我也想看看!</P>
laughincat 发表于 2004-7-10 13: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怪不得达摩说不立文字,见性成佛。</P>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联盟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国德迷联盟 - GerFans.cn ( 辽ICP备17002255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4-19 19:09 , Processed in 0.031077 second(s), 13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