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大话“国号”之3
<div>乱说“国号”之3</div><div> </div><div> 有次遇到一法国人,一见如故,一路上从法兰西第五共和国谈到古代中国历朝历代史,当我提及的法国近代史丰富的内容和英国有得一拼时,他很遗憾的说法国没有中国那么源远流长,悠久不断的文明发展史。<br/> 虽然这位法国朋友这么说让我等十分自豪,但是他对中国的了解程度同样令人惊讶。不过他也有迷糊的地方,那就是中国众多重复的朝代名称。<br/> 比如说,这兄弟知道“赵氏孤儿”的故事发生在春秋“晋”国时期,结果几百年后的“肥水之战”又冒出来一个“晋”。中间还穿插了好几个“燕”“汉”“秦”等等,实在令人晕乎。</div><div> </div><div> 这得从各朝各代的史官们说起。<br/> 为了区分不同朝代使用的同样国号,史学家们伤透了脑筋。</div><div> </div><div> 最早使用的是方向区别;即以国都相对位置区分。<br/> 比如说“西周”和“东周”,“西周”在前,“东周”在后;为什么叫“西周”呢?因为西周的国都“宗周”(即长安)在西边,东周的国都“成周”(即洛阳)在东边。<br/> 同样的例子比如:“西汉”“东汉”(西汉国都长安在西,东汉国都洛阳在东);“西魏”“东魏”(西魏国都长安在西,东魏国都邺城在东)。<br/> 除了“西”“东”,还有“北”“南”。例如,大家再熟悉不过的“北宋”“南宋”,北宋国都“汴京”(今开封)在北边,南宋国都“临安”(今杭州)在南边。</div><div> </div><div> 假设“东”“西”“南”“北”这些方向区别不了了,那就用“前”“后”。<br/> 总之“空间”搞不定的事情,那就用“时间”区别了。<br/> 典型的例子是五代。“梁唐晋汉周”因为前面全部有人用过同样的国号,因此五代的“梁唐晋汉周”全部加“后”以示区别:史称“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br/> 相似的例子见于国号N多的东晋十六国,诸如慕容鲜卑的“前燕”“后燕”;苻洪的“前秦”,姚弋仲的“后秦”;刘曜的“前赵”,石勒的“后赵”;张骏的“前凉”,吕光的“后凉”。<br/> 当然还有五代十国的“前蜀”“后蜀”等等,这类例子很多。</div><div> </div><div> 如果“国都方向区分”搞不定,史学家开始用“国姓区分”。<br/> 举个例子:“魏”。最早以“魏”为国号的是战国的魏襄子,韩赵魏三家分晋后,魏襄子以自己的姓氏为国号,不过恐怕他自己想不到,后世有好几个重要朝代跟着他使用这个“魏”国号。<br/> 比如三国时的曹操跟着叫“魏”;然后东晋十六国时期的冉闵也叫“魏”;接着南北朝的拓拔鲜卑三个“魏”;后来隋末的李密等等,国号统统是“大魏”。<br/> 为了区别这一群“魏”,史官们真是想破了头,最后把最重要的第一选择“方向区分”给了拓拔鲜卑,拓拔鲜卑在南北朝的强势地位配得上“北魏”“东魏”“西魏”这样的称号。但是其他几个怎么办呢?干脆以国姓命名,于是曹丕叫“曹魏”,冉闵叫“冉魏”。</div><div> <br/> 如果时间空间都搞不定,也就是加了“东”“西”“南”“北”“前”“后”都区分不了怎么办?<br/> 史学家好像也还有办法。</div><div><br/> 众所周知,中国朝代用的最多的是国号是“汉”(这也不枉我们叫“汉族”,说“汉语”,写“汉字”;“汉”的由来请参见本人已写的《说“汉”》一文)。<br/> 历朝历代,随便数数都能数出十几个“汉”。<br/> 当然这里面最最最重要的“汉”,当然以第一选择的“国都方向区分”。于是,有了这个称呼:“西汉”“东汉”。<br/> 到了五代十国,冒出来一个刘知远的“汉”,这时候,史学家开始用“前后时间区分”,见上面说的五代那个例子,所以有了“后汉”这个称号。<br/> 然而刘知远的小弟弟刘崇跟史官大人开了个不大不小的玩笑。<br/> 事情是这样的:刘知远的“后汉”没隔几年被郭威的“后周”取代,刘知远的从弟刘崇在晋阳(北方山西这一块)继续打上“汉”国号,做了皇帝。<br/> 这个“汉”怎么办?难道叫“后后汉”?<br/> 好在同期南方两广地区也有个叫刘隐的人建立的“汉”;史学家干脆把这两个一南一北的小“汉”叫做“北汉”“南汉”,都是五代十国的十国之一。<br/> 现在问题来了,就算不算和朱元璋争夺天下的陈友谅所建的“汉”,东晋十六国时期也有两个完全是正规王朝的“汉”:灭掉西晋的匈奴人刘渊“汉”;占据四川的氐族人李“汉”。<br/> 好在这两个少数民族同胞非常有个性,国号喜欢改来改去。可能毕竟不是纯粹的“汉”人吧,刘渊死后,其后裔刘曜改“汉”为“赵”,史称“前赵”,又称“汉赵”。李寿的先人李雄最初国号是“成”,李寿改“成”为“汉”,史称“成汉”。<br/> 于是这两个“汉”被命名成:“汉赵”“成汉”。</div><div> </div><div> 假如上面的所有办法都区分不了了怎么办?</div><div> </div><div> 居然还有这么变态的事情?有的。<br/> 历史会出这样的难题吗?会的。</div><div> </div><div> 这题目谁出的?他就是你就算对历史一无所知也会知道的人:刘备。</div><div> 还是上面的例子:“汉”。</div><div><br/> 迄今为止,我们知道了费尽脑汁的史官们用了“国都方向区分”,“前后时间区分”,“国姓区分”,“叠加国号区分”等方法。<br/> 不过这些对刘备没用,“东西南北后的诸汉”这些很好听,很流行,很NB,很强大的ID都被人家占用了,现在注册不了;用国姓吧?好几个汉的国姓都是“刘”,谁知道你是刘备的“刘汉”,还是刘秀,刘邦,刘崇,刘知远,刘隐的“刘汉”?另外刘备的儿子刘禅这孩子也忒乖,没象人家把“汉”改个别的什么国号。<br/> 怎么办?<br/> 于是就有了“蜀汉”这个来历。显然,史官也伤透了脑筋:你在蜀地,就叫你蜀汉吧。</div><div> </div><div> 对此俺没任何意见,我一直很佩服诸朝诸代史学家的智慧;为了鉴别实在是高招叠出。<br/> 可是说实话,为什么一定要鉴别的那么清楚呢?</div><div> </div><div> 我有意见的是三国的“魏蜀吴”称号。<br/> 不知道刘备对这个SB史官采用这个命名有没有意见,小生我本人肯定是替卖履的大耳哥哥打抱不平的:明明我国号“大汉”,为啥你把俺唤作“蜀”?</div><div> 这就好比一个班有同名同姓的人,比如说有两个“张三”,为了鉴别,你可以一个叫“张三”,一个叫“张八”。就像刘备的“汉”,史官大人你是可以叫做“蜀汉”,这是可以接受的。<br/> 但是你不能说区别两个“张三”,这个叫“张三”,那个不叫“张八”,改叫“王八”。就像刘备明明叫“汉”,史官大人偏偏改为“蜀”。把人家的姓都改掉了,那就是史官大人你的大不对了。</div><div> 当然,“魏蜀吴”可能是简称所致,但是无论再怎么简称,都要尊重历史本身的真相。</div><div> </div><div> 同样的例子见于东晋十六国的一堆“凉”,五个凉中没几个国号是真正的“凉”。比如说秃发力狐,人家明明自称“河西王”,以此推之,那就说这个国名应该叫“河西”国;可是后代编史的人偏偏把秃发鲜卑命名为“南凉”,边都占不上。</div><div> </div><div> 最后想说的是,历史本来是什么样子,就应该是什么样子。尊重自己的历史,其实也是尊重我们让外国人羡慕不已的渊源悠久的华夏文化本身。</div><div> </div><div> </div><div> </div> <p>阿戈乱侃历史系列</p><p></p><p>《说“汉”》</p><p><a href=\"http://www.gerfans.cn/bbs/dispbbs.asp?BoardID=26&ID=99804&replyID=&skin=1\">http://www.gerfans.cn/bbs/dispbbs.asp?BoardID=26&ID=99804&replyID=&skin=1</a></p><p></p><p>《大话国号》之1</p><p><a href=\"http://www.gerfans.cn/bbs/dispbbs.asp?BoardID=26&ID=100334&replyID=&skin=1\">http://www.gerfans.cn/bbs/dispbbs.asp?BoardID=26&ID=100334&replyID=&skin=1</a></p><p></p><p>《大话国号》之2</p><p><a href=\"http://www.gerfans.cn/bbs/dispbbs.asp?BoardID=26&ID=100316&replyID=&skin=1\">http://www.gerfans.cn/bbs/dispbbs.asp?BoardID=26&ID=100316&replyID=&skin=1</a></p> <p><img src=\"images/post/smile/dvbbs/em20.gif\" />看到最后笑喷了,我还真没想过刘备的冤屈,让LZ这么一说,他是够郁闷的~</p><p>至于那几个凉,呃……可以研究研究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p> 我又来推敲了<img src=\"images/post/smile/dvbbs/em01.gif\" /> <img src=\"images/post/smile/dvbbs/em01.gif\" />谢谢楼主给出链接~欣赏去也~ 河西是应该就是凉州吧 所以叫凉? <p>就他们欧洲史里那些亨利查理之类的也够让人头大的了</p><p>时间空间顺序都搞不定,就直接上个人特征了,天知道天下红胡子的有多少个</p><img src=\"images/post/smile/dvbbs/em16.gif\" /><img src=\"images/post/smile/dvbbs/em16.gif\" /><img src=\"images/post/smile/dvbbs/em16.gif\" /><img src=\"images/post/smile/dvbbs/em16.gif\" /><img src=\"images/post/smile/dvbbs/em16.gif\" />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