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有为最小女儿在杭州辞世 终年84岁
康有为最小女儿在杭州辞世 终年84岁2012-03-25 05:13:00 来源: 南海网(海口) 核心提示:3月23日,康有为最小女儿康静谷因病在杭州逝世,终年84岁。康静谷为康有为的第十个女儿。http://img1.cache.netease.com/catchpic/5/5C/5C53A2712057DFBADD38B9A91E2838A3.jpg这是丁家山山壁上康有为的题字“潜岩”,落款:南海康有为。联系上逝者康静谷女士的儿子陆先生,他努力克制自己的哀伤:“我心里很乱。我母亲1929年2月6日出生,外婆张光是康有为的第六位夫人。外公去世后,外婆独自抚养了我母亲十八年后,在解放前去世。”
当时,十八岁的康静谷从杭州女子高级中学毕业后,开始学医。
1951年,康静谷和在平海路牙病防治所工作的陆维鉖结婚,婚后育有两女一男。
“我母亲是市三医院放射科医生,在医院干了一辈子。父亲一直是牙医,以前的牙病防治所,后来改成了现在的口腔医院。现在我大姐在美国,二姐在杭州当老师。”
陆先生说,母亲的一生“平淡、朴素”,年纪大了后,更是不希望外人过多关注。
“最后的这段日子,母亲心脏、肺、肾衰竭,呼吸很困难,她一直在说的就一句话,身后事‘一切从简’。我父亲表面上不流露,但母亲病成什么样,他很清楚。
“因为太伤心,3月初我母亲住院,刚过一星期,父亲自己也住院了。医院考虑得很周到,把他们安排在同一间病房。不过昨天下午1点多,父亲血压升高,突然昏迷了,到现在还没醒过来。母亲昨晚去世,他还不知道……”
讣告
康有为和张光之女,爱妻康静谷因病医治无效,于2012年3月23日22时23分在杭州逝世,终年84岁。遵康静谷生前遗愿,丧事一切从简。
谨此讣告
陆维鉖率儿、女哀告
2012年3月24日
我外婆小名阿翠,不是船娘……
母亲一过继,马上被写入康家族谱
康静谷为人低调,父亲康有为和母亲张光之间的情感故事,她大多只和自己的子女讲过一些。近年来也有少数几家媒体对康静谷做过专访,但这些报道中有不少矛盾之处。
昨天下午,外孙陆先生对这些问题一一作了澄清。
1.很多资料中,都把张光说成是一位“西湖船娘”,但康静谷在一次专访中曾说,母亲只是位农家女。
陆先生:我外婆的妈妈确实是在西湖里帮人撑船的船娘,但到我外婆这里,就没碰过这个行当了。
我外婆的外婆那辈开始,就住在栖霞岭。
我外婆年轻的时候,家里人都叫她“阿翠”,“张光”这个名字,是后来外公康有为帮她起的。硬要说的话,我外婆应该是算西湖边的一位农家女吧。
2.关于康有为主动上门来提亲,有的资料说张光的母亲极力反对,也有说张光自己不答应。
陆先生:其实这两种说法都对。因为一开始,她们两人对提亲都持反对态度。
道理很简单,康有为当时是个有名望、有势力的大名人,而我外婆家里不过是山野小民,门不当户不对,当然不敢轻易去攀附。再者,我外婆那时才19岁,康有为已经近60岁了,我外婆当然是不肯的。
后来康有为一再表示诚意,最后感动了我外婆和我曾外祖母,这又是后话了。
3.康静谷并非康有为和张光的亲生女儿,而是抱养的?
陆先生:我外公康有为的逝世时间为1927年,而我母亲是1929年才出生的。
外公和外婆婚后多年没有子女,一直是外公的遗憾。他生前就决定,要在亲戚中过继一个孩子过来,作为自己和外婆的血脉。
他去世后,我外婆就遵照这个愿望,把姐姐家刚出生的一个女婴抱养过来了。
这个女婴就是我母亲康静谷,一过继,她马上被写入康家族谱,是外公康有为的第十个女儿。
4.康有为去世后,张光是否带着女儿搬入“陋巷”,含辛茹苦带大了康静谷?
陆先生:这个说法真不知道是怎么传出来的。外公去世后,外婆确实独自带大了我母亲,虽然生活条件不如从前,但还不至于拮据。
外公康有为去世后,丁家山的“康庄”也被北伐军查封,但康有为生前和郭庄主人郭士林关系极好,郭士林也常把郭庄借给康有为居住。我外婆于是带着我母亲继续在郭庄中借住,直至她去世。
所以当时,我母亲一直被周围的人称为“郭庄康小姐”。
但孤儿寡母到底是苦的,我母亲和我说过两个她小时候的故事,我印象很深。
一个是下乡收租。当年外公在江苏茅山有个农场,经营不善倒闭后,只好将田地出租。他去世后,各房夫人和子女要轮流去茅山收租。轮到我外婆和我母亲那年,正逢大旱,外婆经不住当地灾民的哀求,一分钱都没收到。
最后母女两个路费用尽,付不出住宿费,被店家扣在了柴房里,两人抱头痛哭。最后店里一位住客,听说她们是康有为的家人,帮她们付了账,还把她们送回了郭庄。
第二件是外公的字画。
我外婆信佛,有时会去庵里住段时日。她有两只随身的箱子,里面是外公留下的字画。一天半夜,两个强盗闯进庵里,把我外婆、母亲,和庵里的女尼都捆在柱子上,抬走了这两个箱子。
外公去世后,他留下的字画是家里的家底,也是外婆可以拿来怀念外公的唯一一点东西。这件事后外婆很伤心,后来又染上血吸虫病,四十几岁就过世了。
康庄就建在丁家山上
山壁上有康有为题字
在杭州,很多地方都留了下康有为和张光生活的痕迹,昨天下午,我们选了几处走访。
栖霞岭12号
这里是张光娘家的祖宅。
外孙陆先生说,从张光的外婆开始,张家人就住在这里。“栖霞岭的房子,原先只是一间草屋,后来我外公找了人来,把这里改成了瓦房。”
康静谷曾听母亲说,父亲康有为就是在这间祖宅里,第一次拜见了“岳母大人”。
昨天找到栖霞岭12号时,刚好是晚饭时间,这里已经改成了“栖霞酒家,经济小炒”,生意还不错。屋子约100平方米,确实老旧,白墙黑瓦上满是沧桑。
问饭店老板,老板说,只知道这屋子是一八几几年就造起来的老古董了……
郭庄
郭庄主人曾把园子借给康有为居住,康有为娶了张光后不久,把张光娘家的人也都接到郭庄。
“我外公外婆是长住在上海的,但杭州会常回来小住。”陆先生说,“他们不在的时候,我外婆家的人就帮忙料理一下郭庄的杂物。因为郭庄就在茅家埠边上,我外婆家的人后来都自称‘茅家埠人’。”
康有为去世后,也正是靠郭庄,张光和康静谷母女才有了栖身之所。康静谷在郭庄长大,人称“郭庄康小姐”。
婚后,张光的娘家搬进郭庄。
丁家山
康庄就建在丁家山上。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其实康庄和刘庄是连在一起的,现在都属于西湖国宾馆。
康有为在刘庄住过一段时间,越住越喜欢,最后在北面的丁家山下买了大片土地,建了一个自己的园子:一天园,也就是康庄。
据陆先生说,康庄是外公娶了外婆张光后才开始建的,但到园子建成,也没机会住上几次——
康有为和张光,在那里度过了短暂的“清晨在花卉树木丛中散步,傍晚倚坐湖边看落霞”的舒心日子,随后两人去了青岛,康有为在青岛病逝。
陆先生说,“一天园”的旧址,就在现西湖国宾馆的毛主席读书处附近。
昨天下午,我们爬上丁家山,果然在毛主席读书处近旁一片山壁上,找到了康有为的题字。上书“潜岩”二字,落款:南海康有为。
清波门、中山路、清河坊……
康静谷一直对母亲张光讲的一段游玩经历印象深刻。
那天,康有为带着张光泛舟西湖,在清波门上了岸。两个人逛遍了清河坊、中山路。
走累了,康有为买一碗冰镇梨浆给张光喝。
肚子饿了,康有为带着妻子进了家叫“和乐楼”的酒肆。
席上先上茶盏,有杏仁、瓜子、五香豆、橄榄助味。康有为点了雪泡梅花酒、玉面狸、糟羊肉、生爆鳝片、爆双脆、龙井虾仁。
楼下堂阁里清歌妙曲,窗外唱戏的,叫卖的,算命看相的,讨价还价的,市井百态,不一而足。
张光微笑着,帮康有为夹菜,添酒……
本文来源:南海网 作者:韩丹 郑亿)http://img1.cache.netease.com/cnews/img07/end_i.gif
责任编辑:NN032
康静谷并非康有为和张光的亲生女儿发布时间:2012-03-25 07:35 来自: 匿名网友陆先生:我外公康有为的逝世时间为1927年,而我母亲是1929年才出生的。
外公和外婆婚后多年没有子女,一直是外公的遗憾。他生前就决定,要在亲戚中过继一个孩子过来,作为自己和外婆的血脉。
他去世后,我外婆就遵照这个愿望,把姐姐家刚出生的一个女婴抱养过来了。
这个女婴就是我母亲康静谷,一过继,她马上被写入康家族谱,是外公康有为的第十个女儿。
康有为不免若有所失,张光也深感愧对康家。最后经他俩商量,在康有为去世那年,张光抱来了出生才三天的亲侄女,取名康静谷(今为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医生)。 不是亲生的,只是族谱里面承认她是康有为的女儿。 历史深处--康静谷回忆父亲康有为
05/30/2005/09:17华夏经纬网
1919年5月,上海正是春意盎然,新路十六号幸家花园里鼓乐齐鸣、爆竹喧天,康有为与西湖船家女张光正在这里举行婚礼。这是康有为的第六次婚礼,年方21的张光略施脂粉,身着红色中式旗袍,楚楚动人,而康有为老年得妻,更是红光满面。这场老夫少妻的婚礼在当时轰动了上海滩,各家报纸都争相报道,前去祝贺的达官贵人、富商大亨和文人墨客
川流不息。虽然如此,康有为的几房太太和子女却是极力反对,婚礼时以不露面表示抗议。这给当时的新娘张光心中留下了一丝莫名的悲哀与遗憾,但最终那个大家庭还是接纳了她,并且彻底改变了张光和她的家人日后的命运。
7月的杭州酷热难当,几经周折,我在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见到了康有为与六太太张光的女儿——年过七旬的康静谷女士,在家谱里排行第十女的老人。
见到她的时候,老人正安静地躺在病床上挂盐水,穿着一套极为平常的碎花家常服,她剪着清爽利落的短发,脸色因为生病而略显苍白。环顾四周,这是一间极其普通的病房,床头柜上放着一些水果和几样简单平常的日用品。这初初的一瞥,令人很难想象她是名门之后,是康有为唯一在世的女儿。
看到我,老人嘴角漾出了笑纹,就是这一缕微笑,漾出了她年轻时候的风采,那该是一张清秀美丽的脸。这张脸因为时光的流逝而苍老,却没有因此而失去光彩,反而由于充盈了往昔的记忆,而格外丰满起来。她的眼神非常明亮,很少可以在别的老人脸上看到如此清澈明亮的眼神,使人忘却了岁月时光。老人帮我介绍了坐在旁边的老伴,同样是个衣着朴素,笑容慈祥的老人,他跟康静谷老人一样是退休医生。
历经沧桑的老人娓娓说起了当年的故事,显的那么优雅、从容,使我这个生活在近一个世纪之后的女子,也仿佛走进了那个已成为历史的时代,那个由于岁月的侵蚀而显得有些斑驳了的世界。
1898年,“百日维新”失败后,康有为被迫离开北京来到上海,在英国人濮兰德的帮助下登上了“巴拉勒号”经香港到了海外,从此在海外漂泊了16年之久。后来,清政府在辛亥革命中覆灭,康有为思归心切,决定回国颐养天年。于是,1913年,康有为回到了广东南海。由于康有为一直生活在海外,等他回到老家时,母亲和胞弟都已去世。怀着怆然之心,康有为安葬完亲人的遗骸后就开始在各个城市间旅游和演讲。
当时的康有为心境茫然,因为特别喜欢杭州,回国后几乎每年都要抽时间去杭州小住,为此还专门买了一只龙舟供自己泛舟湖上,观景吟诗。那是1917年的暮春,康有为乘舟驶向栖霞岭,正被周遍秀丽的景色所吸引,突见嫩柳飘舞的岸边一位船家女正在浣纱,这让饱经风霜的康有为神情一震。这位名张光,小名阿翠,年方19的船家女长得天生丽质,因为长年劳作而晒得红扑扑的脸蛋,洋溢着一种撩人心弦的美。康有为不禁想娶来为妻,也不枉爱此山水一场,并可晚年有伴。他拿定注意,立即荡舟打道回府,次日便差梁启超去了解这位船家女是否许配人家。
张光的家在杭州栖霞岭下,这个竹篱小院的茅舍坐落在岳王庙旁,全家靠张母在西湖划船和大哥在三潭印月摆茶点为生,虽说清苦,却也不乏快乐。当康有为得知船家女并未许配人家后,便立刻请杭州督军卢永祥帮忙派了说客前去提亲。而等到了张家,向张母介绍了康有为的情况后,张光却不肯嫁,其母更是大力反对。一则那时的康有为已是白发老翁,而家里还有几房妻妾,而另一方面,张光虽然出身贫寒,但因为父亲早亡,母亲对她百般呵护,怕女儿嫁过去了受委屈。这位在西湖凭一只木桨就能随心所欲地驾驭舟船的中年妇女,也是见过点世面的,她心里十分清楚,来者并非一般人物,提出的亲事也不是一般的嫁娶,但因为对女儿的疼爱,她一反平时面对权贵时的卑怯,以女儿还年幼为由拒绝了媒人。虽然康有为对张光一见倾心,但见张母不肯倒也并未勉强。
时间过得很快,1918年的冬天,对张光念念不忘的康有为去杭州宣讲孔学,又一次备重礼去提亲,并派人把张家所住的几间草屋翻盖成瓦房。张母见康有为诚心诚意,暗暗寻思,女儿自小聪明伶俐,因为家境平寒一直没有读书的机会,嫁给康有为起码可以了她怎么多年要读书的心愿。几翻思量于是便点头同意。康有为见张母松口,次日就穿戴整齐亲临茅舍小院叩拜岳母。康有为的到来惹得张光的两个哥哥一阵发呆,想不到长辈们熟知的大人物会出现在自家门口。
康有为在众人的谦让中跨进客厅,张家兄弟又急忙上前将家中唯一的那张太师椅摆在堂屋正中,准备让康有为入座,谁知康有为转身把站在张家兄弟旁边的张母扶过来,坚持让她坐下,张母尚未来得及谦让,康有为已跪在差役布下的软垫之上对她行起礼来:
“岳母大人在上,请受小婿一拜!”
这一拜惊呆了张光全家,张母更是嘴里不断念叨着:“罪过,罪过!”康有为则在张家兄弟的搀扶下一边就座一边泰然地说:“礼该如此,礼该如此!”
这一切张光并没有亲眼目睹,事后听家人告诉她时,感动得几乎落泪,从此在情感上贴近了康有为许多。
“母亲是一个讲究三从四德的人,非常善良,我对父亲的印象也很好,虽然我所知道的父亲是从母亲口中得知的。但母亲眼中的康有为是个好丈夫,包括他为人正直,学问渊博,平常脾气很好,但若亲近的人触犯了他为人的原则,也会大发脾气,一旦发起脾气来,家里人都怕得远远地躲开,而等到脾气一过却又没事了。”提起往事,老人的语调格外亲切,眼神愈加明亮起来,她仿佛又回到了过去,回到了那些在记忆中永远也不会凋零的日子
康有为与六太太张光结婚后,一直住在上海幸家花园里。二十年代的中国,即使是在思想开明的康家,各房女眷终究还是不能摆脱传统道德观念的束缚,“三从四德”其中一条就是“在家从夫”,所以尽管极不乐意,各房太太却在一家之主康有为的意愿下,最终接受了六夫人。
当时的康有为政治活动已经不多,他有更多的时间来陪伴张光。每天黄昏张光都陪伴在康有为的身边,听他吟诗作对。康有为看娇妻如此美丽乖巧,不禁心旷神怡,他向张光讲述西湖名胜古景的来龙去脉,灵隐、天竺的佛教传说,常常听得张光如痴如醉。这个学识不深的六太太在康有为的精心培养下开始读书,康有为为此还特意请了家庭教师教她识字,并亲自教她书法。特别是在五太太鹤子归国后,康有为外出多由张光陪同,自己往来的书信文件也叫给张光整理,家里来了什么客人也由张光接待。这一对老夫少妻还成了当时一些高档酒楼的常客,而康有为兴致好的时候更是泼墨挥毫写些字画赠于老板作为饭资,惹得当时的酒楼老板对他连连作揖,感激不已。
康有为因为酷爱旅游,拥有很多别墅,青岛“天游园”是他一生中最后一座别墅。闲居时,康有为最爱独坐在窗边“ 种菜闭门吾将老,倚栏听涛我生忘”。面对着潮起潮落,回想着几十年的风风雨雨,他的思绪一定是漫长而遥远。不知道那时的他心中是悲还是喜,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康有为也许感到了繁华落尽后无边的落寞和空虚吧。
1927年,适逢北伐军浩浩荡荡,所向披靡之时,上海康有为和北京梁启超两家都十分慌张,康有为想把全家转移到安全处去,躲避北伐军的锋芒,3月21日离开上海去了青岛。据说是在3月30日晚,一位广东同乡请康有为吃饭,未等席终康有为突然腹痛难忍,急忙回到家中请日本医生诊治,但已无回天之力。次日黄昏逝于“天游园”居室。家人尊重他的遗愿,把他葬于自己挑中的崂山县东南象耳山,永远对着他心爱的青山绿水、碧海蓝天。
康有为的去世,一度让六太太伤心欲绝。虽然说张光和康有为只做了十多年的夫妻,并且是第六房太太,但那时的她乖巧可人,跟着康有为读了不少诗书,所以,她在幸家花园是最受宠爱的,康有为对她是千依百顺,她也一直视康有为为自己情感和生命的支柱,对他恩爱有加。由此可以想见,康有为的离去对张光的打击有多大。康静谷老人告诉我,为了纪念康有为,张光后来一直吃素念佛,有时住在郭庄,有时则搬到庵里。当时的社会非常动荡、混乱,虽然康有为定居上海的时候投资地产获得了丰厚的回报,加之多年海外经营的赢余和再版著作的版税,使得康氏大家族能维持上流的生活,但因为康家长年供养着大批门生故旧,间或有不菲的馈赠支出,所以在那时就已经感到有些吃力。康有为一去世,整个康家陷入了困境。无奈之下,张光拿出了船家女的本色,在现在的杭州三墩开了家仁慈大药房,并变卖了一部分康有为留下的字画来维持生活。
“那时父亲在江苏茅山有个雇佣农工劳作的农场,后来经营不善倒闭后,将所有的田地出租。康有为去世后,各房夫人和子女轮流到茅山向佃农收取地租以补生计,那一年轮到母亲,我就跟母亲一起去,可惜轮到我们那年是旱灾,一向善良的母亲架不住瘦骨如柴的灾民的苦苦哀求,我们没有收到一分钱。当时我们连回家的路费都没有了,还因付不出旅店的住宿费被扣在了柴房。”老人换了个姿势,语气突然伤感起来,旁边的老伴起身为老人倒了杯水,并轻轻拍了拍老人的手背,我想这是对老人最好的安慰,晚年的老人应该是幸福的。“那时那里有很多卖小孩的,因为没有钱回家,我就对母亲说,你在我头上插根稻草把我卖了,你拿了钱回家然后再跟舅舅来赎我好了。哪知道我刚刚说完就看到母亲泪如雨下,我们母女俩在柴房抱头痛哭。这一哭惊动了一个住店的客人,她叫丁曼云,刚从日本回国,当她得知我们是康有为的家人后替我们还了欠债,并亲自把我们送回了汾阳别墅,因为她一直敬重父亲。”
对于外界一直关注的康有为留下的一些字画,老人很坦然:“那两个很大的绿色箱子的确是有的,是父亲留给母亲的遗物,。父亲去世后,母亲一直郁郁寡欢,老是对着那个箱子发呆,我知道她是在思念父亲,那时母亲每年都要去观音桥旁的花棉庵住段时间。”
挣不开,跑不了,忘不掉。沧桑的痕迹早已漫过了张光的面容,40多岁的女人,却仿佛经受了千年。“有一次,我跟母亲住在花棉庵,一天半夜,几个强盗闯了进来,把庵里的女尼和我们母女俩捆在柱子上,抬走了母亲随身带的那个箱子,用观音桥下的乌蓬船运走了。两只箱子的遗失,对母亲而言,并不是简单的财物的遗失,更重要的,是它们寄托着母亲对父亲的怀念。所以,母亲悲痛欲绝,伤心之极。”说到这里,我突然觉得,也许是这两个箱子的遗失,更加加深了张光对康有为的思念,加速了她的去世 。“其实那时候已经没有什么东西了,父亲留下的字画一部份变卖了维持生活,更多的是赠给了父亲的故友,因为那时候社会兵慌马乱的,大家的生活都是互相接济的”。采访的过程中发生了一个小意外,老人因为是边吊瓶边跟我讲述的,手不停地在动,不小心针头就插到肌肉里了,布满青经的手上立刻肿了一大片,老人的老伴连忙去找护士,老人却不以为然地继续沉浸在往事的回忆中:“我跟母亲一起生活了13年,那真是艰难的13年,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一直在惶恐中度日。那时候三墩流行血吸虫病,母亲因为父亲的去世心情一直很忧郁,身体很不好,一不小心染上,1943年就过世了,那时才44岁”。
“母亲去世后,我就立志学医,希望可以帮到别人。而今我的愿望是实现了,最大的遗憾却是找不到母亲的墓了,母亲的棺木本来在净寺放了3年,后来葬于丁家山,经迁移就没有了。”老人半天的叙述,却似走过了大半生,她看着房间雪白的墙壁,仿佛看向那深远的往昔。虽然母亲离开她已多年,但那份爱和怀念却永远深埋于心底。“我现在儿孙满堂了,晚年很幸福,但母亲去世的太年轻了,我都还没来的及尽孝,这对我来是最大的遗憾了。”为了弥补这个遗憾,老人今年7月在杭州钱江陵园为康有为和张光立了纪念碑。
人生恰如映在帷幕上笨拙的伶人,登场片刻就在无声无息中退去,而整个过程却充满了喧哗与骚动。
也许人生果真如此,可总有一些身影和声音值得我们用心去看,去聆听,一切都已过去了,而那藏在历史深处的记忆,却不会因此而淡去…… (华人世界 金子)
一位叫康静谷的老人静静走完了84个春秋星岛环球网 www.stnn.cc 撰稿时间 2012-3-25 她是康有为的女儿,临终前,老人曾喃喃地说“妈妈爸爸在叫我”本报记者 李阳阳
前天晚上,杭州一个叫康静谷的老人走完了人生的84个春秋,安然离开了这个世界。临终前,老人曾发出这样的声音:“妈妈爸爸在叫我……”
老人口中的爸爸,是大名鼎鼎的南海先生康有为。康静谷是康有为和妻子张光的女儿。
昨天,从康静谷老人的小儿子陆康口中,记者听到了一个浪漫的爱情故事,也走近了这个特殊而普通的家庭。
改名张光、取字明漪,寓意在西湖边结识
1898年,“百日维新”失败后,康有为被迫离开北京,在海外漂泊了16年之久。1913年,康有为回到了祖国,因为特别喜欢杭州,回国后几乎每年都要抽时间来杭州小住。
1917年暮春,康有为在西湖边结识了一位船家女。她就是张光,小名阿翠,家在栖霞岭下,全家靠张母在西湖划船和大哥在三潭印月摆茶点为生,虽说清苦,却也不乏快乐。
“张光原来叫张小翠,康有为为其改名张光,取字明漪。寓意是在西湖边两人结识,在西湖边嫁娶。西湖水清澈透明,漪涟波澄纹漾。”这是康静谷生前向子女说起的。
1919年5月,康有为与张光在上海举行婚礼。康有为当时61岁,张光21岁,这是康有为的第6次婚礼。这场老夫少妻的婚礼当年轰动了上海滩。
结婚后,康有为、张光住在西湖边朋友的汾阳别墅里。他精心培养这位没上过学的浣纱女,特意请了家庭教师教她读书,自己又亲手教她书法。
后来,康有为在西湖丁家山建成“一天园”,庭园很大,占地30多亩。园中有桥廊、池塘、茅亭、假山、紫藤棚、葡萄架,还种有樱花、红梅、菊花,特别是植有众多玫瑰,盛开时漫天锦绣,灿烂不已。两人就在那里生活了。那里地势不高,却能俯瞰西湖,足以清心悦目。他们常爬上阁楼或登上坡顶眺望西湖山水,欣赏美景。
康有为去世后,张光曾在三墩开了一家仁慈大药房
1927年3月,康有为携张光去了青岛。同月30日,一位广东同乡请康有为吃饭,未等席终康有为突然腹痛难忍,急忙回到家中请日本医生诊治,但已无回天之力。次日黄昏,康有为去世。
康有为的猝死,对张光打击尤深。为了纪念康有为,张光一直吃素念佛,搬到杭州一条陋巷里居住。后来,她在现在的三墩开了一家仁慈大药房。
“外婆开药房,更多的是为了行善,做好事。”陆康说。
因为康有为和张光多年无生育,康有为生前曾与张光商量领养一个孩子。于是,在康有为去世一年后,张光抱来了出生才3天的亲侄女,取名康静谷。
张光一直把康有为留下的字画视作生命,每当怀念康有为时,就打开箱子看他的字画。久而久之,张光的秘密被人知晓了。1945年,那箱字画不翼而飞。当时她打开箱盖后当场晕厥,从此一病不起。
那时候,三墩还流行血吸虫病,张光也染上了,不久后就过世了。
“就年龄而言,外婆的寿命在当时也还算正常,当然外婆之所以去世早,更多的还是与她内心对外公的思念有关。”陆康回忆说。
康静谷立志学医,希望可以帮到别人
病危时,张光曾嘱咐家人“要让康静谷多读书,以后学医”。“外婆去世后,母亲就立志学医,希望可以帮到别人。”陆康说。
后来,康静谷真的成了一名医生,先在杭州红会医院,后又转到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在放射科一干就是一辈子。
康静谷和同事陆维鉖结婚,育有二女一子,陆康排行第三。康静谷一家并未因其康有为女儿的身份而张扬,和许多五口之家一样,过着简单朴素的生活。
不过,在陆康眼里,母亲深受外公康有为和外婆张光的影响,而且对他们的感情很深。“母亲从小对我们三个子女的教育就很严,教我们做人做事。对孙子孙女,她也特别重视教育,省下钱支持他们学习。”
康静谷曾这样对儿女说,虽然母亲(张光)离开她已多年,但那份爱和怀念却永远深埋于心底。老人当时说:“我现在儿孙满堂了,晚年很幸福,但母亲去世的时候太年轻,我都还没来得及尽孝,这对我来说是最大的遗憾。”
出于对父母的思念,2005年7月,康静谷在杭州钱江陵园为康有为和张光立了纪念碑。
晚年的康静谷一直为病魔缠身。“从1998年开始,母亲先是被查出淋巴癌,治好后,又被发现肾衰竭,治疗不久,又是职业病,后来就常年躺在病床上。但母亲的性格很坚强,一直在和病魔作斗争。”陆康回忆说。
3月23日22点23分,康静谷在杭州病逝,享年84岁。“临终前,母亲像说梦话一样,说‘妈妈爸爸在叫我,他们那边可能需要我……’”
一路走好! 慈禧那个老东西,如果没阻止维新变法,可能中国早就不一样了。 没有梦的白 发表于 2012-3-25 11:1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慈禧那个老东西,如果没阻止维新变法,可能中国早就不一样了。
那就是君主立宪了
现在还是大清国 那也还不错,说不定就会被欺负得这么惨了。
指不定现在是我们欺负别人呢! 康有为其人,欲以孔教救国,实不知中国不能文明开化之根本就在于孔教对于思想行为的束缚,所谓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之中若能出现工业革命亦或是文艺复兴那都不是不可能的,以孔教救腐朽之大清,保所谓真龙之位,何其谬哉。 当然,我只说康有为的不是跟,他女儿无关 先不说他的思想怎么样,但是相对来说他先于他人的精神是值得赞扬和铭记的。 康圣人和雄奇公的jj都是很出名的呀。 还行的寿命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