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姓氏排行出炉 王氏历史变迁成第一大姓
来源:发布时间:2013-6-17 10:14:54点击数:摘要:不久前江苏排名前四的姓氏出炉时,南京人民就满怀好奇,南京的四大姓是什么呢?日前,现代快报记者从江苏省公安厅独家获悉,南京市排名前四的姓氏和江苏的排名如出一辙。
http://202.102.84.52/upfile/2013/06/NEM1_20130617_C0222512098_A732122.jpg不久前江苏排名前四的姓氏出炉时,南京人民就满怀好奇,南京的四大姓是什么呢?日前,现代快报记者从江苏省公安厅独家获悉,南京市排名前四的姓氏和江苏的排名如出一辙。在南京,王姓以占总人数比例的7.746%坐得头把交椅,张姓以6.574%屈居第二,陈姓和李姓分别以5.585%和5.192%分列第三、第四位。那么,这四大姓有怎样的渊源?和南京又有着怎样的联系?南京历史上的名门望族又和这些大姓有过怎样的交集?王姓第一人王亥住汤山一带“目前关于姓氏起源的观点,多是从周成王时期的分封赐姓算起的,实际上,早在炎帝时期就开始分封了。而姓氏的爆发地是环古太湖地区(今苏浙皖),当时古太湖地区的核心是南京。”江苏上古氏族学者王耿表示,南京排名前四的王、张、陈、李,都起源于环古太湖地区。“王,顾名思义,做到王才能姓王。王姓不是一个人的后代,而是很多个王的后代。”王耿说,最早的王是盘古王,他的名字叫王获,是种葫芦的,最后一代盘古王叫王燧(燧人氏),之后盘古家族转向炎帝家族。后来还有炎帝时期的王禅老祖和黄帝时期的王倪。“不过,这一些王都是传说中的人文始祖,真正有史料记载姓王的第一人是王亥,他是大规模经商活动第一人,还是第一个刻字者,是夏朝第七个王。”王耿表示,据他考证王亥居住在古太湖地区的汤山方向。最为南京人所熟悉的王,是东晋时期的王导家族。“那时,王导家族迁到南京,全中国的王姓贵族全部聚集在南京一带,百分之八十的官员都是从山东琅琊迁来,当官的不是姓王,就是王姓的亲戚。”王耿说。此后,王姓在南京经历了千年的繁衍、变迁,逐渐成为了第一大姓。那么张姓呢?张姓的来源跟我们讲的“弓长张”还是很相关的,黄帝儿孙辈时的职务是“弓正”,就是做弓箭、制造军火的,后来他的后人就以职业为姓,改姓张。据王耿考证,张姓的起源之地是宜兴和溧阳之间一个叫上黄的地方,这里也是黄帝的发源地。而陈姓,起源于陈锋氏。“炎帝家族在黄帝时代受了分封,封地在江苏宜兴和浙江湖州之间一个叫秘图山的地方,这里是陈姓的起源地,这也是中国最早可查到的国家图书馆和档案馆。”至于李姓,王耿也认为直接跟南京有关系。“南京的幕府山,原本叫莫府山,第一个姓莫的人是莫厘,那时他的官职叫理政。”当了理政之后,他的后代一直世袭这一职务,便以“理”为姓,理后来改成了李,所以莫厘也是李姓第一人。被李子树救命,理改姓李不过在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教授钱文忠所著的《钱文忠解读百家姓》一书中,对这四个姓氏的起源则另有说法。钱文忠认为王姓起源有三种:一说来自姬姓,是周文王之后;二说出于子姓,是商朝忠臣比干之后;三说出自妫姓,是齐太公田和之后。对张姓,钱文忠也认为是因为黄帝后代“弓长”的职务,但却称这一支一直住在青阳(今河北清河县东),所以被称为河北张氏。这支是张氏的主体。另外一支是晋国一个叫解张的大夫,字张侯,所以他的子孙就姓张了。此外还有一种是赐姓或改姓。陈姓是舜的后人妫满建立的陈国后裔,其中有一支是周武王灭商建立周朝以后,将妫满封在陈(今河南省淮阳县),建立了陈国。李姓来源复杂,最浪漫的一个说法是出自皋陶皋陶是虞舜时的理官(司法官),他的后代一直世袭这一职务,便以“理”为姓。商纣王时,皋陶后人理征,因执法如山惹恼了纣王,招来杀身之祸,理征的妻子契和氏便携幼子理利贞出逃。逃难途中几乎饿死,到了一棵李子树下,靠食李子得以存活。后来为了表达对李子树的感恩之情,就由“理”改成了“李”。还有一说,是起源于老子李耳。四大家族南京四大姓氏的出炉,让我们联想到南京历史上的那些名门望族。“南京的名门望族不像江苏其他城市那样明显,南京的家族比较杂乱。”著有《明清苏南望族文化研究》的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江庆柏告诉记者,因为历史变迁,南京的流动性比较大,不同时期南京的名门望族是不一样的。不过在对专家们的采访中记者发现,如今的四大姓,和历史上的名门望族也曾有过交集。徐达家族明朝盛极一时清代沦落到替人受杖赚钱“南京明朝时的名门望族都是迁徙而来,多数都是随朱元璋从凤阳而来。”明史专家马渭源说。最为有名的便是徐达、常遇春、汤和等几个开国功臣的家族。徐达的荣耀自不必说,瞻园就是徐达府邸的西圃。他的长子徐辉祖继承爵位,受封魏国公。幼子徐增寿在明成祖朱棣起兵南下时给他通风报信,死在建文帝的剑下,后被明成祖追封为定国公。常遇春的功劳,仅次于徐达,所以除兴建常府外,朱元璋还盖了花牌楼来表彰他的功绩。府邸和牌楼所在地,名为“常府街”“花牌楼”。常府的规模很大,仅常府花园中的大小池塘就有九个,号称九连塘。如今,九连塘这个老地名还在南京保留了下来。不过,显赫的徐达家族后代子孙却没有过上好日子。“清代,徐达府第被清军占领,徐家人没地方住,穷苦到了靠代人受杖谋生的地步。”马渭源说。与这几家靠政治起家不同,若从经济角度论,沈万三家算是名门望族,他助朱元璋修筑三分之一南京城墙的事情妇孺皆知,沈家的会同馆十分豪华。马渭源透露,沈家当时在太平门还有一个花园。这几家都和现在的大姓没关,而说到李姓,马渭源想起一个人来,那就是同为明朝开国功臣的李杰,1369年战死。明太祖朱元璋后来纳李杰的女儿为淑妃。李杰既是开国功臣,又是国丈,被追封为镇国将军。李杰墓今已无踪可寻,但李杰墓石刻基本完好,位于雨花台风景区。南京人邓廷桢是林则徐的亲密同僚清代的名门望族并没有延续明代,除了最有名的甘家(晚清著名文人甘熙),江庆柏介绍,清代的大家族还有朱家、邓家和陈家。“朱家是南京的土著家族,朱绪曾是藏书名家,他把自己的藏书处称为"开有益斋",还编了南京文献《金陵朱氏家集》。”金陵私家藏书之风在明清时十分兴盛,据记载,甘熙为讲求金陵乡邦掌故和金石之学,会到朱绪曾的开有益斋讨论,而朱绪曾也常常到甘家的津逮楼借书。邓家也是世居南京,在清代发达起来则是因为两广总督邓廷桢,他是南京人,与林则徐协力查禁鸦片,是林则徐的亲密同僚。“邓家的显赫还因为他的孙子邓邦述,是个藏书家。”据说,邓家历代居于江宁万竹园,藏书的地方叫青黎阁。可惜,后来邓家家道衰落,藏书四散不见。和今天大姓有交集的是陈家。一个叫陈作霖的人,毕生致力于搜集地方文献,编辑史志资料。陈作霖有两大传世之作,一是《金陵通纪》,一是《金陵通传》。《金陵通传》是他在南乾道轿(今安品街)修筑的“可园”中完成的,前后历时30年,1910年还传入了欧洲。周恩来秘密拜访南捕厅王公馆南京市作家协会会员、老南京苏洪泉介绍了民国时期的南京大家族,“民国时期四大名门望族有一说是王张刘李。”这和今天的四大姓重合度很高。根据苏洪泉的说法,王家指的是南捕厅24号的王公馆,王公馆就在甘熙宅第的斜对面,它的主人是民国时期的著名律师王炳钧。记者联系上了王炳钧的儿子王正铨,他说起了父亲的往事。外界只知道王炳钧是个大律师,和民国政要们来往密切,鲜为人知的是,王炳钧默默无闻地为党的革命统一战线工作,他与周恩来有绝密联系,周恩来曾经不止一次拜访王公馆。1937年,王公馆经历了一场浩劫。去往武汉的王炳钧参加了周恩来领导的统一战线,他隐姓埋名,以代课教员为掩护,从事隐蔽的抗日活动,直到日寇投降,才回到南京的王公馆。这处寓所因为被日军霸占成为军人疗养院才幸免被毁。解放前夕,王炳钧毅然留在了南京。解放后,一直在南京参与民主人士的活动,直到1964年因病去世。而张姓,苏洪泉提及,民国时期,张简斋在医界颇有盛名。当年民国诸多达官名流如孔祥熙、陈立夫、陈果夫、于右任、何应钦、陈诚等都投医门下。国民政府主席林森亲题“当代医宗”匾额,所以张氏有“御医”之雅号。同为名医的还有张栋梁,在南京行医四十余年,名满大江南北。而刘姓和李姓,据称是刘禹锡和李世民在高淳的后裔,繁衍成了望族。小知识马桶的得名是拜“李”所赐李姓在中国历史上建立的政权最多,称帝称王者达60多人,所以李姓声威显赫。但也正因为如此,给老百姓带来很多麻烦。根据《酉阳杂俎》记载,由于李姓是国姓,所以在唐朝是禁食鲤鱼的,抓到鲤鱼以后,必须放掉,如果胆敢贩卖鲤鱼,重打60 大板。这个禁忌还算是比较高雅的,还有一件事,可能就不太雅了。唐高祖李渊的父亲叫李虎,那时不许人说“虎”字,得用马字代替。这就要说到一个物件马桶。早在汉朝的时候,马桶就已经出现了,只不过一直以来不叫“马桶”,叫“虎子”。到了唐朝,由于要避讳李虎的名字,虎子就改叫马子了。再到了后来,这物件又改叫马桶。你看,李姓的威风,甚至改变了我们的风俗习惯。 《钱文忠解读百家姓》(本文来源:现代快报)
七刘十八张,一百零八王,一直以来都这么说,可见姓王的一直最多的 前四居然没有刘......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