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perkroos 发表于 2013-7-24 22:02:27

(持续更新)三国鼎立时期的三角斗争 转

本帖最后由 superkroos 于 2013-7-24 22:05 编辑

    本帖的材料和论点都是秉承解放军出版社出版的古代军事读物《中国军事史兵略篇》,由于网上没有文本版,只能代为码字,叙述或有整改,但对观点并无影响。以此好帖,与众卿共飨探讨。

    前言:赤壁之战后十年之间,在三国鼎立的新形势下,魏蜀吴三国发生过“三争之战”:魏吴两国争夺淮南之战,魏蜀两国争夺汉中之战,魏蜀吴三国争夺荆州之战。争夺淮南,虽然是五次交锋,但都是战略防御性的进攻,打成平手,双方罢兵;争夺汉中,刘备胜利,曹操退保长安。从三国鼎立的总战略形势看,淮南和汉中的争夺,是两弱攻一强,孙刘两家互为犄角。这两局的胜利对三国鼎立势力的消长,影响不大。而魏蜀吴三国争夺荆州,特别是吴,蜀两国为了争夺荆州的局部利益,拆散孙刘联盟,转而互相厮杀,破坏了三国鼎立的均势,而吴、蜀两国鹬蚌相争,使得曹魏坐收渔利,势力壮大。它所占据的中原地区,生产恢复,军事力量也增强。在三角斗争中,曹魏又重新掌握了主动权。
   蜀汉在夷陵兵败后,元气大伤,势孤力弱。蜀汉政权在三角斗争的夹缝中生存,处在风雨飘摇之中。诸葛亮掌权期间是发挥了一定的作用的,他抓住关键。对内,致力于振兴军政,使国力得以逐渐恢复,对外,他深知在三角斗争中,只有两弱联盟,共抗一强,才是立国的大计。因而在外交战略方面,他力谋恢复与吴国的联盟。他所测定的“联吴抗曹”的战略,不仅他一生维持不变,而且与蜀汉政权相始终。这对保持三国鼎立的局面和对维持蜀汉政权的寿命都起了一定的作用。从而可以看出在三角斗争中,三方的战略运用的得失,影响国力的盛衰,很值得爱好者加以研究。
   本帖择其荦荦大者加以探讨;

superkroos 发表于 2013-7-24 22:03:12

本帖最后由 superkroos 于 2013-7-24 22:04 编辑

第一 吴、蜀、魏三国争夺荆州之战

   荆州争夺,由来已久,这是荆州的战略地位和孙,刘,曹三家的战略意图所致的。吴,蜀,魏三国为争夺荆州,引起樊城,江陵和夷陵三个战役,胜败得失,对三国鼎立的局面影响深远,关系到吴,蜀,魏三国国力的盛衰。因此,很需要讨论三家争夺荆州之战中的三个战役中的战略问题。
---关羽的进攻樊城
---孙权袭取江陵
---刘备攻打东吴

   还是应先探索赤壁之战后,孙,刘,曹三家的战略意图和孙刘两家在荆州长期暗斗明争的历史积怨,才能得出比较公正的论断。

一,赤壁战后,孙刘曹三家的战略意图
   荆州有八个郡。赤壁之战后,孙刘曹瓜分荆州地盘。孙权占有南郡,江夏;刘备占有武陵,长沙,零陵,桂阳四郡;曹操虽然败退北方,仍扼守南阳,襄阳二郡。这时,除曹刘孙三大集团外,其余的残余割据势力,只有关中的马腾,韩遂。汉中的张鲁,益州的刘璋和辽东的公孙渊。三家瓜分荆州,三国鼎立的局面基本形成,而三角斗争表现在荆州问题上的明争暗斗也就尖锐复杂。

①孙权的战略意图
   孙权在赤壁之战后,感到北方的威胁暂时解除,便积极向南方扩大地盘,并进攻山越,把掠夺来的村社农民,补充军队。
   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交州全部为东吴占有,孙权的势力进一步扩大。早在赤壁之战以前汉献帝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甘宁曾向孙权提出“夺取荆州,进占樊关,渐图巴蜀”的建议,孙权非常同意。赤壁之战后,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周瑜到京口见孙权,又陈述西取益州,进图北方的战略意图。
   孙权采纳了周瑜的意见,命他回江陵进行战备,可是刘备不甘居人下,出面阻挠,不幸周瑜病死,使得这个进取巴蜀的计划未能付诸实践。
   从以上这些建议可以看出赤壁之战后,孙权的战略意图不仅是“保江东,观成败”,而是“夺取巴蜀,进占襄樊,向北方发展”。刘备独树一帜,荆益二州地居上游,足以威胁江东,所以伺候在三角斗争中,孙权把刘备与曹操都当成敌人,想在曹操与刘备势不两立的空隙中讨便宜,图发展,对刘备表面上联盟友好,又内藏私心,对曹操既敌对,又不惜妥协求全。
   ②刘备的战略意图
   汉献帝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刘备建立了在益州的统治权。益州有人口五十多万,物产丰富,号称天府之国,战争的破坏较小,立国必要的经济条件也具备了。但荆州仍然是刘备必须控制的战略要地,刘备要跨有荆、益二州,才好实施诸葛亮在《隆中对》中所提出的两路出兵以兴复汉室的战略计划。如果失去荆州,则“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这一路破灭,蜀汉要进攻曹魏就只有“衰益州之众出秦川”这一路,困难就大了,所以荆州在蜀汉政权中的地位非常重要。
   从以上情况可以看出赤壁之战后,刘备的战略意图是跨有荆、益。贯彻《隆中对》的方针。刘备始终把曹操看成是主要的敌人,势不两立,在外交上主张联吴抗曹,对东吴未怀有敌意。
   ③曹操的战略意图
   曹操在赤壁之战后,看到孙权和刘备的势力,一时尚不能消灭,而他占领的北方地区,长期的战争,使得生产破坏,人口大量死亡流散,如不招抚流亡,发展生产,是没有力量战胜孙刘的。所以他集中主要精力,一方面整顿内部,保持相当安定的环境,以便恢复生产,一方面转而经略西北,并企图向汉中,巴蜀扩张势力,想先统一整个北方。因此,他对孙权,刘备采取战略防御。在长江北面,控制几个战略要点,在荆州方面,扼守襄阳,樊城;在淮南方向,控制合肥,寿春。在三角斗争中,曹操对刘备抱敌对态度,针锋相对,不妥协;对孙权采取一拉一打,破坏孙,刘联盟,孤立刘备,挟制孙权。
   从三家的战略意图可以看出赤壁之战后,曹操的矛头转向西北,在荆州地区采取战略防御,而孙刘两家却想独占荆州,进图中原。这就使三家在荆州的矛盾激化,孙刘两家的矛盾突出了。

superkroos 发表于 2013-7-24 22:06:02

本帖最后由 superkroos 于 2013-7-24 23:31 编辑

   二,孙刘两家在荆州的长期明争暗斗的历史情况
在赤壁之战中,孙刘联盟击败曹操,孙权出力较多。但战后,刘备却是最大的受益者。刘备趁曹操败走北方,周瑜与曹仁相持于江陵之际,即迅速渡江,掠取了荆州南部的武陵,长沙,桂阳,零陵四郡。并上表朝廷请以刘琦为荆州刺史,另派诸葛亮为军师中郎将,督诸郡赋税,以充军实。这是利用刘琦做招牌,而自己收其实惠。继而又以“地不足以安其民”和共同抗曹为借口,向孙权借得荆州北部的南郡,扩大了地盘。孙权却只占有两郡。当时孙权想控制刘备,供他驱使,又借给南郡。而刘备刚在荆州占有一席之地,羽翼未丰,需要安定喘息。大敌在北,他要立国,仍然需要孙权的支持。联合抗曹,仍符合孙刘两家的共同利益。因此,赤壁之战数年之间,孙刘两家仍维持联盟。汉献帝建安十四年(公元209年),刘备还上表推荐孙权为车骑将军,领徐州牧;孙权亦推荐刘备为荆州牧,承认其领有荆州的四郡,并把自己的妹妹嫁给刘备,以结盟好。而随着岁月的推移,北方的压力减轻,刘备是一个不甘雌伏的人,久怀独立创业的野心,岂愿充当马前卒而听从孙权的使唤。加上战后孙刘两家的战略意图都要占有荆州,进图巴蜀,这就更加深了他们之间的矛盾。孙,刘两家在荆州问题上的矛盾日益尖锐,终于由盟友转变为仇敌,公开厮杀,而曹操却在一旁利用形式,煽风鼓火,坐收渔利。http://bbs.gerfans.cn/data/attachment/forum/201307/24/224249u4dlohk5hb5bkl58.jpg
试从双方长期的明争暗斗中,探索两家的谋略运用。

   ①汉献帝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刘备亲自到京口见孙权,要求都督全部荆州,并把南郡借给他。当时,孙权方面在对待刘备的态度上,有两种主张。
   周瑜和吕范反对借荆州给刘备,并主张把他扣留在东吴。周瑜向孙权上书说:
   “刘备是一个枭雄,而且有关张等熊虎之将,必定不会长久甘心供他人驱使的。我认为最好的计策是应当把他软禁起来,为他大筑宫室,用美女玩好来消磨他的意志;再把关羽,张飞两人分隔开,由我挟制他们以供驱使,大事可成。现在如果再以土地资助他,使他们三人聚在一起,就好比蛟龙得云雨,终究不会困处于水池之中。”
   鲁肃反对扣留刘备,还主张把荆州借给他。鲁肃认为“曹操力量强大,是一劲敌。目前我们占领荆州,恩信未立,民心不壹。把荆州借给刘备,使他安抚民心,又给曹操多树一敌,要他在荆州为我们抵抗曹操,这才是上策”。
   孙权亦以为:“曹操在北,方当广纳英雄”,没有采纳周瑜吕范的意见,让刘备返回荆州。

②同年不久,周瑜回京口见孙权,建议掠取巴蜀。孙权同意,写信给刘备,要求假道荆州。刘备回信拒绝,孙权没有接受刘备的阻谏,命周瑜回江陵进行战备,又命孙瑜率水师进驻夏口。刘备获悉孙权已进行战备,写信警告孙权,正在此时,周瑜又病死,孙权不得已下令召还孙瑜,取消进图巴蜀的计划。

③周瑜死后,孙权任命鲁肃为奋武校尉,接替周瑜领兵。鲁肃的主张联刘抗曹的。在他的坚持下,孙权把南郡借给了刘备,分豫章为鄱阳郡,分长沙为汉昌郡,仍命程普为江夏太守,鲁肃为汉昌太守,镇守陆口。

④汉献帝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刘备兼并了益州,引起了孙权的不满,认为刘备狡猾,当初阻止他进取益州,而现在他却兼并了益州,竟如此骗诈。孙权派诸葛瑾向刘备索还荆州各郡,刘备以“我正想取凉州,待我取得凉州后,就把荆州全部归还”为借口,支吾不还。孙权恼怒,就直接派出官吏去接管长沙,桂阳,零陵三郡。但都被镇守荆州的关羽赶走了。孙权在恼怒之下,派遣吕蒙领兵二万夺取三郡,派鲁肃率军一万屯驻益阳,抗阻关羽,并亲自进驻陆口,指挥诸军。刘备亦亲自率军五万人来到公安,派关羽率军与吕蒙争夺三郡,双方剑拔弩张,战争有一触即发之势。恰值此时曹操进攻汉中,刘备恐怕益州有失,即派遣使者向孙权求和。双方达成协议,再结盟好,以湘水为界平分荆州。湘水之东的江夏,长沙和桂阳属孙权;湘水以西的南郡,武陵,零陵三郡归刘备。和议达成后,鲁肃镇守陆口。鲁肃是一贯主张“曹操尚存,宜且扶辑关羽,与之同仇”的,因而,双方相安无事者两年。

⑤汉献帝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年),鲁肃病死。代替鲁肃领兵的是吕蒙。他和周瑜是一派,与鲁肃的主张不同。
他认为:“羽素骁雄有兼并心,且居国上游,其势难久”。他上任后,秘密向孙权提出进攻关羽的建议:
   “如果能从刘备的手中夺得荆州,由征虏将军孙皎守南郡,潘璋守白帝,蒋钦率领水军万人在长江上下巡游,由我率兵前去占据襄阳。如此,何必怕曹操,又何必要依靠关羽。而且刘备,关羽狡诈反复,不可以心腹对待。今天关羽所以尚不敢领兵东向,是因为至尊(孙权)英明和我们这些人还健在。如果不趁我们东吴实力强大时图取荆州,一旦势力衰弱,再想用武力夺取,那就困难了。”
    孙权问吕蒙:
   “今欲先取徐州,然后取羽,何如?”
    吕蒙不赞成,他认为:
   “今曹军远在河北,安抚幽冀,无暇东顾徐州,守备兵力薄弱,固然可以夺取。但徐州地处平原,四通八达,曹操精骑,驰骋方便。至尊今日取得徐州,曹操来日必来争夺,即使用七八万人也不容易守住。不如攻取关羽,全据长江上游,对我们有利。”
    孙权佩服吕蒙的间接,表面上与关羽保持友好,还派人为他的儿子求婚于关羽,而暗中却在寻找机会,袭取荆州。战略意图的矛盾,历史的纠纷,难以消除,必然导致兵戎相见,战争的爆发只是等待机会了。关羽北伐曹操镇守的樊城,自然就成了导火索。


superkroos 发表于 2013-7-24 22:06:25

本帖最后由 superkroos 于 2013-7-24 23:03 编辑

三,樊城之战中关羽,曹操与孙权的战略运用

①关羽的进攻樊城
汉献帝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五月,刘备夺取了汉中,又派孟达,刘封占领了汉中郡东部的房陵,上庸,势力更加扩大。七月,孙权又进攻合肥,曹操的诸州兵马,东调淮南,与孙权作战。关羽利用这有利的形式,留南郡太守糜芳守江陵,将军傅士仁守公安,亲率主力北攻樊城。当时,曹操方面由曹仁镇守樊城,于禁,庞德等军驻扎在樊城北侧,徐晃驻在南阳,相机策应曹仁。八月,大雨,汉水泛滥,于禁等七军被水淹没,于禁头像,庞德被杀,曹军数万人被俘。关羽乘势围攻樊城,又派一部攻打襄阳。曹操所置的荆州长史胡修和南乡太守傅方均投降。关羽的先头部队进占偃城。路泽人民也起兵反曹,响应关羽。当时关羽的声势浩大,“威震华夏”。曹操感到不安,准备迁都。司马懿献策:
“刘备孙权外亲内疏,关羽得志,权必不愿。可派人前去劝说孙权偷袭关羽后方,许以事成之后,把江南地方封给他。这样樊城之围自然解除。”
   曹操采纳了这个利用和扩大矛盾,从中取利的策略,派遣使者去见孙权。不久,孙权的使者来到洛阳,向曹操交了一封密信。信中说:
   “即派兵西上,袭击关羽。江陵,公安是两个重镇,关羽如失掉此二城,必定会自行溃走,樊城之围,不救自解。但请为保密,以防关羽有所戒备。”
   曹操阅信后,询问他的僚属。许多人认为应该为孙权保密。谋士董昭却不同意保密。他认为:
“处理军务要通权变,以期合乎机宜。应该表面上答应孙权为他保密,而暗中将内容泄露出去。关羽听到孙权率军北上,如果撤兵保护后方,樊城之围,可以立即解除。关羽南返与孙权交战,两敌相斗,我们坐收渔利。如果为孙权保密,使他得逞,这不是上策。再者,我被围将士,不知有救,担心粮食不足。产生恐慌,如果发生意外,局面就难以收拾,应把机密泄露出去为好”。
   曹操认为董昭的意见很好,即命徐晃用箭将孙权书信的内容分别射入樊城和关羽的营中。被围困的樊城将士得知信后,果然士气倍增,坚定了守城的决心。关羽得信后,一方面疑心是曹操用的离间计,不肯轻易相信而撤兵回江陵,使前功尽弃;一方面又担心孙权真的背盟,偷袭荆州使他陷入腹背受敌的不利局面。徘徊犹豫,进退难决。
http://bbs.gerfans.cn/data/attachment/forum/201307/24/230117yrxbxppzzxxbnhxq.jpg

superkroos 发表于 2013-7-24 22:06:42

本帖最后由 superkroos 于 2013-7-24 23:30 编辑

②关羽不应该进攻樊城
关羽北攻樊城,导致后来东吴袭取江陵,既失荆州,又遭杀害,愧对武圣盛名,历来对他多有责难,说他不该冒险。蜀汉的基本战略,就是要确保荆州,作为出兵宛洛的基地。但孙刘两家平分荆州后,蜀汉只占有三个郡,要从荆州直向宛洛的条件就不够了。失之于东吴,只好取之于曹魏。不能坐着不动。从荆州的地略上看,“江陵与襄樊对峙。江陵去襄阳步道五百里,势向唇齿。无襄阳,则江陵守敌不立”。这说明襄阳是江陵的门户,要保江陵,非争取襄阳不可。在东吴把湘水以东的桂阳,长沙收回之后,江陵后方空虚,而且处在曹孙两家的夹缝之中。只有北向取襄樊,才能依托汉水,摆脱两面受敌的不利态势。从当时的形式看,刘备掠取了汉中,刘封孟达占据了上庸,曹军主力又东调淮南,关羽乘机攻打樊城,这是蜀汉的基本战略和当时的客观形式所决定的,并无大错。但关羽败了,而且败得不可谓不惨。整个荆州都丢了。错在哪儿呢?关羽错在两点。
I:未防备孙权。这作为军事家来说是不应该的。历来是有利则盟,损利为敌。
II:处在那种形式下,竟调用全部兵力北上,后方空虚使敌人乘虚而入。加之傅士仁,糜芳投敌,可谓不知彼,也不知几。刘备,诸葛亮更应该注意,此次关羽的失败,刘备,诸葛亮也有一定的责任。错在他忽略了保守荆州根本。有人认为关羽擅取东吴在湘关的大米,恶意辱骂孙权遣派使者加深了双方的政治裂痕,拆散孙刘联盟。


关羽坐镇江陵,前有曹操是明敌,后有孙权是暗敌。特别是在宜昌斗争平分荆州之后。孙刘联盟名存实亡的情况下,关羽应知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处境,对孙权不特应虚与委蛇,防其败盟,更应随时提高警惕,不能麻痹大意。为关羽计,应与刘备配合,不时聘问东吴,以观动静,军事上应稳步向北发展,力求在巩固后防的基础上做有限目的的进攻,速战速决。即以蚕食的手段,捞一把就回固根本,以达扩张的目的。能取则取,不能取绝不恋战。不应在攻取樊城不下的时候,调守备江陵的兵力北上增援,使后方空虚。在获悉孙权有袭取荆州的阴谋后,不应自持公安,江陵的稳固,仍胶着于坚城之下,徘徊犹豫,不迅速撤兵,毫不警觉傅士仁,糜芳二将有二心,使得吕蒙兵不血刃的袭取了南郡。当年曹操围攻张绣于穰县,听说袁绍有南下袭取许昌的谋议,曹操立即解围,撤兵回许昌,避免两面作战,巩固基地。关羽在战役指导上,忽略了基地的保护,这是一个典型的战例。民间传说的“大意失荆州”,从军事上说,不是什么大意,作为镇守荆州重镇的统帅,如是麻痹大意,骄傲轻敌,不固本而去逐末,是应该受到谴责的。
曹操在赤壁之战十年之间,曾与刘备争夺汉中,与孙权争夺淮南,但对这三家必争之地的荆州,尽管他处在近水楼台,始终谨守襄樊,没有主动用兵,来与孙刘争夺,这可以说他吸取了赤壁鏖兵的教训,领悟了郭嘉的“急之则相保,缓之则争心生”的策略。他不急功近利,不计较一城一池的得失,深谋远虑,主动撤守襄阳,把南郡的江陵这个骨头抛出去,让孙刘两家去争夺,给他们制造矛盾,而坐收渔利,以及他故意泄露孙权偷袭荆州的阴谋,企图使二虎相斗,都显示曹操在三角斗争形式下运用谋略的高妙。

superkroos 发表于 2013-7-24 23:35:55

累了,今天到此为止

悍宝 发表于 2013-7-24 23:44:49

中国历史上,基本都是从北向南统一,朱元璋算是一反例,但是之后朱棣就来个北方干掉南方。国民革命军也算是一个反例,之后GCD就从北方打过长江,干掉GMD。历史不好,我记忆力就这两个反例。曹操得了北方占了风水的地利了,哈哈~~~

klinsmann1818 发表于 2013-7-24 23:50:10

LZ的长篇大论难道就是想告诉我们你看过解放军出版社出版的古代军事读物《中国军事史兵略篇》?

威悉浮云 发表于 2013-7-25 01:00:44

和现在百家讲坛的主题一样噢

Gladbach1988 发表于 2013-7-25 12:14:50

南征是顺理成章、北伐都是空喊口号。

superkroos 发表于 2013-7-25 20:10:39

   四,江陵之战中,关羽,吕蒙和曹操的战略运用


①孙权袭取江陵
早在关羽进攻樊城时,吕蒙就认为这是东吴袭取荆州的有利时机,他向孙权写了一封密信,说:
“关羽进攻樊城,却多留备兵(预备队),这一定是怕我们领兵袭击他的后方,我常有病,将军可以治病为名,把我调回建业。关羽闻此消息,必定会撤出后方预备队,增援襄樊前线,这时,我大军沿江昼夜兼程西上,袭其空虚,南郡可以拿下,关羽可以俘获!”
   孙权赞同吕蒙这个“用而示之不用”的计谋,公开发布命令,调吕蒙会建业治病,秘密与他策划袭击荆州的作战方案。吕蒙过芜湖,定威校尉陆逊前来探视他并对他说:
“关羽炫耀他的骁勇,盛气凌人。北攻樊城,初建大功,便趾高气扬,一心想北进,对我们未怀戒心。如果他听说你因病离职,必定更疏于戒备。这时候如出其不意,发动进攻,就容易取得胜利,见到孙将军时,请同他好好策划。”
   陆逊的想法与吕蒙不谋而合,但那时吕蒙为了保密,不便向他透露回建业就医的真正意图,还向他解释说:
“关羽占据荆州,恩信昭著,现在攻打襄樊,又著功劳,气势更加旺盛,不是可以轻易图谋的!”
   他回到建业,孙权问他谁能替代他的职务,吕蒙即向孙权推荐陆逊说:
“陆逊计虑长远,才能出众,观察他的运筹规划,是可以担负重任的。而且他的名声不大,关羽不会注意他。如果任用他,要他外表上隐晦我们的意图,暗中窥察形势的变化,伺机袭击,一定可以成功!”
   于是孙权任命陆逊为偏将军,右都督,接替吕蒙职务,镇守陆口。陆逊到职后,为了进一步麻痹关羽,助长他的骄气,用孙子“卑而骄之”的计谋,泄了一封信恭维关羽:
“樊城一战,于禁被俘,远近无不敬畏将军的功勋,足以流芳百世……。但曹操是个狡诈的人,不会甘心失败,恐怕要增调援兵,以求一逞。虽说曹军师老,还很强劲,有相当的战斗力,从另一方面说,战胜之后,常会产生轻敌思想。古人用兵,军胜弥警(打了胜仗要更加警惕)。希望将军多考虑方略,以期获得全胜。我是一介书生,没有能力负此重任,幸得同将军这样德高望重的人相与为邻,愿意把我所想到的向将军倾吐,虽然是不一定合策,可供参考,望将军察纳。”
 关羽接到陆逊的信后,被信中的恭维之词所蒙蔽,便“意大安,无复所嫌”,把后防的预备队抽调一些去增援襄樊前线,不再防备东吴。此时,关羽俘获于禁部队人马数万人,因粮食缺乏,擅取了东吴囤积在湘水东岸关卡上的粮食以充军食。于是孙权以此为借口,命吕蒙率军袭击江陵。
 吕蒙率军进至浔阳时,率津右护军蒋钦,偏将军潘璋,朱然,平虏将军周泰,中郎将韩当,骑都尉虞翻诸将西上,把全部精兵隐藏在大船中,使士兵都穿上白色的商人衣服摇橹,昼夜不停的溯江而上。关羽在沿江所设的望哨所,全部被吴军破坏,关羽完全不知道,吕蒙利用关羽军内部的矛盾,派人先后说降了傅士仁和糜芳。公安,江陵两个荆州的重镇,就这样兵不血刃的被东吴占领了。从军事上说这是保密,伪装,突然袭击的典型战例。
 吕蒙占领江陵后,一面为了争取人民的同情和瓦解蜀军的斗志,立即抚慰蜀军将士的家属,并下令军中,不得侵扰居民,经常派亲信去慰问老人,有病的给医药,饥寒的给粮衣;一面派陆逊继续西进,攻占夷陵,秭归,招降异族,控制益州的门户,切断关羽入川的退路。
 关羽得知南郡失守,即率军南撤。曹仁部下诸将大多认为应乘势追杀关羽,但赵俨不同意追击,他认为:
 “孙权乘关羽进攻襄樊的时机,偷袭关羽的后方,他害怕我们乘关羽回救江陵时,进攻他们,所以向我们示好,愿为我们效力。现在关羽已经势穷,应该保存他,让他去向孙权搏斗。如果深入追击,会引起孙权改变对关羽的态度,转而防备我们,对我们是不会有利的,望对此深加考虑。”
 曹仁同意他的看法,便下令停止追击。曹操得知关羽撤退的消息后,担心前线诸将发起追击,也赶快派人送来不得追击的命令,道理同上。
 关羽在回军途中,数次派人去江陵探听吕蒙的动向。吕蒙每次都厚待使者,让他们周游城中,一家一家的去访问蜀军将士的家属。使者回去后,传播了吴军优待家属的消息,于是蜀军将士全无斗志了。
 关羽派人去上庸,要刘封、孟达发兵前来救援,两人却以上庸初定为由,拒绝发兵。关羽自知势穷,不敢回江陵。十一月,西走麦城,士卒离散。十二月,至章乡,归路被吴将朱然,潘璋切断,为吴军擒杀。于是刘备的荆州各郡全部为孙权所有。第二年秋田,上庸守将刘封与孟达不和,孟达以上庸降曹。至此,刘备在大巴山以东的地区就全部丢掉。三国鼎立的疆界便最后出现了。
http://bbs.gerfans.cn/data/attachment/forum/201307/25/200913dxcgnenczbtcvkf4.jpg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持续更新)三国鼎立时期的三角斗争 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