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llent 发表于 2013-11-16 23:40:25

希特勒对英国应该采取什么战略

本帖最后由 Gallent 于 2013-11-16 23:42 编辑

他的失败与成功寓于同一性格中,没有那种坚定的意志和骄狂,就没有1941年的德国。同样,也就没有1945年的德国。

下面要讨论的他在对英战争中可以做得更好的地方。

希特勒24日在A集团军群司令部受隆德施泰特影响,同意让装甲部队在敦刻尔克外围休整。回国后,又改变主意,通过布劳希奇命令A集团军群快速进逼敦刻尔克,而隆德施泰特以希特勒口谕为盾牌,拒绝执行这一命令,甚至与古德里安发生激烈冲突。这让33万盟军撤走,是第一次德军的失算。
打败法国后,拟定了“海狮计划”,但希特勒未能等到计划所需的制空权、制海权,这在1940年业已证明几乎不可能实现了。哪怕是敦刻尔克作战中,德军也是以较大的损失获得了制空权,而在大不列颠上空,德军的损失差不多是对方的2-3倍。1939年,英国空军约为德军的一半。1940年底,已经超过德军的2/3,这还是在英国本土被轰炸的情况下。虽然大规模轰炸一直持续到年底,但是,制空权始终在英国人手里。德军在战斗机技术和雷达技术上也未能形成优势。
沙恩霍斯特号、格奈瑟瑙号连同狼群在高峰期给英国造成了每月60万吨以上的损失,可惜,这相比它能从海外获得的仍然太少。整个海洋,毫无争议地属于英国。
作为强势的一方,希特勒不甘心在海峡对峙、把二百多个师的陆军空置在中欧平原上。总得让他们做点什么,这是进攻苏联的一个重要动因。

但希特勒极少从另一个角度考虑打击英国的战略,那就是打击英国的海外帝国。

大英帝国在地中海周围有大量事关命脉的领地,它们是:直布罗陀、马耳他、埃及、巴勒斯坦(外加苏丹、索马里)等。它与希腊、土耳其、伊拉克都有着不错的关系。
1940年意大利参战后,40万意大利军队试图把意大利在非洲的帝国扩大一倍,但是在利比亚和索马里都遭到了可耻的失败。到1941年,东非帝国全部落入英军之手,塞拉西皇帝复位。
在整个过程中,直布罗陀-马耳他-亚历山大一直是英军冒险使用的生命线之一。
尽管希特勒一直未能劝说弗朗哥开放边界,因而无法占领直布罗陀,但马耳他看起来应该是囊中之物才对。同时他完全可以借助另外两个渠道进入中东,其一是从利比亚进入埃及,这就是后来所谓的西线。其二是从维希法国控制下的叙利亚进入巴勒斯坦和伊拉克,可惜这条战线胎死腹中。

就在1941年冬春季节英国在非洲摧毁意大利的帝国时,德军正忙于东进,失去了绝好机会。

希特勒应该下定决心突击马耳他,尽管该岛的防务极其严密,且受到坎宁安上将的东地中海舰队的保护,但是,集中意大利舰队、两国潜艇,绝对可以阻止英军从东面靠近该岛。而要把兵力运送到岛上,如果考虑运兵船登陆过于冒险的话,那么就应该把精锐的伞兵部队用上。但是这项作战计划一直未被提上日程。奇怪的是,为了支援的黎波里塔尼亚的意军,却不惜从西西里岛冒险运送兵力到的黎波里。

接着,希特勒迎来了第二次机会,这个机会是三件相互并存的事情。第一,巴格达的拉里联合一小群高级军官发动了政变,使伊拉克在几星期里倒向了轴心国。第二,叙利亚当局的维希部队收到命令,必要时允许德军使用叙利亚领土进入伊拉克。第三,贝尔格莱德发生政变,推翻了刚与德国达成协议的政府。
这是希特勒全面染指近东和中东的绝佳机会:占领南斯拉夫和希腊,威胁土耳其,空投部队到叙利亚,接应拉里的巴格达政权,他很快就可以从腹背攻击巴勒斯坦和埃及了。同时夺占马耳他并派几个装甲师到利比亚,在隆美尔的指挥下,到1941年底,他们就能和东线的德军会师尼罗河了。这样,大英帝国将不得不退至上尼罗河地区,也就完全丧失了北非经济最好的区域,还有至关重要的苏伊士运河。而德军为之所使用的一切兵力,也不过是空军的1/3和陆军的1/10而已。

希特勒没有这样做,夺取马耳他甚至未被列入考虑,占领了南斯拉夫和希腊后,焦点却放在了克里特岛上。诚然,岛上有3万多盟军,但该岛的防御阵地比马耳他广阔得多,炮火也多,离亚历山大港更近。即便夺占了该岛,由于缺乏海军,也几乎无法利用它做些什么。夺占克里特的动机极其晦暗不明。
在这次战役中,戈林动用了他的心头宝贝:第6空降师。这是德军唯一一个可以担任进攻作用的空降师,在头3天的作战中,该师就被歼灭了5000多人,死亡率高于一般作战,因为完全是在岛上孤立驻守的。该师训练完成10个月来第一次作战,就成功瓦解了英军的机场防御体系,最后,以该师几乎失去战斗力为代价,德军成功夺岛。
从此,德军再也不相信这种战术,再也不敢花费精力去建立这种部队。到1944年盟军以更大规模实施背后空袭时,这一兵种的价值才再次展现。

克里特岛作战是一个错误。同样的兵力,特别是可怕的空降师,如果投向马耳他,即使损失一样惨重,也会夺取一个有价值得多的岛屿。如果投向叙利亚、进入伊拉克,德军就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在中东获得一大块据点,即便英军想干涉,也只有几千次等部队可派。于是,德军控制巴士拉港,再回过头威胁土耳其,后者是决不敢违抗的。一条从波斯湾到巴尔干的石油生命线就在眼前,希特勒却未能把握。

事实是,在克里特岛作战的同时,英军总共用了几千人,就把拉里赶到了波斯。又用了拼凑的万把人,就把叙利亚的维希法军击退了。随后,土耳其巩固了信心,未向德国屈服。到1941年下半年,德国进入非洲帝国的唯一通道只剩下利比亚了。此时英国在近东、中东的约50万部队就可以安然地收拾残局,并抽调主力防御埃及了。

希特勒所犯的错误并非首次。

1916年初,法尔金汉向德皇递交了他作为参谋总长的第一份总战略分析。在分析中,他精辟地指出,机枪、铁丝网和壕沟已经使进攻变得不可能,双方在每一条战线对峙着,从英吉利海峡到瑞士,从东普鲁士到巴尔干。对峙最残酷的地方在西线,相比之下东线的地域宽阔得多,特别是协约国进攻土耳其失败后,中东有了可利用的机会。
诡异的是,法尔金汉报告的结论与其论述过程完全不相符。他在结论中提出,必须在关键点决定胜败,所以他下定决心在西线制造一个进攻,将英法军队引到一个点上歼灭,这就是凡尔登绞肉机的由来。法尔金汉先是说进攻不可能,再说下决心发动进攻。还有比这更愚蠢的吗?
事实是,法尔金汉只需要调集50万部队到土耳其,就可以轻易地攻下叙利亚、波斯、巴勒斯坦等地,当时柏林到巴格达的BB铁路修成才不过2年,这些地区守备的英法军队总数也没超过15万人。一旦他这么做了,伊朗和伊拉克的石油将轻易地通过土耳其输入德国,而且他会拥有从高加索威胁俄国的绝好机会。

也许是德国人对广阔的荒原太不熟悉,对其中蕴含的价值太不敏感了,也许他们感觉到通过贯穿沙漠的公路、铁路补给大部队是如此的困难。但是,英国人做到了,意大利人也做到了,甚至隆美尔也体验过了。德国两次错过了夺取大英帝国在地中海地位的绝好机会,也抛弃了一个重要的石油机会,而他们所需要的兵力,只相当于进攻苏联的1/10。


wwe 发表于 2013-11-17 00:21:13

太长懒得看了。错在两处:1-敦刻尔克,不用说了。2-不列颠空战,没有一直坚持打击机场,后面转向轰炸城市,使英国空军获得喘息之机,而德国最后又没能取得制空权。不能取得制空权和制海权则无法封锁及登陆英国。

Gallent 发表于 2013-11-17 00:37:00

wwe 发表于 2013-11-17 00:21
太长懒得看了。错在两处:1-敦刻尔克,不用说了。2-不列颠空战,没有一直坚持打击机场,后面转向轰炸城市, ...
不用说了是什么意思   说我错在两处就凭你这几句话?哈哈

raulzt 发表于 2013-11-17 00:40:17

楼主分析的很有道理!
打击英国并不一定要直接攻击英国本土!

地中海战略对于英国相当重要。
希特勒先是被弗朗哥忽悠没有南下伊比利亚半岛控制直布罗陀,又因为对苏作战调离第十航空队错失进攻马耳他。

当年丘吉尔为了保住土耳其和西班牙可是费了好大劲!

乌尔奇奥拉 发表于 2013-11-17 00:45:10

对付英国,战略层面还是以战促和以战逼和。想达到这一效果,只可能是对本土施加压力。英国内部并非铁板一块,除了一小撮抱着到海外殖民地/美国组织流亡政权的人,其他还是有希望拉到谈判桌上单方面媾和的。英国这团乱麻,去一个个慢慢解海外那些重要的节点,在战略层面肯定不是最优

wwe 发表于 2013-11-17 00:45:20

Gallent 发表于 2013-11-17 00:37
不用说了是什么意思   说我错在两处就凭你这几句话?哈哈

我说德国对英国的战略错在两处。墩可尔克全歼英法联军的话,英国会求和。

Gallent 发表于 2013-11-17 00:49:55

wwe 发表于 2013-11-17 00:45
我说德国对英国的战略错在两处。墩可尔克全歼英法联军的话,英国会求和。

说清楚嘛~   我还以为呢~   

Gallent 发表于 2013-11-17 01:13:44

乌尔奇奥拉 发表于 2013-11-17 00:45
对付英国,战略层面还是以战促和以战逼和。想达到这一效果,只可能是对本土施加压力。英国内部并非铁板一块 ...

好像二者不矛盾吧抢了地中海就不能回头再炸英国了?资源是战争的关键   你让英国丢掉中东   等于砍了一只手

德迷小天王 发表于 2013-11-17 07:06:34

生存空间本来就是征服苏联,英国一二战都是打酱油的,狐假虎威的主

Rufus 发表于 2013-11-17 07:40:16

Gallent 发表于 2013-11-17 01:13
好像二者不矛盾吧抢了地中海就不能回头再炸英国了?资源是战争的关键   你让英国丢掉中东   等于砍了 ...

时间是关键。你分析的那段时间里面,希特勒真正的机会可以说是极为短暂。只有大概一个月的时间。而且这个时间德国正忙于向苏联进攻。不太可能再抽出太多兵力来夺取马耳他或用在中东。如果耽误了对苏作战,那下一次对苏作战时机就得到一年后了。到时候会是什么局面,就更加不可知了。换句话说,当时南线的行动,总体来说都以不妨碍巴巴罗萨为前提。
伊拉克叛乱发生和德国获得过境权利在克里特岛战役的命令下达之后,属于突发情况。德军不是没有通过叙利亚向伊拉克提供援助。但给德军的时间很短。到五月底英军就重新控制了伊拉克了。给德国的时间不过20天左右。在这么短的时间里,组织大批运输机运送大部队到叙利亚也很困难。毕竟叙利亚距离希腊达1000公里以上。跨越这么远的距离,运送一支万人规模的部队远征作战。能否来得及是很大的问题。一旦时间赶不上,就进退维谷了。克里特岛的空降作战出动了550架Ju52和60架大型滑翔机。如果是运送到叙利亚的话,这样的大机群远征,一旦被拦截的话,会非常危险。
另外克里特岛当然有意义,该岛距离北非的托布鲁克等港口不过300公里。这个岛要是被英军海空军重兵占据。那北非的形势对德军就不太有利了。而且希特勒当时总的企图是避免盟军干扰其巴巴罗萨计划,所以才去打克里特。

另外关于一战的情况,德军调集50万,就会破坏西线的平衡。大军移动不可能不为人所知,德军撤走,英法可以同样撤走一批人来通过海运调动到中东来应对,或者干脆在西线主动进攻来牵制德军。法金汉的目的无非是想现在西线取得一次局部胜利,暂时削弱对方,使对方暂时丧失进攻能力后,德军才能有富余的兵力抽调出来作战
另外光有一条铁路,并不意味着就能保证数十万人的作战。一条铁路的运力毕竟是有限的。

SS2 发表于 2013-11-18 13:57:39

深层次上应该重视东线苏联和非洲战场,也就是可以通过其他手段来解决英国对德作战的影响,
可是该重视的时候不重视,不该轻视的时候却轻视,既然开了头,敦刻尔克就不能错过,
在敦刻尔克把那三十万盟军围了,就不会有后期西线几十万打了鸡血的盟军来捅第三帝国后门。

被捅后门的时候刚好是斯大林格勒方面开始胶着的时候,典型的头脑一昏,满盘皆输,
纳粹德国在清醒认真的时候下完全就是带核子永动的战争机器,
如开始优势主动下的巴巴罗萨,又还有后期劣势下的阿登反击,尽管最后输了

纳瓦谢里采夫 发表于 2013-11-18 14:05:30

对于英国,元首没有那种置于死地的决心和气魄,不像苏联
很多军事上极其有利的事情都是有意无意的没有做,苏联那边则是无所不用,但那毕竟是苏联

bochium 发表于 2013-11-18 14:09:13

本帖最后由 bochium 于 2013-11-18 14:10 编辑

马耳他岛的战略地位太关键了,马耳他岛决定着地中海的战略全局。希特勒对英国始终抱有幻想。单靠意大利海空军根本无法夺取地中海的主导权。传闻意大利的战列舰群打不过英国巡洋舰队。

意大利的一支重型巡洋舰编队,打不过英国的轻巡洋舰加驱逐舰队。

莱茵之东 发表于 2013-11-22 03:03:16

二战德国的出路是在中东没错 不过楼主的观点是不是有点乱了? 刚说打克里特上空降兵赔本不值 这会又说打马耳他要下血本 马耳他阻挠轴心的战略到42才体现出来 40到41年克里特才是同盟在地中海的头等据点吧?如此大规模的据点 还是在缺少海军支援的时候 也只能不计血本了 还有 初期到中期 二战德国的飞机航程普遍短腿 从巴尔干到叙利亚多远? 周边国家的态度如何?德国空军能否支撑得起损失?(参考杰米扬斯克和斯大林格勒包围圈)德伞兵战术有无“重武器支援”的说法?德军机结构强度能否运载重武器及合理的补给?冒冒然冲到叙利亚蹲班房?

jerryhu 发表于 2013-11-22 14:32:59

想当然了。

neticeman 发表于 2013-11-22 15:31:30

SS2 发表于 2013-11-18 13:57
深层次上应该重视东线苏联和非洲战场,也就是可以通过其他手段来解决英国对德作战的影响,
可是该重视的时 ...

敦克尔克把英国逼和对于阻止美国参战有多大作用啊?

SS2 发表于 2013-11-22 20:01:34

本帖最后由 SS2 于 2013-11-22 20:52 编辑

neticeman 发表于 2013-11-22 15:31
敦克尔克把英国逼和对于阻止美国参战有多大作用啊?
敦刻尔克名义上是把英国逼和,实质上是逼废,
也许美国参战是无法改变的历史潮流,
但至少纳粹德国可以腾出西线的各种资源和精力,
那么东线的兵力和资源可以大到再去承受一些不该犯的错误,例如希特勒的战略和战术失误,
那东线战场&领土很有可能成为日后和盟军乃至世界谈判的筹码或者是进攻的砝码,
讲历史就是马后炮,何况LZ的主题是讲对英战略,以战逼和,以战沟和,都是这样,腾出一只手来,我个人还是觉得历史会有所转变,至少至少最坏的打算是希特勒那家伙会多活N年。
凭一只手不上不下的力度对英作战站在德国的角度上都是浪费表情乃至自掘坟墓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希特勒对英国应该采取什么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