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人对潜艇战感兴趣?
RT。。。。。。。。。。。。。。邓尼茨 狼群战术 潜艇战的背景不能不考虑东线战场,北线集团军群的一个没有达成的重要任务,阿尔戈丹尔斯克和摩尔曼斯克
北冰洋港口一直没有被拿下,乌曼大合围的战利品,这个港口只需要一两天就能补充到位
导致物资供应的封锁需要大量的潜艇来完成,本来这种措施只能作为辅助的,这种辅助兵种不得不走向舞台中央,这基本预示着悲剧,就好像伤停补时守门员冲向对方禁区一样,悲剧难免
最近正在读Buchheim的书。
das Boot基本读完,该书难度稍大,主要是水兵用的口语及德语方言,很让人头疼。这部书的原型---buchheim43年时写的纪实作品大洋猎手倒是很简单。
die Festung刚开始看。
Der Abschied打算以后再看。 刚在前不久看过了Das Boot这部电影。感触颇多啊。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兴趣。我准备写个分析Das Boot原著和其原型大洋猎手之间的差异的文章。
如果有人有兴趣的话,我也打算把大洋猎手先翻译了(短,简单,das Boot小说太长) 纳瓦谢里采夫 发表于 2013-11-20 09:13
潜艇战的背景不能不考虑东线战场,北线集团军群的一个没有达成的重要任务,阿尔戈丹尔斯克和摩尔曼斯克
...
潜艇战还有一大问题是装备的更新和入役速度远远比不上盟国。早期作战条件最好时,没有潜艇。
后来潜艇多了,但是盟国的护航措施和反潜技术迅速提高了。潜艇作战没优势了。新潜艇的研发速度又太慢。 Rufus 发表于 2013-11-20 14:54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兴趣。我准备写个分析Das Boot原著和其原型大洋猎手之间的差异的文章。
如果有人有兴趣的 ...
非常支持啊。等着看你的大作。 Rufus 发表于 2013-11-20 14:56
潜艇战还有一大问题是装备的更新和入役速度远远比不上盟国。早期作战条件最好时,没有潜艇。
后来潜艇多 ...
德国海军从来也没有强大过,这是个根本原因。
就象前面说过的,潜艇可以作为副攻使用,但主攻的话,因为本身所特有的缺陷,很难依靠其本身取得决定性的胜利。
实际上,在茫茫大海上,靠潜艇攻击商船队来扼制对方的战争补给,以德国当时的情况,就潜艇的补给,维修等方面的问题,我是觉得太勉强了。 @Rufus 只是苦了那些潜艇兵了。长期在那个环境下生存,真的能把人逼疯了。而且,一旦英国方面下定决心,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加上美国人的护航手段的提高,德国人的潜艇战的作用实际上也是大打折扣了。你破坏得多,他们运得更多,而且破坏得多,潜艇的损失也大,德国方面在补充速度上也远远落后于战争形势的发展。尤其是那些作战经验丰富的潜艇兵,损失了就很难补充。邓尼茨的出发点是好的,但和希特勒,戈林们一样,还是低估了丘吉尔的战争意志和决心。 Lothar 发表于 2013-11-20 15:12
@Rufus 只是苦了那些潜艇兵了。长期在那个环境下生存,真的能把人逼疯了。而且,一旦英国方面下定决心,宁 ...
这个只能说战略决策上的确是有缺陷的。
潜艇兵伤亡率实在是太高了。寂寞还好一点,毕竟潜艇兵只要能打胜仗,士气就能维持住,艇上的寂寞还是能够熬过去的。到43年5月潜艇战形势彻底完蛋之前,潜艇尽管损失已经开始变得很大,但艇员士气还是不错的。后面真的是度日如年了。 Rufus 发表于 2013-11-20 15:17
这个只能说战略决策上的确是有缺陷的。
潜艇兵伤亡率实在是太高了。寂寞还好一点,毕竟潜艇兵只要能打胜 ...
是啊,看了Das Boot的电影,这一点尤其能感觉到。 出一个题目------美国援助苏联的计划为1650万吨,实际通过摩尔曼斯克港口抵达的为多少万吨?可以看出来潜艇作用的效果
答案是惊人的1500万吨,潜艇战发挥的实际作用可见一斑
但作为死亡率最高的兵种,以及对于心理上的打击作用,潜艇战却成为了后人乐于记述的一个战争侧面 潜艇战和一种历史角色很接近,一样的悲剧本质,一样的壮怀激烈,一样的一去不返,一样的作用有限,却一样的被后人有意夸大演绎
也就是历史上的各种刺客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