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石专栏:后腰拉姆能否书写德国足球新篇章?
里约报道—每个国家的足球史都有属于自己的神话。那是关于某一支队伍,一个球员,一个时代的旧日荣光;是某一场比赛的文韬武略;甚至只是某些地点勾起的记忆。
有意思的是,德国足球的神话从不缺少新主题。1954年世界杯冠军告诉了我们团队的力量,那是场上“朋友11人”的胜利;贝肯鲍尔勇夺1972欧洲杯冠军(当然还有1974世界杯,但印象不如前者深刻)则是个人能力的体现,并且留下了一笔宝贵财富——沿着他的轨迹,德国足球开始不断寻找一名相似的天才自由人,期待其能够率领德国捧起下一座奖杯。1990年,马特乌斯让人们再次对领军人物顶礼膜拜。而今时今日,球队面临的课题与当年早已天差地别。现在的国家队迫切需要着一位中场的防守天才。
南德意志报最近刊发了题为“后腰强则德国强”的文章,文中提到1990和1996年,是布赫瓦尔德(斯图加特)和艾尔茨(不莱梅)为德国队成功捧杯打下了无可置疑的基础,后来我们称之为“马克莱莱式人物”。当德国队尴尬地与瑞典在世界杯预选赛中战成4-4平(他们坐镇柏林主场一度取得4-0的领先),外界十分期待施魏因斯泰格能够接过前辈的旗帜。
“要是有一个本德(在场),也不至于踢成这样,”据说这是小猪的赛后言论。哎呀,两个本德当时都没被主教练勒夫派上场。悲剧的是,这两名正宗后腰还都因伤不能参加本次世界杯。
小猪所说的正是近年德国足球和球员发展趋势的缩影,中场硬汉已经寥寥。上一支杀入世界杯决赛的是2002年沃勒尔手下的那支队伍,后腰的作用尤其显著。他们也相应地走了足够远。此后的十二年间德国队涌现了许多技术细腻,才华横溢的小妖,但是成绩却一直没有突破,看起来现在是时候回归正途了。
令人哭笑不得的是,人手不足以至于勒夫居然准备让拉姆担当铁腰,虽然他在这个新位置已经实践了一年。这意味着全国都在接受这种“倒行逆施”的潮流,包括那些搬进巴西北部训练基地的球队成员们。
http://a.espncdn.com/combiner/i/?img=/photo/2014/0614/soc_g_lahm01jr_1296x729.jpg&w=738&site=espnfc
拉姆在后腰位置的发挥将对德国的世界杯征程产生重大影响。
现在这名拜仁和国家队队长要承担的显然不仅仅是防守任务。30岁的他传球水平精湛,将会担当拖后组织核心,为一场精心策划的进攻提供节奏和精度。他真正的价值不在于脚下,而在脑中。
与他周一迎战葡萄牙的搭档赫迪拉不同,与让出了首发位置的俱乐部队友小猪也不同,拉姆对于防守选位的嗅觉已入化境。就勒夫这些年取得的进步而言,在此只提足球方面,德国总给人站立不稳的感觉。他们配得上钢铁战车的名号还要追溯到2006年世界杯,弗林斯与巴拉克搭档中场,两人都谨守职责,把纸面实力有限的德国队带到了半决赛。而弗林斯遭遇禁赛之后,克林斯曼的队伍也输给了意大利。
勒夫和他的谋士们认为德国在巴西北部令人窒息的天气条件下不能再像以前那样保持开放的球风了。他们不会在萨尔瓦多摆大巴——没有球员能摆。他们甚至可能身中咒语在90分钟内都无法破门。他们没有别的路可走,在这样闷热潮湿的天气,闪击与压迫打法显然不是赢球的正途。批评家也许会说这种天气条件反而推动了勒夫考虑这个八年来一直被其忽视的问题——中场防线的构建(54岁的勒夫可能会辩称这种失衡不能怪他的体系而是球员的执行力不足,但这显然站不住脚,给他解决问题的时间已经足够多了)。
于是现在拉姆担当起了为四名中卫组成的防线提供秩序和稳定性的重任。1米69的拉姆将使德国队的中场焕然一新。他以沉默的力量以身作则,而不是吼声。他不像贝肯鲍尔那样高大优雅,亦不像萨默尔那样生龙活虎,不是1990年的马特乌斯那种B2B,更不是艾尔茨那样的铲断狂魔。从来没有他这种类型的球员“带领”德国杀入大赛。在上赛季带领家乡球队拜仁夺得欧冠之后,一切关于拉姆能否带领球队赢得世界冠军的臆想与偏见都烟消云散。拉姆,是时候为德国足球的神话再续新篇了!
牛叉叉的德国队! 希望他能被布莱特纳灵魂附体。德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左后卫布莱特纳在转型后腰之后达到了他职业生涯的最高峰,进入了金球奖评选前三名。82年世界杯他作为中场核心率领西德队连挑西英法意,虽然最后决赛惜败,却可能是世界杯历史上连续和传统强队交手的最高纪录了。 铁马个子也不高。但拉姆显然是用头脑的高手。 拉斯本德伤的真不是时候,唯一的一名铁腰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