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美人舞剑,意在08--记德国女剑客Britta Heidemann
<P> <IMG src="http://www.britta-heidemann.de/images/galerie/FECHTE10.jpg" border=0></P><P>她是美女,也是剑客;她的德文名字是海德曼(Heidemann),她的中文名字叫小月;她开的是新款奥迪TT跑车,却着迷于中国历史。她就是日耳曼女剑客布丽塔·海德曼。 </P>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align=left border=0>
<TR>
<TD align=middle></TD></TR></TABLE>
深秋的北京,天高云淡,在碧瓦红墙之下,海德曼拔剑出鞘,剑指2008北京奥运会。天坛的祈年殿是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的标志,海德曼是目前德国女子击剑的第一高手,雅典奥运会重剑女子团体银牌得主。21岁的她能说一口流利的汉语,对中国有着无限的向往,她最大的梦想就是4年后在北京笑傲奥运剑道。
“40是40,14是14”
天坛,一个阳光明媚的早上,雅典奥运会女子重剑团体银牌获得者布丽塔·海德曼出现在了这里。她笑容满面,用纯正的汉语与周围的人打着招呼。虽然深秋的北京,早上还有一丝寒意,但她的开朗和“你好”的问候语,让每个人都感受到了惬意。
海德曼目前是德国女子重剑一号选手,世界排名第三。她忽然出现在中国似乎有些奇怪,其实这位女剑客与中国有着不解之缘,目前在科隆大学研修中文,学习中国文化和历史,对中国有着很深的理解,在她身上,欧洲击剑运动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完美地结合起来。
一走进天坛,海德曼就滔滔不绝地说起了这个以前皇家祭坛的来龙去脉。“我已经来过好几次了,那些天圆地方、皇帝祭祀的故事反复听了好多遍了。”海德曼一面说着,一边露出自信的微笑。
海德曼第一次来中国是1997年,她先到了回归前的香港,然后游览了桂林,中国的秀丽山川、淳朴的民风、悠久的历史、深邃的文化深深吸引了海德曼,这对她的人生选择起到了决定性的影响,学习中文、了解中国成了她的目标。
1998年,15岁的她在中学11年级选修了中文。一年后,她又来到了中国,并一起与中国击剑队进行了训练,从那时开始她就与中国运动员们接下了深厚的友谊。那次,她还得到了“小月”这样一个中国名字,因为与她在一起的一个中国女孩叫“小阳”。于是,“月亮”与“太阳”相对,她有了“小月”这个名字。海德曼还学会了“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这句中国学生的至理名言,以此来激励自己的击剑生涯。
两年前,海德曼在大学选择了汉学,学习中文和中国历史文化,对于自己学校她非常自豪,“科隆大学,德国最好的大学,据说八十年前中国的元帅还到那里学习过。”她指的是早年求学欧洲的朱德元帅。两年的学习让天资聪慧的海德曼基本掌握了中文,能与中国人自由交流。在与一群来自南方的中国人交谈时,海德曼突然冒出了一个问题:“你们是不是来自南方?”在场的中国人都感到很意外,不知道她为什么猜得这么准,刚才的谈话中并没有这方面的内容。当得到肯定的答复时,海德曼露出了灿烂而得意的笑容,“因为我听出来了,你们‘4’和‘10’里面的平舌和卷舌不分啊”。接着,她表演起了“40是40,14是14”的绕口令,让在场的“南方人”自叹不如。
天坛公园里面,很多中国人在舞剑,海德曼看上去并没有多大的兴趣。很多人都很好奇地问她:“布丽塔(海德曼),想不想试试中国的剑术?”海德曼平静而理智地说:“我知道,中国的剑和我们的剑不一样。我对中国武术、京剧都不是很感兴趣,倒是中国历史让我很着迷。”
年轻的海德曼能有这样的观点倒是显现出了她成熟的一面,以及她对中国文化的了解。一直以来,中国人都把京剧、武术作为自己的“名片”向西方推荐,但在中国又有多少人对京剧感兴趣呢?更何况对唱腔、手势、动作一窍不通的外国人,就像我们无法完全读懂他们的歌剧一样,他们更感兴趣的恐怕是其中的武打、杂耍动作。海德曼的观点正好代表了年轻一代追求实效、但不中庸的特点。
虽然海德曼对中国的朝代名字还有一些琢磨不透,但中国悠长的历史令她非常着迷。海德曼最喜欢的是太平天国之后的中国现代史,因为这是一段从动荡走向和平的历史。而且,德国正是在这个时候走向统一。
击剑领域的库娃
北京崇文区,一个还没有拆迁的社区,崇文培智学校就在这里。刮了一晚上风,北京的天空格外湛蓝。学校里的残疾儿童早早就来到了操场上列队,等候奥运亚军海德曼的到来,他们要和海德曼一起举办一个名为“特奥日”的小型运动会。
崇文培智学校是专为残疾、智障儿童开办,距离老舍小说提到的著名的“龙须沟”不远。周围低矮的居民住宅和有些破旧的教学楼让学校看上去并不是那么显眼,但从这里走出了很多特奥会冠军。
海德曼在拜耳公司相关人员的陪同下出现了,儿童们表演了他们精心编排的入场仪式。海德曼还为在场的每一位学生、老师和家长签名,赠送了她的个人卡片。卡片的正面是身穿击剑服、手握重剑的照片,背面的文字是这样写的:“拜耳中国十分荣幸地欢迎2004年雅典奥运会重剑比赛银牌获得者布丽塔·海德曼。布丽塔于1994年加入拜耳04勒沃库森体育俱乐部,并在此开始了她的国际职业击剑生涯……”
拜耳是世界知名的化工企业,集团旗下的勒沃库森俱乐部为很多中国球迷所熟知,因为他们的足球队是近年来德甲、乃至欧洲足坛的一支劲旅。2002年,拥有巴拉克、泽·罗伯托的勒沃库森夺得了国内联赛、杯赛和冠军联赛3项亚军,同时还打进了欧洲冠军联赛决赛,最后惜败在皇马脚下。
勒沃库森俱乐部的基地在河边一字排开,29个运动队都在这里训练。足球之外,击剑也是勒沃库森体育俱乐部的重要组成部分。1995年,12岁的海德曼加入了拜耳俱乐部,练起了现代五项,射击、跑步、游泳、骑马和击剑的综合训练为她打下了全面的身体素质。什么时候开始学习击剑的呢?“我小时候就是你们杂志的名字,全体育,”海德曼爽朗地笑道,“游泳练得挺好的,后来在水里受了一次伤,没事干的时候,击剑教练看中了我,于是就开始练这个了。”其实海德曼也出生在一个体育家庭,这也是她有着如此出众运动天赋的原因。2000年9月,海德曼在佛罗里达举行的世界青年现代五项锦标赛中夺得了铜牌。
9年前,海德曼与击剑的第一次亲密接触并不甜蜜,她觉得这个项目实在太难了,就跑回家里。后来在父母的劝慰下,才又回到击剑馆。海德曼的教练施密特给予她悉心的教导,把她培养成了世界一流剑客。在海德曼眼里,施密特就是世界上最好的教练。“9年来我一直跟着他练剑,我的成功都归功于他。”海德曼说。
1999年10月的波兰华沙,16岁的海德曼在练习击剑4年后第一次亮相国际赛场,参加世界杯青年击剑赛,夺得了第三,让世人看到了一位新剑客的诞生。2002年是海德曼职业生涯最重要的一年,她登上了欧洲青年击剑锦标赛的冠军宝座,在世界青年锦标赛中夺得亚军,并在世界击剑锦标赛中夺得个人重剑第3,一举成为了德国女子重剑的一号人物。2004年是奥运年,德国是击剑运动的传统强国,但重剑项目不是他们的强项。随着中国、韩国的崛起,德国队优势不再,他们上一次夺得奥运会击剑冠军还要追溯到12年前。最近3年,德国击剑队呈现了回升的势头,男女佩剑和男子花剑在世界大赛中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海德曼的出现为德国队夺得了24年来首次参加重剑比赛的资格,并一举夺得了团体银牌。
海德曼身高1.80米,体重70公斤,金发碧眼,是当今世界剑坛的美少女。雅典奥运会,曾有很多观众慕名而来观看女子击剑比赛,因为海德曼与另外两位德国运动员在奥运会前为著名的《花花公子》杂志拍摄了一组非常漂亮的图片,让世人见识了她的美貌。曾有评论说,她的出现使得奥运会女子击剑比赛比男子更具有了观赏性。国际击剑联合会主席法尔贝则把她比作击剑项目的库尔尼科娃,但他认为一直在进步的海德曼比库娃更加有前途,摘金夺银的机会更多。
训练之余,享受生活
北京东直门附近的一家健身房,海德曼正在跑步机上慢跑。虽然人在中国,但海德曼很注意保持状态,她特意找了这个地方先进行身体恢复。接下来,海德曼还要和中国击剑运动员一起训练,准备2005年的世界杯系列赛。
由于经常在一起比赛,海德曼与中国击剑运动员非常熟悉,她经常在比赛间隙与中国剑客们用中文交流。这次来北京,海德曼最大的遗憾就是没能与自己的好友、中国女子重剑队的沈巍巍见上面,后者正在江苏的家中。
海德曼迄今为止一共与中国剑客在国际大赛中交锋过4次,2胜2负,打了个平手。中国剑客留给她的印象除了精湛的剑术外,就是吃苦的精神。她说:“每次,我都能看见她们带着方便面去参加比赛。”海德曼也因此学会了“方便面”这个中文词汇;懂中文的她还学会了中国的国歌,在凯宾斯基饭店的咖啡厅里,她说得兴起,甚至唱起了中国国歌,“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海德曼半开玩笑地说,在雅典奥运会时听得“太多”。
与中国运动员不同的是,海德曼在训练之余还要考虑自己的学业和今后的工作。正在上大学的她只能在课余安排训练,每天两次,一共4小时。这次中国之行,她是作为拜耳集团一员来“实习”的,也为自己以后的工作打好基础。
虽然已经是一名非常有名气的击剑运动员,但21岁的海德曼过着和同龄人一样的生活。她喜欢去泡吧,北京比较有名的迪厅都曾留下过她的身影,说起北京有名的酒吧她几乎全去过,这次来北京工作六周,布丽塔就住在三里屯附近,“下楼就能泡吧”;她喜欢开最新款的名车,“我觉得自己太幸运了,”布丽塔笑道,“以前赞助商给我的是一辆奥迪A3,已经很好了,这次拿了奥运银牌,回去后得到了一辆奥迪TT跑车,真棒。我把A3就送给了我的弟弟,可他现在老缠着我要借我的TT,总是说要去见女朋友。”
她喜欢与朋友们一起聚餐,到了中国更不例外,“鸡蛋西红柿、宫爆鸡丁”,这些脱口而出的是她最喜欢吃的中国菜;她觉得中国人烹制出来的蔬菜色、香、味俱全,让人食欲大增。
和《全体育》的缘分
海德曼来华短期工作,完全是世界医药巨人拜耳公司的安排,中国媒体对此毫不知情,可是早在雅典,海德曼就和《全体育》杂志结下了奇妙的缘分,因为一次偶然相遇。
2004年的8月23日,凌晨2点,《全体育》特派雅典采访奥运会的一位记者结束工作,在奥运会主新闻中心拦住了一辆出租车。上车之后他才发现车上还坐着两位金发碧眼的乘客——雅典在奥运会期间出租车生意奇好,因此司机也经常一车两客,多赚些钱。乘客奔向不同地点,彼此不会搭讪,可这时国内编辑突然打来电话,记者用中文应答时,后座的这位金发美女一等电话结束,就用中文说道:“你是中国人?从北京来的吗?”
可以想象这位记者的吃惊程度!流利的普通话,还带一点娇憨的卷舌音,从这位欧陆美女口中吐出,又发生在这样特殊的环境里,何等奇特!她就是海德曼。
简短的交谈中,海德曼说她正和一位好友出去参加德国代表团的派对,并且说秋天就会来北京短期工作。于是记者和她留下了联系方式,本来《体坛周报》就想在奥运会期间做一个这位德国美女剑客的大特写,“可是我那时候每天都忙着参加派对,都不知道该怎么接受采访了。”海德曼笑道。
然而海德曼没有爽约,来到北京的第一天,就打电话和《全体育》取得了联系,这才给我们留下了她在古都的亮丽身影。
在德国,击剑同样也是少数人的运动。由于没有职业化,击剑运动员们不可能像职业球员那样挣很多钱。所以,他们必须自己为将来做打算。不过,海德曼还是鼓励青少年从事这项运动。她认为,击剑是一项集反应、速度和技巧于一身的运动,非常考验人的综合能力。
海德曼的下一个目标当然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4年后,25岁的她正值运动员的黄金年龄。每当听到“2008”,她就会荡漾起自信的笑容。她现在说得最多的就是:“我要加倍训练。” <P>简历:</P><P>出生日期: 22. Dez. 1982
星座: 山羊座
身高/ 体重: 1.80m/ 69kg
家庭状况: 单身
兴趣爱好: 语言, 旅游, 阅读, 管风琴
教练: Gabor Salamon 博士</P><P>
Beruflicher Werdegang:
´99作为中学交换生在北京生活学习3个月
2001 科隆中学毕业并在 拜耳公司北京分部 实习</P><P>从2001年冬季学期开始 在中国开始 \"宗教学\" 专业 </P><P>
运动生涯:
1993 科隆市中学生 跳高 和 800米 冠军
1994 西德中学生游泳冠军
1995 第一次接触 \"击剑\" 项目 并陆续参加相应级别的赛事</P><P>自 1997 至2000 现代五项选手
2000年底 恢复击剑单项训练至今 </P> <P>http://www.sportsgeist.de/Bilder/heidemann_august.jpg</P><P>http://www.britta-heidemann.de/images/22808_rt8b.jpg</P> <P>不折不扣的美女!</P> 哈哈,连GOOD GOOD STUDYDAY DAY UP 都学会了,漂亮! <P>橘子:见到美女剑客要先亲一下,然后向她推荐唐德刚教授的<晚清七十年>以满足她对太平天国后的历史的了解的愿望</P>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change2000</I>在2005-1-1 17:55:00的发言:</B>
<P><FONT size=5>橘</FONT>子:见到美女剑客要先亲一下,然后向她推荐唐德刚教授的<晚清七十年>以满足她对太平天国后的历史的了解的愿望</P></DIV>
<P>楼上的家伙写错别字儿啦!
<P>偶怕她拿书拍偶...</P> 好好好好好pp啊<img src=\"images/post/smile/dvbbs/em05.gif\" />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