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迷小天王 发表于 2017-3-21 10:08:38

《风雨秦淮》首演还原民国“南京味” 老南京美食美景引发观众怀旧

中国江苏网 2017-03-21 08:56:04http://member.jschina.com.cn/cjpic/2017/3/21/8565UFO9P.jpg白切板鸭、酱爆鸭心、葱熘鸭肝、清炒芦蒿、凉拌十香菜……听到这些菜名,老南京们是不是觉得格外亲切?3月18日、19日两晚,南京市话剧团开年大戏、原创话剧《风雨秦淮》在南京文化艺术中心首演,该剧讲述了1927年到1949年间南京秦淮河畔一家老字号菜馆兴衰沉浮的故事,展现出一群普通百姓的悲欢离合、爱恨情仇以及人生憧憬——他们在追寻美食的同时,也在体验着各自的人生况味。经典美食,观众垂涎三尺晚上7点半,舞台的大幕缓缓拉开,一幢坐落在秦淮河边的民国时期的老餐馆出现在观众面前,雕梁画栋,韵味无穷。餐馆的大厅里摆着几张八仙桌,而大厅的尽头是一排落地花格门,透过花格,秦淮美景尽收眼底。为了全方位展现南京民国时期的建筑特色,舞美设计师徐肖峰在去年就跑遍南京的大街小巷,在夫子庙、市民俗博物馆等地拍了很多照片,尽可能地把南京尚存的民国建筑和正在被拆掉的民国老宅收录下来。在每场戏的幕间,100余幅南京城南的老照片呈现于屏幕,让观众们细细品味秦淮的韵味。《风雨秦淮》在舞台上还把一些失传的南京老味道找了回来。舞台上,店小二上场报了一串菜名:“白切板鸭、酱爆鸭心、糟油鸭舌、干贝茭儿菜……”接着又详细向大家解释道:“赛螃蟹是为凑数,把咸鸭蛋黄蒸熟切碎,然后把蛋清下油锅滑熟,一起装盘,淋上香醋,佐以姜末,一口下去,有点螃蟹味,所以叫赛螃蟹。”听着就让人垂涎三尺、胃口大开,引得南京老饕们纷纷感叹,“出了剧场,我该去哪儿寻找这些美食呢?真希望这家餐馆现在仍然在营业,让我们进去好好品尝一番这些经典菜品。”诚意班底,还原民国“南京味”《风雨秦淮》剧本虚构了“福兴园”菜馆1927—1949年间的兴衰,体现了一群小人物的生活和情感,他们在纷繁紊乱的乱世中坚守自己的原则,期盼新世界的到来,向往着国泰民安。据介绍,该剧是2016年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也是江苏艺术基金及南京市文广新局重点创作与资助剧目。编剧李晓宁先生是土生土长的南京人,曾经参与过地方志的编纂工作,在撰写剧本大纲直至完成剧本期间,查阅了大量的文献史料,走访了南京最具特色的多家老字号餐馆,与史学家、南京地方志、史的专业人员、南京民俗博物馆的专家进行了多次座谈。几易其稿,前后打磨了四年,在虚构的“福兴园”菜馆中,真实还原出民国老南京人爱憎分明、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他自信地表示,“剧中的每一个细节都经得住考证”。导演李建平先生也是南京人,曾在南京工作15年,毕业于中戏导演系的他现为上海戏剧学院教授,成功导演过多部话剧作品,其中《平头百姓》荣获过中国“文华大奖”。《风雨秦淮》的故事勾起了李导的少年记忆,“当我拿到剧本时,便立刻联想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我还生活在南京的那段时光。当时的南京还是一片安逸宁静的景致,在街巷里,便可以听到人们走在青石板路上嗒嗒的脚步声。早饭可以去六丰居吃上一碗豆腐脑,再配上几块葱油饼,那滋味现在想来真是惬意……”在浓浓的南京味里,导演带我们一同关注着“一群永远上不了正史的小人物”,体验着“不温不火,静水流深”的情感。考究细节,“民国控”的福利《风雨秦淮》全面展现出北洋军阀时期、国民党统治时期、日伪时期、抗战胜利后、新中国成立前夕等几个重要历史阶段南京市民的生活。“我们这部戏是名副其实的大戏,三四十名演员,200多套服装全部订制。”南京市话剧团团长颜钢告诉记者。记者昨天在现场看到,民国学生装、香云纱旗袍、军装、长衫……整出戏可谓“民国服饰展”,着实让“民国控”们兴奋一阵子,特别是女装,旗袍加上南京的刺绣,款式别致、做工精细,让观众目不暇接。另外,该剧的道具亦特别讲究。老餐馆的杯碟碗筷、阔少的文玩杂件、战时逃难的包裹皮箱,皆透着年代感,让观众身临其境,领略舞台艺术独有的“现场感”。记者前晚在演出现场还注意到,南京文化艺术中心的上座率很高,1000多人的剧场几乎全部坐满,这在南京的话剧市场并不多见。据颜钢介绍,政府补贴投向演出消费领域,对这次演出售票起到了很大的拉动作用。据他介绍,《风雨秦淮》首演后,观众和专家都非常肯定这部戏,“接下来我们会到江苏12个城市巡演,然后根据观众的反馈,进一步精雕细琢这部我们南京人的大戏。”交汇点南京晨报记者 王慧新华报业视觉中心记者 万程鹏 摄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风雨秦淮》首演还原民国“南京味” 老南京美食美景引发观众怀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