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记忆”:南京人的第一口自来水,每立方米要150个铜板
海鸟邦 2018-04-29 15:16:02“吃水不忘挖井人”,这是中华传统美德,这是基于吃的水主要是井水和河水的时代背景。然而,自从南京有了第一口自来水,此后越来越多的自来水在南京的土地上和南京人的胃里延伸。 随着被列入中国工业遗产首批保护名录,中华民国首都水厂即现在的北河口水厂进入大众的视野。入选理由很明确,这座水厂是“国内第一座完全由中国人自己设计建造,且工艺水准具备世界领先水平”。上世界二三十年代国贫民弱,而这座水厂却在业内站到了世界前端。http://p9.pstatp.com/large/pgc-image/1524986059842b39ecd05cb 繁华处凿6口深井 买井水盛行一时 近日,记者走过郑和宝船遗址公园,来到北河口水厂街7号。东临扬子江大道,西望江心洲——这里的北河口水厂担负着主城区一半的供水任务。 如今,自来水管已经成为南京市的血脉,源源不断往城市中心灌输能量。拧开水龙头,来自长江或其他水源地的水经历了沉淀、过滤、消毒多重工序之后,一路狂奔到你家。一日若突然停水,就不能淘米洗菜,无法洗衣刷碗……生活节奏几乎完全瘫痪。 然而在上个世纪二十年代,南京人是在井台边淘米冲凉,在江河畔挑水洗衣。富人饮水多为贩夫用水车从雨花台二泉运来,而“贫者自给”。从河塘挑来的水,通常要用明矾进行净化,20分钟后水就可以饮用。 然而这样取水并不方便。国民政府定都南京后,城市人口猛增,城市饮用水日渐紧张。政府遂把兴建自来水厂作为“最为切要的公用事业”,因此中华民国首都水厂的建设作为重要内容被列入民国《首都计划》。 而1929年在筹建首都自来水厂的同时,南京在人烟繁盛处开凿6口深井,对于附近没有井和河塘的居民,就多了一种取水方式——买井水。第一口公用自流井位于中正街(今白下路)与长白街交汇处,配有钢筋水泥为基础的容量约113立方米的铁质水塔及机器房一座。之后陆续开凿了郭家巷、甘雨巷、同仁巷等5处深水自流井。 记者还在展览馆内看到了“老虎灶”——专门售卖开水的店铺,因形状如虎而得名。烧水的灶台一头为添柴的炉膛口,如同张开大口的老虎,灶的另一头是竖起穿过屋顶的烟囱,就像老虎翘起的尾巴。早先的老虎灶只供应热水,后来通了自来水以后,则同时供应冷热水。 北河口水厂的工作人员张海涛告诉记者,在普遍使用自来水之前,这种“老虎灶”很常见。“我小时候的记忆中,大概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还见到过,市民拿着水瓶去买热水,和大学里学生排队去打水有点类似,大概是1分钱1瓶水。”1929年,中华民国首都水厂初建,1933年4月采取局部供水计划初建完成。这掀开了南京人吃上自来水的新一页,最开始的管网建设十分有限,最初只能供政府机构和机关要员饮用,首批水厂用户只有29户,另外在市区设有25座水站供市民购买。 记者在北河口水厂的南京自来水历史展览馆里看到一份中华民国《中央日报》刊登的售水公告,公告显示4月11日起,每天上午5点至下午7点售水,“买户自行挑取者,每担(以四十公升计约十加仑)收铜元六枚。”0.04立方米的自来水要6个铜板,算下来每立方米则要150个铜板。而现在南京市第一阶梯民用自来水价格大约只要3元/立方米。可见这对于当时的老百姓来说是昂贵的“饮料”了。 此后国民政府采取降低水价、发行水票等措施,鼓励市民用自来水。如今,北河口水厂是华东地区规模最大的自来水厂,日供水能力达120万吨。至今人们的生活已经完全离不开自来水。 可见,一部供水史,就是一部市民生活变迁史。 日本人要来了,水厂差点被爆破 在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建一座高水准的自来水厂并不是一件易事。1931年水厂的设计已经在筹备阶段,当年8月,工程处派工程师沈宜甲前往法国考察数月,并订购各种管材及闸门、消火栓等管道零件。 中华民国首都水厂的供水系统均由留美学生借鉴当时欧美各国先进的给水技术和管理方法自行设计。建成之初的日供水量约为1500立方米,不及如今北河口水厂日供水量的0.2%。 当年的供水质量也仅仅是“一级净化水”,“相当于只是过了一道沉淀的工序。”张海涛介绍道。1936年6月,南京着手对水厂进行扩建,第二年全市用户已经从1933年首批的29户、1935年的1600多户,增加到4600多户。 然而1937年7月抗战全面爆发,各项续建未完工程只得停建。根据当年水厂工人王福康老人的回忆,当年12月自来水管理处及水厂部分员工、设备西撤,国民政府则计划爆破水厂,想阻滞日军侵华行径,但被国际红十字会难民委员会干预,最终未成。水厂此后被日军管理,续建未完工程。 抗战胜利后,水厂被拨款扩建,日供水能力提高到6万立方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首都水厂”成为北河口水厂,该水厂经历了多次大规模的挖潜改造和扩建,并且增加了净水能力,改进了净水工艺。 而供水能力的提高反映出了南京城镇人口的攀升,一部供水史,其实也是一部城市规模发展史。 保留5处重要建筑遗存,是近现代中国市政事业变革的典型代表 建于民国时期,但如今这座水厂却保留着不少早期的建筑。走在厂区的林荫道,法国梧桐、香樟、圆柏等树木画出了春日的色彩,混水机室红砖勾白边的外立面彰显着民国建筑风格,高大的黄色水塔则在蓝天和日光下熠熠生辉,让人丝毫不觉得身处一片厂区。 记者在水厂还看到一个巨大的室内快滤池,每一个既定的池子里都有水。“这是做什么用的?”张海涛介绍道,“这是把长江水快速抽来以后经过沉淀、过滤掉水中的杂质。”记者了解到,这是国内现存唯一一个室内快滤池。“现在新建的快滤池已经没有室内的了,都是露天的。” 不仅民国时期建的室内快滤池还在使用中,水厂的老办公楼如今已经成为南京自来水历史展览馆,混水机室、水塔仍在厂区的日常生产中发挥着作用。http://p1.pstatp.com/large/pgc-image/15249861477545b3614dd52 水厂延续了建厂之初的规划格局,保留的民国时期工业建筑及工业构筑物展现了民国建筑风格,滤池、清水池等构筑的结构特点展现了水厂独特的工业特征。http://p3.pstatp.com/large/pgc-image/15249861131924e5cc4a767 而在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名录收录中华民国首都水厂之前,南京市就将其列入首批南京市工业遗产类历史建筑保护名录中了。南京市规划局名城处处长王昭昭告诉记者,“北河口水厂还保留了办公楼等5处重要建筑遗存,其重要建筑价值不可忽略。此外,首都水厂是借鉴美国成功经验所进行的城市改革运动的精神体现,是近现代中国市政事业变革的典型代表。”来源:金陵晚报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