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uboforever 发表于 2006-4-8 09:15:21

中国足球:12年商业轮回 ZT

<P><IMG src="http://www.bjd.com.cn/WLZB/20060310/curdayimg/0310T05-TU1.jpg"></P>
<P>明天中国足球联赛将再次登场。“裸奔”一年的中超也终于摆脱了尴尬境地,在联赛开始前一天找到了总冠名商。而此之前,中超还与耐克公司签署了协议,耐克正式成为中超联赛的指定装备赞助商。 </P>
<P>  中国足球职业化从1994年走到今天正好上演了一个轮回。在这12年的商业轮回里,中国足球在职业化跌宕起伏中形成了一个什么样的市场?2006中超总冠名的这一件新衣又是怎样的来之不易?足球的消费者——球迷从热捧变成了唾弃,足球的投资者——俱乐部与赞助商从蜂拥而至变成了纷纷逃离……
<P>从炙手可热轮回到被人唾弃
<P>  12年前,国家体育总局召开了一次大会,正式把中国男子足球进行市场化、职业化的运作,作为中国体育上的第一次职业化联赛在1994年诞生。一时间,各大媒体纷纷开始报道足球联赛,许多报纸还专门设立了足球专区,中央电视台对整个联赛进行了直播;也正是那段时期,足球报、体坛周报等一些以报道足球为主的报纸随之诞生,央视以中国足球为报道题材的《足球之夜》强势推出。以刘建宏、黄建翔、李承鹏等一批足球名记也被别人所熟知。
<P>  12年后,中国足协召开新闻发布会,对今年的中超联赛进行介绍。中国足协常常是用不着宣传的,因为他们往往是媒体报道的热点。不过现在他们还能有什么好的爆料呢?不过是用一个故作神秘的联赛赞助商来炒作自己,因为他们慢慢发现自己在媒体的地位在降低。
<P>  如今许多媒体的体育版面虽然越来越突出,但是有关中国足球的消息越来越像是娱乐新闻,哪个球队又闹事了,哪个球员又犯罪了,再加上点娱乐明星的参与,新闻在没有体育味道后变得越发八卦。随着《南方体育》的停刊,中国体育类媒体也陪着中国足球一起慢慢衰退,足球报、体坛周报虽然发行不错,不过中国足球的版面越来越少,国际足球版和篮球版变成了热点。
<P>  更可悲的是央视也已唾弃了中超,中国受众最广媒体的离去,对于中国足球职业化的打击不言而喻。因为,没有了央视,足协虽然能从地方媒体得到不少的金钱,但更多的赞助商对于中超热情锐减,因为没有了在央视频道的渲染,企业的广告效益也就失色不少。想想央视去年年底的广告招标会,企业拿着上千万支票烧钱的时候,已然没有了中超配套广告的踪影。
<P>从市场运作轮回到商业游戏
<P>  12年前,中国职业联赛让全国掀起了人们赛场看球的浪潮,因为原来的足球联赛是赛会制,只是在特定的时期在特定的地点进行,很少有人到现场看球,但是职业化后许多地方队伍在自己的家乡享受着“家人”为他们加油喝彩。热爱足球的人们每天都热衷于探讨着中国足球,各队的实力和各队的明星球员。那时候球员努力拼搏的汗水和球迷真诚地呐喊使得真实的联赛更加感人。也是从那时开始,许多地方出现了金牌球市,四川成都、陕西西安等地方的球市火爆,一票难求的场面也是常常出现,此时,也在足球场外出现了一批靠火爆球市来倒票生存的“黄牛”们。
<P>  12年后,2006年的中超联赛即将开始,对于北京的球迷来说国安的主场虽然又回到12年前的先龙潭,但12年的人气早已不在。那里的交通依然不便利,但是如今人们很难再有倒几趟车去看球的热情。联赛队伍又增加了几支,全国许多地方都有球队。但在12年的过程里,这些球队不少已经背井离乡外出流浪,“同城德比”的噱头也早已过时。
<P>  再看看那些曾经的金牌球市,成都主场的球队都已经被解散,四川足球12年后,被轮回到开始,俱乐部解散回到体育局接管;而陕西西安的狂热球迷迎来的是一帮上海人,国际队老板可能已在上海看怕了“德比”,也可能是看上了西安曾经的金牌球市。但他知不知道,中国足球市场在12年轮回后价值还剩下多少呢?不过这位IT精英说,足球对于他不过是场游戏,不想靠它赚钱。
<P>  这时,我们突然发现中国足球职业化12年后,仿佛从市场运作轮回成了它的本质——游戏。
<P>从纷纷烧钱轮回到被迫解散
<P>  12年前,以万达为首的知名企业开始介入中国足球职业化,也正是在这些企业的努力下,让中国足球看到了市场化的前景。王建林、尹明善等一批在市场捞到一桶桶“黄金”后,都纷纷看好足球,他们愿意从企业中拿出大笔资金投入到俱乐部中,为球队建设训练基地,为球员提高工资奖金。甚至一些企业家干脆退出了他们原本经营的行业出来单搞足球产业。
<P>  那时的联赛,有多少位老板们拿着奖金来到赛场督战,为求队伍的一场胜利而不惜血本。甚至是拿着自己企业的资金和自己前途去暗箱操作,只是为了让自己的球队免于降级或是获得更好的名次。也正是因为这些有钱老总们的不断“烧钱”,使得原本就没有什么规范的中国足球职业化进入腐败的泥潭。当然,这样的状况不能完全指责他们这些有钱人,因为中国在市场经济初期的不规范出现在各个行业之中,足球作为一个产业当然也无法逃脱。
<P>  但我们职业联赛的管理者——中国足协却一直以来很难改善这样的联赛环境,官员们在很长时间内没有处理好足球同市场之间的关系,而他们最在意的是他们自身的地位和权力,以及他们在位时,中国足球所获得的成绩。因此,当俱乐部向他们争取更多的自主权的时候,他们会显得那样凶悍,他们才会一次次让联赛为了足球短暂荣誉而不断让步。这样状况出现在中国足球于世界杯首次出线后,我们的联赛依然混乱不堪,足协官员也没有因为中国足球的出线而成绩显赫,反而被迫离职。因为他们没有明白一个行业应该由市场决定,而足球市场基础就在于联赛。
<P>  12年后,那些曾经风光无限的俱乐部早已风光不在,万达、全兴、健力宝等企业不是因为自己企业经营不善而倒闭,就是因为对足球产业心灰意冷而离去。如今的联赛俱乐部仅仅剩下国安和申花12年来没有撤退,其他的俱乐部变化之快之多,已让人很难记起12年前他们的模样。不过就算是国安的后台中信集团也对于国安俱乐部十分头痛,因为其他公司都在给集团赚钱,只有国安在赔钱,国安成为了集团仅有的不良资产。
<P>  再看看其他俱乐部的老板们,徐明成功抛出了四川冠城后,这位“足球大鳄”又一次完成他擅长的资本运作。不过无论是他的“实德系”还是他联合其他俱乐部集体“炮轰”足协,大家慢慢发现他并不是一个真正想搞足球的人,而更像一个股市的操盘手,买了再卖,卖了再买而已。
<P>从千万赞助轮回到“婆家”难寻
<P>  12年前,万宝路以120万美元拿下了职业联赛的总冠名权。1999年,百事可乐以1000万美元的高价打败了众多对手,抢得联赛总冠名权,并以每年增加100万的代价一签就是三年。但可怜的百事没有想到新世纪后的中国足球联赛并没有再次崛起,百事想借助中国足球之势大力宣传的美梦破灭,因此在合同维系了四年后,百事不再向联赛这个“火坑”里投钱。
<P>  在甲A联赛变成“假A”后,中国足协发觉到联赛的牌子已经被砸烂,于是又“改头换面”把甲A变成了中超。但是中超的诞生并没有遮掩住联赛中的丑陋。中超也没有因为变成了超级联赛就变成了超级品牌。
<P>  12年后,中国足协主管联赛的足协副主席南勇踌躇满志地宣布,2006中超总冠名商已经搞掂,今年的中超联赛将不再“裸奔”。虽然足协对于赞助商的姓名迟迟不愿意张嘴,但可以肯定的是赞助商一定是一家境外企业。我们当然能够理解足协的这种心态,因为“裸奔”一年后新衣服比较珍贵,当然要在大家面前卖弄一番。不过想想以前你不穿衣服的时候脸面都丢光了,就算穿上了衣服,不过也是“皇帝的新衣”而已。至于那个一直要戴着面纱的赞助商,无论您是超市还是网络公司,国外企业来华最多的情况就是水土不服。
<P>  “今年联赛如果再乱搞出现什么问题的话,总局将把联赛停办。”这是来自国家体育总局的声音。“乱搞”无非就是假球、黑哨、赌球等丑恶现象的出现,如果这些现象再出现在我们的联赛中,联赛可能回到12年前的非职业局面,这是谁都不想看到的。
<P>  中国足球职业化进行了12年,12年一个轮回,我们并不愿看到它轮回到起点。
<P>  3月9日上午,中国足协、中超联赛有限责任公司与耐克公司签署了中超联赛指定装备赞助商协议。耐克公司正式成为中国足球超级联赛的指定装备赞助商。耐克Total90足球作为中超联赛官方比赛用球,同时耐克还会提供中超、中甲、足协杯、足球超霸杯的所有裁判以及第四官员的制服。
<P>大事记
<P>1995年
<P>  国家体委足球运动管理中心成立。该中心的成立,是国家体委体育改革的措施之一。该中心对外仍以中国足协的名义,以适应国际上的惯例和联络需要。这标志着中国足球正式职业化。
<P>1998年
<P>  中国足协杯半决赛大连万达队和辽宁队次回合比赛中,万达俱乐部认为主裁判俞元聪三个点球的判罚有误而导致万达队的出局。万达俱乐部董事长王键林怒发冲冠,宣称“万达永远退出中国足坛”。这成为“万达退出事件”,这是1998年足坛最“地震”的怒吼,随后也引发了多家企业退出中国足坛的现象。
<P>1999年
<P>  百事可乐以1000万美元的高价打败了众多对手,抢得联赛总冠名权,并以每年增加100万的代价一签就是三年。
<P>2001年
<P>  在与上海中远的比赛中,吉利认为受到裁判不公正待遇,集体提前退场,受到中国足协处罚,吉利遂萌生退出念头。赛季结束后吉利集团在广州和杭州两地分别举行新闻发布会,向媒体宣布正式退出中国足坛。该年,与广州足协为期30年的合同运行了8个月就宣告终止,吉利集团也由此创下了中国企业介入足球时间最短的纪录。
<P>2003年
<P>  百事中断对中国职业联赛的赞助计划。
<P>2004年
<P>  首届中超联赛冠名为西门子移动中国超级联赛,在这次的赞助协议中,赞助费从800万欧元到400万欧元分成多个档次,每一条款的执行结果都会与最终的赞助款挂钩,并对赞助商品牌曝光率、收视人群累计数目等做了具体要求。
<P>  商报实习记者 李建兴
<P>
<P>评论
<P>别被“足球泡沫”传染
<P>  1994年中国男子足球首先进入了职业化,作为中国体育产业中首先进入职业化的代表,足球联赛是具有重要的代表意义的,是我国对于体育市场化迈出的第一步。这一历史性的步伐在一开始迈进的时候,的确引起了市场的火爆,广大球迷的热情加上媒体的追捧和当地政府的支持使得许多企业心甘情愿地为这股“足球热”投入大量金钱。
<P>  正是看到这股火热的潮流后,中国体育内许多项目纷纷照搬足球的模式开始了职业化进程。篮球、排球、乒乓球、围棋、象棋等等都有了自己的职业联赛,一时间中国体育好像进入了一个职业化的浪潮中。
<P>  但在足球联赛火爆了几年后,许多职业化带来的问题纷纷出现,假球、黑哨、赌球、暴力事件等侵蚀下,联赛变得千疮百孔,一时间曾炙手可热的联赛品牌逐渐被人唾弃。
<P>  如果从一个经济市场的角度来分析足球职业化的现象,就像一次泡沫经济。因为在足球联赛初期,企业看到了足球的商业机会,纷纷进入投资,但盲目介入造成经济泡沫。并且联赛市场的不正当竞争,加快了这些泡沫破灭。最后市场的消费者消失——球迷离开赛场,市场投资者撤资——俱乐部倒闭,赞助减少。
<P>  虽然我们已经看到了中国足球职业化市场的泡沫破灭,但中国其他体育行业并没有从中吸取教训。中国的篮球联赛上出现了球迷骚乱,排球联赛出现集体罢赛,乒乓球国手马琳以501万元的天价转会等现象,同往日的足球联赛是那么的相似。而这样的相似很可能把其他联赛带到同足球联赛一样的泡沫中去。
<P>  想想去年的“十运会”,运动员违规舞弊的现象让运动会变成尴尬的闹剧,让我们深思中国体育职业化的道路还能否持续。我国的职业化从一开始就是自上而下的,主体还是那些专业队伍的运动员,俱乐部也不过是专业队改了个名字而已,在市场管理上往往很不规范。
<P>  在这样背景下,我国体育职业化需要走出更多有中国特色的道路,但前面的路在何处?我们还仍然在摸索中,不过需要警惕的是千万别再重复足球的道路。</P>

德迷小天王 发表于 2006-4-8 09:16:00

有一点可以肯定的,联赛冠名费中国联赛走在了前头

寒冰倚天 发表于 2006-4-9 14:37:00

很长,先看一下

佳菲猫 发表于 2006-4-9 23:42:00

浪费钱

avon 发表于 2006-4-10 16:41:00

中国足球,哎..........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国足球:12年商业轮回 Z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