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德迷联盟 - GerFans.cn

 找回密码
 加入联盟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反思战争] 苏联网罗德国专家造导弹

[复制链接]
父輩的旗帜 发表于 2008-1-31 20:28: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07年是前苏联弹道导弹首次试射60周年,但有俄罗斯历史学家表示:“前苏联引以为豪的导弹事业有一大半功劳应归功于德国人。”最近,俄罗斯媒体发表文章,揭开了苏联军备史上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 <p class="bbsp"><br/></p><p class="bbsp">丘吉尔来信引起重视 </p><div twffan="done" style="DISPLAY: inline; FONT-SIZE: 1px; FLOAT: right; OVERFLOW: hidden; WIDTH: 1px; COLOR: #fcfccc; HEIGHT: 1px;">[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div><p></p><p class="bbsp"><br/></p><p class="bbsp">1944年10月,英国首相丘吉尔给斯大林 </p><p class="bbsp"><br/></p><p class="bbsp">发了一封私人信函。丘吉尔在信中说,德国从当年9月8日起向英国发射了4300枚神秘的V-2导弹.造成大量人员伤亡。经皇家空军侦察,这些导弹都是由德国佩内明德火箭中心设计开发的,该中心恰好位于苏联红军的进攻区域,丘吉尔请求苏方允许英国专家进入红军进攻区域,以便搜集德国导弹的情报。出于对英国的传统戒心,斯大林把丘吉尔的来信视为重要情报,立即指示有关部门抢在西方盟国前获取德国导弹。 </p><p class="bbsp"><br/></p><p class="bbsp">随着德国失败的迹象日趋明朗,同盟国纷纷派秘密使团到前线,以求最先得到德国先进军事技术。1945年6月1日,苏联专家组赶到佩内明德,但一些德国专家携带V-2导弹的关键图纸向美军投降,这令苏方扼腕不已。原来美国也在进行绝密的“回形针”行动,目的是把所有德国导弹专家弄到手,并赶在红军到来前找到导弹技术设备并运回美国。图林根州有德国最大的导弹工厂,美军率先开进该州。后来根据同盟国分区占领的协定,美军才不情愿地撤离导弹工厂所在地,并拉走绝大多数有价值的设备。美军撤离后,苏军便进入图林根州。 </p><p class="bbsp"><br/></p><p class="bbsp">120名德国导弹专家已引渡美国 </p><p class="bbsp"><br/></p><p class="bbsp">1945年初,红军和盟军从东西两面攻入德国境内,并最终占领了德国大部分地区。希特勒在盟军的强大攻势面前并不甘心失败,还要负隅顽抗。他除了命令一部分导弹专家继续进行导弹试验以外,还将大部分导弹专家集中于德国中部哈尔茨山区的一个巨大地下兵工厂,让他们改进喷气式战机的发动机,并还将准备批量生产长14米,重达13吨的V-2导弹。导弹专家们在著名的火箭专家冯·布劳恩率领下,夜以继日地工作着。可是,4月,盟军摧毁了这座深埋在地下的兵工厂。在这之前,导弹专家们大多逃离一空,隐藏在这一地区,冯·布劳恩则向美军投降。 </p><p class="bbsp"><br/></p><p class="bbsp">德国投降后,美军第1集团军占领了哈尔茨山区的绝大部分地区,但是这一地区被划为苏军占领区,美军最迟必须在1945年6月1日前撤离。也就是说,这一地区的导弹专家将落入苏军之手。美国政府意识到德国在科学领域有许多项目领先于其他国家,德国科学家无疑是一笔巨大的财富,谁能拥有他们,谁将在战后军事领域占有先机。鉴于这种情况,美国政府决定尽快引渡这些导弹专家。五角大楼怕苏联得知情况后采取措施,也怕国内民众反对“把德国战争分子带回美国”,便把这项计划列入高度机密。 </p><div twffan="done" style="DISPLAY: inline; FONT-SIZE: 1px; FLOAT: right; OVERFLOW: hidden; WIDTH: 1px; COLOR: #fcfccc; HEIGHT: 1px;">[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div><p></p><p class="bbsp"><br/></p><p class="bbsp">9月16日清晨,距苏军到达仅有6个小时。灰色的美国运兵船“阿根廷”号驶进了纽约港。船上除了几千名回国的美军士兵外,还有120名德国导弹专家。一路上,他们的行踪处于绝对保密的状态。当他们到达美国的第二天,《纽约先驱论坛报》作了这样的报道:一群德国人被带到美国,他们将为美军运输部队开车。 </p><p class="bbsp"><br/></p><p class="bbsp">战后,这些德国导弹专家在核能科学研究、航天科学发展等方面贡献很大,他们使美国科技领先于世界其他国家发挥了重要作用。 </p><p class="bbsp"><br/></p><p class="bbsp">“航天第一设计师”,前德国著名火箭专家冯·布劳恩。 </p><p class="bbsp"><br/></p><p class="bbsp">大规模召集德国工程师 </p><p class="bbsp"><br/></p><p class="bbsp">面对人去楼空的厂房,苏联人欲哭无泪。为弥补损失,朱可夫元帅决定实施“面包换人”的计划。朱可夫签署命令,允许苏占区单方面开放边界。开动所有宣传机器向德国全境呼吁,只要参与过导弹工作的德国人肯过来合作,苏占区能提供充足口粮和优越的工作岗位。在美苏占领区交界的小镇卡本霍夫,苏军把黄油和面包直接摆在检查站边上,还在一侧挂出标语:“来吧。这里有生存的希望。”这一招果然奏效,部分没有跟美国人走的德国专家陆续汇集到苏占区。赫尔穆特·格罗特鲁普是其中最有价值的“收获”,此人在佩内明德火箭中心专门负责制导控制系统的研究工作。 </p><p class="bbsp"><br/></p><p class="bbsp">莫斯科非常重视这批德国专家,苏联兵器工业部部长乌斯季诺夫专程赶到图林根,经过调查,决定就地组建诺德豪森研究所,负责恢复V-2导弹发动机及其零部件的生产。由于苏联人对导弹还没有形象的概念,诺德豪森研究所的第一步工作就是让德国专家回忆整理出全套V-2导弹生产组装流程。在克格勃军官的监督下,格罗特鲁普每天叼着烟斗,对着挂在墙壁上的几张导弹结构图比比划划,时不时地用德语说出一些关键词汇,旁边的苏联专家则像学生一样进行记录,本子上密密麻麻的速记符号让外人根本看不懂。很快,格罗特鲁普等人就整理出了V-2导弹技术手册和生产规范纲要。 </p><div twffan="done" style="DISPLAY: inline; FONT-SIZE: 1px; FLOAT: right; OVERFLOW: hidden; WIDTH: 1px; COLOR: #fcfccc; HEIGHT: 1px;">[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div><p></p><p class="bbsp"><br/></p><p class="bbsp">研究所秘密搬家 </p><p class="bbsp"><br/></p><p class="bbsp">但诺德豪森研究所取得的成就却让苏联领导人产生另一种忧虑。1946年初,驻德苏联内务人民委员会领导人伊万·谢罗夫上书斯大林,指责德国人参与苏联尖端导弹项目是一种“潜在威胁”。 </p><p class="bbsp"><br/></p><p class="bbsp">德国专家轻则从导弹研发上获得经验,也许还会帮助恢复德国军事工业。再严重一些,那些德国专家中说不定有美英间谍隐藏其中,能够很容易地了解到苏联导弹的研制进度。斯大林决定迅速移送3500名德国工程师、技工和他们的家属到苏联境内。为了避免出现德国专家大量出逃的情况,转移计划在整个苏占区同时展开。 </p><p class="bbsp"><br/></p><p class="bbsp">1946年10月22日,约一个团的苏联士兵出现在诺德豪森研究所的德国专家住宅门口,以命令式的口吻通知他们准备前往苏联莫斯科近郊的波得利普基车站成为德国专家的第一站,苏联在这里成立了第88研究所,格罗特鲁普继续担任德方专家组组长,后来该研究所转移到卡普斯京娅尔靶场。但苏联内地专家对德国专家的信任度更低,他们毫无表情地接收从德国运来的物资和资料,德国专家只能从事简单的工作:协助编写有关V-2导弹的文件,进行关于弹道导弹、地对空导弹和大推力火箭发动机的前景研究等。 </p><p class="bbsp"><br/></p><p class="bbsp">1947年10月18日,苏联以德国V-2导弹为蓝本设计制造的第一枚国产弹道导弹R-1实现了首次试射,10月20目又进行了第二次试射,虽然导弹都飞了起来,但试验结果显示导弹飞行了231公里,却偏离目标达180公里,要知道导弹没有准确度就无异于“飞在天上的瞎子”。苏联专家忙碌了半天,还是没有查明原因。乌斯季诺夫只得邀请德国专家来协助解决。德国专家很快查出有害干扰的原因,做了必要修改后,导弹的命中误差果然缩小,乌斯季诺夫非常高兴,下令奖励每位德国专家及其助手1.5万卢布和一桶伏特加酒,当时一名苏联高级工程师的月薪也只有1000卢布。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苏联人从德国专家那里学到了丰富的试验经验,在导弹国产化接近尾声的时候,德国专家又被有意无意地隔离开了。 </p><p class="bbsp"><br/></p><p class="bbsp">导弹鼻祖——二战德国研制的V-2导弹。 </p><div twffan="done" style="DISPLAY: inline; FONT-SIZE: 1px; FLOAT: right; OVERFLOW: hidden; WIDTH: 1px; COLOR: #fcfccc; HEIGHT: 1px;">[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div><p></p><p class="bbsp"><br/></p><p class="bbsp">冷战开始后被遣返回国 </p><p class="bbsp"><br/></p><p class="bbsp">1947年底。苏联政府把第88研究所的德国人送到莫斯科以北200公里的格罗多姆利娅岛上,以方便集中管理。这座小岛被谢利格尔湖环绕,环境闭塞而优美,苏联政府在岛上专门修建了贵宾楼,供德国专家居住,岛上四周围有铁丝网并有苏军警卫。尽管当时苏联食品短缺,但德国专家们的日子还过得不错,假期还可以去莫斯科大剧院看芭蕾舞。 </p><p class="bbsp"><br/></p><p class="bbsp">1948年6月,第88研究所接受上级下达的G-1远程弹道导弹研制项目,方案领导和总设计师都由格罗特鲁普担任。同年9月,格罗特鲁普小组便将G-I设计方案提交研究所科技委员会审核,该方案的设想新颖而具有创造性,导弹性能将超越美国。如果苏联全力以赴的话,或许能够先于美国得到射程覆盖大半个地球的弹道导弹。 </p><p class="bbsp"><br/></p><p class="bbsp">但这时苏联政治风向却发生巨大变化,由于东西方冷战爆发,作为苏联最高科学研究机构的苏联科学院提出“与一切讨好西方的行为作斗争”的口号。在这种环境下,由德国人主持苏联最尖端的导弹项目成为泡影。乌斯季诺夫曾争取多次,但都被上级拒绝了。西方历史学家认为,G-1导弹如果能上马,苏联无疑会在冷战最初几年取得与美国平起平坐的核大国地位,而不是在1970年以后。鉴于美苏两强都在发挥德国导弹专家的余热,西方媒体曾编出一个流传很广的冷战笑话:<strong>当美苏导弹在空中相会时,它们都能够用同样的母语——德语互致问候</strong>。 </p><p class="bbsp"><br/></p><p class="bbsp">1950年,已经大体掌握了德国导弹技术的苏联开始遣返德国专家,最后一批德国专家于1953年回国,格罗特鲁普如同沉船的船长一样,带领家属最后离开了美丽的格罗多姆利娅岛。</p>
 楼主| 父輩的旗帜 发表于 2008-1-31 20:39:00 | 显示全部楼层
<p class=\"bbsp\">寻访二战遗迹:德国导弹基地探秘 <br/></p><p class=\"bbsp\">圣奥默尔是法国北部靠近边界的一个小镇。五十多年前,希特勒就在地图上挑中了它。这个帝国首领最看重的一个距离,是整个伦敦将被置于德国人制造的V-2型导弹的射程范围之内。1943年8月,一项秘密工程就在这个山头上悄悄地动工了。在德军的严密监管下,战俘们被迫夜以继日地拼命工作着。几个月后,建造起了一个巨大的掩体。远远望去,那就像是一个山包。整个水泥包的深度为42米,直径为72米,外面是一层5米厚的钢筋水泥保护层。 </p><p class=\"bbsp\"><br/></p><p class=\"bbsp\">这就是第三德意志帝国的库波尔导弹发射基地。 </p><p class=\"bbsp\"><br/></p><p class=\"bbsp\">像通常的导弹基地一样,这个基地原本也包括两个部分,一个是储藏库,一个是导弹发射场。储藏库就是现在我看到的这个水泥掩体。其中有一个洞穴高达21米,是专门用来为导弹安装点火装置作最后发射前的调整的。希特勒当时的计划是,平均每24小时从这里向伦敦发射50枚导弹,把伦敦炸成一片废墟,彻底摧毁英国人的意志,让英国人要么投降,要么乖乖地呆在一边。 </p><p class=\"bbsp\"><br/></p><p class=\"bbsp\">水泥掩体里的第一部分展览介绍了德军导弹的发展史。早在1929年,德国军队的技术专家就对发展火箭技术产生了兴趣,他们想借火箭技术来避开(凡尔赛条约)对武器发展的限制,使德军拥有最先进的武器。从那时起,一支优秀的专家队伍就开始组成,并着手展开秘密研究。 </p><p class=\"bbsp\"><br/></p><p class=\"bbsp\">1933年,由德国火箭专家多恩伯格和布劳恩领导的火箭研制组开始研制两种火箭。1942年10月13日,他们成功地把改进后的A-4火箭送上了蓝天,后来这种火箭就被称为V-2导弹。两个月后,由一家德国飞机制造公司研制的另外一种飞航式火箭也获得了成功,这种火箭后来被命名为V-1导弹。 </p><p class=\"bbsp\"><br/></p><p class=\"bbsp\">1944年6月13日,在盟军诺曼底登陆成功后,德军开始对伦敦大规模发射V-1导弹,在80天的时间里发射了一百多枚,起先对伦敦的打击比较大。但是,英军很快就找到截击V-1导弹的方法,他们采用气球和高射炮展开了阻击,多数导弹被拦截。1944年9月,随着盟军的推进,大部分靠近海峡的地区已经解放,德军的V-1导弹的发射基本停止。随后,德军便开始在荷兰和比利时等地用可以移动的发射装置来发射V-2导弹,打击伦敦、巴黎、比利时和荷兰境内的目标。可这个时候,盟军的战机已经开始对德国本土展开了猛烈的轰炸,每天几乎要倾泄大约3000吨的炸弹,一个个城市、村镇和德军的重要据点被炸成了废墟,德军即便是能够发射几枚V-2导弹,也无助于挽救败局了。 </p><div twffan=\"done\" style=\"DISPLAY: inline; FONT-SIZE: 1px; FLOAT: right; OVERFLOW: hidden; WIDTH: 1px; COLOR: #fcfccc; HEIGHT: 1px;\">[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div><p></p><p class=\"bbsp\"><br/></p><p class=\"bbsp\">在整个二战期间,德军总共发射了24000枚V-1导弹,3200枚V-2导弹,伦敦有近9000人死于导弹攻击、比利时有6500人死于导弹攻击。 </p><p class=\"bbsp\"><br/></p><p class=\"bbsp\">希特勒的导弹究竟是怎样制造的呢?战后,许多专家都想揭开这个谜,有关这个问题的书籍也出了不少。我去这个展览中心的时候,正好碰到了一个最新发现的图片的展览。那是一位名叫弗兰茨的德国人当年拍摄的,照片展现的是制造导弹的工厂现场。 </p><p class=\"bbsp\"><br/></p><p class=\"bbsp\">从展览讲述的历史看,希特勒决定在多拉生产导弹大约是1943年末的事情。1943年8月17日的深夜,英国空军出动了500架战机,成功地摧毁了佩内明德的德军导弹基地和制造厂的主要设施。这一年的10月,盟军又发起了代号为“石弓”的行动,对所有可疑地点进行了地毯式的轰炸。希特勒不得不决定,把导弹制造厂迁移到靠近诺德豪森的哈茨山中去,在那里的多拉集中营中建立一个秘密工厂。同时,他还指派党卫军部队负责严格监控,让战俘来生产V-2导弹。这就是后来人们所说的“德军秘密武器工厂”。 </p><p class=\"bbsp\"><br/></p><p class=\"bbsp\">1945年4月11日,由于美国情报部门事先从德国的叛逃者那里得到了情报,美军抢在苏联红军之前开进了这座集中营的工厂。尽管按照事先已经达成的协议,这些设备应该交给苏联人,但美国人悄悄地把设备全部装船,运回了美国。 </p><p class=\"bbsp\"><br/></p><p class=\"bbsp\">当那些主管导弹发射的德军战争头子被押上审判台时,人们在战犯席上却没有看到那些为德国研制导弹的德国科学家们。<strong>至少有1000名德国科学家、工程师或技工以各种方式被“偷运”到了美国</strong>。苏联人也在忙着寻找德国人的导弹专家,并开出高薪来吸引他们。苏联人还把大量德军的V-2导弹的制造设备运回国去。二战结束后的第二年,一座V-2导弹的制造工厂就在伏尔加河下游的试验区内开工了。 </p><p class=\"bbsp\"><br/></p><p class=\"bbsp\">德国导弹技术就这样延续下去,成了影响20世纪世界安全格局的重要因素。</p>
豹II 发表于 2008-1-31 21:52:00 | 显示全部楼层
<p>米国人要感谢</p><p>相比较而言,运载火箭领域,被抢去美国得德国专家,过得要好很多。</p><p>多数德国专家后来被半软禁在格罗多姆利娅岛,日子远不如在美国的老乡……</p>
Rammstein.de 发表于 2008-2-1 20: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p>V2那么大</p><p>还可以移动发射啊?</p><p>德军装备了导弹移动发射车?</p>
思维的民族 发表于 2008-2-21 11:42:00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Rammstein.de</i>在2008-2-1 20:30:00的发言:</b><br/><p>V2那么大</p><p>还可以移动发射啊?</p><p>德军装备了导弹移动发射车?</p></div><p></p><p>应该是吧</p><p>是一套完整的设备</p>
多特猛男 发表于 2008-5-24 01: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德国更好,德意志的人才
豹II 发表于 2008-5-24 09:06:00 | 显示全部楼层
<p>楼上的真逗</p><p></p>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联盟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国德迷联盟 - GerFans.cn ( 辽ICP备17002255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11-19 06:22 , Processed in 0.028342 second(s), 13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