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德迷联盟 - GerFans.cn

 找回密码
 加入联盟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德国女子乒坛三驾马车

[复制链接]
 楼主| Effenberg_Shi 发表于 2003-9-24 19:58: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今年在巴黎举行的第47届世乒赛单项比赛上,人们又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昔日的德国队主力施婕。回想2000年悉尼奥运会,代表德国乒乓球队出战的三名运动员竟然都是中国人,当时的风彩可与上世纪八十年代在意大利足球甲级联赛国际米兰队的三员德国名将相提并论。因此,这三名乒乓国手与三名足球国脚被封为相同的称号:德国三驾马车,所不同的是足球国脚们的血统是纯正的日耳曼民族,而三名乒乓国手却来自另外一个国度——中国。

  如今,这三位来自中国的乒乓球选手都已经主动退出了德国国家队。1968年出生的何千红已经生了小孩,1962年出生的田静正准备生小孩,而依旧活跃在德国乒坛的施婕正犹豫着是否要小孩。

  施婕——风采不减当年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要想找到施婕不难,因为她一直活跃在欧洲乒坛上。今年年初她在退出国家队三年后又一次夺得欧洲女子十二强赛的冠军,再一次向世人证明了年龄并不是运动生涯的障碍。

  见到施婕是在巴黎世乒赛前的德国国家队集训中,因日本队应邀与德国队共同训练,这样客居日本和德国的华裔运动员相约聚在中餐馆。施婕一头短发挑染成浅黄色,一身休闲牛仔显得干练而不失抚媚。席间她不但与老相识韦晴光和万国辉谈笑风生,还与年轻一代的师妹师弟们打成一片,乍看上去,她哪儿像是35岁的人。

  光辉岁月的酸甜苦辣

  和施婕聊天非常轻松,她没有大牌明星的傲慢。在一个小时的采访时间里她竹筒倒豆子般把自己这些年的经历讲了出来。回忆起在欧洲乒坛拥有辉煌战绩的那几年,施婕不好意思地笑笑说:“那算什么呀,跟中国运动员相比我还有很大的差距呢。一直以来我都以中国优秀运动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比欧洲运动员好是很正常的。”每当记者谈起她的运动成绩时施婕总是这样谦虚地回答。施婕,曾经是德国国家队的一号主力,为德国队效力了整整十年,由她领军的时代,德国队由一支欧洲中游水平的球队一跃成为欧洲劲旅。谈起这十几年的经历,施婕说道:“别人看到的只是光环下的荣誉和高高的领奖台,可背后的辛劳付出只有自己才知道。”

  十几年前,当出自河北省队的耿丽娟、李惠芬、高军已经获得世界冠军的头衔时,施婕在河北队中还只是陪练的角色。上有世界冠军压着,下有希望之星顶着,施婕的位置有点像“夹心饼干”,她想到了退役,作为乒乓球运动员在当年想找份好工作是不难的。后来远在国外的亲戚带来了一个新消息:可以出国打球。从未出过国的施婕犹豫了:“自己到底行不行啊?”这时爸爸妈妈发话了:“你还年轻,练了这么多年的乒乓球扔下了多可惜,出去试试吧,不行再回来。”有了父母的鼓励,施婕踏上了德国的乒乓之路。

  初到德国,人们只知道曹燕华、童玲来自中国国家队,是世界冠军,对于这个不知从哪里冒出来的黄毛丫头没有过多的注意,没想到一个赛季打下来她只输了三场球,从那时开始施婕不但奠定了自己在甲级队的主力位置,同时德国乒协也开始密切关注这个在中国默默无闻的女孩了。23岁那年,施婕在拿到德国国籍后开始参加国家队的常规集训。集训的运动量是高强度的,正常的技术训练后常常伴随着越野跑、山地自行车等提高耐力的身体素质练习。“因为当时刚进国家队,作为新人同时也作为德国队的第一个中国人,我不想留给别人不好的印象,样样都要尽力做好。”训练结束后她还经常拖着李乒给她“加餐”打多球。就这样,施婕的勤奋得到了回报,1993年的全国锦标赛上她获得了单打冠军,德国乒协决定在第二年的欧洲锦标赛上启用她,结果施婕不负众望,在1994年的欧洲锦标赛上,她首次代表德国队出战就获得了团体第二名的好成绩。她在团体赛中场场独得两分,一场未输的战绩轰动了欧洲乒坛。同年的欧洲12强赛上她又夺得单打冠军。此后施婕代表德国队参加了四次欧锦赛,四次世乒赛和两次奥运会:1994年欧锦赛团体亚军,单打第三名;1996年团体冠军,单打第三名;1998年团体冠军;2000年团体亚军,单打第三名;1993年哥德堡世乒赛单打比赛中淘汰中国队二号主力乔红;1995年曼切斯特世乒赛团体与韩国队争夺第三名时独得两分……看到这些成绩我很诧异地问道:“为什么四次欧锦赛你总是团体赛的成绩比单项突出?”施婕有些无奈地说道:“西方人与东方人的价值取向是不同的,他们突出的是个人主义,而我从小在中国接受的教育是集体利益高于一切,德国乒协给了我这么好的机会,我也想在团体赛上发挥出色予以回报。当团体赛结束、单项比赛开始时,我的体力已经基本被耗光了,有两次争夺决赛权时都是因为体力不支被对方泡蘑菇泡输的。”

  说起难忘的比赛,施婕说:“1993年世乒赛上没想到战胜了乔红,赢了这场球提高了我的自信心。1998年的欧锦赛上团体决赛对匈牙利,大比分3:3平后,第七场由我对阵托特,第一局我输了,第二局我在18:20落后的情况下硬顶住了几板她拉过来的前冲弧圈球,结果反败为胜,这场球是我记忆最深刻的比赛。”

  乒乓生命的延续

  2000年奥运会后,施婕按着事先与德国乒协的协议,退出了国家队,毕竟32岁了,大运动量的训练已经不适合她了。虽然生活中没有了集训和世界比赛,但施婕并没有退出欧洲乒坛,由她领衔的Kroppach德国女子甲级队在去年的欧洲冠军杯和前年的德国联赛中取得冠军,在今年的欧洲12强赛上,她在历经9年后又一次夺得冠军。恰逢今年欧锦赛德国女队的成绩下跌至十年来最低点,只得了第七名,于是德国乒协又开始游说她复出。施婕说:“我心里一直念着德国乒协的好,如果当年德国队不启用我,我也没有今天的成绩。看到昔日的强队溃不成军,我也急得不得了。毕竟在德国国家队十年了,心里还是相当有感情的。”在参加了巴黎世乒赛后,施婕又要开始为明年的雅典奥运会和世乒赛团体赛做准备了。由于近几年她的世界排名并没有多少下滑,所以她可以直接入选奥运会。对于明年的奥运会,施婕是这样说的:“在西方,个人成就的体现是不分年龄的,对于一名职业运动员来说,能够参加奥运会是一生的梦想,我拥有直接参赛的资格,为什么要放弃呢?”为了明年的赛事她又重新参加集训,当然,她可以根据身体条件调节运动量:“我已经35岁了,不能跟着那些小姑娘又蹦又跳了。”虽然体力不如以前,但施婕认为打球的经验比以前丰富多了,心态也平和的多。

  球场外的施婕又是什么样子呢?“我这人生活得比较简单,像逛街,跳舞,购物这些事我是能免则免,偶尔上上街也只想到咖啡店吃冰淇淋。唯一的爱好是骑马,可是这项运动挺危险的,有一次我就伤到腰了,休息了一个月才可以打球。有时我也喜欢和朋友煲电话粥,我的朋友来自各行各业,但他们都有共同的爱好,就是乒乓球,西方人对自己的爱好追求很执著,有时她们为了看我打一场比赛要开好几百公里再开回去,第二天继续上班。”

  谈到今后的打算,施婕露出了疲惫的倦容:“现在这么多的比赛等着我,真的让我应接不暇,对于将来,我现在没有时间想太多,但我知道乒乓球是不可能打一辈子的,我现在每星期去大学学习两次德语,虽然日常生活的语言没有问题,但将来想向别的方面发展,对语言、素质和修养的要求就比较高了。”

  采访即将结束,我问施婕她对这十几年的生活有什么样的感受,她这样说:“做事不能怨天尤人,上天是公平的,只要肯付出肯定会得到回报。”

  
田静
田静——幽兰深处见宁静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前几天翻阅德国乒乓杂志,忽然发现了田静的名字,才想起这位曾经是中国国家队队员,又代表德国队参加了悉尼奥运会的削球手已经离开世界乒坛整整三年了。这几年的报纸杂志很少有她的消息,那她现在在做什么呢?带着这些疑虑,我拨通了田静家的电话。接电话的是田静的先生,早就听说他可以讲中文,没想到他竟说得如此流利。田静不在家,训练去了,刚好后天西部乒协有少年集训,我便约到那时再见。

  两天后我来到了Duisburg的运动训练中心,正值上午训练结束一大群小孩从球馆里走出来,田静夹在中间还在不停地叮嘱着什么,见到我竟然先用德语打了声招呼,说完后才反应过来我是中国人,我们彼此都笑了起来。寻了一处较僻静的地方,采访就正式开始了。

  运动生涯成功的续笔

  田静是1990年来到德国的。出国前一年,她已经从体工队转业到成都市建设银行参加了工作,时任四川省乒乓队领队的高亚翔找到她,问她想不想出国打球,现在正好有一个到德国甲级队打球的机会,田静心动了。与她同一时代的削球手实在太多了,一直没有她出头的机会,现在虽然她已经从专业队退下来,但银行工会的工作并不多,而且那几年国内的企业系统比赛正盛行,所以她的水平并没有下降,再加上同批的曹燕华、童玲当时都在德国打球,田静感觉自己还年轻应该出去闯一闯,就这样,田静无意中选择了她运动生涯中最成功的一段路。

  刚到德国时田静的想法很简单:只是出来看看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样,打好每一场比赛。没想到一年下来成绩很好,年终在德国甲级女队中排到了前几名,之后的几年她一直在甲级队里打球,排名也始终在前面。1994年田静与相恋三年的男友结婚了,三年后她转入了德国国籍。拿到国籍就意味着可以参加德国的全国比赛还有国际公开赛,在此之前已萌生退意的她看到自己的球还可以打打,就产生了参加国际公开赛的想法。1997年在东西柏林合并后的首次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全国乒乓球锦标赛上,田静过关斩将,先拿下当时国家队新秀斯特鲁泽,接着又战胜了已入德国籍的施婕获得单打冠军。

  拿到全国冠军后田静瞄准了奥运会,但当时德国国家队以年龄偏大、队中已有一个中国人为理由拒绝了她,田静憋着一口气,自己找赞助参加了1998年2月的卡塔尔公开赛和11月的女子世界杯等一系列国际公开赛。她在卡塔尔公开赛四分之一决赛中战胜了王楠,半决赛时战胜了王辉,最后负于李菊获得第二名。同年的世界杯赛,她在小组中战胜施婕,并又一次战胜王楠。谈起两次战胜王楠,田静很客观地说:“比赛时我的心态比较好,因为王楠世界排名第一,我把自己放在拼她的位置上,再加上她的球路比较稳,力量不是很大,我这几年在对欧洲选手的比赛中已经很适应这种弧圈球了,所以跟她对阵时我心理很稳定。”战胜了王楠,增强了她参加奥运会的信心,第二年她的世界排名上升至第5位,她已经不需要再打预选赛而可以直接参加2000年奥运会。

  生活开心最重要

  打完悉尼奥运会田静就退役了,不但退出了国家队,也不参加甲级队的比赛,没有任何理由,只是自己感觉梦想都实现了,用她的话说:有所得也必有所失,人不能太贪心了。她的现在生活清闲自在,没有任何压力。今年她在一个叫TTC HC Schwarza的二级球队报了名,偶尔拿起球拍打打比赛,就当是锻炼身体,其它的时间以教球为主。“毕竟打了35年的球,突然之间放下是不可能的,我希望自己能够把这么多年打球的经验和技术传给年轻的一代,对乒乓球运动在德国青少年中的发展起一点积极的作用。”

  谈到丈夫,田静一脸幸福的笑容。田静的丈夫Ruli虽然是德国人,但他爱屋及乌,中文讲得非常流利,两人在家中可以同时用中文和德语交流,害得田静的德语只到中级就不学了。Ruli大学毕业后就职于德国的Vodafone电信公司任中层管理人员,从他们交朋友起他就开始学习中文,直到现在每月还去一次大学专门学习中文。两人已经买了房子,三层小别墅的底楼前后都带有花园,他们在园子里种了玫瑰花和葡萄树,还修建了一大片草坪。一到夏季,好客的田静总喜欢请一帮朋友在自家花园烧烤。由于丈夫的收入相当稳定,现在的田静就不必以打球为生,每天看看英语,学学缝纫,还喜欢上了跳健美操,像网球、滑雪这些以前认为有危险性而不敢接触的运动,现在也玩得照样开心。今年年初夫妻俩回中国过了春节,在上海玩了一圈,还穿着唐装补照了中式的结婚照。田静说:“人的年龄越大心态就越重要,如果连自己都认老了,那就什么事都做不成。”

  今年40岁的田静还没有小孩,谈到曾一起参加奥运会的何千红已经生了小孩,田静笑笑说:“每个人对生活的追求不同,理想也不同,我觉得自己现在过得挺好,对于孩子顺其自然吧,有些事不能强求,最重要的是生活得要开心。”

  
何千红
何千红——平平淡淡显真我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和田静一样,2000年悉尼奥运会后何千红就隐退了,而且退得很彻底,报刊上,杂志中,包括朋友间都没有了她的消息。何千红有了孩子之后,我零零星星得知一点儿她的近况,想详细地采访采访她,于是拨通了她家的电话。曾听说何千红快言快语,可话筒中传来的声音却是那么地温婉动听,人们都说做了母亲的女人才是最温柔的女人,看来这句话放在何千红身上一点都不假。

  难忘乒乓岁月

  何千红是1991年出国的。回忆起刚到德国的日子,何千红用两个字形容:孤独。没有朋友,语言不通,训练又没有国内那么系统,有时候想练球还找不到对手,生活中的一切都与国内不一样。好在她肯学,没事的时候就学习语言,然后又凭着自己的技术水平在俱乐部中站稳了一号位置,情况才有所改变。连续打了七年的甲级队之后,1998年何千红加入了德国国家队。入国家队之前有这样一段小插曲:本来何千红认为自己年龄大了,已经有了退役的打算,但周围的朋友和俱乐部的老板都鼓励她继续打下去,而且她看到在甲级队打球的施婕也在国家队效力,心中也产生了试一试的想法,谁知德国乒协不同意她加入,理由是队中已经有了一个中国人而且打法雷同,这一下激起了何千红的好胜心:“你不要我,我非要凭自己的能力打进去不可。”于是在那几年间她自己掏钱参加各个国际公开赛,世界排名从没有一直升到前12名。这下德国的大众舆论全部导向了何千红,坚持让她代表德国队参加比赛,就这样,德国队不得不又接受了一个中国人。

  此后,何千红为德国国家队效力了两年:1998年的意大利公开赛获得第二名,瑞典公开赛获得冠军,同年的欧洲十二强赛获得冠军,1999年的奥地利公开赛获得冠军,中国公开赛第二名,巴西公开赛第二名,2000年欧洲锦标赛获得女子单打冠军。因为在一系列比赛中获得冠亚军,她的世界排名在2000年已上升至第4名,何千红也不需要参加预选赛而直接进入悉尼奥运会。

  谈到运动生涯中最难忘的比赛,何千红感慨地说:“有两场球让我毕生难忘,那是1999年在中国公开赛上我与王楠进行半决赛之前突然发起了高烧,人迷迷糊糊的,站在台前感觉飘悠悠的,当时心里想豁出去了,王楠是世界排名第一,我输了是很正常的。没想到我咬着牙打下来竟然赢了,之后因为当时身体实在坚持不下去了,只得放弃了与李菊争夺冠军的机会。但在随后的奥地利公开赛上我与李菊又相逢在决赛中,这次我以3:2战胜了她。比赛打得相当激烈,第五局打19平之后我才赢的,比赛结束后我的手还在一直发抖呢。”

  家庭放在第一位

  悉尼奥运会之后,虽然德国乒协再三挽留,但何千红还是坚决地退出了国家队,她认为在乒乓球事业中已经实现了自我价值,为了乒乓球她已经放弃了很多年的家庭生活,丈夫一直这么支持她,让她心中愧疚不已。谈到丈夫,何千红说:“西方人在男女关系上一般很有自主性,不会轻易迁就对方,而我先生能够这么理解我,支持我,真得让我很感动。”所以在奥运会后何千红下定决心挂拍,好好地呆在家中和丈夫享受二人世界,把这几年出外集训、比赛的时光补偿回来。何千红的丈夫叫Ingo,今年28岁,在德国一间很有名的电力装备公司任工程师,高级技术人员。两人相识在10年前,Ingo也很喜欢乒乓球,在读大学的时候还参加德国男子四级队的比赛。两人因为在同一个俱乐部训练就这么认识了,经常约着看电影,学德语,何千红比赛时,Ingo总是场外加油最积极的一个。用何千红的话说,Ingo是个顾家男人。公司曾经高薪聘请他到海外工作但被他拒绝了,他的理由是:在我的生命中,妻子,孩子,家庭是最重要的,我努力工作是为了给我的家庭创造一个更美好的环境,如果让我放弃家庭选择事业这是不可能的。

  2002年,她被医生告知已经怀孕了,夫妻俩人开心得不得了,她决定放下手头上所有的事安心地等待小宝宝的降临。2003年1月10日晚11时35分,何千红经过剖腹产,生下一个男孩,夫妻俩为他取名Timo,至于中国名字,何千红想等孩子长大了由他自己选择。说到今后的打算,何千红说:“我想我的思想还是中国的传统女性观念,目前我希望夫妻俩一个在外忙事业,一个在家相夫教子。有了孩子,生活又是另外一个样子,生下他我就有责任义务教育好他,让他在接受西方教育的同时也不能忘记自己有一半中国人的血统。其次偶尔打打球吧,我现在在一个二级队中任教练兼队员,以教为主,有时碰上强队我还上去打打,没有压力很轻松。”同在二级队打球的还有田静,那两人在比赛中相遇了会是什么样子呢?“放在以前,因为相互之间存在竞争大家都会真刀实枪地对阵,现在嘛,年龄都大了,心态也平和多了,见面了聊聊天,叙叙旧,这样挺好的。”

  对于一个曾经拥有过辉煌成绩的运动员来说,何千红对未来的打算是否太简单了?“我觉得我是那种做事很果断的人,一旦选择就不后悔,在人生旅途中如果总是回头就会错过前面美好的风景。”这就是何千红对生活的态度。(《乒乓世界》驻德特约记者申竹君)
enkescholl 发表于 2003-9-25 11:4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很早以前就知道她们了。。不过和中国队比起来,还是有差距的。。
xiaobailing 发表于 2003-9-27 11: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队独霸天下,就总有人要改规则了,变球了来削弱中国队
的实力<img src=\"images/post/smile/dvbbs/em11.gif\" />
林梓枫 发表于 2003-9-27 11:32: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三架马车..............倒~~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联盟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国德迷联盟 - GerFans.cn ( 辽ICP备17002255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11-22 05:17 , Processed in 0.027471 second(s), 13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