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德迷联盟 - GerFans.cn

 找回密码
 加入联盟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快乐悲伤转头空

[复制链接]
王涣璋 发表于 2010-6-14 11:04: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绝对原创]德国足球心情日记(118)
       本文作者:王涣璋期待朋友给我打电话或发短信,因为有时上班不便接电话,所以朋友们最好是给我发短信。因为有时因为工作忙,可能不能及时回复朋友的短信,但一旦有了空闲,我一定会回复的。我的手机号码是:15010112499。


                               《快乐悲伤转头空》


        自己在这个月20号要参加笔试;21号要面试.


         感觉压力非常大.


         一个月以来,自己几乎连一点复习的书都没看.


         虽然有时候也想看,但实在看不下去.


         每天大部份时间,都用在上网定日记上了.


         我感觉自己现在写日记都上瘾了.


         一天不写,浑身都难受.


         我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那么喜欢写日记.


          也不知道:自己每天头脑中,竟然想了那么多的东西.


          也正因为如此,才能源源不断地"码出很多字来".


          在日常生活中,总是感觉很压抑,总是感觉自己很卑微。


          面对残酷的现实,自己无比的脆弱和胆怯,只能被生活玩弄.


          只有在写日记的过程中,我才能觉得自己成为了生活的主人.


          在写作中,自己想怎么写就怎么写,不会受到太多的束缚。


           在写作中,我感觉自己就像是一匹,被囚禁已久的野马。


           突然被释放在了野外,自己可以放荡不羁地去任意奔跑,拼命地去撒欢。


           我写东西,就是为了体验那种尽情释放的感觉.


           什么固定的文式和文法都可以突破.


           最讨厌那些程式化和规划化的东西了.


           我自己也知道,自己写的很多东西,都是文字垃圾.


           可这也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害处啊?


            对于我自己,可以尽情释放自己久被压抑的心情.


            对于他人,如果他们喜欢去看,就看好了.


             那些每一位鼓励过我的读者朋友们,我都很感激他们.


            因为,我是一位自信心很差的人.


            如果,没有那些支持我的朋友们,我可能也不能坚持写到现在.

            对于那些讨厌我写的东西的读者朋友们,我也很理解他们.

            因为,每个人的喜好都不同,每个人也有权利去喜欢一样东西,或者讨厌一样东西.

           他们既然不喜欢看,那就不去看好了.


            我也不会每天将自己写的东西发在他们的邮箱中,强迫他们去看.


             我想,就算我写的东西再烂,也不会对这些朋友造成太大的危害.


            因为,看与不看的选择权,都掌握在每一位朋友自己的手中.


             我唯一坚持的:就是,我始终会按照自己的风格去写的.


             既不会为了迎合那些喜欢我的读者朋友们却改变;也不会为了吸引那些讨厌我的朋友们去改变.


             总之,我写作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缓解自己的心情.


             在写作过程中,自己的心情变得不像以前那压抑了,我觉得自己就达到写作的目的了.


             至于写作质量的好坏,就顺其自然了.


              反正我写东西也不是为了赚钱,能不能吸引更多的读者来看,并不是特别需要在意的事.


             每天的生活,都是一天一天的这样过来了.


             日记,也随着时光的流逝,一篇一篇地累积起来了.


             我也不知道自己还会写多久.


             感觉人生有太多的不确定性,而我又是一个任性使意的人.


              一天二十四小时,我会改变和产生二十五个想法.


             其实我感觉,日记写多久,写多少,其实都没有太大的关系.


             反正最后,都是要被销毁和遗忘的.


             其实,人生又何尝不是这样呢?


              感觉,人生就是从冥冥之中诞生,最后,又像风一样被吹散.


              感觉所谓的意义,其实都是人为强加的.


              如果强说有意义,那么世间万事万物,都是有价值的.


              如果强说没意义,那么整个世界,也都是毫无价值的.


              我很讨厌一句话:"这个社会适应不了你,只能是你来适应这人社会."


              我知道,很多时候,为了生计,个人是要牺牲自己的个性,向社会集体屈服的.


              但是,有些时候,个人也是应该坚持自己的个性的.


               所谓保持个性的办法,我的诀窍是:只要在不伤害别人的前提下,坚持自己想做的事.



               很多时候,外力都会对个人产生影响.


               至少我,现在还是一个内心很脆弱的一个人.


               别人的一句称赞,会令我高兴半天.


               别人的一句讥讽,也会令我难受半天.


               但是,尽管我无法做到真正的静心,无法对外界的干扰做到无动于衷。


               但有一点我是在努力坚持去做的:那就是坚持自己的风格去写下去.


               无论别人是赞誉,还是打击,自己都不会改变.


               我觉得,如果让我刻意去迎合别人而写作的话,那么还是不去写好了.


               有些朋友一方面,在讥讽、嘲弄、指责我写的东西.


               我感觉他们是应该很讨厌我写的东西的.

               同时,他们又在持续地关注我写的东西.


               我不知道这些朋友的真实心理和想法是怎样.


                他们的举动和行为令我感到很不解.


               既然不喜欢看,就不要看好了,又没有人强迫你们去看?


               感觉某些朋友的举动,令人感到很无聊,也很无趣.


                如果某些朋友是抱着纯心打击的心态的话,那也没什么关系.


               虽然我很脆弱,他们的一些举动会使我受到一些伤害.


               但是,他们的某些行为,还不足以失我放弃写作.


               我想,只要我愿意去写的话,就会坚持写下去的,不会因为某些外界的原因而去退缩和中断.


               我始终觉得,只要自己做的事,对别人不构成什么伤害,又是自己喜欢做的,就应该义无反顾地坚持做下去的.



               因为快考试了,昨晚的心情很不好.


               可是,德国大比分击败澳大利亚,还是令我极其地兴奋.


               我是一个很情绪化的人.


               知道德国赢取,我就是高兴.


               这种喜悦是发自内心的.


               很佩服德国人:越是到了关键时刻,就越沉稳,就越能发挥好.


               而我则正好相反,心态太脆弱.


               一点风吹草动,都会令我心态失衡。


               也许,这就是一个人的天性吧!


               很多事都能改变,只有天性难以改变.


               因为,天性决定命运,而命运是无法改变的.


               我知道,我的想法很消极,但我心中的确是这样想的.


               我的日记中,在某些朋友看来,虽然充满了很多颓废、荒谬的言论.


               但是,我却有一项内容能够保证,那就是:日记中的每一个字,都发自于我的内心.


               我始终觉得,日记最重要的因素,就是自己和自己谈心.


               如果在写日记的过程中,自己都欺骗自己,那就实在是太无聊,也太无趣了.


              也不知道,自己这次考试到底能不能成功.


              我现在,对一切事,都不敢抱有太大的希望了.


               我觉得在生活中,人能做的,基本上都是去接受了.


               我的内心越来越脆弱,每次考试,自己都觉得要承受很大的压力.


               在考试前夕,总会感到特别的焦虑,心情特别的不好.


               我对自己也越来越不自信,我现在就感觉,自己肯定考不好的.


               虽然我知道这种心态不好,但却还是无法改变.


               感觉所有的一切,也只有顺其自然了.


               虽然感到很无奈,但也只能去接受了.


              
AjaxSect 发表于 2010-6-14 11:33:42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AjaxSect 发表于 2010-6-14 11:38:48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benet06 发表于 2010-6-14 11:49:56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2楼AjaxSect于2010-06-14 11:38发表的 :
“性灵”词汇得以产生于南朝,其社会背景是佛教盛行。佛经、佛论尤其喜欢用“心”、“神”、“灵”、“性”等概念。.......


王涣章有阿贾克斯这样的良师益友,真是八辈子修来的福田。。。

阿上师,前面楼里讲到,要老王从人生观世界观的高度来下手。。。这其实就是直指性灵了。。。

只是,本痞觉着,老王当下的“性”不空,又何来的“灵”呢。。。

在德米里,只有阿上师的学问和为人,是老王最服贴的,上师对老王的每一句提点,相信老王早晚会受用的。。。
 楼主| 王涣璋 发表于 2010-6-14 13: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1楼AjaxSect于2010-06-14 11:33发表的 :
这种心态很多人都有。

西方新纪元思潮有一句话  你创造自己的实相。  说到底,还是需要从人生观世界观的高度去下手啊

是啊,其实我觉得,每个人只要管好自己,

做好自己的事,天下就太平了[s:69]
 楼主| 王涣璋 发表于 2010-6-14 13:21:38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2楼AjaxSect于2010-06-14 11:38发表的 :
王博士,我个人感觉你应该喜欢性灵派的文学创作理论,你对这个派别有什么看法,如果了解的话?

“性灵说”是我国古代文学理论、诗歌评论中的一种艺术创作主张。以晚明文学革新派——“公安派”领袖袁宏道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创作主张为标志,在晚明诗歌、散文领域,掀起了以反对前后七子倡导的“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复古模拟风气为内容,强调文学创作要直接抒发人的性灵,表现真实情感,追求个性风格面目的文学革新思潮。清代袁枚在诗歌评论中继承和发展了这一艺术创作主张,在近代和现代文学史上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性灵”词汇得以产生于南朝,其社会背景是佛教盛行。佛经、佛论尤其喜欢用“心”、“神”、“灵”、“性”等概念。佛教义学的核心是“心性”。梁代的大士傅弘《心王铭》宣称:“识心见佛,是心是佛。……净律净心,心即是佛。除此心王,别无他佛”。“心作万有,诸法皆空”。(宗炳《明佛论》)“三界所有,皆心所作”。(鸠摩罗什译《大智度论》卷二十九)
.......

朋友,我在前几期写方文山的日记中,就提到了性灵.

我真的很喜欢这一学说啊.

觉得它和佛道都有紧密的联系啊[s:69]
 楼主| 王涣璋 发表于 2010-6-14 13:24:04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3楼benet06于2010-06-14 11:49发表的 :


王涣章有阿贾克斯这样的良师益友,真是八辈子修来的福田。。。

阿上师,前面楼里讲到,要老王从人生观世界观的高度来下手。。。这其实就是直指性灵了。。。
.......

是啊,很尊重和喜爱AjaxSect这样的朋友啊,

既是良师,又是益友.

AjaxSect给我的每一句留言,我都认真的思考了[s:69]
德迷小天王 发表于 2010-6-14 17:34:0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写日记
 楼主| 王涣璋 发表于 2010-6-14 20:27:28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7楼德迷小天王于2010-06-14 17:34发表的 :
我也写日记

[s:69] 大家一起写吧
AjaxSect 发表于 2010-6-16 04:22:11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楼主| 王涣璋 发表于 2010-6-16 14:27:49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9楼AjaxSect于2010-06-16 04:22发表的 :

那么强烈推荐晚明文学家张岱的文章,他的散文和小品绝对是性灵派的典范


我对张岱的文章几乎是一无所知,看来有机会,一定要好好拜读一下啊[s:69]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联盟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国德迷联盟 - GerFans.cn ( 辽ICP备17002255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5-2-12 17:46 , Processed in 0.031087 second(s), 9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