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著名球探曾经买下一个域名叫做“庸才自扰.de(mediocritysucks.de)”的网站,他还喜欢写各种言语挑衅的信件,里面引用各种名人名言——过去在他信里出现过的人包括卡尔-马克思、孔夫子以及卢卡斯-波多尔斯基。他这周又写了一封信,信封上贴着大大的“英格兰队杰拉德收”的标签,而信封背后写着这么一句话:“我们不怕竞争,我们就是竞争!”听上去有些夸张,但也不完全是信口开河,2010-11赛季的德甲联赛确实值得看好。德国队在世界杯上的优异表现让联赛有了强劲的动力,要打破其在去年刚刚创下的纪录。德甲已经是欧洲盈利最高的联赛(36家顶级俱乐部上赛季合计盈利一千四百万美元),并且平均上座人数最多(超过42,000)。在拜仁慕尼黑继续在冠军联赛里表现强势的前提下,极有可能出现一只新的德甲俱乐部,赢下十年来的第一个欧洲冠军,这将彻底宣告足球巨人的苏醒。要知道德国可是欧洲最大、最富有的国家,而职业足球同经济实力紧密相连,因此德甲近些年的表现,实际上远远还没发挥出最大潜能。
有一个人希望改变这些,他就是乌利-赫内斯。拜仁现任主席本周有了个惊人之举,他宣布要竞选德国足球联盟(DFL)的主席,其对手是63岁的现任主席莱因哈特-劳鲍尔(Reinhard Rauball),他同时也是多特蒙德俱乐部的主席。选举投票将于八月十八日举行,德甲及德乙的所有36家职业俱乐部拥有投票权。 “如果我能当选,那么我将带领所有人进步,”语出58岁的赫内斯,说话时仍带着其标志性的谦逊和稳重。 有些俱乐部会害怕赋予拜仁主席更多的权利,他已经是当今德国足坛最有影响力的人物。赫内斯此举并不能仅仅被看作是政治策略,同时也反映出他对德国足球联盟今后几年的前景是相当看好的。赫内斯在1979年接受了拜仁总经理的职务,在他领导下,巴伐利亚巨人成为了德国最成功,同时也是经济实力最雄厚的俱乐部。如果他能够在领导整个联盟时再度发挥神奇,那么确实所有人都将从中受益。 他的专业素养毋庸置疑,不过会有人担心他是否更关心集体利益。过去,拜仁曾为了摆脱电视转播权集体打包销售而蠢蠢欲动,并且拜仁和基尔希传媒集团签订过一份私下协议,从该集团那里获得部分额外收入,以补偿接受传播权集体销售而遭受的损失。 “我希望人们能够相信我,我将会帮助所有球队,为了大家的进步而努力。”赫内斯本周说。“德乙联赛将会获益更多,因为那里提高收入的潜力很大。这样我们既不用过多地依赖从大俱乐部身上抽调资金,同时又能有更多收入去资助小俱乐部。” 德甲联赛的广告赞助费用欧洲第一,但是在电视转播方面的收入相对就比较可怜。英超联赛每年电视转播费可达16亿美元,而德甲只有5.73亿。赫内斯的主要竞选口号,就是要在根本上改变这种不平衡。要想真正提高电视收入,就必须依靠海外版权的销售(德甲每赛季海外版权只有微不足道的四千五百万美元,而西甲是7.02亿),毕竟国内市场的增长潜力是有限的。德甲比赛的直播总是得不到重视,因为每周六晚上免费电视台都会播放当天的赛事精华,这都是德国竞赛委员会定下的政策,尽管其合法性尚存质疑。同时将顶级联赛由18支球队扩军至20支的要求始终得不到满足,德国足球联盟还不同意增加开球时间。 “我们不会消极处理我们最有价值的产品,”德甲联赛CEO克里斯蒂安-赛菲尔特(Christian Seifert)如是说。
德甲最大的挑战是要把自己打造成仅次于西甲的世界第二联赛。这点并不容易,因为德国足球已经星光黯淡很多年了,近几十年来世界上最好的球星更愿意到西班牙或是意大利踢球。 拜仁试图扭转这种局面,2007年起,拜仁购买球星的总投入超过了2.5亿美元,包括意大利射手卢卡-托尼(现已加盟热那亚),法国边锋里贝里以及荷兰边锋罗本等球星。拜仁的强势同时也是其最大的弱点;因为自从多特蒙德五年前因为债务问题几近破产之后,德甲里没有一支球队能够在财力上同联赛霸主相抗衡。 云达不莱梅和斯图加特现在正忙着保住当家球星厄齐尔和赫迪拉。世界杯后只有沃尔夫斯堡队从国外购买了一名球星,一千三百万从意甲帕勒莫队买入丹麦后卫西蒙-克亚尔(Simon Kjaer)。这是个经典的“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由于无法获得更多海外收入,德甲球队很难吸引到顶级国际球星加盟;反之亦然。 不过整个联盟在财政上的谨慎倒不是毫无益处,在其他联赛面临重重问题(主要是巨额债务)的情况下,德甲的健康也是一种优势。2012年起,德甲将重获四个欧冠席位,这点也将大有帮助。赫内斯敢于在这个时候提出竞选对德甲来说应该是好事,要知道这个人可不习惯为失败找借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