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德迷联盟 - GerFans.cn

 找回密码
 加入联盟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风声雨声读书声中的成贤街

[复制链接]
巴伐州州长 发表于 2010-9-2 16:11: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成贤街,长约1公里,宽仅15米,以明朝国子监在此而得名。成贤街,历来是南京学府重地,南朝时即是国家大学所在地,现在也有东南大学,千百年来书声不断,充满了浓郁的文化氛围,是南京人文品位和文化雅致的象征。

    从六朝起,成贤街一带就是皇家贡院所在地,以后的上千年间,这里行走的是国子监里满腹经纶的中国文人,在这里尘土中都满了浓浓的墨香。

  明朝初期开国皇帝朱元璋下诏建立国子监。朱元璋出身贫寒,虽没什么文化,但在创建大明帝国的过程中,他看到了知识分子的巨大作用,因此十分重视培养使用知识分子。早在朱元璋称吴王时,就在今夫子庙兴办了国子学。开国后,政府官吏异常缺乏,他又加速了培养造就知识分子的步伐。但因夫子庙地方太小,洪武十四年四月,他下诏改国子学于鸡笼山(如今的北极阁)之阳。这个地方是朱元璋亲自选定的。洪武十五年三月,国子学改为国子监,五月国子监正式落成。

     明国子监的范围很大,东至小校场,西至英灵坊,北至城坡土山,南至珍珠桥。左为龙舟山(即覆舟山),右为钦天山(鸡笼山)。监内有房屋1089间,菜地80余亩。六朝皇宫的主体部分,均在国子监的范围之内。开始国子监学生仅五六百人,到永乐二十年,学生猛增至9972人。国子监的学生来源,大多是全国各州县逐年选送的。以后,随着明朝政治中心的北移,南京国子监学生数字便逐渐减少。

   国子监的课程,主要是四书五经,同时学习数学和书法、礼仪、政策法令等。还有部分学生是学外语的。明成祖时就培养了两百多名翻译。

     值得称道的是,国子监曾组织二千一百八十多监生,花了五年时间参加了我国古代最大的百科全书《永乐大典》的编抄工作。可惜明朝灭亡时,正本被毁,如今只存三百七十五册,仅占全书百分之三点三。
清朝咸丰年间,毁于战火。

  现在的成贤街分为两段,以横在中间的学府路为界,两段完全风格迥异。从珠江路这头进去,路两侧饭店云集,在东南大学的学子心中,这些与建于国立中央大学时期的大礼堂一样令人难忘,索性有人在网上整理文章介绍美食,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是对往日的眷恋。

   跨过学府街,北段的成贤街越走越显幽深,淡黄色的围墙、深黛色的树干。向北行,前方五十米处,便是东南大学的东门了。东南大学主校区是六朝宫苑的遗址,也曾是明朝国子监所在地。她于1902年建校以来,几经风雨,几度兴衰,从三江师范学堂到1988年再度更名为东南大学,其间十易校名。素有“学府圣地”和“东南学府第一流”之美誉。育人之道的百年,她积淀了优良的历史传统。从两江优级师范学堂“嚼得菜根,做得大事”的理念,到“民族、民主、科学”的南高精神;从国立东南大学“止於至善”的校训,到国立中央大学“诚、朴、雄、伟”之学风。

         
1.jpg
保罗 发表于 2010-9-2 17:48:18 | 显示全部楼层
东南大学
保罗 发表于 2010-9-2 17:48:2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的母校啊[s:77][s:77]
Lothar 发表于 2010-9-4 19:46:07 | 显示全部楼层
曾经打成贤街走过。。。
照海倚天 发表于 2010-9-5 23:57:55 | 显示全部楼层
[s:77]中学期间经常玩的地方
那村的鸟儿 发表于 2010-9-7 10:31:10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百七十五册,也仅占全书百分之三点三。[s:37][s:37][s:37]
Valen圆尔哈特 发表于 2010-9-13 06:12:10 | 显示全部楼层
曾经报过高级程序员的路过,不过那条街的印象也仅限于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联盟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国德迷联盟 - GerFans.cn ( 辽ICP备17002255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5-2-13 16:09 , Processed in 0.026911 second(s), 11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