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德迷联盟 - GerFans.cn

 找回密码
 加入联盟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武植所07级,用人的艺术

[复制链接]
oliver.kahn 发表于 2010-12-12 13:25: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毕业半年了,在武汉的时候时常抱怨这个不好那个不好,包括研究所,不过现在回头看看,我发现自己真的很喜欢我的研究所。

见识了那么多同行了,觉得我们所有一点还是很可贵的,就是老板不逼人,还是很把学生当学生看的。所以我们这届的人基本都毕业了,试想某些研究所的硕士生都有一半甚至大半要延期,最后干脆集体转博。

作为一个学生,选择一个单位,个人认为最看重的不是经费,甚至不是名望,而是一个培训的过程,这个过程中需要的是一种师生之道而非雇佣关系,如果是纯粹的雇佣关系,那这种培训也就变了味了,因为当一个人疲于完成任务时,他就已经偏离了科研和接受教育的初衷。

我们所在中科院培养单位里面算不上牛,但氛围恐怕是很多研究所都无法比拟的,方方面面一言难尽。总的来说,是一个宽松和活跃的环境,在这个环境下大家在科研和学习之余有充分的交流和娱乐的空间。我老板的学生办公室里总是其乐融融,大家可以畅所欲言(感谢老板);我们这届的同学总的来说都是以积极热心的形象出现的,在北京的时候我们20几号人,跟我们一个班的另外一个所有50几号人,活动中却总是我们所的无处不在,喝酒的时候我们人数如此悬殊,却把他们的班长给放倒了。至少大家还是能玩到一块去的,大家彼此间很熟悉很热情,一届的人不会表现得像两家人。活动虽然看上去只是些花边,却能反映出这个团队的精神面貌。

所里对于文体活动还是很重视的,就连有些老板课余也非常乐意和家人或者学生一起打球。

至于科研成果,既然所的规模小当然数量上不能和规模比我们更大的机构相提并论。但也有不少人做出了成果,这个既取决于导师的能耐,更取决于学生的个人志向,不是简单的可以用一个所的规模来概括的。有意思的是,我们这一届硕士里面,硕士阶段发出sci的两个人居然是本科时候挂科最多的。当初我被录取的时候不知深浅,以为自己本科挂了那么多科还能进中科院小聪明还是有两下子的,结果发现有人比我红灯笼还要多的。当时还只是觉得所里挑选人才的标准与众不同,但现在的事实已经摆在眼前,就是这些最不符合常规标准的人取得了丰收。

用人的神奇效果来源于当初的选人。武植所在我们报考的时候是个唯面试表现好者是举的地方,所以每年都不拘一格通知很多考其他单位落榜调剂的人来面试,还经常会出现要低分不要高分的现象,某人淘汰比自己高几十分的人算不上稀奇事在这里。3年下来之后再看,当初的选人真的很明智,事实胜于雄辩。

这种不拘一格的用人方式是否会在我们的学弟学妹身上延续了。 最后说句题外话,比我挂科多的人都东西做出来了,自惭形愧啊,得抓紧抓紧。
德迷小天王 发表于 2010-12-12 13:27:25 | 显示全部楼层
精华,等会看
Teddymao 发表于 2010-12-12 13: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英明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联盟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国德迷联盟 - GerFans.cn ( 辽ICP备17002255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5-2-14 07:50 , Processed in 0.023068 second(s), 10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