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德迷联盟 - GerFans.cn

 找回密码
 加入联盟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一些收集的南京老照片(三)

[复制链接]
巴伐州州长 发表于 2011-1-5 08:59: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这两枚民国风景片拍摄的都是由明孝陵内红门远望方城,细细看来发现,此二片在拍摄时间上的衔接可真谓一个“妙”字了得。
  第一张片的时间时间要早,因为内红门左右的告示上写着“联军总司令部示”和“中华民国元年”的字样,说明是1911年江浙联军攻占南京后不久所贴。
  第二枚的告示牌上已使用五色旗标识,说明是中华民国成立并正式改旗易帜后的时间,应该晚于1912年。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金陵女子文理学院是中国近代著名的女子教会大学,于1915年在南京创办。
片上是一群笑逐颜开的学生,看衣装应该是初春,有序的站位告诉我这并不是一次急忙的拍摄,整个合影透露着欣喜与和谐。
  然而片中的一句英文却实在与主图格格不入,让人疑惑——Making China Safe(可意译为难民所、安全区),写在此处什么意思,怎么解释才能使图文一致?让我们先来回顾一段沉重的历史。
  1937年,抗战爆发,全院师生西迁至四川成都,在南京大屠杀这段时期,留守的美籍魏特琳教授(女)与其他教职工一起在校内设立了“妇孺收容所”,因为当时日本尚未对美国宣战,所以她们利用学院校舍(为美国注册资产,鬼子尚有顾忌)保护了大批的妇女和儿童免遭日军暴行,被南京市民称作“万家生佛”(成语,指受百姓爱戴的地方官
)。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此片中紫金山的轮廓很清晰,中山门至太平门段城墙也可辨识,特别是包绕富贵山一段,虽被遮住,不过细看仍可见识此段城墙拐角那凹凸有致的销魂身段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清末江南造币厂在总结去年冲压江南已亥五分银毫(1899)失败的教训后,终于在庚子年(1900)铸造出了合格的半角银币,发行量为617,939枚。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这是20~30年代的普德寺龟趺(fū),寺址在雨花台西北方向的普德村,今南京金陵橡胶厂内。始建于梁,明代重修,系敕赐古刹。
  据载该寺山门前左右原有龟趺一对,全长3米,宽1.7米,体型硕大,形象生动,并建有碑亭,历经战乱浩劫,现仅存石龟趺一。
  石龟趺就是碑座,应该叫赑屃(bìxì),是传说中龙的九子之一,因善于负重所以古代专用于驮碑,又长得像乌龟,民间称之为“石龟”,因此碑座往往被叫做“龟趺”。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这是50~60年代的普德寺龟趺,可见趺尾和趺身已有较大损毁,现在此趺已无存。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一群麻鸭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说起五台山,大家首先想到的是五台山体育馆,确实,五台山没有清凉山、狮子山那么有名,在现代城市建设中也早已看不出原有的面貌,能留给我们的印象仅是一个普通的地名。
  这是民国早期的五台山一隅,还没有研究具体拍摄的是哪个方位,若不是照片上有标识,估计也难看出是哪里,只能感慨沧海桑田,时移境迁。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东水关现为南京明城墙体系中仅存的一处水关遗址,在通济门南侧,亦称通济门水关闸、上水关,作为内秦淮河的东面入口,相应在水西门处原还有西水关,但已经完全被拆了。
  这是民国初期的东水关老照片,可见闸身和券洞均为条石砌筑,共分上中下三层,每层十一券,共三十三券,下层十一券通水,中上两层共二十二券为藏兵屯粮之用,现尚存二十三券。除中下两层共二十二券保存完好外,上层几乎全部拆毁,仅存一券,下层中洞要较其他涵洞都宽都高,因其被设计为一个船闸入口,配以活动铁栅,可通舟楫,这也是南京古城墙中唯一的船道。由此可见,整个东水关建筑是由水闸、藏兵洞、船道、城墙四部分组成,可以说是继中华门城堡外,设计最复杂,造型最独特,功能最齐全的古代城建,集水利和城堡于一体,全国也独此一例。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民国17年(1928),南京市工务局对东水关下层中洞扩修,将原来半圆形条石砌筑的拱券改建为钢筋水泥结构的方形船闸通道,并加宽加高,以利船运方便。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民国17年(1928),南京市工务局对东水关下层中洞扩修,将原来半圆形条石砌筑的拱券改建为钢筋水泥结构的方形船闸通道,并加宽加高,以利船运方便。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这是1910年南洋劝业会场内最具欧洲风情的园区——水族院,远处的双拱桥和锥顶建筑都是西式风格,若不说明还真以为是某个欧洲的贵族庄园。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在片的最左侧还有个不起眼的伞状建筑——水泥阳篷,它是南洋劝业会目前仅存的两件遗物之一,当年坐落在南洋劝业会议事中心前,现位于南京工业大学丁家桥校区内。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要知在百年前,水泥乃是全球最新最贵的建筑材料,南京在劝业会举办后的13年(1923),方才有自己的水泥生产能力。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这张片还有一个少见的地方,它是从意大利国内实寄当地的,而不是由南京或中国寄出,对此我感到有些特殊。因为关于此类纪念性质明信片的发行都是有区域性和时效性的,一般不会在相关地点之外发行,而且同此版本的风景明信片我之前还收集到秦淮河景鼓楼曾徐牌坊,内容皆是与南京相关的风景名胜,因此这片的发行地和使用地也应该是在南京。明信片最早在国外盛行,早期的中国题材风景片全是国外出版社在中国发行,为了满足老外的喜好,用例也都是老外在中国实寄,这就和旅游纪念品一个性质。这枚片有可能是由南京带至国外,或者本国也有些许发行,总之能使用并保存至今者难得。

德迷小天王 发表于 2011-1-5 12:24:48 | 显示全部楼层
够老
拜仁之魂! 发表于 2011-1-5 17:41:27 | 显示全部楼层
魏特琳教授可以说太伟大了.不过她也受尽日本兵的欺辱.虽然她尽一切所能,但是仍然不能阻止日本鬼子在他的收容院强行抓人,那些人一离开就全部没了.[s:71][s:117]
保罗 发表于 2011-1-11 16:06:14 | 显示全部楼层
水族院挺漂亮的
博阿腾的老乡 发表于 2011-1-18 19:28:11 | 显示全部楼层
能拍出天朝和谐的真实感才是好图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联盟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国德迷联盟 - GerFans.cn ( 辽ICP备17002255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5-2-21 05:03 , Processed in 0.024213 second(s), 10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