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15年前成非洲首位华人酋长 胡介国在尼日利亚很有名)
近日,68岁的胡介国刚刚迎来了自己在尼日利亚当酋长15周年的纪念日。这位穿着短袖衬衫,戴着黑框眼镜的儒雅老人,怎么看也跟脸上涂满油彩、头上插着羽毛的神秘部族首领联系不到。
到非洲打拼了近40年,胡介国不仅拼得了数亿身家,他还成为中国和尼日利亚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在尼日利亚也成为名人。
胡介国与非洲结缘,要从30多年前说起。胡介国出生在上海一个书香门第家庭,父亲先在香港做纺织品生意,后来到尼日利亚。1975年,父亲写信给当时在上海学校当老师的他,希望他能到尼日利亚来帮他打理生意。3年后,胡介国怀着忐忑的心情来到了尼日利亚,他笑着说,当时自己像“被绑架到了非洲一样”。
上海教师闯荡非洲
出了机场的那一刻,胡介国就发现,非洲根本不像想象中那么穷,大象满街跑,到处尘土飞扬。当时,市区到处都是三层的高架桥,就连工厂值班老大爷都有一台双卡录音机听。胡介国心想,这回来对了。父亲想让他来经营棉纺织业,但他对这个不感兴趣。“我更喜欢对着人,而不是机器。”
1997年,胡介国决定出来单干。他投资500万美元在拉各斯建了一家大酒店——金门大酒店,这家酒店虽然只有6层楼,却是尼日利亚最豪华的酒店之一,酒店门口一对汉白玉的石狮子标明了这是一家中餐酒店。酒楼的一整层被用来当餐厅,装潢富丽堂皇。尼日利亚的很多政府官员经常来这里吃饭,包括总统、外交部长、文化部长等都成为了他的好朋友。
在尼日利亚开酒楼赚钱
如今,家族中的纺织业已日薄西山,他的酒楼却因为地处黄金地段而价值暴增了不知道多少倍。即便入夜时分,街道上依然灯红酒绿,热闹非凡。胡介国坦承,近40年来打下的家业“两代人都吃不完”。在他眼中,这个非洲人口最多的国家遍地商机。
非洲人普遍不爱吃鱼、虾等海鲜。一尺多长的螃蟹、大虾随地爬,烂在海里也没人吃。鱼就更不用说了,丰产期,捕鱼时根本不用渔网,拿着鱼叉往河里一叉,到处都是鱼,用簸箩一兜就沉甸甸的。但是,通过中式烹饪方式,把这些鱼和海鲜烹饪成美味,一下子就能卖出好价钱,很多在尼日利亚的外国人也常来光顾。
免费给当地建4所学校
在非洲待了近40年,胡介国发现,尼日利亚和中国有相似的地方,就是注重家庭和教育。
1999年,胡介国得知,尼日利亚政府有一个给山区建学校的工程。胡介国心想,既然是小学,就算赔钱也得干。选址都在深山里的热带雨林。“这么潮湿的地方建水泥房子很难,地基打了十几米还要继续往下打,但打得更深,意味着成本更高。”当时,政府给的工期是一年,但胡介国和工人们加班加点,吃、住都在工地上,用了6个月时间就把4所学校建成了。
这个工程,他亏了2亿奈拉(尼日利亚货币),折合成人民币大约3000万元。“不过这钱亏得好。通过这个工程,我打出了一个好名声。”从此以后,他再也不用找别人要工程,政府会把上好的工程送上门来。投资建学校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得人心。校舍建成后,胡介国明显感觉到,当地人对他的好感倍增,“学生们知道学校是中国人建的,中国人和非洲人的友好种子就代代相传。”
成非洲首位华人酋长
因为胡介国的突出贡献,2001年,胡介国被封为尼日利亚一个部落的酋长。授勋仪式当天,胡介国身着尼日利亚当地传统服饰,头戴具有特殊意义的小帽,长老用树枝在他身上洒下香水,他从几位酋长手中接过了酋长任命书,身边当地民众载歌载舞。他也成为非洲首位华人酋长。
如今,6万多名尼日利亚华侨华人,没人不知道胡介国这位华人酋长。每当遇到有关中国人的问题,只要当地相关部门觉得棘手或难以处理时,他们首先会给胡介国打电话。
但胡介国认为,华人融入当地的程度还远远不够。很多人只是把这里当作短期赚钱的地方,把自己当做过客。“华人企业要在这里做大做强,必须融入当地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