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来说,以开国之君夺得天下之人,十有八九都会为后代着想而有意无意对开国大将下手;温柔点的会如同宋匡胤那般“杯酒释兵权”,凶残点的如刘邦、朱元璋,直接抄家灭族。
但是作为历史上以凶狠残暴著称的朱元璋,举起屠刀之下,也能有幸免之人;而这三人就是其中的代表。
明朝开国第一功臣——徐达
出身农家元朝末年,徐达参加了朱元璋领导的起义军。公元1363年大败陈友谅。公元1364年,朱元璋以为左相国。公元1367年,率军消灭张士诚地方割据势力。同年,任征虏大将军,与副将军常遇春一起挥师,北伐中原,推翻元朝的统治。
公元1368年,攻入大都,灭亡元朝。以后,连年出兵打击元朝残余势力,官至太傅、中书右丞相、参军国事,兼太子少傅,封魏国公。为人谨慎,善于治军,戎马一生,建立了不朽的功勋,乃明朝开国第一功臣。
徐达是由于在北平留守时得了背疽,后来由于病情加重而死,当时朱元璋57岁,徐达53岁。
徐达死后,朱元璋亲至葬礼以示悲疡,把他列为开国第一功臣,追封他为中山王,谥号武宁,赠三世皆王爵。赐葬钟山之阴,御制神道碑文。朱元璋曾经称赞他说:“令行禁止。不居功自傲,不贪图女色财宝,处理问题不偏不倚,没有过失。当世有此美德者只一徐达。”
对于野史所说的,徐达的死因是不能吃鹅,结果朱元璋还特地送蒸鹅给他吃,结果吃完就死了,真是天大的笑话,按现在的说话,最多过敏,过敏也不是立马就死啊!
明朝开国应该是第二功臣吧——汤和
汤和于1326年出生在濠州钟离孤庄村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和朱元璋不仅是同乡,而且在一条小街上长大。
1352年,汤和带领十多个壮士参加了郭子兴的红巾军,他因作战勇敢而被封为千户之职。汤和给儿时伙伴朱元璋写信,邀请在皇觉寺的朱元璋参加义军。有人知道了这封信的内容,要去告密。于是,朱元璋投奔了郭子兴的红巾军。朱元璋入伍后,因功被提升为镇抚之职,级别在汤和之上。
比起徐达的病逝,汤和似乎更显得深谙为臣之道。
在随朱元璋渡长江、占集庆、取镇江诸战中,屡破元军,累功升统军元帅。1357年,镇守常州,多次击败张士诚部。1367年,为征南将军,在浙东击败方国珍部。尔后率部由海道入福州,俘获占据延平的陈友定。又随徐达率军征今山西、甘肃、宁夏等地。
功劳不可谓不高,但是汤和依旧得以善终,这就难能可贵了;那就是汤和为臣之道。
《明史·汤和列传》:汤和晚年为人更加恭敬谨慎,入朝所听到关于国事的议论,不敢向外泄露一句。他有妾百余人,生病之后便全部用钱将她们打发走。他在朝廷上所得的赏赐,大多分给了家乡的乡亲们,每当见到布衣时的故交遗老时,汤和总是显得非常高兴。当时许多公、侯等老将都因奸党罪先后伏法,很少有人幸免,而汤和独享老年之福,并以功名而终。
朱元璋的干儿子——沐英
沐英原本出生贫苦,父母早亡,八岁的沐英流浪到濠州城,被当时的农民起义军将领朱元璋发现并收留,朱元璋夫妇当时膝下无子,就认小沐英为义子,沐英改姓朱,在朱元璋夫妇身边生活。朱元璋夫妇待他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不仅教他识字读书,还教他如何带兵打仗。
之后的沐英,就一直在军营服侍朱元璋;在十八岁的时候,沐英开始担当军事要任。先是被朱元璋封为帐前都尉,参与镇守镇江;后提拔为指挥使,守江西重镇广信;之后就一路追随朱元璋征战天下。
在二十六岁的时候,沐英被授镇国将军,任大都督府佥事;次年升大都督府同知。大都督府是明初军事中枢,掌天下兵马,当时府中积务繁积。沐英年纪虽轻,聪明敏悟,在府中七年,处事果断,解决问题明快,毫无遗漏,马皇后多次称赞他的才干,深得朱元璋器重。
1381年,朱元璋以傅友德为征南将军,蓝玉、沐英为副将军,率军三十万征讨云南的元朝残部。1383年,朱元璋下诏命傅友德及蓝玉班师回朝,而留下沐英镇守云南。
之后的沐英及其后世家族,就永世镇守云南,沐英死的时候才48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