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神剧里,塑造了一种“梦幻般”的鬼子:残暴、蠢笨、好色。说“梦幻”是因为如果鬼子真是那么蠢,抗战根本不需要打十四年。
图:神剧里的鬼子,一副口水呆子的蠢笨形象
大家都看过二战的鬼子兵老照片,是不是奇怪很多鬼子都戴眼镜?
图:战场上看书的日本兵
没错,日本军队(主要是陆军)里有大量的近视眼士兵,因为日本兵的受教育程度很惊人。
一、
日本人很引以自豪的一个历史,就是他们的识字率。
识字率,和现在孩子们在幼儿园就会读写好多首唐诗不一样,在过去就是要求会读写自己名字、自己村子、认识最基本的名词等等。
江户时代的日本,庶民的就学率、识字率都是世界第一。
图:江户时代的日本教育设施一览
首先,日本的最高权力机构幕府很重视教育。早在1632年,幕府就开设了国家级教育机构——“先圣殿”,讲授孔朱儒学。接着,又开设了官学“汤岛圣堂”,也称“昌平坂学问所”——以孔子的出生地昌平村而命名。上行下效,全国二百多个藩国也纷纷开办藩校,类似于地方政府办学。江户时代,每个武士都百分百识字。
图:日本最早的国家级教育机构——“先圣殿”,相当于孔子学院
其次,民间的“寺子屋”大规模普及。寺子屋,是寺院开办的以庶民子弟为对象的初等教育机构,教授孩子们最基本的听说读写和类似二十四孝、千字文的教育,和中国的私塾相似。
图:浮世绘里的庶民教育机构——寺子屋
到了幕末时期,西方人第一次打开锁国的日本大门后,各种新学问新知识涌入日本。日本人除了儒学外,又开始学习“兰学”(荷兰)、“番书”(英语)等西学。
幕末的日本,民众识字率已经很高了,据统计男子有45%识字,女子有15%识字。1874年,俄国学者梅契年科夫来日本讲学,他在《回忆明治维新》中,惊叹日本的民间识字率之高,就连车夫、女佣等底层百姓一有空就看通俗读本。据他了解,明治前江户城里青少年的就学率达到70-86%,识字率超过50%,而在同时期的欧洲,英国的识字率是20-25%,法国是14%,沙俄首都莫斯科约为20%。
图:幕末的日本普及教育率遥遥领先
同时期的中国如何?风哥查了下,光绪年间的民众识字率大约在16.6%—28%之间(当时没有大规模人口调查,更谈不上教育程度普查,这是研究近代史的学者估计)。
二、
明治维新之后,日本大兴教育(很苦涩的是,教育经费很多来自中国甲午战争战败后的巨额赔款),到了日俄战争之后的1907年,日本的小学就学率高达97.83%,基本做到了小学教育的普及。风哥同样注意到,人口基数庞大的我国达到这个比例,是在2006年左右,差不多比日本迟到了100年。
图:二战前日本的小学普及率达到惊人的97%
二战中,日本的战争兵源,是全民义务制,征兵时主要测试体格和健康度,但是士兵本身都起码是小学到初中文化程度。
图:二战日本军队的现役和预备役都是学生兵
受到过基本教育的兵源基础之上,日军的军事训练也相当普及和严格。从中学开始就有军事课,再加上新兵入伍后几个月的各种单兵训练、模拟实战训练,日本士兵掌握的军事技巧,远远在拉农村壮丁为主要兵源的国军之上。
图:两个戴眼镜的日本军官,左为满洲军军官
拿最基本的军事技能来说,无论步枪、机枪还是掷弹筒、迫击炮、榴弹炮,如果没有一定的文化知识,射击、拆装、保养程度都会大打折扣。国军士兵为何最爱用德式长柄手榴弹?抗战期间,手榴弹是中国军队的第一杀器:一共使用了3000万枚手榴弹。
图:日军画报上的国军掷弹兵
因为很多壮丁都是农村青年,不识字,比起枪支精准射击所需的能力和时间,投弹所需的只是力气和简单技巧,稍加培训就可掌握。
顺便说一句,我们常说日军战斗力强,不是强在体格和凶悍,而是战术效率上,这一点很多回忆文章中都有。同样的人数、火力,日军普通士兵也能够做出比较好的应对和判断,隐蔽、射击、掩护、包抄、偷袭,能发挥高效率。当年彭德怀在关家垴战斗中,一万多八路正规军歼灭不了日本500人的大队,原因之一在于日军挖的猫儿洞隐蔽实用,让战后的刘伯承都惊讶说学了一招。
图:战场上进攻的日军,绝对不是神剧里抱着三八大盖嗷嗷冲锋的白痴
但是,另一方面,识字率不等于文明率。识字率高只是代表更多人认识字,更快掌握军事技能。文明率则意味懂得判断是非。日军士兵的识字率很高,但文明率很低。
图:一个日本眼镜兵在拿中国无辜百姓练刺刀
甲午战争中的旅顺大屠杀,让西方媒体斥责“日本为蒙文明皮肤,具野蛮筋骨之怪兽”,抗战中的济南大屠杀、南京大屠杀,更是让全世界震惊其残暴空前,为“崇尚暴力和血腥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