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文物学会统计,从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因战争、不正当贸易等原因,致使大批中国珍贵文物流失海外。在此期间,超过1000万件中国文物流失到欧美、日本和东南亚等国家及地区,其中国家一、二级文物达100余万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统计则是另一个数字:在47个国家的200多家博物馆中有中国文物164万件,而民间藏中国文物是馆藏数量的10倍之多。 这两个统计都反映了一个接近的数据:在海外的中国文物超过1000万件。2015年3月在匈牙利博物馆展出一尊千年佛像,因佛像内藏有一名高僧的遗骸而受关注,经科学的碳14年份测定法测定,佛像内肉身可追溯到11世纪至12世纪之间,僧人死亡年份据推测在1022年至1155年之间,死亡年龄在三四十岁之间。
肉身坐佛展出后引发争议,福建省文物部门经初步确认,认为这尊"肉身坐佛"应是福建省大田县吴山乡阳春村1995年被盗的章公祖师像。荷兰藏家奥斯卡范奥佛里姆随即撤展,福建村民则踏上跨国追索之路。去年6月,荷兰阿姆斯特丹地区法院正式受理福建村民委托中荷律师团队提起的章公祖师肉身像追索诉讼。
持有福建“章公六全祖师”肉身佛像的荷兰私人收藏者对荷兰《鹿特丹商报》说,如能证明该佛像确系福建村庄声称被盗的那一尊,他愿意归还这尊佛像。
事情发展到这里,这尊“肉身坐佛”的命运似乎已逐渐明朗。只要拿出这尊佛像就是被盗佛像的真凭实据,便能够让它回到家乡。
然而,中国流失海外的文物数量之庞大,我们拿出凭据就能追回的又有多少?
1985年正值国门开放之时,古旧家具轰轰烈烈地抢先外流,南方的家具商纷纷涌入北京及北方城镇,大量收购黄花梨、紫檀木器,偏远地区的山东、山西等地的木器商们也加入贩运,形成了一个网络,汇集后再运往广东,然后再流向海外。据业内专家称,中国70%的黄花梨家具已流失到海外。
西方收藏和研究中国古典家具已有数百年几乎全世界的历史博物馆,都收藏利润中国古典家具。美国还堂而皇之地成立了中国古典家具研究所,古典家具研究专业杂志,其精彩的程度甚至使得我们中国人汗颜。
美国和英国的博物馆收藏中国的紫檀家具最多,存有大量精美的中国明代和清代早期的硬木家具。其储存量超过中国的故宫(故宫的古典家具约1万件)。
面对流失的文物,我们势必要追讨回来,可真的追的回来吗?打个比方:丹麦国家博物馆收藏有中国明万历年间黄花梨宝座,造型简洁大方,品质上乘,其靠背的中央镶嵌着一个雕刻的五爪龙。这是万历皇帝的宝座,是从丹麦一个收藏家手里买到的。据收藏家保存的资料显示,这个宝座是他于1930年前后在欧洲的一个拍卖会上得到的。
那么问题来了:我们要怎么追讨?人家花钱买的,我们要拿回来是不是也要“赎金”呢?于是这个“赎金”要怎么算呢?按估价还是拍卖成交价?一大堆的现实问题让所谓“追讨”寸步难行。
2015年3月20日,河南巩义,宋太祖赵匡胤的永昌陵遗址上,一对青年男女坐在石像上拍照。因缺乏保护,这座皇帝陵墓只留下一些石像石雕散落在麦田里,被人遗忘。
大量的文物流失,频频的文物破坏已成为中国文物保护工作的常年之痛。中国文物保护立法已经30多年,今天,除了相关部门对文物保护的漠视和不作为,我们剩下的只有那些越来越少的沉默的文物......
外国人专门开设文物修复的课程和岗位
面对那些流失的文物,国人十分痛心,与其纠结遥遥无期的“追讨”,不如传承和发扬古典文化、工艺的精髓,保护好剩下的那些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