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杯小组阶段既阑,绝大部分强队顺利挺近淘汰赛,德国是唯一例外。自1954年重返世界杯赛场以来,德国从未早退。这次小组出局,引发的争议多在战术和风格的层面,触及德国足球培养梯队的讨论尚未展开,相信大赛之后这一话题将激起德国媒体广泛检讨。惊险晋级的阿根廷,其实也是战术和打法的研讨对象,一俟该队打道回府,媒体对他们的拷问也将开始。和德国不同,阿根廷在小组阶段蹒跚踉跄,更多和怎么用好梅西有关,德国缺的则是人。
德国出局,克罗斯成了背锅侠。
传控遇阻,但传控并非原罪
世界杯是展示教练思路的最佳舞台,世人对足球打法的认识,很多是从世界杯得来的。在战术创新上颇有口碑的两国——意大利和荷兰缺席决赛周,我们少了两大研究的范本,也让德国和阿根廷的问题更加突出。德国三场只进两球,该队在战后历届世界杯从未如此歉收;阿根廷三场三球,之前只有两届产出低于当前(1962和2002)。即使西班牙作为史上进球最少的冠军,小组阶段也有四球。小组阶段只进两球还能打进决赛甚至夺冠的,只有意大利,他们曾三次做到这一点。进球多虽不是夺冠的必要条件,但总归是有帮助。
德国是世界杯史上的进球大户,两场小组赛吃了鸭蛋;阿根廷、法国和英格兰各有一场交白卷,原因不尽相同。英格兰是因为轮换,且有礼让小组头名之嫌。阿根廷完败克罗地亚,更多的和将帅龃龉有关。法国和丹麦合演了小组阶段唯一的白卷平局,言和互利的藉口也可以接受。只有德国破门乏术,尤其是对多年效法其风格的韩国无可奈何,症结是中锋。
德国成了传控失败的靶子,开此打法之先河的西班牙却没有类似的遭遇,很容易让人误以为传控是毒瘤。传控作为战术史上的新概念,在南非由西班牙修成正果,两年后的欧洲杯,该队更进一步,以传控加无锋的打法卫冕,将足坛导入“歧途”,德国深受其害。
传控并没有原罪,就像当年的链式防守不该成为反足球的标签。业界领会传控的最大误区,在于将这个玩法视为进攻的手段而不是防守。瓜迪奥拉这么做,是出于平衡的需要:如何让更多技术尖子上场而不被力量绞杀。这和当年瑞士人拉潘、意大利人洛科使用“门闩打法(后演化成链式)”,是出于执教弱队避免大败的考虑同一道理。这个概念后来被阿根廷人埃拉尼奥·埃雷拉借鉴,执教国际米兰两夺欧冠。
小组赛进球3球或以上者,只有切雷舍夫不是中锋。
中锋爆发,定位球成破门利器
实力足以碾压对手,何须传控?时过境迁,勒夫也许会承认:德国这么做,是苦于缺乏优质中锋。克洛泽和戈麦斯,是过去十几年德国的箭头,已经很能说明问题。中锋的崛起,成了本届大赛的一景。
久巴、凯恩、卢卡库、迭戈·科斯塔和C罗成为各队的进攻支点和得分源泉,打进三球或以上的人中,只有切雷舍夫是中场。而在打进两球的13人中,有6人是中锋或前锋。锋线进球多,可能是潮流转向的标志。由中锋或前锋进球,谈不上“正本清源”,这和打法没有优劣之分是一个道理。打法就像时尚一样有周期,上届世界杯三后卫复兴,本届大赛只有比利时、英格兰和哥斯达黎加这么干,而比、英走这条路也是迫于手头资源有缺陷,未必是审美的追求。中锋进球多,又让我们发掘出更多现象:定位球得分(占43%),尤其是头槌得分多了;传中的质量仍不理想。
定位球得分要区别对待,点球进球激增达18球(6球射失),是推高定位球得分比例的最大动力,但这和视频裁判关系最大,且按下不表。任意球直接得分有5次(戈洛温、C罗、科拉罗夫、苏亚雷斯和金特罗),通过任意球配合打进的也有4个,另外还有不少高质量的罚球并未化为进球。角球得分15次,占12%,比例很高,再将界外球战术转化的两球算上,非运动战进球达到25个,有两成。
靠死球战术得分,早已是大赛的模式,主教练们没有足够的时间磨合打法,必须在上述三项多花功夫,德国队本届世界杯被广为诟病的一点就是,定位球得分能力下降。回到之前点球的话题,点球和其它死球得分接近,折射出运动战的很多进攻最终以点球的方式得分,视频裁判立了大功。六年前的欧洲杯,欧足联引进底线裁判,导致角球得分激增,和眼下的点球多是一个道理。
中锋进球多不假,但经不起推敲。凯恩的5个进球无一来自运动战主动破门,被讽为世界杯史上最平庸的帽子戏法。只有久巴的两个进球来自传中和长传,上届世界杯暴露出运动战传中质量差的问题仍未有改善的迹象。上届大赛,范佩西的鱼跃头槌破门令人印象深刻,但此等佳作本届大赛还未面世。小组阶段进球不少,但难度和美妙而言,值得回味的不多。
转自竞彩猫专家 林良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