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德迷联盟 - GerFans.cn

 找回密码
 加入联盟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克劳塞维茨和他的《战争论》

[复制链接]
我英雄的BVB 发表于 2005-7-24 23:59: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克劳塞维茨的军事思想主要反映在《 战争论 》一书中,主要内容有:</P>
<>  关于战争 克劳塞维茨认为,每次战争都有特色,战争是政治的工具,战斗在战争中起决定性作用。</P>
<>克劳塞维茨把战争比作一条“变色龙”,认为每个时期的战争都不同于以往的战争。它的基本色彩包括三个方面,即战争要素的暴烈性,盖然性和偶然性的活动,战争作为政治工具的从属性。战争的这三个方面是克劳塞维茨探讨战争问题的出发点,是他提出“绝对战争”和“现实战争”形态的根据。战争要素的暴烈性是把战争放在纯概念的抽象领域中得出的。他把战争看作是两个人搏斗的扩大,因而战争是一种暴力行为 ,所追求的目的是打垮对方 。这就是所谓“绝对战争”形态。但现实中的战争是各式各样的,阻碍绝对战争形态实现的原因之一,是战争的盖然性和偶然性在起作用。战争是由具体的国家、统帅和人进行的。人有坚强的人,也有软弱的人,有始终如一的人,也有不彻底的人。此外,战争中还存在着情况不明等困难。克劳塞维茨把战争中人的这种不彻底性及情况不明等困难,称为“阻力”。在阻力重重的情况下,盖然性和偶然性就有了充分的活动余地。在现实的战争中,作战一方可根据对方的特点和状况,按盖然性推断对方的行动,从而确定己方所需使用的力量,而不必追求极端。偶然性又使战争充满了机遇、幸运和不幸,所以战争十分近似赌博。绝对战争形态不能实现的另一个原因,是战争作为政治工具的从属性在起作用。任何战争都有政治目的,所追求的政治目的如果不大,对方的反抗不会太强烈,那么自己需要使用的力量也不会太大,反之亦然。因此,战争的政治目的既是衡量使用力量多少的尺度,也是衡量战争激烈程度的尺度。战争是暴力行为,因而在战争中要准备流血牺牲,任何仁慈、怯懦的观点都是有害的;战争像一场赌博,充满盖然性和偶然性,因而冒险精神和统帅的天才大有用武之地。</P>
<>  克劳塞维茨指出,战争从属于政治,是政治的工具,因而统帅应具有政治头脑,应正确地认识他所从事的战争,正确地使用这一工具。政治是孕育战争的母体。由于发动战争的动机不同,产生战争的条件不同,战争必然是各不相同的。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应把战争看作是独立的东西,而应看作是政治的工具。在使用这种工具时,必须了解其特点,使战争的进程同政治意图相符合,使政治要求同战争手段相适应。政治不能向战争提出战争所不能实现的要求。他一再强调,战争是为政治服务的,军事观点必须服从政治观点,任何想使政治观点从属于军事观点的企图都是荒谬的。战争在爆发之后,并未脱离政治。政府之间的政治交往并不因战争而中止,只是用另一种手段来继续。也就是说,“战争无非是政治通过另一种手段的继续”。(《战争论》第1卷第43页,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译,商务印书馆,1978)战争就其主要方面来说就是政治,当然不是书写外交文书的政治,而是打仗的政治,是以剑代笔的政治。</P>
<>  克劳塞维茨认为,在战争中,最终解决问题的是战斗,是流血。战争中追求的目的可以是多种多样的:打垮敌人,消灭敌人军队,占领敌国领土,入侵敌地区,待敌进攻等。达到这些目的的方式只有一种,那就是战斗。所谓战斗,就是消灭敌人军队。消灭敌人军队,不仅指消灭敌人的物质力量,还包括摧毁敌人的精神力量。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是相互影响、相辅相成的。消灭敌人军队要付出较大的代价,冒较大的危险,但它具有较大价值,因而是值得的。消灭敌人军队同保存自己是实现同一意图的不可缺少的两个方面。统帅可以运用各种方法,利用敌人的弱点达到媾和的目的,避免大的冲突和流血,但必须有充分的根据和成功的把握,并为此做好战斗准备。 </P>
<>
关于战争理论 克劳塞维茨认为,战争理论是研究使用训练有素的军队达到战争目的的理论,或称之为“作战理论”,“使用军队的理论”或“狭义的军事艺术”。至于军队建设、战争准备等,不属于战争理论研究的范畴。</P>
<>  克劳塞维茨认为,理论不是死板的规定而是一种考察。他分析了以往的战争理论,认为它们的不足之处在于:把军事行动当成数学习题来演算,企图得出准确、肯定的数据;只考虑物质因素,忽视了精神因素的作用;只考察单方面的活动,没有把战争看成是作战双方不断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过程。他认为,理论不应当制定一套供战场上使用的“代数公式”,也不应当搭起一层层“脚手架”,去保障指挥官在攀登时处处有立足之处,更不应当始终牵着指挥官的手走路,而应当帮助指挥官认清战争中的种种关系和这些关系之间的相互作用,分清战争中种种事物的主次,认识目的与手段的区别与联系等。总之,理论应当帮助指挥官对战争中的事物进行考察和分析,并做出正确的判断。要考察事物,分析问题,必须具有知识。指挥官职位不同,需要的知识面不尽相同。知识可以从学习、研究、思考、考察中获得,也可以从生活中汲取。指挥官应善于从生活现象中汲取精华,取得知识后还要善于运用。战争中,客观情况不断变化,人的精神状态也不断变化,这就要求指挥官必须把自己的知识变成真正的能力,以便随时随地定下必要的决心。</P>
<>  克劳塞维茨认为,形成理论的基础是战史。军事家应在研究战史的基础上形成理论,提出原则。他把经验比做土壤,把理论和原则比做果实。理论的果实应成长在经验的土壤里。他的论文是在研究大量战史的基础上撰写的。克劳塞维茨认为,战争理论和作战原则是客观存在的,但不是永恒不变的,各个时代有各个时代的战争和战争理论。他回顾以往的战争,从鞑靼人出征、古代共和国的战争、中世纪战争,直到拿破仑战争。由于时代发生变化,军队随之发生变化(雇佣军、封建军队、常备军等),作战方法、战争理论也随之改变。战争理论和作战原则是一定时代的产物,必须具有时代的特点,适合特定国家的需要。</P>
<>  关于战略与战术 按照克劳塞维茨的区分,战略是为了战争目的运用战斗的学问,战术是在战斗中使用军队的学问。</P>
<>  克劳塞维茨认为,战略要素有五类:精神要素、物质要素、数学要素、地理要素和统计要素。精神要素指精神力量及其在军事行动中的作用;物质要素指军队的数量、编成、各兵种的比例等;数学要素指作战线构成的角度,向心运动和离心运动等;地理要素指制高点、山脉、江河、森林、道路等地形的影响;统计要素指一切补给手段等。这些要素在军事行动中常常是错综复杂地紧密结合在一起的。</P>
<P>  克劳塞维茨认为,精神力量主要指统帅的才能、军队的武德和民族精神 。统帅的才能包括智力 、勇气、眼力、果断、干劲、顽强、坚定等,是各种精神力量的和谐结合。军队的武德包括勇敢和团体精神两部分。军队的民族精神主要指高度的热情和狂热的信仰、信念等。各种精神力量影响战争的各个方面,并贯穿于战争的始终。各种精神力量彼此相互影响。物质因素,如武器装备的优劣、后勤供应的好坏、道路通畅与否等,对精神力量的发挥起着重要作用。反过来,精神力量对物质因素的发挥也起着重大作用。克劳塞维茨强调精神力量在作战中的作用,认为物质的原因和结果不过是“刀柄”,精神的原因和结果才是“刀刃”。</P>
<P>  克劳塞维茨认为,数量优势在战略和战术上都是最普遍的致胜因素,是作战中应当首先和尽量争取的,但不可能处处形成优势,必须在决定性地点上形成优势。即使不能取得绝对优势,也要巧妙调遣部队造成相对优势。</P>
<P>  克劳塞维茨认为,作战中一切行动都或多或少以出敌不意为基础。出敌不意不仅可以取得优势,而且可以使敌人陷于混乱和丧失勇气,从而成倍扩大胜利的影响。出敌不意在战术上容易实现,在战略上难以达到。秘密和迅速是出敌不意的两个因素。只有能左右对方的人才能做到出敌不意,而只有行动正确的人才能左右对方。</P>
<P>  克劳塞维茨认为,最好的战略首先是在总兵力方面,然后在决定性的地点始终保持强大的力量。要做到这一点,除了努力扩充兵员外,战略上最重要而又最简单的准则是集中兵力。用于某一战略目的的现有兵力应同时使用,越是把兵力集中用于一次行动和一个时刻越好。在战术上,则可以逐次使用兵力,先使用必要的兵力,其余兵力用于对付敌生力军或战胜已被削弱的敌人。 </P>
<P>
关于防御与进攻 克劳塞维茨认为,防御和进攻这两种作战形式是相互联系 、 相互影响且相互转化的。整体为防御,局部可能为进攻;整体为进攻,局部可能为防御。进攻可以转变为防御,防御也可以转变为进攻。进攻中含有防御因素,防御中含有进攻因素。但他认为,防御中含有进攻因素是有益的,因为防御由等待和反攻两部分组成;而进攻中含有防御因素是有害的,进攻应一气呵成。</P>
<P>  克劳塞维茨强调,要把握住进攻的“顶点”。所谓进攻的“顶点”,是指战略进攻进行到它的力量足以进行防御以等待媾和的那个时刻。超过这一时刻继续进攻,就会遭到强大的反击甚至一败涂地。他要求进攻者注意自己力量的变化,在“顶点”到来之前,达到进攻的目标;要求防御者设法使对方的“顶点”迅速到来。</P>
<P>  克劳塞维茨认为,为了打垮敌人,应集中一切力量打击敌人的“重心”。所谓“重心”,可能是敌人的军队、首都、同盟国的军队,也可能是主要领导人或民众的情绪。要善于判断敌人的“重心”,当然,也要善于保护自己的“重心”。</P>
<P>  克劳塞维茨认为,进攻是一种具有积极目的的较弱的作战形式,防御是一种具有消极目的的较强的作战形式。所谓积极目的是“占领”,消极目的是“据守”。防御这种作战形式之所以较强,是因为防御可以充分利用一些有利因素,如以逸待劳、赢得时间、赢得地利、更好地获得民众支持等。因而,防御比进攻容易得多。</P>
<P>  关于民众武装 克劳塞维茨主张组建民众武装。他认为,精神力量只有在民众武装中才能充分发挥效能。因而,民众武装这种斗争形式是其他手段无法代替的,是发展的必然趋势。这种武装犹如成燎原之势的熊熊烈火,又像云雾,处处有,但又捉摸不到,敌人难以对付。但民众武装不是万能的,只有战争在本国腹地进行、有复杂的地形、民族性格有利于采用这种行动、战争持续时间较长时,才适于采用。因此,民众武装是一种战略防御手段,不宜于进行战术防御。</P>
<P>  克劳塞维茨的军事思想反映了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进步倾向和革新精神,对战争本质提出了一些值得重视的观点。列宁在著作中曾多次引用克劳塞维茨的论点,认为“战争是政治通过另一种手段〈即暴力〉的继续”(《 列宁军事文集 》第231页)是至理名言,是马克思主义者考察战争的出发点。由于时代的局限性,克劳塞维茨的一些观点是有缺陷的。例如,他所说的战争是政治的继续,只是指一国对外政策的继续;在分析精神因素与物质因素的关系时,某些地方过分夸大了精神因素的作用。
</P>
代斯勒 发表于 2005-7-25 07:02:00 | 显示全部楼层
论不是死板的规定而是一种考察
德迷小天王 发表于 2005-7-25 07:03: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篇文章好熟悉,最近正在读呢!</P>
齐柏林绿眼睛 发表于 2005-7-26 20: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伟大的军事天才,可惜个人英雄的时代已经不复存在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联盟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国德迷联盟 - GerFans.cn ( 辽ICP备17002255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11-24 06:29 , Processed in 0.029406 second(s), 13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