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德迷联盟 - GerFans.cn

 找回密码
 加入联盟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原创]尼采与尼采眼中的瓦格纳

[复制链接]
 楼主| Loki 发表于 2006-12-30 09:16: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FONT color=#44bb44>看到论坛里有人热爱德国哲学,心动之下把以前写的文章拿出来,希望抛砖引玉</FONT></P>
< ><FONT><FONT color=#3d11ee></FONT></FONT> </P><FONT><FONT color=#3d11ee>
< ><FONT size=+0><FONT color=#3d11ee><FONT face="">尼采与尼采眼中的瓦格纳<o:p></o:p></FONT></FONT></FONT></P>
< ><FONT color=#3d11ee><FONT face="">——酒神悲剧精神与浪漫悲观主义<o:p></o:p></FONT></FONT></P>
< ><o:p><FONT face="" color=#3d11ee> </FONT></o:p></P>
< ><FONT color=#3d11ee><FONT face="">认识瓦格纳是从那个闻名的令人断肠的爱情故事《特里斯坦和伊索尔德》开始的.从前奏曲(Vorspiel)开始就有两个不同的声部随着剧情的深入先后出现:第一部分循着半音下降,隐含着悲伤的情绪,另一部份循着半音上升,任热情所支配——从而引出两个音乐动机(Motiv)。(动机这个音乐术语恰恰也是自瓦格纳兴起的:一个乐曲动机代表着剧中的某一个角色,情节,观念或事物)管弦乐队奏鸣时,有着激烈得震撼人的效果,孕育,递进,爆发,激动久久晃动而不能离去,旋律会不停得在大脑里萦绕,让人在短时间内觉得大脑似是被装满了,又似被掏空了。而到了最后结尾高潮的爱之死(Liebestod),静谧中会突现张力,“重复”就像一笔一笔在心灵上不断的图描,让人难以忘怀! 瓦格纳确实有这样的魔力:惟妙惟肖地用音乐描绘视觉场景,以达到感受上的最佳效果。<o:p></o:p></FONT></FONT></P>
< ><o:p><FONT face="" color=#3d11ee> </FONT></o:p></P>
< ><FONT color=#3d11ee><FONT face="">瓦格纳的剧本选择及改编,瓦格纳对动机的使用,瓦格纳音乐的表现形式,瓦格纳的音乐精神……这些让人感到“震撼”的,却正是尼采所要批判的。尼采的哲学与音乐观源于叔本华与瓦格纳,他对个性解放的崇尚和城市文明的厌恶,热情而孤傲的个性,创作中对象征隐喻的偏爱,都带着大陆浪漫主义的特征。但尼采强烈的反叛气质使得瓦格纳与叔本华只能成为他的入门人,当他的思想一旦腾升到另一高度时,他们又成为尼采价值重估的对象,被他无情摈弃。换一句潜台词:尼采也是源于时代而高于时代的。<o:p></o:p></FONT></FONT></P>
< ><o:p><FONT face="" color=#3d11ee> </FONT></o:p></P>
< ><FONT color=#3d11ee><FONT face="">一.希腊文化的探索,酒神悲剧精神和本原艺术音乐<o:p></o:p></FONT></FONT></P>
<P ><FONT color=#3d11ee><FONT face="">"人生的痛苦来源于意志,当人为自己的意志所充满的时候,人类就永远得不到持久的幸福"所以叔本华提出人生的出路就是否定生命意志.尽管尼采人生哲学的前提是叔本华的悲观主义,但他却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悲剧精神:悲剧的实质并不像Schopenhauer所说来源于生命的有限和欲望的无限,而是根植于人性之中的两种精神——狄奥尼索斯与阿波罗精神的对立冲突。<o:p></o:p></FONT></FONT></P>
<P ><FONT color=#3d11ee><FONT face="">尼采的第一部著作《悲剧的诞生》是他哲学和艺术思想的诞生地:在其中他用日神阿波罗和酒神狄奥尼索斯的象征说明艺术的起源,本质和功能。日神的造型艺术(bildende Kunst)创造个体,并通过美丽的外观来美化和神化人生,是对人生痛苦的解脱.酒神艺术则是音乐艺术,醉的世界,是个体在解体时从极大痛苦中获得到的极大幸福与欢乐.<o:p></o:p></FONT></FONT></P>
<P ><FONT color=#3d11ee><FONT face="">酒神与日神的对立并非因为它们是互为矛盾的对立面,而是因为它们解决矛盾的方式恰好相反。狄奥尼索斯像是背景,而阿波罗是华美的表象。悲剧是酒神与日神的一种和解,而在悲剧中酒神是本质。<o:p></o:p></FONT></FONT></P>
<P ><FONT color=#3d11ee><FONT face="">尼采曾经长时间考查希腊悲剧的起源:来自于合唱。合唱并不是表演给人看的,而是希腊人本能的精神需求。于是酒神的悲剧气质在此,希腊人用歌唱得到浩劫后的安慰,艺术拯救他们,生命则通过艺术拯救而自求。<o:p></o:p></FONT></FONT></P>
<P ><o:p><FONT face="" color=#3d11ee> </FONT></o:p></P>
<P ><FONT color=#3d11ee><FONT face="">二.瓦格纳音乐和浪漫悲观主义<o:p></o:p></FONT></FONT></P>
<P ><FONT color=#3d11ee><FONT face="">1)在文学上德国的浪漫主义的兴衰与欧洲局势一直密切相关。法国大革命后浪漫主义反映的是人们对于革命后现实的不满与失望。德国浪漫主义者反对拿破仑占领莱茵地区以及在莱茵地区所带来的变革,因为变革意味着动乱和对旧事物的摧毁。浪漫主义渴望的是宁静而不是变革,他们理想的世界是宗教改革之前的中世纪的欧洲,有着浓厚的复古倾向。“现实是如此庸俗不堪,高尚的文艺不应该去描写外部的世界。文艺的目的也并不在于反应外部现实,而在于写内心世界”于是他们开始塑造幻想的世界,用象征物去代替想象,追求的理想带着浓厚的神秘主义色彩。反对异族的爱国热忱导致他们去整理“国故”:发掘民族文化,培养民族感情。<o:p></o:p></FONT></FONT></P>
<P ><FONT color=#3d11ee><FONT face="">他们留恋过去,不思改变,用搜集中世纪民间传说和古代神话故事来遁世逃避,慰籍内心——于是瓦格纳就成为他们当中的一位。<o:p></o:p></FONT></FONT></P>
<P ><FONT color=#3d11ee><FONT face="">纵观瓦格纳在乐剧上的选材,从头至尾有着惊人的连贯和相似性,题材大多是出自于北欧神话故事或中世纪的传说:从《纽伦堡名歌手》(中世纪传说),《特里斯坦和伊索尔德》(爱尔兰的骑士故事),到《指环》(日尔曼英雄史诗);而结尾都用死亡来升华主题:《漂流的荷兰人》里,森塔为解脱爱人的漂流之苦跳崖;特里斯坦为示对马可王的忠诚而死;布伦西尔德由于嫉妒和恨杀死英雄,又由后悔纵火而死。以死为主题,恰恰也是浪漫主义者在现实与理想的冲突之间找不到平衡的表现。<o:p></o:p></FONT></FONT></P>
<P ><o:p><FONT face="" color=#3d11ee> </FONT></o:p></P>
<P ><FONT color=#3d11ee><FONT face="">2)后期的浪漫主义更加注重个人情感的抒强烈发,描写个人主观感受,突出自我.瓦格纳在情感表现方面也浓墨重彩。<o:p></o:p></FONT></FONT></P>
<P ><o:p><FONT face="" color=#3d11ee> </FONT></o:p></P>
<P ><FONT color=#3d11ee><FONT face="">3)德国浪漫主义的宗教态度:对于宗教的狂热和虔诚也许是德国浪漫主义者的普遍特征。虔诚在作品中反映为对彼岸和来世的追求。而哲学对当时文学的理论支撑则表现在康德对浪漫主义的影响上。康德哲学研究人的认识能力,不可认识的“物自体”的世界留给了信仰的地盘,给神秘主义以空间,让他们追求“无限”<o:p></o:p></FONT></FONT></P>
<P ><FONT color=#3d11ee><FONT face="">和“永恒”。<o:p></o:p></FONT></FONT></P>
<P ><FONT color=#3d11ee><FONT face="">瓦格纳的歌剧——正如尼采所评价的,总会为救赎寻找道路。“瓦格纳对任何问题都不像拯救问题想得那样深:贞节带着偏爱拯救有趣的罪人(Tannh&auml;user汤豪塞)永世流浪的犹太人一旦结婚,就可以得救,安居乐业(Der fliegende Holl&auml;nder漂流的荷兰人)……”(《瓦格纳事件》)<o:p></o:p></FONT></FONT></P>
<P ><o:p><FONT face="" color=#3d11ee> </FONT></o:p></P>
<P ><FONT color=#3d11ee><FONT face="">三.尼采对瓦格纳音乐和浪漫主义的批判<o:p></o:p></FONT></FONT></P>
<P ><FONT color=#3d11ee><FONT face="">1 尼采早期沿用叔本华的“生命意志”概念指称他心目中的本体世界,但在理解上与叔本华比较有积极和消极之别(周国平译《悲剧的诞生》)酒神精神所改造的生命意志强调自然界中生命的丰盈,万物求生命力扩展的积极过程。就算人生是场悲剧我们也要有声有色地演这幕悲剧,不要失掉了悲剧的壮丽和快慰。<o:p></o:p></FONT></FONT></P>
<P ><FONT color=#3d11ee><FONT face="">而瓦格纳音乐的壮丽是虚饰的,“他们是苦于生命贫乏的痛苦者,他们借艺术和认识寻求平静安宁,自我解脱,或者迷醉,痉挛麻痹疯狂”(《快乐的科学》之什么是浪漫主义?)<o:p></o:p></FONT></FONT></P>
<P ><FONT color=#3d11ee><FONT face="">浪漫主义产生于对社会的不满,后期又由于1848年革命的失败,失望溢于言表,用回避问题或用假象的华丽装饰来解决内心的空虚。而这样松散与堕落的姿态在尼采看来恰是衰退的,丑陋的。渲染和偏爱刺激性题材是对神经的麻醉,艺术生病了。<o:p></o:p></FONT></FONT></P>
<P ><o:p><FONT face="" color=#3d11ee> </FONT></o:p></P>
<P ><FONT color=#3d11ee><FONT face="">2 “每个向往自由的人必须靠自己实现自由”通过真正的艺术可以实现自由。“真正的满足和解脱只是对自然,而不是对非自然(Unnatur)和不正确感觉而言的。 自然则渴望凭借爱而变化。 Es k&ouml;nnte auch anders sein(自然求别种方式的存在)”<o:p></o:p></FONT></FONT></P>
<P ><FONT color=#3d11ee><FONT face="">(《瓦格纳在拜罗伊特》)<o:p></o:p></FONT></FONT></P>
<P ><FONT color=#3d11ee><FONT face="">艺术应当是以感激和爱为源泉的神化艺术,是对生命的肯定。然而浪漫悲观主义艺术却表现了“沉重受难者得施虐意志”,“向万物报复”。浪漫主义艺术是对现实不满的产物,因不满而把目光投向过去,投向彼岸,迎合了现代人寻求麻醉和解脱的双重需要。例如在《众神的黄昏》中,女武神Brunhilde最后将火烧向天宫,世界都因为悔恨和贪欲而毁灭。(这是否出于强烈的报复心理?)<o:p></o:p></FONT></FONT></P>
<P ><o:p><FONT face="" color=#3d11ee> </FONT></o:p></P>
<P ><FONT color=#3d11ee><FONT face="">3.瓦格纳戏剧主题是拯救,证明他也皈依了基督教。而在尼采看来基督教对人拯救的结果是失败的,只有音乐才能解放精神,为思想添上双翼。瓦格纳只能自作为对过去的阐释者,而不能作为对未来的预言家和拯救者。当尼采在《瓦格纳在拜罗伊特》中写下这句话时,他对瓦格纳已经不抱希望。<o:p></o:p></FONT></FONT></P>
<P ><o:p><FONT face="" color=#3d11ee> </FONT></o:p></P>
<P ><FONT color=#3d11ee><FONT face="">4 许多人在拿到瓦格纳脚本时不能相信如此复杂的剧本可以谱写成音乐,但是瓦格纳做到了,这同时也说明,瓦格纳在用音乐迎合戏剧,音乐成了手段,失去了引起抽象联想的作用,日神的视觉艺术主导了以酒神为本的悲剧性艺术。音乐被歪曲了。所以在这点上瓦格纳是不能与贝多芬相提并论的。<o:p></o:p></FONT></FONT></P>
<P ><o:p><FONT face="" color=#3d11ee> </FONT></o:p></P>
<P ><FONT color=#3d11ee><FONT face="">如果从选择神话渊源作为支撑自己理论思想的角度上来说,尼采与瓦格纳的也不尽相同。正如同样是歌德,席勒,荷尔德林,温克尔曼,施格莱尔与尼采在对待古代希腊神话上的认识有很大差距一样:前者认为希腊艺术的繁荣是和谐,而尼采说是内心的冲突。<o:p></o:p></FONT></FONT></P>
<P ><FONT color=#3d11ee><FONT face="">虽然尼采年轻时受惠于瓦格纳,但在希腊文化中追寻本原与他原来的学术出生也有很大的关联:古典语言学。一位语言学者对于语言文化曾经繁荣的希腊的追求是更为真切和执著的,他不会仅仅止步于瓦格纳浪漫主义音乐家对希腊文化的追求:在不满的现实中追寻古代文化求得心理慰籍。<o:p></o:p></FONT></FONT></P>
<P ><FONT color=#3d11ee><FONT face="">有趣的是,尼采在批判浪漫主义,另一位作家之前也写了《论浪漫主义》:海因里希 海涅(Heinrich Heine).他们同样思维直接,言辞激烈,从为人的角度上来讲,是直白的,难怪尼采大发感叹:总有一天人们会说,我和海涅是德语世界最伟大的作家.(《人性,太人性了》我为何如此聪明)<o:p></o:p></FONT></FONT></P>
<P ><o:p><FONT face="" color=#3d11ee> </FONT></o:p></P>
<P ><FONT color=#3d11ee><FONT face="">瓦格纳的音乐创新确实给20世纪的音乐欣赏与传播带来了权威性的影响。在我看来譬如电影配乐的鼻祖应该追溯到瓦格纳的歌剧,而这样的高峰又是难以媲美的。但是这样的创新是于手段上,瓦格纳音乐所居住的脚本载体——也是他的思想寄予却带着浓厚的民族和时代的烙印,正如与他同一时代的德国浪漫派,所以人们在进入音乐领域时可以做出选择,选择瓦格纳或者巴赫,贝多芬,莫扎特。而尼采——他是如何可以预言到20世界现代文化的危机,预言到一个回忆过去的民族正在指向危险的征兆以及带来的浩劫灾难。尼采之后的人文学者多多少少都要与他对话,直接或间接得被他过滤了一番,或如米兰昆德拉那样引用Einmal ist keinmal(一次不算)去思考永恒的生命轮回的问题,或如耶林内克那般女权主义者用尼采人性的思维的自由之矛攻击尼采对女性的偏见之盾Das ewige Weibliche zieht uns hinan(永恒的女性指引我们前进)。艺术学生会热烈地欢迎尼采,因为他的真,他执著地追求着酒神的悲剧精神,并将此看作为世界的本原。在追求悲剧人生的明亮色彩时,尼采也以自身诠释了酒神精神的勇气。<o:p></o:p></FONT></FONT></P>
<P ><o:p><FONT face="" color=#3d11ee> </FONT></o:p></P></FONT></FONT>
<P ><FONT><FONT color=#3d11ee></FONT></FONT> </P>
<P ><FONT><FONT color=#3d11ee></FONT></FONT> </P>
<P ><FONT><FONT color=#3d11ee></FONT></FONT> </P>
<P ><FONT><FONT color=#3d11ee></FONT></FONT> </P>
Auer 发表于 2006-12-30 13:2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先来顶下Loki妹妹的帖子,支持啊!</P>
<>s:虽然我在这方面是文盲..</P>
2604作值日的 发表于 2006-12-30 13: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真有学文啊,我就知道一:我是太阳,好像是尼小采说的。<img src=\"images/post/smile/dvbbs/em17.gif\" />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2-30 13:29:56编辑过]
Vampire18 发表于 2006-12-30 21: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觉浪漫主义一直和幻想甚至颓废挂钩的,宗教色彩较浓,我比较喜欢von Chamisso。</P>

<>ps:其实自己很早就收了尼伯龙根的指环,不过因为时间的关系,总是断断续续的欣赏,所以感觉上还是不够震撼。</P>
芭拉熊 发表于 2006-12-30 21:53:00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2604作值日的</I>在2006-12-30 13:28:00的发言:</B><BR>楼主真有学文啊,我就知道一:我是太阳,好像是尼小采说的。<img src=\"images/post/smile/dvbbs/em17.gif\" /><BR></DIV>
<p>他最牛的一句是:上帝死了。。。<img src=\"images/post/smile/dvbbs/em04.gif\" />如果我没记错的话。。。
klinsmann10y 发表于 2006-12-31 22: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特里斯坦和伊索尔德》是我最喜欢的歌剧之一啊,那个著名的悲剧……瓦格纳是个革新者,虽然有的时候他的作品太过于冗长与复杂,但是还是很具观赏性的,是他第一个提出歌者要合乎剧情的需要,而不是自顾自的炫技。他的歌剧,死人是正常的,呵呵,关键是死多少……
St.Pons 发表于 2007-1-1 01: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想起卡门了</P>
<>悲剧的说。。和特里斯坦和伊索尔德一样让人感动</P>
 楼主| Loki 发表于 2007-1-1 14: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欧洲的浪漫主义之间有很大区别,英国以拜伦为代表,拜仑参加了希腊反抗土耳其的战争,巧的是这场战争也成了法国浪漫主义画家德拉克洛瓦的在卢浮宫大画廊里展出画作的题材,英法以革命为主题,这也是国内熟知英法浪漫主义的原因,德国文学上的浪漫主义相对是弱势群体,音乐方面倒是更加出名。浪漫主义哲学(特别是叔本华)在20世纪前期的中国学者中也有代表,比如王国维啦,他们怀念旧时光,不能承受时代洪流。<br>瓦格纳的作品推荐女武神出哈瓦那宫那一段和齐格弗里德牧歌 (管弦乐),爱之死前段也还行,但音乐毕竟是个人选择...<br>说道卡门,尼采后期更加青睐比才,因为干净明快,没有瓦格纳那么粘糊<br><br><br><br>
Vampire18 发表于 2007-1-1 19: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从某些方面来看,海涅和尼采还真是挺像的。都乐于批判自己的启蒙者,以儒家思想来看,简直是大逆不道的行为。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1 19:20:23编辑过]
 楼主| Loki 发表于 2007-1-2 12: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个伟大的哲学家,如果在他还充满精力的有生之年,会打破自己早年的思维范式,留给后人一个开口,比如Wittgenstein,Heidegger也算吧,后期研究转向<br>
haizi9767 发表于 2007-1-2 14: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在我狂热崇拜尼采的时候没遇到LZ,现在已经不认识尼采了.<img src=\"images/post/smile/dvbbs/em09.gif\" />
Vampire18 发表于 2007-1-2 19:26:00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Loki</I>在2007-1-2 12:22:00的发言:</B><BR>一个伟大的哲学家,如果在他还充满精力的有生之年,会打破自己早年的思维范式,留给后人一个开口,比如Wittgenstein,Heidegger也算吧,后期研究转向<BR></DIV>
<p>德国人的自我批判精神值得学习啊<img src=\"images/post/smile/dvbbs/em06.gif\"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联盟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国德迷联盟 - GerFans.cn ( 辽ICP备17002255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11-16 21:45 , Processed in 0.029267 second(s), 13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