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德迷联盟 - GerFans.cn

 找回密码
 加入联盟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转帖]健力宝噩梦5年:“民族品牌饮料”曲终人散

[复制链接]
 楼主| 曼施泰因 发表于 2007-3-20 08:29: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div style="ADDING-RIGHT: 0px; MARGIN-TOP: 10px; FONT-SIZE: 9pt; OVERFLOW-X: hidden; WIDTH: 97%; WORD-BREAK: break-all; TEXT-INDENT: 24px; LINE-HEIGHT: normal; HEIGHT: 200px; WORD-WRAP: break-word;">5年前,张海、祝维沙、叶红汉三个商人以3.38亿元的代价获得了健力宝的75%股权,成为这家国有企业的新主人。5年后,健力宝这个曾经的中国饮料第一品牌已经走到了穷途末路。在人们的叹息声中,除了获刑的张海,还有哪些人该在心里道一声“惭愧”呢? <p>健力宝的故事终于到了尾声。2月12日下午,广东健力宝集团前董事长张海以“职务侵占”和“挪用资金”两项罪名,被佛山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判处15年有期徒刑。半个月后,曾经与张海共同控股健力宝的原股东之一叶红汉,通过其下属公司受让8.87%的健力宝国有股权,加上此前通过转让获得的股权,成为拥有健力宝集团67.37%股权的单一控股股东。有未经证实的消息显示,此前已经通过收购获得健力宝销售权的台湾统一企业,可能最终从叶红汉手中收购健力宝的控股权。 </p><p>健力宝的另一名原股东———香港上市公司裕兴科技董事局主席祝维沙,在多番股权转让后,收回初始投资,黯然出局。5年前,正是这三人以3.38亿元的代价获得了健力宝的75%股权,成为这家国有企业的实际控制人。那时,健力宝仍是中国饮料第一品牌,年销售额达三十多亿元,净资产近5亿元。这一成果是创业元老李经纬及其管理团队在过去18年间依托各项体育盛会所打造的。 </p><p>但在5年后的今天,这家盛极一时的企业已经走到穷途末路———其净资产缩水至“基本没有”,银行债务则从当初的19亿元剧增至29亿元。在健力宝5年来急转直下的跌宕命运中,张海、叶红汉、祝维沙这三人究竟各自扮演了什么角色?他们又如何走向了不同的结局? </p><p>时光回溯到二十年前,14岁的河南少年张海以“变树叶”和“拨手表”等近乎魔术表演的手法,赢得了“特异功能大师”的光环。此时,借助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一炮打响的健力宝,正带着“东方魔水”的盛誉横扫中国饮料市场。4年之后,18岁的青年张海已经头顶着“藏密大师”的头衔,开始“经营”起自己的气功保健生意,并赚得盘满钵满。 </p><p>在通过“特异功能”赚下第一桶金后,仅仅初中毕业的张海迅速转向了另一个更大的“魔术舞台”———股权交易市场,并利用自己在“传功”过程中建立的人脉打造出了“凯地系”这一资本平台,开始了在资本市场“呼风唤雨”的生涯。 </p><p>健力宝却从未与资本市场结缘,它在1993年因种种顾虑而错失上市良机。此后,健力宝在一连串的战略失误与盲目扩张后步入衰退,到2002年转制前夕,健力宝的年销售额已经从高峰期的五十多亿元滑落至三十余亿元。 </p><p>2001年7月,当时的三水市政府(现为佛山市三水区政府)召开健力宝转制联席会议,90%的参会者主张卖掉健力宝,而且不能卖给当时已经跟政府矛盾重重的原管理层李经纬团队。当年底,张海在飞机上翻阅报纸偶然看到这一消息,这使他“兴奋之情难以名状”。随后,在他赶到三水市时,这场交易似乎已近尾声:政府已经从法国达能等近20家投资者中选择了新加坡第一食品,对方亦在支付订金后开始尽职调查。 </p><p>此时刚从“健力宝不会卖”的自信中醒过神来的原健力宝管理层也开始了“反击”:一方面抵制第一食品派驻人员的调查;另一方面向政府提出了高于对方出价的 4.5亿元MBO(管理层收购)方案。新加坡第一食品总裁魏成辉事后向媒体证实,当时公司出价3.8亿元收购健力宝100%的股权,加上公司26亿元负债以及重组成本,预计投入近40亿元。 </p><p>面对这一庞大的收购费用,政府担心原管理层“以健力宝的钱收购健力宝”,而管理层的不配合,又使得第一食品的收购调查陷入僵局。此时到来的张海,似乎变成了鹬蚌相争中的“渔夫”。在与当时主持健力宝股权转让的三水市市长李贻伟“彻夜长谈”后,政府向新加坡第一食品发出了“最后通牒”:如果不能在2001年底前完成转让,政府将寻找其他投资者。 </p><p>在新加坡第一食品遗憾地退出交易的同时,张海也以实际行动展示了他的“实力”与“诚意”,在未做任何收购调查的情况下,便通过委托方浙国投(即浙江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划出1亿国债作为首期收购款。而三水市政府也既未请财务顾问提供中介服务,亦未对买家的资信进行调查。 </p><p>事后的调查证明,张海在这次股权交易中,自己没有出一分钱:以国债方式首付的1亿元因被冻结,并未到达政府的账上。在政府“追债”的压力下,张海急迫地寻找着能够填上这笔钱的下家。在与方正科技协商未果后,他终于说服香港上市公司裕兴电脑(现更名裕兴科技)董事长祝维沙,并由他拿出2.38亿元资金为张海偿付前两期的收购款。据多家媒体报道,这笔钱来自于这家香港上市公司。 </p><p>此时,与张海素有交情的商人叶红汉也参与进来。张、祝、叶三人以4∶3∶3的股权架构成立了佛山市三水正天科技投资有限公司,并通过这家公司来接盘健力宝。但据媒体报道,当时叶红汉并未出钱,只是以广州白云山上一处物业入股。 </p><p>健力宝就这样被脸如满月的28岁青年张海以“空手套白狼”的财技握于手中,只等着他继续发挥自己的财技。但这样的开局也为后来三人交恶及张海入狱埋下了伏笔。2002年8月,张海以耗资数百万元的豪华游轮“处女星”之旅宣布了自己的到来,随即展开了一系列令人眼花缭乱的资本运作:投入巨资推广新产品“第五季”、收购河南宝丰酒厂、收购深圳足球俱乐部、投资平安保险及福建兴业银行股权…… </p><p>虽然在此期间,张海一直在通过媒体塑造着自己“实业家”的形象,但除了被业界视作“雷声大,雨点小”的“第五季”和后来因囤积原料而造成严重亏损的“爆果气”两个新产品外,健力宝在主业经营方面乏善可陈。 </p><p>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张海入主后的健力宝在收购投资方面的支出却高达20亿元,仅银行借贷就高达10亿元以上。在多元化投资的同时,张海还控制成立了大量与健力宝有业务往来的周边公司,通过转移支付等方式将大量投资款项在这些公司之间的转移中“化公为私”。 </p><p>随着健力宝经营状况的恶化,张海与正天科技另外两名股东的矛盾也日益激化:由于迟迟未按承诺归还裕兴科技借款,焦灼的祝维沙联合叶红汉于2004年8月一举将张海赶下了健力宝董事长和总裁的“宝座”,在股权结构没有发生任何变化的情况下,彻底改组董事会,成为健力宝的“实际控制人”,并随即以3元的价格将三人所持股权转给了新的投资者李志达。 </p><p>但此时的健力宝已深陷债务泥潭,处于崩溃边缘。在三水区政府与新股东李志达发生企业控制权的冲突后,事态愈发恶化,几近停产的健力宝也随之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这时,张海已经无法置身事外。 </p><p>2005年3月23日,张海被公安机关拘留。今年2月,他被佛山市中院以“职务侵占”和“挪用资金”两项罪名一审判处15年有期徒刑。此后,张海孜孜不倦地寻求上诉。2002年初,张海利用1亿元的国债“定金”顺利获得健力宝集团法定代表人、董事长和总裁“三位一体”的实际控制人角色之前,张海便已经向政府推荐了自己的“合作者”北大方正集团。而三水市政府之所以看中张海,也正是看中其背后“方正集团”和“中国航天进出口公司”(张海过去资本运作中的另一合作者)的背景。 </p><p>但在实际进入时,由于方正集团要求控股,而张海则希望在分散股权的基础上由自己“掌舵”,已经实质控制了健力宝集团的张海迅速拉来了另一个合作伙伴———祝维沙,方正集团领导层也因觉得“张海这人靠不住”而主动撤出。 </p><p>与背景神秘且擅长沟通的张海不同,依靠“裕兴电脑学习机”发家的祝维沙显得朴实而“土气”。曾有媒体在报道中将其描述为“善于投机的农民,两眼透着狡猾”,据说祝维沙看后哈哈大笑,认为“概括得很准确”。1999年底,裕兴电脑试图“绕过”中国证监会到香港创业板上市被“勒令叫停”,直至2000年才终于成为第一家香港上市的民营企业,由此可以看出祝维沙在“投机”上的热情与胆量。 </p><p>但在实业经营上,祝维沙却有些“玩不转”,除了“火”过一阵的电脑学习机外,公司还曾试图生产跳舞毯、DVD,祝维沙还曾投资矿业,进入CDMA手机市场等,均无功而返。2001年,祝维沙与张海的“凯地系”共同举牌方正科技,其中2亿多元正是出自裕兴科技的委托贷款。在这次合作中据说双方都尝到了“甜头”,因此祝维沙在接到张海的召唤后,几乎毫不犹豫便进入了这场投机游戏。 </p><p>游戏的关键在于祝维沙能够从上市公司裕兴科技挪出2.38亿元短期借款,并由张海代表三人共同持有的三水正天科技有限公司(正天科技)以这笔款项支付健力宝头两期收购款。这种以短期借贷收购股权的行为,不但违反内地金融管理法规,而且也违反了香港上市公司监管规定,因此在进入健力宝之后,张海刻意渲染自己 “单一大股东”的角色,另外两位股东连董事会都未加入。 </p><p>而在健力宝的控股公司正天科技中,祝、叶两位股东60%的控股比例使得他们既能在大多数时候隐身幕后,又能在关键时刻联合起来,制衡张海的“越轨”。从事后的综合考察中不难发现,这三位“名义股东”的矛盾在收购健力宝之后不久便爆发了:张海在通过挪用还了裕兴科技的1亿多元资金后,对于余下的欠款便“置之不理”,显然是觉得挪用的资金只应用于为自己40%的股权“埋单”。 </p><p>随后祝维沙在上市公司的压力下,频频催促张海归还余下借款,最后终至“逼宫换将”,自任健力宝总裁。祝上任后的第一件事便是寻找新股东注资自己三人的“名义股权”还债,当然公司的所有权也因此而易手他人。按祝维沙向一位熟悉的媒体记者所说,就是“黑钱没捞到,反而惹了一身臊”。 </p><p>这场打着“资本运作”旗号的闹剧背后,是另一群“沉默的受伤者”:欠薪的员工、支付了数亿元订金与贷款的上千供销商,还有贷款高达数十亿元的银行———在这些“名义东家”为企业所有权而打打闹闹的时候,正是他们自己辛勤的劳作和真实的资金在支撑着健力宝的艰难运作。 </p><p>此时的健力宝已经由于大量资金被抽逃而濒临崩溃:据事后透露的审计报告显示,张海在任时期健力宝以各种方式流失的资金数目不低于7亿元。面临银行追债及经营停顿的祝维沙只能选择举报张海、同时寻找新投资者“接盘”这条惟一的出路。而在此时,已经“出局”的张海也仍在为健力宝寻找新的“下家”。 </p><p>就在此时,因将自己一手带大的“小护士”化妆品企业及品牌卖给世界化妆品巨头欧莱雅而获利颇丰的李志达,开始与健力宝的几位股东接触。急于套现还债的祝维沙毫不犹豫地接过了这根“救命稻草”,但“一朝被蛇咬”的三水政府始终怀疑李志达只是张海找来的又一个“托”,加上当时与经销商商定的“体外循环方案”已经成型,因此明确反对这次股权转让。 </p><p>在这种情况下,已经与祝维沙等人达成收购协议、并先期投入近2亿元的李志达尚未入主健力宝,便被三水政府派出的“复产小组”阻止。复产小组随即与经销商接管了生产和销售,以健力宝贸易公司的名义开始了生产。 </p><p>被赶出健力宝的李志达则与祝维沙、叶红汉联名,在媒体上掀起了一场“保卫控制权”的公关活动,并赢得了法学界及媒体的广泛同情。在上级政府的协调下,李志达以付清张海等人收购余款的条件,最终获得了健力宝的控股权。 </p><p>而在这一过程中,曾经“出钱出力”,并扮演了几个月“主角”的祝维沙,也跟张海一样只能在幕后静待结局的来临:张海被捕后,祝维沙也因“涉嫌转移资金”被佛山警方抓捕,后由裕兴科技保释出来,以便筹措资金归还该公司1亿多元挪用款。后在多番股权转让中,祝维沙终于收回其初始投资。 </p><p>因为这笔借款,裕兴科技这家香港上市公司已从2004年8月停牌至今。据媒体报道,香港联交所仍在追查此事。在2002年进入健力宝的三位股东中,叶红汉确实有理由称为“最后的赢家”:他不仅在每一次风波中都毫发无损,而且最终成为健力宝的控股股东。 </p><p>进入健力宝之前,叶红汉一直在香港经商,控制着多家上市公司。从张海进入健力宝之后,叶红汉担任健力宝集团董事兼营运总裁。2004年,叶红汉和祝维沙联合将张海赶出局。据媒体调查发现,叶红汉在与张海翻脸之后,已将自己拿出入股的那份物业重新收归己有。 </p><p>接管健力宝后,叶红汉曾向媒体透露,在健力宝持股管理的这段时间,是他从商二十多年来“最头痛”的一段日子。他针对外界对其此时进入健力宝“淘金”的猜测反驳道:“现在的健力宝已无金可淘,只有在业绩中才能逐步把‘金子’淘回来。” </p><p>尽管在近5年的股权风波中,身为正天科技股东的叶红汉极少“抛头露面”,但可以看出他每一次关键时刻的“出手”,都直接影响甚至左右着事态发展的方向: 2004年8月,他与祝维沙联手一举将风头正盛的张海“拉下马”,因此引爆了健力宝的资金黑洞;当年12月底,又是他与李志达、祝维沙等人发表了措辞强硬的“联合声明”,直指三水区政府在驱逐健力宝董事会“复产”过程中的违法行为。 </p><p>此后事态急转直下,在上级政府的协调下,李志达旗下的汇中天恒最终于2005年5月完成了对健力宝的接管。仅仅4个月后,已经退出健力宝股权的叶红汉,再度接受由汇中天恒转让的58.3%的股份,成为健力宝集团第一大股东,外界并不知道具体转让价格。在完成此次转让后,汇中天恒依然保留境外公司32.8%的股权,成为第二大股东。 </p><p>至此,希望将健力宝打造成自己另一段辉煌创业生涯起点的李志达,也只能以“战略投资者”的身份,在健力宝棋局中黯然出局。这位不乏精明的生意人,在介入健力宝股权之争前,曾委托财务顾问进行初步调查,调查显示当时的健力宝净资产为零到负1亿元之间,品牌价值8亿—10亿,全面恢复运营所需资金约5亿元左右。 </p><p>仅凭着这一粗略的估算,信心十足的李志达便开始了紧锣密鼓的接管行动:签订股权转让协议,注入运营资金——就在他与三水区政府高层的一次电话中,该高层问道:“如果健力宝是负资产怎么办?”李志达表示自己是做实业的,会用几个亿现金来恢复企业生产。该高层追问了一句:“如果负8亿元怎么办?”缺乏心理准备的李志达脱口而出:“不会吧。” </p><p>事后证明该高层的疑问并非“空穴来风”,当时政府已经接到张海抽逃近7亿元资金的举报,而李志达的反应则坚定了政府方面不惜以“非法”手段驱逐这位新股东的决心。在一系列股权争夺之后,伤痕累累的健力宝终于走完了其混乱而坎坷的最后阶段,即将成为新东家旗下的一员。这家曾经雄心勃勃地与“两乐”(可口可乐、百事可乐)叫板、并被视为“民族饮料品牌”最大希望的饮料企业,已经悄然退出竞争舞台。 </p><p>曲终人散之际,有心人不禁会回想起当时错失收购机会的新加坡第一食品,对于第一食品在收购中的审慎,当时一位政府官员的评价是:“太专业了反而做不成”。而第一食品总裁魏成荣对媒体的回应则是,“我们遗憾,但不可惜”。</p></div>
超级巴拉凯 发表于 2007-3-20 08:3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健力宝其实很好喝
非著名德甲球迷 发表于 2007-3-20 08:4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两年没见到了
壁上同年 发表于 2007-3-20 10:39: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还记得以前在凤凰看到的健力宝的广告。那个用粤语说的“健力宝”三个字,真好听啊,从某种角度上讲,也激起了我学粤语的愿望。<img src=\"images/post/smile/dvbbs/em03.gif\" />
vivic 发表于 2007-3-20 10:48:00 | 显示全部楼层
<p>看了通篇,发现问题的关键在于</p><p>
2001年7月,当时的三水市政府(现为佛山市三水区政府)召开健力宝转制联席会议,90%的参会者主张卖掉健力宝,<strong>而且不能卖给当时已经跟政府矛盾重重的原管理层李经纬团队</strong>。
</p><p>为什么没有人追究那些与会者的责任,李经纬又去向何处了呢?</p>
条顿之鹰 发表于 2007-3-20 10:59:00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vivic</i>在2007-3-20 10:48:00的发言:</b><br/><p>看了通篇,发现问题的关键在于</p><p></p><div class=\"quote\">2001年7月,当时的三水市政府(现为佛山市三水区政府)召开健力宝转制联席会议,90%的参会者主张卖掉健力宝,<strong>而且不能卖给当时已经跟政府矛盾重重的原管理层李经纬团队</strong>。</div><p></p><p>为什么没有人追究那些与会者的责任,李经纬又去向何处了呢?</p></div><p>李经纬现在已经被判刑了,这期经济观察报就在对比李经纬和他扶持起来的李宁。</p>
vivic 发表于 2007-3-20 12: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条顿之鹰</i>在2007-3-20 10:59:00的发言:</b><br/><p>李经纬现在已经被判刑了,这期经济观察报就在对比李经纬和他扶持起来的李宁。</p></div><p></p><p>话说资本积累初级阶段,没有人是干净的,得罪官员就不可活了。李经纬,郁知非,哪一个不是人才,体制帮他们发家,最终也葬送了他们。</p><p>李宁有金牌护体啊。</p>
青竹 发表于 2007-3-20 12:29:00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超级巴拉凯</i>在2007-3-20 8:35:00的发言:</b><br/>健力宝其实很好喝</div><p></p>
条顿之鹰 发表于 2007-3-20 12:34:00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vivic</i>在2007-3-20 12:18:00的发言:</b><br/><p></p><p>话说资本积累初级阶段,没有人是干净的,得罪官员就不可活了。李经纬,郁知非,哪一个不是人才,体制帮他们发家,最终也葬送了他们。</p><p>李宁有金牌护体啊。</p></div><p>李宁是标志性的人物,当时80年代以体育作为形象的时候,上升到民族形象的人物,能动么,李宁初创时,资本结构远远比健力宝清晰,健力宝还有两家新加坡的股东,90年亚运会的时候,多好的宣传机会,李宁就得到了,李宁强大后,逐步脱离与原健力宝的隶属关系,到2004年香港上市,2005年甚至传出收购恩宝的消息(哈哈,可爱的英格兰队)。</p><p>顾雏军比较惨,当年得势的时候,被评为cctv十大年度经济人物,下面是当年的颁奖词</p><pre>终于找到当年的颁奖辞:现在我们还是先请周正庆先生为我们打开信 封,由我来宣读颁奖词:他将竞争对手变成了自己的合作伙伴,并购 科龙,控股美菱,他用10亿元的资本杠杆撬动上百亿的企业。他是 制冷专家,更是投资“赢”家。现在请周正庆先生为我们宣布获奖者 。<br/>周正庆:获奖人2003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广东科 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顾雏军。<br/>杨平:有请顾雏军先生。<br/>杨 平:顾雏军先生是千呼万唤使出来,请你发表一下获奖感言。<br/>顾雏 军:我希望说几句跟冰箱没有关系的话,在1998年,我就认为有 第二次世界产业大转移,大家都知道,第一次世界大产业转移成就了 亚洲市场,也成就了中国九十年代初和九十年代中叶繁荣,也就是说 那个时候服装、鞋、帽、玩具等劳动密集型向发达国家转移。我认为 有第二次产业大转移,也就是说机电产业将在今后十年甚至二十年之 内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所以,我希望利用这个机会,希望中国所有的 企业家、一些优秀的企业家能够把握商机,能够在这次产业大转移过 程中,能够迎来中国新一轮的繁荣,我想这个繁荣可能有十年到二十 年的时间。谢谢!(时间是最公正的评价</pre><p>2004年郎咸平剖析格林柯尔,当时张维迎急忙跳出来,纠集了一大帮人说,要善待企业家,可谓急先锋,到2005年顾雏军东窗事发,记者专门问张维迎这个事情,老张竟然说跟他不熟悉,恨不得躲出三千里外。</p><p>到了06年初,张维迎教授说出改革开放20多年,利益受到最大损害的是干部,当时按照老张的逻辑,丝毫不觉得奇怪。</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3-20 12:41:09编辑过]
tw2008 发表于 2007-3-20 12:34:00 | 显示全部楼层
貌似良久没有见到健力宝的说<img src=\"images/post/smile/dvbbs/em05.gif\" /><img src=\"images/post/smile/dvbbs/em05.gif\" /><img src=\"images/post/smile/dvbbs/em05.gif\" />
 楼主| 曼施泰因 发表于 2007-3-20 13:31:00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vivic</i>在2007-3-20 12:18:00的发言:</b><br/><p></p><p>话说资本积累初级阶段,没有人是干净的,得罪官员就不可活了。李经纬,郁知非,哪一个不是人才,体制帮他们发家,最终也葬送了他们。</p><p>李宁有金牌护体啊。</p></div><p>话说资本积累初级阶段,没有人是干净的,得罪官员就不可活了。只是有的人成也萧何败也萧何,</p><p>李宁有金牌护体也不管用,在中国,千万不要得罪***</p>
gk_milan18 发表于 2007-3-20 15:27:00 | 显示全部楼层
<p>小时候一直喝 后来改喝Pepsi了 </p><p>上周又买了瓶健力宝 感觉的确比美年达要差一点</p>
谁的谁在乎 发表于 2007-3-20 19:01:00 | 显示全部楼层
<p>上期的南方也是说这么个事....</p><p>风水轮流转吧</p><img src=\"images/post/smile/dvbbs/em07.gif\" />
sherry0226ca 发表于 2007-3-20 20: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很久没喝了...ms最后一次喝还是8年前我去上海之前...
bnk 发表于 2007-3-21 09: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p>很多饮料是不能喝的</p><p>比如娃哈哈的</p>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联盟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国德迷联盟 - GerFans.cn ( 辽ICP备17002255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11-17 07:47 , Processed in 0.030222 second(s), 12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