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德迷联盟 - GerFans.cn

 找回密码
 加入联盟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铁与血的对话(转载)

[复制链接]
raulzt 发表于 2007-12-16 23:37: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font face="楷体_GB2312" size="4">铁与血的对话<br/>  ——从南宋中兴北略中原漫谈步兵对抗骑兵重兵集团的战略战术<br/>  <br/>   翻开宋朝对辽西夏金蒙的战史,基本就是一部步兵对抗骑兵的战史。因为五代十国的战乱,宋建国之初便没有陇右,河套和辽东的养马场,所以宋朝禁军,一直是以重步兵为主体。石敬塘将囊括了当时中国东北部与北部地区最重要的险关要塞与天然屏障的幽云十六州,拱手送辽,于是都城开封以北,一马平川,无险可守。所以宋朝立国319年,绝大多数时候陷入了与北方游牧民族铁骑的苦战之中。<br/>   几百年的军事沉淀,宋代步兵对抗骑兵的军事理论和指挥艺术逐渐成熟,而到南宋中兴时,则达到了最高峰,相继出现了岳飞,韩世忠,吴玠,吴璘等名将。本文试着以南宋中兴为背景,来初步探讨一下步兵对抗骑兵重兵集团的战略战术。<br/>  <br/>   一。战略层面<br/>   骑兵相对步兵最大的战略优势是什么?机动性。<br/>   骑兵可以利用其战略机动优势,选择对骑兵作战的时间和空间;骑兵可以利用其广袤的战略纵深,回避与步兵的正面作战,“避其锋芒,击其惰归”;骑兵的高机动性可以随时威胁步兵漫长的补给线。<br/>   于是在战略上,如何抵消骑兵的机动优势就成为了重中之重。作为三军主帅,面临的最主要的就是以下两个问题?1.如何保障后勤的供给?2. 如何迫敌与我决战,从战略上封杀骑兵的机动能力?<br/>   对于第一问题,步兵集团往往选取不利于骑兵大规模活动的推进路线行军,如水网,丘陵。我们可以看到,岳飞之前的刘裕北伐和岳飞之后的徐达,常遇春北伐,都是从苏南出发,依托江淮水网和京杭大运河,逐次向北推进,略取山东,转进河南,鼎定中原。而在绍兴十年的北伐中,岳飞从荆襄,韩世忠从两淮,都是依托水网保障后勤。<br/>   第二个问题上,岳飞自襄阳北上,长驱伊、洛,直指关中咽喉,“攻敌之所必救”,迫使完颜宗弼(也即兀术)决战;吴玠吴璘出陕川,攻击金撒喝离部,抢占黄河渡口,切断金北归路线,并威胁金军主力的侧翼和后方;韩世忠出江淮,三路名将齐出,对完颜宗弼主力实行战略合围,这便是岳飞“连接河朔”的战略构想。如果去掉韩世忠的东路军,我们会看到什么?“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以出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岳飞出荆襄,吴玠出陕川,这正是诸葛亮《隆中对》的翻版,也与唐李泌“安史之乱”后的北伐策略不谋而合。汉唐宋三代杰出的战略家提出同样的命题,并不是偶然的,因为在冷兵器时代,步兵对抗骑兵的北伐,依托陕川的山地和荆襄的水网推进,是能够抵消骑兵战略机动优势的最佳策略。不过岳飞因为宋尚有两淮,因此战略构想比隆中对更为宏大,即通过三路战略合围将金主力歼灭于河南河北,然后兵锋北指,“直捣黄龙府”,这已经不是“还我河山”那么简单了,莫非岳帅心中也飘过了骠骑将军霍去病“封狼居胥”的英姿?<br/>  战略层面的另一大问题是,对抗铁骑,需要一支怎样的步兵?也就是说建军思想上的问题。这需要一支纪律严明,训练有素,蹈死无畏的精锐之师!看起来好像都是空话,是任何人都明白的大道理,但是我们在接下来分析步兵对骑兵的防御战术时,就会知道这些素质对于步兵对抗骑兵,是何等的生死攸关,缺少其中任何一项素质,步兵就会成为骑兵的肉靶。也就不难理解大明的辽东战事,为何会如此溃不成军了。<br/>   上面谈到的是军队的素质,岳家军,韩家军,吴家军都做到了,完颜兀术在三路上都吃了不少亏。但独有岳飞以野战对野战,把完颜兀术打得体无完肤,以至于发出“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感叹,这却是为何?宋朝由于缺马,骑兵一般是分散在步兵中,作为侦察,偷袭等辅助兵种。中兴四将,只有岳飞建立了一支上万人的独立骑兵,名为“背嵬军”。高机动性高战斗力的兵种应该单独组建军队以实现战略和战术上的大纵深作战,这种思想在后世杜黑的《制空权》和古德里安的装甲闪击战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在这里并不是要说明岳飞的军事思想有多么的超前,对付骑兵最好的武器就是骑兵,在汉马邑之围之后已经达成共识并在卫霍北击匈奴中的众多战役中反复验证。但拥有一支独立骑兵,是岳飞不同于南宋任何一位名将的地方,也是岳飞战绩如此骄人的一个重要原因!<br/>  <br/>   二。战术层面<br/>   1.步兵对骑兵的防御<br/>   步兵对重骑兵的防御作战<br/>   与欧洲骑兵几乎全重骑兵不同,由于马匹的特点和作战方式的迥异,中原骑兵和北方游牧骑兵一般以轻骑兵为主体。不过也不等于没有重骑兵,金军起兵以来,有一军战无不胜,即“拐子马”。初,兀术有劲军,皆重铠,贯以韦索,三人为联,号‘拐子马’,官军不能当。是役也,以万五千骑来,飞戒步卒以麻札刀入阵,勿仰视,第斫马足。拐子马相连,一马仆,二马不能行,官军奋击,遂大败之。兀术大恸曰:‘自海上起兵,皆以此胜,今已矣! <br/>   金军铁骑批重铠,三骑连环,象坦克一样向前推进。岳飞看准了其薄弱部分是马腿,于是命一军持钩镰枪和大斧,冲入阵中,以钩镰枪斫马腿,待金骑兵掉下马,以大斧砍其胸,大破“拐子马”。拐子马强大就强大在其重铠防护下的冲锋能力,但也正因为重铠和连环降低了其机动能力,被岳飞很轻松就灭掉了。<br/>  <br/>  步兵对轻骑兵的防御作战<br/>   与重骑兵的昙花一现不同,步兵与轻骑兵的作战贯穿了中国整个两千多年的战争史。抛开战略层面的优势不谈,我们来看看,骑兵对步兵在某一场具体的战斗中都有哪些优势?<br/>   1.最关键的优势:机动能力强,能够迅速打击敌任何一处弱点,可以迅速地从步兵阵中薄弱地带突破,迅猛地插入敌阵中心,从而瓦解步兵的方阵。<br/>   2.骑兵在战场的高机动性严重威胁步兵的侧翼和背后<br/>   3.骑兵有速度和力量以及高度的优势,马匹的重量和速度加强骑兵的冲击力和打击力,是非常强悍的突击力量,步兵在这方面明显劣势。<br/>   那么对于一个指挥作战的主将,他需要考虑的就是以下几个问题。如何保护侧翼和背后免受骑兵袭击?如何抵挡骑兵的正面冲锋?如何给骑兵重大杀伤?<br/>   对于这些问题,最经典的战术莫过于刘裕的“却月阵”和吴玠吴璘的“三叠阵”,刘裕的却月阵,依河而阵,摆成弧月形,河中有强大水军为依托,保护侧翼和用来支援。阵前用战车和盾牌环绕,抵抗敌军骑兵的冲击。阵后是手持劲弩和千余张槊的步兵,将槊截断为三、四尺长,用大锤锤击进行杀敌,一根断槊便能洞穿三、四名魏军。终于以2700步兵大破3万魏军骑兵。然而却月阵对地形和水军要求太高,必须以大江大河为依托,防止敌军涉水过河从后完成包抄,又必须有强大水军控制制水权以保障侧翼完全。所以却月阵刘裕之后再也没有人能实施,而三叠阵,则成为真正的传世经典。<br/>   “每战,以长枪居前,坐不得起;次最强弓,次强弩,跪膝以俟;次神臂弓。约贼相搏至百步内,则神臂先发;七十步,强弓并发;次阵如之。凡阵,以拒马为限,铁钩相连,俟其伤则更代之。遇更代则以鼓为节。骑,两翼以蔽于前,阵成而骑退,谓之‘叠阵’。”<br/>   以拦马栅和绊马索为阻碍,降低骑兵冲锋速度;以长枪结阵抵御骑兵正面突击;以劲弩给予骑兵大量杀伤,以河流,山地或骑兵保护步兵的侧翼和身后从此成为了以步克骑的经典战阵。<br/>   既然步兵对抗骑兵有阵可循,为什么说步兵的战斗素养非常重要。那是因为步兵非结阵不足以抗骑兵,一旦阵脚被骑兵冲散,步兵的死期就到了。想想看,铁甲骑兵在离你百米左右的距离在宽达几公里的正面发起集团冲锋,飞扬起的尘土遮天蔽日,杀声震天,箭矢如雨。要在这种情况下有条不紊地从神臂弓—劲弩—强弓依次向冲锋的骑兵发射。三通箭矢下来,骑兵往往已经冲到阵前,挺着长矛或锋利的马刀高速冲向前阵的长枪兵,骑兵冲锋队列往往一队与另一队保持相当的间隔,便于弓骑手前插在这个间隔里向正前方的步兵射箭或投掷标枪。长枪兵必须在这种情况下死死顶住骑兵的冲锋,无论如何阵形都不能被冲散,必须努力迟滞骑兵的冲锋速度,然后配合弓箭兵和弩兵给予骑兵重大杀伤。这期间步兵的调度,协调 ,战斗队形的保持,都不能有丝毫偏差,否则一旦阵型被骑兵突破,就是一场大屠杀。这样的决战决不是军纪松弛,训练松懈的军队可以胜任的。<br/>  <br/>   2.步兵对骑兵的进攻<br/>   要论步兵对骑兵的进攻,梁朝的陈庆之简直就是神话。“名师大将莫自牢,千军万马避白袍”。南梁主萧衍派陈庆之北伐, 陈以七千白袍军,四个月内连下北魏三十二城, 攻无不克;前后四十七战,战无不胜。然而神话却是不可复制的,一般意义上,步兵对骑兵的进攻作战是极其困难的,因为机动作战能力实在相差太远。不过历史上也不伐经典战例以供参考。<br/>   (1)伏击战<br/>   将骑兵引入步兵预定埋伏地点,利用地形以及预设障碍物限制骑兵机动性,限制骑兵于狭小区域使其无法展开,然后将其包围全歼。对于步兵进攻骑兵,这当然是最完美的设想了。骑兵没有了机动优势和冲锋优势,那杀起骑兵来还不是 砍瓜切菜?<br/>   步对骑的经典伏击战役中,就有被称为“中兴第一功”的韩世忠大仪镇之战。韩世忠利用宋使者向完颜兀术传递了按朝廷指示即将移师守江的假情报。等使者走后,集合军队星夜兼程北行至大仪,勒精兵五阵,设伏二十余处,兀术听韩世忠移师,挥师南指,意欲追击,不想在大仪镇正中韩世忠埋伏,死伤惨重。<br/>   不过伏击战毕竟不是常例。汉武帝时期就有一次著名的伏击未遂战例,史称“马邑之围”。三十万汉军主力埋伏于边境的马邑,意欲诱使匈奴来犯然后全歼其主力,最后关头被一个小亭长走漏消息最终功亏一篑。三十万大军的伏击战,多大的手笔!而由此却引发了更大的手笔,那就是汉朝对外作战军事思想的变革,随后就是“马政”和卫霍的北击匈奴。刘彻是一个多么可怕的对手啊,可惜匈奴大单于通过这一仗还没看出来,还要去惹这条雄才大略的苍龙,最终落得个“大漠之南无王庭”的悲惨下场。<br/>  <br/>   (2)野战<br/>   纵览宋朝名将,岳飞是个另类。他的众多军事主张都和他所处的大背景不相合。《宋史&amp;#8226;岳飞传》载:宗泽对岳飞说道:‘尔勇智才艺,古良将不能过,然好野战,非万全计。’,因授以阵图。岳飞说:“阵而后战,兵法之常。运用之妙,存乎一心。”<br/>   岳飞的野战战术,并无多少独到之处,以重步兵结阵防御,以轻骑兵包抄反击是通常的做法。然而岳飞拥有一支独立骑兵,却是岳家军战功彪炳奥秘之所在。没有独立骑兵,试问如何在敌骑兵攻击受阻的情况下,突破敌骑兵队列,向敌纵深高速穿插并完成分割包围?又如何从侧翼迂回包抄,配合正面的攻击?又如何在敌溃败之际,追击扩大战果?这都是机动性远弱于骑兵的步兵所难以完成的。<br/>   绍兴十一年的宋金柘皋之战中,殿帅杨沂中部,刘崎部,王德部,三路齐发,在巢县西北的柘皋镇与金军鏖战,金军将数万骑兵分为左、右两翼,夹道而阵。杨沂中中路先进首挫,此时王德奋勇向前,射死金军右翼骑兵指挥,一时间士气大振,三万步兵向金右翼发起集团冲锋,经过激烈战斗,金右翼溃不成军,全线溃退,然宋军步兵装甲沉重,无力追击,丧失了给金主力重大杀伤的机会。这已是“风波亭”之后了,若岳帅的“背嵬军”尚在,又当如何?<br/>  <br/>   后记:<br/>   建昭三年,公元前36年,汉西域副校尉陈汤率领西域地方屯田兵士,连同西域各城郭国兵共四万联军,远征康居并北匈奴。在康居赤谷城进行了一场扬名青史的步骑大战。将匈奴郅支单于,单于阏氏、太子、名王以下一并斩于此城,定天下之承平,扬国威于西域。此战之后,陈汤,甘延寿给汉元帝的疏奏中,留下了一段中华五千年史上最振聋发聩的声音,愿以此作为本文的结尾:<br/>   <font color="#ff3300" size="5">“臣闻天下之大义,当混为一。匈奴呼韩邪单于已称北藩,唯郅支单于叛逆,未伏其辜,大夏之西,以为强汉不能臣也。郅支单于惨毒行于民,大恶逼于天。臣延寿、臣汤将义兵,行天诛,赖陛下神灵,阴阳并应,陷阵克敌,斩郅支首及名王以下。宜悬头槁于蛮夷邸间,以示万里,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font></font>
乌尔奇奥拉 发表于 2007-12-17 09: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玩三国游戏也最喜欢用骑兵
Denniszh 发表于 2007-12-17 12: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font color=\"#ff3300\">犯强汉者,虽远必被骂成猪</font>
Denniszh 发表于 2007-12-17 13:01:00 | 显示全部楼层
<p>陈汤,那场战争是一场羞辱的战争</p><p></p><p>他们无视汉朝军令,善自出征,虽然打了胜仗,但是回朝之后,照样判死刑</p><p></p><p>结果在顿辩论之后,还是要死,没有办法,最后无奈之下说出<font color=\"#ff3300\">犯强汉者,虽远必诛</font><font color=\"#ff3300\">这样的废话</font></p>
条顿之鹰 发表于 2007-12-17 13:53:00 | 显示全部楼层
<p><strong><font face=\"楷体_GB2312\" size=\"5\">汉书  傅常郑甘陈段传</font></strong></p><p></p><p>陈汤字子公,山阳瑕兵人也。少好书,博达善属文。家贫丐贷无节,不为州里所称。西至长安求官,得太官献食丞。数岁,富平侯张勃与汤交,高其能。初元二年,元帝诏列侯举茂材,勃举汤。汤待迁,父死不奔丧,司隶奏汤无循行,勃选举故不以实,坐削户二百,会薨,因赐谥曰缪侯。汤下狱论。后复以荐为郎,数求使外国。久之,迁西域副校尉,与甘延寿俱出。 <br/>  先是,宣帝时匈奴乖乱,五单于争立,呼韩邪单于与郅支单于俱遣子入侍,汉两受之。后呼韩邪单于身入称臣朝见,郅支以为呼韩邪破弱降汉,不能自还,即西收右地。会汉发兵送呼韩邪单于,郅于由是遂西破呼偈、坚昆、丁令,兼三国而都之。怨汉拥护呼韩邪而不助己,困辱汉使者汉乃始等。初元四年,遣使奉献,因求侍子,愿为内附。汉议遣卫司马谷吉送之。御史大夫贡禹、博士匡衡以为《春秋》之义“许夷狄者不一而足”,今郅支单于乡化未醇,所在绝远,宜令使者送其子至塞而还。吉上书言:“中国与夷狄有羁縻不绝之义,今既养全其子十年,德泽甚厚,空绝而不送,近从塞还,示弃捐不畜,使无乡从之心,弃前恩,立后怨,不便。议者见前江乃始无应敌之数,知勇俱困,以致耻辱,即豫为臣忧。臣幸得建强汉之节,承明圣之诏,宣谕厚恩,不宜敢桀。若怀禽兽,加无道于臣,则单于长婴大罪,必遁逃远舍,不敢近边。没一使以安百姓,国之计,臣之愿也。愿送至庭。”上以示朝者,禹复争,以为吉往必为国取悔生事,不可许。右将军冯奉世以为可遣,上许焉。既至,郅支单于怒,竟杀吉等。自知负汉,又闻呼韩邪益强,遂西奔康居。康居王以女妻郅支,郅支亦以女予康居王。康居甚尊敬郅支,欲倚其威以胁诸国。郅支数借兵击乌孙,深入至赤谷城,杀略民人,驱畜产,乌孙不敢追,西边空虚,不居者且千里。郅支单于自以大国,威名尊重,又乘胜骄,不为康居王礼,怒杀康居王女及贵人、人民数百,或支解投都赖水中。发民作城,日作五百人,二岁乃已。又遣使责阖苏、大宛诸国岁遗,不敢不予。汉遣使三辈至康居求谷吉等死,郅支困辱使者,不肯奉诏,而因都护上书言:“居困厄,愿归计强汉,遣子入侍。”其骄嫚如此。 <br/>  建昭三年,汤与延寿出西域。汤为人沉勇有大虑,多策谋,喜奇功,每过城邑山川,常登望。既领外国,与延寿谋曰:“夷狄畏服大种,其天性也。西域本属匈奴,今郅支单于威名远闻,侵陵乌孙、大宛,常为康居画计,欲降服之。如得此二国,北击伊列,西取安息,南排月氏、山离乌弋,数年之间,城郭诸国危矣。且其人剽悍,好战伐,数取胜,久畜之,必为西域患。郅支单于虽所在绝远,蛮夷无金城强弩之守,如发屯田吏士,驱从乌孙众兵,直指其城下,彼亡则无所之,守则不足自保,千载之功可一朝而成也。”延寿亦以为然,欲奏请之,汤曰:“国家与公卿议,大策非凡所见,事必不从。”延寿犹与不听。会其久病,汤独矫制发城郭诸国兵、车师戊己校尉屯田使士。延寿闻之,惊起,欲止焉。汤怒,按剑叱延寿曰:“大众已集会,竖子欲沮众邪?延寿遂从之,部勒行陈,益置扬威、白虎、合骑之校,汉兵,胡兵合四万余人,延寿、汤上疏自劾奏矫制,陈言兵状。 <br/>  即日引军分行,别为六校,其三校从南道逾葱岭径大宛,其三校都护自将,发温宿国,从北道入赤谷,过乌孙,涉康居界,至阗池西。而康居副王抱阗将数千骑,寇赤谷城东,杀略大昆弥千余人,驱畜产甚多,从后与汉军相及,颇寇盗后重。汤纵胡兵击之,杀四百六十人,得其所略民四百七十人,还付大昆弥,其马、牛、羊以给军食。又捕得抱阗贵人伊奴毒。 <br/>  入康居东界,令军不得为寇。间呼其贵人屠墨见之,谕以威信,与饮盟遣去。径引行,未至单于城可六十里,止营。复捕得康居贵人贝色子男开牟以为导。贝色子即屠墨母之弟,皆怨单于,由是具知郅支情。 <br/>  明日引行,未至城三十里,止营。单于遣使问:“汉兵何以来?”应曰:“单于上书言居困厄,愿归计强汉,身入朝见。天子哀闵单于弃大国,屈意康居,故使都护将军来迎单于妻子,恐左右惊动,故未敢至城下。”使数往来相答报。延寿、汤因让之:“我为单于远来,而至今无名王大人见将军受事者,何单于忽大计,失客主之礼也!兵来道远,人畜罢极,食度日尽,恐无以自还,愿单于与大臣审计策。” <br/>  明日,前至郅支城都赖水上,离城三里,止营傅陈。望见单于城上立五采幡帜,数百人披甲乘城,又出百余骑往来驰城下,步兵百余人夹门鱼鳞陈,讲习用兵。城上人更招汉军曰“斗来!”百余骑驰赴营,营皆张弩持满指之,骑引却。颇遣吏士射城门骑步兵,骑步兵皆入。延寿、汤令军闻鼓音皆薄城下,四周围城,各有所守,穿堑,塞门户,卤楯为前,戟弩为后,卬射城中楼上人,楼上人下走。土城外有重木城,从木城中射,颇杀伤外人。外人发薪烧木城。夜,数百骑欲出外,迎射杀之。 <br/>  初,单于闻汉兵至,欲去,疑康居怨己,为汉内应,又闻乌孙诸国兵皆发,自以无所之。郅支已出,复还,曰:“不如坚守。汉兵远来,不能久攻。”单于乃被甲在楼上,诸阏氏夫人数十皆以弓射外人。外人射中单于鼻,诸夫人颇死。单于下骑,传战大内。夜过半,木城穿,中人却入土城,乘城呼。时,康居兵万余骑分为十余处,四面环城,亦与相应和。夜,数奔营,不利,辄却。平明,四面火起,吏士喜,大呼乘之,钲鼓声动地。康居兵引却。汉兵四面推卤楯,并入土城中。单于男女百余人走入大内。汉兵纵火,吏士争入,单于被创死。军候假丞杜勋斩单于首,得汉使节二及谷吉等所赍帛书。诸卤获以畀得者。凡斩阏氏、太子、名王以下千五百一十八级,生虏百四十五人,降虏千余人,赋予城郭诸国所发十五王。 <br/>  于是延寿、汤上疏曰:“臣闻天下之大义,当混为一,昔有康、虞,今有强汉。匈奴呼韩邪单于已称北籓,唯郅支单于叛逆,未伏其辜,大夏之西,以为强汉不能臣也。郅支单于惨毒行于民,大恶通于天。臣延寿、臣汤将义兵,行天诛,赖陛下神灵,阴阳并应,天气精明,陷陈克敌,斩郅支首及名王以下。宜县头槁街蛮夷邸间,以示万里,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事下有司。丞相匡衡、御史大夫繁延寿以为:“郅支及名王首更历诸国,蛮夷莫不闻知。《月令》春:‘掩骼埋胔’之时,宜勿县。”车骑将军许嘉、右将军王商以为:“春秋夹谷之会,优施笑君,孔子诛之,方盛夏,首足异门而出。宜县十日乃埋之。”有诏将军议是。 <br/>  初,中书令石显尝欲以姊妻延寿,延寿不取。及丞相、御史亦恶其矫制,皆不与汤。汤素贪,所卤获财物入塞多不法。司隶校尉移书道上,系吏士按验之。汤上疏言:“臣与吏士共诛郅支单于,幸得禽灭,万里振旅,宜有使者迎劳道路。今司隶反逆收系按验,是为郅支报仇也!”上立出吏士,令县道具酒食以过军。既至,论功,石显、匡衡以为:“延寿、汤擅兴师矫制,幸得不诛,如复加爵土,则后奉使者争欲乘危徼幸,生事于蛮夷,为国招难,渐不可开。”元帝内嘉延寿、汤功,而重违衡、显之议,议久不决。 <br/>  故宗正刘向上疏曰:“郅支单于囚杀使者吏士以百数,事暴扬外国,伤威毁重,群臣皆闵焉。陛下赫然欲诛之,意未尝有忘。西域都护延寿、副校尉汤承圣指,倚神灵,总百蛮之君,揽城郭之兵,出百死,入绝域,遂蹈康居,屠五重城,搴歙侯之旗,斩郅支之首,县旌万里之外,扬威昆山之西,扫谷吉之耻,立昭明之功,万夷慑伏,莫不惧震。呼韩邪单于见郅支已诛,且喜且惧,乡风驰义,稽首来宾,愿守北籓,累世称臣。立千载之功,建万世之安,群臣大勋莫大焉。昔周大夫方叔、吉甫为宣王诛猃狁而百蛮从,其《诗》曰:“啴々焞々,如霆如雷,显允方叔,征伐猃狁,蛮荆来威。’《易》曰:‘有嘉折首,获匪其丑。’言美诛首恶之人,而诸不顺者皆来从也。今延寿、汤所诛震,虽《易》之折首、《诗》之雷霆不能及也。论大功者不录小过,举大美者不疵细瑕。《司马法》曰‘军赏不逾月’,欲民速得为善之利也。盖急武功,重用人也。吉甫之归,周厚赐之,其《诗》曰:‘吉甫燕喜,既多受祉,来归自镐,我行永久。’千里之镐犹以为远,况万里之外,其勤至矣!延寿、汤既未获受祉之报,反屈捐命之功,久挫于刀笔之前,非所以劝有功厉戎士也。昔齐桓公前有尊周之功,后有灭项之罪;君子以功覆过而为之讳行事。贰师将军李广利捐五万之师,靡亿万之费,经四年这劳,而廑获骏马三十匹,虽斩宛王毋鼓之首,犹不足以复费,其私罪恶甚多。孝武以为万里征伐,不录其过,遂封拜两侯、三卿、二千石百有余人。今康居国强于大宛,郅支之号重于宛王,杀使者罪甚于留马,而延寿、汤不烦汉士,不费斗粮,比于贰师,功德百之。且常惠随欲击之乌孙,郑吉迎自来之日逐,犹皆裂土受爵。故言威武勤劳则大于方叔、吉甫,列功覆过则优于齐桓、贰师,近事之功则高于安远、长罗,而大功未著,小恶数布,臣窃痛之!宜以时解县通籍,除过勿治,尊宠爵位,以劝有功。” <br/>  于是天子下诏曰:“匈奴郅支单于背畔礼义,留杀汉使者、吏士,甚逆道理,朕岂忘之哉!所以优游而不征者,重协师众,劳将帅,故隐忍而未有云也。今延寿、汤睹便宜,乘时利,结城郭诸国,擅兴师矫制而征之。赖天地宗庙之灵,诛讨郅支单于,斩获其首,及阏氏、贵人、名王以下千数。虽逾义干法,内不烦一夫之役,不开府库之臧,因敌之粮以赡军用,立功万里之外,威震百蛮,名显四海。为国除残,兵革之原息,边竟得以安。然犹不免死亡之患,罪当在于奉宪,朕甚闵之!其赦延寿、汤罪,勿治。诏公卿议封焉。议者皆以为宜如军法捕斩单于令。匡衡、石显以为“郅支本亡逃失国,窃号绝域,非真单于”。元帝取安远侯郑吉故事,封千户,衡、显复争。乃封延寿为义成侯。赐汤爵关内侯,食邑各三百户,加赐黄金百斤。告上帝、宗庙,大赦天下。拜延寿为长水校尉,汤为射声校尉。 <br/>  延寿迁城门校尉、护军都尉,薨于官。成帝初即位,丞相衡复奏:“汤以吏二千石奉使,颛命蛮夷中,不正身以先下,而盗所收康居财物,戒官属曰绝域事不复校。虽在赦前,不宜处位。”汤坐免。 <br/>  后汤上书言康居王侍子非王子也。按验,实王子也。汤下狱当死。太中大夫谷永上疏讼汤曰:“臣闻楚有子玉得臣,文公为之仄席而坐;赵有廉颇、马服,强秦不敢窥兵井陉;近汉有郅都、魏尚,匈奴不敢南乡沙幕。由是言之,战克之将,国之爪牙,不可不重也。盖‘君子闻鼓鼙之声,则思将率之臣’。窃见关内侯陈汤,前使副西域都护,忿郅支之无道,闵王诛之不加,策虑C925亿,义勇奋发,卒兴师奔逝,横厉乌孙,逾集都赖,屠三重城,斩郅支首,报十年之逋诛,雪边吏之宿耻,威震百蛮,武暢西海,汉元以来,征伐方外之将,未尝有也。今汤坐言事非是,幽囚久系,历时不决,执宪之吏欲致之大辟。昔白起为秦将,南拔郢都,北坑赵括,以纤介之过,赐死杜邮,秦民怜之,莫不陨涕。今汤亲秉钺,席卷喋血万里之外,荐功祖庙,告类上帝,介胄之士靡不慕义。以言事为罪,无赫赫之恶。《周书》曰:‘记人之功,忘人之过,宜为君者也。’夫犬马有劳于人,尚加帷盖之报,况国之功臣者哉!窃恐陛下忽于鼙鼓之声,不察《周书》之意,而忘帷盖之施,庸臣遇汤,卒从吏议,使百姓介然有秦民之恨,非所以厉死难之臣也。”书奏,天子出汤,夺爵为士伍。 <br/>  后数岁,西域都护段会宗为乌孙兵所围,驿骑上书,愿发城郭敦煌兵以自救。丞相王商、大将军王凤及百僚议数日不决。凤言:“汤多筹策,习外国事,可问。”上召汤见宣室。汤击郅支时中塞病,两臂不诎申。汤入见,有诏毋拜,示以会宗奏。汤辞谢,曰:“将相九卿皆贤材通明,小臣罢癃,不足以策大事。”上曰:“国家有急,君其毋让。”对曰:“臣以为此必无可忧也。”上曰:“何以言之?”汤曰:“夫胡兵五而当汉兵一,何者?兵刃朴钝,弓弩不利。今闻颇得汉巧,然犹三而当一。又兵法曰‘客倍而主人半然后敌’,今围会宗者人众不足以胜会宗,唯陛下勿忧!且兵轻行五十里,重行三十里,今会宗欲发城郭敦煌,历时乃至,所谓报仇之兵,非救急之用也!”上曰:“奈何?其解可必乎?度何时解?”汤知乌孙瓦合,不能久攻,故事不过数日。因对曰:“已解矣!”诎指计其日,曰:“不出五日,当有吉语闻。”居四日,军书到,言已解。大将军凤奏以为从事中郎,莫府事一决于汤。汤明法令,善因事为势,纳说多从。常受人金钱作章奏,卒以此败。 <br/>  初,汤与将作大匠解万年相善。自元帝时,渭陵不复徙民起邑。成帝起初陵,数年后,乐霸陵曲亭南,更营之。万年与汤议,以为:“武帝时工杨光以所作数可意,自致将作大匠,及大司农、中丞耿寿昌造杜陵赐爵关内侯,将作大匠乘马延年以劳苦秩中二千石;今作初陵而营起邑居,成大功,万年亦当蒙重赏。子公妻家在长安,兒子生长长安,不乐东方,宜求徙,可得赐田宅,俱善。”汤心利之,即上封事言:“初陵,京师之地,最为肥美,可立一县。天下民不徙诸陵三十余岁矣,关东富人益众,多规良田,役使贫民,可徙初陵,以强京师,衰弱诸侯,又使中家以下得均贫富,汤愿与妻子家属徙初陵,为天下先。”于是天子从其计,果起昌陵邑,后徙内郡国民。万年自诡三年可成,后卒不就,群臣多言其不便者。下有司议,皆曰:“昌陵因卑为高,积土为山,度便房犹在平地上,客土之中不保幽冥之灵,浅外不固,卒徒工庸以巨万数,至然脂火夜作,取土东山,且与谷同贾。作治数年,天下遍被其劳,国家罢敝,府臧空虚,下至众庶,熬熬苦之。故陵因天性,据真土,处势高敞,旁近祖考,前又已有十年功绪,宜还复故陵,勿徙民。”上乃下诏罢昌陵,语在《成纪》。丞相、御史请废昌陵邑中室,奏未下,人以问汤:“第宅不彻,得毋复发徙?”汤曰:“县官且顺听群臣言,犹且复发徙之也。” <br/>  时,成都侯商新为大司马卫将军辅政,素不善汤。商闻此语,白汤惑众,下狱治,按验诸所犯。汤前为骑都尉王莽上书言:“父早死,独不封,母明君共养皇太后,尤劳苦,宜封。”竟为新都侯。后皇太后同母弟苟参为水衡都尉,死,子亻及为侍中,参妻欲为亻及求封,汤受其金五十斤,许为求比上奏。弘农太守张匡坐臧百万以上,狡猾不道,有诏即讯,恐下狱,使人报汤。汤为讼罪,得逾冬月,许射钱二百万,皆此类也。事在赦前。后东莱郡黑龙冬出,人以问汤,汤曰:“是所谓玄门开。微行数出,出入不时,故龙以非时出也。”又言当复发徙,传相语者十余人。丞相御史奏:“汤惑众不道,妄称诈归异于上,非所宜言,大不敬。”廷尉增寿议,以为:“不道无正法,以所犯剧易为罪,臣下承用失其中,故移狱廷尉,无比者先以闻,所以正刑罚,重人命也。明主哀悯百姓,下制书罢昌陵勿徙吏民,已申布。汤妄以意相谓且复发徙,虽颇惊动,所流行者少,百姓不为变,不可谓惑众。汤称诈,虚设不然之事,非所宜言,大不敬也。”制曰:“廷尉增寿当是。汤前有讨郅支单于功,其免汤为庶人,徙边。”又曰:“故将作大匠万年佞邪不忠,妄为巧诈,多赋敛,烦繇役,兴卒暴之作,卒徒蒙辜,死者连属,毒流众庶,海内怨望。虽蒙赦令,不宜居京师。”于是汤与万年俱徙敦煌。久之,敦煌太守奏:“汤前亲诛郅支单于,威行外国,不宜近边塞。”诏徙安定。 <br/>  议郎耿育上书言便宜,因冤讼汤曰;“延寿、汤为圣汉扬钩深致远之威,雪国家累年之耻,讨绝域不羁之君,系万里难制之虏,岂有比哉!先帝嘉之,仍下明诏,宣著其功,改年垂历,传之无穷。应是,南郡献白虎,边陲无警备。会先帝寝疾,然犹垂意不忘,数使尚书责问丞相,趣立其功。独丞相匡衡排而不予,封延寿、汤数百户,此功臣战士所以失望也。孝成皇帝承建业之基,乘征伐之威,兵革不动,国家无事,而大臣倾邪,谗佞在朝,曾不深惟本末之难,以防未然之戒,欲专主威,排妒有功,使汤塊然被冤拘囚,不能自明,卒以无罪,老弃敦煌,正当西域通道,令威名折冲之臣旅踵及身,复为郅支遗虏所笑,诚可悲也!至今奉使外蛮者,未尝不陈郅支之诛以扬汉国之盛。夫援人之功以惧敌,弃人之身以快谗,岂不痛哉!且安不忘危,盛必虑衰,今国家素无文帝累年节俭富饶之畜,又无武帝荐延枭俊禽敌之臣,独有一陈汤耳!假使异世不及陛下,尚望国家追录其功,封表其墓,以劝后进也。汤幸得身当圣世,功曾未久,反听邪臣鞭逐斥远,使亡逃分窜,死无处所。远览之士,莫不计度,以为汤功累世不可及,而汤过人情所有,汤尚如此,虽复破绝筋骨,暴露形骸,犹复制于脣舌,为嫉妒之臣所系虏耳。此臣所以为国家尤戚戚也。”书奏,天子还汤,卒于长安。 <br/>  死后数年,王莽为安汉公秉政,既内德汤旧恩,又欲谄皇太后,以讨郅支功尊元帝庙称高宗。以汤、延寿前功大赏薄,及候丞杜勋不赏,乃益封延寿孙迁千六百户,追谥汤曰破胡壮侯,封汤子冯为破胡侯,勋为讨狄侯。</p><p></p><p></p>
条顿之鹰 发表于 2007-12-17 13:53:00 | 显示全部楼层
<p></p><p>不好意思,刚才发了两遍。</p><p></p>
丰城剑气 发表于 2007-12-17 21:35:00 | 显示全部楼层
陈庆之的神话是给吹出来的<img src=\"images/post/smile/dvbbs/em07.gif\"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联盟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国德迷联盟 - GerFans.cn ( 辽ICP备17002255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11-18 16:21 , Processed in 0.029738 second(s), 13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