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德迷联盟 - GerFans.cn

 找回密码
 加入联盟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祝福你,不用千言和万语

[复制链接]
小糊涂仙 发表于 2009-10-10 23:48: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祝福你,不用千言和万语

总觉得“国庆节”应该写点儿什么,满街的彩旗、满眼的鲜花,在这个只属于中国和中国人的节日里,我是有很多话想说。
如今的“节日”,与之对应的便是“长假”。而在大多数人都锁好办公室门,采购完丰硕的物品准备“老婆孩子热炕头”时,我只能淡淡一笑,解释说,“我们没有节假日,照常上班,因为节目不停”。七年了,整整七年。所谓的“七年之痒”恐怕也在这年复一年的历练中轻来又淡去了。
60年华诞的大阅兵总让我自然而然联想起十年前的那个十一。
那年9月,刚参加工作的我接到了“国庆站岗”的任务,还记得保卫处长信誓旦旦地布置:“长安街沿线,每个单位出五人,党员,从30号晚站到十一阅兵结束。”我们的任务说白了,就是别让老百姓随便跑出去。前两次演练时,我们也跟着。在东单大华路口,我穿着我的中学校服,看着小区里的居民眼巴巴瞅着警戒线外的世界。一位阿姨按捺不住了问民警“那小孩怎么可以站到外面?”民警解释说“人家不是小孩,已经拿工资了!”最后一次演练是晚上进行的,除了队伍、彩车,部分武器装备也开上了长安街。
阅兵的日子一天天临近,天气成了大伙最关心的,30号白天阴转多云,晚上开始淅淅沥沥下雨,我套着羽绒服在伞下缩了一宿。第二天,微灰的云朵里隐约透出了蓝天。后来听人说,头晚的雨可能是催出来的。
整个仪式没什么意外,阅兵结束后,各条防线都松动了些,我甚至可以跑到路口看彩车经过。中午十二点多,当我在拥挤的人流中穿过王府井大街时,真感觉这个十一很有意义,尽管辛苦点儿,却是一段别人不曾有过的经历。
当三年后,我离开出版社来到电视台的时候,“节日”一下子变成了奢侈品。元旦、春节、五一、十一,还有后来的清明、中秋等,统统与我无关了。
2003年元旦,还处在实习期的我第一次编辑NBA新闻,火箭对雄鹿,开场前还有段颇具中国特色的表演,似乎也在配合新年的到来,而我心急火燎,已将这个节日全然丢在了脑后,满脑子就是怎么编、怎么编,结果忙忙碌碌一整天,播前还是紧张无比,无奈上了贼船、身不由己啊!
第二年春节,我赶上大年初一上班,大清早从家里走到车站,小区里万人空巷,只剩一地爆竹皮,一路上就碰到了两个保安,而那时的我已经开始习惯。
2005年五一节,我在上海报道我们从二月份就开始筹备的世界乒乓球锦标赛。这也是长这么大,我所经历的、最忙碌的劳动节,更难忍受的是节日里,连续七天的连轴转。该看的、该见的、该表达的、该经历的,在我截至到目前的新闻生涯中,那是最累的、最辛苦的一次。尽管现在我有资本说自己从中得到了哪些财富,但回想起那七个日日夜夜,我依然有些不寒而栗。
不必细数究竟有多少个节日没有跟家人团圆,没有跟朋友聚餐,因为工作的属性决定,我们的节假日必定是最忙碌的日子。
今年春节,新改版的《体育世界》推出了系列节目——“2008温暖我们的记忆”,内容是记者访谈,由他们讲述运动员在2008年的故事,刘翔和田径专项记者的访谈分给了我。接到任务时已经擦年根了,时间紧任务重是肯定的,关键是当看到别人准备新年时,我却不得不先过节目这道关,当时,真有砸烂机器、甩手就走、迅速融入娱乐大军的冲动。可奇怪的是,当不情愿的清理出思路后,这个任务就变得不那么狰狞了。我会仔细挑选一段精彩的同期,仔细查阅音乐库里的乐曲,然后想象观众在过年时,在看惯了文艺类节目、变换口味看到我们节目时的愉悦的感觉。想象、只能想象,因为我从没体验过。特别是干了新闻,再回头看,感觉完全不同。
这个十一,刘翔的国庆特别节目又给了我,而且素材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海量,进程和春节相似,感受也相似,结果也是这样。
选择了新闻、选择了电视,也就意味着站到了“朝九晚五常规一族”的对立面,节日不属于我,长假不属于我,周末也不属于我,而我只属于电视和它的功能。这是我自己的选择,我不会抱怨。
当看到国庆阅兵和相关报道时,我在想:这些记者、摄像、编辑,是否也会有一种从内心油然而生的自豪和骄傲呢?就像我们去年报道奥运会一样。会的,应该会的!
浩如烟海的节目中,一个小小的编辑真的就像一颗不起眼的铆钉,每天几分钟的工作量能占全频道、全台节目的百分之多少,我从来没算过,但每天穿梭在这样一群“铆钉”中,还是能深切感触到自己的能量、价值和奋斗的意义。假如真的有人能从节目中得到他(她)想要的,就像当年的我一样,那我这颗钉子就没白当。
国庆这几天,缤纷丰富的节目层出不穷,老一辈电视工作者留下的影像资料成了今天最珍贵的财富,而回忆起当年的战斗岁月,很多人按捺不住澎湃的心潮。看着他们,我既羡慕、又感慨。羡慕他们的经历,感慨我生在了这个时代。是这个时代给了我这颗小铆钉走南闯北、自由驰骋的机遇,给了我家门口参与奥运会报道的宝贵财富,给了我翻阅历史、沉浸于古老文化的精神寄托、更给了我见证未来更伟大瞬间的向往和憧憬。
流沙河在诗中写过:“中国人有中国人的心态,中国人有中国人的耳朵”。马未都也感叹过:“中国的文化不仅能带来感官的愉悦,更能带给我们内心的尊严”。我喜欢的一首歌中说“在茫茫的人海里,我是哪一个?在奔腾的浪花里,我是哪一朵?在征服宇宙的大军里,那默默奉献的就是我;在辉煌事业的长河里,那永远奔腾的就是我;不需要你认识我,不需要你知道我,不需要你歌颂我,不需要你报答我……”
当飞机迎着蓝天飞过,当滚滚铁流齐整驶过,每一个中国人,确切的说,这个国家的每颗铆钉是否都能感受到自己散发的光和热,而我这颗小铆钉愿意怀着感恩的心,行走在希望的田野上,然后融入茫茫人海。
祝福,伟大的人民!祝福,伟大的祖国!

放了两张图片:http://iloveanderson.blog.sohu.com/133662219.html
krauser 发表于 2009-10-12 19:56:32 | 显示全部楼层
电视人生活在朝九晚五的对立面,用无数的辛勤,换来银屏缤纷的点滴~
工人生活在机械与扳手的身边,用不眠的加班作业,换来月底微薄的薪水~
祖国日益繁荣昌盛的背后,正是有这些人甘做螺丝钉,默默的支撑起建设的大厦~
 楼主| 小糊涂仙 发表于 2009-10-12 22:27:3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拍的长安街上的花坛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img]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img]

更多的在这里:http://iloveanderson.blog.sohu.com/133812476.html 太多了!懒得弄了!
sap 发表于 2009-10-12 22:33:44 | 显示全部楼层
[s:88] 来看一下
krauser 发表于 2009-10-12 23:27:24 | 显示全部楼层
晚上看貌似更漂亮啊~
小百货 发表于 2009-10-13 16:36:39 | 显示全部楼层
真不错 [s:37]  [s:16]
 楼主| 小糊涂仙 发表于 2009-12-26 17:10:19 | 显示全部楼层

你是清晨的露珠——我看《山村女教师》

发现《山村女教师》是件极其偶然的事情,偶然到我自己想起来都想得发笑。简单说,因为发现了剧中担任主角的男高音——陈勇。他2002年摘取第十届青年歌手大奖赛的美声专业组金奖的时候,我就感到此人气度不一般。但荣誉过后,这位西安音乐学院教师并不经常在电视上露脸,于是我只能偶尔从网上搜搜视频,才能找到一些想要的资料。前几天非常偶然的看到了一段在国家大剧院的排练,哦,他在北京?再一看,搭档居然是迪里拜尔,一位我非常非常喜欢的女花腔;再一看,是原创歌剧《山村女教师》;再一看,近期就要演出了!天呢,买来看啊,可以见到“活”的了。
这部戏几个主要角色:女高音、男高音、女中音、男中音都各自有两个演员担当,A、B角。和陈勇担任一样角色的是近些年名声更响亮的丁毅,可我并不太喜欢他,感觉他高音发涩,听着不舒服(准备挨“丁粉”板砖!)。我就要挑陈勇演出的场次,外加迪里拜尔和袁晨野(袁也是我颇为敬仰的一位世界级歌唱家),说到这儿,花心萝卜本性暴露无遗哦。仔细一查具体演出日程表——24号,正好我休息!正好是他们三位!噢噻!要的就是开心!
说时迟,那时快,我第二天就直奔大剧院,再次确认了当天的演出人员后,卡上的钱转瞬变成了两张票。我还有点儿担心,问售票员“人员不会临时有变动吧?”“这个说不好,万一哪位病了,就要有别人顶替了!”哦,但愿别啊。我心里还是有点儿忐忑。门口矗立着另一张24号的演出海报,上面居然也有丁毅的名字,也就是说那天晚上的《山村女教师》铁定将是陈勇的戏了。可要是,万一,万一怎么办?“呸!”不可能!我一定要见“活”的!后悔没找个镜子照照自己的脸,肯定幸福得像花儿似的!
24号如期而至,走进大剧院时没那么大风,门口人头攒动,平安夜嘛!吃喝惯了的人事一定要找点儿不同的感受的。在入口处拍完与海报的合影,正兴冲冲的准备安检时,被告知——不能带相机。我换了个安检门,企图蹭过去。没辙,还是没辙!那好吧,只能把眼睛睁大儿点儿啦。
19点半,伴随着钟声和清脆的铃声,黑幕降下,舞台渐渐变暗,我的心又提了起来——他们该怎么准备呢?晚饭应该吃点儿什么呢?紧不紧张呢?屏幕显示演职人员时,男高音居然还是丁毅的名字——拜托!今儿不是吧!该不是吧!不会临时变阵吧!
《山村女教师》的剧情其实很简单,是个关于爱情、理想、现实与人生的话题。县城姑娘杨彩虹师专毕业后追随男友李文光来到他的家乡——南方某贫困山区,当了山村教师,并资助男友读完了本科和研究生。故事就从村里人兴高采烈的为他们筹办婚礼开始。
阁楼、远山、小院、竹林、石阶、水车、流云、雾霭、朝霞……“放假了,回家了,杨老师要结婚了!”一阵轻快的童声合唱,文光母亲林喜凤和老村民周五山的对唱,大戏拉开了帷幕。人群簇拥中,迪里拜尔登场了。清澈如流水的完美声音让我坚信,她就是中国最棒的女高音。欢快持续了二十多分钟,我期待已久的男高音出场了,剧情也在这时候急转直下。夜色中,陈勇饰演的李文光穿着T恤、仔裤,戴着黑边眼镜,背着书包从山间树林中走了出来。
“母亲,原谅我!”天呢,他的声音我可太熟悉了。他是来悔婚的。当妈的当然不干,两人的争执惊醒了乡亲们。这一段非常非常精彩,忘恩负义的李文光被替彩虹鸣不平的乡亲们“围攻”着,男高音时而急促、干脆的阐明自己要“走出大山”的决心和理由,时而嘹亮的声音又从众人的合声讨伐中“蹿”出来。陈勇的声音就是具备这样的穿透力,决断有力的《我要飞》,让众人怒目而视。母亲将他的书包狠狠地扔了下来,文光捡起包几乎从人群当中挤出条道准备夺路而逃的时候,看到了站在前面不远处的彩虹。
这就是让我最初发现这部戏的那段排练。
迪里拜尔的《五年前你说你爱我》和《你的妈妈帮我缝了白色婚纱》凄婉又动情,不知多少人此时都在对李文光狠得咬牙切齿呢。看两人这段“摊牌”时,我有点儿想笑,因为所有的对白没有一句说话,全部是唱词,什么“差不离”“忘了”“放我走吧”……统统是唱出来的。这样的体验太有趣了!陈勇老师哦,那是什么表情啊,要装成很痛苦、很难抉择的样子,真是越想越好笑!
文光走了,村长周洛平开始了咏叹。袁晨野一曲《我看到洁白无边的冰雪》用技惊四座形容简直恰到好处,浑厚、圆润、丰满、深情,他感叹和文光从小一起长大、参军后失去一条臂膀、没用了、不能给心爱人幸福的痛苦和无奈,所以袁晨野的左手一直是插在裤兜里。声音缓缓落下,掌声久久回荡。
一年后,彩虹生病住院,童声合唱《你是清晨的露珠》像清风泉水般撩人心弦,村长替她给孩子们上课,教他们画画,还带来了篮球。文光回乡探亲与洛平相遇,洛平斥责他是个负心人,还踹了他一脚。借着酒,文光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他可能并不想放弃爱情,但觉得像彩虹这样的姑娘留在这穷山沟里太可惜了,她完全走错了人生的道路。不知他自己是否说服了自己,最后竟唱倒在了地上。
一直暗恋彩虹却不敢开口的洛平一个人孤独的等待,等来了出院的彩虹,这段表演两位演员都非常入戏。剧情的发展猜都能猜出来——两个受伤的人,两颗受伤的心,渐渐靠近。彩虹慢慢把洛平的“假肢”从裤兜里拿出来,放在自己怀里。此时,声音、灯光,各种效果全出来了,朦胧的幕布后面,两个相爱的人,伴着飞舞的花朵、绚烂的光芒相拥在一起,那情那景,真的很美!
可惜这样唯美的场景并不属于“负心人”陈勇,哈哈,又想笑了!
下一幕开始,村里人又要筹备婚礼了,这一回是老师和村长的婚礼。有创意的是,在村民们欢快的准备中,幕布渐暗,老师和村长从幕布前边唱边跳的蹦着出来了,演员的功力啊,又转圈又跳又蹦,声音居然还那么悦耳!
欢声笑语中,文光又回来了。他总来得那么不合时宜,洛平将他叫进了自己的屋子。此时,一位曾被彩虹资助过的师范毕业生孟秋霞来到了这里,她要像彩虹那样给孩子们上课。大家高兴地又唱又跳,这时下雨了,又一幕精彩的高潮出现了。
阁楼中,文光和洛平在楼上对酒当歌,彩虹和秋霞搂着孩子们在屋檐下静静的唱歌、他们畅谈人生与理想。两部女高音的抒情,楼上男中音对男高音的质问、谴责,男高音自己的申辩、开脱与感叹,都发挥到了极致。人生本无常,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和声部分像是回答,又像是新的发问,将整个音乐会成了完美的交融。
突然,瓢泼大雨,山洪暴发,舞台上漆黑一片,只见伴随着轰隆的雷声,一道道刺眼的闪电像无数条蹿动的银蛇,让人不寒而栗。灾难要降临了!这段的舞台效果无比震感、逼真。合唱急促有力,但美中不足的是,在合唱的后半段,如果闪电动态效果延续下去就更好了(此乃个人看法)。
和声停止,村长背着孩子们步履蹒跚的走出来——杨老师为救孩子们牺牲了!村长的感叹如泣如诉,童声《你是清晨的露珠》带着稚嫩的哭腔再度唱响,台下开始有人跟着啜泣起来。
一年后,彩虹的祭日。在乡亲们的祭奠中,曾梦想穿着白色婚纱的彩虹真的披着婚纱从众人中缓缓走出。每个人都在感叹,每个人的感叹都不一样。文光直到这时候,依旧认为“像她这样的姑娘留在这穷山沟里太可惜了”。彩虹走到每个人面前,伴着终曲咏叹调《我是风中飞翔的一朵小花》,天上真的出现了一道彩虹。
谢幕时,观众的热情难以阻挡,每个主角登场都是伴着不断地叫喊声和喝彩声,当然包括那个负心的李文光,陈老师那一躬鞠得可够到位的!袁晨野谢幕的方式也很有意思,迪里拜尔就更甭说了。鲜花、掌声,每个演员的真情付出都得到了想要的收获!还有五场,场场都会这样吗?应该会的。
走出剧院,大风刮得让人步履维艰,可心里仍是兴高采烈的。现场感受好声音真是妙不可言,不过我还是难以将青歌赛上从容淡定的冠军与今天这个胆怯孤傲又软弱的负心人划等号,想想就好笑。刚买的陈勇的那张专辑还要好好听下去,说不定哪天又会有新发现呢!

http://iloveanderson.blog.sohu.com/140608349.html   和海报的合影 哈哈!
benet06 发表于 2009-12-27 20:07:26 | 显示全部楼层
前苏联也有过一个叫《乡村女教师》的片子。。。
 楼主| 小糊涂仙 发表于 2010-1-3 14:18:59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1楼benet06于2009-12-27 20:07发表的  :
前苏联也有过一个叫《乡村女教师》的片子。。。

对,父母那辈人都看过,我也特想瞧瞧,找时间看看!
 楼主| 小糊涂仙 发表于 2010-1-26 21:44:05 | 显示全部楼层

七年之痒 我和电视

我从没想到自己会和一个行业厮守七年,真的,七年!说给刚走出校门的学生听起来是不是有些难以置信?静夜思,异样的感觉油然而生。大学四年、出版社三年、中学和小学读得最长的地方不过四年半,熬七年,别说人和人会痒,和一个让你欢喜、让你忧的事物同样如此!
曾经幻想给自己这些年的经历划条轨迹,那会是什么样子呢,起伏、平静、再起伏、再平静……而这中间,感悟多多,电视带给我的是无法用简单的好坏成败来形容,因为剪不断、理还乱!
去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十周年,同三年的香港相比,所有的庆贺方式在我眼中都少了些绚烂夺目、流光溢彩,却多了些清新、自然、安宁和一份浓浓的温情。2005年的东亚运动会给了我第一次造访澳门、并走遍她每个角落的机会,两年前,环南自行车赛又让我领略了她新的变化——越来越美、越来越愿意亲近。其实,不光一个澳门,每一项大赛的城市都是我生命中一个特殊的坐标。感叹的同时,我也发自内心的感恩这份职业——电视。
和前辈相比,我们这代人几乎是看着电视长大的,我们成长的过程也伴随着中国电视节目的壮大、成熟,但对我来说,至少2002年前,周围的人没有一个和电视有关。2002年深秋,姚明进入NBA,我经过几轮淘汰、用自己的话说“误打误撞却好运不断”地进了CCTV-5。
我既不懂新闻、也不懂电视,更不知道复杂的人际关系和行业规则,唯一怀揣的是对体育的狂热、信仰和执着。我至今还记得走进大办公室看到的“琳琅满目”的情景。起初的种种不适应曾经让我痛彻心扉地扪心自问——自己的究竟能不能适应?自己的选择是不是错误?可不容想太多,忽然发现又要赶路了,在这条路上,人停不下来。
这个一月,北方天寒地冻。几乎在我没怎么关注的时候,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悄然开幕。冷不丁看一眼,甚至有些恍若隔世。第一次编辑大满贯,我的程序乱得很;第一次编辑大满贯,我心里倍感压力;第一次编辑大满贯,女单决赛后的获奖感言让我泪流满面;第一次编辑大满贯,那是2004年的这个时候……初出茅庐的我,虽然文稿处处都充满幼稚,但真的什么都敢表达,一腔热情好像比墨尔本炙热的阳光还要浓烈。翻着日历算着,一年四个大满贯,写手成熟了,球手们就老了。阿瑟阿什不再有阿加西谢幕的飞吻,罗兰加洛斯没了法国人期盼“艾米丽”的热望,在温布尔顿,绅士亨曼举手投足永远定格在人们的脑海中,在墨尔本,为萨芬唱出的生日祝福歌也早已随风而去……浮光掠影般,所有比赛都成了云烟,所有的故事都成了电影。不专职写网球也有些日子了,回望过去,忽然想起许木木那句话“我回来了,可人呢?怎么都走了?”
其实,哪里都是铁档的营盘、流水的兵。七年之中,相继有几位好友离开了这个曾相互嬉笑怒骂、相互搀扶的群体,离开了电视。说实话,我心里除了一份不舍,还有一份不甘。我也曾不止一次问自己——还能坚持多久?转眼这么多年过去,这个问题没有过答案,从来没有过。我也被许多次地问到过“为什么还这儿?”我说,可能还喜欢体育、还有资源可以分享、还有朋友可以交心、还有小小的资本可以炫耀。我承认,想七年来一直保持持久的疯狂状态是不现实、也不可能实现的。当狂热退去,沉积下来更多的是理性的判断和思想的成熟。在不断与现实的碰撞之中,还会有更多对人生的定义。我从不认可类似“时间长,兴趣会下降”的说法,正因为时间长,才有了阅历,而这是单纯的激情换不来的。当阅历变成财富,这是一个人整个身心被滋养的过程,是一个不在其中无法体味其艰辛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穿越“瓶颈”的过程。而过程的意义是远大于结果的。
2006年德国世界杯,我一前一后做了两个人物专题大片——一个是巴拉克,德国队队长,一个是克林斯曼,时任德国队主帅。我体会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情感之痛,一个几乎是感性的膜拜,另一个则是理性的收尾。老实说,这两个片子我编得非常辛苦,编到想抓狂、编到要虚脱。克林斯曼那期节目即将收尾的一个清晨,我坐在电脑前突然大哭,几近失控——因为他选择离开。对于我这个德迷来说,在理智与情感之间找平衡是及其难办的事儿。即便事后的赞扬也难以平复头脑和感情备受双重煎熬的痛苦。
除了情感因素,总和自己较劲无形中也给了我无畏的苦恼。每次正视自己的作品,都让我有想要否定的冲动。以至于每隔几个月,我就会把遵循的东西统统抛掉,推倒重来。这些年,没数过前前后后折腾了多少回。我总试图呈现一种充斥着情感的、厚重的感觉,好在都灵冬奥会让我彻底反思。
那时候,我夜里做着花边趣闻,在选手背后的奇闻轶事中度过。白天看着安德森的节目,感受完全不同的电视语言和叙述方式。也是一个清晨,一个太阳还没出来、天边已经泛红的清晨,我突然明白——电视不是沉重的、煽情的,而是趣味和愉悦的。不知这么表达是不是贴切。
可想明白容易做来难,直到现在,我也时常会陷入一种人与节目的纠缠、撕扯、满拧中。只是我好像、好像不那么较劲了。取而代之的是接受、通融、甚至漠视,但会把内心的快乐留给自己。只有快乐能拯救一切,惟有快乐是生命的源动力,能在或随意、或沉重的与电视的厮守中寻觅出快乐,已经足以!
所以,我几乎从没有过斩断与电视连接的想法,只有一次是个意外。
2008年汶川地震,电视所能做的起初只有“坚守”,我们只有在涉及的范围内去抚慰人们的心灵,而实际上,当成千上万人失去生命的时候,我第一次感到——电视本身是苍白无力的。我们这些骄傲的称自己“电视人”的人——是救不了人命的,是留不住人世间最宝贵财富的。当生命不再,其他的还有什么意义?
不过这个问题不容我想太远,奥运会就扑面而来。每个人,一生中唯一一次参与报道的本土奥运会。它发生在2008年,在我和电视“七年之痒”的前一年……绚烂的一笔过后,好像忽然从梦中醒来,看着自己从高处跳下、又回到了现实中。一切还在,一切如昨。
“霓虹染色的街道
我是黑白的素描
坠入思念的长夜
一颗心无处可逃
曾经平静突然惊醒
为何再次想起你
千言万语我只想问多年不见你好吗……”
奥运会极大地刺激了我,特别是那根敏感易伤怀的神经,简言之,我真的越来越脆弱,越来越经受不起。小时候听牛郎织女没什么感觉,如今却会掉眼泪。北京奥运会,可能就是我心里的成人童话吧。某个夏季的午后,某个深秋的傍晚,或许它真的会重新回来!
2009年8月8日这一天,守在电视机前的我真的又等来了那个时刻。那份紧张、那些笑容、那串泪水、那份感动……从未改变。一位朋友意味深长的对我说“你见证了那些,已经无憾”,可我想,无憾却也伤感,不是吗!
一切总会过去,一切又会如期而来,七年,年复一年。袁郎说过的——长相守,是个考验。
其实这么多年,我还是没有搞明白电视,只是觉得快,容不得多想,容不得停留。赛事一个接一个,任务一个接一个,每个人身上的“债”似乎永远还不完。现实督促人一切都要快:尽快适应、尽快出发、尽快完成、尽快赶路。否则,可能我们的人生就要“开天窗”了。
上了这条道儿,人,停不下来……

图片版: http://iloveanderson.blog.sohu.com/143238080.html
大雄 发表于 2010-1-26 22:30:03 | 显示全部楼层
[s:105]打完这个赛季,拜托业内人士狐仙儿,再创作一道人物专题,《背包走江湖的托尼克鲁斯》—“一个德国屁孩的故事”

偶实在没啥拿得出手,就把全部财产的联盟币,汇入您的账号,别嫌少,请一定收下[s:105]
superkroos 发表于 2010-1-26 22:33:55 | 显示全部楼层
05之后 我也快五年没怎么看电视了
dengzi17 发表于 2010-1-27 10:44:5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相信还是有很多人羡慕楼主的,非工作的性质,而是工作的内容
 楼主| 小糊涂仙 发表于 2010-1-27 22:38:24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1楼大雄于2010-01-26 22:30发表的  :
[s:105]打完这个赛季,拜托业内人士狐仙儿,再创作一道人物专题,《背包走江湖的托尼克鲁斯》—“一个德国屁孩的故事”

偶实在没啥拿得出手,就把全部财产的联盟币,汇入您的账号,别嫌少,请一定收下[s:105]


哈哈,这个选题很好,不过要看头儿给不给机会哦!
 楼主| 小糊涂仙 发表于 2010-1-27 22:40:25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3楼dengzi17于2010-01-27 10:44发表的  :
我相信还是有很多人羡慕楼主的,非工作的性质,而是工作的内容

其实就本身的内容来说,有时候尽管受到各种各样“中国特色”的限制,但基本还比较愉快。
现在我也想明白了,工作就是图个快乐,所以很多事情也不较劲了,甚至有点不求上进!哈哈!
我会努力的!
不管在什么方面都争取![s:16]
krauser 发表于 2010-1-28 16:21:36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我还是很羡慕楼主的,因为楼主能把自己感情投入在工作当中~而大多数人工作的时候总是冷静麻木机械的~

PS:其实每个成人心里都有童话哦,我就发现甚至一些“上了年纪”的人不经意间都悄悄流露出自己的天真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联盟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国德迷联盟 - GerFans.cn ( 辽ICP备17002255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6-11 12:31 , Processed in 0.031524 second(s), 14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