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德迷联盟 - GerFans.cn

 找回密码
 加入联盟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沂蒙》——沂蒙山里的俺娘俺嫂子

[复制链接]
benet06 发表于 2009-12-19 11:51:33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姨所说的片中的多处纰漏,肯定是存在的。。。


只是一点,本痞有些不同看法:7.7开战之初,双方虽已兵戎相见,但彼时时局仍错综复杂、有诸多不确定因素。。。


中方仍抱以隐忍为上,尽可能延后全面冲突爆发的时间!因此作战时未免束手束脚,难以倾全力

投入。(铁路桥上的罗刚连队,正是仍奉行一贯以来,我方不先开枪挑起事端,隐忍的对策!所

以才失去制敌先机!尽管业已交兵,但力主议和的上峰发出的指令仍是朝令夕改,并无有必然之

决心!常使得前方将士无所适从而处于被动境地)


另外,日本方面也存在着,在华兵力不足,一时难以投入足够力量,展开全面攻势的难题!所以,

开战之初,也的确需要虚虚实实,打打停停,时战时议!以此缓兵之计,来稳住中方,等待日军

后续部队陆续开来驰援!一旦力量加强,布署停当,就彻底展开全面侵华。。。


本痞以为,大姨所说的有失战争常理的一些片段,或许,也正是编剧与导演试图对于开战之初,

中日双方那种欲战又和,欲和又战。。。如此纠结不清的尴尬心理,进行得一番所谓银幕表现吧!


[s:69] 多谢大姨提供如此之多观察视角,本痞觉悟又提高了。。。[s:69]
 楼主| yinaha 发表于 2009-12-20 09:08:21 | 显示全部楼层
罗刚:营长,营长,你怎么啦?你哭什么呀?你到说说上头怎么说的呀?
郑羽:固守宛平,坚决抵抗。
罗刚:是不是让打了?
郑羽:废话,鬼子炮弹都打你脖梗子上了,还用问吗?给我狠狠地打?
罗刚:全体进入阵地。

郑羽:……今天终于让我们开枪了,我们雪耻的日子到了。国家把宛平城交给我们,把卢沟桥交给我们,我们就是拼死拼光,绝不让鬼子向前一步。卢沟桥,国家存亡在此桥!
罗刚:誓与卢沟桥共存亡!
郑羽:人在桥在!(群情激愤)


郑羽:铁路桥那边有没有动静?
罗刚: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呀?
郑羽:奇怪。
罗刚:怎么了?
郑羽:谁守铁路桥?
罗刚:申老西的一个排,昨天夜里两点钟过去的。
郑羽:不行太少了,鬼子一定会盯着铁道桥的,如果铁道桥丢了,我们就会四面被围。
罗刚:那我亲自去。
郑羽:带一个连去。
罗刚:不要。我带一个排加上申老西的足够了
郑羽:不能大意,鬼子动真格的。
周望:营长让我跟罗连长一起去。
罗刚:不要,我去你还不放心呀?

……………………

训斥申老西他们打盹,叫他们警戒起来,然后三岛鬼子们来了,等他们走近:

申老西:狗日的小日本,老子可把你们盼来了。
罗刚:千万别冲动,先问问他们干什么?

申老西迎向三岛
申老西:不许越过警戒线。你们来这儿干啥?
我们要搜寻失踪士兵?
找人?找人也不用来这么多人,现在是非常知道吗?
我当然知道,
你知道还带这么多人?都回去都回去

三岛突然眼露凶光,拔刀砍向申老西,申老西血流满面倒下。……然后66名战士全部阵亡。


从以上可以看出,
第一:罗刚完全清楚上峰的意思,可以打了。
第二:罗刚也很清楚守住铁路桥的意义。
第三:罗刚是增援申老西,不是去游玩的。如果申老西盘问鬼子的来此找人的就能凭着一句话让他们回去,还用你罗刚增个什么援?不知道这编剧真傻真天真,还是想拿咱们观众当做傻子?
第四:罗刚可是带着可以打和誓与卢沟桥共存亡的一股子气去增援的,郑羽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告诉他这次鬼子是动真格的,他看见一群鬼子接近铁路桥还能那么客观理智冷静彬彬有礼,我还真服了这位血气方刚的罗连长。
第五:申老西也是憋着一股子劲想和鬼子拼的,那个时候还能忍得住,还想指手画脚让鬼子回去,太不符合人情常理。这个烂编剧确实够傻够天真。

因此,纵使当时按照你说的,局势不明,但是局部战争确实爆发了,这个不可否定,而且铁路桥的意义我相信当时的守军都很清楚。编剧纯粹为了突出大刀,而编出这么一出戏,太不符合人性和人情。难道编成遭鬼子的偷袭寡不敌众所有守桥将士英勇就义以身殉国就不行吗?
 楼主| yinaha 发表于 2009-12-20 09:32:08 | 显示全部楼层
接着写俺的沂蒙人物

沂蒙山里的俺爹俺大叔


老落后到死在支前路上的李忠厚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人如其名呀!
一顶破旧的毡帽,一件黑粗布的大襟袄,裤脚扎裹腿、一杆烟袋挂在脖上……这就是老实巴交的地道山东老汉的形象。

忠厚作为于宝珍的丈夫,李家的一家之主,总是遇到事儿就躲,胆小怕事,一心只想着能够过安稳日子,因此被老伴于宝珍奚落为“老落后”。

老戏骨马少骅让这位老落后为此剧增色不少。

最感动我的一场戏是忠厚去狱中劝儿子继长写不抗日保证,马少骅演得十分真实感人,把一个老实巴交的庄稼老汉为救儿子的焦急心情刻画的入木三分。他见到儿子就哭了把自己的棉袄披在他身上,拿出煎饼给他吃,苦口婆心地劝他为活命说次谎,拿孙女的鞋给他看唤起他活下去的愿望。。。。。。看着他肝肠寸断的样子,体会着父母爱儿的心我也忍不住流下热泪,最后儿子宁死也不愿意写,忠厚知道无望,一头晕倒。等回家醒来嘴里还念念着:不就一句话吗?不就一句话吗?

拿着赎金去刘黑七的山洞救孙女,见面就跪在地上捣蒜般地给刘黑七磕头作揖,
说:“黑司令,不是不想给,实在是凑不起来啊。俺一个穷老百姓,上哪弄一千块大洋呢?这七百块大洋,还是全村人给凑的,俺这位东家把自家的地都卖了。黑司令,求求你,把俺的孙女放了吧,您的大恩大德,俺一辈子不忘。”(这个老封建其实在骨子里都是疼女儿孙女的。)
黑七说:“呸呸呸!别在这里说这些没用的。你们来以前也不四处打听打听,我黑七除了钱还信什么。一句话,有钱放人,没钱把尸首带回去。”
忠厚听到尸首两个字,在地下膝行几步,试图去抱黑七的腿:“黑司令,你不能啊。这孩子是俺大儿留在世上唯一的骨血,要没了她,俺大儿就绝了后了。黑司令,求求你开恩,求你啦。”
黑三厌恶地躲开他:“别过来!老子这辈子最讨厌下跪的人。算啦,算啦,生意不做啦。你们回去,走的时候把孩子的尸首.....”
忠厚一听,放声大哭:“黑司令,不行啊。你要伤了这孩子,俺一家人就完了。”
黑七:“俺倒奇怪了。不过是个丫头片子,咋这么金贵呢?这么疼这孩子,怎么叫日本人弄走了?”
同来的村长忠奉讲述了宁宁的爹是怎么死的,这个孙女是他唯一的骨肉。
黑七听罢,半天没说话。后来,他盯着还埋头哭着的忠厚,慢慢地说:“你这个人也是傻。再怎么说那也是自己的亲骨肉啊。”
忠厚摇摇头说:“不行啊。人家八路抗日,把孩子交给咱抚养。咱怎么能把人家的孩子交给日本人?”

老实巴交的李忠厚在大义面前也知道该舍什么该留什么。



忠厚、继善带着村民赶五十里地的山路去给前王庄的八路军送粮,不小心遗失自己带的干粮,空着肚子赶了一天路,结果一个叫石头的小伙子准备吃军粮,忠厚举起一块大石头说:粮食是全庄人拿命换来的,谁动粮食就砸死谁!最后石头想掏鸟蛋充饥不幸摔死了。这段戏的时间不是那么长,也没有用什么华丽的词藻,但却给了我很多的感动、很深的震撼。这些看似普通的小细节,却是在那个年代真真正正发生过的事情,在岁月的流逝中被很多人慢慢忘却的事情。


解放战争打响了,忠厚推着独轮车走进了支前的人群里。后来又加入救护伤员的行动,这个一辈子怕听枪声的老农民,走在儿子走过的路上,他终于搞清楚了儿子为什么选择死也不愿意说出那句话。他说他终于睁着眼睛活着了。

在前线,一个流弹突然打中了他,他倒下了,这一刻我觉得心被抽空了

李家又多添了一座坟,又多添一个寡妇,

少了这个老实巴交的山东老汉,我觉得整个李家小院没了生气,没了灵魂……

这个人物是那么真实自然地活在我的心里,庄稼汉本就是这么活着的。
benet06 发表于 2009-12-20 11:0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21楼yinaha于2009-12-20 09:08发表的 :

罗刚:营长,营长,你怎么啦?你哭什么呀?你到说说上头怎么说的呀?
郑羽:固守宛平,坚决抵抗。
罗刚:是不是让打了?
郑羽:废话,鬼子炮弹都打你脖梗子上了,还用问吗?给我狠狠地打?
.......



大姨果然细致入微。。。佩服!

小痞尽管信服大姨所述,仍觉得大刀虽非精良品,但突出了“”与“”两点。。。这到挺合咱糙老爷们的口味!

另外,日军突袭宛平城,大刀连长郑羽接到的指令,的确是坚决抵抗,但还有个前提是就地抵抗。。。

所谓就地,意味着上峰在当时对此次冲突的理解,始终还限定于局部冲突(而非全面战争)。。。

也就是说,在日军每一个挑起战端的局部防区,我方可以就地还手。。。

而另外每一防区(包括铁路桥),只要日军不先行动手,我军依旧不得先发制人。。。

甚至于,连宛平城内的就地抵抗,都是那样的不彻底、不放开手脚,只恐事态升级。。。

上峰给宛平城内守军的指令,就地抵抗,不许主动出城突击,这就意味着。。。

尚未遭受日军攻击的宛平城外地区(包括铁路桥),尚不许中方采取主动攻击行动。。。

而郑羽之所以立即派出罗刚连长奔赴铁路桥,也是考虑到铁路桥对于宛平城干系重大,不得不防。。。

然而,按当时上峰的指令,在宛平城外的任何中国守军,包括罗刚所在铁路桥,绝不允许主动开枪,先发制人!

最多也只能采取攻势防御姿态,一旦日军先行挑衅,我军才可就地抵抗,注意是就地抵抗,而非主动出击

毕竟直至铁路桥被攻陷为止,中日两方始终还未正式宣战,两国尚未进入全面战争状态。。。
benet06 发表于 2009-12-20 11:08:01 | 显示全部楼层
当然,导演编剧,为突出大刀,的确夸张了铁路桥,冷兵器主题戏份。。。

不过,本痞依然觉得,铁血砍杀,挺对咱糙老爷们口味,导演就一糙老爷们,知道咱哥几个,好那口。。。[s:69]


还是应该好好学习下大姨的“沂蒙颂”。。。 那才是真功夫
 楼主| yinaha 发表于 2009-12-20 17:38:16 | 显示全部楼层
哈哈,那导演可不是你说的什么糙老爷们,他是非善辈,这样的题材这样的历史大背景,硬生生来了一个什么四角恋,看得人要吐血。

其实大刀砍鬼子当然很带劲,应该不止你这个糙老爷爱看,我也爱看呢。

我还喜欢看陈枪杆一枪一个鬼子呢。百发百中,那神功也让我赞叹不已的。最后战死沙场,用他自己的话说:换几个鬼子的命,我觉得值了。(哈哈,我还看了我的兄弟叫顺溜,我特喜欢那种神枪手似的人)

我还喜欢看自私自利的老大突遭家变,受到鬼子的百般欺凌和侮辱,杀子杀妻之痛后,突然醒了过来,一把火夜焚东亚旅馆,守在门口等着赤条条慌不择路的鬼子狼狈逃出来,一刀一个鬼子的痛快淋漓和血性。我为老大的奋起反击叫好,我相信糙老爷们一定也喜欢看这段吧。这段是我觉得最真实的一段,人物的心理转化拍得非常到位。私下以为老大是整个剧里最接近真实的人物形象。最后落草为寇和交还刀谱协同老二同闯三岛的神风刀队,也很真实。这个人物就是普普通通有血有肉的中国老百姓。
 楼主| yinaha 发表于 2009-12-20 17:57:36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19楼benet06于2009-12-19 11:47发表的  :
本痞以为,《大刀》起码有两点:

第一,是直描正面抗战第一战乃至前哨战的作品;    第二,是具有严肃主题的作品,不再耍痞不再戏谑;

有上述两点,就算不炒作,本痞也觉得,此片无逊于同为正面抗战作品的《团长》了!

刚刚看到你的这段。

本人认为团长是非常真实地再现了当时整个中国不断溃败后,士气低下的那段历史。而这群人他们首先是人,不是什么神仙一般打不死打不倒的英雄,他们逃避他们害怕他们毫无信心。但是他们内心却强烈地渴望着一场胜利。于是一位假团长来了,带着他们走出自己的心理障碍,成为一群英雄。英雄从来都不是天生的,团长在死人堆里学会打仗的,在看着中国大半个河山被小鬼子侵吞蚕食后学会打仗的,他并不是那种高大全,大道理一箩筐的人,他耍奸使诈谋得团长一职,小恩小惠贿赂官太太去弄来军需物资,他在师长的枪下一样吓得魂飞魄散一样哆哆嗦嗦,这就是常人该有的表现。他要他的团是真正能打仗让人瞧得起的团。

并不是说正面抗战还是非正面抗战的问题。首先真实了你才能让观众接受。特别是历史题材的电视剧。

沂蒙其实除了最开始打村民自发组织起来打鬼子和一次村民民兵协助八路端炮楼的场面,再也没有任何一次和鬼子正面交过锋,这才是真实。里面没有打不死的英雄,没有深入敌营如入无人之境的神奇,没有漂亮脸蛋,没有华服美饰,他还原历史,正视历史,这就是它最大的亮点。
benet06 发表于 2009-12-20 18:06:57 | 显示全部楼层
[s:69] 服了大姨高论!

您说的那个非善辈的导演:连奕名,正是扮演郑羽的男主角,自导自演。。。您得许他给自个点桃花运嘛

哈哈。。。 [s:37]
 楼主| yinaha 发表于 2009-12-20 18:31:34 | 显示全部楼层
切,那干脆拍金庸的武侠剧去,全是美人英雄的。

说到恋爱高手,张无忌,韦小宝,段王爷都很出彩的。
benet06 发表于 2009-12-20 18:35:44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28楼yinaha于2009-12-20 18:31发表的 :
切,那干脆拍金庸的武侠剧去,全是美人英雄的。

说到恋爱高手,张无忌,韦小宝,段王爷都很出彩的。



得!这导演落咱大姨评委手里,指定没了出头之日。。。  [s:76]
 楼主| yinaha 发表于 2009-12-20 18:37:53 | 显示全部楼层
哈哈,还不满意呀,得,搁琼瑶奶奶那里去吧。

美人太多了,六角恋都可以给你忽悠出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联盟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国德迷联盟 - GerFans.cn ( 辽ICP备17002255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6-11 07:57 , Processed in 0.027384 second(s), 12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