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德迷联盟 - GerFans.cn

 找回密码
 加入联盟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国军第一战将评选!

[复制链接]
圣殿骑士团 发表于 2010-2-11 17:38:19 | 显示全部楼层
74军代表人物:王耀武 张灵甫,
1946 年改编为整编74师,全师3万余人,全副美械,师长张灵甫(1923年考入北京大学,1925年南下广州考入黄埔军校四期)兼任南京警备司令,拱卫首都,号称“御林军”。进攻苏北解放区,连克两淮(淮安、淮阴均为解放军在苏北战略要地淮阴是苏皖解放区首府,具有非常重要的军事、经济和政治意义,即使在解放军采取积极防御,不计较一城一地得失的战略下,也是属于不到万不得以绝不轻言放弃的要地。两淮和华中解放区基本丧失,华野主力只得北撤山东,华东局势日趋严重,造成了很大困难),二战涟水(第一次是搭档整28师太不经打,未能攻占,国军方面损失7000其中74军2000多,解放军6963,10纵司令谢祥军也在战斗中阵亡,这是华东解放军在解放战争中阵亡的职务最高的将领。第二次对王必成6纵战术成功,顺利成功),攻占宿迁,立下头功。47年5月13日在孟良崮被围,力抗华野五个主力纵队(1、4、6、8、9,不计打援),也全力支撑了三天。(本人认为,此战主要在于汤恩伯判断失误,急功近利,友军不全力增援解围,张灵甫又过于狂妄自大,孟良崮是石头山,既无法构筑工事,又没有水源,是标准的绝地,重炮也无法带上山,炮弹落下,碎石飞溅,杀伤力倍增,失败再所难免,即使换了美军陆战1师,同样条件,3天也挂了)。重建之后的74军,保卫阜阳(对阵中原野战军第1、2、3、6和11纵队以及华东野战军第10 纵队,成功坚守6天),济南战役死守商埠(48年9月,济南战役打响,王耀武飞赴南京求援,蒋介石命令74师空运济南。但一天后解放军就以炮火封锁了飞机场,仅空运了7个连,这7个连后来被王耀武派往商埠,担任第2绥靖区司令部的守卫。9月20日,解放军猛攻商埠,22日开始攻击第2绥靖区司令部,74师凭借司令部坚固的钢筋水泥大楼和四周明碉暗堡组成的工事,负隅顽抗。此出的战斗相当激烈,被誉为济南战役中的“绞肉机”,解放军集中炮火猛轰,整幢大楼被炸得千创百孔,满目疮痍,几乎被炸成个躯壳架子,但74军的这7个连仍然拼死抵抗,子弹和手榴弹不断从窗口和弹孔里飞出,即便在解放军攻入楼内后仍与解放军逐楼、逐屋、逐层争夺,力战不降,解放军称之为“打死不缴枪”,这7个连即使在军官大半死伤的情况下,士兵也极少投降,秉承了老74军的顽强战斗意志,最后全部战死。资料来源:战争秘史档案馆)
   
    战术上,74军爱出险招、奇招,出其不意(在张灵甫任军长期间尤其突出),可谓艺高人胆大,多采取正面佯攻,侧后迂回,或超越攻击(在第二次涟水之战中,6纵就中了声东击西、调虎离山之计,和整28师、整7师在城外猛干,最后被74军强渡黄河迂回偷袭涟水成功)。“部队骄横,攻击精神较顽强。善于集中使用兵力,先以集中炮火打我阵地一点,掩护步兵攻击,且善于使用小部队,以锥形渗入我侧背,错乱我部署,但不善于近战。官兵素质在蒋军中算是比较好的,老兵占很多,军官、士兵甚至马夫都经过严格标准训练,战术指挥及技术动作均较正规熟练。装备精良,补给充足,两淮战后,该敌伤亡惨重,敢于大胆缩编建制,也不顾兵员缺额。其官兵对蒋甚为信仰,且骄横自大。”(解放军评语,在当时的情况下,已经比较正面了)当然,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最终74军也就栽在了险招上,如果不冒险前进,被围不坚持“中心开花”,也不会翻船。(但另一方面,江山易改,秉性难移,若真放弃了“中心开花”,不敢铤而走险,那也就不是74军了)74军的战斗意志、战斗力、纪律性都是国军中首屈一指的,(孟良崮战后,华野监听还有国军电台活动,立即判断74师还有残部没有解决,果然在孟良崮、雕窝之间的山谷中发现约7000多人,这些官兵不开枪不走动,静静等待解放军撤走后与增援部队会合,解放军先前曾发现过,但见其既没有开火也没有奔跑,以为是友军而未注意。大败之后还能如此,其战力之强军纪之严可见一斑!),待遇也是最好(该军发双饷,薪水是国军其他部队是两倍。老蒋宁可饿着其他人,也不能委屈74军)。同样,也拥有各国王牌军的共同特点:傲、狠、悍,全军自军长以下普遍瞧不起其他部队,不仅是杂牌,甚至也包括中央军,这也是孟良崮战役时83师见死不救的主要原因。
18军 代表人物:胡琏
46年5月, 18军整编为11师,师长胡琏。在解放战争中,他率领的整编第11师一直充当着救火队的任务,哪里有难便被投入哪个战场,取得了辉煌战绩:46年10月章逢集大战,中野主力近6万人(3、6、7纵),三个纵队围攻整11师32团一个团五天五夜,最后打成平手,中野伤亡四五千人, 11师32团伤亡2700余人(32团本不想撤退,因一营营长牛镇江擅自带两个连突围撤走,才不得不带余部撤走,战斗连头带尾总共5天。32团一个团能够面对十倍以上解放军人海般猛攻,奋战5天,坚守章缝集3天3夜,重创对手,最后安然撤退,保存了500多人的骨干,在古今中外历史上都属罕见,够拽。中野忙活了一大顿,不但没有战果,反而受到重大挫折,全军不得不后撤100余里休整,丢掉了鲁西南所有根据地,损失重大。);山东南麻战役,华野集中五个纵队,其中一个打援,四个纵队外加鲁中军区三个团猛攻南麻5天5夜,仅歼11师一个团,自身伤亡达1万余人(比较有名,不再多说);47年9月曹县战斗,整 11师孤军突出到土山集、大义集一带,华野急于报南麻一箭之仇,调动5个绝对主力纵队(华野1、3、4、8、10纵,中野11纵)设下口袋阵,严密包围, 11师师长胡琏嗅觉敏锐,马上停止前进,进驻两个村庄挖掘工事固守。解放军还是老战术,集中绝对优势兵力打歼灭战,以3、8两纵猛攻土山集守军18旅,4 纵阻击大义集增援。18旅坚定守住土山集,经过3天激战,重创3、8两纵,同时大义集的11旅及时出击,痛扁4纵一顿,打垮4纵坚强阻击,猛烈从后攻击3 纵后方,华野见势不好,迅速撤退。解放军伤亡4413人,11师伤亡3000多。
   
    进入大别山之后,18军这只猛虎更是威风凛凛,中野不但是高度警惕,几乎是轻易不敢接战,如中野1纵绝对主力20旅于48年1月在包信集与整11师遭遇,损失很大,其中一个主力营,4百余人被成建制消灭; 2纵也好不到哪里,在大别山里不停地躲避11师,基本上是一个11师追着打,追着包围的过程。6纵虽然整天躲躲藏藏,但在48年1月16日,在王家店宿营的中野6纵18旅还是被逮了个正着,旅长肖永银一听整11师来了,丢掉旅直属队,使300余人全部被俘虏,总算保全了18旅。王家店成为永远抹不去的痛。一直到18军淮海战场被歼之前,解放军数次企图歼灭18军的计划都没有成功,在此之前可以说18军对中野、华野基本保持了非胜即平的长胜战绩(虽说46年底宿迁整69师被歼一仗不太光彩,但至少自己也没吃亏。)胡琏也被毛主席老人家称为“狡如狐,猛如虎”(放在哪里,哪里解放军都头痛,属于“最不受欢迎的部队之一”)。在淮海双堆集,18军“老虎团”与华野血战大王庄,攻守双方几乎都拼光,此战为整个淮海战役中最残酷、激烈的争夺之一,战况之激烈,以至吓得旁边85军一个主力团直接投降了事。淮海双堆集被歼之后,重建的18军随胡琏12兵团参加了金门之战(古宁头之战,太耳熟能详了,不再叙述),撤台后胡琏官至陆军一级上将,金门警备司令,当了一回“金门王”,1977年病逝(胡琏死后的1979年,粟裕视察南京军区、福州军区时与老三野们座谈,提及胡琏不无惋惜地说:悍将谋才,古宁头之恨难消啊)。
   
    与74军不同,18军不那么张狂冒进,更加谨慎、狡猾,且注重构筑工事,例如子母堡,进可攻,退可守(如南麻之战);胡琏44年掌军后,经过调教,其战术与一般国军完全不同,对付我军的近战、夜战,18军也改变了防御战术,采取“大纵深的弹性防御”,其特点就是主要加强本阵地周围的移动警戒,通常以一个前哨连游动不定,迷惑对手,使之扑空,一经接触即迅速后撤。与之相应,其村落防御的重点不在村外而在村内,又以村中心为核心,沿街构筑无数地堡,核心阵地外围鹿砦多至3层,不仅障碍进攻,更主要的是诱使冲锋部队进至鹿砦前沿后实行突然的火力杀伤。攻击得猛时,全部收回去,在攻击无效或攻击乏力时,一下又反弹回来。对付这种防御,突破村沿只是战斗的开始,这与一般国军部队作战有本质不同,即突破村沿强固工事即基本获胜有很大的区别。针对解放军巷战特点(用炸药包先爆破房屋,然后突击组迅速冲锋,一般国军不降亦跑。),胡琏制定了特别反突击的战术。解放军爆破组将房屋炸开后,突击组一涌而上,就遭到11师守军小集团有组织的射击和反扑,一般小集团由两三个人组成,全部配备冲锋枪和卡宾枪,两三个小组在爆破后同时出击,从不同方向对准爆破口集火猛烈射击,突击小组几乎无一幸免,大都死伤在突破口,(资料来源:战争秘史档案馆)章逢集就是最好的例子。与74军一样,18军作为王牌军,军纪严明,(1948年3月,在执行搜索任务的时候整11旅(11师)有一个便衣队纵火烧毁民宅数座,致使民怨沸腾。整11旅从1928年建师起至今从未发生过烧杀抢掠违反军纪的事件,此一事件引起旅长杨伯涛极度重视,立即命令将带领纵火的班长逮捕枪决,以肃军纪。在双堆集被围困的日子里,第11师担负着保卫第12兵团兵团部的任务,官兵仍兢兢业业,克尽职守。)且先后产生了5个一级上将、4个参谋总长、两任海军总司令、1个空军总司令、1个勤联总司令、20多个军长,在五大主力中排名第一。
三:新6军 代表人物:廖耀湘
1946年2月新6军遵令远赴东北,急先锋还是新22。新22师“虎师”之名决非浪得虚名,以师单位计,无疑是东北国军,或者说是全国国军头号王牌。进东北后所向无敌,多次以一个团大败东野一个军,基本说明战争初期新22师一个团可以顶东野一个军,差距非常惊人。新22师三个团个个凶猛异常,1、李定一65团威远堡门进攻击败3纵。2、罗英66团5个连沙岭防守完胜4纵。3,64团沙后所大败东野王牌2纵4师。(新6军在东北战场的战斗以往材料介绍都不多,很多不为人知,在此多介绍一些。)
   
    举几个战例:46年2月初闯关东的新22师相继占领盘山、台安、辽中,在辽河以北地区形成一条线式防御阵地。其66团和师属教导营总共就3千人(一说66 团守沙岭只有5个连,加团直属部队,1500——1800之间。)推进至辽河南的沙岭村,成为突出孤立部分。2月16日辽南军区总共集中8个团(10倍以上绝对优势)。以人海战术猛打猛冲,如羊顶架般以月夜攻势连顶一昼三夜。该敌利用重机枪、火焰喷射器、火炮的绝对优势构筑防御工事。构筑完毕即龟缩一团,固守待援。至18日夜仍未啃下这块硬骨头。次日晨敌援兵至,不得不下令撤退。民主联军伤亡2100余人,新22师624人,伤亡比3:1。这仗是新6军在东北的成名作。(4纵承认;“这是一场地地道道的败仗,千真万确的一场耻辱。”)
   
    47年12月沙后所战斗新22师先和2纵4师开打,4师1个营刚占领了新22师1个团团部就遭到反冲锋,国军用机枪和迫击炮猛打,这个营基本报销了,新 22师2个团凭借工事顽强抵抗,我军与之反复搏杀至天明。2纵4师原来战斗设想是全歼守军,结果非但没有完成战斗任务,伤亡惨重退出村,骨干基本打光,仅营以上军官就被打死6人。虽然2纵公开史料不提,4师军内总结完全承认,说;“主要教训;指挥员轻敌麻痹,对敌情掌握不准,未具体贯彻林总的战术思想,造成严重的战斗失利。”(注意,严重失利。另外东野阵亡2纵4师10团副团长王国华,4师损失942人。新22师64团损失801人,64团打败4师后,从容撤退。新22师出动了两个团,林总本来命令2和7纵围歼该师,但是由于协调等问题,只有2纵4和5师参战。在47年底还准备调两个军对付新22两个团,足以说明新22的地位、威胁。)
   
    据新6副军长回忆(唯一从辽西会战逃出的新6军高级军官):新6军入东北近3年败仗极少(包括消耗仗,败仗主要集中在三下江南、四保临江,而新22作为该军主力骨干及第9兵团的精华保持常胜记录,与宣传有很大不同)。一开始攻占鞍山、本溪、辽阳到2次四平战斗(第一次新6军迂回包抄四平守军后路,迫使我军撤退;第二次新6军169师血战八棵树,死扛几天,保证了其他部队及时增援)、安东战役(全面内战初期在东北战场上发生的一次重大战役,新6军与52军作为参战,此役是东北民主联军的重大挫折之一,伤亡6万多。但由于各种因素制约,国内各种资料对此役描述皆只强调新开岭一役,而其余均言语不详,理由很简单,其他都是败仗。南满军区屡战屡败,已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林非常不满,派陈云萧劲光主持南满工作,取代萧华,才有了决定东北生死存亡的三下四保。),最终打到伪满洲国首府长春,使东北国军的势力达到了顶峰。(当时东北的女学生都以嫁给新1、新6的军官为荣。东北都流传着“吃菜要吃白菜心,打仗要打新6军” 的顺口溜)直到辽沈战役在辽西新3军龙天武得空军通知东野6纵逼近,但他疏忽未将紧急情报及时上报兵团部,导致警戒的新22师先被6纵突袭击溃,东野“旋风部队”第3纵队楔入砸碎兵团部,打烂了新1、3、6军3个军部(纯是巧合,当时攻击的3纵第7师21团3营还以为是个团部,直到打进去看到文件才知道是兵团部。韩先楚后来也回忆到,要是知道是廖的兵团部,怎么也得派一个团去打。运气也不在国军这边,冥冥之中,似有天意?)。而打到最后掩护廖耀湘突围的还是新22师。林总在辽西会战对新22师还是很有戒备的 ,可惜周围境况变了,兵败如山倒的危亡战局下,素来战无不克的新22师也独木难撑,回天无力。
新1军代表人物:郑洞国 孙立人
1946年1月1日,孙立人奉命参加联合国参谋首长会议。2月17日,新一军开始奉调船运秦皇岛。3月下旬全军运抵东北。随即北上铁岭,锦州,辽中,沈阳,新民等地(并无大的战斗,倒是驱逐了一些每日抢劫强奸的俄军。)第一场大仗为四平之战,自4月17日开始直到5月18日结束,足足啃了一个月。东北民主联军为了执行军委“化四平为中国的马德里”的命令,调集14个旅(师)构成绵延上百里的防线,此战相当激烈,双方都拼尽全力,杀得昏天黑地(甚至出现了新1军50师用重炮、120多挺轻重机枪打烂泊罗子阵地的战例。。。。。。),呈现僵局态势,最终以新6迂回威胁解放军退路,解放军被迫撤退而告终。(此战前军长孙立人前往英国接受英王勋章,新1军没有军长在营已有4月有余。大战在即却仍不见带领他们一齐斩关夺隘,横扫印缅的军长归队,全军将士士气浮动。熊式辉派郑洞国临时指挥新1军。郑洞国虽曾是新1军军长,但一直在后方负责后勤,训练等,威信无法和孙立人相比。故从4月21日开始攻击四平,师长都态度消极,火炮打得凶,地面步兵却不努力攻击。无疑影响了战力发挥。而且16日,刚投入四平方向担任左翼迂回的71军主力在四平近郊遭受重创,丧失战斗力,只剩下新1军独力从正面强攻四平。如此条件下,以一军之力攻占四平显然不现实,无可厚非。5月中旬,民主联军7师向新38发动进攻,损失1000多。15日,孙立人赶到新1军军部,连夜制定攻击计划。新1军官兵见军长回来了,士气大振,奋勇猛扑林彪防线,在新6的配合下终于第一个攻进四平。“四平保卫战,我军受到相当大的元气损失,许多主力部队失去战斗力,黄克诚部三师七旅,原为井岗山之老部队,四平撤退后只剩3000余人,失去战斗力;万毅之三师原有12000人,经四平战斗伤亡及撤退中被追击溃散逃亡只剩4、5000人,失去战斗力;一师梁兴初部剩 5000人还保持有战斗力;二师罗华升部还保持有战斗力;邓华部保一旅损失相当重;其次八旅、十旅、杨国夫部七师也弄得疲惫不堪和不少损失……”——摘自民主联军给军委的总结报告。虽然战后承认只损失8000多,但实际上远远不止,东野一直讳莫如深,具体的数字仍是迷)而另外一场著名的战斗为47年3月德惠守卫战。这是东北我军第一次向国民党主力军进行的正规攻城作战,潘裕昆50师在德惠被围,孙勉潘沉着固守,并告潘三日内将亲率援军解围,同时亲率部众北上解围;同时,71军亦由农安侧击德惠。我军集中了4个师、80门火炮,4辆坦克,以6纵为主力,可以说是绝对优势。部队刚打了胜仗,士气旺盛。但是激战 3天,攻坚却失利了。由此暴露出我军在正规战、攻坚上的许多不足。(德惠被围攻之同时,新1军留置在松花江北岸由50师149团第1营第2连连长郑明发率部固守的桥头堡亦受解放军围攻,长达24天。解围后,坚守德惠的149团及郑明发连,由蒋委员长特赐名为「中正团」及「中正连」,并颁发正式关防)但是在辽西会战之前,新1军进东北时编制的3个师曾经报销过6个团,分别是新30师89、90团,新38师112、113团和50师149、150团,作为新1 军起家骨干是新38师(地位相当于新6的新22师)先后有2个主力团被歼,战绩比起新6,相对“虎师”有所不足。在黑山阻击战中也曾发动进攻,可惜那时已经太晚了,随着东野主力的到来,加上廖耀湘的病急乱投医(胡家窝棚之战,解放军以凌厉的攻势迅速捣毁廖耀湘司令部,逼其兵团退至唐家窝棚一带,廖耀湘在撤回沈阳之际,手拿报话器发话:“我是廖耀湘,现在我宣布撤退命令......”。这时,第九兵团参谋长杨昆急步上前劝阻道:“司令官,不能用明语,千万不能用明语......。” 廖耀湘焦燥地打断杨昆:“我现在需要的是时间!时间!”接着他用明语命令到:“现在敌情严重,潘军长……我的司令部突然遭到袭击!现在由你指挥新一军、七十军169师和重炮部队,沿大虎山至新民地区向沈阳撤退。我亲率新六军22师、新三军第14师经大虎山至老达房渡辽河向沈阳转进,49军随后跟进.......”林彪听了立即部署指挥,败局已定),辽西成为了新1的最终归宿。
第5军 代表人物:杜聿明 邱清泉
46年3月,第5军各部开赴武汉,解放战争中5军主要在华东作战,大大小小无数战斗,败仗很少。(单单从坚持到48年底淮海就可以看出来。5军在一年里转换指挥部就达300次以上,可见其转战的频繁。邱清泉的“逢五不战”就来源于此,华野老人谈起5军总是耿耿于怀。淮海之前,46年年底的龙崮集面对中野2纵的阻击,伤亡2390人,48年桃林冈被华野 10纵阻击,徐东被华野7纵阻击可以说是仅有的几次翻船)
   
    46年7月开始进攻苏北解放区,参加徐州以西扫荡作战,重创豫皖苏部队,年底国军准备打通平汉线,占领邯郸,5军主攻,连续攻克濮阳、大名等重要城市,给解放军根据地造成了重大损失,47年2月5军45师先头133团一营2连在小坝车站被中野3纵7旅围困猛攻,7旅与45师硬拼,遗尸遍地,被迫撤出战场(45师连长连守仁镇定坚守车站,一夜激战,不计增援部队损失,该连死4伤5,7旅伤亡上千,损失比超过1:100!!连守仁战后晋升营长)直接导致了随后仓促的民权战役(伤亡、被俘3400多)豫皖苏战役(中野伤亡、被俘5-6千人,由于是重大失利,牺牲、被俘比例特别高,不同于一般战役情况,其中被俘1300人)的失败。
   
    47年8月,宋时轮指挥华野10纵在梁山阻击5军和整84师,其表现可以分为两部分,八月初打的不错,但后来被迫北渡黄河。当时5军摆出转兵南下的架势,只留下84师继续北进。10纵准备集中兵力吃掉84师,但是邱清泉等10纵从防御转为进攻完毕之后,转头向北,会同84师合击10纵, 10纵伤亡1000多人,被俘近3000人,被俘民工2000余人。丢弃武器、弹药,辎重骡马不计其数,损失极其重大(基本伤兵、后勤、医疗等单位,物资粮食全部丢掉)。
   
    48年6月,著名的豫东战役爆发,在第三阶段中华野抽调主力,1、4、6、8及两广纵队围攻黄百韬兵团于帝丘店,邱清泉5 军采用大迂回战法,绕到包围黄兵团华野部队背后,出其不意地猛烈进攻,与黄百韬里应外合全线击溃了华野,并乘胜追击,一直追到黄河边上,俘虏了几千名伤员(据粟向中央军委报告,被俘虏伤员几百人,但据战果统计,被俘3598人,见〈〈全国解放战争史卷3〉〉409页)
   
    48年12月淮海战役中在陈官庄附近时被解放军包围,困守40多天,49年1月9日,解放军发动总攻击,45、46两师大部分缴械,200师突围被歼灭。五大主力中最后一个香消玉陨。
   
    成军以后,老杜便提出“操场就是战场”、“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要求5军具有“五除”(除骄、惰、伪、欲、恶)、“三习”(习精、诚、勤)的朝气,经过了严格的苦练,5军的作战水平大有长进,39年3月, 5军参加全国军队校阅,在当年军事考核中被重庆军委会评选为全国第一。该军战术多变,最擅长的,不是爆破而是炮火,且步炮协同密切,攻击时一般采用多梯队纵深配备,以密集队型波浪冲锋,攻击时间常常选择拂晓和中午,在山地常用多路攻击和迂回(如豫东战役战役解黄百韬之围),在平原和村落多采用正面攻击,中央突破。
   
    5军的历史上,特别要提两件事:第一次印缅战役同古保卫战前,200师师长戴安澜召集军官开会,大家对是否坚守存在分歧,争论不休,此时,598团中校团副黄景升愤然而起,慷慨陈词,自愿领兵御敌,师长问其有无把握,慨然应曰“成功虽无把握,成仁却有决心!”最终200师下定决心抗击日军(战斗中黄景升身先士卒,英勇杀敌,不幸壮烈殉国),在战后杜聿明的报告中也专门将此句作为全文结尾,蒋委员长闻言一震,问道:“这个团副现在还在200师吗?杜回答:“他已经实践自己的诺言,成仁了”日后国民政府专门在黄的家乡为他建造了纪念雕象并附以文字记录,蒋委员长亲自题词。而那句“成功虽无把握,成仁却有决心!”的铿锵豪言最终流传开来,成为那个时代的传世经典。第二件则更加悲壮,1942年5月远征军第5军向印度撤退途中,由于后有日军追赶,途中又没有道路,遂在密支那以西的莫的村将全部机械化装备之辎重(汽车、装甲车、大炮等)全部烧毁,随后军长杜聿明率全军进入野人山的蛮荒之地。而确实无法随全军长途跋涉,留在莫的村堪迪佛塔一侧的医疗站中的千余名伤患官兵,从大局着想,不愿受被日寇俘虏之辱,抱着生为中国人,死为中华魂的志节,宁愿烈士死,不愿降虏生的赤子心,慨然于5月21日全体引火自焚,含恨而终!。这一史实在中国军事史上可以说是空前绝后、气壮山河的英雄壮举!
   
    5 军自从正式组建素来以军纪严明著称,可淮海战役跟随2兵团(兵团司令邱清泉,此时的军长为熊笑三,名字很酷,但是在他的任内,却出现了足以毁掉5军名誉的劣迹,个人认为他作为一军之长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从徐州撤退的过程中,由于泄密(本来杜详细制定了部队的行军序列、撤退时间以及路线、集结地点,并且严格保密,结果蒋介石却通知将各个银行现金先搬运出城,导致人心惶惶,争相逃命,一片混乱) 2、13、16一共3个兵团很快乱了套,坦克、汽车、牛车、马车挤成一团,枪支、弹药、粮食扔得遍地都是,纪律失去了约束力,部队成了一群自由散漫、无恶不作的土匪,到处抢劫、杀人、强奸:仅仅在萧县一地,5军就抢走了300多年轻女子作为军妓……(比起74军在孟良崮、18军在双堆集,实在天壤之别!本来处于逆境中身为王牌主力,更应令行禁止、临危不乱,显示精英本色,惜一代名军竟然作出如土匪一般殃及民众、祸害百姓的罪行,实在令人痛心!更给那些为了民族自由独立而牺牲的5军先辈丢脸!是为5军光荣历史上抹不去的污点)
huboforever 发表于 2010-2-11 17:42:28 | 显示全部楼层
顾祝同怎么样
豹II 发表于 2010-2-11 18:11:21 | 显示全部楼层
顾总长,刘福将

话说,刘福将生意做的还是蛮不错的,搞搞私盐啥的那也是风生水起[s:18]
非著名德甲球迷 发表于 2010-2-11 21:45:11 | 显示全部楼层
张灵甫!
攘外扬名,安内尽忠,党国青史第一战将!
热爱金属 发表于 2010-2-11 22:18:28 | 显示全部楼层
张自忠,张灵甫,胡琏
不再伤心的代斯 发表于 2010-2-12 00:30:25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大雄 发表于 2010-2-12 00:42:15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caiyun2008 发表于 2010-2-12 01:01:0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69楼(Auer) 的帖子

那年也就是43年冬至44年春。那时,日军在太平洋战场频频失利,从日本本土到东南亚一带的海上运输线随时有被盟军切断的可能。为此,日军于1944年1月24日发动了“1号作战”(即豫湘桂战役),以打通从中国东北到越南的大陆交通线。同年4月中旬,日军集结六个师团、4个旅团、共6万兵力分三路进攻豫中。

此时,豫中中国守军为第一战区副司令汤恩伯部,共有8个集团军40多万人。没想到这些看似强壮的国军在日军面前竟不堪一击,一溃千里。于是,“豫中战役”历时38天便结束了。国军损兵折将达20万之多,失城38座,河南省几乎全部陷落日军手里。

“这么不经打?40万国军居然损失过半,难道全是吃白饭的?”

此话问得好!我说出来你们可能不信,在国军损失的20万人数中,大约有5万名军人是被当地的河南百姓缴械而失去战斗力的。在国军与日军交战时,老百姓个个忙个不停。国军的伤员撤下阵来没人抬,日军的伤员撤下阵来老百姓却抢着抬担架。这还不算,老百姓还亲自带路,帮着日军四处去追击那些走投无路的国军散兵。

这是真实的历史吗?是的!一点不假!确实有为数不少的河南百姓在帮着日军打国军。他们为何要这么做,不怕背上“汉奸”与“卖国”的罪名?理由只有一个:国军没法让他们活下去,日军想法让他们活下去。

要说这段历史应该再往前推二年。“1942年夏到1943年春,河南发生大旱灾,景象令人触目惊心。全省夏秋两季大部绝收。大旱之后,又遇蝗灾。灾民500万,占全省人口的百分之二十。水旱蝗汤,袭击全省110个县。灾民吃草根树皮,饿殍遍野。妇女售价跌至过去的十分之一,壮丁售价也跌了三分之一。辽阔中原,赤地千里,河南饿死300万人之多。”(摘自当年《大公报》)

老百姓痛恨国军,水旱蝗汤,“汤”就是指汤恩伯的部队。这些部队还要以抗日名义强行征用农民的耕牛以补充运输工具。对于种田的农民来说,耕牛就是他们的主要生产资料。他们忍无可忍,开始用猎枪、大刀和铁耙把自己武装起来。开始时他们还只是缴单个国军士兵的武器,后来发展到整连整连地解除国军的武装。

这时,日军打过来了!日军过来第一件事就是向百姓发放军粮,以收拢民心。国军不管百姓死活,日军为百姓打开生存之路,他们不听日军的话还会听谁的话?在“国家如此积贫积弱,军队如此杂色林立,社会如此危如悬卵”之刻,为了生存,老百姓在宁可饿死当中国鬼,还是不饿死当亡国奴这两条路上选择了后者。

河南灾情严重,《大公报》派遣张高峰记者到中原地区去采访。1943年1月17日,张高峰寄回了一篇题为《饥饿的河南》的通讯。通讯中说:“记者首先告诉读者,今日的河南已有成千上万的人正以树皮(树叶吃光了)与野草维持那可怜的生命。‘兵役第一’的光荣再没有人提起,‘哀鸿遍野’不过是吃饱穿暖了的人们形容豫灾的凄楚字眼……”报道还详尽记述了河南水、旱、蝗、风、雹等天灾,并揭露当局向灾民执行征兵、征粮等不管百姓死活的政策。

《大公报》总编辑王芸生看到这篇通讯后深感事关重大,改题为《豫灾实录》,发表在2月1日《大公报》重庆版上。 2日,《大公报》王芸生又写了新闻述评:《看重庆,念中原》。当晚,国民党新闻检查所即刻派人送来人,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的命令勒令《大公报》停刊3天(3、4、5日),以示惩戒。

  美国《时代》周刊记者白修德(Theodore&S226;H&S226;White)得知此事挺身而出。 1943年2月,他同英国《泰晤士报》记者福尔曼自重庆飞抵宝鸡,乘陇海线到西安,过潼关进入河南。在洛阳,白修德“不时看见血肉模糊的僵尸从过往列车上掉下来”。在骑马从洛阳到郑州的路途中,“绝大多数村庄都荒无人烟,即使那些有人的地方,白修德听到的也是弃婴临死前的哭声,看见的也只是野狗从沙堆里掏出尸体并撕咬着上面的肉”。

白修德在后来出版的《风暴遍中国》一书中这样描述着河南的灾荒:

“1942年,冬小麦因为缺少雨水而歉收,但政府还是照常征收实物税。这就意味着,在整个歉收季节里,冬小麦几乎全部被政府征收掉了,省政府当局向农民保证,雨是肯定会下的,农民会有足够的小麦和玉米来填充他们饥饿的肚子。但是,雨没有下,1942年的整个夏天都没有下雨,谷物的秸秆全都枯萎了。到了秋天,河南省饥荒开始蔓延。尽管重庆作出了很好听的减税决定,但每个军事机关和地方当局还是要求千方百计地勒索赋税。各县政府要求农民交纳的粮食比农民田里实际生产的粮食还要多,而且毫无宽容可言,吃着榆树皮和干树叶的农民,被迫把他们最后一点粮食种子交给税收机关。身体虚弱得几乎走不动路的农民还必须给军队交纳军马饲料.那些无力交税纳赋的农民被逼得无路可走,只得卖掉他们的牲畜、家具甚至土地,换钱来购买粮食,交纳赋税。”

1943年10月,河南灾情报告送到了重庆,国民政府派出两名官员去河南实查。当确知此事为真时,蒋介石这才同意拨2亿元纸币作为灾荒救济款,同时令河南省政府下达减轻赋税的命令。

救济款送到河南是次年3月,2亿元纸币实际到帐只有8000万。当地政府官员又为如何分配这笔巨款吵个没完,最后干脆将这笔钱的大部分存入银行,让它养息增值。小部分发放下去,发放时还要扣除农民往年的欠税款。
mic148 发表于 2010-2-12 02:03:2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日,这帖子好热闹

东北的问题,46年错失机会,47年开始恶化

辽沈战役,国军明智的目的就是不被歼灭,不丢锦州,不要全被困在几座孤城里等死,走一拨是一拨,所以援锦是必须做的,除非营口港的吞吐量能达到几十万国军几天内撤出……

塔山的时候,共军阵线被几次中央突破,但是最关键的时刻,侯静如否定了迂回包抄和向突破点增援的计划,当然,此人原本就是GCD……


战区上讲:

胡大帅是个奇人,直接让培养了横刀立马的本朝西北王……

顾墨三刘峙感觉都是官僚能力大于作战能力的主,搁现在都爽着呢

卫立煌的失误就是你待到法国得了,回来接烂摊子,接哪儿不行接东北,本身就不好整了,你再担心担心老头子会不会借撤兵之机削弱你啊啥的,啥都没了。。。

白诸葛最大的精力不在于跟本朝刘太尉捉迷藏,他这辈子最大的精力怕是都仍在他的李老大和老头子身上了,最后李老大扔了他,进京见了太祖,那边老头子不做了他就鬼了。。

杜聿明这个人头脑冷静,总能拿出很好的主张,不过确实没啥气场,啥都看得明白,啥都管不了……

傅作义是个牛人,属于军阀里非常有脑子,非常会打的人,手下那帮人也各有特点,董其武,郭景云,俺最服的是断指攻集宁的杨师长,还有“大青山之王”鄂友三,冀中穿心战……

对张灵甫感觉一般,可能是他的恩师王耀武太盛了……

张自忠算是西北军的代表,他远比冯玉祥更配得上西北军的作风
意志的胜利 发表于 2010-2-12 08:50:12 | 显示全部楼层
国军不如共军阴或者脏,否则的话,也不至于显得这么无能为力
哈姆太郎 发表于 2010-2-12 09:10:28 | 显示全部楼层
张灵普算个毛.

一己之力,弄得74师全军覆没.
哈姆太郎 发表于 2010-2-12 09:12:37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72楼大雄于2010-02-11 10:52发表的  :
[s:105]豹兄原是三野后人,三野乃共军最擅打大歼灭战的,国军大兵团屡遭三野修理,三野后人豹兄,自然对国军上将是如数家珍了,

[s:105]王耀武,张灵甫,光亭小儿,邱疯子,黄百韬、黄维、李弥、孙元良,,,,,,三野欠下国府累累宿债[s:86]
永动机,卖鸦片的,和飞将军.

怪不得,国匪这么快滚到台湾.[s:37]
豹II 发表于 2010-2-12 09:54:30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88楼mic148于2010-02-12 02:03发表的 :
我日,这帖子好热闹

东北的问题,46年错失机会,47年开始恶化

辽沈战役,国军明智的目的就是不被歼灭,不丢锦州,不要全被困在几座孤城里等死,走一拨是一拨,所以援锦是必须做的,除非营口港的吞吐量能达到几十万国军几天内撤出……
.......



说胡宗南 捧红了 彭德怀

也太抬举胡宗南了,他那两下子离彭还远着呢

土地战争时候,彭就是已经名声显赫,能打下长沙城的名将了

说的辽沈,最好的局面无非是弃长春郑洞国于不顾,全军撤出,不过谁都不会这么做,按蒋的说法是:50w部队不战而退,国际上会怎么看我们,美国盟国会怎么看我们 想想也对
大雄 发表于 2010-2-12 10:18:58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哈姆太郎 发表于 2010-2-12 11:37:25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是,是如果东北军对撤退的话,那些在东北已经成家的人怎么办?

50万大军撤退,携带军队家属,那就是4倍,这庞大的规模,真撤退起来,定时蜗牛。遇到共军,死得更快。[s:18]
华金鱼 发表于 2010-2-12 11:40:51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17楼大雄于2010-02-09 22:52发表的  :



波筒主张黄种人亲善共荣,枪口一致对向西洋鬼,彭大将军50年代和白种人过过几招,也算打了个半赢不输、半输不赢,波筒待见彭某人否?[s:105]

"什么志愿军?我就不是志愿的" ---彭德怀
非著名德甲球迷 发表于 2010-2-17 23:58:34 | 显示全部楼层
既然鸦片都能是革命的鸦片,志愿军更是革命的志愿军了
青青子衿 发表于 2010-2-18 08:19:20 | 显示全部楼层
薛将军岳~
流逝 发表于 2010-2-22 09:07:42 | 显示全部楼层
怎么两个卫立煌?
德意志米兰之剑 发表于 2010-2-22 09:14:13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个都不了解的飘过、、、[s:85]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联盟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国德迷联盟 - GerFans.cn ( 辽ICP备17002255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5-23 13:54 , Processed in 0.033460 second(s), 12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