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德迷联盟 - GerFans.cn

 找回密码
 加入联盟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ZT:德国足球老文4篇

[复制链接]
 楼主| deviljack 发表于 2003-11-29 20:42: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出色的防守,艰难的胜利

在一场异常艰难的防守战后,德国人终于以巴拉克的一粒头球闯入半决赛.可以预见的是,这场看似难看至极点的比赛后,许多人对德国队肯定是的恶评如潮.从央视原来最忠实的德迷黄先生对美国队的吹捧就可见一斑.但作为一个资深德迷,看问题的角度就不应该是这样了.
以目前这只德国队的整体水平和个人能力,遇到任何一只有技术含量的球队,打对攻都是危险的,也是没有机会取胜的.这在98年世界杯和2000年欧锦赛上已经得到了充分的验证.既然进攻是错误的,理性的德国人就没有理由不选择防守.德国队的几名重型后卫的防守能力是有致命缺陷的,包括中场的哈曼在内,他们转身速度和脚下技术的落后是先天的.这就意味着德国人必须采取一种战术纪律极强的集体协防战术,好在沃勒尔充分估计到了困难,并做出了相应的安排.
德国队的整体协防在这场比赛中发展到了一个新的层次,把他们甚至可以说是将死缠烂打发挥到登峰造极的地步,在这场比赛过后,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如果德国以完整阵容应战,并抱定防守战术,没有一个队能够在常规时间内战胜他们.我坚定的相信这一条会在半决赛中得到应验.美国人的强大攻势实际上是脆柔而外强中干的.他们根本无法针对不同对手而制定不同的战术策略,只是一味的从边路突破,最重要的是他们没有一个好射手,没有一次成功的中路渗透,德国人看到了这点,他们在禁区前沿的集体扼守是极其成功的.
卡恩的表现冠绝全场,在一场大赛中他令对手的多次射门无功而返,在以防守为核心的球队中,守门员的表现是全队的兴奋剂和精神支柱,卡恩做到了这一点,他实在是德国队的镇山之宝。
与卡恩的单天保至尊遥相呼应的是林克在后卫线上的一柱擎天,刘易斯在边路突破后的传中被他封死,雷纳的中路渗透被他瓦解,多诺万在禁区内不得不多次和他进行正面争夺,甚至海杜克在中场得球后他都要上去抢一下。这就是最杰出的德国似后卫,林克精彩绝伦的演出直追1990年世界杯时德国后卫的标志性人物布赫瓦尔德,作为一名后卫,这种个人英雄主义的表演真是令人叹为观止!
作为以防守为主之旨球队,很容易由于中前场的后撤而造成整体队形被压扁,或是后卫线被瞬间穿透,但德国人成功地避免了这一切的发生。他们明智的将整体战线后撤,三条线之间仍然保持了极好的衔接和保护,而不是单纯的卫线龟缩而造成三线脱节。由于德国后卫有着良好的空间距离感,在边卫和中后卫的合作上他们更是很少出错,由于协调不一而造越位失误的场面在意德国队中几乎绝迹。可贵的是德国没有低估美国人的进攻能力,他们使美国队的中场控制给人以场面占优的错觉,但这显然是德国队主动放弃中场组织的结果,由于战术安排的需要,凯尔回撤至禁区前沿,在美国人的攻击点前形成了一个坚不可摧的桥头堡,极大的遏制了雷纳中路突破和刘易斯的中路分球,并给美国人造成了控制中场的假象。要知道,如果单纯控制中场而不能在禁区前沿分球或是突破,中场的优势实际上形同虚设,是没有任何价值的。可贵的时德国人清醒的认识到了这一点,而美国人正相反,虚假优势中的久攻不下给他们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压力。从这一点上讲,美国人的失败是注定的!
德国人强烈的责任感和稳定的心理素质也是胜利的保证,在对方的巨大压力下,德国人低下头,放下世界冠军和足坛劲旅的架子,打起了防守反击。我们不难想象,法国,阿根庭,葡萄牙等已经被淘汰的强队,如果象德国人一样充分估计到了困难,也许不会有那样惨痛的失败.德国人的表现无愧于足坛传统强队的美名,经验和事实都告诉我们,对德国人的轻视,付出的代价是你永远无法估量的.

作者为资深德迷阿翠,
deviljack 发表于 2003-11-29 20:4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自由人问题的反动言论

日前在球迷一家的欧锦赛专栏看到了阿翠、沈阳球迷、
悉尼球探和无聊男人等资深球迷纵论德国队自由人战术的几篇文
章,看后连叹----过瘾!这是几篇非常有内容、有观点、有讨论气氛的好文章。就一个
问题展开如此深入的探讨,在我上网之后可能还是头一回见到。看了几天之后,终于按
捺不住,也写点东西加入战斗!

首先,得澄清一个事实:我认为“自由人”不等于“清道夫”,也不等于“拖后中卫”
与“后腰”、“前腰”的简单叠加。真正的“自由人”只有贝肯鲍尔,其他的只能算是
“清道夫”。历史上只有贝肯鲍尔的位置被冠以过一个奇怪的名称----Libero(1970和
1974年世界杯赛),其他的都是----Sweeper。正规的足球位置术语里面现在已经没有
Libero 只有Sweeper。

之所以说贝肯鲍尔是历史上唯一的“自由人”,绝不是仅仅来源于字面的肤浅解释。而
是贝肯鲍尔当时的那种打法实在是不能用清道夫、拖后中卫、后腰、前腰等等任何一个
词汇来形容。

贝肯鲍尔当时无论在国家队还是在拜仁慕尼黑,都不是防守的最后一关。把贝肯鲍尔当
做是处在防守最后一道关闸,认为他在防守中的角色是补位,这是很多人对老贝最大的
误解。

施瓦岑贝克才是贝肯鲍尔的身后的最后一道铁闸,是西德队的清道夫。贝肯鲍尔在去年
写的几篇回顾拜仁百年历史的文章中,反复强调了:“人们都把荣誉归于我,但我的成
功是因为我背后始终站着坚强的施瓦岑贝克……”这些文章的中文译本刊登在去年底或
今年初的《参考消息》上,连载了一个多星期。

事实也正象贝肯鲍尔所写的。我头里的录像资料不多,但从这些有限的片段资料中也可
以看出他所说的现象。

1966年,贝肯鲍尔初次参加世界杯,打的位置并不是后卫,而是前卫。当时西德队的后
卫是:左后卫霍特盖茨、盯人中卫韦伯、清道夫舒尔茨、右后卫施耐林格。贝肯鲍尔打
的是中前卫,在他的左边是奥维拉茨、右边是哈勒。这三个人几乎都不参与防守。

1970年,贝肯鲍尔还是打的前卫。后卫是:右后卫福格茨、盯人中卫施耐林格、清道夫
费茨特尔、左后卫霍特盖茨。贝肯鲍尔同样是中前卫,他左边是奥维拉茨,右边是从前
锋改打前卫的“金头”席勒。这届与上届不同的是,三个前卫中,贝肯鲍尔比较侧重于
防守,但也远远不是防守的最后位置。1/8决赛对英格兰队,莫雷利和彼德斯进球时
贝肯鲍尔都不在自己的禁区内。反到是西德队展开反攻时,贝肯鲍尔从右肋连过数人打
进了追平的那粒经典进球。1/4决赛,被意大利队进了四个球,第一个进球时贝肯鲍
尔还在对方半场,必须注意:这个球并不是意大利队打快速反击,而是纯粹的阵地战。
后来下半场,贝肯鲍尔带球三次突入对方禁区被绊倒,其中最后一次受了重伤,右肩脱
臼,缠上了绷带,他的任务变成主要是协助防守,几乎不再进攻了。但即使是这样,意
大利队攻进后三个球时他也只有一次在自己禁区内(即里瓦攻进那个球时,当时是贝肯
鲍尔把球从球门里捡出来,平静地号召同伴们不要气馁),而里韦拉进最后一个球时,
贝肯鲍尔又是在中圈里面。

1974年,贝肯鲍尔是不折不扣的后卫。这时候,施瓦岑贝克是清道夫,两个边后卫福格
茨和邦霍夫打盯人,贝肯鲍尔同样没有很明确的防守任务,更不是防守的最后一环。对
东德,施特赖希进球时贝肯鲍尔不在禁区内。与荷兰决赛时,尼斯根斯射中横梁和凌空
抽射把球打在马耶尔腿上时,贝肯鲍尔也都不在禁区内。记得当时的西德队主教练绍恩
在他的自传《把世界踩在脚下》一书中说:对于贝肯鲍尔,你需要给他的不是明确的指
令,而是空间。(这本书是很小时候看到的,大意如此)。

仔细研究一下贝肯鲍尔以及西德队在1974年的战术,会发现贝肯鲍尔确实没有被指派什
么明确的任务。既不用盯人,也不用在防守时退到什么位置,进攻时更是除了边路几乎
都可以看到他的影子。更为有特色的是施瓦岑贝克与贝肯鲍尔之间的默契。当退守时,
施瓦岑贝克退在贝肯鲍尔的后面;而进攻时施瓦岑贝克也随着贝肯鲍尔的位置往前压,
充当了后腰的角色,确实就象阿翠所说的:“在禁区弧顶和中圈弧之间横向跑动”。他
的职责就是第一时间破坏对方的反击。也正因为如此,施瓦岑贝克有着“破坏大师”的
称号。

再以那届决赛为例。福格茨的任务很明确,就是盯死克鲁伊夫;邦霍夫就是缠住伦森布
林克(后来是换上来的R·凯尔霍夫);霍内斯与勒普形影不离;布赖特纳针对的是尼
斯根斯,但因为布赖特纳在获得那个点球之后过于贪恋助攻,而使得下半场荷兰队真正
的攻击点几乎都在尼斯根斯。施瓦岑贝克在后面补位,而贝肯鲍尔基本没有明确的防守
要求。只是下半场有时候贝肯鲍尔在荷兰队的强大攻势之下,不得不退回经常自己禁区
内防守。但不要忘了,此时西德队已经是2比1领先了!连格拉鲍夫斯基这样的前锋都
已经退回来防守了。

说了半天贝肯鲍尔,回过头来再看看贝肯鲍尔退役之后西德或德国队的后防,确实无法
把其中的任何一个人也称为“自由人”。1978年的福格茨、吕斯曼,1982年的施蒂利克、
弗斯特兄弟,1986年的K·弗斯特、雅各布斯,以及后来的奥根塔勒、萨默尔等等,都
只能说是拖后中卫。不能因为其中某个人在某一场或几场比赛中助攻进了几个漂亮球就
说他“自由”。他们的角色与贝肯鲍尔完全不可同日而语。他们都有明确的防守任务,
多数时候战术都要求他们处于除守门员外防守的最后一线。助攻只是偶尔为之,绝不象
贝肯鲍尔那样以进攻为己任。

说到这儿,也说说马特乌斯。我曾在球迷一家《德国足球的定式》里面写过:“1986年
世界杯预选赛,西德队后防线青黄不接,汉堡的雅各布斯年事已高,而年轻的布赫瓦尔
德实际上更擅长打拖后前卫,无奈之中,马特乌斯撤回到拖后中卫的位置,竟然表现惊
人。”这段话有不少人有疑问,认为1986年马特乌斯是前卫,到九十年代变成了老马时
才打过拖后中卫。这话确切地说应该是:1986年世界杯决赛阶段时,马特乌斯是前卫。
但我写得清清楚楚,是指那届预选赛。马特乌斯在代表西德国家队参加正式比赛中第一
次打拖后中卫是1984年底,世界杯预选赛对瑞典。当时,施蒂利克已经因伤退出了,雅
各布斯刚做完手术不能出场,沙尔克04的赖恩与主教练不和被打入冷宫,舒斯特尔与
国家队若即若离……马特乌斯从这场比赛开始,在那届预选赛几乎所有的比赛中都是打
的拖后中卫。

那届的西德队先以2比0战胜瑞典。随后3比2、6比0胜马尔他,2比1胜葡萄牙。
第二次对瑞典时,西德队上半场先以2比0领先,下半场一开始马特乌斯受伤下场,缺
少了马特乌斯的西德队在这之后被瑞典连扳两球,甚至在最后一场预选赛中0比1负于
葡萄牙。那时候,实际上就已经奠定了马特乌斯独特的地位。

但马特乌斯也好,萨默尔也好,都不能说是贝肯鲍尔意义上的“自由人”。现代的足球
根本就不可能再产生贝肯鲍尔时代的那种“自由人”,根本就不会允许谁在场上表现出
那种“自由”的态度。

贝肯鲍尔的时代,攻防之间的转换节奏没那么快,转换的过程中间有一种停顿的感觉。
打个不是很恰当,但能说明点问题的比方说:当时的攻防转换有些类似橄榄球。守方得
球后一般都会稍微在中后场传递或盘带的过程,等自己的队员跑到位。而对手的防守阵
型也趁此机会排好了。所以当时能允许十一人中有一两个不被安排明确的攻防任务。

贝肯鲍尔当然有他的过人之处。他不需要战术来适应他,他有一种奇特的本能去适应瞬
息万变的战术变化。当中后场什么位置出现空缺的时候,他就会很恰到好处地出现在那
个位置上。他与贝利、克鲁伊夫、马拉多纳等等的最大区别就在于,球队的战术核心不
是围绕他,但他又确实是这个战术体系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这种天赋的战术敏感性是
马特乌斯和萨默尔之流所不具备的。1984-85年的马特乌斯身上曾经或多或少闪
现过贝肯鲍尔的影子,但后来现代足球战术的严谨性就磨灭了他的灵光一闪。贝肯鲍尔
式的“自由人”是现在的足球战术中所不可能允许出现的,自荷兰队1974年打出全攻全
守之后,连前锋都被派以盯人之类的明确防守任务,边后卫甚至中后卫也肩负起明确的
进攻职责,除守门员外,都有明确的战术跑位要求,不可能再允许贝肯鲍尔那种自己去
找位置的特殊球员。“自由人”正是贝肯鲍尔伟大之处,也是德国足球的深奥之处。

最后总结一下:

一、贝肯鲍尔是“自由人”,不是“拖后中卫”或“后腰”,更不是防守中的最后一道
大闸。

二、贝肯鲍尔是唯一的“自由人”,现代足球战术之下已经不可能出现他那种打法。

作者为资深德迷锐马,
 楼主| deviljack 发表于 2003-11-29 20:46: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从自由人战术的历史看本届杯赛的德国队

自绍恩时代出了个贝肯鲍尔开始,德国人开创了一个任何人都无法模仿的战
术:自由人。

这使得德国人的后卫人数永远是单数:无论是532,352,343。这种战术之所
以无法被其他国家模仿,是建立在德国人严谨而近乎死板的战术纪律上的。中
后卫永远和防守型中场保持20米的距离,防守型中场永远在禁区弧顶和中圈弧
之间横向跑动,进攻型中场永远不会跑到前锋的身前,他们都象是梅赛德斯引
擎上的零件一样安分守己的工作着,只有一个人例外,这就是自由人。

以欧洲杯赛的历史分析,我们可以看看德国人的自由人是怎样踢球的。以88-96
三届欧洲杯为例,德国人的中轴线是这样的:(自由人-防守中场-进攻中场)
88:奥根塔勒-托恩-马特乌斯。92:宾茨-艾芬博格-哈斯勒。96:萨墨尔-艾尔茨
-绍尔。

88:奥根塔勒实际上不是一个称值的自由人,他很少助攻,更象是一个中后
卫,在后场得球后总是传给离他最近的托恩了事,而拖恩并不是一个很好的防
守型球员,在对方进攻时总是很容易便通过中场,直插禁区,这是奥根塔勒才
开始他的拿手好戏:禁区前沿防守。与荷兰的半决赛就是个好例子:古利特在
终场叱诧风云,而巴斯滕不得不在禁区内恶战科勒尔和奥根塔勒。作为自由
人,奥根塔勒顶多是个及格分。

92:宾茨在自由人的位置上肯定会名流青史,因为它的拙略表演,使得福格茨
在两场小组赛后不得不放弃了自由人战术,而该打纯粹的三后卫。宾茨被苏格
兰人和荷兰人打得晕头转向,害得艾芬博格不得不回到禁区当后卫,中后场门
户大开,而进攻时更是要哈斯勒一柱擎天,才力保德国队跌跌撞撞进了决赛。
宾茨绝对是个不及格的自由人,自欧洲杯后,他也再没进过国家队。

96:萨墨尔横空出世!所有人都惊叹,贝肯鲍尔之后最优秀的自由人!但以本
人之见,萨墨尔其实已经超过了贝肯鲍尔,绝对是自由人战术的登峰造极之
作,是德国国家队历史上的里程碑式人物。防守时,他经常与会到中后卫身后
补位,使得巴贝尔和海尔墨没有后顾之忧,频频助攻。以决赛对捷克为例,伯
伯斯基突破德国防线如探囊取物,直插禁区,而只有萨墨尔拼命追赶,一脚将
他放倒在禁区线上。进攻就更绝了,对克罗地亚一战,当萨墨尔冲入禁区时,
捷克后卫刚刚人人对位将德国的中前场队员一一看好,萨墨尔的出现宛如天降
神兵,一剑穿心。而所有这一切,必须建立在对场上局面的果断和正确判断的
基础上,对自由人的要求实际上有点像是二战时期德军指挥部的参谋总长,冷
静而果敢,这可能也是别的国家很难模仿的吧。

本届杯赛:马特乌斯无疑将出任这一核心角色。但他的受伤不知是否会带来负
面影响,杰里梅斯无疑是这一位置的有力竞争者,他在马特乌斯离开拜仁后已
经证明了这一点,但缺乏冷静头脑的他也可能会带来消极的结果。被外界盛传
的诺沃特尼和巴拉克实际上没有可能,他们两人一个是正牌的中后卫,一个是
正牌的防守中场,根本没有自由人的经验,而在他们效力的勒沃库森俱乐部,
很少采用自由人战术,如果有自由人,道姆教练的第一选择实际上是拜因利
希。综上所述,德国人如果想要在本届杯塞上卫冕,马特乌斯和杰里梅斯的表
现是第一要素。


作者阿翠,
 楼主| deviljack 发表于 2003-11-29 20:47:00 | 显示全部楼层
英格兰,你不如去死吧
一个德迷眼中的英德大战

英格兰,对于一个德迷来说是什么?
想想粗俗的无孔不入的《太阳报》,想想三版女郞如此频繁的与英格兰足球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想想那些胜则得意忘形败则作鸟兽散的体育传媒,想想那朦胧的令人厌恶的雾伦敦,想想那些醉醺醺的满是酒气的足球流氓,除了那个爱咖着雪茄的有着斗士一样勇气的贵族之后曾经给我们带来过的麻烦。
我的嘴角泛起一抹不屑,英格兰,你不如去死吧。

英格兰足球,对于一个德迷来说是什么?
想想赫斯特的头球,想想加斯科因的眼泪,想想皮尔斯的无奈,想想索斯盖特的点球宴客,想想在温布利举起欧洲杯的情景。
说起温布利,对了,英格兰足球的所谓象征,在他行将就木的时候,你们何苦选择德国来给你送葬呢?除了自寻烦恼,我想不出更好的解释。
我的耳边只有天空中足球的呼啸,可我常问自己,足球应该在脚下踢,不是吗?可英格兰连这最基本的道理都不懂。
我的嘴角浮起一抹冷笑,英格兰,你不如去死吧。

至今我记得,2000年6月的那个夜晚,在已经日渐衰竭的德国人面前,英格兰球员眼里那种惯性的恐惧,可连上帝也会打个盹的,不是吗?
你是英迷,你骄傲的说,希勒进球了。
可我提醒你,仅仅一个月之后,哈曼让英格兰又一次陷入了沉默,这种沉默,反衬着几个月前的媒体的那种狂喜的心情,一切都显得那么的不合时宜。
我是德迷,我微笑着说,英格兰,你不如去死吧,我可以推你一把,真的。

作为德迷,我常常想,一个国家,一个骄傲的帝国,如果被另外一个国家,一个冷静而可怕的帝国整整压制了36年,那么,这个国家的上上下下,难免没有一种接近变态的心理暗示。
作为德迷,我常常想,足球是如此神奇而又不可捉摸的东西,可连英格兰最伟大的前锋都说胜利者总是德国人,那么,英格兰,你干脆去死吧,何必我推你。

如果要选取世界杯上的最佳配角的话,那非英格兰莫属了,你们先后见证了世界杯历史上最不可思议的两个进球的诞生,带着英格兰人特有的憨厚和淳朴,甚至回顾近20年来的重大比赛,你们义无反顾的充当着悲剧性的角色来反衬别人的伟大。
既然这么可怜,英格兰,你又何必活着,你干脆去死吧。
我是德迷,看着你死,我可不会同情。

就这样,带着常年以来形成的巨大的心理优势和满足,我坐在电视机前,等待着比赛的结果,是3:0还是4:0,是巴拉克还是代斯勒,对于一个德迷,这没有太大的区别。

结果出来了,是1:5,出乎意料,可我只是淡淡的笑一笑,没什么,为了下一场的快意恩仇,何妨让英格兰的心飞得更高。

我是德迷,我眼中的英德大战。
我等待,所以我相信。

作者深蓝的眼,
小代 发表于 2003-11-30 00:4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加精吧!太好了!
AriesChu 发表于 2003-11-30 18:3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沃勒尔是个很出色的教练

世界杯上他把德国后卫转身慢的毛病解决的很好

预选赛惨败英格兰其实就是输在欧文的速度上

而美国的打法同样依靠速度,卡恩虽然神勇,但要是没后卫协助,依然会被灌球
becker 发表于 2003-11-30 18:4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深蓝的眼,
只要是泡过新浪的网友都会对他的文笔非常佩服。
没有什么激烈的措词,
也没有什么励志的演说,
那种漫不经心似的风格,
绝!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联盟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国德迷联盟 - GerFans.cn ( 辽ICP备17002255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6-14 00:02 , Processed in 0.027263 second(s), 13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