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德迷联盟 - GerFans.cn

 找回密码
 加入联盟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二战德军主要将领简介

[复制链接]
 楼主| 林梓枫 发表于 2003-12-12 15: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勃劳希奇(Brauchitsch)

1938年1月29日,希特勒召见第4集团军总司令--炮兵将军勃劳希奇,任命他接替弗里契上将为陆军总司令。6天之后,希特勒自己担任了三军最高统帅,解散了战争部的“防卫军局”而成立了“防卫军统帅部”,同时任命凯特尔将军为防卫军统帅部参谋长。

1938年2月4日,国社党机关报《民族观察报》宣称该日为“国家社会主义具有历史意义的一天和里程碑”。希特勒曾向德国军民宣告:“从现在起,整个防卫军的指挥权都直接掌握在本人手中了!”

许多高级军官都被勒令退役了,其中包括德军优秀的代表。防卫军成了希特勒的工具,在他之下没有一个指挥总体作战的专家。

勃劳希奇的任命仅仅是一种应急的办法。本来,希特勒有意把这一高级职务委派给国社党的党员赖歇瑙将军,但又怕赖的任命遭到陆军的激烈反对,所以才决定了勃劳希奇。因为他在陆军中声望很高。

勃劳希奇于1881年出生在柏林,排行第五。其父曾为骑兵将军,他是一个天子聪慧的军官。这个昔日普鲁士皇家的候补军官,曾因在一次大演习中情况判断准确而初露头角。当他晋升中尉时,曾服务于第3近卫野战炮兵团。1912年,他未经军事学院培训即直接调往参谋本部。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其间,勃劳希奇始终担任参谋军官职务。战后,于1918年晋升少校,被派往拥有十万人的德国陆军中服务,曾在作战部队和参谋部任职。1932年调任炮兵监察员。1933年2月1日任第1师师长兼驻柯尼斯堡的第1军区司令,并于同年10月1日晋升中将。在这一工作岗位上显示出他的干练和组织能力,一年之后即晋升为炮兵上将。

1937年,希特勒任命勃劳希奇为驻莱比锡的第4集团军总司令。一年后,因勃洛姆堡和弗里契相继被免职,勃劳希奇即接任陆军总司令之职。

勃劳希奇聪慧过人,反应敏捷,头脑冷静,凡与他有深交的人,无不对他敬佩。他是在德意志民族与德国陆军命运的关键时刻接任陆军总司令的。勃洛姆堡的去职,尤其是弗里契的被清洗,引起了世人的惊讶。而陆军仍然保持了高度的战备状态。当时和以后常有人问道,为什么新任陆军总司令不为弗里契将军主持公道,请希特勒恢复他的职务。曼施坦因元帅在他所著的《一个军人的生活》一书中解释说,勃劳希奇未曾干预此事,是因为他已奉命参加了清洗弗里契的行动。

这可能是确实的。希特勒当时还给了勃劳希奇一笔费用,以解决他财务开支上的困难。这样,他接受了陆军总司令的任命。历史学家戈洛曼在他所著的《十九世纪和二十世纪的德国史》一书中对这件事评论道:“

那时战争部长和陆军总司令弗里契均已免职,后者的去职是由于被讨厌的秘密警察中伤的结果。各将领都知道他们的同僚是无辜的,但无人能够挽救他。他们都很愤怒,但也都受到了谣言的威胁,和1933年施莱歇被暗杀以后一样。那时,陆军参谋长贝克如果能够得到将军们的支持,他必定能够给中伤者、警察和党内当权派一个严重的打击。他们不支持他。弗里契的继任者勃劳希奇之所以愿意受命,是因为他得到了希特勒一大笔赠款。”

由此我们也可以知道,1939年春季,当戈林在全体将官面前指责军队“固守传统而不适应国家社会制度的需要”时,勃劳希奇为什么没有予以反驳。

勃劳希奇虽然敢于从军事角度来反对希特勒一切从政治着眼的观点,但希特勒固执己见,坚持“政治第一”。这个陆军总司令绝对不是巧言令色、心术不正的希特勒的对手。

1938年8月4日,贝克上将提出意见书,认为希特勒对波兰和捷克的政策将引起西方的干涉,从而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当时在场的所有将官,除布施和赖歇瑙之外,都赞同贝克的意见。于是勃劳希奇决定去见希特勒,向他陈述以上意见。而希特勒正想刺激西方列强的干涉,以便推行自己的战争政策,因此他毫无顾及其参谋本部和各总司令的警告。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初,勃劳希奇就表现出了他的军事才能。按照他的计划,波兰军队遭受三面围歼。1938年9月27日,华沙政府终于投降。波兰战役前后仅27天,陆军总司令完成了一部杰作--“闪击战”。

当希特勒决定攻击西方的时候,又是陆军总司令和陆军参谋本部的参谋长哈尔德表示了反对和坚持防御的意见。

勃劳希奇这时希望能与英法取得谅解。此外,许多将军--其中有严谨的勒布,还请求他阻止破坏中立的行动,以免损害德军的荣誉。希特勒不加任何考虑。野战军于1940年5月10日又发起了攻击。在勃劳希奇的统率下,德军各部队又赢得了很大的战果。此时,法军已在埃纳河与索姆河一线完成了防御配系。经过激烈的战斗,这一防御配系土崩瓦解。法国于是投降。勃劳希奇由于西方战役的胜利而被晋升为元帅。

当他胜利地结束了巴尔干战役而使东南翼获得安全之后,他又指挥野战陆军去攻击苏联。早在1941年春季,在希特勒与勃劳希奇之间发生了多次意见分歧和冲突。其结果是,这位元帅不仅要与苏军作战,而且也要与希特勒的偏执进行斗争。这就注定了他非失败不可的命运。

勃劳希奇以莫斯科为德军作战的主要目标。为使苏军不能实施大规模的兵力调动,需要攻占苏联重要的铁路交通中心。但希特勒却命令去攻打列宁格勒,因为他认为这是共产主义组织的中心。他打算在占领列宁格勒之后还要占领东乌克兰,然后才去攻占莫斯科。

勃劳希奇磨破了嘴皮才说服了希特勒放弃大包围计划,而直接攻击莫斯科,而这种攻击同样造成了用兵上的困难,致使德军被迫于1941年12月5日停止攻击行动。

在中央集团军面对敌人,同冰雪和泥泞搏斗之时,勃劳希奇则试图说服希特勒改变他的许多荒谬主张。但他终于无能为力了。希特勒只相信自己的直觉,并且于12月7日要求陆军总司令辞职。实际上,勃劳希奇也已精疲力尽,他的心脏由于不断地同希特勒发生争执已衰竭不堪,于是在12月19日辞去了职务。同一天,希特勒任命自己为陆军总司令,并向陆军参谋长哈尔德解释道:“作战指挥这样的小事人人都会。陆军总司令的职责是要使陆军国家主义化。没有一个将军能够按照我的意志去尽到这种职责。所以我才决心自己来干。”

勃劳希奇回到了施莱西亚,赋闲在家。他完全同外界隔绝了。希特勒却把一切过失都推到这位去职的元帅身上。他对于这位在波兰西部和巴尔干诸战役中建立过功绩的人的态度,可以从宣传部长戈培尔1942年3月20日所写的日机中看出:

“领袖抱怨冬天给他带来了极大的忧虑和困难。我这时注意到他已经很苍老了。如果他一软弱下来,前线立刻就会崩溃,而且会造成比拿破伦更惨重的灾难。那样,几百万勇敢的士兵就会面临饥寒与死亡,我们的智慧就会化为愚昧。这种可能的过失,大部分都推到勃劳希奇身上。领袖对他满怀轻蔑之情。”

勃劳希奇元帅再度被公众所注目,是在1948年他在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被提做证人之时。此后不久,1948年10月18日,他因心脏病复发与世长辞。他是一位有才干的陆军指挥官和战略家,但他不是混世魔王希特勒的对手。
 楼主| 林梓枫 发表于 2003-12-12 15: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歇瑙(Reichenau)

赖歇瑙元帅是一名忠诚的国社党党员,他深信希特勒的国家社会主义运动是复兴德国的唯一途径。他效忠希特勒的行动,突出表现在1941年10月任第6集团军司令时下达的“军队在东战场的行动”这一命令。在命令中,他完全按照国社党的宣传方式,要求官兵“无情地根除敌人的阴谋和暴动”,“彻底肃清布尔什维克思想,消灭苏维埃国家”。

这一宣传行动是普鲁士军队的传统中前所未有的。这种由一位将军下达宣传命令的方式和措辞,曾引起当时很多陆军将领的强烈不满。

赖歇瑙1884年出生于卡尔斯鲁厄,父亲也是军人,最后升至将军。1903年,赖歇瑙开始在驻柏林的近卫野战炮兵第1团服役,次年即晋升少尉。在青年时期,他就具有远大的理想和报国热情。他爱好体育运动,以近卫军官的身份参加过柏林体育协会,尤其擅长投掷标枪和铁饼,因成绩优异而名噪一时。

1912年他从军事学院毕业后又回到原来的部队,两年后晋升中尉副官,并随团参加前线作战。他参加过马苏里湖、立陶宛、佛兰德等地的作战,战斗中表现突出。

德意志帝国于1918年崩溃,担任骑兵第7师参谋官的赖歇瑙随部队开往西里西亚执行边防勤务。1920年加入陆军,四年后晋升少校,并调到第3师司令部工作。1927年调任驻柏林的第1集团军司令部参谋官,一年后调任驻斯图加特第5通信营营长。1929年升任通信兵部中校参谋长、两年后晋升上校,并调任驻东普鲁士的第1师参谋长。

赖歇瑙在希特勒执政之前就已最新于国家社会主义及其政治获得,并对他的上司、第1师师长勃洛姆堡产生过很大的影响。

1933年,赖歇瑙任国防部部长办公室主任,直接参加新国防军的建军工作。他毫不隐瞒地自命为希特勒的忠实信徒。1934年8月2日,年迈的兴登堡总统逝世。24小时之后,陆军总司令弗里契即命令国防军向希特勒宣誓效忠。这一效忠誓词就是由赖歇瑙口授,另一名少校笔录的。这一誓词是违背当时仍然有效的魏玛宪法的。

当时,很多军官都预料到了它将产生的恶果。当时任军队办公室主任的贝克将军就把这一天称为他“一生中最黑暗的一天”。

1935年10月,赖歇瑙晋升中将,并接任驻慕尼黑的第7军军长,一年之后升为炮兵将军。

赖歇瑙忠于纳粹党的立场,在国防军中无人不晓。他被认为是个投机分子。当勃洛姆堡被免去陆军部长职务,而赖歇瑙被提名为新任陆军总司令时,当时的第1集团军司令龙德施泰特上将曾亲自去见希特勒,表示强烈的反对。希特勒只得任命勃劳希奇上将为勃洛姆堡的继任者。

1938年2月4日调任赖歇瑙为第4集团军司令。同日,希特勒召集内阁会议,以莫须有的罪名宣布免去陆军总司令弗里契的职务,并送交军事法庭审讯。将以前的“防卫厅”改为“国防军统帅部”,直接归希特勒领导。任命凯特尔将军为统帅部部长级参谋长。

赖歇瑙在德国吞并奥地利的谈判中担任了重要角色。而在希特勒策划侵占捷克的过程中,赖歇瑙更是充当了他的忠实顾问。

早在1938年4月,希特勒就命令国防军统帅部草拟了侵犯捷克的计划。陆军参谋长贝克上将在陆军总司令勃劳希奇的支持下,曾劝告希特勒不要挑起国际冲突,以免酿成灾难。8月4日,在国防军统帅部举行了一次会议。在会上,贝克再次提出德国必须采取避免战争的政策,勃劳希奇随即请求希特勒撤销武力解决捷克问题的命令。除两名将领之外,所有在场的将领都同意贝克的意见。这两名将领就是布施和赖歇瑙。

9月,德军开进苏台德区,其中就有赖歇瑙的部队。

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终于爆发。赖歇瑙指挥的第10集团军实施主要突击。它突破了波兰的边防要塞,迫使波军放弃米达夫卡河岸的坚固要塞阵地。赖歇瑙随即将部队重新整编,一举将波兰军队赶到华沙以南的魏克塞尔河,并切断了敌之退路,前后包抄敌军,迫使他们投降。

波兰战役胜利后,赖歇瑙晋升上将。这时,希特勒开始部署西线攻势。国防军各将领对此非常反感。他们力主同英法达成协议,结束战争。于是,派出赖歇瑙去劝阻希特勒的行动。但是,即使这位受宠的将军也无法动摇希特勒的决心。5月10日,德军在西方边境发起了进攻。集团军的攻势勇猛而灵活。赖歇瑙的军团一举打到设防坚固的埃伯特运河。结果,比利时军队被击败。5月28日,赖歇瑙接受了比利时的投降。第6集团军左翼推进到里尔,并在那里击溃了强大的法国军队。

赖歇瑙在战斗中表现勇敢,他亲自指挥突击队前进,自己首先在枪林弹雨之下跨墙越壁,大大地鼓舞了士气。6月5日,德军又突破了法军重新建立起的一条防线,中旬就打到了卢瓦尔河,24日战役结束。赖歇瑙因功晋升元帅。

1941年6月22日德苏战争爆发。赖歇瑙的第6集团军为南方集团军的左翼。在艰苦的战斗中,该军团强渡斯蒂尔河。苏军骑兵将军布琼尼指挥下的部队虽然进行了顽强的抵抗,但在赖歇瑙装甲部队的压迫下,也不得不于7月3日撤退到斯鲁契河以东。在伤亡惨重的情况下,第6集团军仍能突进到基辅。向南迂回的第17集团军和第6集团军一部曾于8月上旬围歼了苏军第6和第12集团军的大部。

8月24日,第涅伯河流域全部陷入德军之手。9月19日占领基辅。7个苏联集团军都在这一包围战中被歼,被俘红军达五十余万人。

10月2日,德军继续向哈尔科夫和库尔斯克方向突进。这两个城市在一个月之内先后被占领。以后,由于寒冬和道路泥泞,德军停止前进。这时,苏军发动了一次突如其来的反击,迫使南方集团军总司令龙德施泰特上将元帅把第17和第6集团军撤至顿涅茨河之后,以便保护哈尔科夫。

11月30日,赖歇瑙接替了因患心脏病而辞职的龙德施泰特上将。希特勒命令赖歇瑙不惜一切代价坚守战线。但苏军又把战线突破,使赖歇瑙被迫后撤至米亚斯河之后。

12月29日,苏军在其海军部队的强大炮火掩护下登陆费奥多西亚,试图夺回克里米亚。在施篷内克的指挥下的第42军,只有一个师担任刻赤半岛的防御。由于同集团军的联络中断,施篷内克命令撤出刻赤半岛。为此,撤出的第46师全体官兵受到赖歇瑙禁止奖赏的处罚。

1942年元月12日,赖歇瑙死于突发的心脏病,未能亲眼目睹德国日后惨败的命运。

赖歇瑙要求部队很严格,自己也能以身作则,他所具有的陆军指挥官的素质是无可否认的,尽管他在政治上的表现至今仍受到批评。
 楼主| 林梓枫 发表于 2003-12-12 15: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克莱斯特(Kleist)

在德国历史上,克莱斯特家族被誉为剑与琴、天才与智慧、伦理道德与节俭质朴的化身。

克莱斯特的高祖父是腓特烈大帝麾下的元帅,其子孙历代都有忠勇军人。但克莱斯特本人却并不是出身于军人家庭。他于1881年8月8日出生在布劳恩费尔斯的一个教授家庭。高中毕业后,克莱斯特被送往野战炮兵第3团任见习军官,一年之后晋升少尉。1906年任营副官,一年后任团副官,1910年晋升中尉,并考入军事学院受训。

1912年,克莱斯特被派到驻卡塞尔的骠骑兵第14团任职。1914年,在担任驻但泽近卫骠骑兵第1团的上尉连长时,曾参加了坦能堡会战。1916年任职于第17军司令部,一年后任近卫骑兵师首席参谋官。该骑兵师于1917年11月被调往西线,曾参加过兰斯、香比尼与马斯河等地的战斗。

1918年德意志帝国崩溃,克莱斯特上尉加入义勇兵团,后投奔国防军步兵第6指挥部,1921年7月晋升少校。1922年起在汉诺威的骑兵学校任战术教官,1926年晋升中校,1928年任驻布雷斯劳骑兵第2师参谋长,次年任第3师参谋长并晋升上校。1931年任驻波茨坦步兵第9团团长,次年任骑兵第2师少将师长,希特勒掌权后不久即晋升中将。

1936年,由于扩充军备,克莱斯特晋升骑兵将军,任驻布雷斯劳的第8军军长。1938年,因其反对国社党的行为而被免职。后来,根据1939年至1940年度的动员计划,克莱斯特重新入伍并被任命为赖歇瑙的第10集团军属下的第1装甲军军长。

战争中,克莱斯特的装甲部队迅速突破了克罗伊茨堡以东的波兰防线,在拉多姆附近包围了波兰的军队并同北来的古德里安的装甲部队会师。装甲部队独立作战获胜,是有史以来的第一次。

在1940年实施西方攻势的时候,以克莱斯特的装甲兵团为突击主力。5月10日,攻击开始,鲍克的B集团军群猛烈地冲向荷兰与比利时的阵地,荷兰军队立即崩溃。克莱斯特的部队也经过卢森堡和南比利时向前突进。6月9日,克莱斯特在贡比涅突破敌人阵地,两天后到达马恩河并继续向南越过里昂而到达伊泽尔河。战役于6月22日胜利结束。克莱斯特在战役中获得骑士十字勋章,并晋升上将。

为实现希特勒控制巴尔干半岛的企图,李斯特的第12集团军集结于保加利亚西部边境。克莱斯特的第1装甲兵团就配属于该军团。1941年4月8日,克莱斯特部越过南斯拉夫边境,经尼什向贝尔格莱德突进;4月12日,魏克斯的第2集团军所属装甲部队南下该地,迫使南斯拉夫军队倒戈投降。4月23日,希腊军队投降,克莱斯特于27日进入雅典,突进伯罗奔尼撒,大败欲登船逃脱的英国远征军。继之,克莱斯特的装甲兵团奉调马不停蹄地开往罗马尼亚。

在东方战役的第一周内,第6集团军和克莱斯特的装甲兵团到达达罗夫诺和卢茨克地区。苏军布琼尼元帅以其2400辆坦克同克莱斯特的600坦克相对抗,竟坚守不住而被迫退却。

克莱斯特所部又向南方突进,到8月24日,整个第涅伯河以西直到河口的地区就都落入德军之手。当会战于9月26日结束时,共有65万红军被俘,884辆苏军坦克被缴获。

当曼施坦因的第11集团军指向克里米亚时,克莱斯特所部在第涅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实行强行渡河,歼灭苏军5个师,并在亚速海会战中与第11集团军共同歼灭苏军两个集团军。

由于苏军强有力的反击,南方集团军群总司令龙德施泰特上将元帅被迫撤出罗斯托夫。希特勒命令停止撤退,并将龙德施泰特上将免职,以赖歇瑙接替,而赖歇瑙也守不住原来的阵地,被迫退至米阿斯河一线。

1942年9月9日,希特勒将与他意见不合的A集团军群总司令李斯特元帅免职,自己瞎指挥了三个月之后才命令克莱斯特继任该集团军群总司令。之后,克莱斯特晋升元帅。

德军进攻斯大林格勒失败、第6集团军投降以及苏军向纵深突破,逼迫克莱斯特部后撤。1943年3月底,A集团军群又在哈尔科夫与塔甘罗克一线占领新阵地。由第6集团军、第1装甲集团军和第8集团军编成了一个新的南方集团军群,曼施坦因任司令。该集团军群在遭到苏军不停的反击之后,于8月间被迫退至第涅伯河一侧。

1943年9月中旬,由新的第6集团军和第17集团军编成了一个由克莱斯特指挥的A集团军群。在损失严重的情况下第6集团军得以顺利地撤至第涅伯罗彼得罗夫斯克附近。第17集团军也转移到了克里米亚半岛的刻赤,并坚守到了1944年4月,终因兵力消耗过大而被迫后撤。

1944年3月30日,克莱斯特和曼施坦因被希特勒召到贝希特斯加登并解除了他们的职务,接替他们的是莫德尔和舍尔纳。

克莱斯特最初退居于西里西亚过着安静的日子。当战争逼近德国边境时,他又迁居到下巴伐利亚的米特费尔斯。

战争结束之后,克莱斯特被美国宪兵逮捕。1946年,他被引渡到南斯拉夫,以战犯罪被判刑15年;1948年又被引渡到苏联,关在莫斯科监狱的担任牢房里。1954年,被转移到弗拉本米罗夫卡的将官俘虏营,同年秋天死在那里。
 楼主| 林梓枫 发表于 2003-12-12 15: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雷德尔(Raeder)

翻看昔日的海军总司令雷德尔元帅及博士的个人档案,第一页上记载着他的个人身世。第二页上记的是他所担任过的十三个职务:从1895年的海军见习军官到1943年的元帅。第三页记的是三十六个舰上职称:从在“施托施”号舰上当见习军官到1928年9月海军秋季大演习时在“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号舰上担任审判官。

第四页上注明:

1895年5月30日为海军见习军官。

1897年10月25日,海军军官考试成绩特优,并获毕业证书。

1926年5月31日,获基尔大学哲学系荣誉博士学位。

以下记载的是他获得的一些国家的高级勋章。最后记载着他所参加过的各次海战的情况。

雷德尔1876年4月24日出生于汉堡的万茨贝克镇,父亲为西里西亚省格隆堡高级中学校长。他于1894年毕业于父亲的学校并考取基尔的海军军官学校,6个星期的陆上严格训练之后登上了“施托施”号练习舰,接受航海的基础训练,参加过前往西印度群岛的航行训练。1895年五月升为见习军官,派到“格纳森诺”号上见习。在下一个训练年度里,他开始学习舰炮学、水雷学和鱼雷学。1897年10月在海军军官考试中获得最优成绩。海军向现代化迈步,雷德尔被派到装甲战舰“萨克森”号和装甲战舰“德意志”号担任通信官。

德意志帝国要成为一个强国,势必同英国抗衡,因为英国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海军舰队。

德皇威廉二世和海军上将提尔匹茨促成了海军的发展。能在皇家海军服役,成为当时莫大的荣幸。青年海军军官们充满了优越感和爱国的热情。

1897年,当一个德国舰队占领了中国的胶州湾和青岛,并于1年后由德国政府租借了该地区之后,又有第二个巡洋舰队在皇太子海里希指挥下开到了东亚。装甲战舰“德意志”号则为他的旗舰,雷德尔就在上面担任通信官,同时担任舰上军乐队的指挥。他不仅发挥了自己的音乐天赋,而且发现了他的写作能力,他写的《菲律宾的叛乱》一书特别受到皇太子海里希的赏识。

1900年4月,雷德尔晋升中尉,并调任水兵第1大队副官,一年之后又调任“蟋蟀”号舰上的第一航海官。在因膝盖受伤的几周休养期间,他写了一片题为《关于克里米亚战争中陆海军的协同问题》的研究论文,在这方面表现出特殊的兴趣。这在以后攻占挪威的战役中他作了很好的尝试。

以后,雷德尔被派往战舰“威廉大帝”号担任警卫官。1903年10月至1905年6月被派往基尔海军学院受训。由于父亲的教育,雷德尔通晓英法语言。在受训期间,他又选修了俄语,自学了西班牙语,还到俄国进修了三个月。

1905年4月,雷德尔晋升海军上尉,并于海军学院毕业后被派往波罗的海预备舰队的“福里特约夫”号海岸装甲舰上任航海官。1906年4月调任驻柏林的海军部情报处第一科科长。他的职责是搜集和研究外国的新闻报道,主编《海军观察》和《航海》杂志。他所担任的工作使他有机会经常接近提尔匹茨上将和作家罗尔巴赫博士,甚至接触过德皇威廉二世。后者还赠予过雷德尔四等红鹰勋章,以鼓励其写作的成就。

这样一个满腹经纶、多才多艺的人竟然不问政治而一心致力于军事,这也可以说是他一生中的弱点吧。

从1909年10月到1910年3月期间,雷德尔先在“霍亨索伦”号舰上任航海官,后来在皇帝游艇上服务。这位青年上尉同皇帝有了较多的接触。威廉二世很赏识他,当航行途经利萨岛时,让他作了一次专题报告,讲评1866年奥国海军在特格霍夫海军上将指挥下战胜意大利人的海战情况。这位喜欢探讨学术问题的皇帝也曾召见过雷德尔。

1911年4月,雷德尔少校调任巡逻舰队司令希佩尔上将处任首席参谋官,以后先后服务于“约克”号舰和旗舰“塞德利茨”号。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了。1914年11月3日,德国巡洋舰首次攻击亚茅斯,“塞德利茨”号担任了攻击的主力。以后在同英国海军的激烈战斗中,“塞德利茨”受了重伤。“布鲁切尔”号则被击沉,而英国旗舰“狮”号也被轰击得失去战斗力。雷德尔因战功而获一等铁十字勋章。

经过长时间的休整,新任舰队司令舍尔上将指挥了一次向斯卡格拉克的突进,1916年5月31日,在那里发生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最大海战。战斗舰“吕措夫”号击沉了英国巡洋舰“常胜”号,但自己也受了重创,不得不在敌火下换乘另一艘巡洋舰“毛奇”号。

二月初,帝国政府宣布实施无限制的潜艇战雷德尔参加了掩护各进击港口的潜艇的安全工作。1917年,他晋升海军中校。9个月后,他实现了自己梦寐以求的愿望,担任了一艘新的小型巡洋舰“科隆”号的舰长,被派往北海执行巡逻任务。

当时的德国,反帝制的运到日益高涨,加之给养不够,海军士兵普遍不愿打仗。1917年8月,远洋舰队第4大队军事法庭以煽动叛乱罪判处5个反帝制的水兵死刑。不到一年,德意志的帝制终被推翻。

雷德尔在战争结束一年之后晋升海军上校,并于1920年7月被派往柏林的海军档案处工作,整理官方的海战资料。1922年和23年先后出版了他所编写的两本书。第一本书记述从巡洋舰的出征到“施佩伯爵”号沉没这一段历史‘第二本叙述各小型巡洋舰的作战和航海经过。在海军档案处工作期间,雷德尔利用业余时间就读于柏林大学。当他准备考取博士之时,他被提升为海军少将,并就任海军教育监的监督,掌管各海军学校的教育工作以及两艘训练用舰。

由于凡尔赛条约禁止德国设立参谋本部和海军大学,雷德尔建立了秘密的指挥和参谋人员训练班,同时也成立了海军各类专科学校。

1924年,雷德尔接任北海轻舰队司令,以巡洋舰“汉堡”号为旗舰。次年二月,他被调回基尔,同时晋升海军中将,担任波罗的海军区司令。

在1926年5月31日斯卡格拉克海战十周年纪念日那天,基尔大学哲学院授予雷德尔名誉博士的学位。两年后,雷德尔升任海军总司令。最初,他同顶头上司国防部长罗纳意见不合,以后,他们之间的关系有了改善。自此以后,他就专心致力于德国海军的重建工作。他主张建造重型军舰,并在“塞维拉”航空公司招牌的掩护下建立了半军事性的海军航空兵。

雷德尔虽然不问政治,但他头脑清醒。1933年之后,德国海军未被卷入希特勒国家社会主义运到的漩涡,完全是雷德尔的功劳。

1933年2月,希特勒首次召见雷德尔,并对他说,他绝不会同英国、日本或意大利交战。海军舰队的建立只用于防卫欧洲大陆。而且他建议同英国舰队维持35:100的实力比例。

1934年8月2日,兴登堡总统去世,希特勒成为他的继任者和三军最高统帅。次年3月16日,希特勒宣布凡尔赛条约的限制无效。英国人对此提出抗议,并派外交大臣艾登去德国。6月18日双方签订了一个海军协定。

这时雷德尔交给训练巡洋舰“恩登”号舰长邓尼茨海军中校一个任务,要他组建新的潜艇部队。邓尼茨主张建造供“集群战术”用的中型潜艇。他认为,建造中型潜既符合德英海军协定中关于舰艇吨位的限制,又能建造数量较多的潜艇。

雷德尔的工作更加繁忙,但他有一个可靠的参谋班子。此外,他在自己的职权范围内享有广泛的独立性。这就使雷德尔能够在1935年完成两艘装甲战舰、两艘巡洋舰、十六艘驱逐舰和二十三艘潜水艇的下水的工作。到9月27日,邓尼茨已经可以把第一批的六艘潜水艇编为一个潜艇小队了。

虽然雷德尔竭力提防纳粹党对于海军建设的任何干涉,他同元首之间的关系还是友好的。希特勒对于雷德尔的一切建议都表示采纳,从不干预。

当雷德尔于1939年4月晋升海军元帅时,一切迹象都表明战争在日益迫近。雷德尔曾一再警告希特勒,不要介入国际纠纷,特别应当避免同英国发生战争。他和海军总部的军官都一致认为,德国的海军要想同英国海军作战力量是不够的。在他同伯姆和邓尼茨两位海军将军的一次会晤时,他曾断言:“德国舰队除了战斗和光荣地沉没之外,不可能有别的作为。”但他又说,德国海军利用潜艇来破坏大英帝国的海上联络,兴许能获得成功。

当朗斯多夫上校于1939年12月17日成功地出击,重创并最后炸沉了英国的装甲战舰之后,雷德尔和希特勒之间发生了激烈的争执。从那以后,希特勒开始把他的党的意志强加在海军身上。

1940年4月,海军接到攻占挪威的任务。雷德尔最初认为,对于德国来说,中立的挪威比之被占领的挪威更为重要。后来,当他获悉英法军队也在进行占领挪威的矿砂港口钠尔维克的准备之后,才决定采取先发制人的行动。他建议以鱼雷快艇实施登陆,陆海军密切协同。占领挪威一仗,招致了海军的重大损失,但陆海军的协同动作还是比较顺利的。

西方战役之后,雷德尔奉命对英国本土进行登陆作准备,雷德尔当即申诉意见,应把争夺制空权列为登陆的先决条件。要使英国的空军,甚至海军都无法制止登陆行动。此外,还须开设一个没有水雷的区域,两侧更要布雷警戒,并准备必要的运输船只。希特勒也曾答应,在1940年8月15日以前将一切准备齐全。但这种准备竟拖延到9月15日。到了10月,希特勒竟又下令停止“海狮计划”。尽管如此,海军作战的重点仍然是英国。

在大西洋上的最后一次大海战发生在1941年5月21日。战列舰“俾斯麦”号击沉了英国的装甲战舰“胡德”号,还把“威尔斯亲王”号战列舰击成重伤。然而,“俾斯麦”号也同归于尽。至此,重型舰只的作战停止了,潜艇部队开始担任海战的主角。德国潜艇在敌人周密的反潜措施下也曾获得相当大的成功。水面舰只和潜水艇以及飞机相互配合对敌人在北冰洋护航船队所实施的攻击也是十分成功的。

1942年秋季,德国巡洋舰队司令在一个薄暮时分停止了对敌人一个警戒周密的护航船队的攻击。希特勒对此十分不满。次年元月6日,他又在一次会议上提及此事,并指斥和侮辱了雷德尔元帅,致使后者愤而辞职。

希特勒批准了雷德尔的辞呈,于元月30日任命邓尼茨元帅为海军总司令。

德国战败之后,雷德尔被苏军俘虏,并与其夫人一同被押解莫斯科。1945年11月20日,他和邓尼茨以及其他20名政府官员都站在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上接受审判。当他被判处无期徒刑时,也是毫无惧色,他甚至请求盟军的检查委员会枪决他。

1947年7月18日,雷德尔被关进施潘道监狱。1955年9月获释出狱。他最后定居于基尔,并在1957年出版了他的回忆录。

雷德尔死于1960年。
 楼主| 林梓枫 发表于 2003-12-12 15: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莫德尔(Model)

1942年元月,德国中央集团军群的北翼发生了一次严重的危机。在苏尼茨基附近,苏军在德军第4集团军和第2装甲集团军之间实施突破,并向斯摩棱斯克迅速前进,使撤退中的第4集团军陷入了极大的危机。中旬,第4集团军堵住了战线的缺口,与第2装甲集团军重新相接,但突入的苏军拦截了德军的后勤补给纵队,并且在其游击队的配合下袭扰第4装甲集团军和第9集团军的后方。

不仅如此,苏军优势兵力还在鲁萨、拉马和加里宁以北发起攻击,并把德军部队压迫到尔舍夫和格沙茨克地区。苏军还把中央集团军群和北方集团军群的接合部打开了一个缺口,其坦克部队从这个突破口内长驱直入,一直冲到德军背后而到达科尔穆-维里基鲁基一线。苏军一部向南迂回,突破德军在尔舍夫以西的警戒线,冲入第9集团军背后,另一部则突进到维亚济马。第4装甲集团军和第9集团军均被包围。

德军阵线一片混乱。几小时以前还在后方的德军指挥机构,很快就被苏军的突击队捣毁。在第一线大后方的汽车纵队,突然遭到苏军坦克的袭击。撤退中的一线部队也被苏军包围。谁也分不清哪里是前方和后方,部队之间无法取得联系。

在如此危急的情况下,有一个人仍然保持着坚定的意志和沉着的情绪。这个人就是被围的第9集团军司令莫德尔上将。

莫德尔上将于元月20日到达德军最高统帅部,请求派一个装甲军归他指挥。希特勒答应了,并要把这个装甲军用于格沙茨克地区。而莫德尔根据战线的实际情况,要把兵力用于尔舍夫地区。激烈的争论因此而发生。希特勒固执己见,毫不让步。这时,莫德尔以冷漠和嘲讽的语气向希特勒发问:“我的元首,是你在指挥第9集团军,还是我在指挥?”希特勒惊诧得抬起头,随即语气强硬地说:“我命令你把部队用于格沙茨克!”莫德尔仍不服从,并坚决反对希特勒干涉他的指挥权。他说,他对前线战况了如指掌,而最高统帅部的人只能按地图进行判断。

希特勒终于让步了,但他强调说,莫德尔必须对由此引起的一切严重后果负责。

战争的进展证实了莫德尔的判断,苏军果然向尔舍夫进攻。这样,莫德尔在激烈而损失惨重的战斗中,不仅击溃了进攻的苏军部队,而且也稳住了自己的战线。在尔舍夫的冬季战斗中,莫德尔显示了军事才能,获得了希特勒的信任。

莫德尔1891年元月24日出生于东普鲁士的廷根一个中产阶级的家庭,他父亲是师范学校的教员和普鲁士皇家乐队的指挥。他1909年起在德意志帝国军队服役。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他在西线部队作战,曾短时间在参谋本部服务,尔后参加凡尔登战役,曾因数次负伤而获得高级勇敢勋章。

战争结束,莫德尔已是上尉,继续在陆军中服务,曾担任步兵第2团团长。1935年被任命为陆军参谋本部技术司司长。他当时的长官曼施坦因将军夸他是群弱中的强者,并喻之为“鲤鱼池中的梭鱼”。

1938年,莫德尔晋升少将。一年后升任驻德雷斯顿第4军参谋长,参加了波兰战役,在拉多姆附近包围了强大的波兰部队。

波兰投降后,莫德尔升任布施上将指挥下的第16集团军参谋长。该集团军曾属于A集团军群,战斗在莫塞尔河上游的特里尔一带,曾突破马奇诺防线而占领凡尔登。1940年11月,莫德尔晋升中将,并重新担任指挥职务。

在东方战役中,莫德尔最初指挥第2装甲集团军的先遣部队第3装甲师,表现了一往无前的勇敢精神。早在1941年7月9日,他就因勇敢突进而获得骑士十字勋章。十月间,希特勒晋升他为装甲兵将军,同时任命他为部署于莫斯科以北的第41装甲军军长。

1941年10月2日,第3装甲集团军向莫斯科发起攻击。先头部队在夜间已经看得见苏军防卫克里姆林宫的高炮部队发出的炮火。但是,此时德军已是精疲力尽,伤亡越来越大,补给日益减少,燃料弹药运输中断,致使攻击受挫。莫德尔所部第6装甲师坦克团所受损失最大,可以使用的坦克只剩下10辆。莫斯科未能攻下,希特勒愤而撤销了坦克第2集团军司令古德里安的职务。德国陆军总司令勃劳希奇也奉命退役。第9集团军司令施特劳斯因并获准辞职,莫德尔于1942年元月接替了他的职务。

不久,莫德尔解除了该集团军被苏军包围的威胁,因而获得栎树叶骑士十字勋章。从此,莫德尔被誉为“转危为安的人物”。在战斗中,他表现出正确的判断和果敢的决心,坚强的毅力和严格的管理。他敢于表明自己的观点,即便同上级有分歧意见也毫不隐瞒。他从不考虑个人安危而经常同作战部队在一起。他还注意亲自过问后勤事务。

由于红军的顽强抵抗,德军已很难获得决战的胜利。国防军统帅部制定了一个新的作战方案。陆军参谋长蔡茨勒将军不同意这一方案,他仍然主张不失主动地大胆实施更大规模的作战。

希特勒最初也是犹豫不决,但他终于同意了蔡茨勒的意见,于是决定以库尔斯克弧形地带为作战目标。苏军在该地带深入德军阵地宽约200公里,深约100公里。德军计划用钳形运动围歼该地区的苏军。

这一代号为“堡垒作战”的攻势,按计划应于4月开始。中央集团军群已命令莫德尔的第9集团军完成作战准备,从奥廖尔向库尔斯克突进;而南方集团军群则派遣所属第4装甲集团军由南方对此目标突进。

希特勒不同意四月发起攻击,他要使用新型坦克参战,致使日期一拖再拖。莫德尔根据空中照相侦察情报指出,他的第9集团军很难在这种遍布野战工事的地形上前进,必须实施另一种攻击战术,否则就应放弃“堡垒作战”。中央集团军群总司令克卢格元帅不同意莫德尔的看法。他认为,攻击地区的苏军野战工事并没有那么多,许多阵地是苏军已经放弃了的。

直到1943年5月4日,希特勒仍未下定决心。在曼施坦因元帅的参谋长一再催促下,经过若干次会议的商讨,最后才决定7月5日发起攻击。可是,宝贵的战机已经延误。7月9日,各部队进攻受阻,莫德尔的军团仅前进18公里,第4装甲集团军也遭到苏军的反击。7月13日,希特勒不得不下令停止“堡垒作战”。

当苏联各集团军八、九月间把南方集团军群和中央集团军群的北翼逼退时,莫德尔被迫把第9集团军和也受他指挥的第2装甲集团军撤至第涅伯河,并于10月初在那里构筑了一条新防线。本来,希特勒不让莫德尔后撤而令其固守。但莫德尔不听这一套,他向最高统帅部参谋长约德尔说:“请你报告元首,莫德尔不执行这样的命令!”他甚至敢于向希特勒呈上报告,指出后者指挥上的重大错误,并亲自来到元首的统帅部面陈意见。希特勒竟然采纳了他的意见,甚至称之为“东线的救星”。

但是,到了1943年11月,莫德尔上将受到了贬谪,他的集团军司令之职被免除而调任预备指挥官,听候任用。

1944年元月,当苏军在列宁格勒南方和西南突入德军阵地时,希特勒又起用了莫德尔,并任命他为北方集团军群总司令。德军在列宁格勒前方曾面临一次危机,但莫德尔在短时间内就巩固了德军的防线,救出了被围部队,并击退了深入阵地后方的苏军。他的指挥秘诀是:果断的决心,周密的部署,准确的实施。

三月间,苏军把南方集团军群和A集团军群压迫到布格河后方。这完全是希特勒瞎指挥的结果。但希特勒把责任完全推到曼施坦因和克莱斯特两位总司令身上,因而把他们都免去了职务,他们的继任者分别是莫德尔和舍尔纳。

莫德尔晋升为元帅,他指挥部队在喀尔巴阡山前方和东加里西亚成功地建立了一条连贯的防线,并阻止了苏军的前进。

但立刻又发生了新的危机。6月,中央地区苏军突破了德军阵地,并歼灭了德军2个集团军,突入了德军阵地西侧很远的地方。莫德尔奉命来到这一地区,接任了中央集团军群的指挥职务。在艰难困苦和伤亡惨重的战斗中,他制止住了部队的溃退,并集中残部建立其一条新的防线,还歼灭了突入德军阵地纵深的苏军第3装甲军。希特勒为了表彰莫德尔成功的防守,赠予他栎树叶双剑钻石勋章。这是一种高级荣誉勋章。

莫德尔同时接任了服毒自杀的克卢格的职务,成为行将崩溃的西战场总司令,并兼任B集团军群总司令。希特勒指望依赖莫德尔的“出色”指挥使战局获得转机。

但西线的败局已不能单靠决心、毅力和严格要求所能挽回。盟军的空中优势使美、英军队在法国北部和比利时不断突入。此时,希特勒不顾龙德施泰特上将和莫德尔的反对,命令实施1944年12月16日的阿登攻势。由于兵力的不足,攻势最终受挫,在亚琛周边损失惨重的战斗中,莫德尔使出浑身解数,也未能挽回败局,他的B集团军群已被美军部队压迫到莱茵河东岸而被围于鲁尔工业区。

1945年4月17日,鲁尔工业区已落入美军手中两天,各条路上都有被俘的德军队伍在行进。莫德尔带了三名军官和几个士兵从拉廷根附近的美军纵队中逃到杜伊斯堡附近的密林中。在那里,他告知随从人员,他要自杀,并让他们将他的尸体埋在选定的一棵松树之下。三名军官竭力劝阻,莫德尔不听,握着他们的说说:“我从未想到自己会如此绝望,我只效忠于德国……”随即开枪自杀。
 楼主| 林梓枫 发表于 2003-12-12 15: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米尔希(Milch)

米尔希空军元帅在德军元帅中占有一种特殊地位。他的工作仅限于空军的组织和其它事务。戈林元帅对他特别器重。他的元帅头衔也是因此而获得的。

米尔希1892年出生于威廉港。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曾在步炮兵第1团任少尉,在航空搜索第5和第204队任中尉队长。后来任第6驱逐机队队长。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米尔希曾先后担任某民间航空队队长、警察航空中队队长、路易东方航空公司联络员、但泽航空邮局业务部主任等职。1923年,他担任容克斯航空公司飞行管理部主任,3年后转任新成立的德国航空公司经理。1929年升任该公司总经理。在他的管理下,德航公司发展成为一个大企业,在自由竞争中压倒当时兴起的其它航空企业,该公司成为秘密组建德国空军的骨干。

当希特勒掌握政权的时候,戈林就把自己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的飞行战友米尔希拉入航空部,并任命他为副部长。从此,米尔希步步高升。1933年他还是一个上校,一年后就升为中将。航空部在他的指导和组织下,几年内就发展成为世界上打击能力最强的德国空军。希特勒赏识米尔希对于重建空军所表现出的供给,并于1936年晋升他为航空部将军。两年后他晋升为上将。1939年2月被任命为空军总监。

米尔希虽以重建空军为本身的职责,但他不主张贸然开战。当1939年5月,他获悉希特勒决心以武力解决波兰问题时,曾指出攻击波兰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

由于米尔希担任空军总监之职,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没有上过战场,而负责组织方面的工作。在这一岗位上,他表现了非凡的才干,顺利地解决了战争期间空军组织方面的很多问题。对法战役胜利之后,希特勒晋升他为元帅。

米尔希的晋升在德军将官团中颇有非议。曼施坦因元帅在所著《失去的胜利》一书中,称这种晋升“降低了德国最高贵军人阶级的价值”,并说米尔希“组织功绩虽然可贵,但绝不能同陆军的各总司令相媲美。”

在对英空战激烈进行时,米尔希和戈林密切合作建立起来的德国空军暴露出很大的缺陷:空军完全不受国防军统帅部的调动,它的使用权属于戈林和米尔希。他们指挥的空军不能完全适应整个战局的要求。此外,在陆军和空军之间,经常发生意见分歧,空军把陆军看成是“一帮落伍和守旧分子的收容所”。

问题的严重性还在于,戈林和米尔希固步自封,未能发扬光大已有战绩。虽然凯塞林和施佩勒、里希特霍芬诸元帅曾一再建议彻底改进空军的建设计划,但米尔希拒不采纳这些建议。结果,英国空军打败了德国空军,并争取到了绝对的制空权。米尔希虽然能在最短时间内建立空军,但他和戈林都不会使用并发展空军。当然,主要责任还是应由戈林承担。

1943年1月中旬,米尔希被任命为“领袖特派员”,前往东线指导在斯大林格勒市被包围的第6集团军。当米尔希到达塔甘罗格附近的第4航空队司令部时,他了解到,各机场虽有280飞机,但只有70架可以使用。冬季给第4航空队带来了极大损失。各机场都受到苏军包围的威胁,飞机几乎不能起飞和降落。各供应中队的伞降场几乎不堪使用。空军每天要派出250架次飞机向斯大林格勒市空运补给品是完全不可能的。从1942年年底到43年年初的两个月期间,德国空军在斯大林格勒市上空损失了一千名飞行员,其飞机也同时被击落。

斯大林格勒市被苏军攻陷。希特勒和米尔希就这次惨败举行检讨会。希特勒把第6集团军的被歼归罪于戈林。米尔希曾提出将战线撤退到第涅伯河一线,加速制造驱逐机并协调陆空军作战指挥的建议,希特勒未予采纳。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米尔希在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以战犯罪提出公诉,并于1947年4月17日被判处无期徒刑。1954年获释。
 楼主| 林梓枫 发表于 2003-12-12 15: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施佩勒(Sperrle)

1885年2月,施佩勒出生于路德维希堡,其父以酿酒为业。1903年参军入伍。在皇家步兵第8团晋升中尉之后,施佩勒被派往军事学院受训。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他加入航空部队,曾先后任野战航空第50大队的上尉中队长和第7军团航空指挥官,并因战斗中指挥出色而获双剑霍亨索伦皇家勋章。

在战争后的混乱时期,施佩勒参加过吕特维茨的自由军,后来加入国防军,先后服务于第5师司令部和国防部。

1933年,施佩勒晋升上校,在新成立的航空部工作一段时间后,被调往柏林任第2航空军区的高级航空指挥官。不久,又被任命为驻慕尼黑的第5航空军区司令。

西班牙内战时期,施佩勒已晋升少将。他被任命为“兀鹰志愿军”总指挥官参战西班牙,并摸索出使用现代武器作战的经验。希特勒没有援助反共的西班牙人取胜的诚意,他的兴趣在于拖延战争,使地中海保持长期紧张的局势。尽管如此,施佩勒仍在参战期间,救出了几千名天主教的信徒,使西班牙天主教会永远铭记他的勇敢精神。佛朗哥还赠给他一枚西班牙十字勋章。

1939年9月1日,施佩勒指挥第3航空队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该航空队由4个轰炸机联队、2个驱逐机联队以及高炮分队组成,同第2航空队一起负责掩护西线作战。最初,除了小规模的空战和轰炸任务之外,西线颇为平静。等到希特勒作出大规模攻击的决定之后,第3航空队开始协同龙德施泰特集团军群攻击卢森堡和比利时,并在突破马奇诺防线和摧毁香比尼等地的敌人阵地时立下了汗马功劳。Ju-87型俯冲轰炸机在发出尖利的哨声俯冲轰炸敌阵时,在敌军中造成了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恐怖。

1940年5月18日,施佩勒获骑士十字勋章,7月19日晋升为元帅。

在西方战役刚刚结束的几周内,第2和第3航空队担负了轰击英国各铁路要点和补给中心的任务。8月1日,希特勒发布“领袖训令”第17号,部署对英海岛攻击中空海军的协同动作。其目标在于彻底消灭英国空军。对英国的空战开始了,空军大元帅戈林甚至宣称,最多三天之内,英国空军的驱逐机部队即可被歼灭,德国就可夺取英国土地上的制空权。

这时,在英伦三岛上,空军元帅道丁爵士接受了防空的任务。他以保全其驱逐机部队迎击德军登陆为作战方针。英国驱逐机只实施拦截德国轰炸机的任务,而有意避开德国的驱逐机。使德国驱逐机在空中畅行无阻。这就造成了一种假象,似乎德国空军真的在英国的南部和东南部获得了制空权。

由于德国空军航程远,油耗大,加之他们不能橡英国飞行员那样在危急中以跳伞保全性命,在1940年8月到9月的仅仅半个月的时间里,德国各航空大队就损失了385架飞机及其乘员。

9月6日,德国空军轰炸伦敦。13日,第2和第3航空队开始对英国实施第二次大规模的攻击。由于浓雾弥漫,攻击半途而废。18日,德国空军再次攻击英国,结果被英国驱逐机和高射炮击落飞机147架。英国仅损失飞机49架。从此以后,德国空军总司令部决定不再实施大规模攻击,而代之以小规模的空袭行动。

施佩勒下令停止白昼攻击而改为夜间行动。这就触怒了戈林,后者严令取消这种决定。但施佩勒毫不让步,并因此而受到忌恨。

当东方战役爆发时,第3航空队仍留在西线战场不断攻击英国。这些攻击行动不仅收效甚微,而且大大地削弱了自己。1943年,英美轰炸机部队轰炸了德国后方的工业中心,将各主要城市变成了一片瓦砾。

希特勒不去责怪戈林计划的错误,却把过失推到了各空军将领身上。他虽然厌恶施佩勒,但不能下决心撤掉他。在盟军登陆前不久,他派施佩勒担任所有驻法空军部队的总司令。他想利用施佩勒丰富的作战经验挽回败局。

在1944年6月6日清晨盟军登陆开始之时,施佩勒的500架飞机,只剩下90架轰炸机和70架战斗机可供作战使用了。所以,盟军在开始登陆的一个小时内就取得了制空权。德国空军只剩下零星的飞机不时地向登陆的敌人投掷炸弹,而听任敌机蝗虫一般飞过海峡。

1944年9月,施佩勒元帅被希特勒免职。1945年,德国无条件投降。施佩勒被美国宪兵逮捕并解往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受审。在法庭上,施佩勒为自己作了辩护。一位英国空军将军在证人席上发言认为,施佩勒在对英作战中的指挥表现出了他的公正。这样,施佩勒被法庭宣告无罪。

施佩勒因患重病被送往莱希河畔一个叫泰宁的地方疗养。1949年6月,他被慕尼黑检举纳粹的高等法院提审,并再次宣判无罪。施佩勒死于1953年4月2日。
 楼主| 林梓枫 发表于 2003-12-12 15: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邓尼茨(Donitz)

1918年10月4日,德国潜艇“UB68”号巡弋在西西里岛附近。艇长在夜间发现了敌人的一个护航船队逼近。潜艇立即浮上水面进行射击,命中了一艘轮船。接着,艇长下达潜水命令,天窗在几秒钟之内就关闭了。紧接着,意外的事故发生了……

潜艇头部沉重,像一块石头似的直向海的深处下沉。水手们都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如果不能设法阻止艇的下沉,水的压力就会把艇压碎。

深度表指向了90公尺。当水手们惊慌失措的时候,艇长发出命令,要把主水柜的空气充满。除此之外他没有其他选择。

压缩空气发出咝咝的声音冲进主水柜,并把水压了出去,艇身静止了几秒钟之后,如同离弦之箭似的向上冲去,浮出水面,暴露在敌人护航船队的包围之中。

潜艇立刻就被击沉。在获救人员之中也有“UB68”号的艇长邓尼茨。他虽然损失了一艘潜艇,但是他却发现了潜艇攻击的一种新方法。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邓尼茨是潜艇部队司令,后来升任海军总司令。1959年,英国海军大臣肯宁安海军上将曾这样评论他:“我们首先应该知道,当德国放弃了侵英计划之后,邓尼茨想出了什么绝招来征服我们。他那永不停息的战略,其要点就是以炸沉我们的商船为手段,达到慢慢葬送我们的目的。他知道,大西洋是德国争取胜利的唯一战场,他极力反对把兵力分散于地中海,甚至北海。我要再次指出,这是唯一正确的见解。邓尼茨是继荷兰人德路特之后对英国最危险的敌人。”

毫无疑问,邓尼茨是一位有才干的海军将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优秀的潜艇指挥官,他把自己丰富学识运用到了战场上。

1891年,邓尼茨出生于柏林。他的父亲是一位工程师。他早在巡洋舰“布雷斯劳”号上实习时,就获得了初步的军事经验。他在魏玛的一所高中毕业之后,就入皇家海军任候补军官,在“赫尔塔”号上完成了舰上训练,最后毕业于弗伦斯堡-米尔维克海军学校的特别班。

“布雷斯劳”号曾在1912年的巴尔干战争中与其他欧洲国家的军舰一道为保护欧洲的利益而被派往地中海。11月初,“布雷斯劳”号开到小亚细亚,参加了对门的内哥罗的封锁行动,并于1913年5月被派往阿尔巴尼亚参加国际登陆军。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邓尼茨已是海军少尉。首先,“布雷斯劳”号在阿尔及利亚的波尼港突然袭击了正在装载的法国殖民军队。然后又和“居本”号一道被转让给土耳其,成为土耳其海军的主力。舰上官兵担负了训练土耳其官兵的任务,直到土耳其加入了同盟国,这两艘巡洋舰才归回原来建制。

邓尼茨服役的“布雷斯劳”号,曾轰击了俄国油港诺沃罗西斯克的油库和14艘俄国轮船,击沉过俄国战列舰“罗斯特拉夫”号,并于1915年3月初破坏了费奥多西亚的鱼雷制造厂。当“布雷斯劳”号需要大修时,舰上官兵被配属于岸上部队,担负防御英军在达达尼尔登陆的任务。邓尼茨则被派往驻加利波利的一个航空大队,在那里担任观测员和机场导航员。工作中成绩优良。

1916年3月,邓尼茨晋升中尉,9月被调回德国并派往潜艇部队服役,直至1918年10月4日因潜艇沉没而被俘。

潜艇被摧毁使他认识到,对敌护航船队的攻击不能仅靠两艘潜艇,而必须使用一个潜艇群方能成功。

这种想法虽然产生,但离实现还差得远。邓尼茨于1919年7月从英国的俘虏营被遣返德国之后,立即回到海军继续服役。他未曾忘却他的潜艇群战术,并为此进行了不断的探索。

邓尼茨于1921年晋升上尉,被派到波罗的海海军军区司令部服务,然后调到鱼雷监察部和驻柏林的海军总司令部。1928年,他晋升为海军少校,并任第4潜艇队队长,终于获得了发展潜艇群战术的机会。他进行了拂晓战与夜战的训练,并不断地证实了它们的效能。

1933年,邓尼茨晋升海军中校,并调任训练巡洋舰“恩登”号舰长,负责海军学校学生的训练。1935年10月,邓尼茨在晋升海军上校后担任“康迪根”潜艇队队长。这是依照德英1935年7月签订的舰队条约而成立的第一支德国潜艇部队。一年之后,他掌握了所有潜艇的编制情况。

邓尼茨担任潜艇队队长是称职的。自1918年以来,他的思想就未曾离开过潜艇。他要求把潜艇编为集群,主张建造中等吨位机动灵活的潜艇。他的意见均被采纳,当他完成战术编组和潜艇司令部中央指挥系统的组建工作之后,又继续发展他的理论。他不仅要把各潜艇编为集群,更要实施中心指挥的夜间攻击。这是和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不同的。那时的潜艇只是单独对敌作战,而无战术上的统一指挥。

1939年元月,雷德尔海军元帅向希特勒提出了Z计划,其主要内容是,建造大型水面舰只编成战斗群,从德国的港湾经由北海而直插大西洋,以攻击英国的生命线。这一大型水面舰队计划将于1948年建成。

Z计划与邓尼茨的构想不相符合。按照当时的海军上校邓尼茨的意见,德国的地理位置不合适建立战斗群在大西洋上使用。因为英国面对着德国的各个港湾,并且恰好能挡住德国舰队的出海航路。还能控制其在大西洋上的作战路线。此外,德国海军在大西洋上没有修理场所,一旦舰只被击中,其出境就很困难。还有一个不利条件:英国可以使用陆上飞机来攻击德国的水面舰只,而德国由于距离太远则不可能做到。与雷德尔相反,邓尼茨已经看出了空军的重要性,他认为飞机将发展成为一个决战的军种。1948年才能完成的大型水面舰只建造计划,势必与这种趋势相违背。鉴于德国在海上毫无防卫力量,邓尼茨要求建造三百艘供第一线使用的潜艇,因为只有这种水下舰只才适合实施切断英国生命线的任务。

今天的英美研究战争的人士都认为邓尼茨的见解是正确的。他们说,如果邓尼茨的潜艇建造计划被批准,那末第二次世界大战必然是另一种结局。昔日的敌人认为,德国这一战争指导的错误构想,是其总体战略的一个决定性错误,它也造成了德国潜艇和邓尼茨海军元帅的悲剧。

当9月1日战争爆发而英国也同时宣战的时候,德国海军只有57艘潜艇,其中只有26艘能担负作战任务。因此每次只能派出8艘,之多9艘,而这样的兵力要去对大不列颠帝国的所有交通线进行决战实在是太少了。要让潜艇担负对英作战的主要任务,至少必须经常保持90艘与敌周旋,可见当时邓尼茨所要求的三百艘潜艇是绝不可少的。

尽管德国潜艇数量不多,仍然参加了战斗,而且在战争初期的数月内还获得了极大的成功。1939年9月,德国潜艇击沉了40艘舰船,其总吨位为153000吨。德国海军还用鱼雷击中了英国的战列舰“皇家橡树”号以及航空母舰“勇敢”号。这些辉煌战绩完全归功于邓尼茨的卓越指挥。

早在9月3日,他就命令各潜艇艇长依照海上战利品条例进行商业战。不久就发生了同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相似的时间:U30号潜艇击沉了载有无辜妇孺客轮“雅典”号,导致海战更激烈地进行。英国海军部命令各商船采取防潜措施,夜航时也须熄灭灯火。邓尼茨则更肆无忌惮地实施潜艇战,并命令对所有船只不加警告即行攻击。

1939年10月,邓尼茨晋升海军少将。同月,他提出一份意见书,强调缩短航路进入大西洋的意义,并建议在挪威的德伦斯哈姆港设立一个最优良的潜艇基地。

1940至1942年的三年中,德国潜艇创造了辉煌的战绩。邓尼茨改进了他的潜艇集群战术,使人们对于这些海洋中的“灰狼”无不闻风丧胆。他让海军的远程搜索机构报告敌人船只的位置,并随之利用无线电指挥各潜艇群去攻击这些目标。同时,各潜艇群还攻击敌人的护航船只,使之陷入混乱,再行攻击别的船只。

1943年3月,邓尼茨的成功达到了最高潮。他的潜艇曾在二十天内击沉敌舰75万吨。英国海军史学家罗斯基尔上校曾这样回忆当时的情景:“我们感到,虽然没有人肯承认,我们的失败是注定了。”

1940年,邓尼茨晋升海军中将。1943年元月30日,海军总司令雷德尔因与希特勒意见不合而获准辞职,邓尼茨即由雷德尔推荐而继任海军总司令,并晋升海军元帅。

这时,海战出人意料地激烈起来,邓尼茨发觉,虽然他的潜艇部队官兵勇敢,战术成功,但总的趋势已完全改变,大西洋海战必将归于失败。

事情是这样发生的:在烟幕中浮出水面并加以伪装的潜艇,突然遇到敌机的攻击并被击沉,令人不胜惊诧,不知敌机如何能够发现这些伪装良好的潜艇。

原来,英国的远程轰炸机装备了一种新式的、准确程度极高的定向器。即所谓“鹿特丹器材”,从那时起,德国潜艇蒙受的损失不断增加,迫使邓尼茨暂停作战研究对付方法。

英国不仅依靠新式定向器,而且还采用了一种新的护航战术对付潜艇群战术:各运输船队由飞机掩护,机上的定向器可以探知潜艇动向,船队侧面,则有反潜舰只实施警戒。北大西洋的空中被严密封锁了,迫使邓尼茨撤回所有的潜艇,这样,盟军的护航作战反败为胜了。

1943年6月1日,邓尼茨又派出435艘潜艇去攻击敌人的护航船队。此时,一种新型潜艇研制成功。这种潜艇的水下航速由7节增至16到18节,并且依靠一种吸气装置能在水下停留更长时间。可惜这种潜艇未能大量投产。由于盟军对德国造船厂的轰炸,使邓尼茨终未获得海战形势的转机。

1945年,邓尼茨在国家存亡的危急关头被希特勒任命为总统。希特勒自杀后,他还在对德国国民的广播中发表了悼词。

邓尼茨做了三个星期挣扎在死亡线上的德国总统。他决定继续同东方作战,以免使德国军民陷入俄国人手中。为此,他还请求英美帮助,他的要求被艾森豪威尔严辞拒绝。邓尼茨本人最后被投入俘虏营。

在国际军事法庭受审判的时候,邓尼茨被指控的罪行是:指挥罪恶的海战和参与侵略战争的准备工作。审判过程中被告一方的辩护证明,邓尼茨并未采用犯罪手段指挥海战,因之在这一方面被宣判无罪,但因第二条罪行成立而被判处有期徒刑10年。

宣判之后,邓尼茨被押往施潘道监狱服刑。1956年10月刑满释放后定居于奥米莱。

泽特在其所著《德意志近百年史》一书中对邓尼茨任德国总统的几天评论道:“自斯大林格勒市和阿拉曼之战以后,战争已失去了军事意义。但在这八天内,邓尼茨指挥继续作战,使几百万德国军民脱离开俄国而转入西方……”。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楼主| 林梓枫 发表于 2003-12-12 15: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格赖姆Greim

1945年4月27日,“国防军最高统帅部与领袖”希特勒任命了一位新的空军总司令,并将他晋升为空军元帅。他就是第6航空队司令格赖姆空军上将。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4月23日,总理办公厅收到戈林的无线电报。这位“特级元帅”已退守贝希特斯加登,企图同西方敌人媾和。但在得到希特勒同意之前,他不敢贸然从事。因此戈林请示,根据1941年5月2日的领袖命令,他是否可以以领袖继承人的身份决定内外大事。戈林要求于22时之前得到答复,否则他将按自己意图行事。

这一电报于4月23日下达到总理府。办公厅主任鲍曼不满戈林的所作所为,当即把这封类似最后通牒的电报上呈。希特勒立即命令复电贝希特斯加登。复电斥责戈林的最后通牒是重大的叛逆行为,并撤去他的特级元帅及所兼各职。

鲍曼和克莱勃斯将军当即建议,晋升空军上将格赖姆为空军元帅,并任命这个忠实的国社党员为空军总司令。

格赖姆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不论实际情况如何,世界在他眼中是完美的。他忠于信仰,他的无可动摇的绝对服从,很大程度上受其传统的家风影响。

如同国防军的许多将领一样,格赖姆也出身于军人世家。1892年6月22日他出生于拜罗伊特,父亲是一名上尉。他从少年时代起就在军官学校受训。1912年毕业后就进入了巴伐利亚皇家铁道营为候补军官。1913年晋升少尉,服务于驻尼恩贝格的巴伐利亚炮兵第8团。在这个团里他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他在任排长时参加了洛林、马斯河、南希-埃皮纳尔、佛兰德、阿拉斯、康布雷等地的战斗。在占领圣米特列和攻占洛曼营的战斗中,他表现得特别勇敢。

他醉心于当时尚处于萌芽状态的军事航空技术。1916年,他考入施莱斯海姆的一个航空训练班,毕业后被派到第3野战航空大队任观测员,并执行过多次搜索和观测飞行的任务。

1917年,格赖姆晋升中尉,并担任巴伐利亚第34驱逐机中队长。他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第一个在六百公尺的空中击毁一辆英国坦克的飞行员。

他在先后获得二级和一级铁十字勋章以及皇家勋章之后,又于1918年10月24日获得了德国最高的“德意志战争勋章”。数周之后,又获得一枚非世袭的贵族勋章--巴伐利亚“约瑟夫军事勋章”。1918年8月、9月,格赖姆连续赢得五次空战的胜利。

停战以后,他脱离军队而入学攻读法律,后来在一银行任职。此时,他仍未放弃飞行,并常与另一名著名的飞行员乌德举行飞行技术表演。

1924年,格赖姆辞去银行工作而应聘到中国担任航空顾问,对广州中国航空学校的建立和发展作出了贡献。1927年,他偕夫人返回德国,担任维尔茨堡体育飞行学校的飞行教练。在此期间,他曾试飞过各种新制造的飞机。训练过许多后来成名的飞行员。1935年,格赖姆重新入伍并被授予少校军衔,受命组建“里希特霍芬驱逐机大队”。

1936年,他晋升上校并调到国防部空军人事署任参谋,1938年升任署长。

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格赖姆晋升为中将。在任第5航空军军长时参加了西方战役,之后晋升为航空兵将军。并于1942年至1943年在东线战场的中央集团军群克卢格元帅的指挥之下任空军东军区司令(1943年5月,该军区改名为第6航空队)。1943年2月,格赖姆晋升为上将,在他指挥下的航空和高炮部队曾参加了1943年8月奥廖尔突出部的防卫战。

在东线战场的最后战斗中,第6航空队曾向奥德河的德雷森和波利茨各桥梁实施搜索与攻击。在德军崩溃的撤退中,格赖姆把该航空队的残兵收容到慕尼黑。在那里,他收到了希特勒召他去柏林的电报。

格赖姆得知她的妻子,女飞行员赖奇曾驾着直升机进行过去柏林地区的试飞,于是决定同她结伴飞行。在柏林上空,他们的飞机遭到苏军高射炮火的袭击。格莱姆腿部受伤,倒在机舱内不省人事。赖奇接替他继续驾驶飞机在苏军的炮火中着陆。

希特勒宣布了对格莱姆的任命,并令这位新元帅同赖奇飞往普隆逮捕近卫队总指挥、叛将希姆莱。他们未能抓获希姆莱。之后不久,希特勒就自杀了。

德国投降后不久,格莱姆被美军军官带到了萨尔茨堡。美国人本打算命令他去解散德国的空军。但是,他因怕被转送到俄国去而事先吞服毒药自尽。
舒马赫 发表于 2003-12-12 23: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资料,收藏了,送颗钻石。有劳林梓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联盟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国德迷联盟 - GerFans.cn ( 辽ICP备17002255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5-19 13:27 , Processed in 0.030277 second(s), 11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