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德迷联盟 - GerFans.cn

 找回密码
 加入联盟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从保甲法说起,再看王安石变法 。。。

[复制链接]
benet06 发表于 2010-7-31 17:14: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参考资料:中国社会史、中国政治思想史

保甲法实行的历史背景:

北宋时,东北有辽,西北有夏,民族竞争,形势严峻,自然是不能无兵。然而宋朝有百万军队,却不堪一战,当时的所谓募兵制度,弊端凸显,国家财政深受其累。

宋神宗时,宰相王安石整顿军政,裁减了大量冗兵,削减了相当数量的军费开支。

王安石以为,要应对宋辽夏之间激烈的军事竞争,根本之计是要实行民兵制度,也就是所谓的寓兵于民和全民皆兵。正是基于这一思想,以王安石为代表的变法派(新党)推出了保甲之法。
 楼主| benet06 发表于 2010-7-31 17:14:57 | 显示全部楼层
保甲法的基本内容和意图:  

在全国范围内,令人民以十家为一保,五十家为一大保,五百家为一都保。保有保长,大保有大保长,都保有都保正、副。一户中有两个以上丁男的,抽其一男为保丁。  

教授保长以武艺,再由保长转教保丁。每月安排数日,教习武艺。由提举司派出巡检使,定期检阅保丁的训练成效。  

这些来自各家各户的保丁,平时,在家从事农耕生产,兼顾乡里的防盗防贼;战时,即可动员起来,作为国家的预备役部队。
 楼主| benet06 发表于 2010-7-31 17:15:06 | 显示全部楼层
保甲法的弊端与保守派的反对意见:  

在保甲法推行之初,保守派(旧党)的朝臣,随即提出了反对意见和不同主张。  

司马光提出,鉴于保甲法是要在全国范围内施行,覆盖地域广大,涉及人员众多,则朝廷监督之力势必无法遍达。各地负责实施保甲法的大小官吏,提举司巡检使都保正大小保长,一旦失去监督和制约,必将假借保甲之名,而行敲诈勒索之实。  

王岩叟提出,施行保甲法这样社会影响重大的变法,方法和手段必须要措置得当,关键在于少立名目和不立名目。 每月数日的武艺操练,不如改为在一年之中,于农闲时集训一月。集训时,保丁和保长有隶属关系,保丁要受到保长的节制和约束,一旦集训结束,此种隶属关系自行解除。
 楼主| benet06 发表于 2010-7-31 17:15:29 | 显示全部楼层
近代史家关于保甲法与新旧党的历史观点:

1、保甲法的推行,是在阶级对立严重的宋王朝。试问在阶级对立之世,谁不想绑票?!只是苦于没有护符罢了,怎好多立名目,大发护符呢?!而朝廷为推行保甲法,设立:提举司巡检使都保正大小保长等大小名目,恰是授予了他们合法绑架保丁的护符!保甲因此而徒有其名,百姓因此而深受其害。

2、 天下事,不能只论性质,而要兼论分量。变法也一样,虽说变法都是为了图强,但作为实施者,必须要审慎,看实施过程是否在可监督范围内,在此范围内则积极推行,出此范围之外,则束手不办。

3、王安石变法时期,变法派和保守派,即所谓的新党和旧党之争,不能与唐朝时的牛李党争混为一谈。牛李党争,只是官僚间的相互排挤倾轧,说不上有什么政见。而北宋新旧党之间,虽说也相互排挤报复,但的确是各有政见的!通过保甲法这个案例,可见新旧两党,一个是代表国家所要求于人民的(新党,主张大力实施保甲法);一个是代表人民所要求于国家的(旧党,主张缓行或慎行保甲法)。

4、假设当时的新旧两党,能够互认敌党的主张,使对方有发表政见的余地,加以相当的采纳,以节制自己举动的过度,而不是陷于意气之争!那么,中国宪政的雏形,也许早已树立起来了。
benneb1982 发表于 2010-7-31 18:14:29 | 显示全部楼层
受教育了,我始终认为,宋的战力差和开国皇帝的登基有绝对的关系,宋的皇帝始终都是重文轻武,采取大循环的调将,使的战斗力一直不高。
普度斯基 发表于 2010-7-31 18:18:23 | 显示全部楼层
崖山之后无中国
youxi79 发表于 2010-7-31 18:49:16 | 显示全部楼层
新旧党之间,于王荆公和司马文正公时尚为君子之争,但是他们的后继者们却愈发背弃了这个原则,而中国政争里一个很不好的传统就是喜欢抢占道德的制高点,然后把对手从品行上抹黑,继而置其于死地。所以几千年来中国的朝堂上从来只有你死我活的争夺,而缺乏求同存异的环境。
alemanni 发表于 2010-7-31 18:51:41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6楼youxi79于2010-07-31 18:49发表的 :
新旧党之间,于王荆公和司马文正公时尚为君子之争,但是他们的后继者们却愈发背弃了这个原则,而中国政争里一个很不好的传统就是喜欢抢占道德的制高点,然后把对手从品行上抹黑,继而置其于死地。所以几千年来中国的朝堂上从来只有你死我活的争夺,而缺乏求同存异的环境。

“自古正邪不两立”。
youxi79 发表于 2010-7-31 19:23:51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7楼alemanni于2010-07-31 18:51发表的  :

“自古正邪不两立”。

话是如此,然而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正义,于是多少罪恶都假正义之名堂而皇之地播行于世。
实际上熙宁变法的影响至今尚存,我并不看好现在的中国可以实现西方式的民主制,海峡对岸一直表演着的活剧就是几千年政治风气的延续,不管民主之花还是专制之草,关键是生长的土壤缺乏对异己宽容的成分,结出来的总不是盼望的果实。当大部分国人都有王马二人处理政争的心胸器量之时,也许一切都会水到渠成的。
laoyang 发表于 2010-7-31 19:44:14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学历史学的那些东东当年会考以后就全忘了,现在再慢慢跟药痞学,哈哈
同意楼上的“中国政争里一个很不好的传统就是喜欢抢占道德的制高点”,在政治上基本没有绝对的对和错,而长久以来统治者习惯于使用这种手段引导(甚至可以说是引诱)民心,我觉得也和大众的认识程度有关,现在我们能清醒的看待这些问题,而当年那些普通民众哪会有这个觉悟呢。
好在现在随着社会的进步,我们接受的信息更加丰富了,也能还原部分历史的真相了。我再往远扯一句,都说大学扩招让大学生贬值,这确实是一个问题,但让更多的人有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让他们在思想上有进步,我想一个普通初中毕业的人不大会理解到这些问题吧,也算是扩招积极的一个方面吧。
alemanni 发表于 2010-7-31 19:51:19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8楼youxi79于2010-07-31 19:23发表的 :


话是如此,然而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正义,于是多少罪恶都假正义之名堂而皇之地播行于世。
实际上熙宁变法的影响至今尚存,我并不看好现在的中国可以实现西方式的民主制,海峡对岸一直表演着的活剧就是几千年政治风气的延续,不管民主之花还是专制之草,关键是生长的土壤缺乏对异己宽容的成分,结出来的总不是盼望的果实。当大部分国人都有王马二人处理政争的心胸器量之时,也许一切都会水到渠成的。
不是“话上如此”哦,而是“理当如此”—— 这句话说出来一般人不但不会觉得有什么不妥,而且会说是“掷地有声” (话说得漂亮,响当当。。。)

“正邪不两立”是中国政治文化的特色(文革时的“姓社姓资”一个模式),是深深地植根在中国文化中的东西。
youxi79 发表于 2010-7-31 20:38:01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10楼alemanni于2010-07-31 19:51发表的  :
不是“话上如此”哦,而是“理当如此”—— 这句话说出来一般人不但不会觉得有什么不妥,而且会说是“掷地有声” (话说得漂亮,响当当。。。)

“正邪不两立”是中国政治文化的特色(文革时的“姓社姓资”一个模式),是深深地植根在中国文化中的东西。


二元论历史悠久,且无孔不入,连本坛都有X蜜和X黑之争呢……[s:28]
凡有政争之时皆如此,北宋熙宁变法如此、明朝东林党事件如此……就连本朝也难于幸免。
如何听取多方面的意见,并且协调各方的利益,还要兼顾效率——说实话,今天的人们也还没有找到答案呢。
克洛泽 发表于 2010-7-31 21:15:01 | 显示全部楼层
石敬瑭将燕云十六州割给辽,以换取了辽国的武力支持
让宋开国就先天不足,北方已无屏障
胡人南下不费吹灰之力
流逝 发表于 2010-8-1 00:12:55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上几位说的很对,中国人的人际关系就像打麻将,非把对方置于死地才罢休。
Ekici 发表于 2010-8-1 01:03:4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6楼(youxi79) 的帖子

他俩不光继任者互相倾轧,当初王安石变法时,手下几个骨干全都不是什么好鸟。不过王安石此人也是沽名钓誉名大于实。现代王安石为人所熟知主要还是列宁那半句“王安石是中国11世纪时的改革家”,事实上后半句以及列宁的原话,根本没有一丝褒王安石之意,可惜大多数人并不知道
Ekici 发表于 2010-8-1 01:08:1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8楼(youxi79) 的帖子

民主未必会带来最好的结果,但是往往能避免最坏的结果。但是我个人也认为目前天朝没有实行民主的基础,中国大多数人还是缺乏民主自由的意识
德迷小天王 发表于 2010-8-1 07:48:55 | 显示全部楼层
长久和平与繁荣只会把中国男人变成软蛋
路人Y 发表于 2010-8-1 08:50:25 | 显示全部楼层
[s:69] 学习学习,肯定有用
youxi79 发表于 2010-8-1 11:00:09 | 显示全部楼层

Re:回 6楼(youxi79) 的帖子

引用第14楼Ekici于2010-08-01 01:03发表的 回 6楼(youxi79) 的帖子 :
他俩不光继任者互相倾轧,当初王安石变法时,手下几个骨干全都不是什么好鸟。不过王安石此人也是沽名钓誉名大于实。现代王安石为人所熟知主要还是列宁那半句“王安石是中国11世纪时的改革家”,事实上后半句以及列宁的原话,根本没有一丝褒王安石之意,可惜大多数人并不知道

列宁只是引用普列汉诺夫的话,并非他同意这个观点,只是被人断章取义了。
这样的情况很多,比如现在很多人都知道的“天才就是1%的灵感加上99%的汗水”,后面还有句“但那1%的灵感是最重要的,甚至比那99%的汗水都要重要。”因为不同的人需要截取自己需要的话来为自己的论点撑腰。

王安石的手下和继任者一个不如一个,从吕惠卿到蔡京,新党基本已经背离了当年的初衷,完全成为一个迫害异己的组织。讨论北宋政治很有趣,也许这是中国古代少有的相对政治最开放最接近民主的时代吧,很多事情让人遐想,甚至不少人会进一步想从这里开始进入资本主义社会。但纵然是这样的时代,加上一批还算不错的大臣(王安石、司马光、文彦博这批人确实配得上一代名臣了),新旧两党之争最后也只是结下这么一个苦果,甚至成为靖康之耻的前因之一,确实让人嗟叹。也许传统的一些惯性力量真的太强大了,直到今天都在影响着我们的社会。
Ekici 发表于 2010-8-1 14:11:5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18楼(youxi79) 的帖子

真没觉得王安石是名臣,他也只是名气大,真正的能力通过任用的那些属下、变法的不切实际就能看出来了。真正千古一相还得是张居正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联盟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国德迷联盟 - GerFans.cn ( 辽ICP备17002255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5-10 04:35 , Processed in 0.031477 second(s), 10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