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德迷联盟 - GerFans.cn

 找回密码
 加入联盟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唐诗,宋词,梅雨以及故乡

[复制链接]
belgacia 发表于 2010-8-18 12:33: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今天上海下好大的雨,莫名地让人觉得惆怅起来,忽然想起曾经写过的一篇文,辗转好几次,总算是找到了,觉得很应景,于是决定贴出来和大家分享。这是以前做《中国文学史》课程助教时,写给学生的一篇文,所以文后有第二人称出现。

————————————————————————————————————————

                                                                                                                  梅雨     杜甫

                                                                                                        南京西浦道,四月熟黄梅。

                                                                                                        湛湛长江去,冥冥细雨来。

                                                                                                        茅茨疏易湿,云雾密难开。

                                                                                                        竟日蛟龙喜,盘渦与岸回。

                                                                                                                
                                                                                                                  青玉案   贺铸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年华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道。  飞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若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上周终于去导师家里把仇兆鳌的《杜诗详注》抱了回来,整整五大本,沉甸甸的书,沉甸甸的心情。从来没有很认真地梳理过某个文人的集子,本科的时候看见同门都在专攻苏轼或是秦观,不免有些羡慕,特别是在他们从集子中找到了与自己相关的诗词时。下午一个人坐在寝室里一页页地翻看杜诗,天气闷热,却心如止水,丝毫不烦躁。小心翼翼地翻,目光溜过一首首最珍贵的诗歌,心情也很忐忑。忽然发现了一首名为《梅雨》的诗,还没来得及细读,就拿出纸笔,认真地抄写下来。这首诗是杜甫居蜀地时写作的,不禁让我想到目前疮痍的巴蜀大地,那里是我的故乡。唐代最负盛名的两位大诗人都与蜀文化有很深厚的联系,也创作了很多与蜀地有关的诗作,平日里想到这一层,总是觉得庆幸,而如今,不禁潸然泪下。黄梅将至,上海的气候渐渐潮湿起来,故乡炎热闷湿的夏日气息也在脑海里渐渐清晰,只是如今,惆怅远远超过了怀念。特地把杜甫《梅雨》抄在这里,以这样自我与内敛的方式,表达我的故土的牵挂。

今天断断续续下了一整天的雨,天色变得昏暗起来,云很厚,没有一丝风。我逢人便说,梅雨就要来了。晚上是聂安福老师的课,非常凑巧,他特别分析了贺铸的《青玉案》。我很早以前就很喜欢这首词,因为里面有“梅子黄时雨”。一边听聂老师分析,一边感慨人与气候的关系真是很微妙。人的情感和情绪也特别容易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就我自己而言,就最喜欢阴天,少云,这种时候觉得最放松身心。而大雨将至,最能使我兴奋,情感流动也很快,这种时候适合写散文。闷湿的天气,一般适合我看书,这个时候人容易烦躁,而我往往在这个时候才最有定力,不紧不慢。风和日丽的时候,我都在户外做些运动,和自然亲近一下。每到梅雨季节,总是想起中学时代,在家里听雨、读书的日子,是那样的静谧,无忧无虑。我喜欢读书,也喜欢诗词,但是我觉得自己还算不上一个沉溺其中的人。喜欢诗词,却从来不背诵,但是那些在心里反复的情绪也从未远去。就像贺铸的《青玉案》,无时无刻不在触动我细微的情感神经。

这学期虽然没有每周都来和大家一起听课,但是偶尔出现在教室的最后一排,也让我沉醉不已。一遍遍听到那些熟悉的名字,熟悉的诗文,不禁使我想起曾经自己也坐在课堂上,听老师讲述这段辉煌的文学历史。平时和大家交流不多,不知道你们都是以怎样的心情来看待自己与大文豪们的相遇的呢。其实读诗读词,更多的是读懂大师们的心情,与他们交流、聊天。下课回来的路上,一直在想,要不要和你们分享这段莫名的感想。最后决定,你们至少有权知道我为何要将这里命名为“梅子黄时雨”。
_Carlisle 发表于 2010-8-18 12:56:53 | 显示全部楼层
纯坐沙发。
spitfly 发表于 2010-8-18 13:01:31 | 显示全部楼层
这速度……我跟进[s:37][s:37]
romiecandy 发表于 2010-8-18 13:04:20 | 显示全部楼层
你们俩好没情调啊,整篇文章带来的醉人气氛都被打破了。。。
spitfly 发表于 2010-8-18 13:04:42 | 显示全部楼层
雨天把人的心情都弄得有些糟糕了……这样的心情……很纯粹……[s:77]
kahnbanana 发表于 2010-8-18 13:06:15 | 显示全部楼层
[s:16]这个要顶~
mandy1982 发表于 2010-8-18 13:07:29 | 显示全部楼层
这首诗是杜甫居蜀地时写作的,不禁让我想到目前疮痍的巴蜀大地,那里是我的故乡

[s:16],大致猜到是哪个省了,继续追踪BEL的其他讯息
dengzi17 发表于 2010-8-18 13:07:53 | 显示全部楼层
唐宋,人才辈出的年代,一个个璀璨的名字,他们散发的光芒依旧是那么的耀眼
 楼主| belgacia 发表于 2010-8-18 13:08:28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6楼mandy1982于2010-08-18 13:07发表的  :
这首诗是杜甫居蜀地时写作的,不禁让我想到目前疮痍的巴蜀大地,那里是我的故乡

[s:16],大致猜到是哪个省了,继续追踪BEL的其他讯息
一看你的回复,就知道你猜错了,哈哈
spitfly 发表于 2010-8-18 13:09:20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3楼romiecandy于2010-08-18 13:04发表的 :
你们俩好没情调啊,整篇文章带来的醉人气氛都被打破了。。。

我先抢个位置话说……后面是要慢慢写的……
AjaxSect 发表于 2010-8-18 13:14:11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文学艺术熏陶下的文青
lucongjian 发表于 2010-8-18 13:22:12 | 显示全部楼层
文学女青年V5
lucongjian 发表于 2010-8-18 13:27:01 | 显示全部楼层
呀!惊现目送二字!
贺铸V5
 楼主| belgacia 发表于 2010-8-18 13:35:01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10楼AjaxSect于2010-08-18 13:14发表的  :
中国文学艺术熏陶下的文青
俺不是文青,[s:86][s:86]
firefoxhu 发表于 2010-8-18 14:16:37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好文。
流逝 发表于 2010-8-18 14:47:02 | 显示全部楼层
若问闲情都几许啊!
Lahm04 发表于 2010-8-18 15:00:25 | 显示全部楼层
每到梅雨,我也想家。。。
南方的雨和北方的雨到底差的蛮大的。
帝国之花 发表于 2010-8-18 15:11:27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14楼firefoxhu于2010-08-18 14:16发表的 :
好文,好文。
帕潘 发表于 2010-8-18 17:10:37 | 显示全部楼层
川渝大量优秀青年流失京沪,特别是众多大好女青年,真是令人痛心疾首啊!
benet06 发表于 2010-8-18 17:45:18 | 显示全部楼层
唐诗、宋词、梅雨、惆怅。。。伤春悲秋,果然是文人通病。。。bel斑竹!真才女也。。。

王涣璋博士,bel淑女!生活馆文曲双星。。。令人叹服。。。[s:109]

当然了,德盟同时还有:老羊、豹2、金总、GK、圣临拜尔。。。这一班简洁明快、MAN味十足的纯爷们儿。。。[s:95]

本痞且从唐选里,截出半拉诗篇。。。

                  客路青山外
               
                  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            
                   。。。。。。
云帆之下,比肩而立,快意昂扬,溯江直下的,不正是这班德盟纯爷们儿嘛。。。[s:65]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联盟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国德迷联盟 - GerFans.cn ( 辽ICP备17002255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6-17 16:56 , Processed in 0.031706 second(s), 10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