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德迷联盟 - GerFans.cn

 找回密码
 加入联盟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原创]《三晋前传》

[复制链接]
阿戈 发表于 2011-5-11 03:59: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三晋前传》(一)


        众所周知,“赵氏孤儿”的故事发生于春秋时期的晋国,而晋国的结局大家都知道,最后被“韩赵魏”三家瓜分了,因此“韩赵魏”三家又称“三晋”。

        晋在东周前中期是举足轻重的诸侯国,晋的强大是因为其一拨又一拨的人才。
     而这些一代又一代的栋梁们一方面积极推动了晋国的霸业,另一方面,形成了自己的家族势力而分去晋侯的权力,最终国君被架空。

        其实,在晋的政治历史上,不同家族“你方唱罢我登场”,最终大浪淘沙,剩下三家。那么在三晋之前,那么多这些优秀的家族,是怎样一个又一个的被抹去了呢?

        一切从晋文说起。


        在重耳还没变成晋文公的时候,因继承权的争夺,重耳被迫出国,寻求政治避难,有一帮大贤人,宁愿抛妻弃子,跟着重耳这支很有潜力的股票,而去流浪,最著名的有先轸,狐偃,赵衰等人。

        重耳在国外漂泊了近20年,在秦穆公的赞助下,海归创业,登上国君之位。史称“晋文公”。

        晋文刚接手的晋国是个烂摊子,而晋国的国土也仅局限于山西南部。晋文励精图治,韬光养晦,以稳定压倒一切,先改善国内政治环境,然后伺机扩张,建立霸业。

        晋文同时做了一件具有奠基性质的事情。
        把从前他老爹的二军扩成三军,三军统帅共6人,按级别高低依次为:“中军将”“中军佐”“上军将”“上军佐”“下军将”“下军佐”。
        这6人同时参与内阁组成,意思是,军委会成员同时也是政治局常委。

        三军统帅排名依次是:郤縠,郤溱,狐毛,狐偃,栾枝,先轸。

        这个名额安排上有点意思,3个来自跟随晋文的流浪派(狐毛,狐偃,先轸),3个来自原来的国内元老派(郤縠,郤溱,栾枝),显示了晋文高超的政治艺术头脑。

        此时,四大家族率先登场:郤氏(1)狐氏(2)栾氏(3)先氏(4)
        ---------阿戈注:蓝字表示已经出场的演员,括号内蓝色数字表示出场顺序,以下同。

        晋文原来本意让赵衰进入军委会,赵衰让给了先轸。
        后来不到一年,坐在第一把交椅上的郤縠病死,空出一个名额,领导再次找赵衰谈话,赵衰再次推却,推荐了胥臣。

        因为赵氏(赵衰)的低调,胥氏(5)(胥臣)有了机会加入权力俱乐部,参与分蛋糕。

        而这个时候国际环境变得严峻起来。
        南方的楚国此时异常强大。
        国际警察,春秋五霸之一的齐桓公刚刚过世,齐国陷入夺位内乱,没人能遏制住楚国咄咄逼人的扩张势头,中原诸弱纷纷倒向楚国,开始学习湖北话作为官方语言。

        楚国的势力就要跨过黄河,眼看可以跟晋国直接喊话。


(待续)
dq009 发表于 2011-5-11 08: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前排占座围观
流逝 发表于 2011-5-11 09:05:34 | 显示全部楼层
果断插入,强烈围观
德意志米兰之剑 发表于 2011-5-11 09:25:17 | 显示全部楼层
围观
曼施泰因 发表于 2011-5-11 09:33:32 | 显示全部楼层
[s:88]
superkroos 发表于 2011-5-11 14:53:41 | 显示全部楼层
[s:106]等后续
 楼主| 阿戈 发表于 2011-5-12 00:51:52 | 显示全部楼层
《三晋前传》(二)


    晋文刚即位,立即把二军增为三军,表现出晋文早就看透了和平崛起太扯蛋,崛起必须武力,与楚一战不可避免。
    于是,春秋五大战役之一的城濮之战爆发。

    晋文公召开 一届二中全会,军事委员会三军统帅排名调整为:
    先轸,郤溱,狐毛,狐偃,栾枝,胥臣。

    先轸因出色的军事天才,从第六跃至第一,这位春秋前期的头号将才,同时也是晋文晋襄时期雷打不动的国防部部长。
    “城濮之战中,先氏带领郤氏,狐氏,栾氏,胥氏,晋国众家齐心协力,大败楚军,楚国人被打回湖北老家。

    其后,排名第三的狐毛死,晋文第三次希望赵衰接替,进入内阁。赵衰第三次让贤,并推荐先且居(先轸之子,也是文襄名将)。

    为此,晋文增加军费开支,把三军增加到五军,终于把赵衰拉了进来。

    10人的军委会按级别高低依次为:中军将”“中军佐”“上军将”“上军佐”“下军将”“下军佐”“新上军将”“新上军佐”“新下军将”“新下军佐
    对应的10大元帅依次是:先轸,郤溱,先且居,狐偃,栾枝,胥臣,赵衰,箕郑父,胥婴,先都。

    除了赵氏(第6个)外,箕氏(第7个)(箕郑父)也加入游戏,箕氏和韩氏是同宗,当然,最终的胜利者之一的韩氏,现在还没出场。

    城濮之战晋国打败当时头号强国楚国一战而霸后,晋文依靠10大元帅,通过一系列军事扩张,把晋的国土从原本的山西南部的一个地级市小范围,扩大到西至陕西,东到大海,横亘中原,饮马黄河的超级大国,晋文因此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此时,郑,卫,宋,陈,蔡等中原列弱纷纷表态,以倒向晋国为荣,以亲楚国为耻;以会晋国文字为荣,以写楚国文字为耻;以学习晋国话为荣,以说楚国话为耻。
    一时之间,山西话四六级成为中原各小国外国语最主流的考试。

    晋文在位时间只有7年。

    晋文期间,10大元帅又有更替,狐偃死,赵衰接替;中行氏第8(中行林父)加入游戏。
    中行氏原本出自荀氏。荀氏分出了5支,前后参与晋室内阁组成的有4支,荀林父这支后来演化成了中行氏(以官职中行为姓)。为区别,阿戈用中括号表示,中行[]林父,中括号里面的,表示中行氏的本源。

    晋文已死,晋襄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此时的晋国却很不吉,晋襄公期间,先轸,狐偃,赵衰,栾枝,先且居,胥臣这些股肱之臣先后离世。
    人才陆续凋零。

(待续)
superkroos 发表于 2011-5-12 01:10:42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多字不认识。。
 楼主| 阿戈 发表于 2011-5-12 15:37:54 | 显示全部楼层
难认的字估计都是那些人的名字,而这些人的姓氏,认起来应该没问题。
这个故事说的是晋卿各家族的演化过程,所以知道姓氏就可以了,人名只是一个代号,知道属于那个家族就就行。
 楼主| 阿戈 发表于 2011-5-12 15:44:27 | 显示全部楼层
《三晋前传》(三)



    晋襄不得不把五军减为三军。三军将佐的建制同前。

    按排名,本来狐射姑(狐偃之子)是老大。
    阳处父是赵衰的老部下,建议狐射姑和赵盾(赵衰之子)顺序换一下。阳处父同时又是晋襄公的老师,老师的话一定要听,于是晋襄让赵盾坐上第一把交椅。

    排名顺序依次:赵盾(赵衰之子),狐射姑(狐偃之子),先克(先轸孙,先且居子),箕郑父,先蔑(先轸族弟),先都(先轸侄,先且居族弟)。

    狐射姑莫名其妙的从带头大哥变成了老二,请问老二有何感想呢?
    狐同学不是沉默的羔羊,狐同学有话要讲。

    晋襄公病死,狐射姑因为恨透了晋襄的狗头老师,找着机会暗杀了阳处父。赵盾马上联合众家把狐射姑踢出内阁,狐氏的狐子狐孙们全被流放到北狄。

    这次事件反映出2个问题:内阁各家族开始火并。晋国的君权(此阶段是晋灵公)已经动摇。

  不管怎么说,狐氏第1被淘汰出局。
    ----阿戈注:红字代表被红牌罚下去的球员,红色数字表示退场顺序,以下同。

    赵衰,狐偃,先轸都是文襄元老。狐氏本应该更有竞争优势(狐毛狐偃分别是晋文的大舅二舅),为什么狐氏第一个做了炮灰?


    赵衰这个人,情商很高,和他相处,他不会让你吃亏,当然他也不会吃亏。最让人称道,淡泊名利,与世无争。

    晋文召开的一届一中全会,内定的嫡系流浪派3个名额,其中2个给了自己大舅二舅,最后1个名额,在赵衰,先轸,胥臣,魏仇等人之间,首先想到的赵衰。赵衰从帝国利益长远角度,推荐了先轸,结果先轸在城濮之战起到关键作用。

    晋文第二次拉赵衰进内阁,赵衰让给了声望比自己低的胥臣。晋文第三次拉赵衰进内阁,赵衰让给了资历比自己浅的先且居。

    赵衰平时做事也低调,很得部下和门客人心。连政治对手,狐偃的儿子狐射姑,评价赵衰时都说冬日暖阳,阿戈理解的大概意思就是雪中送炭”“夏天送电扇
    后面要说的韩氏魏氏,都在发迹于赵氏后而念恩,关键时候帮了赵氏一把。

    阳处父不是教练,却能把狐射姑换下场,把赵盾换上场。狐射姑不情愿也没办法,因为场内观众的一致支持。

    这观众就是赵衰留下的人脉。

  


(待续)
 楼主| 阿戈 发表于 2011-5-13 01:15:57 | 显示全部楼层
《三晋前传》(四)


    狐偃是谋略家,晋文几次关键政策出自他二舅的建议。

    本来晋楚交战,有被齐和秦偷袭的危险,狐偃就有办法,不但让这种危险消失,反而把齐和秦拉到晋的阵营,而孤立楚。

    重耳流浪在齐国的时候,躺在安乐窝里,不想回国。狐偃想个办法,把晋文灌醉,偷出城去,继续创业之路。重耳醒过来要发飙,狐偃问他是怎么离开晋国的,重耳无语。

    重耳过黄河,要回国即位的时候,下令扔掉一路讨饭的破锅残碗。狐偃捡起来说,主公马上就要发达,自然有新人要用,我们就像就破碗,也不中用了,走人。
    重耳马上致歉。

    这些都是大忠臣大贤臣的表现,介子推(重耳饿到低血糖,割自己大腿肉给重耳的那个)却很不屑:狐偃的目的是为了自己的仕途,家族的私利。

    晋文上位后,让他出任三把手,狐偃也谦让,对照赵衰的谦让推荐,狐偃则推荐了自己家族:大哥狐毛。要说的话,举贤不避亲,但看看狐毛,从头到尾也没什么政绩,等于赖在位子上啥事不干。

    大家嘴上不说,心里都清楚。


    看来刚开始,权力处于均衡的时候,名望和人心有制约作用(倘若以后政权的游戏规则变成了一手遮天,民心就连屁用也管不上了)。

    三大元老里面,还有一个先轸,名将,无论运筹帷幄,还是身战沙场,都是强人。

    “城濮之战之初,看到楚军兵锋极盛,先轸想个法子,把虎皮蒙在马上,楚军虽然不怕,楚军的马却本能的往后跑。
    被一阵冲击后,令伊子玉(就是成得臣,楚军指挥官)好不容易稳住阵脚,先轸却选择主动退却,楚军进来之后才发现中计,溃败。

    “马假虎威”“诱敌深入,后世战争屡试不爽,但在当时那个年代先轸是原创,先轸可谓是兵不厌诈之父。

    看到隔壁山西老乡一战而霸,秦国也想到中原试试运气。
    先轸又首创历史上第一个伏击战,战果超出意料,成了歼灭战。肴之战,秦军全军覆没(活下来的3个指挥官被俘)。

    先轸的军商虽然超强,情商却不高。

    晋襄放跑了3个秦军指挥官后,先轸一唾沫吐到了晋襄的脸上。
    后来先轸自己也不好意思,决定用另一种变相自杀的办法以谢国君,和北狄箕之战

    结果想打败仗都败不了。
    于是,先轸自己冲锋陷阵,杀到敌人群里。
    杀了一堆人后,发现自己还活着,先轸于是退掉铠甲,赤膊上阵,终于战死。

    后来,北狄毕恭毕敬的把他的尸首归还晋国。

    先轸死后,其子先且居接任。

    秦军发动彭衙之战,报仇雪恨。
    虎父无犬子,秦军被先且居打的大败,丢失了大片土地,晋国国土大大跨过黄河西岸,兵锋所指,直抵关中。

    先氏的战功是政治角逐的资本。
    但是先氏家族不团结,自己人跟自己人火并,最后这个世代名将的家族居然是灭族的形式飘散于历史的天空。



   

(待续)
superkroos 发表于 2011-5-13 01:34:27 | 显示全部楼层
名字不好理清啊
树上开花,虎皮蒙马那一战哪儿搞来的那么多虎皮?
流逝 发表于 2011-5-13 16:08:41 | 显示全部楼层
先授予精华,以资鼓励。
楼主加油啊,我还在等直播呢
Lahm04 发表于 2011-5-13 19:17:09 | 显示全部楼层
养肥再看~
alemanni 发表于 2011-5-14 00:22:23 | 显示全部楼层
襄公去世景公即位这件事楼主忽略了,但这事很重要,直接引发了后世卿大夫专政的局面(幼主加强臣长期主政,经典的君权旁落公式)。

狐射孤杀阳处父出奔也和他在襄公去世决定储君一事上失败有很大关系——虽然赵盾提议的公子雍也没能继位,但狐射孤失去了最大的政治筹码,翻盘无望。

阳处父虽然是赵氏一系的,但他并非反面角色,能力也很强。晋国后世对他的评价很高,仅次于士会。晋国形成中军元帅主政的惯例其实是从赵盾开始的,之前中军元帅只是军队的第一把手而已。所以襄公的太傅阳处父权力很大,有能力决定中军元帅的人选。赵衰虽然很晚才进入六大(十大)的阵容,但却始终是核心圈子里的人物(用楼主的话说,属于政治局的)。

诸如湖北话山西话的说法既不准确,也没什么意思,天涯的那种插科打诨式的写法没有模仿的必要。
 楼主| 阿戈 发表于 2011-5-14 14:13:10 | 显示全部楼层
晋大夫家族众多,家族内人名繁杂,而且有的家族还分化为很多小家族。这段历史有的人知道,有的人可能一片空白。
    本来的想法是以时间为主线,描述某年某家族谁登场,谁出场,同期事件简单带过,主要交待晋卿各家族此起彼落的进化过程。
    但是这样白开水的叙述,会让人看的昏昏欲睡。所以当某个“姓氏”出现后,会选个家族代表描述故事一二,让大家至少对这个相应的“姓氏”有点印象。
    alemanni对“插科打诨”的建议所言极是,阿戈会在后面的文章有所注意。
 楼主| 阿戈 发表于 2011-5-14 14:16:30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个问题:
    阿戈会在以后部分补充图表,以理清这些人的关系。


第二个问题:
    城濮的意思就是濮水旁边的城,城濮之战这个地方今天位于山东靠近河南这一块,也就是古青州和豫州搭界的地方。
    这地方给我们形成今天的感官印象那是因为经过了几千年的人化。然而几千年前则是截然不同,温度比现在高,植被也多,是中国古代亚热带的亚马逊,天然动物园。
    比如说青州,树林多,“青”字就是草木青葱的意思。豫州,大象多,“豫”字的来源就是一个人牵着一头大象。
    一个地方的树木和大象多到以此而命名,想必老虎也不会少到哪里去。
 楼主| 阿戈 发表于 2011-5-14 14:20:56 | 显示全部楼层
《三晋前传》(五)



        晋襄期间,先轸死,其子先且居接任国防部部长。

        此时排名:先且居,郤溱,赵衰,栾枝,胥臣,箕郑父,胥婴,先都,中行林父,范[士]毂。

       范氏第9个(范[士]毂)开始加入军委会内阁。本姓士,因封于范地,改姓范,由此,范姓是士姓一个分支,故“士”“范”同宗,阿戈同样用中括号里的“士”来表示范姓的本源。

        老二郤溱死后,梁氏第10个(梁益耳)进入。
        此时排名:先且居,赵衰,栾枝,胥臣,箕郑父,中行林父,先蔑,范毂,先都,梁益耳。

        紧接着,排名前4位(先且居,赵衰,栾枝,胥臣)在1年内先后死掉。晋襄有了把5军缩回3军的想法。

        箕郑父作为元老,好不容易熬到先且居,狐偃,赵衰,胥臣等牛人死了后,有了想入非非的念头,大家可以看上面这个排名,除去前4,还有谁可以当老大?
        箕郑父虽然做着“带头大哥”的美梦,不过晋襄原计划的军委令里,范毂老大,梁益耳其次,箕郑父第三,先都第四。
        从原来的第5爬到晋襄计划中的第3,箕郑父也可以接受。

        结果当先克去了领导家一趟后,3号人物变成了先克。

        晋襄最终的安排:赵盾,狐射姑,先克,箕郑父,先蔑,先都。
        梁氏(梁益耳)屁股还没坐热,就第2个被淘汰出游戏圈

        这里面有几处矛盾。
        第一,新一辈之间的矛盾,狐氏和赵氏,前面已经说过,结局赵氏胜。
        注:狐射姑被赶走后,中行林父复出代之。此时:赵盾,先克,箕郑父,先蔑,中行林父,先都。

        第二,元老和新一辈人之间的矛盾。
        军委缩编前,10大元帅里活下来有6位元老。
        其中,中行林父脾气好,看得淡,后来几次人事变动,中行林父都让后面的人越级。
        先蔑后来乘着迎储君的机会,移民秦国(迎储君事件导致秦晋令狐之战)。
        剩下4个就没那么好说话了。狐射姑被赶走后,箕郑父终于排上老三,但前面2个小辈(赵盾和先克)根本不在晋襄最初的军委令里。换句话说,箕郑父原本可以是老大。
        而先都一直在最后面(保级)。
        最倒霉的是范毂,梁益耳,本来内定的是一号二号人物,结果连军委会都没进去(降级)。

        于是,这4个老帅决定搞点什么事情出来。

        先都问:内阁6成员的2个年轻人先克和赵盾,先干掉哪个?
        箕郑父:那就先克吧。
        范毂:为何?
        梁益耳:谁叫他姓先呢?

        于是,刺客刺死先克,准备下一次除掉赵盾。结果赵盾反应快,反过来灭掉这4人。

        在火并中,箕氏箕郑父第3个被淘汰。
        这样,原军委会6个人中,“三先”消失了,箕郑父也死了,内阁几乎空了,栾氏和胥氏乘势复出。



(待续)
alemanni 发表于 2011-5-14 16:19:14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16楼阿戈于2011-05-14 14:16发表的 :




第一个问题:
.......

这点常常很让人迷惑。读诗经,感觉背景即使不是江南水乡,也是山明水秀的地方,和现在的河南等地的样子颇不相同。

但是至少是春秋时代,中原地区已经不能说是“亚热带”了,其气候和现在应该相去不远。鲁春秋史记里三年两头记载“旱”“大旱”“夏不雨”“”大雩(大型求雨祭祀)”,另外冬天下雪是正常,河水也结冰。 说明气候已经比较干冷。

暖湿的北方可能是在更早的上古,商与西周之前。豫州可能只是是古地名。
alemanni 发表于 2011-5-14 17:52:50 | 显示全部楼层
"晋襄放跑了3个秦军指挥官后,先轸一唾沫吐到了晋襄的脸上。"

左传写的是先轸“不顾而唾”,也就是说没转过头就淬了一口,并不是一口直接喷到襄公脸上。不扭头而喷,虽然是气极之举,但在当时也已经“无礼之甚”,要说直接朝国君脸上喷,先轸当不致如此混蛋吧。[s:117]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联盟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国德迷联盟 - GerFans.cn ( 辽ICP备17002255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5-6 03:38 , Processed in 0.033973 second(s), 9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