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德迷联盟 - GerFans.cn

 找回密码
 加入联盟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给我普及一下历史知识,宋朝军队战斗力几何

[复制链接]
jerryhu 发表于 2011-7-19 21:11:24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34楼条顿之鹰于2011-06-18 10:34发表的  :


没看过。以后看看
幽云十六州太重要了。即使到抗战时期,长城抗战时候,发挥战役的地方,还是那几个重要隘口。而王阳明说的,大明四处不在,大明必亡(原始出处没找到)。蓟州,辽东,宣府,大同,三个都在幽云十六州,即使是辽东,还是怕走沿海走廊,也能归到幽云十六州上。在古代防御中,高原或者山地都是太重要的。拜占庭也是失去安纳托利亚高原,进而失去最后屏障的。其实现在也有那个道理,如阿富汗,不都重视么。
没有燕云十六州,在初期,沈括笔下的白洋淀周围的水上防线建立起来,需要守卫从太行山到渤海口的长线阵地了。你怎么和对方的骑兵打,北宋来说,和辽的骑兵胜仗,也就是杨延昭,扬嗣,李继宣和秦翰的羊山之战。于是北宋只能采取类似拜占庭的弹性防御,列兵于大阵,等对方主力突破防线后,然后再和其打了。坐过火车的话,都明白从北京到开封是一马平川了。
.......

后代的明朝倒是一直守着长城一线,可照样被瓦刺、满洲硬突进来。我倒是觉得,以北宋的军政体制,有燕云十六州,可能亡得更早。
raulzt 发表于 2011-7-19 21:36:16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40楼jerryhu于2011-07-19 21:11发表的  :


后代的明朝倒是一直守着长城一线,可照样被瓦刺、满洲硬突进来。我倒是觉得,以北宋的军政体制,有燕云十六州,可能亡得更早。
突破后只能战术上袭扰下后方,然后只能退回关外!
jerryhu 发表于 2011-7-19 21:55:31 | 显示全部楼层
“取燕京如伐大树,须先从两旁斫削,则大树自仆。朕今不取关外四城,岂能即克山海?”

满洲即便人少,也要定期举大半国越墙出游,纵横山河之间,时不时地过大清河、徒骇河,逛趟济南府、兖州府,甚至打到苏北丰县、赣榆之地。逼着京师九门紧闭,袁督师坐着吊篮进城。每每“袭扰”掠得人畜几十万徐徐而归,“诸官免送”。。。
flyinnet66 发表于 2011-7-19 22:27:27 | 显示全部楼层
北宋开国之初就没有燕云十六州,除了无险可依,造成开封成了四战之地,更重要的是没有马匹,因此没有骑兵,战略上只能处于守势。另外,两宋面对的契丹、金、蒙古,这些野蛮人远比汉唐的匈奴、突厥之类的厉害多了。辽朝立国就比北宋早,已经进入了封建社会,不是匈奴、突厥之类连都城都没有的野蛮人了。檀渊之盟对宋辽来说其实是件好事情,双方保持了百年的和平。这些天涯的煮酒论史有不少,感兴趣的可以去看。
条顿之鹰 发表于 2011-7-20 10:15:17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40楼jerryhu于2011-07-19 21:11发表的 :


后代的明朝倒是一直守着长城一线,可照样被瓦刺、满洲硬突进来。我倒是觉得,以北宋的军政体制,有燕云十六州,可能亡得更早。



你还少了鞑靼。瓦剌那次更属于赚开长城防线的。
事实上,如果没长城,满洲过来更容易,还用不着绕道蒙古。
往后面说,唐因为府兵者被破坏,明是后来军户制被破坏。
jerryhu 发表于 2011-7-20 10:56:47 | 显示全部楼层
绊住满洲的不是长城,而是锦-松-宁-榆要塞地带,最短捷径被挡,只好出辽西的西面。不过从山海关以西的长城,对于满洲兵来说,破墙容易的很。古今中外,没有任何成功的例子,表明防守一方能守住漫长的一段防线(一战的西线另说,双方的军力、火力、机动性大体接近,而且互有攻守)。看看从山海关到朔州直线距离就有多长? 足有500公里,何况五代-宋初那阵子燕云十六州也没什么像样的防御工事。16州里对于宋地势真正有用的也就是蓟、檀、顺、儒、妫、武、新、云、应、朔十个州。
jerryhu 发表于 2011-7-20 11:03:4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说燕云十六,是想说宋若有了燕云依托,但没更好的兵制和机动性,边军被羁绊在防线的各点上,还是起不了多大作用。即便后来的蒙金三峰山之役,金末的机动性比宋军要强,但碰到更具机动性的蒙军,虽然以众敌寡,还是惨败。
条顿之鹰 发表于 2011-7-20 11:17:20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45楼jerryhu于2011-07-20 10:56发表的 :
绊住满洲的不是长城,而是锦-松-宁-榆要塞地带,最短捷径被挡,只好出辽西的西面。不过从山海关以西的长城,对于满洲兵来说,破墙容易的很。


长城更大的作用是缓解辎重运输,以及一线警戒,然后择地决战作用。但你回头看,照样还是从长城喜峰口,古北口,蓟州等几个重要豁口进的。只是后来明代兵力下降太厉害,几个口都堵不住了。当然这几个地方没现场看过,就去过山海关,角山防线。人可以过,辎重呢,满洲兵也不可能彻底的以战养战。不可能像邓艾那种冒险奇袭。
以及就像古代的几个要地,如寿县,襄阳等,实际上重要的是辎重集散的作用。
还回到宋的历史上,第一次伐宋时,也就是高粱河战役时候,战略要地古北口照样还在耶律斜轸手中,事实上耶律休哥救援时候来也还是走的那条路。而正因为耶律斜轸和耶律沙的不退回关外,赵二也始终不敢把全部预备队投入到进攻中。
而事实上,在雍熙北伐失败前,宋的野战能力还算可以的。
条顿之鹰 发表于 2011-7-20 11:20:49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46楼jerryhu于2011-07-20 11:03发表的 :
我说燕云十六,是想说宋若有了燕云依托,但没更好的兵制和机动性,边军被羁绊在防线的各点上,还是起不了多大作用。即便后来的蒙金三峰山之役,金末的机动性比宋军要强,但碰到更具机动性的蒙军,虽然以众敌寡,还是惨败。


宋初实际上是弹性防御。
宋初野战真不算差,白马之战,满城之战,都打得可以。包括高粱河,照样是赵二贪功,不休整而败。否则赵德昭怎么会那么迅速被短期拥立呢。
三峰山我倒是现场看过,南阳,舞阳,禹州一线。金军到后来的战力还不如宋,都是招安的人在打。
曾瑞龙博士对宋初军事策略解释是,沿袭五代的奇袭策略,只想战略决战。
那本书我想传,可就是传不上,太大了。
raulzt 发表于 2011-7-20 11:31:19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46楼jerryhu于2011-07-20 11:03发表的  :
我说燕云十六,是想说宋若有了燕云依托,但没更好的兵制和机动性,边军被羁绊在防线的各点上,还是起不了多大作用。即便后来的蒙金三峰山之役,金末的机动性比宋军要强,但碰到更具机动性的蒙军,虽然以众敌寡,还是惨败。
蒙金三峰山之役金军主力主要是在野战中被消灭的!

宋朝军队的特点就是依托城市据点往往战斗力极强,襄樊和钓鱼城都是很好战例。

依托燕云之地,实际上有了很大的战略机动性,向西可经略河套,向东可进取辽东,在北像明初一样曾大宁卫(热河宁城东北)、开平卫(内蒙多伦西北)、东胜卫(内蒙呼和浩特附近),直接将防线向北推了数百公里!
jerryhu 发表于 2011-7-20 11:54:28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47楼条顿之鹰于2011-07-20 11:17发表的  :


长城更大的作用是缓解辎重运输,以及一线警戒,然后择地决战作用。但你回头看,照样还是从长城喜峰口,古北口,蓟州等几个重要豁口进的。只是后来明代兵力下降太厉害,几个口都堵不住了。当然这几个地方没现场看过,就去过山海关,角山防线。人可以过,辎重呢,满洲兵也不可能彻底的以战养战。不可能像邓艾那种冒险奇袭。
以及就像古代的几个要地,如寿县,襄阳等,实际上重要的是辎重集散的作用。
还回到宋的历史上,第一次伐宋时,也就是高粱河战役时候,战略要地古北口照样还在耶律斜轸手中,事实上耶律休哥救援时候来也还是走的那条路。而正因为耶律斜轸和耶律沙的不退回关外,赵二也始终不敢把全部预备队投入到进攻中。
.......

北方游牧,恰恰对辎重运输需求最少,随进随补。而且满洲初期袭扰,就是因为国力不济,人力有限,所以要以战养战,每每人畜钱粮满载而归。

高梁河一役中的古北口对于双方的意义不尽相同,对于宋,即便占领古北口一线隘口(蓟、顺、檀州),也只是迈上一个台阶,之后还面临着是攻是守的战略抉择,坚守的代价也会很高。而对于辽来说,这一线只是用来确保南几州富庶之地和战略南下的通路,若抵不住攻势,北撤把幽州留给赵二,损失有限。近千公里战线(渤海湾的原因,越往北战线越长),依靠机动力,伺机突破,不是难事。
jerryhu 发表于 2011-7-20 13:15:28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49楼raulzt于2011-07-20 11:31发表的  :

蒙金三峰山之役金军主力主要是在野战中被消灭的!

宋朝军队的特点就是依托城市据点往往战斗力极强,襄樊和钓鱼城都是很好战例。

.......

金军固守河防,拖雷绕道宋境,经汉中、鄂北战略机动到金国侧后,说的是战略机动性。襄樊和钓鱼城的例子,并不有普遍性,和君士坦丁堡一样,是依靠水路地形得以长守,可一旦形成合围,外援被断,瓜熟蒂落是早晚的。忽必烈亦有战损比的考量,刘整、阿里海牙、史天泽前面拆枝,伊思马尔和阿老瓦丁伐树,樊城和襄阳次第而落。
东方小明 发表于 2011-7-20 13:25:39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切战斗力在腐朽的政治面前都是浮云
jerryhu 发表于 2011-7-20 13:32:56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48楼条顿之鹰于2011-07-20 11:20发表的  :

曾瑞龙博士对宋初军事策略解释是,沿袭五代的奇袭策略,只想战略决战。
.......

这个同意,毕竟宋之前遇到的基本是“同质竞争”,依靠多路齐进,一战即可定一国。碰到辽这样的异质,想毕其功于一役,太天真了。汉唐明几代,依靠的都是层叠的战略进攻,才取得优势的,再说遇到北面一茬一茬的,这优势也脆弱
发丘中郎将兼摸 发表于 2011-7-21 15:04:52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50楼jerryhu于2011-07-20 11:54发表的  :


北方游牧,恰恰对辎重运输需求最少,随进随补。而且满洲初期袭扰,就是因为国力不济,人力有限,所以要以战养战,每每人畜钱粮满载而归。

高梁河一役中的古北口对于双方的意义不尽相同,对于宋,即便占领古北口一线隘口(蓟、顺、檀州),也只是迈上一个台阶,之后还面临着是攻是守的战略抉择,坚守的代价也会很高。而对于辽来说,这一线只是用来确保南几州富庶之地和战略南下的通路,若抵不住攻势,北撤把幽州留给赵二,损失有限。近千公里战线(渤海湾的原因,越往北战线越长),依靠机动力,伺机突破,不是难事。
.......


老胡呀,再比较下
首先宋初和明末,金末的可比性不强,金野狐岭之战时候,野战能力都下降的无疑了。
守卫长城防线怎么也比收三关防线容易得多,三关防线才是根本的无险可守。越到北战线虽更长,但隘口还是少数的。哪像华北平原,处处都是突破点。
辽国强在骑兵等,而赵二的是典型的以步制骑。在山地还是平原和其精锐打,赵二哪个更站优势,恐怕更有公论吧。山地代表为郭进的白马之战,尹继伦的徐河之战,后者即使排除掉天气因素的君子馆之战,照样还有耶律休哥涿州骑兵玩曹彬,以及傅潜在檀渊之盟前的那次大会战,在平原上被刷着。
更简单的例子,打来打去,太行山部分的交战地点到日本鬼子时期,不还在八径么。而雍熙北伐
即使白洋淀等水域防线,那也是仁宗之后的事情了。
至于收长城防线的海路,这点不需要为宋担心了。
你既然提到辎重,辎重运回去照样还需要经过几个隘口的,可明末连守隘口的能力都没了。实际上玩另啥都不行的人,你提重点防御,提弹性防御,一点意义都没必要,对不。另外,满洲是典型的渔猎民族而不是游牧民族。
alemanni 发表于 2011-7-21 15:22:23 | 显示全部楼层
拥有燕云十六州的话,别的不说,军马来源会有比较好的保证,宋军的作战机动性会好得多。内地养马实在是很不现实,成本太高了。

冷兵器时代,骑兵就是现代的机械化部队,而且还基本不要后勤(在草原上作战的话)。缺乏机动性的军队可以在正面战场打败对手,却无法取得决定性的成果,游牧民族向来是打不过就跑的,你抓不到。
jerryhu 发表于 2011-7-22 19:29:25 | 显示全部楼层
燕云十六州不产马
alemanni 发表于 2011-7-22 20:19:0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56楼(jerryhu) 的帖子

但是靠近良马产区,即使不自产也可以方便地贸易,不必像宋朝后来那样,从西南方引进不怎么适宜作战的川滇马(而且是高价)。
alemanni 发表于 2011-7-22 20:27:31 | 显示全部楼层
燕云十六州地区从传统上来说属于农牧交界区,二千年里倒是有一千四五百年在游牧半游牧民族的手里。唐朝中叶之后,这个地区基本上已经蛮族化了,居民大多数是异族。
克洛泽 发表于 2011-7-22 20:57:42 | 显示全部楼层
[s:115]亡明者,闯王也,非满洲也
助满洲入关者,汉奸吴三桂也[s:86]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联盟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国德迷联盟 - GerFans.cn ( 辽ICP备17002255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5-11 00:45 , Processed in 0.038419 second(s), 9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