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德迷联盟 - GerFans.cn

 找回密码
 加入联盟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公立学校已死,以后小孩还是送私立的好,都懂的

[复制链接]
 楼主| Ralf1984 发表于 2014-3-17 11:38:05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威悉河雄鹰 发表于 2014-3-17 15:56:07 | 显示全部楼层
没谱青年 发表于 2014-3-16 11:49
你这个说的太理想化了,七八亿农民,补贴?补贴多少?一人给三万,就得二十万亿,国家还过不过日子了?现 ...

所以中国最主要的问题是人口人口还是人口!

人口少了,啥问题都解决了

去你妈的反计划生育,我反GCD一百年,但GCD的计划生育我支持一万年
纳瓦谢里采夫 发表于 2014-3-17 16:02:21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就个人亲身经历和观察-----城乡结合部的底层,比真正农村生活的生活压力大,无论是经济压力还是向上流动的欲望造成的无形压力
北回归线 发表于 2014-3-18 12:02:47 | 显示全部楼层
Lothar 发表于 2014-3-17 11:14
建设新农村的目的就是为了不让农民进城。

事实上,农民之所以进城,小城市的人往大城市跑,大城市的人 ...

实际上现在新农村已经不提了。
现在提的是新型城镇化。
浙江这边在做全省的中心镇培育,目的就是把大镇直接升格,变成城市,这是试点。
农业要发展,必须要集约化,土地资源集中配置,那么必然要大量农村人口转移进城市,这是现实情况,没办法。城市永远是汇集各种资源的地方,城市越大,集聚程度越高,效率越高,客观规律。

中国在城市规划法,也是很希望发展小城镇,控制大城市规模。从70年代开始制定了各种政策,可惜都失败了,社会规律就是这样……
Frings8 发表于 2014-3-18 12:18:43 | 显示全部楼层
北回归线 发表于 2014-3-18 12:02
实际上现在新农村已经不提了。
现在提的是新型城镇化。
浙江这边在做全省的中心镇培育,目的就是把大镇 ...

小城镇发达的,大国中只有德国吧
但这也与德国的中小企业牛逼,隐形冠军牛逼相关
至于我国各地发展中小企业,一无积累,二是重复建设的大而全,小而全早被证伪,三,制造业向沿海集中是趋势,无论是石化原料还是运输,海运还是最方便的,今天又开始炒毛子管道禁运和lng船了。
Lothar 发表于 2014-3-18 21:36:41 | 显示全部楼层
北回归线 发表于 2014-3-18 12:02
实际上现在新农村已经不提了。
现在提的是新型城镇化。
浙江这边在做全省的中心镇培育,目的就是把大镇 ...

大城市的规模早就该控制。

功能分散就是一个不错的主意。只是这也会造成权力的分散,所以很多人不想这样。
纳瓦谢里采夫 发表于 2014-3-18 22:29:46 | 显示全部楼层
公立教育的末梢,也就是乡村教育机构,缩减消灭的速度惊人
作为普通县城的代表,老衲老家的小学都是每班接近八九十人
flyinnet66 发表于 2014-3-19 12:19:01 | 显示全部楼层
威悉河雄鹰 发表于 2014-3-17 15:56
所以中国最主要的问题是人口人口还是人口!

人口少了,啥问题都解决了

你说的不全面,中国不仅仅是人口多,更重要的是素质低下的人口太多。计划生育好的方面是控制了总人口,坏的方面是相对素质高的人群的人口被控制了,相对素质差的反而变多了。
北回归线 发表于 2014-3-19 14:27:0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北回归线 于 2014-3-19 14:29 编辑
Lothar 发表于 2014-3-18 21:36
大城市的规模早就该控制。

功能分散就是一个不错的主意。只是这也会造成权力的分散,所以很多人不想这 ...

功能分散其实就是资源分散,意味着效率降低和成本增加,本身违背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所以但凡是市场经济的,都做不到这一点
中国如果硬要搞,只能用计划经济那一套,国家行政干预,硬来。

比如最近要把部分部署单位搬到保定去。


点评

保定最近常去,每次回北京都觉得北京空气好清新啊,好像到了海南  发表于 2014-3-19 14:53
Lothar 发表于 2014-3-19 18:25:54 | 显示全部楼层
北回归线 发表于 2014-3-19 14:27
功能分散其实就是资源分散,意味着效率降低和成本增加,本身违背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所以但凡是市场经济 ...

我反而觉得是因为市场经济,才会让资源有正常的分散。

为什么北上广深成为资源集中的城市?是因为市场经济吗?恐怕不是这样的。
北回归线 发表于 2014-3-20 08:41:0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北回归线 于 2014-3-20 08:46 编辑
Lothar 发表于 2014-3-19 18:25
我反而觉得是因为市场经济,才会让资源有正常的分散。

为什么北上广深成为资源集中的城市?是因为市场 ...

北京作为行政首都可以做特例不提

上海和广州,则肯定市场经济自发的结果。
类似的例子,日本东京都,英国大伦敦,法国巴黎大区,美国纽约,韩国首尔无一不是如此。
就目前看,解决教育质量和资源分配不均衡,也只能从行政角度进行名校在郊区设立分校和优秀教师轮岗这样的行政措施为主。
但是因为学校学区及周围房价带来的生源质量则肯定是无解的。同样的教师队伍,面对城市白领为主的学区和产业工人为主的学区,教育结果100%是不同的。


这世上本来也没绝对公平的事情啊
Lothar 发表于 2014-3-20 12:42:02 | 显示全部楼层
北回归线 发表于 2014-3-20 08:41
北京作为行政首都可以做特例不提

上海和广州,则肯定市场经济自发的结果。

上海和广州是市场经济自发的结果?

看来咱俩了解的东西是不一样的。

改革开放的试点也好,优先开放的地区也好,都是上海和广州在改革开放之初起步的根源所在。

你举的国外这几个城市的确都很大,但绝对不是资源过度集中的表现。首发在教育上,在生活环境上,他们比同国的其他地区并不具备特别大的优势。比如,我们的北上广深和贵州四川山区的生活环境的对比。

曾经看过一个关于台湾边远山区小学校的帖子,尽管在深山里,尽管小学校里只有十几个,甚至几个孩子,但那些小学校依然设备齐全,师资配备都相当水准,我看比我们现在不少大城市里的普通小学校都不差。

教育结果好与不好,一方面是学校和老师的原因,一方面是他们的家长的原因。但我们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是他们家长的原因呢?
Lothar 发表于 2014-3-20 12:45:44 | 显示全部楼层
klose_1985 发表于 2014-3-20 14:59:13 | 显示全部楼层
教师的待遇千差万别,这才是资源集中的关键。谁也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在教师很差的学校待。
我作为一名教师代表,可以很明确的告诉大家,好教师就是在不断被好学校挖走,差学校里的好教师越来越少是趋势,待遇和环境都不可同日而语。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没有一个教师愿意在没有前途的学校待着,我家里一共三名教师,大学,中学都有,最后的结果都是被挖走了。
北回归线 发表于 2014-3-20 16:04:4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北回归线 于 2014-3-20 16:09 编辑
Lothar 发表于 2014-3-20 12:42
上海和广州是市场经济自发的结果?

看来咱俩了解的东西是不一样的。

第一批改革开放试点城市大连、秦皇岛、天津、烟台、青岛、连云港、南通、上海、宁波、温州、福州、广州、湛江、北海。

但是真正发展起来的,只有广州和上海。

我觉得是市场选择的结果,而且同样是14个城市,有的已经是二线城市的,有的现在连四线都不是。
总之继续进行城市化,尽可能的作好教育资源分配的制度设计,才是可行的办法。而不是把老百姓赶回到村里去。
Lothar 发表于 2014-3-20 16:08:59 | 显示全部楼层
北回归线 发表于 2014-3-20 16:04
第一批改革开放试点城市大连、秦皇岛、天津、烟台、青岛、连云港、南通、上海、宁波、温州、福州、广州、 ...

试点城市是不少,但政策倾斜可是不一样的。

你认为是市场选择的结果那就认为吧。

我认为我们这儿根本没有什么市场的选择。呵呵。

至于谁对谁错,其实也无所谓了。
另外,麻烦看看我贴的那个关于台湾小学的帖子。看看什么是市场,什么是行政。
基尔斯腾 发表于 2014-3-24 13:50:03 | 显示全部楼层
北回归线 发表于 2014-3-20 08:41
北京作为行政首都可以做特例不提

上海和广州,则肯定市场经济自发的结果。


没有上个世纪90年代的浦东大开发会有上海今日的繁华?浦东大开发是市场经济的力量吗?中国的特区,事实上只有深圳和上海而已。
热爱金属 发表于 2014-3-24 14:01:49 | 显示全部楼层
幼儿园确实要整顿了。

收费又高的离谱。
北回归线 发表于 2014-3-24 14:13:56 | 显示全部楼层
基尔斯腾 发表于 2014-3-24 13:50
没有上个世纪90年代的浦东大开发会有上海今日的繁华?浦东大开发是市场经济的力量吗?中国的特区,事实 ...

特区有4个,第一批开放城市有14个,混到现在千差万别。
上海成为今天的上海,不是一张文件就能做到的。
企业家、投资商、技术人员会自己做选择的。
离题万里。
就到这把,想把农民赶回土地,以保证给城市旧居民的种种福利,已经不可能了。
基尔斯腾 发表于 2014-3-24 14:16:53 | 显示全部楼层
北回归线 发表于 2014-3-24 14:13
特区有4个,第一批开放城市有14个,混到现在千差万别。
上海成为今天的上海,不是一张文件就能做到的。
...

没有人能强制农民回到土地上去了,话说,现在还有多少土地能分给农民。别的地方我不知道,武汉周边不少菜地都变成了工厂,农民?无地可种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联盟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国德迷联盟 - GerFans.cn ( 辽ICP备17002255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6-2 12:09 , Processed in 0.043939 second(s), 1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