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德迷联盟 - GerFans.cn

 找回密码
 加入联盟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曼施坦因元帅传奇

[复制链接]
 楼主| 一只虎 发表于 2005-6-16 09:06:00 | 显示全部楼层
<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TEXT-ALIGN: center\" align=center><B>第十七章 损兵折将彼得堡<p></p></B></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TEXT-ALIGN: center\" align=center><B>晋升元帅谒元首,摧城拔寨计先筹;<p></p></B></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TEXT-ALIGN: center\" align=center><B>出师未捷美梦醒,副官儿子命全丢。</B><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曼施坦因统帅着德军第11军团,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之后。这才攻克了克里米亚。希特勒在高兴之余,晋升曼施坦因陆军元帅军衔。在攻克了克里米亚之后,曼施坦因命令第11军团所属各师进行短暂的休整,以补充弹药和人员。 <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曼施坦因趁着部下忙于后勤补给的间隙,把一应的具体事物交给了军团参谋长,自己带着副官和通信处长应罗马尼亚元首安东尼斯库的邀请,来到风景秀丽的罗马尼亚度假。罗马尼亚元首亲自接见了他,并授予他罗马尼亚米哈依尔勇士勋章。 <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第11军团中的其他作战参谋人员,在参谋长的主持下,忙于拟定一个渡过刻赤海峡进入库班,以切断面对博克A集团军的苏军退路的作战计划。这也是4月中旬曼施坦因在晋见元首希特勒时早已经商定好了的。 <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在罗马尼亚度假期间,曼施坦因的作战处长布西上校,不停地与他联络,随时向他报告制订作战计划进展的情况,曼施坦因对部下的这种勤奋很是赞赏。 <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过了没多久,作战处长布西上校的电报中,突然报告曼施坦因,奉最高统帅部的命令,第11军团渡过刻赤海峡挺进库班的计划,已经不再继续,并要曼施坦因司令中断休假,赶回军团司令部。 <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1943年8月12日,曼施坦因满怀困惑地回到了设在克里米亚的第11军团司令部,最高统帅部的命令正等着他,通知他渡海作战的计划正式取消。这本是元首非常推崇的计划,不知是何原因,反复无常的元首又亲手扼杀了这方案。下了少部分兵力,渡过刻赤海峡执行牵制性任务,计有从第11军团调出的德军第42军军部、第46步兵师和一些罗马尼亚师。这样,本已用在塞瓦斯托波尔的那些攻城巨炮,都已经开始装车向北,运往列宁格勒前线。曼施坦因的兵力又被抽调走了三个师:第50师仍然驻守在克里米亚,第22师奉命改编成一个空降师——这是第11军团中最好的一个师,并被送往克里特岛——在以后前线最需要兵力的一段时间内,它一直被闲置在那里。当第11军团向北开拔之后,第72师又准备拨给中央集团军。所以第11军团现在就只剩下了第54军的军部、第30军的军部、第24、第132和第170等3个步兵师和28轻快师。 <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把第11军团这样肢解,引起了曼施坦因的不满,这些师已经作为一个战斗单位在一起苦战了如此长的时间,各军、师与军团司令部之间能够相互协作与信任,兵知其将,将知其兵,这是取胜的一个重要因素,决不能忽视。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当曼施坦因往北方领受新的作战任务的时候,满腹怨气地来到希特勒设在芬尼特沙大本营,先是由德国陆军参谋总长哈尔德上将接待了他,曼施坦因向参谋总长发泄了他对仓促改变作战计划和强行肢解第11军团的不满;而哈尔德上将则与曼施坦因详细谈了改变作战计划的苦衷,在对待下一步的行动方向上,参谋总长也流露出与希特勒的分歧。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原来是德军克鲁格元帅的中央集团军出了麻烦,苏军在中央集团军的地区发动了反攻,数处突破了德军中央集团军的防御阵地,德军东部前线出现了一个局部的危机,统帅部只好把刚刚结束了克里米亚战役的第72师抽调出去,以加强中央集团车的力量。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略事休整之后,参谋总长哈尔德上将带着曼施坦因到元首大本营的作战指挥室,去谒见元首。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作战指挥室里空旷而安静,由于这里没有外界的光线射入,在常年不息的灯光照射下,显得阴森而神秘。房门一侧整整的一面墙上,悬挂着整幅作战地图,上面画满了各种符号;房间的另一侧,安放着一个巨大的作战沙盘,上面是涂着各种颜色、作成像国际象棋子大小的兵棋,以用来推演整个战役的进展情况。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您好,我的将军!”正在地图旁冥思苦想的希特勒,亲热地握住曼施坦因的双手,“我要祝贺您在克里米亚所取得的辉煌战绩!”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曼施坦因与希特勒私人之间,有过数次见面,每次都是客客气气。这位枭雄确实有一套笼络军队将领的手段,可以说是又打又拉,恩威并施。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了解他的人都知道,希特勒个人对待德军军团司令、各军军长这一等级的军官,向来都是十分的客气,对下级军官和士兵则更是热情亲切,很是蒙蔽了一些人。但对更高级的将领如集团军总司令和陆军总部的高级幕僚却是十分的严厉,这就叫做远者亲,近者严。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接着,希特勒再次说明了改变计划的不得已,并指责了德军中央集团军指挥调度不力。参谋总长哈尔德觉得希特勒的指责有些不公平,就犯颜力争;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我的元首,中央集团军所遭受的挫折,也许并不能全怪我们的将军们,”哈尔德小心翼翼地说,“您知道,前线的部队早已经是过度疲劳,中央集团军报告说,军官和士官的严重损失使部队的战斗力受到了很大的影响,我们的补充速度跟不上前线损失的速度。”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哈尔德这些话都是事实,曼施坦因作为一线的指挥官,深有同感。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没想到,哈尔德的辩解引起了希特勒的极为不快,他的脸色马上阴沉下来。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希特勒用显得近乎粗野的口气,怒气冲冲地质问哈尔德:“作为我的参谋总长,您总是与我唱反调,”他用眼睛死死地盯着他的参谋总长,“我想知道到底是谁给您的这种权利?!”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见参谋总长无言以对,一付诚惶诚恐的样子,希特勒又用教训的口吻说:“我的参谋长,您并不真正了解我们前线英勇的士兵,他们的吃苦耐劳,他们的而顽强精神,他们所有的一切,我本人作十;。为一个步兵,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上过前线,没有人能比我更了解前线的德国士兵,他们最缺乏的是什么。”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哈尔德自己从来不曾有过像元首这样的经验,自然是无话可对,作战室中的气氛顿时显得紧张。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曼施坦因看到场面是如此的难堪,就再也呆不下去了。元首居然当着一个军团长的面,如此训斥一位陆军上将。曼施坦因还是头一次遇到这种场面,有点手足无措,只好悄悄地退出了作战指挥室。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直到希特勒发了一通火,平静之后,才又派侍卫人员把曼施坦因请进去。看到参谋总长由于一言不合就被元首训得灰头土脸,曼施坦因把自己在临来之时准备好的诉苦的话咽了回去。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事情过后,曼施坦因受到很大的触动,以前只是风闻元首与陆军总部不和,这一次总算是亲眼看到。德军最高指挥层在战争时期如此地离心离德,难怪一线的作战部队无所适从。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在离开元首大本营之前,曼施坦因私下约见了希特勒的人事处长兼侍卫长希孟德将军。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我以为,总司令(希特勒此时已经自兼陆军总司令)和参谋总长之间是不能如此地相处,”曼施坦因开诚布公地说。他与希孟德比较相熟,在西线战役开始之前,他的西线进攻计划,就是通过希孟德在希特勒耳边吹风,才被希特勒所重视的,所以也就直言无忌。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曼施坦因一吐为快:“总司令必须听取参谋总长的意见,至少要表现出对参谋总长的尊重,否则参谋总长哈尔德就应该自动辞职”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希孟德将军答应把曼施坦因的意见,在适当的时机,婉转地通报给元首和参谋总长。到底希孟德转告两个人没有,还是两个人没有听进去,曼施坦因无从得知,但六个星期之后,参谋总长哈尔德最终还是被希特勒免职了。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1943年8月27日,曼施坦因率领德军第11军团的司令部到达了列宁格勒前线,第11军团被指定为第二个波次的进攻部队,部署在德军第18军团地区内。一旦第18军团攻势发动,曼施坦因的11军团就接管第18军团的北部防区。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此时,第11军团除了强大的突击炮兵之外(其中一部分是从塞瓦斯托波尔运来的),所能运用的兵力也达到了13个师,其中包括西班牙的蓝色师,1个装甲师、1个山地师和1个党卫军旅,曼施坦因准备把其中的9个半师能用于攻击列宁格勒,其余部分用于防御军团的侧面。苏军在列宁格勒拥有一个军团,共为19个步兵旅、1个国境守卫旅和两个独立装甲旅。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诚如德国诗人席勒所说:“差了一个钟点,也就丧失了永恒。”兵临列宁格勒城下的曼施坦因,面对着这座古城,不禁感慨万千。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早在1941年9月初,曼施坦因率领第56装甲军归属北方集团军的时候,德军本来是有机会用突击的方式拿下列宁格勒,当时列宁格勒住有居民450万人,粮食不够,瘟疫流行,但希特勒却决定延缓对列宁格勒和莫斯科的攻击,而抽调北方集团军的六个主力师去攻打乌克兰,元首认为可以用饥饿的方法来迫使该城投降。但苏联就用越过拉多加湖的铁路来运送补给,夏季用船只,冬季用铺设在冰面上的铁路线,又使德军的计划破产,现在似乎只有强攻一途了。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列宁格勒城纵横分布着野战要塞防御工事,连成一个完整的防御网。从德军的前沿,可以望见城内涅瓦河畔著名的柯尔皮罗兵工厂,它还在继续生产着坦克。普尔柯夫造船坞也遥遥相望。远一点的圣依山克大教堂、海军部的尖塔、彼得和保罗要塞的轮廓也依稀可见。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在天气晴朗时,还可以看到涅瓦河上有一艘被德军炮火击毁的苏军战列巡洋舰,这是德国在1940年初卖给苏联人的,排水量约五万吨。城中原有的一些沙皇的旧皇宫也在战火中被摧毁。曼施坦因在1931年曾经到过列宁格勒,在那里凭吊过这些闻名的古迹,从前沿的观察镜中,看到被德军炮火摧毁的残壁断垣,曼施坦因心中不禁有一种惆怅之感。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曼施坦因不希望把他的第11军团的兵力,消耗在令人生厌的列宁格勒城市巷战中,很明显,苏联的守军要比德军更熟悉这个城市的地形,打巷战他们不是对手。再者,把机动性很强的德军装甲部队放在巷战中,也难以施展手脚。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但曼施坦因也不能相信希特勒所许诺的,只需派德军第8航空军对城内恐怖轰炸,苏联守军就会在德国空军威力强大的“斯托卡”式俯冲轰炸机下面完全崩溃。就对列宁格勒进行战术轰炸的问题,曼施坦因特地请教了德军第8航空军有经验的指挥官里希特霍芬将军,里希特霍芬将军对元首的这一许诺也是颇不以为然。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不久,席勒的名言也就应验了。苏军看到德军在列宁格勒地区中的增兵,就采取了先发制人的打击。8月27日凌晨,曼施坦因司令部东侧,传来了激烈的枪炮声,紧接着德军第170师送来战报,说苏军对德军第11军团的东侧的第170师发动了一次攻击,迫使刚刚到达、立足未稳的第170师过早地投入战斗,过早地进行了战役展开。另外前沿观察哨不断报告,城内载满各种补给品的车辆驶来驶去,很明显地可以看出,苏军正在加强城内的补给。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9月4日,正在焦急地等待前线消息的曼施坦因,突然接到了希特勒从芬尼特沙元首大本营亲自打来的电话,委派曼施坦因负起列宁格勒前线的全面指挥之责。希特勒已经闻听此时德军第18军团的单薄正面被苏军突破的消息,他命令曼施坦因用攻势行动来消灭突入德军阵地的苏联红军,恢复局面。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曼施坦因接到元首的电话之后,陷入了两难的境地,从军事指挥的观点,一方面要保证有足够的力量来维持对列宁格勒城突击势头,另一方面还要预留足够的兵力防止苏军在德军薄弱的部分制造麻烦。两害相权取其轻,曼施坦因只好让参谋人员把进攻列宁格勒的计划搁置起来,全力巩固德军的攻击出发地域。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接管了德军列宁格勒前线的指挥权之后,曼施坦因对当前所面临的局势作了审视。苏军在列宁格勒东北方向,沿铁路线已经在第18军团的正面上突破了一个宽约5英里的缺口,并深入德军阵地约8英里。曼施坦因决定用自己的第11军团——在攻克了克里米亚之后,已经得到了休整和补充,可以说是新锐之师——的兵力阻止了苏军的继续突入。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第11军团果然不负曼施坦因所望,经过激战,到了9月21日,苏军突入德军阵地的兵力被第11军团所属的第30军和第26军从两翼切断。列宁格勒城内的苏军企图营救陷在德军阵地中的部队,都被打退。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被陷在德军阵地内的苏军,凭借着熟悉的地形和当地茂密的森林进行了顽强的抵抗,德军想吃掉这支虽然已经折断但锋芒未失的苏军精锐部队,简直是谈何容易。万般无奈,曼施坦因只好调集了原本打算用于攻击列宁格勒坚固城池的大炮,加上里希特霍芬第8航空军飞机的轰炸,昼夜不停,几天之后,直到把苏联红军坚守的这个地区森林削成了荒原,这才解决了战斗。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苏军的抵抗十分英勇,而且苏军中的思想政治工作也发挥了很大作用,军团作战参谋把德军从阵地上缴获的一位苏军已经阵亡的团长的日记交给了曼施坦因,从中看出了苏军中的政委是如何在德军的狂轰滥炸中,维持已经陷入绝境的红军士兵的士气,这样做也许近乎残酷无情,从局部来说,这些顽强的抵抗也许是无益的。但从全局来看又是必不可少的,它挫动了德军的锐气,使本该用于攻城的部队过早地投入使用。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1943年10月22日,完成了使命的、陷在德军阵地的部分苏联红军终于停止了抵抗,战场上沉寂下来。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曼施坦因命令通信处长起草了给最高统帅部的情况报告:经查明,此次苏军投入了1个精锐军团,共有16个步兵师、9个步兵旅和5个装甲旅投入这次反击,其中的J个步兵师、6个步兵旅和4个装甲旅在包围圈中同归于尽,此役共俘虏苏军1.2万人,苏军死亡的数字还要大得多。在武器装备上,缴获火炮300余门,迫击炮500门,击毁和俘获苏军22N辆坦克。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另外还向元首报告,德军第11军团也受到了很大的损失,不仅是在兵力上,而且原来决定用于列宁格勒的弹药也被消耗掉不少。显然不能马上冉发动一次对列宁格载的攻势了。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曼施坦因在这个报告中,写进了自己的意见:第11军团指挥官认为,经过此役之后,前线的德军部队如果没有适当的休息和补充,是决不能进攻列宁格勒这一坚固设防的城池的。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在等待最高统帅部回音的时候,整个列宁格勒前线除了双方偶尔的炮击,不再有激烈的战事,战场呈胶着状态。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曼施坦因的亲随副官斯皮赫特中尉,跟随曼施坦因多年,是个体贴人意、性格开朗、手脚勤快的小伙子,曼施坦因对他很是看中。正在焦急等待回音的曼施坦因,突然接到了斯皮赫特中尉丧命的消息,不禁大吃一惊。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原来曼施坦因本想栽培一下这位年轻的中尉,但一直苦于没有机会。最近一个阶段,斯皮赫特中尉在司令部中无事可作,总是想积累些战功,曼施坦因就派他到德军第170师去参加涅瓦河上局部的战斗。这本是一团好意,斯皮赫特中尉在克里米亚的时候,也曾参加过该师的战斗,对这个师的上上下下比较熟悉;再说,这个地区只是局部的战斗,该师的指挥官自然不会把军团司令最为宠信的人派到最危险的地方,想来不会有太大的危险。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没想到,这一团美意反而送了亲随的性命,在参加了几次战斗之后,斯皮赫特中尉倒也无事,但在返回军团司令部的时候,这个可怜的中尉因为中途飞机失事而送了性命。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10月25日,曼施坦因为斯皮赫特中尉举行了一个简易的战地葬礼。虽然在战场上,每天都有成千上万的德国士兵死去,但毕竟不如身边的人这么直接、这么关切,因此他的死对曼施坦因来说,打击颇大,他那悦耳的笑声,宛若历历在耳。这是在曼施坦因的驾驶员纳格尔之后,在东线战场上第二个丧命的亲信。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在斯皮赫特葬礼之前,曼施坦因恰好要飞往设在芬尼特沙的德军最高统帅部,去接受元帅的权杖,身边没存了斯皮赫特中尉这位贴身副官照料他的生活,曼施坦因确实感到不便。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这孩子要是看到我手持元帅权杖、身穿元帅礼服的样子,不知会多么地高兴!”曼施坦因坐在专程接他前往元首大本营的飞机中,望着舷窗外掠过的团团浮云,暗暗地想。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在晋升元帅的仪式上,希特勒对曼施坦因礼遇有加,当着众位将领的面,希特勒特别对曼施坦因统领的第11军团在克里米亚的战绩大加推崇,对第11军团的作战表现,深表赞许。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授衔仪式结束之后,看看希特勒心情比较好,曼施坦因趁机向希特勒提出部队休整的问题。曼施坦因向元首陈述,在俄国前线的步兵必须得到休整,自从俄国战役开始以来,前线的德军各步兵团从来没有准时得到过补充的兵员,步兵常用不足额的兵力去进行战斗,其结果是每次战役越拖越长,战斗部队的实力也就消磨得越厉害。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曼施坦因说这番话是有感而发。他已经从这次参加授衔的其他将领口中得知,根据希特勒的命令,德国空军正在着手组织22个所谓“空军野战师”,要从战斗勤务部门抽出约17万人来。这多半是那位胖子戈林的主意,希特勒向来对这位继承人的要求宽宏大量,不管是在经费和人力上都是如此。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据曼施坦因这班陆军将领来看,当务之急是补充陆军一线作战部队。如果是空军果真有17万人可以抽调,这些剩余人力早就应该充实陆军的第一线。现在希特勒却同意把这17万人集中编成空军的私房单位,来供地面战斗之用,未免舍本求末。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如果元首在1941年的秋季中,使用这些人员来补充陆军各师,使其保持充足的战斗实力,则在1941年到1942年之间的冬季中,许多因兵力不足而引起的危机就可以平安渡过,不必那么捉襟见肘了。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陆军的高级将领们认为,现在元首同意把这些优秀的部队编成空军的陆战师,实在是一种愚蠢的行动。这些原本属于空军的勤务人员,在短时间之内,根本不可能获得必要的地面战斗训练和与其他部队合作的经验。而空军本身,又从哪里去寻找适合地面作战的师长和团长呢?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曼施坦因在与希特勒的谈话中,对于上述的问题都加以详细的分析。希特勒故作很认真的样子,听取了曼施坦因的意见,但却坚持说,他对手这个问题已经做过充分的考虑,所以并不准备改变他的决定。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曼施坦因还不死心,在离开元首大本营之前,曼施坦因又以备忘录的形式,再次提醒希特勒,请元首注意一下陆军的人员装备补充问题。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曼施坦因这一奢望是注定不会成功的。不久,中央集团军的前作战处长——一位与希特勒的侍卫人员和戈林手下的人都有交情的德军上校——道出了其中的原委:确实是戈林要求编成空军独立师,戈林宣称,他不能把他的空军部下交给陆军,这样他不放心,因为空军都是在国家社会主义的精神中培养长大的,而陆军中却还有牧师,而且陆军军官们都还受着帝国时代的传统精神支配。戈林早就冠冕堂皇地告诉部下说,空军也必须为国家社会主义事业做出牺牲,不应让陆军专美于前,这些理由竟然说服了希特勒。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不过曼施坦因离开大本营芬尼特沙之前,希特勒还是对曼施坦因抚慰了一番。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我的元帅,您在列宁格勒的任务就快要结束了,我将把您的军团司令部派到我们中央集团军司令部所在地去,因为我已经得到情报,苏军有在中央集团军地区发动攻势的迹象,我们必须提前发动一个攻势来阻止它。”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希特勒停了一会,看看曼施坦因有何反应,接着又用沙哑的声音说,“假如我的大本营迁离开了芬尼特沙,则元帅您将奉命代替我,来指挥德军A集团军;您是最合适的人选,请您务必不要推辞!”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自从原来的A集团军司令利斯特元帅,因为与希特勒意见不合而被免职之后,希特勒一直自己兼任这个集团军总司令;曼施坦因客套一番后,便告辞出来。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在回到列宁格勒前线的最后几天中,曼施坦因还没有盼到德军A集团军总司令的委任状,却先接到了一份阵亡通知书。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不知谁又死亡,且听下章分解。 <p></p></P>
 楼主| 一只虎 发表于 2005-6-16 09:06:00 | 显示全部楼层
<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TEXT-ALIGN: center\" align=center><B>第十八章 斯大林格勒受挫<p></p></B></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TEXT-ALIGN: center\" align=center><B>第六军团遭围困,挂帅顿河集团军;<p></p></B></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TEXT-ALIGN: center\" align=center><B>东奔西走疲奔命,图救德军脱牢笼。</B><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1942年10月30日上午,在听完早晨情况的例行报告之后,曼施坦因的参谋长夏尔兹将军神色凝重、小心翼翼地把一份阵亡通知书递到他手中,并吞吞吐吐地说: <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元帅阁下,我十分遗憾地告诉您一个不幸的消息,这个坏消息现在即使不告诉您,您迟早也会知道,您的长子吉罗,在前天被一颗苏联炸弹炸伤,经抢救无效,已经阵亡了。他在前线表现非常勇敢!” <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在刚刚失去了驾驶员、副官之后,曼施坦因这次又有了失子之痛,接二连三的打击,几乎使这位刚被提升的元帅晕头转向。 <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曼施坦因的长子名叫吉罗,出生于1922年的除夕,死的时候刚刚满20岁。从出生之日起吉罗就是一个文弱的孩子,他幼年多病,靠着曼施坦因妻子的小心抚养,才逐渐壮实起来,使得身体能够符合于一个军人的标准。因为吉罗自幼多病,他的童年几乎没有像同龄的孩子那么多的乐趣,好多的游戏限于他的体力而退避三舍,但这也使他变得十分的少年老成。 <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吉罗是一个极可爱的孩子——曼施坦因心里老是抹不去古罗的影子,他不相信他就这样地离开了他——吉罗老成、有思想,总是乐观地对待一切。1940年吉罗高中毕业之后,他就表示要从军,并参加曼施坦因所属的兵种——步兵,当时步兵被称为战场上的女王,向来都是由德国步兵担负着主要战斗之责。 <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曼施坦因夫妻很了解儿子的这种继承祖业的愿望,并没有干涉他。完全是由于血统的遗传,使他想作为一个职业军官。吉罗最喜欢说的一句话就是:“作为一个德国国防军军官,他平时是德国青年的训练者,战时则是德国青年的领导者。” <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所以吉罗在中学毕业之后,就在李格尼兹加入了德军第51装甲步兵团。德国突然袭击苏联之后,在1941年夏季战役中,吉罗以一个普通士兵的身分在苏联境内作战。他升任了陆军下士,并因为与其他志愿人员救回了在巡逻中负伤的德军士兵,而获得铁十字勋章。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1941年秋季,吉罗被送往军官学校受训,并于1942年春季获得了准尉军衔。不久就患了一场重病,回到家中休息。休假回来之后,他又重新回到他所热爱的团中,该团划归德军第16军团指挥,此时正在苏联境内的依尔门湖附近作战。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在由家中返回前线,前往第16军团报到时,吉罗曾经经过曼施坦因的防区,顺便看望了父亲,并在曼施坦因的旅行汽车中住了一段时间。由于曼施坦因当时军务繁忙,没有来得及细谈。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以后在经年之后的1943年10月18日,曼施坦因到第16军团司令部,去见老战友、第16军团司令布歇上将的时候,又曾经和儿子见了一面。当日,由布歇出面,邀请曼施坦因、吉罗父子两个,加上布歇和曼施坦因的副官斯皮赫特,在一起度过了一个愉快的黄昏。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这可以说是一次死亡的聚会,几天之后,曼施坦因的亲随副官斯皮赫特就因飞机失事而亡;不久曼施坦因的长子吉罗也死了。他是以中央集团军的一个营副的身份到前线去传令时而遭到的不幸。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他死时的职务是德军第18装甲步兵师——曼施坦因从参谋总部离开后,在这个师当过师长,现在已经改编为装甲步兵师——中第51装甲步兵团少尉营副,这是刚刚提升的一个职务。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在接到阵亡通知书的次日,曼施坦因把吉罗的遗体埋葬在了依尔门湖的岸上,这里依山傍水风光秀丽,远眺依尔门湖的湖光山色,波光粼粼,如果没有战争的骚扰,这里足可称得上是一个修身养性的圣地。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吉罗生前所在的第18装甲步兵师的克鲁格牧师主持了葬礼。他在致辞开始时说:“一位步兵少尉……”曼施坦因听到开头的这句话,也就觉得儿子在九泉之下可以瞑目了,他终于实现了他自己的宿愿,成了德国陆军正式军官。在曼施坦因指挥下,死于战争的德国青年何止成千上万,这次总算是报应到自己头上了。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在吉罗的葬礼了后,曼施坦因向陆军总部告假,飞回到自己家里,把吉罗的死讯告诉了妻子,并在家中小住了几天,对于妻子而言,也是个安慰。曼施坦因的妻子对他们的这个长子一向是特别钟爱,吉罗幼年多病曾经使曼施坦因妻子伤透了脑筋。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现在我们终于把吉罗交付给上帝了。”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曼施坦因像是在安慰妻子,更像是安慰自己。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1943年11月20日,曼施坦因又接到了元首的新指示,奉命成立了一个新的“顿河集团军”,由他出任顿河集团军的总司令,负责协调对斯大林格勒两侧地区德军的指挥,集团军司令部初步设在费特布斯克。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在上任的途中,曼施坦因带他在第11军团的老作战处长布西上校一同前往,在路上险遭不测:苏联红军游击队埋设的一颗地雷,在他们所乘坐的火车下面爆炸。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所幸的是,这列装甲列车的钢甲甚厚,没有造成人员伤亡,只是虚惊了一场。但铁路的路基已经被毁坏,所以中途只好耽搁下来。在那个地区中到处有游击队活动,旅行时必须使用装甲车辆或者是有特殊保护的火车,占领军的滋味并不太好受。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他们又打算换坐飞机去,但因为天气太坏,飞机不能飞行,他们只好等修好铁路之后坐火车来到顿河集团军司令部费特布斯克,直到11月24日,这一天恰好是曼施坦因的55岁生日,曼施坦因率领东拼西凑的顿河集团军司令部参谋人员,才到达了原德军B集团军的司令部——他将代其行使对这个战区的指挥权。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当曼施坦因被任命为顿河集团军司令之后,才开始受希特勒的直接指挥,当时希特勒正兼着三军统帅和陆军总司令的职务。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在此之前的波兰战役中,曼施坦因在前线曾经间接地领教过希特勒所谓的领导——希特勒曾经两次视察伦德斯特的南方集团军总部,而曼施坦因恰好是这个集团军的参谋长。那时留给曼施坦因的印象,希特勒似乎对集团军的情况解释,都很是同情地听取,并且也毫不干涉集团军一级的指挥。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现在曼施坦因以集团军司令的身分,第一次直接受到希特勒的指挥,对希特勒所谓的军事才能,了解更加深入了。曼施坦因对这位喜怒无常的元首,从一个职业军人的角度评价是:确实不能像希特勒的政敌所说的,小看了这个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小班长”,希特勒对作战问题通常是别具慧眼的。他具有惊人的记忆力和想象力,对一切现代技术和军备能有迅速的了解。他对敌人的最新兵器十分熟悉,对于敌我双方的战时生产数字,能够整套地背诵出来,每逢与人谈到他不喜欢的问题时,他就会把这一套法宝请出来当作抵制对方的工具,在他滔滔不绝的背诵下,即使是一个专业的地区性军事指挥官也会无言以对,只好屈服于他的意志。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但由于希特勒过分的自信于他对现代武器装备的了解,所以经常自以为是地干涉德国武器装备的发展,如对原子武器和火箭推进的发展都受到了他的干涉。希特勒对于德国技术资源的重要性估计过高,甚至在某种需要大量部队方能有成功的希望的事,他却相信少数的突击炮和新式的虎型坦克即足以应付。换言之,他缺少的就是以经验为基础的军事能力,这是他的“直觉”所不能代替的。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希特勒这颗活跃的心灵对于一切足以勾起其幻想的目标,都无不感兴趣,这样同时追求几个目标而且这几个目标在战场上又相距甚远,就使德军的实力消耗殆尽。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希特勒对于新成立的顿河集团军的战争指导也是如此。他从集团军和下属军团的报告中,对于前线上的情况是有清楚的了解的。此外他还经常召见刚从前线回来的军官,所以他不仅明白德军前线部队取得的成就,而且也知道这些一线部队的难处。也许是这个原因,使得希特勒从不接受曼施坦因的劝说,去接近最前线。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曼施坦因曾经几次努力想使希特勒到前线来亲眼看一看,但这些努力都白费了,即使是清希特勒来集团军总部,都已经是相当勉强了,哪怕是再向前走一步,到军团和军一级单位,也是不可能的。他可能是害怕在前线上的所见所闻,会打破了他的黄金美梦。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曼施坦因隐约觉得,希特勒尽管逢人必说他过去所具有的前线军人的身分,但他的心灵不是属于战斗部队的。部队的损失对他而言,只不过是数字的增减而已,他从来不曾把他们当作人类看待。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不过有一点,希特勒的观念却完全像一个军人的,那就是对战功的奖励,他的目标就是使勇士得到荣誉,他是不会吝惜区区几枚勋章的。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希特勒不信任专业军人的另一个特征,就是不能容忍一个有真知灼见的参谋总长,一个货真价实的参谋总长总会补偿希特勒在军事领域中所缺少的经验和训练。按照希特勒的想法,只要他接受一个参谋总长的意见,就是屈服于别人的意志之下。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希特勒的心目中,只想作另一个拿破仑,只能容许奴才在他的下面,驯服地执行他个人的意志,所不幸的是,他却缺乏拿破仑的军事经验和军事天才。凯特尔的三军统帅部中的作战处,实际上它只是一个军事秘书处,它的唯一工作就是把希特勒的概念与指示,用军事性的术语改写成正式命令而已。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希特勒还喜欢用个别的手谕,越过集团军这一级直接指挥下一属部队。德国军事领导体系中,经常强调一个特点,就是希望各级指挥官都能发挥主动精神,并敢于负责。高级指挥部的训令和中下级指挥部的命令,对于下级单位都是只以指定任务为限度,至于如何去执行这一任务,那是下级指挥官本身的事情,上级不应加以干涉。德军在战争初期之所以能取得一些胜利,这种处理命令的制度要算是一个主要的原因。如果上级的命令非常的详细,把所有下级指挥官的行动都加以限制了,那么下一级指挥官的能动性和创造力也就无从谈起了。除了万不得已,德军总是以尽量不侵越下级单位的权限为原则。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希特勒在战争的后期,改变了这一被认为是德国优良的军事传统和原则。他逐渐养成了一个习惯,用手令去干涉集团军、军团和更下一级的单位。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当时不止曼施坦因一人是这样看希特勒,陆军中的其他高级将领也有同感。曼施坦因在转移顿河集团军司令部的途中,曾经与德军中央集团军司令克鲁格元帅在一个火车站相遇,克鲁格预先警告曼施坦因,说在中央集团军方面,任何兵力超过一个营的行动,都要与希特勒事先商量一下。长时间之后,甚至一个集团军如果没有统帅部的命令都无法行动。这不禁使曼施坦因回忆起第11军团在克里米亚时的情况,那时曼施坦因指挥的第11军团是有充分的自由的,故而才能取得胜利。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有许多记录中,记载希特勒对部下的态度是很粗暴的,有时口吐白沫,甚至有时还会咬地毯。实际上,希特勒有时会丧失自制力,不过在曼施坦因在场时,从未看到他的元首有如此的陋习。曼施坦因所看到过最坏的一次,就是希特勒与参谋总长哈尔德在大本营作战指挥室的争吵。但希特勒对曼施坦因,却始终保持着相当的礼貌,即使有冲突,也不曾红过脸。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在曼施坦因在顿河集团军司令的任上时,也常与希特勒就作战问题发生争论,留给曼施坦因印象最深的是,希特勒在为自己的观点辩护时,具有难以令人置信的韧性,几乎一争论就是好几个钟点。即使是对方达到目的(通常都是空手而回),最好的安慰通常也就是空洞的许诺而已。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在曼施坦因所认识的人中,没有一个人能与希特勒一样有持久的耐力。希特勒与一个前线指挥官的争论,最大限度也就是几个钟点,但与参谋总长却一争论就是几天。希特勒善于把战争与政治和经济联系起来,这些理由是前线指挥官所不能反驳的。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曼施坦因至少有三次机会进谏希特勒,劝说希特勒在最高统帅部中接受某种改革,在曼施坦因之前,还没有第二个人敢于像他那样直率,当面批评希特勒的军事领导。曼施坦因完全知道,希特勒肯定不会公开放弃最高指挥权,所以他也只能劝说希特勒在名义上保留着最高统帅的地位,而实际上把军事行动的指挥权交给一位负责的参谋总长去执行。而对于东战场,应另外特任一位总司令。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希特勒知道,当时在陆军将领中,许多人都希望曼施坦因能出任真正有实权的参谋总长,或者是东线总司令,所以曼施坦因对希特勒提出这些意见的时候,处境是很窘迫的,大有为自己争名夺利的嫌疑,为日后希特勒撤换曼施坦因集团军总司令之职,埋下了伏笔。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对于军界抵抗组织所策划的暗杀希特勒的政变,曼施坦因是不表赞成的,他认为站在负责指挥一个集团军总司令的地位上来看,在战时是无权发动一个政变的,因为这样可能会使整个前线崩溃,国内也会发生动乱。此外也还有军人宣誓效忠的问题。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在那个时候,曼施坦因早已明白,即令发动了一个政变,也还是不能改变联军的无条件投降的要求。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还有,就是曼施坦因军人的自尊心在作怪,当曼施坦因握有兵权的时候,他觉得还没到把发动政变作为唯一出路的时候。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在接受战犯审判时,曼施坦因说:“任何高级军事指挥官经年累月都在希望他的部下为胜利而捐躯,那么当然不会用他自己的手来造成失败。”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放下曼施坦因对希特勒军事才能的评价暂且不表。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不久,曼施坦因就陷入了如何营救在斯大林格勒被围的第6军团的冥思苦想之中了。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德军在1942年的时候,其在东线攻势是分为两个方向的,一个是指向高加索,另一个则是指向斯大林格勒。等到德军进攻斯大林格勒发生顿挫时,却缺乏足够的兵力来守住这样一条绵长战线的正面。陆军总部想长期据守如此绵长的战线,是德军第6军团1942年底陷入绝境的一个重要原因。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德军第6军团属于B集团军。保护这个集团军北侧翼的任务由罗马尼亚第3军团、一个意大利军团和一个匈牙利军团负责。这些外国军团只不过是徒有虚表,兵力根本达不到一个军团。B集团军所指挥的军团不下七个之多,其中还包括四个外国军团。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从指挥便利的角度来看,任何集团军所指挥的军团数,最多不应超过五个,否则指挥难就可想而知了。希特勒还经常干涉集团军的指挥,这样B集团军总部对第6军团的控制就更松了。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陆军总部已经注意到这一问题,原计划组建一个新的“顿河集团军”,由罗马尼亚的安东尼斯库元帅指挥,再配上一位德军的参谋长,用来保护斯大林格勒正面和侧面的安全。如果起用了安东尼斯库元帅,则可以约束那些B集团军中的罗马尼亚高级军官,使他们不至于望风而逃,这些罗马尼亚高级军官对安东尼斯库元帅的敬畏,并不亚于对俄国人的敬畏。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但后来,是曼施坦因就任这个新编顿河集团军的总司令。安东尼斯库元帅曾经写信给曼施坦因,告之这个新编集团军面临的情况十分的危险,并且在罗马尼亚第3军团的防御方向上,再三提出警告。B集团军和第6军团也都就苏军将要向斯大林格勒两侧方向上所发动的大规模攻势,事先都作出了警告。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1942年秋季中,德军统帅部犯了轻敌的错误,本不应该把B集团军的最精锐部分,长久滞留在斯大林格勒一线,而只留下一点极易被摧毁的兵力来掩护其两翼。罗马尼亚军队还算是联军中最有战斗力的,至于意大利军队,自始至终都不应对其抱有任何幻想。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1942年11月21日,曼施坦因在中央集团军的费特布斯克地区,接到了陆军总部关于组建顿河集团军的正式命令,命令的内容大致如下;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第11军团司令官曼施坦因元帅: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为了使正在斯大林格勒西方和南方从事于激烈防御战斗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的各军团,能有比较严密的协调起见,从即日起,陆军总司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令特命第11军团司令部升格为顿河集团军总司令部,曼施坦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因元帅领顿河集团军总司令之职,并指挥德军第4装甲军团、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第6军团和罗马尼亚第3军团。原B集团军芬克上校领导的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后勤机关负责对顿河集团军除空运之外的补给。顿河集团军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的当前任务,就是使苏军的攻势停顿,并夺回原已失去的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阵地。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德国陆军总司令阿道夫·希特勒(签名)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1942年11月21日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除了负责后勤补给的芬克上校,顿河集团军司令部的幕僚人员大都是原第11军团的老人。这位芬克上校在曼施坦因元帅被免职之后,调往西线总司令部,后因参与1944年7月20日谋杀希特勒的行动而被处死。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在顿河集团军司令部转移的途中,曼施坦因元帅向德军中央集团军总司令克鲁格元帅和他的参谋长沃勒尔将军初步了解了斯大林格勒前线的战斗情况。会谈中,曼施坦因元帅被告知,苏军已经用了极大的兵力在斯大林格勒西北的顿河沿线上,突破了负责掩护德军第6军军团侧翼安全的罗马尼亚第3军团的正面。在突破中,苏军使用了一个坦克军团和大量的骑兵,意图很明显,就是分割包围德军第6军团。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曼施坦因这位还未到任的集团军总司令,马上作出了自己的判断,一方面电请参谋总长,请求给顿河集团军再增加1个装甲师和3个步兵师的兵力,以便在日后加强顿河集团军在斯大林格勒一线的防御力量。另一方面,曼施坦因又致电B集团军,要求他们命令第6军团迅速从其防御正面撤出。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1942年11月24日,在接到第11军团升格为顿河集团军司令部的第三天,曼施坦因率领司令部到达了设在斯塔罗比尔斯克的德军B集团军总部,B集团总司令魏赫斯上将和参谋长热情接待了曼施坦因一行,并向他们详细介绍了当前的情况。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原来在五天之前,也就是在11月19日,经过一阵巨炮掩护射击之后,苏联红军攻击了德军第6军团所属第11军的左翼,同时苏军还对霍斯上将率领的德军第4装甲军团发动了一次强烈的攻击。德军第6军团两面的罗马尼亚军队都为苏军所击溃。强大的苏军坦克部队从罗马尼亚防御阵地突破口涌入,11月21日清晨已经在第6军团的后方的卡拉赫会师。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到目前为止,苏军已经切断了对德军第6军团补给起决定性作用的顿河上的桥梁。从11月21日上午起,德军第6军团处处在被苏联红军合围的状态,同时,霍斯上将的第4装甲军团中的一部分德军和罗马尼亚军队,也从南面被挤入对第6军团的包围圈中。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在斯大林格勒被包围的德军中,包括5个德国军共22个师,两个罗马尼亚军,还有大量的陆军炮兵和工兵。甚至以后在集团军总部中,都无法知道被围德军的确切总数。第6军团自己报告说有20—27万人之间——这是要求发给口粮的人数。考虑到其中还有部分罗马尼亚人员和本地的志愿人员、战俘在内,曼施坦因判断包围圈中的德军不会超过22万人。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被围的德军第6集团军包括第4、第8、第11和第51等4个军和第14装甲军。第48装甲军在苏军合围点附近的顿河桥头阵地充任预备队,在苏军合围时,曾经发动了一次反攻,但并没有成功,它的两个师也都被包围,正奉命向西突围。它的军长赫曼将军已被希特勒撤职查办。经过戈林主持的军法审判,被判处了死刑。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判处赫曼将军死刑,引起了陆军将领的反对。后来又经过了法庭调查,赫曼将军被赦免,原因是他当时的兵力太弱,根本不足以执行阻挡苏军合围的任务。他这个军内所管辖的两个罗马尼亚装甲师,根本没有战斗经验;仅有的一个德军的第22装甲师,装备也达不到技术要求。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按照B集团军司令部的判断,被围困在斯大林格勒的德军第6军团,最多只有两天的弹药和六天的口粮,空运的数量只能满足该军团弹药和燃料要求的1/10——德国空军已经许诺用100架容克式飞机执行空运,每天约有200吨的数量的补给送入包围圈。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到了11月28日,顿河集团军作战处长向曼施坦因报告,在新成立的顿河集团军的作战地区内,已经发现了苏军143个师和装甲旅的作战单位。看来苏军的胃口不小,想吃掉斯大林格勒包围圈内的几十万德军。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而此时,曼施坦因指挥下的顿河集团军兵力,从书面的编制表上,有如下单位: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德军第6军团,司令保卢斯将军,已经在斯大林格勒被围,总计有20个非常疲惫的德国师和两个罗马尼亚师。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德军第4装甲军团,司令官霍斯将军,其一部分兵力也被挤进了斯大林格勒的包围圈,只能待重新补充兵力之后,才能使用。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两个罗马尼亚军团的残部,一部分溃散,一部分被包围,还残留一些军和军团的建制。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曼施坦因所拥有的最好的兵力是德军第16摩托化师,迄今尚未与苏军正面接触,这个师担任掩护A集团军后的任务,不能移动。另外还有四个完整的罗马尼亚师。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德军第6军团的地位比较特殊,它名义上是属于顿河集团军指挥,实际上一直受陆军总部和希特勒的直接控制,希特勒在第6军团司令部中还设立了一个联络组,并在军中设有自己的通班,用以对第6军团直接的控制。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因此,在被围初期,第6军团突围尚有一线机会的时候,希特勒就已经得知突围的意图,于是就明确下令不准突围。由于元首已经明令不许第6军团突围,第6军团的直接指挥者——集团军这一级,也就不能再命令其突围。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曼施坦因本来可以不接受对第6军团这个名义上的指挥权,但考虑到更便于被围部队和援军的合作,所以接受了有名无实的对第6军团的指挥权。<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经过与顿河集团军作战参谋人员对斯大林格勒双方态势的分析,曼施坦因通过电话将自己的意见告诉了陆军参谋总长: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目前为上,第6军团仍然有向西南突围的可能,由于弹药和燃料的缺乏,加之补给的困难,该军团不宜再死守在斯大林格勒。但在目前营救突围的德军部队尚未完全到位的情况下,似不宜即刻突围。突围行动最好等到援军赶到再实施。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根据现行的军队移动速度,发动营救作战的时机似应选在1942年12月初为宜。在救援作战发起之前,对包围圈内的第6军团充足的空运补给是必不可少的,其数量至少应该比目前多一倍,应达到每天400吨的数量。这400吨还只是对车辆所需燃料和弹药的补给,其中并不包括食品,待食品用完之后,基本最低量应达到550吨。”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不知参谋总长能否答应曼施坦因的请求,且听下章分解。 <p></p></P>
 楼主| 一只虎 发表于 2005-6-16 09: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TEXT-ALIGN: center\" align=center><B>第十九章 冬季风暴空雷鸣<p></p></B></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TEXT-ALIGN: center\" align=center><B>苏军发起大反击,铁钳攻势显威力;<p></p></B></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TEXT-ALIGN: center\" align=center><B>冬季风暴接雷鸣,劳而无功空欢喜。</B><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参谋总长柴兹勒尔将军完全同意曼施坦因对情况的处置,答应把这些要求转呈给元首希特勒。同时,柴兹勒尔将军也在电话中事先提醒曼施坦因,不要对元首放弃坚守斯大林格勒的决心认识不足,元首多半会固执己见;至于要求戈林的空军增加空运的补给量,也不现实,达到目前的每日200吨,就已经是相当不容易了。 <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为了更便于指挥和协调对第6军团的营救行动,曼施坦因的顿河集团军司令部又迁移到了新齐尔卡斯克。10年前,即1932年,曼施坦因也曾经过同一条路前往罗斯托夫,去参加苏联红军在高加索举行的大演习。在那次旅行中,一些有趣的事还历历在目,沿途俄罗斯大草原的秋季的景色十分让人留恋。但今天曼施坦因却无心观赏沿途美景,营救第6军团的任务是如此地沉重,压得他几乎喘不过气来,物是人非,今非昔比。 <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看到司令官的心情如此沉重,曼施坦因新上任的副官斯塔尔堡中尉努力设法使大家的心清轻松一下,放了一些轻松的音乐唱片,并尽量引开关于解救被围德军的沉重的话题。可没有收到预朗的效果,车厢内的空气依然十分沉闷,曼施坦因和他的参谋人员依然摆脱不了斯大林格勒德军惨败的阴影。 <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自从曼施坦因的副官斯皮赫特中尉死了以后,斯塔尔堡中尉就接替了他的职。斯塔尔堡中尉是曼施坦因在南方集团军任参谋长时的老战友垂斯考上校所介绍来的,斯塔尔堡恰好是他的侄儿。 <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斯塔尔堡以后一直跟着曼施坦因,直到战争结束时为止。在这个阶段中,曼施坦因的一切私人事务,都是由他来料理。战争结束后,曼施坦因被盟军以战犯罪起诉,并被判处了多年的徒刑,多亏了这位斯塔尔堡照料曼施坦因的家庭和妻子,可谓是忠心耿耿。 <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两天之后,曼施坦因到达了罗斯托夫并在那里进行了短暂的留停,与德国驻罗马尼亚军事代表团的豪飞将军会晤。豪飞将军对在斯大林格勒前线的两个罗马尼亚军团的情况,描绘出一幅令人失望的景象。他告诉曼施坦因,一共是22个师的罗马尼亚军队,其中有9个是被完全的消灭了,另有9个师被击溃了,无法再参加作战。现在只有4个罗马尼亚师还能勉强一战。 <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豪飞顺便把一封信交给曼施坦因,这是罗马尼亚的安东尼斯库元帅专门写给曼施坦因的。信中对德军统帅部颇有微辞。信中甲抱怨的口气指明,在所有的德国同盟国中,只有罗马尼亚和他个人作了最大的贡献,尽管德国与罗马尼亚之间没有任何条约的约束,他还是拿出了22个罗马尼亚师的兵力交由德国人指挥,参加1942年的战役,而不像意大利和匈牙利,只拿出象征性的几个师。但罗马尼亚军人在德军中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往往还被指责为懦夫,这是极不公平的。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曼施坦因早在克里米亚战役之前,就与这位罗马尼亚的统帅相识,并且私交甚厚,故此安东尼斯库才放言无忌,直言不讳。曼施坦因只好回信给他这位老朋友,答应把他的信的原意转呈希特勒,尽量改善罗马尼亚军队在德军中的境遇。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在回信中,曼施坦因提醒安东尼斯库,他信中说的关于德国党卫军头领希姆莱,收容了安东尼斯库在罗马尼亚的死敌“铁卫队”头领的事(罗马尼亚这些极右的铁卫队组织曾经企图发动政变,推翻安东尼斯库政权,并曾经一度包围了他的官邸。叛乱最终被安东尼斯库消平,铁卫队的领袖逃到了德国,被希姆美收容。)他是爱莫能助,希姆莱这样做也确实会破坏德国同罗马尼亚之间的团结,只有请希特勒出面,才能解决这一问题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关于安东尼斯库信中指挥德国的军官和士兵在公私两方面均对罗马尼亚军人犯有虐待的罪行,曼施坦因说他对此却不敢苟同,他请这位罗马尼上元帅注意,正是罗马尼亚军队在苏军的攻势之下陷入苏联红军的铁壁合围。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1942年11月26日,经过长途跋涉,曼施坦因的顿河集团军司令部终于到达了设在新齐尔卡斯克的新总部。在这个地区周围,己经不再有能调用的德军部队担任集团军司令部的警卫工作,曼施坦因只好命令征用当地的一营哥萨克志愿部队。这些哥萨克兵,是苏联红军中的败类,他们对苏联的布尔什维克制度有着刻骨的仇恨,乐于为德国人所用。他们甚至恬不知耻地认为,能为德军一个集团军司令部站岗是他们的荣誉。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在新齐尔卡斯克安营扎寨的第二天夜间,通讯兵就把多如蛛丝的通信网架设完毕,顿河集团军司令部的主要通信网已经能开始工作了。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就在曼施坦因到达集团军司令部新址的那一天,斯大林格勒包围圈内的德军第6军团司令保卢斯将军,派了一位军官乘飞机从包围中飞出来,带了一封信给他的新上级曼施坦因元帅。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在这封冗长的信中,保卢斯详细介绍了包围圈内德军的兵力部署情况,描述了德军由于供给不继,士兵们无衣无食的惨状,最后他强调说,他要求应有在紧急情况中行动的自由,因为向西南部立即实行突围的机会也许会随时都可能发生。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为了了解包围圈中德军的补给情况,曼施坦因又命传令兵叫来另一个名叫皮克尔特的空军将军,他专门负责从空中对第6军团补给,也是刚刚从包围圈中飞出来。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一进曼施坦因指挥部的房间,这位眼窝深陷、满脸倦容的皮克尔特将军就告诉曼施坦因元帅: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总司令官阁下,实不相瞒,斯大林格勒包围圈中的情况,比您想象到的还要糟糕。保卢斯将军的第6军团的口粮已经无多,即使是不按足额配发时,也只可维持12天左右。请考虑一下天气越来越冷的因素,士兵们吃不饱饭会是个什么样子。”皮克尔特将军的声音有些哽咽,曼施坦因脸色越发显得阴沉。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隔了一会儿,皮克尔特缓过劲来,又接着说:“另外,包围圈中的德军部队,弹药的储存量只有正常的20%,在一天的激烈战斗中就可能用完。燃料也只能供小型部队调动之用,而不能集中用于坦克的突围之用。”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这确实出乎曼施坦因的预料之外,胖子戈林不是在元首面前拍着胸脯保证,德国空军能充足地保证被围部队所需吗?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基于这种情况,曼施坦因决定立即接应第6军团突围,不再等候救援部队完全到位。为了说服保卢斯,曼施坦因决定自己亲自飞入包围圈中,与保卢斯讨论突围的问题。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顿河集团军的参谋长夏尔兹将军和作战处长布西上校都了解此刻司令官焦急的心情,但又都不同意曼施坦因亲自出马。这样做固然便于说服保卢斯,但身为集团军总司令身陷险地,总是不妥;况且整个集团军也不能离开总司令那么长的一段时间。照当时的天气看来,曼施坦因如果飞入斯大林格勒包围圈中去,可能要在包围圈中停留两、三天之久。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参谋长和作战处长的理由说服了曼施坦因,于是曼施坦因不再坚持自己亲自去,只委派了他的参谋长夏尔兹将军,后来又派作战处长布西上校,带着集团军刚刚制定好的解围计划,飞进包围圈中去见保卢斯。这个突围计划还须得到第6军团的通力配合,尤其是具体时间、地点的选定,保卢斯的意见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两人飞进包围圈中,会见了保卢斯将军。保卢斯谈了自己的看法。他说,在以下两种情况下,被围困的第6军团必须突围,其一是苏军多处突破,德军防御圈不能再支撑,其二是被围部队的实力已经逐渐被消耗殆尽,无法再坚持下去。现在看来还没有到那种非突围不可的两种境地。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两人毫无所获,回到了集团军总部。曼施坦因听了两人的汇报之后,大叫保卢斯糊涂;如果真是在上述两种情况下突围,都太被动了,那简直无异于自杀!到了他所设定的两种情况之下,德军恐怕根本就没有力量再夺围了,等待保卢斯的结果都只能是一个,那就是被苏联红军歼灭!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既然保卢斯仍然在斯大林格勒坚守,那就要有足够的空中补给,空中补给又变成了问题的关键。曼施坦因命人找来了负责给第6军团空中补给的德军第4航空军团司令里希特霍芬上将,征询他对空中补给的高见。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里希特霍芬将军的答复非常令曼施坦因失望。他对曼施坦因说,现在的天气状况,实在是不利于空运。即使是天气好转,也不能完成集团军和第6军团估算的维持所需的补给数量。德国空军在执行对第6军团补给的任务过程中,已经在斯大林格勒上空损失了各种飞机488架,人员约1000多名,这些都是有经验的飞行人员,很难得以继续补充。即使已经尽了这样大的努力,而第6军团所获得的补给量,还是不敷最低的要求。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正在曼施坦因一筹莫展的时候,德国陆军总部给顿河集团军司令部下达了一个关于营救第6军团的计划,这个计划的核心就是准备用霍特上将的第4装甲军团,杀进重围,执行救援的主要任务。第4装甲军团将得到从德军A集团军调来的第57装甲军(下辖第6、第23两个装甲师)和第15空军野战师的加强。这些兵力预定在12月3日到达。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另外还将在罗马尼亚第3军团地区中,成立了一个新的救援兵团,叫做何立德兵团,下辖第62、第294、第336等3个步兵师,主力为德军第48装甲军,军长克罗贝尔斯多夫将军,下辖第11、第22两个装甲师;另外还有德军第3山地师、第7、第8空军野战师,这个兵团于12月5日完成准备工作。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这样,营救被围困德军所用的兵力总额为4个装甲师、4个步兵师、1个山地师和3个空军野战师。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1942年11月28日,曼施坦因又给希特勒本人送去了一个报告,指出包围第6军团的苏军单位有143个之多,并详细说明了第6军团因缺乏油料和弹药而失去其机动性的可怕后果。曼施坦因主张,不必等全体援军的到达,第4装甲军团应先采取行动,只要能在苏军的包围圈中切开一条走廊来补充第6军团的燃料与弹药,以恢复第6军团的机动性,便可里应外合,冲出包围圈。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曼施坦因在报告中特别提醒元首希特勒,当苏联红军沿着几百英里的正面上充分享有行动的自由的时候,而德军只把兵力钉死在一个极其狭小的地区,这是非常不可取的,应该赋予第6军团的行动自由,而不必令其死守斯大林格勒。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希特勒对曼施坦因的这个报告迟迟不作答复,而陆军总部答应给的援军又迟迟不到,预定加入57装甲军的第15空军野战师,至今没有编成,指定由A集团军拨给的炮兵,除了一个炮兵团以外,其余毫无消息。拨给何立德军团的七个师中,两个步兵师早已经用在罗马尼亚第3军团的防线上,如果把这两个师撤出,罗马尼亚第1军和第2军的防御正面马上就有崩溃的危险。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更使曼施坦因气恼的是,原本预定拨给顿河集团军的德军第3山地师,一下火车,其中的一半就被陆军总部交给A集团军使用,另一半留在了中央集团军。实际上,在陆军总部计划中的两支援军,只有第57装甲军(辖两个装甲师)和第48装甲军(一个装甲师和一个步兵师)能用。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时间不等人。12月1日,曼施坦因于顿河集团军司令部下达了代号为“冬季风暴”的作战命令,决定在12月8日以后,开始救援行动。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在这一段时间之内,表面看似平静,但双方都在紧锣密鼓。可以看出,苏军也正集中兵力,待到积蓄到一定的数量时,就要对包围圈内的德军第6军团,作最后致使的向心攻击。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12月2日,在德军执行“冬季风暴”行动的第二天,苏军的西南方面军和顿河方面军对德军第6军团作了第一次攻击,接着在4日和8日,又连着发动了两次攻击。12月2日,顿河集团军司令部接到德军第6军团的报告,在扣发口粮和宰杀一大部分骡马之后,从现在开始,被围德军的口粮估计从11月30日起,还能维持到12到16天的样子。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现在曼施坦因的顿河集团军与围困斯大林格勒的苏军之间,为营救和围困第6军团,展开了生与死的竞赛。这个竞赛是从12月12日开始的,第4装甲军团就是在这一天向斯大林格勒发起了进攻。希特勒仍然拒绝第6军团撤出斯大林格勒。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12月18日,曼施坦因再次派他的集团军情报处长艾斯曼少校飞入斯大林格勒包围圈,把接应突围的德军部队最新的情况,对保卢斯作了如下通报: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德军第4装甲军团由于受到了苏军的强烈抵抗,加之整个顿河集团军和A集团军都受到了苏军的攻击,因此顿河以东的营救作战,只能持续一个极为有限的时间。德军第4装甲军团还不能肯定冲到包围圈上,因为苏军正把有生力量不断投入。留给第6军团的机会已经不多,现在突围是最好的机会。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在集团军“冬季风暴”作战命令中,曼施坦因分配给第6军团的任务是准备向西南突围,以求与前去接应的第4装甲军团汇合。艾斯曼少校受集团军司令官委派,向第6军团司令官指明,尽管集团军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但是不相信对被围德军的空运情况会有所改善。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对此,您可以充分发表您的意见,我将把您的意见转达给集团军司令曼施坦因元帅。”艾斯曼少校在结束他的汇报时,向保卢斯和第6军团的其他高级军官如释重负地说。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起初,保卢斯将军、第6军团的作战处长和军需处长都认为,不仅应该趁早突围,而且对突围行动很有信心。但最后起决定作用的是第6军团的参谋长希米德少将,他认为第6军团此时不可能突围,现在突围等于自取灭亡。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希米德少将告诉艾斯曼说;“按照元首的指示,第6军团将仍在这里过复活节,而你们的任务就是怎样使我们获得充足的补给。”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希米德参谋长不无抱怨地说:“陷在斯大林格勒这个鬼地方,并非是第6军团自己的错误,因此,使第6军团脱离目前的困境,是集团军和最高统帅部的事情。”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艾斯曼少校耐心地劝说:“就我所知,集团军已经就贵军团的补给问题竭尽全力,集团军司令部并没有支配天气的本领,而且它也不能从帽子里变出运输机来。”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虽然艾斯曼少校是曼施坦因身边的一个比较善于言词的人,但劝说的结果,并没有说服以希米德参谋长为首的顽固分子。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这个参谋长果然是出了名的性格倔强,结果本已松动的保卢斯将军在其参谋长的影响下,宣布第6军团是不可能执行集团军关于突围的命令的,并抬出了元首这张王牌;放弃斯大林格勒是元首所明令禁止的。希米德的顽固性格,最后终于受到了报应,不久被苏联红军俘虏,并被苏联军事法庭判处了25年的劳役。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见劝说未果,艾斯曼少校只好飞返顿河集团军司令部,曼施坦因正焦急地等待着结果。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听了情报处长的一番诉说,曼施坦因真想立时撤换了固执己见的保卢斯和他的参谋长。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如果是在平时的时候,军团司令与集团军司令的分歧到了这种程度,集团军司令足可以有充分的理由更换军团指挥员,但在目前的这种紧急情况下,新任的指挥官和其参谋长掌握全面情况所需的时间,已经没有了。再说更换也不一定得到希特勒的批准,因为希特勒是十分信任保卢斯的。曼施坦因只好强忍下心头这口恶气。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鉴于第6军团已经抬出了元首这尊神灵,顿河集团军为了解除第6军团的顾虑,准备发出另外一个命令,宣布解除第6军团司令对于突围和冒险放弃斯大林格勒的一切责任,如果事后元首追究,那么顿河集团军的司令曼施坦因本人将负完全的责任。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曼施坦因随后把他的这一想法,与集团军参谋长夏尔兹将军进行了商谈,在征得集团军参谋长同意之后,曼施坦因利用新建立的超短波无线电话,把集团军的这一决定,通报给了包围圈中的保卢斯以及他的参谋长希米德。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12月19日,斯大林格勒包围圈内德军的情况似乎有所好转,本来已经松动的保卢斯在对待突围的问题上,又变得犹豫起来。德军第4装甲军团所属的第57装甲军,已经推进到距离南面包围圈已在30英里以内。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假如第6军团此时开始行动,虽然不一定能突出重围,但与前去营救的部队建立接触是足够的,第6军团可以通过这次接触,获得足够的燃料、弹药和食品。为了这个目标,顿河集团军总部已经集中了一支运输纵队,装载了3000吨的上述物资,紧跟在第4装甲军团的后面,并且还携带了牵引车以便营救第6军团的炮兵,只等开出一条道路之后,冒险把物资送进去。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12月19日的中午时分,集团军用电动打字机向最高统帅部提出了一个紧急呼吁,要求元首希特勒允许德军第6军团撤出斯大林格勒,并立即向西南突围与第4装甲军会合。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受文者:陆军参谋总长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并请立即转呈元首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极机密(只准由军官传送)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1943年 12月 19日 14时 35分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由于B集团军方面停止了任何增援兵力到达,遂使顿河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集团军方面已无把握把第6军团救出。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由于天气的原因和兵力的不适当,空运已经丧失了可能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性。根据四个星期以来的经验,这个军团已经无法在要塞中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继续坚持下去。第57装甲军专凭其自己的力量已经不可能在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地面上与第6军团取得接触,更说不上切开一条走廊。所以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现在我认为只有向西南突围,才是唯一可能救出该军团大部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分人员和剩余机动部分的最后机会。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这个突破行动的第一目标就是在依里克米希柯伐河上与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第57装甲军取得接触。要达到这个目标,则第6军团势必要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被迫逐渐向西南移动,并随之放弃其在北面的防区。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这个战斗尚在进行的时候,必须用适当的战斗机和轰炸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机来保障空运的安全。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现在已经有迹象表明苏军正在向罗马尼亚第4军团施加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压力,所以应立即从高加索方面抽调兵力,用来保护第57装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甲军的深入右侧面。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由于迟误之故,第57装甲军可能在与第6军团汇合的河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北面发生顿挫,也可能为其右侧面上的攻击所牵制。同时,第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6军团也需要几天的时间来重组兵力、补充燃料,然后才能开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始行动。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在包围圈中的粮食可以维持到12月22日,部队的体力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早已严重的减弱(在过去两周内每人只有200克一天)。根据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第6军团的报告,大部分的骡马都已饿毙或者屠杀供食用。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顿河集团军总司令 元帅曼施坦因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当日18时,曼施坦因又直接命令霍特的第4装甲军团,在“冬季风暴”攻击的第一个阶段之后,还应续之以第二阶段的作战,这就是代号为“雷鸣”的行动。当接到“雷鸣”的代号命令之后,第6军团即应向西南的第4装甲军突击方向前进,并逐渐撤出斯大林格勒。第4装甲军团作好接应的一切准备。曼施坦因又电告保卢斯,当“雷鸣”的命令发出之后,突围和放弃斯大林格勒的一切,均与第6军团无关,一切责任当然由顿河集团军司令部负责。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这是最后一次机会!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最后还是因为燃料问题,使保卢斯决定反对突围,他报告他所有的燃料,只够使其坦克(大约有100辆左右)最多行驶20英里的距离。除非能够保证供应其适当的燃料和口粮,或者是第4装甲军团能够进到距离包围圈20英里以内的地方,否则他无法开动。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曼施坦因计算了一下,要达到他们所提的要求,起码要有4000吨的燃料。空运这样大的数量,事实上是绝对不可能的。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曼施坦因试图动用元首希特勒的威信,迫使保卢斯自己也作一些突围的尝试,因此花费了不少的时间给希特勒打电话。而希特勒自己,现在仍然是不想放弃斯大林格勒,说服元首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果然,希特勒在耐着性子听完曼施坦因焦急的诉说之后,不冷不热地回答说:“我不知道您是怎样想的,但我却知道保卢斯所有的油料最多只能行驶15到20英里,他自己说他现在是不可能突围的,即使是元帅您,恐怕也无法让我们的坦克用只够跑20英里的汽油,跑上30英里吧。”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由于希特勒和保卢斯都坚持待在原地不动,甚至连尝试一下也不愿意,曼施坦因现在已经是无计可施。这时,霍特上将派人送来了报告,说德军第4装甲军团这个原本负责营救的军团,现在也开始陷入了苦战;虽然他们鼓足最后的余力,终于在米希柯伐河的北岸上建立了一个桥头阵地,甚至该军的先头部队已经能看到斯大林格勒周围炮火的闪光,但也不能再前进一步了。而被营救的保卢斯第6军团始终都不见突围的任何迹象。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1942年12月26日,圣诞节后的第一天,斯大林格勒包围圈中的第6军团司令保卢斯上将(此时希特勒已经把保卢斯晋升为陆军上将),派人把一封言词凄惨的电报,送达顿河集团军司令部曼施坦因元帅手中,曼施坦因马上命令通讯处长立即将这封信转呈陆军总部。保卢斯上将的电报全文如下: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流血的损失、寒冷和不适当的补给,最近已经使鄙军团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所属各师的战斗力大受影响。我应该报告下述各点;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1.本军团仍能继续击退苏军小规模的攻击和应付局部危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机,维持这一能力的时间,取决于补给条件能否继续改善,补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充的人员能够尽量迅速飞入。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2.假如苏军从霍斯的第4装甲军团方面,或者在其他方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面抽调大量的兵力,用来对斯大林格勒要塞发动一个大规模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的攻势,则我们就不能再长期支持下去了。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3.除非先打通一个走廊,使本军团获得必要的人员和物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资补充,否则本军团决不可能执行突围作战。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所以我要求向最高当局表示,除非全盘的情况迫使本军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团有牺牲之必要,否则应立即加速援救行动。本军团自应竭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力坚守,直到最后一分钟为止。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我同时也必须报告,在今天只飞入了70吨的物资,有些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部队已经开始断粮了。所以现在必须要采取紧急的措施。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德军第6集团军司令 保卢斯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1942年2月26日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在保卢斯送出这封电报的第二天,斯大林格勒战场的主动权完全转移到苏联红军一方了,德军第4装甲军团的主力第57装甲军,在苏军强大的攻势下,终于放弃了桥头阵地,拖着无数伤兵和被打坏的装甲战车,退回了原来的阵地。企图营救德军第6军团的努力彻底地失败了。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不知包围圈中德军命运如何,且听下章分解。 <p></p></P>
 楼主| 一只虎 发表于 2005-6-16 10:39:00 | 显示全部楼层
<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TEXT-ALIGN: center\" align=center><B>第二十章 逞口舌希魔见疑<p></p></B></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TEXT-ALIGN: center\" align=center><B>第六军团全被歼,司令发来绝命电;<p></p></B></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TEXT-ALIGN: center\" align=center><B>东方战线大撤退,改换名称再苟延。</B><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在营救第6军团的德军装甲部队退回去的时候,曼施坦因本来估计苏军就要对包围圈中的德军动手,可是事实并非如此。 <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在1942年12月底和1943年工月初的时候,斯大林格勒战线除了双方局部的攻击之外,第6军团的正面还是相当的平静无事。一方面,苏军正在积累攻击斯大林格勒所需的弹药,另一方面,苏军统帅部还有更大的胃口:以被围的德军第6军团为诱饵,吸引德军东战场的兵力,调集兵力先求歼灭德军第4装甲军团。 <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1943年1月8日,包围圈内的保卢斯派胡比将军晋见希特勒,顺便到顿河集团军总部汇报。胡比将军告诉曼施坦因,包围圈中德军第6军团中正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不要放手,我会救你们出来!曼施坦因。”并说这句话是集团军司令官曼施坦因从一封发给第6军团的电报中,亲口许下的诺言。胡比请司令官解释,因为这与集团军命令突围的决定有些自相矛盾。 <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曼施坦因不承认自己曾经向被围部队提出这样的诺言,因为这个诺言是他无法兑现的,一定是有人误传,也不排除德军总部那些党棍们的恶意中伤。 <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行伍出身的胡比将军倒是一个直来直去的硬汉,听完曼施坦因的解释也就释然了。接着,胡比将军又向曼施坦因谈起了他此次晋见希特勒的经过:他居然敢向希特勒说,他建议希特勒应该把指挥权交给一个军人去执行——至少在东线上应该如此。 <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曼施坦因闻听此言,吃了一惊。自打上次当面向希特勒提出这个问题之后,显而易见,元首是心存芥蒂的。这次与自己交往甚多的胡比将军旧事重提,万一希特勒多心,认为胡比更换指挥官的一番言论,是受了自己的指使,那自己的地位也就发发可危了。 <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1943年1月9日,经过一番补充的苏联红军,在发起对第6军团最后攻击之前,来了个先礼后兵,向第6军团招降。保卢斯自己不敢作主,连忙请示希特勒。在希特勒的严令之下,这个要求被拒绝了。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不久,曼施坦因也得知了苏军招降的事。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作为集团军指挥官,曼施坦因对希特勒的这一命令,倒是很欣赏。他召集了所属军团和各军的指挥官,在集团军司令部受训,在整个集团军中,总有或多或少的人暗地同情保卢斯,认为投降也不失为万一之策。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受过多年普鲁士军国主义教育的曼施坦因元帅环视着在座的诸位将领: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诸位想必已经知道俄国人招降之事,想必也知道元首对此事的态度。我在这里重申我的看法,请诸位牢记:任何军队只要有战斗力余留,就绝对不许投降!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如果放弃这种精神,军人作为一种职业也就结束了。只要有战争,这种军人的荣誉观念就必须维持,即使是毫无希望的战斗,也不能作为投降的理由。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如果身为前线的一个指挥官,只要认为他的处境毫无希望时就马上投降,那么谁也不会赢得一场战争了。保卢斯将军的第6军团在它未被完全歼灭之前,必须尝试尽可能的牵制苏军的兵力,这种牵制的时限越长,对整个战争的贡献也就越大。”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曼施坦因随手拿出情报处长为他早已经准备好的纸条,上面列满了数字: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去年12月初,我们在第6军团的包围圈上,共发现了苏军60个师或装甲旅的番号。到了现在,整个顿河集团军所面对的259个苏军战术单位中,有90个是用来包围第6军团的。假如第6军团在1月9日就投降了,苏军的这90个大单位,就会像潮水一样释放出来,于是本集团军的处境就不堪设想了。”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既然不同意贸然突围,又不同意投降,看来德军第6军团只好在斯大林格勒准备坟场了。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保卢斯的德军第6军团拒绝投降之后,苏军就开始从斯大林格勒各方面发起了进攻,猛烈的炮火,大量的坦克,快速的穿插迂回,把包围圈内的德军惊得魂飞魄散。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保卢斯上将在硬撑了三天之后,1943年1月12日,把最后一份表达绝望心情的报告,送到了顿河集团军总部曼施坦因司令手中。曼施坦因匆匆浏览了一下这封电报,命令通信人员立即把这一报告送到陆军总部。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保卢斯的电报这样写着: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尽管我的部队曾经作英勇的抵抗,但是最近几天来的激战已经让苏军作了深入的穿透。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已经没有预备队,而且也无法再编成。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重兵器现在已经丧失了机动性。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严重的损失、再加上严寒,已经使德军部队的抵抗力相当地降低。假如敌人继续用现有的兵力进攻,则我军的防御正面最多只能支持几天,以后的抵抗就只不过是局部的行动而已。”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天气似乎也在帮了苏联人的忙,德军对包围圈中不仅空运弹药不能,而且德国空军的俯冲轰炸机也不能起飞支援德国守军的战斗。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当日夜间,保卢斯又发来一份情况补充报告,请求曼施坦因再派几个营并携带全套兵器,机降在包围圈内,则还有希望继续抵抗下去。这份补充报告不禁使曼施坦因与他的参谋长和司令部人员面面相觑:顿河集团军总部自己也没有必要的补充兵员了。而且自从德军第4装甲军团停止救援行动以来,也就再没有把增援兵力送入围城的理由了。为了提高被包围德军的士气,曼施坦因已经说服第6军团的许多指挥官和参谋人员,在休假届满之后,纷纷飞回城内,其中的很多军官出身名门,如“铁血宰相”俾斯麦的后人。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1943年1月13日。保卢斯的副官贝尔上尉,最后从斯大林格勒的死亡之圈飞出来,并带出了第6军团的战争日记,来到集团军总部。贝尔上尉同时带来了军团长保卢斯和参谋长希米德将军的充满绝望的私人信函。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1月22日,苏军占领了被围德军的生命线——古门拉克机场,外界的补给再也无法在包围圈中着陆了。被分割的德军同时缩在几个比较坚固的要塞中,负隅顽抗。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保卢斯再一次请求希特勒,允许他投降。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此时,曼施坦因也改变了初衷,倾向于同意第6军团的残部投降。曼施坦因与希特勒在电话中作了长时间的辩论,力劝希特勒批准投降: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是该结束这个英勇战斗的时候了,我的元首!我认为第6军团为了牵制苏军已经尽了最后的努力,继续抵抗已经没有意义了。”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希特勒仍是不同意投降。他有自己的算盘,他对曼施坦因解释说,不允许投降,“一来即使包围圈中的德军分成几个较小的单位,也还可以抵抗相当长的时间;二来,俄国人根本不会遵守对第6军团投降后所许下的诺言”。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当希特勒拒绝了曼施坦因允许第6军团投降的请求之后,曼施坦因的头脑中也闪过辞职的念头。早在1942年圣诞节,希特勒拒绝批准他所提出的准许第6军团突围的时候,曼施坦因就起过此念。这个问题一直压迫着他的良心。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当时曼施坦因的作战处长布西上校,代表集团军司令部全体人员挽留曼施坦因,加之此时辞职有临阵脱逃之嫌,故曼施坦因没有再提。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事后,布西上校曾向第6军团的工兵指挥官说过:“假使我不是为了部队的缘故,一再请求他留下来不走,他早向希特勒掼了乌纱帽。”他的话很能代表曼施坦因的性格。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1月24日,德军第6军团的最后日子终于来到了,顿河集团军司令部已经失去与包围圈内的所有联系,尽管曼施坦因守在报话机前喊破了喉咙,也始终听不到保卢斯的回音,回答他的,只是包围圈内隐隐传来苏军巨炮的轰鸣声。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正在这当口,德军陆军参谋总长柴兹勒尔将军给曼施坦因转来了第6军团发给陆军总部的“绝命之笔”: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陆军总部于1月24日曾经收到第6军团的无线电报,内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容全文如下: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要塞只能再守几天,由于没有补给到达,部队已经疲惫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不堪,兵器也都不能移动。最后一个机场的丧失,补给完全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断绝。已经没有据点可以继续执行死守斯大林格勒的任务。苏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军早已透入很多地点,整个地区因为人员全部阵亡而丧失,尽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管士兵和军官的英勇仍未稍减。为了作最后的一击起见,应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该命令各单位分组向西南突围。有一部分人员将可透出,而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可在敌人后方造成混乱。若不采取行动,则无异于使所有的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人员同归于尽,或是被俘,或是死于饥寒。我建议飞出少数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人员(军官和士兵都在内),当作未来作战中的专门人才使用。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适当的命令也应立即颁发,因为着陆的设备不会存在太久。请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列举姓名,当然不包括我在内。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保卢斯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本部已给第6军团下述的答复: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来函敬悉。经再度呈秉之后,元首已作了下述的指示: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1.关于突围方面,元首保留最后决定权。必要时再请求。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2.关于人员的飞出方面,元首在面前不拟考虑。请派员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来此间再作陈述。我将带他去见元首。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参谋总长 柴兹勒尔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1943年l月31日,刚刚升任德国陆军元帅军衔的第6军团司令保卢斯和其军团部人员都作了俘虏。2月1日,当第11军的残部也在城北投降的时候,斯大林格勒的战斗终于结束了。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被围的30多万部队(包括德军、罗马尼亚军队以及其他轴心国国家的军队),落在苏军手中的俘虏有9万多人,除了德国空军事先陆续救出的3万余伤患人员,其余全部死亡。而被俘虏的9万人,能够熬过俄国寒冷的冬天而活到战后的,不过是几千人而已。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没等斯大林格勒战场上的硝烟散尽,各地告急的电报,雪片也似地飞向德军最高统帅部。希特勒为了应付当前的危机,特地派了一架联络飞机,于1943年2月6日接曼施坦因到元首大本营去与希特勒亲自会晤。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到机场去迎接信使的时候,曼施坦因不住地猜度,希特勒可能是受了其侍卫长希孟德将军的影响,才会有今天的这番召见。希孟德将军于1942年11月底访问过顿河集团军司令部,曼施坦因趁机对他讲了自己对指导战争的看法。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看得出,希特勒在这次会晤中,也没有完全从斯大林格勒的阴影中解脱出来。他故作沉痛地对曼施坦因说: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我对斯大林格勒的德军失利应单独负责!我也许可以责备戈林,怪他对空军实力作出了夸大的估计,但是他已经被指定为我的继承人,所以我们不能把斯大林格勒的责任加在他的身上。”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这一次希特勒居然肯勇于负责,而不去寻找一个替罪羊,总算是难能可贵的。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在希特勒表白了对斯大林格勒所负责任之后,似乎使曼施坦因很受感动,觉得希特勒还有一些骑士风度。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在希特勒征询曼施坦因对东部战局意见的时候,曼施坦因坦白地对希特勒谈了自己的两点看法。他的主要目的有两条,其一,说服希特勒同意,放弃顿聂兹盆地。其二,还是最高指挥权的问题老调重弹。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自从原来的陆军总司令布劳齐特希被免职之后,希特勒就一直自己兼任陆军总司令。这也是德国陆军高级将领时常探讨的一个问题。在斯大林格勒的惨败之后,军界对希特勒的所作所为颇有微词,认为悲剧的发生,就是希特勒这种领导方式的后果。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曼施坦因了解他的元首,知道希特勒肯定不会放弃手中已经取得的权力,便委婉地提出了一个既不影响他威望,而又获得他满意的方案,这就是建议希特勒任命一个真正的参谋总长,他应该完全信任他,并给他以适当的权威和责任。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希特勒对曼施坦因所提的军事领导权问题,明确地表示了异议。希特勒列举了过去的军政部长勃洛姆堡以及陆军总司令、前几任参谋总长等等,是如何令他失望。接着希特勒又坦白地宣称,他不可能让任何人位于戈林的位置之上,因为戈林决不肯接受任何参谋总长的领导。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对军事领导的问题,希特勒不肯作丝毫让步,于是话题只好回到了曼施坦因第一个问题上。曼施坦因把顿河集团军的现状和可能遇到的情况,耐心地讲给希特勒听: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我们的结论是,以德军的现有的兵力,无论如何都不能守住顿河和顿聂兹地区,不管最高统帅认为其价值是如何之高。如果顿河集团军抓住这个地区不放手的话,那么顿河集团军和A集团军都将与之同归于尽。反之,若能放弃这一地区,或许可以解除我们面临的威胁。”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希特勒回答曼施坦因:“我的元帅,目前您绝对不可能放弃顿聂兹盆地,首先这会影响土耳其追随我们的态度;其次,我一再强调顿聂兹盆地的煤对于苏联和德国双方的战争经济都十分重要。俄国人只有重新获得了这些煤,才能维持其钢铁生产,并使坦克、火炮和弹药的产量不至于减少。” <p></p></P>
 楼主| 一只虎 发表于 2005-6-16 10:40:00 | 显示全部楼层
<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曼施坦因提醒他的元首:“请元首注意,目前俄国人虽然没有顿聂兹的煤,但他们仍然能够生产大量的坦克和弹药。” <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希特勒狡辩说:“俄国人是仅靠储存的钢铁才能活命的。” <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接着希特勒又搬出了“战争经济”那一套:“假如俄国人不能收回顿聂兹的煤田,就不可能维持其原有煤炭的产量,也就生产不出足够的对德国发动进攻的坦克和武器弹药。从这个角度说,阻止他们重新获得顿聂兹的煤田,也就足以阻止他们发动任何巨大的攻势了。” <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苏联在丧失了顿聂兹盆地的焦煤、钢铁以及其他的工业之后,当然会在生产上发生困难,这是谁都不会否认的。而且曼施坦因自己也认为,俄国人1941年损失的大量炮兵,到如今都没有完全恢复。 <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但问题的关键不在这里。 <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在与希特勒是否应该据守顿聂兹盆地的辩论中,曼施坦因只好打出了所剩的最后一张王牌:在他此次尚未会晤希特勒之前,恰巧德国煤业卡特尔的总经理普莱格尔,曾经造访了曼施坦因的顿河集团军司令部。曼施坦因不失时机地向他请教了顿聂兹盆地对于苏德双方的战争经济的重要性,普莱格尔向曼施坦因保证说,并不完全如此。在这个盆地中的相当部分,经济价值并不像人们想象中那么大;那里的煤起码是不适宜炼焦和供火车头使用。 <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曼施坦因马上打出了这张王牌。这样就使希特勒无法在战争经济的立场上来反对撤出那个盆地了。 <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如果任何人现在就假定希特勒会承认失败,那他未免对希特勒的偏执性格估计得过低了。希特勒话锋一转,马上又提到了天气原因,提前转暖的天气会使路面变得泥泞不堪,不利于苏联红军大规模机械化部队的集中。 <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的确如此。天气好像是在帮助希特勒说话。在过去的几天之中,气候明显变暖,顿河和顿聂兹河有提前解冻的迹象;要在往常的每年2月份,极少有这种气候出现。 <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似乎溺水者抓住了稻草,希特勒又来了精神,以其滔滔雄辩的口才,力劝曼施坦因撤军的决心再等几天再下,并像一个星相家那样肯定:天气将继续转暖,解冻的顿河将会构成一个不可越过的障碍物,使得苏军在夏季之前都无法进攻。同样,在这种泥泞的环境下,撤退的德军装甲部队也有陷在泥沼中的可能。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曼施坦因反对希特勒把整个集团军的命运寄托在天气的变暖上。如果几天之后,天气又突然变冷又当如何呢!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情急之余,曼施坦因冲口而出,向他的元首喊道:“我的元首,请不要忘了,凡是想要守住一切的人,往往最后将要丧失一切,这是战争中百试不爽的公理。”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看到自己的元帅是如此的坚持,于是希特勒这才勉强同意顿河集团军从现有的防线中后撤。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曼施坦因又提议,鉴于斯大林格勒失败之后,德军士气沮丧,最高统帅本人应该到前线上去亲自视察一次,或者至少应派参谋总长前往。但希特勒这次无论如何不答应,任何口舌都不能打动他。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曼施坦因抬头看了看墙上的挂钟:这场争论足足进行了4个小时。看到自己的意图部分地得以实现,曼施坦因就起身告辞。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刚刚走到门口,希特勒突然又把他喊了回去。希特勒解释说:“我对于已经批准的事情,当然不会反悔。不过,我的元帅,我劝您是否能考虑一下,把撤退的事再稍微等候一段时间。假使顿河地区解冻了,那就可以还留在这个地区。”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曼施坦因仍然坚持撤退的计划不变,唯一作出的让步就是答应元首,可以等到明天中午回到集团军总部之后,再下达撤退的命令,而不是今天晚上。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2月7日中午时分,曼施坦因回到顿河集团军总部,马上命令撤退。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后来曼施坦因才得知,德军的撤退可以说是恰到好处。初春刚刚解冻的路面的泥泞,并不像元首想象的那样,对苏军坦克部队起决定性的迟滞作用,这是因为苏军的装甲车辆的履带经过加宽,越野能力强于德军。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斯大林格勒的作战任务已经失败,先前给顿河集团军规定的任务不复存在,故此,顿河集团军改名为南方集团军。1943年2月12日夜间,曼施坦因的南方集团军总部转移到了查波罗齐。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没想到,希特勒本已不答应到集团军视察,忽然又心血来潮,决定亲自到曼施坦因新成立的南方集团军总部视察。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曼施坦因固然欢迎最高统帅的御驾亲临,可以让元首亲眼看一看集团军所处的处境。不过查波罗齐这座巨大的工业城市乃兵家必争之地,有情报表明,苏军有集结兵力,准备向它发起进攻的动向。这样保证元首的安全自然是非常困难的,况且希特勒还透露了他想在这里多住几天的意图。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希特勒带着约德尔将军和私人厨师,住进了曼施坦因集团军的总部内特意为他们准备的房间,曼施坦因动用了几乎可以动用的全部人员警戒元首的安全,整个周围的地区都被严密地封锁。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即便是如此,希特勒的安全还是不能保证万无一失,因为希特勒来此是无密可保的。当他驱车从机场到查波罗齐市内时,招摇过市,在街道上立即被士兵和国社党党员们认了出来。集团军总部的警卫部队只有总部的警卫连和少数高射炮兵,而不久以后,苏军也得知了这一情况,其坦克部队抵近该城,远程火炮已经能够打到聂泊河东岸的德军飞机场了。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希特勒一行于1943年2月17日中午时分,到达曼施坦因的总部。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第二天,曼施坦因谒见了希特勒,他告诉元首,虽然撤回了。一些处在危险地区的部队,但苏军装甲兵依然在撤退的德军后面穷追不舍。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希特勒拒绝与曼施坦因讨论作战程序的问题,他固执地认为,邻近的苏军并不像谨慎的元帅所描述的那样强大。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苏军此时已经用强大的兵力向米斯河上的德军发起了进攻,德军有数处阵地被苏军突破。曼施坦因在集团军作战地图上给元首指明了苏军的兵力部署。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即使我们现在能够暂时坚持,一直到泥泞季节到来为止,”曼施坦因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但这个泥泞至多只能使作战中断几个星期而已。在此之后,德军就会有一条长达470英里的防御正面,在这个防御正面上德军只有32个师的兵力,”他又指了指地图上的几个巨大的红色箭头,与附近表示黑海蓝颜色形成鲜明的对比。“苏联红军在泥泞结束之后,一定会集中兵力把德军围歼在黑海沿岸地区。”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曼施坦因告诉希特勒,从战术上说,仅仅用30几个师的兵力来防御这470英里的正面,那么一个稍微强大的苏军装甲兵集团就可以任意突破。一旦突破这道防线,则没有任何足够的兵力阻挡苏联红军对南方集团军的迂回包围,等待德军的将是斯大林格勒第6军团的命运。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希特勒似乎被曼施坦因的预言弄得心神不宁,急忙问曼施坦因对此有何良策。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曼施坦因道出了自己的计划:“卑职认为,本集团军决不能坐等苏军的进攻,而是应该在泥泞季节结束之后,抢先发动一个攻势来解除当面苏军形成的威胁,否则这个地方决不可久留。截止到目前为止,集团军情报部门已经证实,本集团军面临的苏军旅以上的番号有341个之多。”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希特勒并不否认这个数字。但他却认为苏军的这些番号是徒具虚名,实际上并无多大的战斗力。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德军的各师同样也是筋疲力尽了,我的元首!”曼施坦因抗辩道。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于是希特勒就许诺:“在泥泞季节的这段时间,我们可以把兵力补充足额,并配发新的兵器。”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但苏军也能在此期间把大约150万兵力送到前线,所生产的战车也足以武装60个装甲旅,曼施坦因暗想,我们的元首总是一厢情愿。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2月19日,又在南方集团军司令部举行了另外一次高级军事会议。这次不仅有南方集团军的高级将领参加,而且还特地召来了A集团军司令克莱斯特元帅。很明显,希特勒在驻留在曼施坦因司令部时,已经对南方集团军的危险有了相当的认识。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在这次会议上,希特勒宣布,将把A集团军可以抽调出来的兵力,转送给南方集团军,当作南方集团军的“邻近兵力蓄水库”看待。可惜这个决定由于运输工具的限制,没有能完全实现。过去的经验早就表明,一支兵力被限制在一错误的地点之后,调动它是谈何容易。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会议正在进行之中,远处忽然传来了隆隆的炮声。在座的德军高级将领们不禁大惊失色。曼施坦因赶快命人去查看。不久,作战参谋报告说,苏军的部分兵力已经进到了市郊的辛辛罗柯夫火车站,这股苏军已经暂时切断了南方集团军中央与右翼之间的主要补给线,而且距离希特勒下榻的行宫已经在35—40英里之间了,情况十分危急,因为附近已经没有可以机动的德军部队了。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希特勒慌了手脚,连忙宣布会议结束,并在当天下午,匆匆坐飞机飞回大本营。希特勒一离开查波罗齐,曼施坦因如释重负。如果希特勒再不走,也就走不脱了。突进的苏联红军完全可以用炮火封锁德军在聂泊河东岸上的飞机场。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希特勒对南方隼团军这次视察的结果,尽管事实上是承认了南方集团军的困境,但却不肯承认德军在东战场上已经处于劣势。不久,希特勒文过饰非地让希孟德将军告诉曼施坦因,说希特勒之所以做这次旅行,主要是为了要振作南方集团军的精神。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曼施坦因对这一说法感到不服气,尽管他知道元首这样说只是不想在下属面前丢面子,他还是对集团军参谋人员发牢骚:“想找到另外一个司令部,能够在这种危机四伏的局面中,像我们一样保持必胜的意志,似乎也不太好找。”这一点司令部中的幕僚们完全支持曼施坦因的。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1943年2月19日,曼施坦因命令南方集团军所属的第4装甲军团,对当面的苏军发起了一个短暂的预防性攻击。攻势于3月2日结束,苏军的西南方面军所属各军团都受到了重创。据德军参谋人员报告,苏军在顿聂兹、聂泊河战场一共死2.3万人,德军缴获坦克615辆,野战炮354门,高射炮69门,以及大量的机关枪和迫击炮。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这次战役俘虏的苏军甚少,只俘虏了9000人。这是因为德军的兵万多为装甲部队,不能对苏军构成一个陆续不断的包围圈;德军没能封锁在苏军后方的顿聂兹河,苏军的轻装部队可以徒步通过这个只冻了薄薄一层冰的河川;加之夜间天气奇寒,德军部队要向村落集中,所以放弃了武器和车辆的苏军士兵很容易溜走。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2月28日,德军南方集团军在曼施坦因的指挥下,又发动了对苏联的名城卡尔可夫的战斗。参战的有德军第4装甲军团、肯夫兵团(以这个兵团的兵团长的名字命名)和党卫军的1个装甲军。曼施坦因督促德军士兵冒着聂兹河下游河中浮冰的碰撞,迂回并包围了该城。这次党卫军的装甲军冲劲十足,发挥了较大的作用,他们要把卡尔可夫城当作献给元首希特勒的礼物。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1943年3月10日,希特勒接到南方集团军司令部的报告,说德军的攻势稍有转机,于是又一次亲临南方集团军的总部。3月14日,党卫军的装甲军在付出了巨大代价之后,终于攻入了卡尔可夫城,到底是在元首面前露了脸。另外,德军肯夫兵团的北翼“大德意志师”也就势攻占了贝尔果罗德。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第二阶段的反击结束,总算没有让希特勒完全失望。元首因此而授予曼施坦因株树叶骑士十字勋章。但由于地面的迅速泥泞化,曼施坦因原来的如意算盘没有实现:他打算乘此时机,与中央集团军一起,肃清苏军在库尔斯克的突出部,以缩短德军的防线。另外,中央集团军的克鲁格元帅也回复说,他对曼施坦因的乘胜反击计划爱莫能助。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不知曼施坦因是如何安排反击计划,且听下章分解。 <p></p></P>
 楼主| 一只虎 发表于 2005-6-16 10:40:00 | 显示全部楼层
<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TEXT-ALIGN: center\" align=center>第二十一章 卫城作战苦经营<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TEXT-ALIGN: center\" align=center>害怕撤退动军心,卫城作战失先机;<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TEXT-ALIGN: center\" align=center>战时经济来敷衍,焦土政策犯罪行。<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在1943年的夏季,德军南方集团军的命运如何,曼施坦因自己也是心中无数。1942年到1943年的冬季作战,以苏军在斯大林格勒两侧和伏尔加河上的突破为起点,取得的巨大成功,增加了苏军统帅部的自信心。德军虽然在局部也取得了一些小胜,但同时更丧失了许多主要的部队。因此,在1943年的夏季,德军再次发动一个巨大的攻势是不可能的。 <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曼施坦因仔细分析了战场局势之后,得出的结论是:德国的最好结局,就是设法消耗苏联红军的实力,然后伺机使苏联接受一个不分胜负的和平。达到这个目的,德军应绝对避免使用静态防守的战术,因为东战场的德军已经没有足够兵力,来防守一条从波罗的海到黑海为止的绵长防线。 <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德军的防御正面上有一个突出地区,从顿尼兹河与米斯河的交汇点到卡尔可夫城为止,这个弧形的突出部内有重要的工矿区、很容易被苏军切断。如果苏军从卡尔可夫突破,则可把整个德军的南翼围歼,获得宝贵的顿聂兹地区和乌克兰的粮仓,并打通到达巴尔干和罗马尼亚油田的道路。在东战场上没有任何一个地方比这里使苏军获得这么大的军事、经济和政治效益。苏军下一次的攻击方向必会指向此处。 <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南方集团军已经几次提请陆军总部和希特勒注意这种趋势。 <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到底是等苏军发动攻击之后来一次反击呢,还是先发制人,在战略防御的结构之内发动一个有限的打击呢?曼施坦因倾向于前一种方案,他已经向希特勒提出了一个东部战场战役计划草案,设想如果苏军从南北两方向向顿聂兹地区发动一个钳形攻势的话,德军就按预定的时间表放弃顿聂兹河和米斯河上的弧形突出部防线,把苏军诱入顿河下游,再使用预先集结在那里的德军装甲部队攻击苏军的侧面,这样,苏军不仅不能在黑海海岸上围歼德军,反而会在艾左夫海岸上被德军击溃。 <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希特勒照例是没有同意这一带有弹性的方案,他是害怕哪怕是暂时的撤退,都会影响罗马尼亚和土耳其的态度,他还割舍不下顿聂兹盆地的经济价值,他更害怕1941年冬季寸土必争而夺来的土地,就这样被斯大林不费吹灰之力就夺回去。 <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所以,曼施坦因只能在第二种方案的前提下制定作战计划:先发制人,在苏军补充其冬季所受的损失之前,把苏军逐出这个地区。至于德军突击的目标,曼施坦因决定选在苏军在库尔斯克城周围的突出地区,等泥泞季节结束之后,苏军一定会以此为跳板,攻击南方集团军的侧翼。在这个地区中,苏军面临着德军的南方集团军和中央集团军两个集团军,必须及早动手,在苏军没有补充必要的装甲部队之前就歼灭之。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以上就是所谓“卫城”作战的大致计划。这是德军在东线卜所发动的最后一个大攻势。为了向库尔斯克突出地发动这一攻势,南方集团军从南翼派出了两个军团,它们是第4装甲军团和肯夫兵团,一共有11个装甲师(含装甲步兵师)和5个步兵师。这些都是在顿聂兹河和米斯河防线上抽调出来的。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从北面的进攻,中央集团军出动了第9兵团,包括6个装甲师(含装甲步兵师)和5个步兵师。两个集团军商定,卫城作战行动初步在5月上旬开始,因为在那个时候地面已经足够的干燥,利于德军装甲部队的行动,而此时苏军尚未调集足够的装甲兵力。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到了5月上旬,希特勒再一次违背德军两位集团军司令的意愿,硬是把作战时间推迟到6月,希特勒主要是要在这次攻势中显示一下德国的新式坦克的威力,因为德国的新坦克交货迟误之故,结果等到7月初,卫城作战才告开始。那时德军的先机之利已经丧失殆尽。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1943年7月5日,德军终于发动了攻击。中央集团军的第9军团在两天的时间内,突破苏军阵地达9英里,直到7月9日,被苏军阵地中的一个高地所阻。苏军于7月11日在中央集团军第2装甲军团防御阵地的侧翼实施了反突击,中央集团军总部不得不把第9军团的机动兵力调回去防守。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南方集团军发展比较顺利。到了7月11日,击溃了苏军的近10个坦克或者机械化军,到了7月13日,南方集团军俘虏苏军2.4万人,缴获、击毁苏军装甲车辆1800辆,野战炮267门,战防炮1080门。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7月13日,当卫城战斗达到最高潮,胜利在望之际,德军南方集团军的曼施坦因元帅和中央集团军的克鲁格元帅,两个集团军的总司令被希特勒召去元首大本营汇报。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希特勒在正式开会之前,首先宣布盟军已经在西西里岛登陆,欧洲战场发生了逆转,意大利几乎是不战而退,盟军的下一个登陆地点有可能选在巴尔干半岛和意大利的西部,所以有成立一个新军团的必要,这些兵力必须从东战场抽调,因此卫城作战必须停止。 <p></p></P><P 0cm 0cm 0pt; TEXT-INDENT: 10.5pt; LINE-HEIGHT: 150%; mso-char-indent-count: 1.0; mso-char-indent-size: 10.5pt\"> 中央集团军总司令克鲁格元帅汇报了卫城作战北翼的进展情况。他报告说该集团军派出的德军第9军团已经不能再向前前进,而他必须抽调一切机动兵力,以阻止苏军在中央集团军侧翼的突入。所以从中央集团军的角度讲,卫城作战也是不能进行了。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曼施坦因痛心疾首地强调,此时卫城的战斗正好达到高潮,眼看胜利在即;如果德军首先退出战斗无异于放弃了胜利。这次行动如果不能歼灭库尔斯克城突出部的苏联红军,也就无法将德军的防线拉直;这且不说,但至少应该把苏军的机动预备队完全击溃才能罢手。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尽管曼施坦因痛陈利害,希特勒还是根据地中海和中央集团军的情况,决定停止卫城作战。作为妥协,希特勒同意让曼施坦因的南方集团军继续攻击库尔斯克城突出部的苏军,直到击溃苏军装甲预备队为止。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即使希特勒的这点让步,最后也没有完全做到。没过几天,希特勒就下令把南方集团军兵力比较整齐的几个装甲师移交给中央集团军,于是南方集团军投入卫城作战的两个军团只好撤回到他们原有的防线。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德军在东线上的最后一次攻击就这样虎头蛇尾地结束了。当卫城作战叫停之时,尽管曼施坦因的南方集团军击溃了4倍于己的苏联红军,但东战场的主动权也还是完全转移到苏联人的手中。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从此之后,南方集团军的防御战斗就只是一套七拼八凑的应付手段而已。从1943年下半年开始,希特勒开始更加事无巨细地干预南方集团军的指挥,曼施坦因终于按捺不住,于7月下旬,愤而向陆军总部提出了书面抗议。为了策略起见,这封抗议书写交了柴兹勒尔参谋总长。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假如我对于未来发展的忧惧不被重视,假如我作为一个指挥官的意图仍然继续受到挫折——我的目的只是为了解除我所并不应该负责的困难——那么我必须假定,元首对于我所领导的南方集团军总部,已经丧失了必要的信心。我并不认为我自己是完全无错误的。每一个人都会犯错误,即令是像菲德烈和拿破仑那样的名将,也都还是免不了的。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同时我必须指出,第11军团曾在最艰苦的环境中,赢得了克里米亚战役。而在去年年底,南方集团军面对着几乎是毫无希望的情况时,也还是终于渡过了难关。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假如元首认为他可以找到任何集团军总司令或者总部参谋人员,能够比我们在去年冬季所显示的神经还更坚强,比我们在克里米亚、在顿聂兹河上或者在卡尔可夫所表现出来的主动精神还更旺盛,比我们在克里米亚或者在冬季战役中所表现出来的应急能力还更伟大,或者是对于未来比我们还有更好的预知能力,那么我也就准备好了把职务移交给他们!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不过,只要我还留在这个位置上,则我必须有机会使用我自己的头脑。”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曼施坦因的这份书面报告,与其说是抗议,倒不如说是诉苦与表功,曼施坦因在信中扬言的“让位”,只不过是想让希特勒更加重视自己的意见而已,并不是真的想撂挑子。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参谋总长岂有不了解曼施坦因此刻心情的道理?于是劝解了这位牢骚满腹的元帅一番。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在1943年夏季中,东线战场的德军与苏军展开了拉锯战。7月30日,曼施坦因指挥德军4个装甲师、1个装甲步兵师和两个步兵师的兵力,暂时攻占了米斯河上的苏军桥头堡,小有收获。俘虏苏军1.8万人,缴获100辆坦克、200门野战炮和400门战防炮。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德军的这一行动,马上招致了苏联红军的强大反击。8月3日,苏军向德军南方集团军第4装甲军和肯夫兵团的防御地区发动了大规模的反击,南方集团军所属各师遭受到惊人的损失,有两个团已经完全崩溃,其余受到了重创。德军装甲部队的很多坦克在苏军的快速推进下,来不及从修理厂中撤走,结果被苏军俘获。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8月8日,当德国陆军总部接到前线吃紧的消息之后,希特勒马上派参谋总长柴兹勒尔来到南方集团军司令部。曼施坦因要求总部同意德军从整个顿聂兹地区撤出,并要求予与增援。柴兹勒尔将军带来了希特勒的口信,要求南方集团军不惜一切代价,死守卡尔可夫城,因为德国国内的报纸还没有从上一次攻克卡尔可夫城的兴奋中减退下来。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曼施坦因却断然决定德军第8军团司令沃勒尔将军放弃卡尔可夫城,以免斯大林格勒悲剧重演。德军第8军团就是原来的肯夫兵团,现在改称第8军团,由曼施坦因前任参谋长沃勒尔将军出任军团司令。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曼施坦因向参谋总长解释他这样做的苦衷:自从卫城作战开始,苏军兵力不断增加,前后共增加了15个步兵师、两个坦克或者机械化军和多个装甲旅,而德军南方集团军所增加的部队却少得可怜,到8目底为止,只得到9个步兵师和1个装甲师,用同时防御战线却增加了75英里。光增加战线的长度,就要耗去大约4个师的防守。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只是撤出卡尔可夫城,并没有能遏制住苏军的势头。8月27日,德军在顿聂兹盆地防线中,发生了危机。曼施坦因要求召开紧急作战会议,以检讨德军目前的军事行动。希特勒批准了曼施坦因的这一请求,开会的地点定在苏联南部芬尼特沙希特勒以前的元首大本营中。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在这次会议中,曼施坦因和南方集团军中的各军团司令,以及推举出的一位来自前线的军长和一名师长,相继发言。大家的话题都是一个,就是向希特勒诉苦,尤其是强调德军前线部队,得不到补充和消息,早已是疲兵久战了。南方集团军参谋长夏尔兹将军拿出了作战处长布西上校早已准备好的数字:在前两次战斗中,南方集团军总数为13.3万人的死伤中,一共只获得了3.3万人的补充,还有10万人的缺口。尽管苏军的兵力也遭受到损失,但得到的补充却比德军多,所以苏军还有采取强大攻势的可能。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看到手下说得差不多了,曼施坦因站起身来总结道:“我认为,德军以现有的兵力,绝对不能再守顿聂兹地区。本集团军第8和第4装甲军团,从长远的观点来看,也顶不住苏军在聂泊河上对本集团军的北面侧翼的突破。为此,我谨向元首陛下和参谋总部提出两个方案: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第一,迅速把不少于12个师的德国生力军抽调出来,以调换本集团军疲惫不堪的各师;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第二,如无兵力可调,则我主张或干脆弃顿聂兹地区,把目前德军的防线进一步缩短。”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曼施坦因这番话刚一说完,立时语惊四座,其他人都噤声不语,把目光投向了希特勒,因为这位元首对顿聂兹地区的战争资源最是看中。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果然,希特勒一听曼施坦因要从顿聂兹地区撤军,有些慌神,马上表示反对。他要求南方集团军继续坚守这一地区,不足的兵力,他马上想办法从德军北方集团军和中央集团军中抽调。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曼施坦因等待的援军注定是不会到达了。这次会议结束后的次日,也就是1943年8月28日,苏联红军在德军中央集团军防御阵地的左翼发动了强大的攻势。克鲁格元帅面带苦相地来到了曼施坦因的司令部,告诉曼施坦因,在目前这种情况下,中央集团军自顾不暇,辖区中再无一兵一卒可调。不久,德军北方集团军也宣称就连一个师的兵力也不能调动了。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苏联红军继续进攻,情况日益紧急。1943年8月31日,曼施坦因不得不下令在黑海海岸上被苏军突破的第6军团(由后来的何立德兵团和原第6军团残部整编而成)向后撤退。这就意味着,德军撤出顿聂兹地区的行动已经迈出了第一步。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同一天夜间,希特勒看到德军的撤退已成既成事实,只好被迫同意曼施坦因撤出顿聂兹地区,同时命令德军在撤出前,毁灭在该地区中的一切具有重要军事和经济价值的设施。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9月3日,曼施坦因邀请中央集团军司令克鲁格元帅与自己一起,再一次前往元首大本营。此时,由于前方战事吃紧,希特勒已经把元首大本营迁到东普鲁士。曼施坦因此行的目的主要是想要两位集团军司令联合采取行动,以使兵力得到重新分配,单只南方集团军的正面,就已经受到苏军55个步兵师、两个坦克军的兵力的压迫,更多的苏军兵力也在调动途中。同时也希望希特勒对战场全盘指导能作合理的改进。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希特勒正变得越来越不耐烦,因为希特勒刚刚看过前一天曼施坦因写给柴兹勒尔的信,这封信流露出前线陆军将领对元首的指挥似有不信任的意思。希特勒一向不容人对自己的军事才能置疑。会见的结果,自然是一无所获。希特勒不仅宣布其他战场没有剩余兵力可调,而且对曼施坦因关于改善战场指挥的建议也是极为反感。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在两位元帅返回防地的第二天,希特勒来到了查波罗齐的德军南方集团军司令部,同时也召来了德军A集团军总司令克莱斯特元帅和第17军团司令罗夫将军,看南方集团军与A集团军能不能联手发动一个反击,以堵塞被苏军撕破的防线。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曼施坦因对元首的这一天真想法表示悲观:“发动任何的反攻,都不可能填补这个28英里宽的缺口,那里只有德军两个师的残部正在苦苦挣扎。况且集团军掌握的部队都已经是疲惫之师了。我们对目前的危局又不能坐视不理,假如我们在北翼被击败,则不仅连我们自己,就连A集团军的后果也不堪设想。”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希特勒告诉在座的诸位,德国制造的新式自行火炮不久就能运达东线战场,登场亮相,请诸位将领稍安勿躁,到那时定能扭转危局,足以避免撤退。照以往的惯例,希特勒总是以为技术上的优势能代替人力的不足。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希特勒命令所有各军团,都必须积累三个月的口粮和弹药,以便补给被暂时切断时,仍然能坚守不动。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像前几次一样,希特勒又空许下了给曼施坦因增加兵力的诺言,他说他将命令中央集团军立即在与第4装甲军团分界线上,集中1个军4个师的兵力,包括两个装甲师和两个步兵师,以防止南方集团军的北翼被包围。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曼施坦因十分后悔没有让希特勒在南方集团军总部就发出增兵的命令,尽管当曼施坦因到机场跑道旁亲自送元首登上飞机的时候,元首还一再重复增援南方集团军的诺言,然后才上了飞机。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第二天,希特勒允诺的兵力没有如期到达,曼施坦因设在聂泊河渡口的防线有被苏军突破的危险,所以曼施坦因向希特勒直接提出了关于撤退的备忘录。陆军总部接到这个备忘录之后,马上急电曼施坦因,不要下达撤退命令,元首在9月15日将当面听他的陈述。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曼施坦因答应总部,他可以不下达撤退的命令,但条件是:“除非我能与元首作一次私人性的谈话,且只准参谋总长一个人在场,否则任何会谈都是毫无意义的。”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在9月15日的会谈中,曼施坦因终于忍耐不住他对中央集团军司令克鲁格元帅的不满。他告诉希特勒:“南方集团军北翼上的危机,不仅会使整个南方集团军全军覆没,而且会使整个东战场同归于尽。造成今天这个危机的主要原因,就是中央集团军不肯把兵力移交给我们。我本人对于这类调动的命令都是忠实的服从,所以我们不了解为何其他的集团军不能这样做。”曼施坦因又接着将了希特勒一军:“照我看来,统帅部的命令居然不能执行,这才是不能忍受的。假如每个集团军都敢抗命,那还了得!”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希特勒连忙解释说,中央集团军克鲁格元帅之所以没有迅速执行增援的命令,原因有二,一是希特勒自己对于缩短正面的需要未作适时的考虑,其二是他并没有要求克鲁格立即执行他的命令,克鲁格倒是没有胆量敢抗命不遵。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为了表示诚意,希特勒立即命令中央集团军以最快的速度把所要求的4个师的兵力移交给北方集团军,并命令从9月17日起,立即使用所有的4条铁路线,从西线抽调32个步兵营来补充南方集团军各师的缺额。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不知这一行动是否有效,且听下章分解。 <p></p></P>
 楼主| 一只虎 发表于 2005-6-16 10:42:00 | 显示全部楼层
<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TEXT-ALIGN: center\" align=center>第二十二章 替罪羊解甲归田<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TEXT-ALIGN: center\" align=center>捉襟见肘穷应付,签名效忠演技拙;<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TEXT-ALIGN: center\" align=center>从此休言功与禄,盟军监狱春秋度。<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尽管得到了部分兵力的补充,曼施坦因还是于9月15日,在南方集团军司令部向集团军所属各师,下达了收缩防线,采取“焦土政策”的命令。为了阻止苏军的追击,使其不能发挥地利的优势,德军把聂泊河沿线15英里宽以内的一切工具、房屋和车辆全部毁坏。同时,为了执行戈林的命令,这个地区内一切可供苏联生产利用的物资和设备也都搬走了,其中包括机器、骡马和牲畜以及贮存在这个地区的工厂、仓库和农场中的物资。 <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为了断绝苏联的兵源,曼施坦因还遵循德军最高统帅部的命令,把居住在这一地区的无辜平民也裹胁着一同撤走。 <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截止到1943年9月30日,德军撤退行动完成,先后共有20万士兵和数十万的苏联和平居民被运走。为了运输德军的装备、物资和掠夺来的苏联国家财产,一共动用了2500辆列车。 <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在撤退还在进行之中的9月中旬,南方集团军总部也由查波罗齐转移到基洛夫格勒,这是一个相当重要的城镇,位于聂泊河湾工业区的中心。 <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1943年10月初,南方集团军总部已经迁入希特勒过去在芬尼特沙所设的大本营中,这是一个比较适合于指挥全盘作战的位置,位于一处茂密的大森林之中,有专为大本营提供水源和电力的设施。为了保证希特勒在这里有舒适的环境,建设这些设施让德国的工兵部队花费了好大的力气。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现在希特勒撤回了东普鲁士的元首大本营,这里改成德军南方集团军司令部,由曼施坦因元帅坐镇,用着过去元首才能享用的东西,自有一番惬意。希特勒撤走之后,并没有带走大本营办公室中的家具,自是尽善尽美。房屋的结构是木质,取材于当地。这里还有一个处在地下的警戒网,其警戒程度可以便及大本营的每个角落,但局外人却很难发现,很明显,希特勒的内心还是相当恐惧,但外表还要装得满不在乎的样子。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芬尼特沙是靠近基洛夫格勒附近的一个大型疗养地区,坐落在布格河的河畔,风景如画。这里在战前就建满了各式旅馆及其他的服务设施,现在都已经被占为南方集团军的野战医院。在闲暇之余,曼施坦因也尽可能地抽时间去看望那里的德军伤兵。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南方集团军北部的战场,在1943年10月间基本上沉寂下来。每逢晚秋季节,这里总是有相当长一段时间是大雨滂沦,乡间的土路被雨水弄得满是泥泞,变成了不折不扣的泥潭。无论是苏联红军还是德国士兵,在这样的环境下,都很难进行大规模的机械化攻势行动。但集团军的南部战线却不时有激烈的战斗消息传来。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10月间,南方集团军与苏军“草原方面军”在聂泊河湾展开了激战,德军的两翼挡不住苏军坦克部队的强大压力,被迫向东西两面撤退。在德军的第l装甲军团和第8军团中间,被撕开一个巨大的缺口。虽然曼施坦因一度曾经组织反击,但由于德军得不到应有的补充,并没有将苏军完全封住。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1943年11月初,节节胜利的苏联红军又发动了基辅会战。基辅是由德军第4装甲军团负责防御的。曼施坦因从11月5日各军团报来的战况看,南方集团军现有的兵力无论如何是守不住基辅的。于是曼施坦因于11月7日飞往希特勒在东普鲁士的大本营请求援兵。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希特勒老生长谈,仍然是命令坚守那一套。这一套曼施坦因在斯大林格勒战役时就有所领教。希特勒这次的理由是:“为了保证这里的锰矿石,保证德国的战时经济,同时也不让苏军获得克里米亚当作轰炸罗马尼亚的基地,即使冒像斯大林格勒那样的危险也在所不惜。”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希特勒拍着胸脯保证,说他自己准备承担由此而产生的一切后果。为了鼓起曼施坦因的信心,希特勒同时答应给南方集团军再增加几个党卫军师的兵力,但曼施坦因并不太相信这些师的战斗力。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在几天之内,守卫在基辅一线的德军第4装甲军团的情况是每况愈下。名义上,它虽然有11个步兵师,但几乎每一个师都只剩下相当于一个团的兵力,自然不是强大苏军的对手。苏军用于基辅方向的部队,仅足额的步兵师就有17—20个,另外还有坦克军3个、骑兵军1个。经过一番苦战,德军终于被从基辅城赶了出去,苏军占领了基辅城之后,又向前推进了约30英里。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迫不得已,11月中旬,曼施坦因只好让新编成的德军第25装甲师加入战斗。初次出战,这个新编的师就出了大洋相,该师的师长在率领搜索营赶往前线时,与苏军前卫部队遭遇,一经交手即受到了严重的损失,该师的师长当即阵亡,不仅没能完成作战任务,而且使这些第一次在东线参加战斗的新编师,在心理上受到了严重的挫折。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基辅到底是没有守住。希特勒怒气冲冲地撤换了第4装甲军团司令霍斯上将,尽管曼施坦因一再为他说情,申明丢失基辅并非霍斯指挥失误之过。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霍斯上将最近几年来已经操劳过度,应该让他休息一下。”希特勒对部下这样解释把霍斯上将编入预备役的理由,“等霍斯将军略事休息之后,我将把他调往西战场,仍然任军团司令之职。”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曼施坦因对霍斯上将的去职深感遗憾。接替霍斯为第4装甲军团司令之职的是一位前奥地利的军官,劳斯将军,他在曼施坦因的集团军中曾连续出任第6装甲师和第11军团的指挥官,也是颇能打仗的。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1943年的岁末,苏联红军的主力突击集团,已经把德军设在芬尼特沙西南的防线突破,距离集团军司令部只有40英里的距离了。此刻再用那些孤立的措施,如调动一两个师来控制集团军的那些危险点,早已经为时已晚了,唯一可行的方案就是再度缩短防线,采取机动防御的措施。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1944年1月初,情报处长综合全战线的情况,认为形势更加不利,迫使曼施坦因于1月4日往元首大本营。这次他是准备向希特勒要求再增加一个军团的兵力来巩固本集团军的北翼。如果得不到足够增援(实际上最高统帅部也已经拿不出),就请求元首允许集团军撤出聂泊河防线,放弃克里米亚。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从对许多战俘的询问中得知,1943年7月至1944年1月之间,面对着南方集团军的苏联红军已经得到了总数约108万人的兵力补充,这个数字恰好相当于苏军这一时期所损失的数字。反而言之,南方集团军在这段时间之内,死、伤和失踪者共为40.6万多人,而获得了补充却只有22万多人。因此,尽管苏军的损失比德军要大,但实力还是比德军要强。在装甲单位上,苏军的一个坦克军计划编制的坦克数为200—250辆,平均实有坦克为50辆到100辆,而德军的坦克师,最多也就是30余辆能供战斗使用。苏军在这段时间之内,已经大致接受了2700辆坦克的补充,而同期德军只接受了包括自行火炮在内的872辆。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德军南方集团军如果撤出聂泊河防线,放弃克里米亚地区,则将会促使土耳其、保加利亚和罗马尼亚改变对德国的态度。如果想守这条战线,就需要最高统帅部下决心从北方集团军中抽调兵力,那样德军又势必放弃与芬兰邻近的排普斯湖以东的地区。失去德国强援的芬兰,就可能立即退出对苏联的战争,这样德国就丧失了波罗的海的控制权。不仅如此,德国将不能从瑞典获得铁矿石,德国海军的潜艇也会丧失一个主要的训练场。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至于说到从西线抽调兵力的问题,除非英法联军的登陆被击败,或者英军的主要兵力被牵制在葡萄牙境内,否则西线的兵力也就很难抽得出来。德军目前的状况也就是走一步看一步,拖时间等到西线有个眉目,或者新编成的单位完成,能够投入作战。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希特勒认为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就是拖时间。如果能拖到1944年的5月,德国的潜艇战就将开始显示出效力;另外,敌人一方已经有了很多的分歧,反法西斯联盟是注定要有一天会崩溃的。在目前这种内无粮草外无救兵的情况下,也只好采取拖时间的下策。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看到其他集团军参加汇报的人也都在等着发言,曼施坦因没有与元首争论,他只是要求会后与希特勒单独谈话,只留下参谋总长一人奉陪。希特勒对这一要求殊感诧异,但总算勉强同意了。于是最高统帅部的显要们,戈林和其他的侍从人员,甚至连会场的速记员也都退了出去。速记员本可留下,把一切的发言都记录下来,但他们面前并没有最新的战场态势图,所以常常不能准确地把内容记录下来,因此也就没有必要记录。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这次曼施坦因下定了决心,准备除了与希特勒讨论本集团军的地位问题以外,把德军最高军事领导的问题也弄个水落石出。所以当所有人都离开,只剩下参谋总长柴兹勒尔将军一个人的时候,曼施坦因就请求元首允许他坦白发言。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希特勒说:“请说吧。”他的态度虽然不是冷冰冰的,但至少是很有距离感的,这与数年前,作为军长的曼施坦因在他面前谈起“曼施坦因计划”有天壤之别。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有一件事我们是必须明了,造成我们现在的这种困难局面的原因,苏军的优势固然是一个方面,尽管苏军的优势是如此的巨大,我是说我们对于战争的领导方式也应负相当的责任。”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听到曼施坦因又谈起了最高军事领导权的问题,希特勒的表情逐渐的僵硬起来,他用眼光死死地盯住了曼施坦因,想用这种充满魔力的目光征服他。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曼施坦因从来没有从别人的眼睛中看到过如此的目光,似乎不像是人类的目光,确实有某种强烈的意志力。希特勒的面目固然可憎,但他的一双眼睛也确实有吸引力,现在他就是想用这种目光使他屈服。有许多人都曾为这一双眼睛中迸射出的目光所征服,其中的一些人还是统帅千军万马的元帅,或者是杀人不眨眼的魔王。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但曼施坦因这次是下定了决心,所以他仍然继续说下去,并坦白地告诉元首,像他这样的领导方式是再也不能使战争继续下去了。曼施坦因提醒希特勒,过去自己曾经两次提出,为了妥善处理大战略的问题,他需要一个完全负责的参谋总长。关于东战场,他应该指派一个全权总司令——在意大利和西线上都早已经采取过这种办法——而这个总司令在他所辖的范围之内>应享有独立的指挥权。曼施坦因劝说希特勒改变其处理军事问题的办法,实际上就是迫希特勒非正式地放弃战场指挥权,希特勒哪有听不出来的道理!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希特勒不承认自己有错,认为目前只有他才是指挥各个不同战区的最佳人选。如果委任一个像曼施坦因所说的、能调动全局的参谋总长,除非这个人选是戈林,否则,戈林是不会听从任何人指挥的。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至于说到东战场上委派一个全权总司令的问题,希特勒说,任何人都没有足够的权威以协调东战场的所有集团军。说到这里,他有些神经质地高声地叫道:“甚至于我都不能使这些元帅们服从我!难道你以为他们会服从你么?必要时,我还可以撤他们的职。其他任何人都没有我这样的权威。”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在希特勒的咆哮声中,结束了这场不愉快而且无任何结果的谈话。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曼施坦因的这次努力,既未能改善南方集团军的地位,又未能使战争指挥的情况得以改善,就这样两手空空地回到了集团军总部。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1944年1月6日,情况越来越危急,苏联红军第1坦克军和第40军矛头直指德军南方集团军总部所在地的芬尼特沙。由于苏军的急速挺进,曼施坦因与防线右翼之间的通讯联络曾经一度被切断,所以曼施坦因只好把南方集团军总部迁到了普罗斯库罗夫继续指挥。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是放弃聂泊河湾的战斗,以避免本集团军右翼被歼灭的时候了。决定土耳其、保加利亚和罗马尼亚态度的,现在已经不是取决于克里米亚的存亡,而是德军能否在这些国家的东疆维持一个完整的南翼。任何军事上的成功,其基础都要建立在上下各个阶层的协调,依赖于上级应对战争作出明确的指示,上下同欲者胜。一个集团军司令不能只从今天想到明天,他不可以只是命令死守,而对苏军正在进行的大规模迂回包抄熟视无睹。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应该从陆军总部获得一个明确的东线战争的指导。于是曼施坦因再次致函希特勒,要讨得一个明确的答复。为了使问题更便于说明,这封信采用了私人信函的方式。信中的最后部分是这样写的: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所以我要求陆军总部或者是采纳集团军的情况判断和决心,或者明确地否决它,并把最高统帅部自己的看法告诉集团军。如果最高统帅部对本应是集团军自己范围内所作决定的呈报装聋作哑,那么上下之间的协调——战争赖以取胜的关键因素之———也就落空了。”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我的元首,让我们这样的作结论吧,专就我们而言,问题不是逃避一个危险,而是要采取必要的步骤来克服我们不久就要面临的危险,未雨绸缪。”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曼施坦因恐怕没想到,元首的脾气随着德军在战场上的节节失利而变得越来越暴躁,耐性也越来越差,看到这封私人信函便大发雷霆,促使希特勒在解除曼施坦因的南方集团军司令职务的决心上,又向前跨了一大步。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1944年1月27日,希特勒召集了在东线上的全部德军集团军和军团指挥官,加上参谋本部和空、海军高级军官,到东普鲁士的元首大本营中来听训。他要亲自向这些高级军官灌输在德国军队中推行纳粹党化教育的必要性。他认为,军事情况越是困难,就越是应该坚定对国家社会主义的信念,这才是获得胜利的必要保障,而坚定这些信念,对于在座的高级军官来说,也毫无例外;对纳粹主义的态度,甚至可以决定高级军官的去留。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希特勒冗长的训话结束之后,照例是一个简单的会餐。在会餐前的致辞中,希特勒当着那些苦心孤谐地为法西斯德国经营东战场的陆军高级将领的面,挑衅似地说:“假如有一天德国的末日来临,那么最后保护国旗的人,应该就是真正的元帅和将军们!”之间充满了对军人尤其是陆军的明显的不信任,有辱于一个受过正规普鲁士式军事训练的职业军官对国家的忠诚之心。由于大家一向都是听惯了希特勒的训话,所以在希特勒第一次说这句话的时候,没有人开口。这种侮辱对于一个在战场上出生入死的军人来说,简直是太过分了!当希特勒再次以强调的口气重复这句话之后,曼施坦因血液往他的头上直冲,就脱口而出,喊道:“他们将会如此的,我的元首!”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这就是曼施坦因悲剧性格之所在,与他接触较多的德军高级将领都有同感,尽管曼施坦因聪明过人、反应敏捷,而且有过人的想象力,但正因为如此,也使他养成了过分地争强好胜的性格,而且这种争强好胜的性格又往往以一种最坏的形式表现出来,那就是喜欢逞口舌之利。因为他的这个性格,使他在军事生涯中吃了不少亏,如1938年3月由首席副参谋总长调任第18步兵师的师长、1940年2月由南方集团军参谋长调任第38军军长。以及在任第11军团司令初期,都因为这一性格而或多或少地吃过暗亏。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像这一次希特勒训话,在座的其他高级将领并非听不出希特勒话中有刺,但大家都是一忍了之,决不出头与希特勒顶撞,只有曼施坦因例外。事情过后,一同参加训话的同僚们告诉曼施坦因,他们心中的怒火同他是一样的高,所以当他开口喊出的时候,他们都长出了一口气,有如释重负的感觉。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希特勒在以一个国家元首的身分致辞时,从来没遇到过这样被人打断话头的情况,尤其是被他的下属,因此他明显地吃了一惊,然后用冰冷的目光朝曼施坦因看去,以低沉的声音吼着:“谢谢您,曼施坦因元帅!”于是希特勒匆匆地结束了自己的演讲。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当会餐完毕,曼施坦因正与柴兹勒尔参谋总长喝茶休息的时候,餐厅的侍从喊曼施坦因去接一个元首办公室打来的电话。元首办公室的工作人员告诉曼施坦因,说希特勒要召见他。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曼施坦因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走进了希特勒的办公室。看得出,元首还在为前不久发生的事情而余怒未息。希特勒开门见山地说:“元帅,当我向将领们致辞时,我不能容许您中途打断我的话头。假如您的下级如此,你也是一样的不能容忍。”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这一点曼施坦因是无从抗辩的,他只好对之以默不作声。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希特勒在盛怒之下,翻出了旧账:“几天之前,您送了一个情况报告书,我想您的目的是为了在德国战争日志上来证明你的看法是正确的。”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曼施坦因知道希特勒所指的是最近一次写给他的私人信函,于是就回敬说:“元首,卑职写给您的信是私人性质的,是不会列入战争日志之中的。请原谅我在这里引用一句英国人的讲法:我对于我所作的动机的解释就是,我是一个Gentleman(正人君子)!”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沉默无言,希特勒停了一会才说:“多谢你。”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曼施坦因所期待的暴风雨,并没有马上降临。在当日晚间的汇报中,曼施坦因又被特别允许出席。希特勒对他的态度似乎又变得非常温和。当然,曼施坦因知道,元首是不会忘记上午对他的顶撞的。但事情毕竟已经发生了,后悔也于事无补,况且除了与最高统帅的私人关系之外,曼施坦因还有其他许多事要操心,这又有什么办法呢。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正当曼施坦因在元首大本营受窘的时候,那边南方集团军方面又有雪上加霜的消息传来。参谋长夏尔兹将军报告说,南方集团军所属第l装甲军团和第8军团,在其据守的满是泥泞和积雪的乌曼地区,被苏联红军包围在南北约30英里、东西为10—12英里的范围内,四面受迫。包围圈中的德军装甲师中,最少的只有五辆可用的坦克,而德军步兵师现在的实力只相当于一个战斗团。苏军已于1944年2月4日向他们下达了要求投降的最后通牒。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曼施坦因回到集团军司令部后,命令立刻突围。为了避免斯大林格勒的悲剧重演,曼施坦因在下达突围命令时,事先没有通知希特勒,以免他又出面干涉。才是这两个军在2月16日到17日夜间,使用了全部的炮兵和弹药来支援突围,打完炮弹之后,火炮就被孤零零地丢弃在半开化的雪地上。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2月17日凌晨时分,突围的部队已经同前去接应的德军第3装甲军前锋取得了接触,截止到2月28日,共有3万多人逃出了苏军的包围圈(被围的德军约有5.4万多人),但大部分的德军伤兵未能运出,第1装甲军的军长在战斗中被打死,这两个军的火炮和重武器大部分被陷在泥泞之中,尽被苏联红军俘获。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这次突围的部队,从建制上,共有两个军六个半师,这些失去了重武器,同时更失去了斗志的德军部队都将退出前线,南方集团军处境更为艰难。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又有一个消息传来,据守在罗夫罗地区的德军第13军丢失了该镇,军长豪飞将军战死。豪飞将军是曼施坦因在德军38军任内的参谋长,曼施坦因对豪飞之死,不免有物伤其类的感觉。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虽然希特勒委任驻守在这里的乌克兰总督柯赫最先逃走,但希特勒却要杀失陷这个城镇的陆军将领。凯特尔也耸恿希特勒枪毙那里的最高指挥官,但遭到了柴兹勒尔的反对,他劝希特勒应当听取高级将领们的意见。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希特勒命令军事法庭进行调查,结果宣布被指控的军官无罪。但又宣布负责该地区防御的一个师长判处死刑。以后经过曼施坦因元帅以一个集团军总司令的身分从中调解说情,希特勒还是赦免了这位师长。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很明显,希特勒仍然继续寄希望于疲惫和坏天气会使苏军的攻势停顿下来,而到了5月间,就会有新的德军师来供他使用。曼施坦因更倾向于把这些编成新师的兵力和装备,随时补充到那些有战斗经验的各师,情况也许就大不相同了。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由于希特勒致力于编成新师,陶醉于参谋总部统计的一些庞大的扩军数字,曼施坦因只能采取剜肉补疮的办法,在后勤单位中寻找人力去补充第一线的作战部队,虽然还是不足以补充太多的缺额,只是聊胜于无罢了。缺额的后勤单位只能找一些当地的“志愿人员”——主要是乌克兰人和高加索人——聊以充数。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1944年3月初,在连降几场大雨、天气骤然转暖之后,希特勒盼望已久的泥泞的季节终于来到了。但希特勒希望利用泥泞季节阻止苏军攻势的计划也落空了。泥泞造成的麻烦对于德军来说,甚至比苏军还大。苏联红军的坦克和装甲车履带都已经适时的加宽,在雪地和泥泞中,要比德军的坦克装甲车辆具有更强的越野性能。与此同时,苏军已经拥有了大量的美制卡车,它们的越野性能也比德军的车辆好得多,德国制造的卡车只能在为数不多的几条坚固的道路上行驶。因此在泥泞季节的机动性,苏军实际上优于德军。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虽然天气的原因阻止了德军飞机的侦察,曼施坦因仍然了解到自己集团军面临的苏军第一白俄罗斯方面军、第一乌克兰方面军、第二乌克兰方面军、第三乌克兰方面军和第四乌克兰方面军的情况。3月3日,苏军开始对南方集团军发动进攻。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希特勒又想出了新的方法让曼施坦因来实施,他宣布某些公路和铁路的重要地点为死守的据点,指定一个军官负责死守,并要他们立下军令状。希特勒天真地认为,只要封锁了这些要点,即足以迟滞苏军的行动。这简直就是妄想,希特勒指示坚守据点,往往并没有适当的工事和足够的兵力,或迟或早地都要被攻陷。曼施坦因每次都是在这些据点未被完全围困的时候,把兵力撤出来,希特勒的干预给集团军带来了相当的损失。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1944年3月中旬,希特勒的侍卫长希孟德将军造访了南方集团军总部。他拿出了一封信让曼施坦因观看:这是一份向希特勒个人宣誓效忠的信,所有的德军元帅都要在上面签名,可能是为了抵消在斯大林格勒被俘的塞德利兹将军所发表的宣言。玩这套把戏的主意可能是希孟德发明的,他认为这样也许会增加希特勒对陆军的信心。南方集团军是希孟德将军的最后一站,曼施坦因是所有元帅中签名的最后一位。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曼施坦因仔细看了看这封信结尾处排列的一大串签名,发现所有的德军元帅都在这上面签了大名,包括像自己的老长官伦德斯特这样德高望众的人都签了名,所以自己也就在上面签了名。曼施坦因在这个名单中还注意到了一点:得风气之先的希孟德将军,早已经把当时还是上将的穆德尔列入了只有元帅才有资格签名的名单。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曼施坦因如同签名中的其他元帅一样,也不太相信签名效忠这一套把戏。但如果不在上面签名,就有同情塞德利兹活动的嫌疑。签名之后,曼施坦因对希孟德将军表白,从军人职业的观点来看,这实在是不必要的,因为没有一位德国军人会理会这种宣传。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1944年3月19日,由伦德斯特元帅代表,在上萨尔茨堡把这个签名效忠的信件呈送给希特勒,许多高级将领都在场观礼。希特勒当时似乎很是受感动,尽管希特勒也知道,签名的元帅之中,有许多人并非是出于本心。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德军在1944年春季经过一系列的惨败之后,只有在喀尔巴阡山以北建立一道持久的防线一途,还可以苟延残喘,但这样必须还要从集团军现有的防线上撤退,此时苏军强大的装甲部队已经在南方集团军的几段防御阵地突破,有割裂各个军团分而歼之的意图。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此时,南方集团军的司令部已经迁到卢俄。在德军突围撤退的方向上,曼施坦因与所属第亚装甲军团司令胡比将军之间产生了严重的分歧。胡比上将虽然承认突围是必要的,但却不同意曼施坦因指定向西的方向,只是想向南退到聂斯特河上,因为就当时而言,这条向南退却的路要比曼施坦因所要求的向西的路好走一些,向西的路上要受到苏军坦克军的拦截。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曼施坦因说服胡比一定要向西,因为从根本上说,第1装甲军团撤退的目的是与西面的德军第4装甲军团建立接触,以防止苏军突入喀尔巴阡山北麓的格里西亚;而向南则只有退往山地之中,甚至连这一点把握都没有。从表面上看,越过聂斯特河的撤退路线危险似乎很少,但第1装甲军团缺乏架桥器材,不能多路快速地通过聂斯特河宽阔的正面。如果从该河现有的桥梁上渡河,则会暴露在苏军空军的攻击之下,并将丧失多数的重装备。更有甚者,苏军此时早已进至聂泊河南面,迟早会包围向南撤退的第1装甲军团。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末了,曼施坦因明确地告诉胡比,集团军将不准许第1装甲军团退向南面,要他立即向西攻击,与第4装甲军团会合。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3月25日上午,曼施坦因亲自面见元首,把自己的决定向希特勒作了说明,惹得希特勒老大的不高兴。希特勒没好气地回答说,西战场正忙于应付盟国的登陆,自然无法抽调兵力解东战场之困,为了政治上的理由,他也不能抽调其他轴心国(如匈牙利和罗马尼亚)的部队。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希特勒反过来指责曼施坦因应对南方集团军今天所处的恶劣处境负责,指控曼施坦因浪费了许多兵力。根据戈林的空军提供的情报,南方集团军的战区内,曼施坦因所统辖的部队只看到极少数的苏军坦克,就在他们到来之前四散奔逃,所以才使防线不断地后撤。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曼施坦因辩白说,这些兵力都是零零碎碎地投入战斗的,而且又到得太迟,所以也只能如此使用这些兵力;要是元首把所需的兵力早些投入,那么也就不会有今天的抱怨。假如德军现在不再能挺身而斗,也是由于体力衰竭、疲劳过度和实力严重不足的缘故。这并非是哪一个人的过错,尤其是那些高级军官都是英勇而有经验的军人,但却没有一个人能制止部队抵抗力的崩溃。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在离开会议室时,神情沮丧的曼施坦因写了一张字条给希孟德将军,要求希孟德转告希特勒。他流露出辞职的意图,希望元首考虑好接替自己的人选。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既然是曼施坦因自己提出辞职在先,希特勒不免有一种轻松感,终于卸下了免去曼施坦因这位不听招呼而又战功赫赫的元帅职务的道义上的负疚感。因此在送别曼施坦因之前,希特勒痛快地答应把一个党卫军的装甲军(下辖第9和第10两个党卫军装甲师),加上第10轻快师和第367步兵师,供德军第4装甲军团接应第1装甲军团突围之用。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1944年3月26日清晨,曼施坦因飞返南方集团军总部,会见了担任接应突围的第4装甲军司令劳斯将军。这次看来救出了第1装甲军是没问题了,但希特勒对曼施坦因个人的耐心也已经到了尽头。对A集团军司令克莱斯特元帅来说,也是如此,曼施坦因离开上萨尔茨堡两天之后,克莱斯特元帅也曾到了那里与希特勒力争了他的集团军撤退的问题。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1944年3月30日上午,曼施坦因与希特勒摊牌的最后时刻终于来到了。曼施坦因的副官把他从睡梦中叫醒,报告他说元首的座机已经从A集团军总部中接来了克莱斯特元帅,不久就会在南方集团军司令部的卢俄降落,再接曼施坦因一同到上萨尔茨堡。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当曼施坦因在机场等候那架元首专机的时候,南方集团军参谋长夏尔兹将军与参谋总长柴兹勒尔将军通了电话,证实了希特勒要免去这两位元帅的职务的消息。这位一直受希特勒压抑的参谋总长告诉说,戈林、希姆莱和凯特尔在每次会见之后,都要说一通曼施坦因元帅的坏话,也促使希特勒免去两位元帅的职务。当希特勒把这个决定通知自己时,自己也表示应该立即辞职,因为他一直都是同意曼施坦因意见的,应该共进退。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不久,柴兹勒尔果然又用书面形式提出了辞呈,遭到希特勒的拒绝。不过他的这种姿态还令曼施坦因感动了一阵子。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与希特勒的最后一次会晤,给曼施坦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3月30日那天的黄昏,心情沉重的曼施坦因在上萨尔茨堡元首行宫,谒见了元首希特勒。曼施坦因和克莱斯特元帅不只一次地来过这里,此时夕阳已快落尽,把巨大的山影投向了远方。满山遍野的荒草已经泛绿,山间的松林似乎长势也更加繁茂,只是来访者额头的皱纹又深了几许,鬓边的白发又多了几茎,大有世事沧桑,物在人非之感。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在把宝剑加在曼施坦因的武士级十字勋章上之后,希特勒就温和地宣布:他决定将德军南方集团军交给另一个人去指挥,因为在东线大规模作战的时代已经过去了,那时才是曼施坦因所适宜的。现在只是要求死守而已。新的目标要求有新的战术、新的指挥官,集团军甚至还要有一个新的名称。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我阿道夫·希特勒对您,埃里希·冯·曼施坦因元帅绝无任何误会,并且仍然完全信任您!”希特勒用平时不多见的甜蜜语言恭维曼施坦因,“不过,最近一年半以来,您已经够累的了,也应该休息一下了。我知道您是我最能干的指挥官之一,一旦有机会,我保证会给您新的任命。东线已经不需要像您这样的天才了,还是交给穆德尔较为适宜,因为他最近在北方集团军取得了一些坚守的经验。”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穆德尔1891年1月出生于东普鲁士,1935年被任命为陆军参谋本部技术司司长,曼施坦因作过他的直接上级,对他比较了解,曾经夸他是群弱中的强者,是“鲤鱼池中的梭鱼”。1942年1月他率领德军第9军团突破苏军包围而获得株树叶骑士十字勋章。1943年11月,又因反对希特勒关于固守的命令而被免职。1944年1月,希特勒又起用穆德尔为北方集团军总司令,现在又准备让他接替曼施坦因的南方集团军司令的职务。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在再度向曼施坦因保证,绝非是对他不信任之后,希特勒又像是回忆起几年以前的事:“我从未忘记过,在西线战役开始之前,唯一劝我在色当实行突破的人就是您,曼施坦因元帅!”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希特勒这套近乎外交辞令式的语言,确实是使刚刚受到撤职打击的曼施坦因心头之气稍稍舒缓了一些,甚至使曼施坦因有那么一丝希望。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假如元首认为在现有的情况下,如果换一个集团军司令将会使工作更好,那么我当然不会反对。”曼施坦因表明了自己的态度,“恰好目前本集团军的工作已经告一段落,所以穆德尔此时接任并无任何不便之处。我只希望新司令官今后多帮助战斗部队,特别是给他们以精神上的支持,我想对此穆德尔是轻车熟路。”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希特勒对此表示深有同感:“我认为穆德尔确实是精于此道的,他会驱使部队作最大的努力。”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这句话有点伤曼施坦因的自尊心,因此他回敬道:“在我的指挥之下,本集团军各师早已经尽到了最大的努力,任何人也不能使他们再进一步努力了。”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这次希特勒显得宽宏大量,他没有计较曼施坦因话中有刺。不管希特勒内心是怎样想的,但他的外表却是很礼貌和周到的。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双方再无话可说,曼施坦因起身与希特勒握手告辞:“我的元首,我相信您今天所采取的步骤,不会引起任何不良的后果。”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接见过曼施坦因之后,希特勒在同一房间又接见了克莱斯特元帅,他也同样地被免职了。当这两位元帅离去的时候,他们的继任者也早就在门外等着。曼施坦因的南方集团军,经穆德尔接手之后,改名为北乌克兰集团军。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1944年3月31日上午,天气突变,阴云四合。曼施坦因不顾危险,飞返卢俄的德军南方集团军总部,这要感谢曼施坦因的专机驾驶员南格尔中尉高超的驾驶技巧——在各种意想不到的恶劣天气中,他都能使曼施坦因在天空中飞行无阻。飞机刚刚降落,就下起了暴风雪。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曼施坦因的后任穆德尔没有同机前来,他所乘坐的飞机晚起飞了几个钟点,故此为暴风雪所阻,降落在途中的克拉考。由于新司令官暂时没有到位,先期回到集团军司令部的曼施坦因有机会颁发了他军事生涯的最后一道命令:要求第1和第4两个装甲军团在已经开始的突围作战中应确保合作。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当天下午,曼施坦因又冒着暴风雪去视察了德军第4装甲军团,与军团司令劳斯将军讨论了党卫军装甲师的使用方式,并顺便向他道别。对于其他军团的司令,曼施坦因只好用书面的形式告别了。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1944年4月2日,新任集团军司令穆德尔终于到任。曼施坦因把职务移交给了穆德尔。尽管第1装甲军团的突围还没有最后完成,但在喀尔巴肝山脉和普里配特沼泽之间设立防线的计划却已经有了保证,这对东战场战线的稳定有重要的意义。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到了与集团军总部参谋人员告别的时候,这是一个特别令人黯然神伤的时刻。这些人中,有的在曼施坦因当军长的时候就在他的手下,已经共生死达几年之久。集团军的参谋人员对曼施坦因被免职都是感到震惊与不平,为了表示这种心情,他们也都提出了辞呈,也都一律地获得了批准。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对于曼施坦因个人而言,去职之后反有一种无官一身轻的感觉。战场责任一天比一天更重,几乎让人无法承受。与元首希特勒之间的拉锯战已经使他感到心力交瘁。这位独裁者相信他的意志力可以使焦头烂额的德军抵挡住攻势正猛的苏联红军。但是他内心确是虚弱的,他却不敢冒险,因为他害怕其威望受到损失。他固然有天才,但却缺乏真正的军事能力和基础。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1944年4月3日,曼施坦因元帅离开了卢俄的集团军总司令部,返回故里。所有的同僚都到车站去送行。当列车开动时,有一个年轻英武的军官,举着一个耀眼的金属符号前来送别。这个人就是曼施坦因的专机驾驶员南格尔中尉,现在他已经志愿投入德军战斗机部队,而且不久就会战死。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曼施坦因认出了他手中举着的金属符号:那就是记载着曼施坦因辉煌的象征——克里米亚之盾!这是南格尔中尉从曼施坦因的专机上拆卸下来的,他们都不再需要这个胜利的象征了!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穆德尔接替曼施坦因之后,被晋升为元帅。虽然他在喀尔巴阡山前方和东加里西亚建立起新防线,并歼灭了突入德军防御阵地纵深的苏军坦克军一部,但仍然没能阻止苏军的进攻。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在德军邻近溃败之时,穆德尔成为西战场总司令兼B集团军总司令之职。1945年4月17日,鲁尔工业区落入美军手中两天之后,穆德尔带了三名军官和几名士兵逃到杜伊斯堡附近的密林中,在那里,他告诉随从,他要自杀,并让他们将他的尸体掩埋在一棵事先选定的大松树下。三名军官竭力劝阻,穆德尔不听,握着他们的手说:“我从未想到自己会如此绝望,我只效忠于德国……”随即开枪自杀。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克莱斯特被免职之后,一直隐居在西里西亚。战争结束之后,克莱斯特被美国宪兵逮捕,1946年被引渡到南斯拉夫,以战犯罪被判处15年徒刑,1948年又被引渡到苏联,关在莫斯科监狱的单人牢房内,1954年被转移到弗拉本米罗夫的将官俘虏营,同年秋天死在那里。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曼施坦因的老上级伦德斯特元帅于1945年3月也被希特勒免职,并奉命永久退役,终止了自己的军事生涯。战后不久,这位老绅士在他的修养地巴特特尔茨被美国人逮捕,并引渡给英国人,英国人把他囚禁在布里金德。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1949年在汉堡审判他昔日的参谋长曼施坦因元帅的时候,伦德斯特请求军事法庭准许他和曼施坦因站在一起接受审判。英国人拒绝了他的这一请求,并于1949年5月释放了他。从那以后,伦德斯特在德国策勒附近的一所养老院中安度余年,1953年死于心脏病。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1945年,曼施坦因在林茨被英国人俘虏,并囚禁在英国的布里金德。德国投降之后,苏、美、英三国缔结波茨坦协定,划分德国为四个占领区,1947年1月1日,英、美两国两个占领区合并。1948年6月18日在美、英、法三个占领区实行单独的币制改革。1949年,盟国军事法庭在德国的汉堡公审了他,他被英国军事法庭判处18年徒刑,监禁在韦尔监狱。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从1947年起,西方占领当局将自己收押的许多前战犯、将军陆续释放。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1953年曼施坦因遇赦释放。1954年,西德被允许建立国防军,大多数的前纳粹将军成了西德军队的骨干,其最高军事会议的主席,就是前作战处处长豪辛格,而隆美尔的参谋长斯派达尔,也被任命为西德的武装部队司令。曼施坦因也曾为西德军队的重建,起过顾问作用,但他还是把主要精力用于著书立说,总结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国失败的教训。 <p></p></P>  1973年,曼施坦因因病死于西德柏林,终年86岁。
 楼主| 一只虎 发表于 2005-6-16 10:43:00 | 显示全部楼层
<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TEXT-ALIGN: center\" align=center>曼施坦因生平年表<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1887年11月24日 埃里希·曼施坦因出生于德国柏林炮兵将军爱德华·李文斯基家庭,取名为埃里希·李文斯基。不久,过继给姨父曼施坦因步兵上将而改姓曼施坦因。  1890年2月20日 德国社会民主党在帝国议会选举中获胜,标志着俾斯麦统治时代的完结。 <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1898年3月28日 德国帝国议会多数通过第一个战舰法。 <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1900年 曼施坦因在斯特拉斯堡入学读书后,进入少年候补军官团学习。此时,帝国主义阶段第一批周期性危机开始。德国参加“八国联军”侵略中国。 <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1906年 曼施坦因毕业于格罗斯利希费尔德高级军官学校。分配到德国近卫军步兵第3团任见习官,一年后升为少尉。 <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1908年6月14日 德国关于海军军舰法的第二个附则大大促进了大战舰的建造。         7月土耳其的青年土耳其党起义。巴尔干危机爆发。   <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1913年 曼施坦因被选送军事学院学习。6月29日 第二次巴尔干战争爆发。8月10日,各交战国签订了布加勒斯特和约,第二次巴尔干战争结束。 <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1914年6月28日 奥匈帝国波斯尼亚首府萨拉热窝发生塞尔维亚青年刺杀奥地利大公弗兰茨·斐迪南事件。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曼施坦因在第2 近卫预备团任中尉副官,后晋升为上尉,转战于比利时、东普鲁 士和波兰南部。7月23日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提出最后通牒。8月1日 德国向俄国宣战。8月3日 德国向法国宣战。德国军队入侵比利时,进攻比利时列日要塞。8月4日德国社会民主党议员同意战争拨款。同日英国向德国宣战。8月24日德国军队入侵法国。月6-9日德国军队发动对法军的马恩河战役遭失败,标志德军“施里芬计划” 的破产。11月间曼施坦因在前线因作战负重伤。 <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1915年5月 曼施坦因分别在加尔维兹将军和比罗将军的军团部中充任幕僚。夏季曼施坦因参加了德军于波兰北部对俄军的攻势。9月德、奥、保加利亚和土耳其建立四国同盟。秋季 曼施坦因随部队参加了在塞尔维亚境内的战斗。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1916年2月21日 德军第5集团军开始炮轰法国的凡尔登,拉开了凡尔登战役的序幕。曼施坦因参加了凡尔登战役。随后,又参加了索姆河、艾斯尼等会战。8月26日意大利对德国宣战。8月29日 德国皇帝威廉二世任命兴登堡为德军总参谋长、鲁登道夫为后勤总监。12月30日协约国拒绝了德国的和谈建议。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1917年2月1日 德国宣布无限制潜艇战。4月6日 美国向德国宣战。秋季曼施坦因调往驻柯尔兰第4骑兵师任作战科科长。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1917年11月7日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1918年3月21日 德军在西线发动了春季攻势。5月 曼施坦因调往西线,任德军第213步兵师作战科科长,参加莱门斯攻势。7月14日协约国转入对同盟国的反攻。11月3-10日德国国内革命开始,推翻了霍亨索伦王朝。威廉二世逊位逃往荷兰。11月11日德国与协约国停战协定正式签字。德意志帝国在战争中失败。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1919年2月6日 德国国民议会在魏玛召开,宣布成立魏玛共和国。6月28日《凡尔赛和约》签字。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1923年8月12日 古诺政府垮台,施特莱斯曼继任德国总理。11月8-9日 希特勒发动了慕尼黑啤酒馆法西斯暴动,失败后,逃往芬兰。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1925年2月27日 希特勒重建纳粹党。4月26日 兴登堡当选为魏玛共和国第二位总统。  1926年9月10日德国加入国际联盟。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1929年9月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在这场持续四年的危机中,德国经济遭受到了严重的冲击。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1930年3月30日 兴登堡任命天主教中央党右翼领袖海因里希·布吕宁为总理,组织了一个由中央党和德意志民族人民党的联合政府。6月4日德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作出了《关于反法西斯斗争的决议》。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1931年-1932年间 曼施坦因两次访问苏联,与苏军高级将领会晤,并参观了在乌克兰和高加索举行的军事演习。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1931年10月11日 在胡根堡,希特勒和沙赫特的组织下,德意志民族人民党、纳粹党、钢盔团、泛德意志协会、容克地主组织农业联盟和俾斯麦青年团的代表在哈尔茨堡集会,组成反对共和国的“哈尔茨堡阵线”,企图建立法西斯政权。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1932年5月29日 兴登堡会见布吕宁,猝然要求他辞职。6月1日 兴登堡任命冯·巴本为总理。7月31日德国国会选举揭晓。纳粹党成为国会中第一大党。8月30日中央党和纳粹党联合选举戈林为国会议长。11月11日经沙赫特策划,由沙赫特、巴本、凯普勒、希姆莱等人草拟了一份经20 名垄断资本家和大地主签名的请愿书,要求任命希特勒为总理。12月2日兴登堡决定由施莱歇尔组阁。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1933年1月30日 兴登堡正式任命希特勒为德国总理,巴本任副总理兼任普鲁士邦总理,组织内阁。2月27日柏林发生国会大厦纵火事件。3月5日 在法西斯白色恐怖下德国进行了国会选举。3月23日国会通过了希特勒提出的《消除人民和国家痛苦法》,即授权法。1934年 曼施坦因升任柏林第三军区司令部参谋长。8月1日国会通过《国家元首法》。8月2日兴登堡去世。希特勒按照《国家元首法》由自己担任了国家元首,自诩为 “元首和总理”。国防部长和国防军向希特勒个人宣誓效忠。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1935年7月 曼施坦因升任德国陆军参谋本部主管作战的第一厅厅长。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1936年10月 曼施坦因晋升少将并分别担任了陆军参谋本部第1军需部长和首席副参谋总长。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1938年4月 曼施坦因被调离陆军参谋本部,改任第18师师长,并参加对苏台德地区的占领。3月12日德军开进奥地利。9月29日 英、法、德、意四国首脑签署“慕尼黑协定”。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1939年3月15日 德军占领捷克斯洛伐克。夏季 希特勒为准备进攻波兰,成立了由第8、第10、第14军团所编成的南方集团军。曼施坦因晋升为中将,并担任该集团军参谋长。8月23日苏联与德国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9月1日德国入侵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作为德军南方集团军参谋长的曼施 坦因参与策划指挥了入侵波兰的“白色计划”。9月3日英、法向德国宣战。9月18日曼施坦因组织指挥了布楚拉河会战。9月28日 由曼施坦因参与指挥的德军南方集的军攻占华沙。10月24日曼施坦因奉调西线战场,组织指挥新成立的A集团军,担任集团军总部参谋长。他草拟了西线战役作战计划,提出集中使用装甲部队,以A集团军为主力,迅速通过马奇诺防线所在的阿登地区,直插西北方向的海 峡沿岸,切断在比利时和荷兰作战的法军主力,同增援的B集团军聚歼法军。德国陆军总部以该计划太冒险为理由拒绝采纳。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1940年1月27日 曼施坦因被希特勒调往波美拉尼亚担任新组建的德军第38军军长。4月9日德军开始进攻丹麦、挪威。5月10日德军进攻卢森堡、荷兰、比利时和法国。同日,曼施坦因指挥的第38军划归B集团军指挥。5月16日 第38军改由A集团军指挥。6月5日 曼施坦因因作战有功,晋升为步兵将军。6月9日曼施坦因率部到达塞纳河畔。6月14日法国首都巴黎被德军占领。7月25日 曼施坦因获骑士十字勋章。9月27日德、意、日三国签订军事同盟条约。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1941年2月底 曼施坦因调任正在组建的德军北方集团军第56装甲军军长。6月22日德国对苏联发动突然袭击。苏德战争爆发。曼施坦因率部深入苏联境内的依尔门湖西南方的索尔齐,并救出被苏军包围的德军第16军团。9月16日曼施坦因接任南方集团军第11军团司令职务。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1942年2月1日 曼施坦因晋升上将。7月1日 曼施坦因因指挥克里米亚战役作战有功,而受到希特勒的电报嘉奖并晋升为元帅。7月曼施坦因应罗马尼亚国家元首安东尼斯库的邀请前往罗马尼亚访问,并在普雷迪亚尔接受了罗马尼亚的最高荣誉勋章--“米哈伊尔勇士勋章”。8月12日 曼施坦因回到克里米亚,担任在列宁格勒地区作战的德军总指挥。11月20日曼施坦因调任位于斯大林格勒两翼的“顿河”集团军总司令,参加斯大林格勒战役。企图为在斯大林格勒地区被苏军合围的第6集团军解围,未遂。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1943年1月初 历时半年之久的斯大林格勒会战以德军失败而宣告结束,战争的主动权转到苏军手中。这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2月曼施坦因调任指挥南方集团军群。在库尔斯克会战中失败,撤退时大肆实行 “焦土”政策。3月14日 曼施坦因因指挥卡尔可夫会战作战有功,被授予栎树叶骑士十字勋章。夏季曼施坦因率部参加德军在东线战场的“卫城”作战。7月盟军在意大利半岛南端的西西里岛登陆。11月28日苏、美、英三国首脑在德黑兰会晤。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1944年3月30日 因前线指挥作战失利,曼施坦因被希特勒召回上萨尔茨堡,被授予双剑株树叶勋章,同时免去了职务,编入预备军。6月6日盟军在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常1945年2月4日苏、美、英三国首脑会议在雅尔塔12日举行。4月30日 苏军攻克柏林。希特勒畏罪自杀。5月7日邓尼茨代表德国政府签署了德国无条件投降书。欧洲战争至此结束。战后,曼施坦因被英国军队俘虏。 <p></p></P><P 0cm 0cm 0pt; LINE-HEIGHT: 150%\">  1949年 曼施坦因被英国军事法庭判处18年徒刑,监禁在韦尔监狱。 <p></p></P><P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1pt; LINE-HEIGHT: 150%; mso-char-indent-count: 2.0; mso-char-indent-size: 10.5pt\">1953年 曼施坦因获赦释放出狱。1955年 曼施坦因出版回忆录《失去的胜利》。   1973年6月11日曼施坦因在慕尼黑去世。 <p></p></P>
lixiang4 发表于 2005-6-16 22:54:00 | 显示全部楼层
ddddddddddd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联盟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国德迷联盟 - GerFans.cn ( 辽ICP备17002255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5-20 17:26 , Processed in 0.042856 second(s), 13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