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perkroos 发表于 2013-7-19 16:46:22

诗词赏析:文征明的满江红,发人深省

本帖最后由 superkroos 于 2013-7-19 16:57 编辑

满江红
拂拭残碑,敕飞字,依稀堪读。
慨当初,倚飞何重,后来何酷!
岂是功成身合死,可怜事去言难赎。
最无辜!堪恨更堪悲,风波狱!

岂不念,封疆蹙;岂不念,徽钦辱。
念徽钦既返,此身何属?
千载休谈南渡错,当时自怕中原复。
笑区区,一桧亦何能?逢其欲!

这是明朝和唐伯虎齐名的江南四大才子之一的文征明在看到赵构敕赐岳飞“精忠岳飞”石碑后所作。
关于岳飞之死,作者也有为秦桧翻案的意思,一针见血的道出宋人不知道或者不敢说的内幕,矛头直指得位不太正的赵构,当时明朝也刚历经“夺门之变”,似乎还有隐喻,暗藏杀机啊{:soso_e151:}
顺便,岳飞那首脍炙人口的绝作,也有可能是他的作品。




superkroos 发表于 2013-7-19 16:48:19

现在关于岳飞之死,赵构负不可推卸责任,从犯秦桧是其棋子,似乎越来越被认可
文征明是第一个提出类似观点的么?

德迷小天王 发表于 2013-7-19 17:11:35

自古奸臣就是替罪羊,最坏的自然是皇帝

dongkun686 发表于 2013-7-19 17:25:02

嗯,赵构肯定是主谋,任凭一个秦桧怎么会杀掉岳飞。

McBasti 发表于 2013-7-19 18:44:22

赵构自己在南边享福,要是岳飞把两个皇帝救回来,不就没得爽了

superkroos 发表于 2013-7-19 19:04:22

德迷小天王 发表于 2013-7-19 17:11
自古奸臣就是替罪羊,最坏的自然是皇帝

自从史书里增添“奸臣传”的时候,
历朝历代的官修史书都好像腾了名额硬要拉人来凑数,就是俗称为了黑而黑。
事实上,进第为官者,读的是四书五经,背的是三纲五常,
无人不想青史流芳,没人志向是当奸臣。
所以,我觉得,那些所谓的奸臣,事实上,很大原因都是被史官拉出来凑数的。
奸不奸,得看掌权的皇帝最后认不认你为奸。
秦桧这个,一心一意的迎合自己的主子,到头来被高宗卸磨杀驴,及孝宗北伐时,宣传需要,又继续加黑,改谥为“缪丑”,滚球效应一样,越来越黑。现在已经成了“汉奸”的代名词,和关羽“武圣”一样,或许本身经不起推敲,但象征意义却远远超过其本质。


superkroos 发表于 2013-7-19 19:09:33

McBasti 发表于 2013-7-19 18:44
赵构自己在南边享福,要是岳飞把两个皇帝救回来,不就没得爽了

参考之前张邦昌禅位给赵构,落得个被逼死的下场。
他自己肯定也清楚,不是不可以北伐收复失地,但要迎回两个正统皇帝,那是断断不行的。
女真智囊也看出这点,所以放回赵构他妈也要扣押这俩,期间还闹过扶植赵桓太子的子政权和南宋斗的,最后没付诸实践。

庄生梦 发表于 2013-7-19 22:46:20

岳飞和于谦的死是帝制社会的必然,当“君身”与“君位”相离而“君身”竟然未死之际,凡是以一已之力欲挽狂澜于既倒的“士”,都必须在天下与己身之间做出选择,前者因为天下(驱逐异族救民水火)而不得不选择旧主,后者因为天下(不因帝陷于敌而乱庙堂与江湖)而不得不选择新主,可惜“天下”只是他们心中的合法性之所在,而帝王与其手中的无限权力才是现实政治的准则。所以中国历代以来,凡想成就理想的人往往是最痛苦的,而最无原则的人往往最快乐。。。

拜仁狂欢 发表于 2013-7-20 04:52:19

德迷小天王 发表于 2013-7-19 17:11
自古奸臣就是替罪羊,最坏的自然是皇帝

这有什么坏不坏的 ,权利和利益的斗争嘛。
你不弄人,人就弄你。

大米稀饭 发表于 2013-7-24 13:50:18

superkroos 发表于 2013-7-19 16:48
现在关于岳飞之死,赵构负不可推卸责任,从犯秦桧是其棋子,似乎越来越被认可
文征明是第一个提出类 ...

个人也认为,岳飞死于高宗。只这首词,作者是否文征明或许值得商榷,有说文,有说夏言,亦有说严嵩。

鲁迅-集外集拾遗补编-书苑折枝(二)记载一事——清-严元照《蕙榜杂记》:西湖岳庙有严嵩和鄂王《满江红》词石刻,甚宏壮。词既慷慨,书亦瘦劲可观,末题华盖殿大学士。后人磨去姓名,改题夏言。虽属可笑,然亦足以惩奸矣。鲁案云:严嵩偏和岳飞词,有如是诈伪;后人留词改名,有如是自欺;严先生以为可笑而又许其惩奸,有如是两可。寥寥六十字,写尽三态。

惜乎‘蕙榜杂记’难买,倘有机缘的朋友可以对照一验。

donnell 发表于 2013-7-24 14:03:37

哈哈,那位改名的人很黑色幽默啊,夏言不就是严嵩害死的嘛

alemanni 发表于 2013-7-24 14:20:55

superkroos 发表于 2013-7-19 19:04
自从史书里增添“奸臣传”的时候,
历朝历代的官修史书都好像腾了名额硬要拉人来凑数,就是俗称为了黑而 ...

一心一意迎合主子,本身就是“佞”了(主子不好就成了“奸”),大臣们(或者后来的主子)不好说殡天的主子什么,于是就要有奸臣的来垫背,因而也就要有罪状(比如岳飞这个)。

奸臣虽然不无冤词,但本质上是不冤的。

alemanni 发表于 2013-7-24 14:30:04

历代的文人才子们喜欢翻案(现在更如此),但实际上应该翻的早就翻过了——“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古人并非傻瓜。

jerryhu 发表于 2013-7-24 15:06:21

时代需要忠臣,时代也需要奸佞。
南宋伐金,胜算多少?!

Gladbach1988 发表于 2013-7-24 15:22:14

南宋开国时期,至少高宗时代,根本不缺乏武将!!

叫得上名的有吴王介、吴磷、韩世忠、张俊、刘琦、折家军、杨沂中等等,他岳飞不就是府兵么,定位就错了,轮得到你对皇帝地位和立嗣问题指手画脚,这不找死么。偏偏秦桧奸得一比(是不是孝宗以后刻意抹黑啊?)。杀他一个,还有那么多战将。

而且大金朝也已经大不如前了,主帅完颜宗翰抑郁而死,剩下宗望和宗弼两个,双方主和派都占了上风,好比TG说的“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你公然唱反调,自然被批斗。

Gladbach1988 发表于 2013-7-24 15:23:11

可惜赵构居然活了那么久,否则的话,孝宗会不会毅然选择北伐啊???呵呵。

大米稀饭 发表于 2013-7-24 23:42:21

alemanni 发表于 2013-7-24 14:30
历代的文人才子们喜欢翻案(现在更如此),但实际上应该翻的早就翻过了——“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古人并 ...

话是如此,可就秦桧而言,人们评价其奸,究竟是“权奸”多呢,或是构和及杀飞多呢?
若以桧为权奸,其比于严嵩魏忠贤之流何如,又何以单铸其跪像?
若以桧反颜事仇构和偏安为罪,何以其后之张浚一出而败,韩侂胄再出而又败,最终仍不过是以和议保疆?
奸臣不冤,也不必翻案,我只是好奇,人民雪亮的眼睛能否看得出是和难还是战难。。。

superkroos 发表于 2013-7-24 23:47:38

alemanni 发表于 2013-7-24 14:20
一心一意迎合主子,本身就是“佞”了(主子不好就成了“奸”),大臣们(或者后来的主子)不好说殡天的主 ...

古代儒家思想里面提出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臣子的忠奸良佞,对应的君父。
换言之,在当时的大背景下,对自己的君父赵构,秦桧一直迎合(逢其欲)。
如果把赵构代换为宋王朝,秦桧可能真是犯了十恶不赦的罪过,但仅仅对自己的君父而言,他确实是忠的。
如果看对整个国家的伤害,赵构明显负首要责任,但在皇帝大于天的古社会,为臣者又一次替自己的君父背了黑锅,这一点再次证明秦桧是赵构的忠臣。

大米稀饭 发表于 2013-7-24 23:54:12

alemanni 发表于 2013-7-24 14:30
历代的文人才子们喜欢翻案(现在更如此),但实际上应该翻的早就翻过了——“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古人并 ...

话是如此,可就秦桧而言,人们评价其奸,究竟是“权奸”多呢,或是构和及杀飞多呢?
若以桧为权奸,其比于严嵩魏忠贤之流何如,又何以单铸其跪像?
若以桧反颜事仇构和偏安为罪,何以其后之张浚一出而败,韩侂胄再出而又败,最终仍不过是以和议保疆?
奸臣不冤,也不必翻案,我只是好奇,人民雪亮的眼睛能否看得出彼时彼地是和难还是战难。。。

alemanni 发表于 2013-7-25 00:04:21

本帖最后由 alemanni 于 2013-7-25 00:11 编辑

大米稀饭 发表于 2013-7-24 23:42
话是如此,可就秦桧而言,人们评价其奸,究竟是“权奸”多呢,或是构和及杀飞多呢?
若以桧为权奸,其比 ...

所谓“该翻案的都翻过了”(包括后面的那句“成语”)是从“大”的方向来说的(“树木”和“森林”)。

举个反方向的例子:诸葛亮是个贤相,这个基本上是公认的,但对于贤到什么程度,是否“千古一相”,则根据具体的历史材料的解读,可以有不同的看法,但只要不是出于“哗众取宠”“耸动听闻”,一般都会承认他是属于“贤”这一类的。

能翻得大多都翻了,比如张居正,他死前死后都是被认为是大奸(和严嵩并无两样,顶多不算贪),但之后很快也就替他平反了(虽然并没有认为他完全无辜,但至少把他从奸臣一类转划到能臣这边——行事有可指责之处,但能力和用心还是好的)。

所谓不能翻案,也就是说你不能因为秦桧有若干冤情,就把他说成是大英雄——用古人的话来讲,那样会“坏了世道人心”,而落实到我前面开头讲的话上,那就是说“一味迎合上意”而不是“正君心”,不是做臣子的正道。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诗词赏析:文征明的满江红,发人深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