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米稀饭 发表于 2013-8-11 00:42:35

alemanni 发表于 2013-8-10 14:55
你这个说法恐怕会被盖上“自了汉”的戳子。。。
孔夫子就是个教书匠,但教书匠难免有教师爷的脾气,“ ...


呵呵,这个“戳子”盖得好
我倒觉得,如能够做个真正的自了汉,未必就是坏事。所谓“戳子”,不过是因为提及“自了”,人们习惯以之为躲进小楼仅顾一己,只知自渡而不知渡人。可是,佛是自渡了之后方来渡人的,而且佛并不以己之渡为渡,亦不以渡人为渡,所以才说“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倘能够看得破,有执空执都是执,自了有何妨。倘能够无所住而生其心,见了便做,做了便放下,既不“过”,也不“不及”,了了又有何不了。

至于“家国天下的修治程序本就是孔夫子的想法的系统化和合理推演”,个中值得考虑的是“程序、系统化、推演”之类。或者换句话说,修齐治平为何必须得是一个机械进化的过程,而不能是一点一点、有能力到达何处便止于何处、不妄进呢?

好比孔先生,他提所谓“可使南面”,但他也谈“德行:仲弓”,甚至还有因为听到不愿入仕的漆雕开说出“吾斯之未能信”而高兴。孔先生之为教书匠,他的所谓脾气,毕竟也还是因材施教,愿意适可而止;他的评价弟子,虽或有嘉许或有批评,却并未强求所有弟子皆得治国平天下。何况他自己也说过,“道不行,乘桴浮于海”,“邦有道,不废;邦无道,免于刑戮”之类。

与孔先生打过交道的几位隐逸,桀溺说“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晨门则评价孔氏云“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但我还是愿意相信这两种态度,其实还是一个源流,因为都知道“不可”,差别只在于儒者是要为、道者不想再为而已。也是在这个意义上,我喜欢孟子讲过的一个例子:同样是说“我不能”这句话,“挟太山以超北海”,是诚不能也;不“为长者折枝”,是不为也、非不能也。但是,如果比之于为五斗米折腰,我倒很是愿意为长者折枝。

毕竟,中庸不等于“苟且”,“恕”也并不脱离“义”。一如陶靖节的诗,人们往往脱口而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却少有人记起他同时也说“余迹寄邓林、功竟在身后”。陶是不是儒“家”我无意评论,但只觉得称他的情怀为“儒”,或者称陶为儒“者”,许是不算得过分吧。正如楼下大雄所说,“过好自己日子的同时,有点思想、有点精神,并非过错”。

儒,固然要进取,但也不妨莫要用力过猛。我始终不太喜欢提所谓儒“家”,因为要讲“家”,便容易因为“非其家”便罢之黜之,“是其家”便尊之供之,到最后反而使得“儒”流于“酷”和“玄”,失了本来面目,历史上这类教训不可谓不深刻。

大米稀饭 发表于 2013-8-11 01:00:04

大雄 发表于 2013-8-10 14:36
大米饭不愧是来自孔孟之乡,深得儒门心传。。。

这话题说大也大,说小也小。。。新儒家,所要唤起 ...

以上说的我觉得都还赞成,而且我也认为,要有“源动力”,只是我觉得,“源”既能追到阳明,或许不妨也追到孔孟,追到舜、稷,而且我很同意雄老师你楼下所说的,“让有兴趣的盆友自己看,自己解读,只要能有丁点所得”

大米稀饭 发表于 2013-8-11 01:05:23

alemanni 发表于 2013-8-10 14:55
你这个说法恐怕会被盖上“自了汉”的戳子。。。
孔夫子就是个教书匠,但教书匠难免有教师爷的脾气,“ ...

说起颜回,我倒是想起另一人,羊祜。'晋书-羊祜传'说,祜幼时丧父,'孝思过礼,事叔父耽甚谨'”。及长大后,'州四辟从事、秀才,五府交命,皆不就'。太原郭奕见之评价云:此今日之颜子也。后来羊祜'遭母忧,长兄发又卒,毁慕寝顿十余年,以道素自居,恂恂若儒者'。

文帝初时,'钟会有宠而忌,祜亦惮之'。及会诛,才真正步入仕途,'拜相国从事中郎,与荀勖共掌机密'。此后武帝受禅,'帝将有灭吴之志,以祜为都督荆州诸军事'。

接下来的羊祜,为平吴而怀柔攻心,'与吴人交兵,不为掩袭之计','斩吴将而厚加殡敛','出军行吴境,刈谷为粮而送绢偿之',致'吴人翕然悦服,称为羊公'。

他甚至向武帝自白,'取吴不必须臣自行,但既平之后,当劳圣虑耳。功名之际,臣所不敢居。若事了,当有所付授,愿审择其人'。当自己病得厉害时,'乃举杜预自代'。

祜卒后二年,杜预依祜之生前部署一举平吴,武帝在庆功宴上含着泪说'此羊太傅之功也'。王夫之亦评价云, '三代以下,用兵以道,而从容以收大功者,其唯羊叔子乎!'

也是这份从容,比起诸葛孔明'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让我觉得少了一份悲壮,多了一份坚韧与实在。如能够选择,我当然尊敬孔明先生,却也更喜欢以羊祜的方式行事。

大雄 发表于 2013-8-11 20:00:05

alemanni 发表于 2013-8-11 21:11:14

大米稀饭 发表于 2013-8-11 00:42
呵呵,这个“戳子”盖得好
我倒觉得,如能够做个真正的自了汉,未必就是坏事。所谓“戳子”,不 ...

你讲的和我说的那些实在是在讲不同的东西。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差不多就是你的意思了吧——这个没错,但就根底上说,独善和兼济(或者家国天下)并非两截功夫(这点王阳明极其强调)。

你说的是补品,我讲的是药。。。

至于“酷”“玄”——这可能用得上我对历史的一个说法:要把古人(中的绝大多数)当作和你我差不多的正常人来看待,而非疯子或弱智,那样你就能真正地开始理解历史了。。。

大雄 发表于 2013-8-11 21:32:00

alemanni 发表于 2013-8-11 21:39:20

大雄 发表于 2013-8-11 21:32
阿勒师,你我所讲的都不是最重要的,因为你我都是在学习学人的成果上,得出的一点点学习心得罢了,毕竟 ...

性命交关的东西被你当业余爱好,阳明爷爷在地下吐血(狂喷)。。。

大雄 发表于 2013-8-11 21:51:46

alemanni 发表于 2013-8-12 02:11:13

大雄 发表于 2013-8-11 21:51
哈哈。。。那弟子难不成还成了职业习惯不成啊!?哈哈。。。。




你这个第一层第二层说品上去味道非常怪。。。

王阳明的致良知解说纷纭,但应该是不能这么解的(“独善”对内致“兼济"对外致)。。。,知(致知)即是行,所以叫知行合一,这个谈不上什么内外,更没有先后。

大雄 发表于 2013-8-12 09:47:25

费舍尔-斯密 发表于 2013-8-12 11:08:07

纳瓦谢里采夫 发表于 2013-8-8 16:09
个人倾向于黄仁宇的判断,明朝才是实质上最烂的朝代

黄仁宇只是说明朝政治僵化,倒是没有说它是最烂的;另外,主贴的观点确实很可笑,因为真要说华夏文明的转折点,首先可说是安史之乱,之后便是靖康之难,再下来崖山之难,这三难对中国文化的打击都远远大于清朝入关。

费舍尔-斯密 发表于 2013-8-12 11:13:41

另外,所谓“崖山之后无中国,明亡之后无华夏”是鬼子联合革命党忽悠中国人的,尤其后者纯粹扯淡,商汤之后就无华夏了。

大雄 发表于 2013-8-12 11:19:07

duxusheng 发表于 2013-8-12 11:31:09

本帖最后由 duxusheng 于 2013-8-12 11:33 编辑

大雄 发表于 2013-8-12 11:19
斯密盆友分析的有些道理。。。本熊自己认识是,前面三难诚如斯密所说,对华夏文明造成了重大打击,但另 ...
说实话,我对丕兄屡次表现出来的对传统文化的回归的态度十分赞赏,我们在这方面是不谋而合的,没有了传统文化的回归,这个国家和民族就失去了统一和繁荣的基础,妖魔鬼怪就会趁机兴风作浪,现在已经有了这种苗头,所以大家联起手来推动复兴我们的传统文化非常迫切和必要,自从五四和文化大革命以来,很多人对我们自己的传统表现出来的自虐倾向真是让人十分遗憾,五四以来的各种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真的有矫枉过正之嫌

大雄 发表于 2013-8-12 11:45:31

基尔斯腾 发表于 2013-8-12 12:23:25

本帖最后由 基尔斯腾 于 2013-8-12 12:24 编辑

本来,不参与,这个太大了。把握不住。但是忍不住说上二句。
窃以为,所谓传统文化复兴(或者说回归),目前根本就没有基础,基础1,什么是中国文化,无论,安史之乱盛唐衰弱,靖康之难北宋灭亡,崖山之役南宋灭亡,亦或者满人入关,再到五四运动,再到文革。都给中国文化造成了巨大的灾难,难以修复的后果。各位所言,无论儒墨道法释。目前所谓知识份子,能理解多少,平民姑且不做讨论。首先中国文化到底是什么,没有人能给出让大部分人信服的答案。多是些挂着羊头卖狗肉的,借传统文化之名行鸡鸣狗盗之徒。基础2,国家现代化建设尚未完成,衣食足而知礼节。这个条件尚未完全具备。按马斯洛需求理论,更多国人得没有到自我实现这个层次。
当务之急,是接受全盘西化,构建一个具备文化创新的活力社会。至于我们这代人(鄙人85年的)。更多是应该为这一目标为努力,同时能保存之所谓中国传统文化之火种,是否复兴,如何复兴,复兴到何种程度。那不是我们这代人能够决定的事情。

大雄 发表于 2013-8-12 12:37:53

duxusheng 发表于 2013-8-12 12:58:05

大雄 发表于 2013-8-12 12:37
基兄,您讲的全盘西化,不管大雄本人是否接受,但您的意思俺是明白了,就是要建立起一个制度文明。。 ...

丕兄说的一批人,我认为不可能会是一个阶层的人,而是在一些个性爱好上面相似的一些人,比如说一部分人思想比较传统,更容易接受传统的东西,这部分人很有可能成为你说的“一批人”,而一部分人思想比较叛逆,或者受到某些因素的影响,对传统恨之入骨,这部分人不可能很快接受,只有等社会大环境逐渐改变以后,慢慢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才可以达到目的。

大雄 发表于 2013-8-12 13:04:29

基尔斯腾 发表于 2013-8-12 13:12:16

大雄 发表于 2013-8-12 12:37
基兄,您讲的全盘西化,不管大雄本人是否接受,但您的意思俺是明白了,就是要建立起一个制度文明。。 ...

今日之中国切不可比明治维新之日本。当时,日本虽然国力低下,但人心未散。观今日之中国,谈利害,趋之若鹜,谈文化,怕是门庭冷落。物质文明只是一个侧面,更重要的是,社会无法就文化达成一个基本共识。相比大中之类,我更喜欢读道德经。按儒家推崇的社会,路不拾遗,夜不闭户。我更推崇,鸡犬相闻,老死不相往来。
还是那个意见,文化层面,我们已经支离破碎。与其想要破镜重圆,到不如另起炉灶。至于材料,管他是儒墨道法,还是基督真主。只要不是一家独大,比如什么主义,什么思想独尊,给社会活力,民间自然能有中国的文艺复兴。这是水到渠成的事情,而不是一帮儒者或者道者之类可以决定。窃以为这也许得几代人甚至更长的时光。
页: 1 2 3 [4] 5
查看完整版本: 【华夏文明】蔡仁厚:离根拔土三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