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称部分国有单位人员为升职买野鸡大学文凭
2013-09-25 04:00:36 来源: 京华时报(北京)京华时报(微博)讯 昨天,由中国与全球化研究中心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主办的2013年《国际人才蓝皮书》发布。蓝皮书指出,国外野鸡大学已成为我国海外留学一大隐患。
蓝皮书指出,近年来中国留学人员呈现加速回国的态势。1978~2012年,我国留学回国人数累计为109.13万。2009年回国人数首次突破10万人,比前一年增加50%以上。近五年回国的留学人员达到近80万人,接近前30年的3倍。特别是2012年,留学人员回国数量达到27.29万人,同比增长46.56%。
蓝皮书调查认为,野鸡大学已成我国海外留学一大隐患。据调查,报考国外野鸡大学主要有三种人:第一种是不知情受骗型,父母和学生对海外学校不熟悉,再加上一些非法留学中介机构的误导,致使许多家庭用辛辛苦苦积攒的血汗钱,换来了一张野鸡大学的文凭;第二种是无法完成学业型,一部分人到国外不好好读书,最后由于成绩较差,难以向家长朋友交代,只得买一张野鸡大学的文凭;第三种是“主动受骗”型,这类学员主要以国有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为主,他们普遍年龄偏大,但由于升职晋级的需要,主动花钱买野鸡大学的文凭。
蓝皮书认为,野鸡大学已成为我国留学市场的一大痼疾,对整个社会的公信力带来巨大的创伤,特别是一些政府、高校人员的野鸡大学文凭频频见诸媒体,对政府、高校、企业的公信力造成了极坏的影响。
http://img1.cache.netease.com/cnews/css13/img/end_news.png 本文来源:京华时报 。更多精彩内容请访问京华网 http://www.jinghua.cn 责任编辑:NN105
国有单位都是拿党校文凭的好伐 网友够sb的, 北回归线 发表于 2013-9-25 07:10
国有单位都是拿党校文凭的好伐
+1,党校文凭才是天朝真文凭 老生常谈的话题了。企事业单位买文凭造文凭的事上下心里都有数。只是头回听说还买国外留学文凭的。国外留学文凭对企事业单位人员有什么用处吗?难道评选、晋级什么什么的还强调要国外留学文凭??
大学男生突患脑出血 母亲欲卖其器官卷走救命钱
2013-09-25 14:19:05 来源: 东北新闻网(沈阳)http://img1.cache.netease.com/catchpic/0/09/09D9E018CD90A62CCCE2401FDFB4853F.jpg
杨家林
报名全运会志愿者,梦想着出国留学,但丹东大学生杨家林突发脑出血让他的所有计划化为泡影。从孤山镇、丹东市到沈阳市,他辗转多家医院,两次与死神擦肩而过,一个多月来的治疗,让原本以务农为生的杨家负债累累。
突然发病却让这名大学生再没能开口说话。为给他治病,家里人不仅花光了所有积蓄,还欠下了十多万元的债务,对于以务农为生的杨家人来说,这就是个天文数字。
但杨家林的病情却没有因此好转,反而越发严重。就在全家最艰难的时候,母亲却放弃了自己的亲生骨肉,离他而去,杳无音讯……
大学男生突患脑出血妈妈抛弃他
杨家林今年21岁,家住丹东东港市龙王庙镇,在丹东市一所专科院校读商务日语专业。今年暑假,他报名了全运会志愿者,且得到老师和同学的一致认可,还没等到培训,他便突发脑出血。
在医院检查之后,医生称,杨家林左丘脑毛细血管动静脉畸形(先天性),突发脑出血,需尽快转院治疗。随即,几经周折,他在沈阳进行了手术,然而好景不长,杨家林回家休息不到一周,再次脑出血,此时,一家人已经花费了10多万元。
返回丹东后,杨家林只能躺在家中进行保守治疗。但情况在进一步恶化,脑出血压迫神经,杨家林已经开始出现视力障碍、偏瘫等症状。为了挽救孩子生命,杨家人准备再次筹钱,带他前往丹东市中心医院进行治疗。
但在9月15日,发生了让人意想不到的一幕,杨家林的母亲梁某却要弃儿离去,杨家林的奶奶和十余名闻讯赶到的邻居纷纷上前劝阻,还是没能扭转局面。“孩子不要了。”丢下了这样一句话,梁某拎着行李离开杨家,从此人间蒸发。
昨日,在丹东市中心医院脑外科病房,北国网、辽沈晚报记者见到了躺在病床上的杨家林。
目前,杨家林只能靠营养液和流食维系生命,躺在病床上的他,骨瘦如柴。
当谈起梁某,杨家林蹬着腿,发出“哼哼”的声音,守护在一旁的王淑琴叹口气,攥住了孙子的手。
妈妈奶奶轮班照顾妈妈负责管钱
北国网、辽沈晚报:上一次的采访大概是在半月前,在与孩子母亲交流过程中,她泣不成声,感觉她是对杨家林是关爱的。
杨传海(孩子父亲):第二次发病后,我们一家没敢怠慢直接去了沈阳,但没钱开颅,就回了丹东中心医院,儿子在重症监护室呆了没多长时间,医生就告诉我们没救了。我们一家在回家的路上,儿子有两次要断气,但都挺过来了。
北国网、辽沈晚报:回到家后,杨家林都是由母亲梁某一个人照顾的吗?
杨传海:我在外面挣钱,她和孩子奶奶在家轮流照看杨家林,我妈岁数大了,就下午来接替她的班,孩子昏迷不醒,大小便失禁,翻身,收拾屎尿啥的就得靠她们,晚上回来后,我就搭把手。
北国网、辽沈晚报:还记得孩子妈妈曾说过,许多街坊邻居都伸出了援手,而且学校也捐了钱,事情没能向好的方向发展吗?
杨传海:报道登报后,还有沈阳的志愿者也联系过我们,真要谢谢帮助过我们的人,但我们本身一个村的,都没啥钱,有的给送些尿不湿,学校的8000元捐款也用的差不多了,没钱去大医院,孩子的病一天比一天严重。
北国网、辽沈晚报:也是因为没钱才没敢带孩子上医院吧?
杨传海:能借的亲戚都借遍了,后来孩子他妈在她那边亲戚那里借了2万元,合计给孩子看病,平时邻居们给的钱也都在她手里,没成想能出这事啊,人走了,钱也没有了。
儿子病情恶化妈性情大变欲卖儿子器官
北国网、辽沈晚报:刚才在医生那里听到,杨家林的病情很严重,颅内出血已经压迫神经了,他们现在能做也只是维持现状了。
杨传海:是啊,大夫说了,这也就是年轻小伙子,换做是老年人,早就不行了,现在孩子眼睛已经看不见了,右半身瘫痪,除了“哼哼”,根本说不出话来。
北国网、辽沈晚报:这对孩子妈妈有什么影响?
杨传海:妻子从孩子二次发病回家后,开始变得绝望,感觉孩子没救了,曾经还跟我说,反正孩子也不行了,要卖掉孩子的器官,给我俩以后留一笔钱花,我当时急眼了,孩子没有了要钱有什么用,跟她吵了一架。
北国网、辽沈晚报:听志愿者说,她每天都追着给他们打电话,还抱怨在看护过程中,杨家林经常踢倒输液的瓶子。
杨传海:后来她性格开始暴躁了,有一天早上,我还没走,孩子在床上叫唤两声,她就在屋里大叫,再闹就给你扔外边,而且她经常跟我说,这日子没奔头了,我当时就看出来了她已经厌倦了这个家,心已经不在这了。当谈起妈妈,杨家林蹬着腿,发出“哼哼”的声音,奶奶在一旁守护着他。
不顾众人劝说孩子妈妈离开家
北国网、辽沈晚报:看来您早就预料到了会有这一天。
杨传海:虽说有点准备,但还是没法接受,我记得是9月15号下午,我刚回到家里,她就拎着行李要走了,我妈都72岁了,还上前拦着她。
北国网、辽沈晚报:母亲没察觉到她的变化吗?
杨传海:两人交接班,再加上岁数大了,后来我妈就去把邻居喊来帮忙劝说她,邻居们说,不看孩子他爸,看孩子面上,别走了。可是,她已经下定决心了。
北国网、辽沈晚报:您当时没试图挽留孩子母亲吗?
杨传海:我怎么办?我当时说,你要是以后不想孩子了你就走,但她却说,孩子不要了,当着所有邻居的面离开了这个家。
医生说病情不乐观父亲不放弃
北国网、辽沈晚报:现在您彻底联系不上她了吗?
杨传海:给她打电话,手机也换了号码,她那边的亲戚看见是我的电话号,都不接,一点办法也没有,当我带孩子来丹东治病时,才发现钱也没有了。
北国网、辽沈晚报:她走了之后,您心里什么感觉?
杨传海:度日如年,我一个人又当爸又当妈,交完药费,兜里就剩几百块钱了,也脱不开身出去干活,这样下去,就只能放弃治疗了。
北国网、辽沈晚报:杨家林最好能恢复到什么状态,还需要多少钱?
杨传海:我不知道沈阳啥情况,不过丹东这边说只能维持现状了,好了之后,有可能会有功能损失,就是没钱,在沈阳回来后恢复不好,给孩子耽误了,我也不知道多少钱能看好孩子病,不能说就这么让孩子就“走”了。
北国网、辽沈晚报:如果她后悔了,您还会接受吗?
杨传海:这是不可能的,不可能再回来了,即便是回来,我也无法接受,就像用刀子割了一道口子,已经留下疤痕了。
http://img1.cache.netease.com/cnews/css13/img/end_news.png 本文来源:东北新闻网 作者:记者王琦
都靠自己的家庭还是不富裕的农家,可恨吗? 可怜的家庭,绝望中他母亲选择放弃了。 生在一个没有保障的社会 Ralf1984 发表于 2013-9-25 10:04
现在北京上海落户有个大漏洞,凭借海外野鸡大学的文凭可以轻松落户..,,,让国内高校毕业的情何以堪.
教育部没认证过的是没用的
本单位有一个 英国硕士 但是没认证 回来还是按本科处理的
巴西"土豪"家庭养7只老虎 女儿与虎一起洗澡玩耍
2013-09-26 03:58:11 来源: 新华网http://img2.cache.netease.com/cnews/2013/9/26/201309260354023e1f0_550.jpg
巴西“土豪”家庭养七只老虎
http://img1.cache.netease.com/cnews/2013/9/26/2013092603564101a83_550.jpg
女儿与虎一起洗澡玩耍http://img4.cache.netease.com/cnews/2013/9/26/201309260355317ef03_550.jpg
巴西“土豪”家庭养七只老虎
2013年9月25日(具体拍摄时间不详),巴西马林加,巴西一个家庭已经不满足于饲养猫狗作为宠物,而是饲养了七只老虎。Aryas Borges最初与老虎结缘是因为拯救了两只在马戏团处境恶劣的老虎。老虎就像他的家庭成员一样,和他的三个女儿一起吃饭、洗澡、玩耍,从小一起长大。如今这些“大猫”在他的家里生活的非常快乐,和他的家庭积累了非常深厚的感情。这种猛兽在他们面前展现出难得温柔的一面。
http://img1.cache.netease.com/cnews/css13/img/end_news.png 本文来源:新华网 责任编辑:NN113
土豪的口味就是大呀 这个土豪都没人敢交朋友
两岁孩子为将饮料瓶扔入垃圾桶摔跤感动众人(图)
2013-09-26 09:40:46 来源: 浙江在线(杭州)http://img6.cache.netease.com/cnews/2013/9/26/20130926094235b71d7.jpg
两岁孩子为将饮料瓶扔入垃圾桶摔跤感动众人。
http://img2.cache.netease.com/cnews/2013/9/26/2013092609425099ef5.jpg
两岁孩子为将饮料瓶扔入垃圾桶摔跤感动众人。http://img1.cache.netease.com/catchpic/2/2E/2ED90EE9DA1B3B2EFE21816CD9AC6D01.jpg
两岁孩子为将饮料瓶扔入垃圾桶摔跤感动众人。浙江在线09月26日讯 为了丢一个空饮料瓶,他跨过铁链时被绊倒,整个人趴着,圆滚滚的肚皮贴地,挣扎着伸长小手臂,终于把瓶子丢进了垃圾桶……3年前,2岁的武汉孩子豆豆在西湖白堤曾有这样的“文明”一幕。
整整3年过去,昨天,当时抓拍豆豆的钱江晚报好摄之友“左鞋右穿”上传这组图片到西湖景区管委会文明大行动“随手拍”邮箱。
“管委会的工作人员们都被感动了!”管委会负责人说:“我们能否找到小豆豆?”管委会设想,如能找到豆豆,这个黄金周想邀请豆豆一家重游西湖;伴随着即将到来的黄金周,《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也将施行,其中规定旅游者应当遵守旅游文明行为规范,尊重当地风俗习惯、文化传统和宗教信仰,爱护旅游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如果豆豆愿意,我们想邀请这位可爱的小宝宝担当西湖文明使者,做我们的文明榜样。”
“豆豆丢瓶子的那片草坪,位于白堤,往孤山方向走,大约在断桥数过来第10棵树的位置。”本报好摄之友“左鞋右穿”回忆,那是2010年9月25日上午10:20左右,豆豆一家三口在白堤漫步,豆豆单眼皮,耳垂挺厚,发际线很高,脸上还被蚊子咬了个小包,下巴肉肉的,穿淡条纹的白色棉衣和淡蓝色开裆裤。
看着爸爸喝可乐,豆豆有点馋,伸手向爸爸要。“豆豆,可乐喝多了不好!”妈妈故意把可乐剩得只留瓶底一点。豆豆好不容易得到可乐,一双小手捧高了瓶子就往嘴里倒,喝完了还把瓶子舔干净。
别看豆豆年纪小,环保意识可强呢!看到草坪里正好有个垃圾桶,不用爸爸妈妈教,豆豆小跑着想把瓶子扔进垃圾桶,可是白堤和草坪间隔着铁链,一个不小心,2岁多孩子短短的腿被铁链绊倒了。豆豆爸妈见状想冲过去扶他起来,又忍住了。摔倒的豆豆没有哭,坚持匍匐着,爬向垃圾桶,很习惯、很自然地把瓶子扔了进去。
这一幕正好被好摄之友“左鞋右穿”看到了。“当时我一边抢拍,一边心里感到很温暖,还有点澎湃,手都有点抖了。白堤每天游客数万人,成年人也偶有随手丢垃圾的,对比之下,这个穿开裆裤的孩子教养真的很好!”
“左鞋右穿”说,豆豆爸爸留着平头,身高1米75左右;妈妈长发披肩,白T恤配牛仔长裤。“他们穿着朴素,谈吐优雅。教育有一套,不宠孩子。”豆豆的爸妈说他们来自武汉,豆豆是第一次来杭州。
“原本我要来了豆豆爸爸的号,准备发照片给他们,可惜后来找不到了。” “左鞋右穿”也很希望能找到武汉豆豆。
如果你认识豆豆一家,或者有关于豆豆的任何线索,欢迎拨打本报热线96068。
http://img1.cache.netease.com/cnews/css13/img/end_news.png 本文来源:浙江在线
太感动了,相比在公园乱丢乱弃 甚至打野战的人,两岁小孩无疑是学习的榜样。 dongkun686 发表于 2013-9-26 11:51
太感动了,相比在公园乱丢乱弃 甚至打野战的人,两岁小孩无疑是学习的榜样。
上次看到两个拉拉在做那件事,吐了一地。 这个不会又摆拍吧
寒门学子流泪揭秘清华生活:自卑压力大
2013-09-25 17:58:33 来源: 中国青年报(北京)“你知道农村孩子最大的缺点是什么吗?”接受采访时,这个身高一米八、皮肤黝黑的男生突然问道。“是自卑。”他自问自答。
http://img3.cache.netease.com/edu/2013/9/25/201309251756306331f.jpg
8月27日上午,清华大学启动新生军训,机械工程系最小新生、13岁的范书恺格外显眼,他就是通过“面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进入清华的中国青年报报道:“你知道农村孩子最大的缺点是什么吗?”接受采访时,这个身高一米八、皮肤黝黑的男生突然问道。
“是自卑。”他自问自答。说完这几个字,杨弘毅低下头沉默了一会儿,再抬起头时,满脸泪水。
3年前,18岁的杨弘毅读高二。那年的国庆节,他的母校——某国家级贫困县的唯一一所高中,选拔了30名成绩优秀的贫困生到北京,游清华、爬长城,杨弘毅是其中之一。
第一次来北京,杨弘毅感觉挺兴奋,但对于考清华大学这件事,他那时“连想都不敢想”。
确实,近年来,寒门学子上名牌大学的几率越来越小。有研究表明,中国重点大学农村学生比例自1990年代起不断滑落。北大农村学生所占比例从三成跌至一成多,清华大学2010级农村生源仅占17%。
为扭转这一状况,2012年3月,教育部等五部门发出《关于实施面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的通知》(以下简称“专项计划”),决定自2012年起,“十二五”期间,每年专门安排1万名左右招生计划,以本科一批高校为主,面向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生源。该计划旨在增加贫困地区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
2013年,这一计划招生人数增至3万名。
杨弘毅正是通过“专项计划”进入了清华。2012年,跟杨弘毅一样,通过该计划进入清华的贫困地区考生一共30人。这一年,清华大学自己也推出了“自强计划”,跟中国人民大学的“圆梦计划”一样,该计划面向的是“长期学习、生活在农村地区、边远贫困地区或民族地区,且自强不息、德才兼备的高中毕业生”。该计划2012年共录取29人。2013年,通过“专项计划”和“自强计划”进入清华的贫困地区学生达到76人。
清华大学招生办向中国青年报提供的统计资料显示,目前,这些寒门学子有不少分布在水利工程系、化学系、机械工程系、生物医学工程系、工业工程系等农村地区紧缺的专业人才领域。
然而,种种状况表明,这群学生在融入著名大学的过程中,遭遇了种种难题。尽管,为了帮助他们尽快融入学校,顺利学习和生活,各大高校都出台了多项帮扶政策,如清华北大的 “双导师”制、与知名校友“结对子”等,但是,一些现实问题仍在困扰着他们。这也表明,事关教育公平的公共政策,每一个环节都值得重视。
差距
“在我之前,我们高中十年没出过上清华的学生了。”杨弘毅坐在清华大学最大食堂的一个角落里,局促而迅速地吃着午饭,“我一会儿还有课,暑假小学期的专业课,很难”。
1992年,杨弘毅出生在黄土高原一个只有30户人家的小村庄,父母都是农民,家里3个男孩,杨弘毅最小。一年一季种在20亩梯田上的玉米,是家庭收入最主要的来源。杨弘毅的母亲小学二年级就辍学在家,父亲念到初中毕业就没再继续念下去。
而现在,杨弘毅的3个室友都来自省会城市,其中一个有生物奥赛加分,一个是体育特长生。他的经历,在室友们看来不可想象。
不像城市里的小学,他上的小学只有一间教室,一到六年级的20个学生全挤在这间教室里上课。唯一的老师给其中一个年级讲课时,其他年级的学生就做作业。
上到小学三年级,杨弘毅觉得村小实在太差了,想转到县里的学校,但没有小学愿意接收,觉得他会拖班级的后腿。后来,一个在县城中学当会计的亲戚帮了忙,“硬把我说进去了”。
县城的教育经历让他很压抑,“基础差,拼音念不准,语文老师都笑话我”。
2012年6月,复读了一年的杨弘毅再次参加高考(微博)。报志愿时,班主任向他推荐了“专项计划”。
“这个计划,当时在我们省只招一个专业的学生,就算录不上也不影响第一志愿,我就报了。”结果,杨弘毅以低于清华大学在该省录取分数线30分的成绩,成为该省当年唯一通过这个计划进入清华园的学生。
回想起来,杨弘毅已很难记起刚来清华时的兴奋。他印象深刻的,是在清华上的第一节专业课,紧张而不知所措。
“一上课,没听懂,心里很紧张,感觉周围人好像都能跟上。”课下,他按老师的讲义恶补,仍然收效不大。此后,就跟“条件反射一般”,他一上课就紧张,越紧张,越听不懂。
除了课堂上的自我施压,与同学的比较也让这个昔日的好学生“压力山大”。
谈到和其他人的学习差距,杨弘毅停下手中的筷子,眉头紧锁:“我真觉得自己悟性不够,智商低。我课后做四五个小时都做不出来的题目,很多人课上就做完了。”
学习的压力影响到了他的身体健康。最严重的时候,他去了校医院,拿回来一张“强迫症”的诊断书,“断断续续吃了两个月的药”。
同样感觉学业受挫的,还有来自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的温发琥。他是清华大学首批“自强计划”选拔出的29人之一。
温发琥家里的生活来源主要靠父母在镇上摆摊卖水果,“勉强维持生活”。高考那年,清华在甘肃理科的录取线是658分,他考了625分。借助“自强计划”的选拔,温发琥进入了清华。这在他的中学是件大事,因为该中学也已经十年没出过考上清华的学生了。
但这种荣耀很快就被学业压力盖过。2012年11月,第一次期中考试,温发琥的几门功课分数都在70分左右,颇感心情不顺的他,在网络上感叹道:“我真想知道,自己还有没有资格继续待在这个地方。”
被英语系录取的张辉也是如此,他入学后“很头大”:“我当时没想到会被调剂到英语系,第一志愿报的是法学院,没录上。”
高考前两个月,张辉得知自己通过了清华大学“自强计划”的选拔,满足高考总分降60分录取的条件。让张辉头疼的是,英语并非自己的强项,而同班同学多为大城市重点外国语学校保送或考入的学生,“听力和口语基础都比我好太多,我感觉很难追上他们,努力之后成绩也还是居中下游,大一整个学年都挺消沉的”。
苦恼
作为清华大学的学生,杨弘毅只有在家乡才能感觉到家乡人对这一身份的“骄傲与尊重”。
但清华园的生活跟他原来预想的不一样。没来清华前,杨弘毅憧憬的大学生活轻松而又丰富多彩,“除了学习,我还有很多想做的事”,他对社会工作很感兴趣,也期待遇到一个“质朴、善良”的女孩,在校园谈一场恋爱。
然而,过去的一年,他的校园生活既简单又辛苦。除了偶尔踢场球,他的其他课余时间都用来上自习,“补差距”。
总结在清华的第一年,他觉得“比高三还要辛苦”。
他用足球场上的释放来帮自己减压——与一帮不认识的人踢球,“出一身汗,回去冲个澡,感觉特别好”。
大一上学期,杨弘毅加入了系里的足球队,但队里“很多学长踢得太好了”,他还一直没获得上场的机会。
周末时,他偶尔会和原来的好哥们儿网上聊天。高中同学中,和他一样通过“专项计划”进入名校的有4个,“分别去了浙大、上海交大、西安交大和哈工大,学习这块儿,我也和他们交流过,都感觉压力很大、很吃力”。
心里不好受时,杨弘毅找到心理老师求助,老师让他“换一种看待事物的方式,多想一想自己的优点”。
杨弘毅对此更茫然,不知道自己有啥优点。
与杨弘毅同专业的赵齐峰,也是通过“专项计划”进清华的,境况更不容乐观。他因为跟不上所在专业的学习进度,曾多次向招生办提出转系申请,但专项生招生计划规定,“专项生在校学习期间不转学,不转专业”。
赵齐峰的同学透露,他在大一第一学期挂科两门的情况下,开始消极厌学,“每天读小说,写写诗,挺逃避现实的”。
张辉的苦恼,则在于心事无人倾诉。张辉父母常年在外地打工,“一年到头,就过年时回家几天”。他高考时,父母也不在身边。现在每周一次的“亲情通话”,话题多围绕“身体上的嘱咐和关心”,往往说不到10分钟,电话就挂了,有心里话也没法说。
据了解,上述问题在“专项计划”和“自强计划”进来的生源中有一定的普遍性。
前景
事实上,杨弘毅们也在努力融入学校。
虽然学习吃力,但从小勤奋的杨弘毅并没有泄气,“大一时,我成绩中下游,压力很大。这学期已经上升到中游了”。
2013年暑假,杨弘毅修了一门专业课。虽然学得挺辛苦,但结课考试,他感觉“发挥得还不错”。此外,社会工作能力和绿茵场上的球技也“越来越好”。
但想到接下来3年的大学生活,他还是会焦虑:“感觉和别人差距挺大的,还是希望能有人指导一下。”
虽然他自己觉得没啥优点,但室友们不这么认为。在他们眼中,这个寝室唯一的专项生性格外向,待人格外憨厚、善良。
“他总能遇到一些奇葩经历。”室友王勇说起杨弘毅的清华一年,印象最深刻的,是他对待“求助者”的宽容和单纯。
“有次晚自习,一个陌生女孩在教学楼里叫住杨弘毅。她说在清华复习考研(微博),没地儿住,没处洗衣服,递过来一包衣服,问他能不能帮忙洗。”室友彭飞说,他没想到的是,杨弘毅接过了对方的衣服,还借给了她130块钱。
后来,女孩取走了杨弘毅帮忙洗好的衣服,却一直没还上借走的钱。尽管室友们一致认为“肯定遇到骗子了”,但杨弘毅想了想说,再遇到类似情况,“还是不好意思拒绝”。
其实,杨弘毅手头并不宽裕。提到对“专项计划”的建议,他说希望能减免学费。但他又补充道,学校现在给的已经不少了,“我觉得已经足够了”。
对于“自强计划”生源,除了最高60分的降分录取优惠,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还为每名同学一次性提供1万元的资助。“专项计划”在招生中虽然强调“专项生与其他学生同等享受奖助学金政策”,但入学后,并不会为这些学生提供统一的学费减免,只有毕业后到贫困地区就业创业和服务的专项生,才能按照有关规定享受学费补偿和国家助学贷款代偿等优惠政策。
“感觉自己经济上挺寒碜的,和同学出去,什么也不敢买。”在清华的第一年,杨弘毅每月花费700元左右,其中约500元用于吃饭。
现在,温发琥和张辉受益于清华大学“自强计划”的后续培养措施—— “双导师”制,即一名所在院系专业老师辅导学生的课程学习,一名所在院系毕业的成功校友“一对一”指导该生的个人发展。
与张辉结对子的校友也是“苦出身”。每个月,这个校友都会抽出机会和他聊一个多小时,“他会跟我说他读书时的一些感受,告诉我,很多问题他当年也遇到过,让我慢慢来”。
温发琥在学校图书馆找了一份勤工俭学的工作,“一小时挣17块钱,一周差不多能拿到100块。”这个自称性格“像哈姆雷特一样纠结”的男生,通过这份工作认识了很多人,“在清华的这一年,我觉得自己总归是成长了。要是一年前,我可能都不会接受采访,不会和你说这么多。”
对于赵齐峰,清华大学招生办了解到他的诉求后,及时将情况反映给了教育部,目前得到的回应是,延续“不转专业”的政策。
笔者想采访赵齐峰,他婉拒了,在短信中回复说:“在这一问题上,我已没了发言权。但我仍想说,‘专项政策’很好,也很感谢这政策。”
(应要求,部分采访对象为化名)
应该全面恢复高考的公正性。自主招生,腐败层层。国家办的大学,由国家组织考试是天经地义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