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迷小天王 发表于 2017-3-2 20:18:31

南京,一本最好的历史书

原创 那一座城 2017-03-02 15:36
http://p3.pstatp.com/large/17f600001f38d14963dd
那是1917的冬天,
他上北京读书。
父亲送他到火车站,
看到远处月台上有卖橘子的,
坚持要去买。
http://p3.pstatp.com/large/17f50006edba92ffd283
他看着父亲的背影,
眼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http://p3.pstatp.com/large/17f50006edbf42ab7b5f
这是19岁的朱自清与父亲的别离,
在南京浦口火车站。
多年之后,
这段回忆成就了脍炙人口的经典,
惹出多少人的眼泪。
而南京这个城市,
也因此带上了点点离愁。
http://p9.pstatp.com/large/17f50006edbe1792f89c
朱自清在南京留下的名篇还远不止《背影》。
25岁那年,
他和23岁的俞平伯夏夜泛舟秦淮河,
两个文艺青年分别写下同题散文——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成为现代文学史上一段佳话。
他们原本试图效仿古人附庸风雅,
寄望这条南京人的母亲河
慰藉寂寞的灵魂,
却在灯影交辉、笙歌彻夜之中,
感到深深的惆怅,败兴而返。
http://p3.pstatp.com/large/1851000775df8af366dd
南京、秦淮河,
似乎自古就是一个伤感之地。
自三国时期
孙权将此地由秣陵改名为建业开始,
此后近1800年,
南京换了好几拨名号——
江宁、建邺、建康、江南省、天京……
每次更名,
都伴随着王朝的兴与亡。
南京也由此被称为
“六朝古都”
“十朝都会”。
http://p3.pstatp.com/large/17f50006edbc005feaea
金陵帝都、六朝金粉、烟柳繁华,
唐人对已逝的六朝充满了怀念。
郁郁不得志的李白到此,
念着“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虽有个人牢骚,
吐露的却是盛唐之气。
到了晚唐,
咏南京的诗多了起来,
内容多是对历史的感叹,
气势上虚弱了不少。
比如,
http://p9.pstatp.com/large/17f50006edc74c476a24
……
http://p1.pstatp.com/large/1851000775e6acf6d093
盛唐的繁华稍纵即逝,
诗人们不敢公开感慨今不如昔,
只好借着怀古,一吐为快。
偏安一隅的南宋,
辛弃疾为收复山河半生奔波,
在登上南京水西门赏心亭、
远眺北方故土的刹那,
只觉绝望与孤独,
不禁感叹:
“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搵英雄泪。”
http://p3.pstatp.com/large/17f50006edc169b66d8d
以南京为背景的戏剧《桃花扇》,
书写着南明王朝覆亡的历史。
作者孔尚任借着角色之口诉说:
http://p3.pstatp.com/large/1851000775ebffa54574
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
http://p3.pstatp.com/large/1851000775ea69ea386a
更不用提
跟南京脱不了干系的《红楼梦》,
本身就是一部清代贵族兴衰史。
http://p3.pstatp.com/large/17f600001f4c1926bd60
南京这座城市
见证了太多的山河破碎、盛极而衰,
她是一本最好的历史书。
每个抵达这里的文人,
总能激发出相似的思古幽情。
http://p3.pstatp.com/large/17f600001f4b35a08eb6
然而,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南京市民也因此经受了太多的伤痛。
只是他们不像文人般哀哀戚戚,
反生出敦厚、朴实甚至大喇喇的性格,
能随遇而安、处变不惊,
也没有大城市的优越感。
有人管他们叫
“南京大萝卜”。
http://p3.pstatp.com/large/17f50006edc861a5d80b
南京籍作家叶兆言则说:
“南京人往往比别人慢一拍,
天生的不着急,
不知道什么叫着急,
也不知道什么要紧。”
在时代大潮中,
他们渐渐显出不那么精明、
甚至守旧而老土的“落后”气息。
http://p3.pstatp.com/large/17f50006edd0cbffa765
但这份宁静、质朴
恰恰也是城市魅力所在,
是几代兴衰送给这座古城的最好的礼物。
正如张恨水所描述的那样,
即使已被
“物质文明巨浪吞蚀了大半个”,
但她依然是
“荒落、冷静、萧疏、古老、冲淡、纤小、悠闲”
的南京。
图片源自网络公开资料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南京,一本最好的历史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