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德迷联盟 - GerFans.cn

 找回密码
 加入联盟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转几个我国大地震预测的帖子,大家看看吧!

[复制链接]
Auer 发表于 2008-5-15 01:48: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div id="__Message_35290751"><a href="http://news.sina.com.cn/c/2006-07-19/174410476204.shtml" target="_blank"><font color="#000000">http://news.sina.com.cn/c/2006-07-19/174410476204.shtml</font></a><br/><br/>他预报了海城地震<br/>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19日17:44 新世纪周刊<br/><br/><br/><br/>  摘要:混乱、经验主义分析、直觉判断加好运气<br/><br/>  -本刊记者/李梓<br/><br/>景秀三环 错层高厅 香山清琴样板开放<br/>丰富的资源、贴切的服务 雷克萨斯LEXUS ES350<br/><br/><br/>  有3场地震可称为中国地震研究的拐点事件,邢台地震开启了中国地震研究之门,海城地震的成功预报使地震工作者欣喜若狂,认为距离准确预报地震已经不远了,但接踵而来的唐山大地震又粉碎了人们的梦想。“地震预报仍然是一个世界性的科学难题。”在唐山大地震30周年来临之际,中国地震局局长陈建民说。<br/><br/>  海城地震被中国地震界视为里程碑式的事件,它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准确预报的强震,联合国迄今为止只承认了这一个准确预报的地震案例。根据有关部门的估计,海城地震的成功预报使可能导致超过10万人死亡递减到1300多人。<br/><br/>  已经退休在家的李志永,曾经亲历了发生于1975年2月4日的海城地震,并参与了震前预报,这是他人生中最珍贵的回忆。“这是我一生中干得最漂亮的事情。”李志永说。<br/><br/>  巧遇海城<br/><br/>  “我并不是地震研究的权威和专家,但我的经历比较特殊,邢台、海城、唐山,三大地震发生的当年我都到了现场,而海城我是亲身经历。”李志永说。<br/><br/>  1975年2月3日,工作于中科院地球物理所的李志永,结束了对沈阳水库一个月的观测后,到营口探亲。2月4日早,营口发生了有感地震,出于“地震就是命令”的责任感,他赶到营口市科技局和地震办,参与工作。在对地震台源源不断报上来的数据绘制出图表后,他在2月4日中午作出了一个重要的推测,在2月4日晚12点左右可能会发生7级以上的大地震。<br/><br/>  营口已经处在高度紧张中,1974年6月国务院转发的中科院的69号文件中,锁定了几个可能发生地震的地区,京、津、唐、渤、张,“立足有震,提高警惕,防备六级以上地震的突然袭击……”<br/><br/>  此后,营口地区不断出现地震前的征兆,当地的地震工作者一再推测和锁定大地震可能发生的时间。1975年1月,辽宁省革命委员会发布了地震情况通报:丹东、营口、旅大、盘锦地区有发生五六级地震的可能。<br/><br/>  从2月1日开始,营口地震台地震仪的指针开始摆动,到2月3日,小震增强。2月4日凌晨,辽宁省革命委会地震办公室发布简报称,即将发生5级以上地震。2月4日早晨7点50分,一场4.8级的地震发生了。这场地震让李志永和近一个月在水库的观测结果以及6年前在邢台地震中所取得的重要经验联系起来。“可能因为我介绍是北京来的,还有我的工作单位等,他们都把我看成专家了。”李志永后来推测说。他把这一推测结果和图表往3位局长面前一摆,阐述了自己在邢台地震期间的经验和自己的一套推论:“现在形势非常紧急……”<br/><br/>  局长听完,就往市里走,下午市里有个关于地震的紧急会议,李志永的这个推论被在会议上传达,并通过街道办等基层组织传达给市民。许多人证实,在海城地震发生之前的那天下午,居民被通知,晚上可能有大地震,必须做好抗震准备,睡觉不能关灯锁门,有的地方甚至通知放映露天电影,建议居民不要进屋睡觉等。<br/><br/>  下午的会议开完后,有群众打电话说有地气涌出地面,李志永和地震办的人驾车去看,在回头的路上,大地震就发生了,“我看见火球从地面上冒起,大地在不停地喷砂喷水,亲历这种场面和别人的描述感觉完全不同。”根据邢台地震中的经验,他初步判断地震级数为7.4级,并把数据提供给军方作为抢险救灾的依据。<br/><br/>  海城大地震,震级7.3,震中烈度9度多,波及了6个市、10个县,却仅有1300 多人死亡,占全地区人口的0.016%。在海城地震发生后,联合国确认海城地震预报为人类第一次,也是迄今为止唯一一次对强震作出准确临震预报(海城为营口下面的一个县)。但事实上,在海城地震之前,中国的地震工作者已经作出过准确的临震预报,那是在邢台地震中。<br/><br/>  邢台地震——中国地震学的起源<br/><br/>  “邢台地震是我成为一个地震工作者的开始。”李志永说,如果没有这场地震,他的人生将和中国的核事业联系起来。<br/><br/>  1966年3月8日,邢台地震发生,这是新中国第一次发生大地震,中国当时甚至还没有地震局,<br/>周恩来总理迅速作出安排,通知中国科学院及地球物理研究所派人赶赴震区。地球所派出的人中,除了几位地震专家,还有一批大学生,以及像李志永这样为核爆炸而刚刚招收进来的中学生,“我那时才20岁,参加工作几个月,就懂得一点地震的科普知识。”李志永说。这批赶往邢台灾区的年轻人中,后来有4位成为院士。<br/><br/>  按照周总理的指示,要把邢台地震当成一个大课题来看待,“希望在你们这一代解决地震预报问题。”为此,中国几十个部委纷纷组成课题组进驻邢台。中科院地球物理所邢台大队,在邢台坚持了6年之久,李志永的地震知识就从这6年中积累而来。鲜为人知的是,邢台地震的余震长达10年以上,先后发生余震7万多次,最频繁的时候,一天甚至发生1200到1400次余震,中国的地震研究体系,关于地震研究的八大方法,就是在这频繁的余震期间逐步建立起来的。而当年进驻的许多人,根本不是地震学出身,因而培养了一大批复合型人才。<br/><br/>  在3月8日后,邢台一直余震不断,3月22日,又发生一次大地震,中科院地球物理所根据一直以来的观测数据,由此总结出“平静——密集”的强震前兆规律,并推测出即将发生一次6级地震。在全体人员慎重讨论后,于3月26日晚向北京中国科学院指挥中心报告这一结论。在往北京打电话报告的过程中,地震就已经来了。地震研究者一直认为,这是新中国第一次地震预报,但是,由于时间的问题,这次预报没有取到任何实效。<br/><br/>  “是年轻,是凑巧,是责任感”<br/><br/>  “后来很多人问过我,怎么能下那么大的结论,那纯粹是年轻,是凑巧,是责任感。我有时候也在回想,如果换了今天,我是否还能作出那样大胆的结论?我毕竟不是专家,也不是单位派去的。”李志永说,当年的总理国庆招待晚宴,他有幸和其他参与海城地震预报的人员一起获得邀请。<br/><br/>  海城地震后,李志永也曾参加了唐山地震震后抢险和研究工作。3次地震,给他留下的印象完全不一样,“邢台地震的时候,大家对地震都没有什么认识,感觉都比较麻木,我们需要一个地方一个地方讲解地震常识。但海城地震时,整个城市都处在备战状态,感觉非常紧张,我住在哥哥家里,每晚都有人守在家门口,等着听地震消息。”至于唐山地震,“我们在地震后不到24小时到达,有人告诉我们,千万别说是搞地震的。当地地震局的牌子已经让群众砸了”。<br/><br/>  在海城地震30周年到来之际,曾经举办过一场学术研讨会,与会专家得出两个结论,一次成功的地震预报取决于两大因素:一是各级地震部门提出的准确地震预报意见;二是各级人民政府所作出的果断的地震预报决策及其所采取的有效防震减灾紧急措施。《美国地震协会公告》上的一篇专文评论说:“虽然海城地震的预测,是结合了混乱、经验主义分析、直觉判断和好运气,但这是预测地震的一次尝试,且第一次没有以失败而告终。</div><br/><br/>
 楼主| Auer 发表于 2008-5-15 01:49:00 | 显示全部楼层
<p>唐山大地震29年后惊人揭秘(图)</p><p></p><p><font color=\"#840000\">“这是几十位当事人的采访录音,里面讲的是一个20多年前的秘密。”    </font></p><p><font color=\"#840000\">  “1986年出版的《唐山大地震》,主要是写地震之后发生的事,2005年问世的《唐山警世录》,则是对地震前的预报问题进行的调查。29年过去,唐山大地震终于在公众面前呈现出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全貌。”</font>    </p><p>  (本刊记者/李杨)    </p><p>  <strong>“震撼世界的1976年7月28日唐山大地震,震前曾被准确地预测出来了。”   </strong>
        </p><p>  唐山作家张庆洲经过长时间调查,最近向世人披露了这一令人震惊的消息。2005年5月,《报告文学》杂志社推出张庆洲的长篇调查《唐山警世录》,揭开了鲜为人知的一幕又一幕……    </p><p>  “地震前,地震监测网覆盖了整个唐山地区。”张庆洲援引1986年《地震报》统计数据说,1976年上半年,唐山地区群测点中的骨干点就达85个。    </p><p>  “各种异常都已经十分明显了,光监测地震用的微安表就不知道烧了多少块。”张庆洲说,据他调查,绝大多数监测点都发现了不同程度的临震异常,至少十几个点向上级单位发出了短期临震预报。    </p><p>  张庆洲把几十盘录音带往桌子上一摊,对《中国新闻周刊》说,“这是几十位当事人的采访录音,里面讲的是一个20多年前的秘密。”    </p><p>  被冷遇的预报 当年唐山地震监测网的工作人员中,张庆洲说他印象最深的,是开滦马家沟矿地震台的马希融。这位担任过河北省第六、七、八届人大常委的七旬老者,曾两次发出了临震预报。    </p><p>  从1976年5月28日开始,马希融发现,一直平稳的地电阻率值出现了急速下降的现象。他一边加紧观测计算,一边注意观察地下水和动物变化。为慎重起见,马希融还与其他地震台站进行沟通,最后确认监测结果无误。7月6日,马希融正式向国家地震局、河北省地震局、开滦矿务局地震办公室,发出短期将发生强震的紧急预报。    </p><p>  7月14日,国家地震局派来两位分析预报室负责地电的专家。他们检查了设备、线路,没有发现任何问题,之后指出,地电阻率值下降是干扰引起的。    </p><p>  <strong>《唐山警世录》记录了马希融与国家地震局专家那天的对话。</strong>    </p><p>  专家:如果按照你的意见,唐山不就在地震中毁了吗?    </p><p>  马希融:我是这个看法。   </p><p>  专家:如果真是大震,发生前将有很多小震。    </p><p>  马希融:如果先发生大震,后发生小震群呢?    </p><p>  专家:世界上还没有这样的震例。    </p><p>  马希融:昌黎后土桥是专业地震台,为什么近两个月来曲线形态和我台那么一致?    </p><p>  专家:后土桥地震台内外线很乱,现在也不承认是异常了。   </p><p>  马希融:那您看我们地震台呢?    </p><p>  专家:很好。以后我给你寄一些资料来,你好好学习学习吧。    </p><p>  7月26日、27日,地电阻率再次急剧下降。思虑再三,27日18时,马希融拿起电话,向开滦矿务局地震办公室发出强震临震预报:“地电阻率的急剧变化,反映了地壳介质变异,由微破裂急转大破裂,比海城7.3级还要大的地震将随时可能发生。”此时距唐山大地震发生仅有9个小时。    </p><p>  地震前的最后一个傍晚,与马希融一样焦急的还有北京地震队的耿庆国。    </p><p>  那晚耿庆国正在三里屯的岳母家。家里人说屋外晾的衣服爬满了蚂蚁。耿庆国低头一看,地上一层潮。为预报此次地震已奔走多日的耿庆国立刻做出判断,这是地下水往上涨,要地震!他马上跑到三里屯派出所,借用那里的电话跟地震队进行了最后的沟通。    </p><p>  耿庆国向《中国新闻周刊》回忆起29年前的那段经历,情绪依然非常激动。   </p><p>  7月以来,北京市地震队监测的各种异常已经非常明显了。7月14日,北京市地震队紧急给国家地震局打电话,提出震情紧急,请国家地震局分析预报室立即安排时间听取汇报。国家地震局说,先到天津、唐山等地了解情况,21日再听汇报。    </p><p>  “可到了21日,国家局没来人。不能再拖了,北京队业务组副组长张国民就直接给主管华北震情的国家地震局分析预报室副主任梅世蓉打了电话,请求立即听取汇报,但梅世蓉把汇报时间推迟到了26日。”耿庆国说。 </p><p>  “26日那天,国家局来了15个人,梅世蓉没到。国家局的同志听取了整整一天的汇报后,传达了梅世蓉的意见。”耿庆国回忆说,当时梅世蓉的意见是“四川北部为搞防震已经闹得不可收拾,京津唐地区再乱一下可怎么得了?北京是首都,预报要慎重!”    </p><p>  “国家地震分析预报室是一个决策部门,大震迫在眉睫,但我们过不了那道关。”耿庆国说,“按照当时的地震水平,虽然报不准7月28日,但7月底8月初的时间段是可以报出的;虽然报不准7.8级,但5级以上是可以报出的;虽然报不准唐山这个确切位置,但是京津唐一带是可以报出的。事实上唐山地震前6个小时就出现了地声、地光,如果给老百姓打个招呼,减轻人员伤亡是可能的。”    </p><p>  听取北京市地震队汇报的国家地震局分析预报室京津组组长汪成民,也高度关注着华北震情的发展。汪成民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说,以他为代表的国家地震局一批年轻同志坚持认为唐山、滦县一带会有大震,但他们的意见始终得不到重视。    </p><p>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汪成民做了一次“越轨”行为,也正是这次“越轨”行为使距唐山市仅115公里的河北省青龙县躲过了这场塌天大祸。    </p><p>  7月14日,全国地震群测群防工作经验交流会在唐山召开。汪成民要求在大会上做震情发言。当时主持会议的国家地震局副局长查志远没同意,让他在晚间座谈时说,但强调不能代表地震局。就这样,汪成民利用17日、18日晚间座谈时间,通报了“7月22日到8月5日,唐山、滦县一带可能发生5级以上地震”的震情。“我当时就想造舆论,把震情往下捅。”汪成民对《中国新闻周刊》说。    </p><p>  青龙县科委主管地震工作的王春青听到汪成民的震情通报后,火速赶回县里。县领导冉广岐拍板,7月25日,青龙县向县三级干部800多人作了震情报告,要求必须在26日之前将震情通知到每一个人。当晚,近百名干部十万火急地奔向各自所在的公社。    </p><p>  唐山大地震20周年前夕,1996年4月11日,新华社刊发消息:中国河北省青龙县的县城距唐山市仅115公里,但这个县在1976年唐山大地震中无一人死亡。最近青龙县被联合国有关机构列为“科学研究与行政管理相结合取得成效”的典型。  </p>
 楼主| Auer 发表于 2008-5-15 01: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p>海城地震是成功预测了</p><p>唐山地震是有专家预测了,但是没得到领导的重视,就这么完了</p><p>这么说来,地震还是有预测性的,并不是如某些领导说的那样,完全没办法</p>
 楼主| Auer 发表于 2008-5-15 01:52:00 | 显示全部楼层
<p><a href=\"http://gb.cri.cn/3601/2005/10/19/342@744268_1.htm\">http://gb.cri.cn/3601/2005/10/19/342@744268_1.htm</a></p><p></p><p>关于唐山大地震预测的后面还有几页,大家看下吧</p>
Neverever 发表于 2008-5-15 02: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p>Auer兄我真不认为预报地震的可能性有多大。</p><p>有成功的例子但有更多的是不成功的例子。</p><p>30次预报能准一次就很好了,可29次失败预报所造成的损失谁来担负?喊多了狼来了又有谁会信。</p><p>私以为这个时候纠结于预报实在不必要。</p>
安修 发表于 2008-5-15 02:46:00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Auer</i>在2008-5-15 1:50:00的发言:</b><br/><p>海城地震是成功预测了</p><p>唐山地震是有专家预测了,但是没得到领导的重视,就这么完了</p><p>这么说来,地震还是有预测性的,并不是如某些领导说的那样,完全没办法</p></div><p>预测性肯定有,但目前不够健全是肯定的,我国各方面技术现在在世界上都不算差的了。</p><p>肯定有制度性的漏洞,比如唐山那次,但是这事情很难说,而且唐山是半夜,运气太坏了,要像这次在下午也不会这么多人死。而且制度性的完善需要时间和经验,我国的地震在建国之后也数得出来,经验还很缺乏,相信这些会慢慢完善的。</p>
杨柳依依 发表于 2008-5-15 04: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p>我老爸就是海城地震亲历者。当年地震发生前一刻,他还很悠然自得的在看《烈火金刚》的小说。</p><p>不过想说海城地震和唐山地震的伤亡差别,其中还有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当地的民宅结构问题。海城地震完后,很多农村住宅并没有倒塌,仅仅是震歪了而已。</p>
 楼主| Auer 发表于 2008-5-15 07: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Neverever</i>在2008-5-15 2:24:00的发言:</b><br/><p>Auer兄我真不认为预报地震的可能性有多大。</p><p>有成功的例子但有更多的是不成功的例子。</p><p>30次预报能准一次就很好了,可29次失败预报所造成的损失谁来担负?喊多了狼来了又有谁会信。</p><p>私以为这个时候纠结于预报实在不必要。</p></div><p></p>关键是看帖子的内容,貌似实际上1/30的概率不可能这么小啊,当然具体是多少也不是我这个外行人能搞清楚的,我个人认为这个预测的可能还是比较大的,至少海城地震能预测出来,说明成功的可能还是很大的,如果按1/30的概率来说,我想连海城都不可能预测
 楼主| Auer 发表于 2008-5-15 08:02:00 | 显示全部楼层
<p>我还看了几个帖子,中国容易发生地震的区域也就那几块,其他区域发生大型地震的可能并不大,就是在茂县那块历史上曾经8次7级以上地震,1935年曾经就发生过,还有云南。然后还有个区域就是华北那块,海城,唐山都属于华北。</p><p>好象地震检测的重点地区也就被范围缩小了,所以说地震预测还是有可能的,当时我不是说可能是很大的,至少海城地震的预测就给人很大的希望</p><p>S:个人观点,有不对的请指出</p>
豹II 发表于 2008-5-15 09: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日本天天地震 ,区域更集中。日本科技和经济比我们强多了。<br/>也没见他能预报一次。<br/>
dengzi17 发表于 2008-5-15 13:02:00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豹II</i>在2008-5-15 9:15:00的发言:</b><br/>日本天天地震 ,区域更集中。日本科技和经济比我们强多了。<br/>也没见他能预报一次。<br/></div><p>可能日本地震实在是太多了,房屋都是按抗震标准设计建造的,小地震什么的都不准备预报了,地震局只关注何时会发生大地震吧</p>
花痴小巴迷 发表于 2008-5-15 13: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p>我是觉得  即便预测了也不会公布的  一公布整个就全乱套了</p><p>牺牲小部分 安定全国家</p><img src=\"images/post/smile/dvbbs/em09.gif\" /><img src=\"images/post/smile/dvbbs/em09.gif\" /><img src=\"images/post/smile/dvbbs/em09.gif\" /><img src=\"images/post/smile/dvbbs/em09.gif\" /><img src=\"images/post/smile/dvbbs/em09.gif\" />
北回归线 发表于 2008-5-15 13: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阪神地震7.3级 他干什么了<br/>台湾921地震 他又干什么了<br/><br/>不准备预报了,套用JY的话,“国家养着,就因为小就不准备预报了 \"呵呵 <br/><br/><br/>
北回归线 发表于 2008-5-15 13: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160;&#160;&#160; 1976年4月6日,在内蒙南部和林格尔发生了6.3级地震;
<p>&#160;&#160;&#160; 1976年6月28日在河南唐山、丰南一带发生了7.8级地震;</p>
<p>&#160;&#160;&#160; 1976年9月23日在内蒙、宁夏之交的磴口、巴音木仁发生了6.2级地震;</p>
<p>&#160;&#160;&#160; 1976年11月15日在天津宁河发生了6.9级地震;</p>
<p>&#160;&#160;&#160; 1977年5月12日在天津宁河发生了6.5级地震。</p><br/><p>只测到了海城一次。其他这么多的地震为什么没有预报。所以我到现在也坚持,地震趋势可以做中长期预测,但是短期像天气预报那样的预报,只能是偶然。<br/></p>
Pluto 发表于 2008-5-15 14: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p>真正预报出来的只有海城</p><p>震前发生了多次小震,地光等现象</p><p>而唐山那次之前并没有小震。文章里也说了。可以说是从天而降的大地震!</p><p>地震预报确实是个世界性难题。很多地震的成因都没闹明白呢</p><p>这还得需要很多代人不懈努力的去研究!现在的科学水平根本谈不上预报,更别说准确了</p><p></p>
dengzi17 发表于 2008-5-15 14:38:00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花痴小巴迷</i>在2008-5-15 13:07:00的发言:</b><br/><p>我是觉得  即便预测了也不会公布的  一公布整个就全乱套了</p><p>牺牲小部分 安定全国家</p><img src=\"images/post/smile/dvbbs/em09.gif\" /><img src=\"images/post/smile/dvbbs/em09.gif\" /><img src=\"images/post/smile/dvbbs/em09.gif\" /><img src=\"images/post/smile/dvbbs/em09.gif\" /><img src=\"images/post/smile/dvbbs/em09.gif\" /></div><p>maybe</p><p>我觉得不同层面的人了解的事情是不一样的,普通老百姓知道的可能是一个方面,更机密的也许就几个人知道</p>
北回归线 发表于 2008-5-15 14:46:00 | 显示全部楼层
说中长期预报肯定有一些,但是地震是重大地质灾害,哪个政府也不敢随便做出预报,任何国家都是这样,谁敢看到一片云,或者几万只蛤蟆跑到马路上,就当即决定很大一片地区,数以千万计的老百姓在固定时间内出来,放下所有的事情到户外躲避灾害?<br/>
确凿的预报依据目前是世界难题,这个东西就不要苛求中国政府了。
superkroos 发表于 2008-5-15 17: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p>顶楼主 相当鄙视四川某电视台和某专家</p>
李毅 发表于 2008-5-15 18:38:00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花痴小巴迷</i>在2008-5-15 13:07:00的发言:</b><br/><p>我是觉得  即便预测了也不会公布的  一公布整个就全乱套了</p><p>牺牲小部分 安定全国家</p><img src=\"images/post/smile/dvbbs/em09.gif\" /><img src=\"images/post/smile/dvbbs/em09.gif\" /><img src=\"images/post/smile/dvbbs/em09.gif\" /><img src=\"images/post/smile/dvbbs/em09.gif\" /><img src=\"images/post/smile/dvbbs/em09.gif\" /></div><p>这么大损失,这么大影响</p><p>是小部分?</p><p>温家宝大爷看到这言论,肯定哭了。。。 </p>
李毅 发表于 2008-5-15 18:41:00 | 显示全部楼层
<p>预测出来的话 ,再怎么也不会比 现在乱</p><p>经济损失更不用说了 </p>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联盟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国德迷联盟 - GerFans.cn ( 辽ICP备17002255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5-2-8 04:56 , Processed in 0.031875 second(s), 13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