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德迷联盟 - GerFans.cn

 找回密码
 加入联盟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原创]与克罗地亚一战,与当年德军何其相似?

[复制链接]
 楼主| 德意志尊严 发表于 2008-6-13 16:09: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p>我在今天上午发的那个帖子里用二战德军比喻了勒夫的球队。之所以打这个比喻,并不是我否认二战中的德军是非正义的军队,而是因为二者确实有相似性。事后再一细想,还真有点意思,于是决定再开个帖子,就当是在一片悲观的氛围中活跃一下气氛吧<img src="images/post/smile/dvbbs/em01.gif" /></p><p>有点历史常识的人都知道,自1939年二战爆发开始,德国就凭借其超时代的战争理念、卓越的指挥能力和强大的实力取得一次次胜利,甚至轻松搞定号称欧洲第一陆军强国的法国。相对应的,勒夫上任开始,德国队秉承克林斯曼的改革理念,大胆起用新人和新战术,连战连胜,预选赛几有不可阻挡之势。尤其是以2队阵容战胜号称欧洲第一的英格兰,更是可与德军轻取法国相媲美。德苏战争爆发前的德军,确实比较象勒夫的这支德国队——横扫欧洲,几乎已经成了“不可战胜的神话”,虽然这其中也有些挫折,比如海狮计划的失败,克里特空降行动的惨痛损失(对应于0:3输捷克、2:2平白俄罗斯)等等,但都无碍大局,骄傲自大的情绪已经很明显了。平心而论,德苏战争开始时,德国投入的力量已经不可算不强了,一如勒夫在对克罗地亚战前排出了自己手上的最强阵容,但是总的而言,还是对敌我力量对比估计不足。德国甚至不曾进行全国动员,也没有把国民经济转入战时轨道。而勒夫的德国队则在首战获胜后放假一天,训练时也是比较松垮,以至于观看训练的德国球迷发出了“他们怎么不跑起来”的疑问。</p><p>以希特勒为首的德军自我估计过高,偏偏苏军在先前的苏芬战争中被小国芬兰打得狼狈不堪,赢得十分吃力,而德军又在德苏战争开始之初连连获胜,外界一致看好德军可速灭苏联,甚至连丘吉尔也宣称“俄国能撑过两个月就算奇迹”,更助长了德军的嚣张气焰,而完全忽视了对手的实力和自己的缺陷。而勒夫的球队第一轮在轻取波兰之后,夺标呼声已达顶点,再加上克罗地亚首战弱旅奥地利,却赢得极其狼狈,更使外界一致看好德国,认为克罗地亚决非德国对手。结果两者的命运是一致的:德军错误地认为苏联完全不是对手,于是放弃自己的强项——快速而强力的装甲进攻,不去迅速夺占莫斯科,却糜费时日调头去攻乌克兰,结果旷日持久,以至错失了取得战争胜利的最好时机。而苏联方面却趁机构筑好防线,以俄罗斯的强项——坚韧和广大的纵深与德军相持,消耗德军的力量,最后抓住机会一个大反攻,取得了莫斯科会战的胜利,也打破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再看勒夫的球队,战前就自以为可以凭借出色的传切配合打败对手,放弃了第一场里强悍的紧逼围抢,全队精神状态一如在训练一般,企图“在倒脚间击败克罗地亚”,这和当年德军企图“在行进间占领斯大林格勒”的轻敌有的一拼。结果德国人从一开始就陷入了以短击长的困境,而克罗地亚人则构筑好防线,凭借本身的长处消磨德国人的耐心和体力,最后抓住两个反击机会实现了两次绝杀,终于击败德国,将德国队从第一夺标热门的宝座上一把拉了下来。</p><p>莫斯科会战的失利,虽然打破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但并没有让德国就此大伤元气,战争的主动权仍然掌握在德国的手中。德军吸取了莫斯科会战的教训,开始大量向前线增加力量,到1942年夏天,德国的实力甚至超过了1941年战争开始时的实力,同时,对对手的重视也大大提高了。随后德军在1942年春夏的南线战役中连连获胜,重创苏军,战略态势立即为之改观。而勒夫的队伍虽然输了对克罗地亚之战,但并不是灾难性的后果,主动权仍然掌握在自己手里,只要战胜或者打平奥地利,他们仍能出线。从两队的实力对比看,只要德国人重新找回第一场的精神面貌,拿下奥地利应该问题不大,整个战略态势仍可改观。但是,德军在南线战役连胜之后,又一次骄傲自大起来,企图“在行进间占领斯大林格勒”,又分散兵力去攻击北高加索,结果终于在斯大林格勒遭遇了灾难性的后果。如果勒夫的球队这次能趟过奥地利这道坎的话,迎接他们的将是强敌葡萄牙,这一次,葡萄牙会不会成为勒夫的“斯大林格勒”呢?</p><p>——但愿不会。因为我相信勒夫们应该比他们的祖辈更加聪明。</p>
RocketZ 发表于 2008-6-13 16: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wsj 发表于 2008-6-13 18: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至于能想那么多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联盟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国德迷联盟 - GerFans.cn ( 辽ICP备17002255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5-7-8 05:19 , Processed in 0.025229 second(s), 13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