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德迷联盟 - GerFans.cn

 找回密码
 加入联盟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德语对日语的深刻影响

[复制链接]
条顿军团 发表于 2008-12-4 19:44: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quot;Times New Roman&quot;; mso-hansi-font-family: &quot;Times New Roman&quot;;">   在众多的亚洲国家中,日本是引进外来语最突出的国家。这其中德语就占了相当重的份量。日语中的“德国”(</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ドイッ)</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quot;Times New Roman&quot;; mso-hansi-font-family: &quot;Times New Roman&quot;;">一词,就是德语</span><span lang="EN-US"><font face="Times New Roman">Deutsch</font></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quot;Times New Roman&quot;; mso-hansi-font-family: &quot;Times New Roman&quot;;">的音译。</span></p><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span lang="EN-US"><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1868</font></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quot;Times New Roman&quot;; mso-hansi-font-family: &quot;Times New Roman&quot;;">年明治维新开始后,日本努力学习西方,寻找可以借鉴以扭转自身命运的发展道路,</span><span lang="EN-US"><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871</font></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quot;Times New Roman&quot;; mso-hansi-font-family: &quot;Times New Roman&quot;;">年,也就是德国刚刚完成统一的这一年,日本组织了一个近百人的考察团出访欧美各国,最终他们在德国找到了适合自己国家的发展模式,几千年来,一直向强者学习的日本人为自己找到了一个新的老师</span><span lang="EN-US"><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quot;Times New Roman&quot;; mso-hansi-font-family: &quot;Times New Roman&quot;;">德国。大久保利通就曾自比为“东洋俾斯麦”(按:在日语中“东洋”是一个相对于“西洋”的概念,是对亚洲的泛指,这与中国人所理解的“东洋”概念有较大差异。也就是说,在大久保利通的心中,他就是亚洲的俾斯麦,而不是什么“李鸿章”!)。从此以后,大量的德语词汇随同德国的科技、法律、制度和社会理念一起,在日本“拿来主义”的大旗下涌入日语。</span></p><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quot;Times New Roman&quot;; mso-hansi-font-family: &quot;Times New Roman&quot;;">   日语中最常用的德语外来词汇莫过于</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アルバイト(罗马音标注为<span lang="EN-US">arubeito),源自德语的Arbeit(工作),但在日语中词义发生了变化,アルバイト专指兼职工作,而并非德语含义中广义的工作。日本人喜欢喝Kirushuwassa(Kirschwasser,樱桃烧酒),也会背リュックサック(Rucksack,帆布背包)。德语外来语集中最多的领域并不是在日常用语,而是在医学、哲学和政治。尤其在医学领域,日本放弃了西方惯用的拉丁语,而采用德语作为医学用语!</span></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如ノイローゼ(罗马注音为<span lang="EN-US">noirouze,源自德语Neurose,神经官能症)、ディアレクティク(罗马音标注为diarekutiku,源自德语Dialektik,辩证法)、ヒエラルヒー(罗马注音为hieraruhii,源自德语Hierarchic,阶层制)。</span></span><span lang="EN-US"><p></p></span></p>
juninho 发表于 2008-12-4 21:43:00 | 显示全部楼层
<p>之所以日本向德国学习并不是因为德国的国力是欧州最强的,虽然当时普鲁士刚赢得了普法战争的胜利,但综合国力仍比不上英、法、美。岩仓具视选中德国作为参考对象以及后来伊藤博文参照德国宪法制订日本宪法都是从日本的自身条件出发的,日本这样一个皇权高度集中的国家不可能像法、美那样建立民主共和制度,也不能像英国那样做到君民共治。只有德国不论是国家政体还是发展历程都和日本及其相似,所以在当时而言,德国是唯一正确的选择。但是选中德国同样也为日本近代历史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当时岩仓使节团就是接受了俾斯麦和小毛奇的“以实力求强权是当今国际环境中唯一正确的逻辑和法则”的观点,后来日本军国主义的形成和发展与此也脱不了干系。</p><p>大久保利通虽然自称是“东洋俾斯麦”,要说两者的长相确有相似之处,不过俾斯麦和大久保利通在对外政策上其实是有差异的。俾斯麦大家都知道他铁血宰相的称号,主要是通过战争手段取的国家的统一和发展。但大久保利通认为发展国力的根本是自上而下的内部改革,所以当西乡隆盛提出争韩论的时候,他是坚决反对的。</p><p>德语在日本外来词中的比例很重,但仍比不上英语,毕竟战后日本和美国之间的关系大家都很清楚。</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2-4 21:44:11编辑过]
豹II 发表于 2008-12-4 21: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juninho</i>在2008-12-4 21:43:00的发言:</b><br/><p>之所以日本向德国学习并不是因为德国的国力是欧州最强的,虽然当时普鲁士刚赢得了普法战争的胜利,但综合国力仍比不上英、法、美。岩仓具视选中德国作为参考对象以及后来伊藤博文参照德国宪法制订日本宪法都是从日本的自身条件出发的,日本这样一个皇权高度集中的国家不可能像法、美那样建立民主共和制度,也不能像英国那样做到君民共治。只有德国不论是国家政体还是发展历程都和日本及其相似,所以在当时而言,德国是唯一正确的选择。但是选中德国同样也为日本近代历史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当时岩仓使节团就是接受了俾斯麦和小毛奇的“以实力求强权是当今国际环境中唯一正确的逻辑和法则”的观点,后来日本军国主义的形成和发展与此也脱不了干系。</p><p>大久保利通虽然自称是“东洋俾斯麦”,要说两者的长相确有相似之处,不过俾斯麦和大久保利通在对外政策上其实是有差异的。俾斯麦大家都知道他铁血宰相的称号,主要是通过战争手段取的国家的统一和发展。但大久保利通认为发展国力的根本是自上而下的内部改革,所以当西乡隆盛提出争韩论的时候,他是坚决反对的。</p><p>德语在日本外来词中的比例很重,但仍比不上英语,毕竟战后日本和美国之间的关系大家都很清楚。</p><br/></div><p></p><p>确实如此。</p><p>普法战争给日本以很大震动,日本旧陆军改革直接照搬了普鲁士模式。</p><p>海军则是照搬英国模式。</p><p>海陆不合从一开始就形成了。</p>
 楼主| 条顿军团 发表于 2008-12-4 23:25:00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juninho</i>在2008-12-4 21:43:00的发言:</b><br/><p>岩仓具视选中德国作为参考对象以及后来伊藤博文参照德国宪法制订日本宪法都是从日本的自身条件出发的,日本这样一个皇权高度集中的国家不可能像法、美那样建立民主共和制度,也不能像英国那样做到君民共治。只有德国不论是国家政体还是发展历程都和日本及其相似,所以在当时而言,德国是唯一正确的选择。但是选中德国同样也为日本近代历史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当时岩仓使节团就是接受了俾斯麦和小毛奇的“以实力求强权是当今国际环境中唯一正确的逻辑和法则”的观点,后来日本军国主义的形成和发展与此也脱不了干系。</p><p></p><br/></div><p><font size=\"3\">不敢苟同,日本是亚洲第一个走向现代化的国家,不仅仅是因为他第一个完成了工业和国防的现代化,更重要的是一种理念的现代化。他是亚洲第一个走向民主与法制社会的国家。《大日本帝国宪法》的颁布,日本就是仿英国体制的君主立宪。只是君宪又分虚君立宪和实君立宪,英国等西方国家是虚君立宪,日本是实君立宪。在宪法颁布之后,日本还是走在一条健康的道路上的,<span style=\"FONT-SIZE: 10.5pt; COLOR: black; 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718;&#805;; mso-hansi-font-family: &#718;&#805;; mso-bidi-font-family: &quot;Times New Roman&quot;; mso-bidi-font-size: 12.0pt; mso-font-kerning: 1.0pt; mso-ansi-language: EN-US; mso-fareast-language: ZH-CN; mso-bidi-language: AR-SA;\">国内的自由民权主义形成一个强大的力量,时常爆发运动,</span><font face=\"宋体\"><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 10.5pt; COLOR: black; FONT-FAMILY: &#718;&#805;; mso-bidi-font-family: &quot;Times New Roman&quot;; mso-bidi-font-size: 12.0pt; mso-font-kerning: 1.0pt; mso-ansi-language: EN-US; mso-fareast-language: ZH-CN; mso-bidi-language: AR-SA; mso-fareast-font-family: 宋体;\">1890</span><span style=\"FONT-SIZE: 10.5pt; COLOR: black; 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718;&#805;; mso-hansi-font-family: &#718;&#805;; mso-bidi-font-family: &quot;Times New Roman&quot;; mso-bidi-font-size: 12.0pt; mso-font-kerning: 1.0pt; mso-ansi-language: EN-US; mso-fareast-language: ZH-CN; mso-bidi-language: AR-SA;\">年又召开国会。<span style=\"FONT-SIZE: 10.5pt; COLOR: black; 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718;&#805;; mso-hansi-font-family: &#718;&#805;; mso-bidi-font-family: &quot;Times New Roman&quot;; mso-bidi-font-size: 12.0pt; mso-font-kerning: 1.0pt; mso-ansi-language: EN-US; mso-fareast-language: ZH-CN; mso-bidi-language: AR-SA;\">与德、意不同的是,日本走上法西斯道路,有着一个相当漫长的渐进过程。</span></span></font></font></p><p><font face=\"宋体\" size=\"3\"><span style=\"FONT-SIZE: 10.5pt; COLOR: black; 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718;&#805;; mso-hansi-font-family: &#718;&#805;; mso-bidi-font-family: &quot;Times New Roman&quot;; mso-bidi-font-size: 12.0pt; mso-font-kerning: 1.0pt; mso-ansi-language: EN-US; mso-fareast-language: ZH-CN; mso-bidi-language: AR-SA;\"><span style=\"FONT-SIZE: 10.5pt; COLOR: black; 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718;&#805;; mso-hansi-font-family: &#718;&#805;; mso-bidi-font-family: &quot;Times New Roman&quot;; mso-bidi-font-size: 12.0pt; mso-font-kerning: 1.0pt; mso-ansi-language: EN-US; mso-fareast-language: ZH-CN; mso-bidi-language: AR-SA;\">日本对德国的学习,只要还是在军事和工业发展领域,学习德国的政治体制并不多。这里尤其要指出的是,日本人对德国人“教育兴国”这一理念的引进。日本正是看到了德国高素质国民在国家振兴中发挥的巨大作用,因此也像德国一样兴办教育,使自己成为继德国之后又一个通过“兴办教育”而崛起的国家。</span></span></font></p><p><font face=\"宋体\"><span style=\"FONT-SIZE: 10.5pt; COLOR: black; 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718;&#805;; mso-hansi-font-family: &#718;&#805;; mso-bidi-font-family: &quot;Times New Roman&quot;; mso-bidi-font-size: 12.0pt; mso-font-kerning: 1.0pt; mso-ansi-language: EN-US; mso-fareast-language: ZH-CN; mso-bidi-language: AR-SA;\"><span style=\"FONT-SIZE: 10.5pt; COLOR: black; 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718;&#805;; mso-hansi-font-family: &#718;&#805;; mso-bidi-font-family: &quot;Times New Roman&quot;; mso-bidi-font-size: 12.0pt; mso-font-kerning: 1.0pt; mso-ansi-language: EN-US; mso-fareast-language: ZH-CN; mso-bidi-language: AR-SA;\"></span></span></font></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2-5 23:11:31编辑过]
juninho 发表于 2008-12-4 23: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条顿军团</i>在2008-12-4 23:25:00的发言:</b><br/><p>不敢苟同,日本是亚洲第一个走向现代化的国家,不仅仅是因为他第一个完成了工业和国防的现代化,更重要的是一种理念的现代化。他是亚洲第一个走向民主与法制社会的国家。《大XX帝国宪法》的颁布,日本就是仿英国体制的君主立宪。只是君宪又分虚君立宪和实君立宪,英国等西方国家是虚君立宪,日本是实君立宪。在宪法颁布之后,日本还是走在一条健康的道路上的,<span style=\"FONT-SIZE: 10.5pt; COLOR: black; 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718;&#805;; mso-hansi-font-family: &#718;&#805;; mso-bidi-font-family: &quot;Times New Roman&quot;; mso-bidi-font-size: 12.0pt; mso-font-kerning: 1.0pt; mso-ansi-language: EN-US; mso-fareast-language: ZH-CN; mso-bidi-language: AR-SA;\">国内的自由民权主义形成一个强大的力量,时常爆发运动,</span><font face=\"宋体\"><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 10.5pt; COLOR: black; FONT-FAMILY: &#718;&#805;; mso-bidi-font-family: &quot;Times New Roman&quot;; mso-bidi-font-size: 12.0pt; mso-font-kerning: 1.0pt; mso-ansi-language: EN-US; mso-fareast-language: ZH-CN; mso-bidi-language: AR-SA; mso-fareast-font-family: 宋体;\">1890</span><span style=\"FONT-SIZE: 10.5pt; COLOR: black; 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718;&#805;; mso-hansi-font-family: &#718;&#805;; mso-bidi-font-family: &quot;Times New Roman&quot;; mso-bidi-font-size: 12.0pt; mso-font-kerning: 1.0pt; mso-ansi-language: EN-US; mso-fareast-language: ZH-CN; mso-bidi-language: AR-SA;\">年又召开国会。<span style=\"FONT-SIZE: 10.5pt; COLOR: black; 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718;&#805;; mso-hansi-font-family: &#718;&#805;; mso-bidi-font-family: &quot;Times New Roman&quot;; mso-bidi-font-size: 12.0pt; mso-font-kerning: 1.0pt; mso-ansi-language: EN-US; mso-fareast-language: ZH-CN; mso-bidi-language: AR-SA;\">与德、意不同的是,日本走上法西斯道路,有着一个相当漫长的渐进过程。</span></span></font></p><p><font face=\"宋体\"><span style=\"FONT-SIZE: 10.5pt; COLOR: black; 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718;&#805;; mso-hansi-font-family: &#718;&#805;; mso-bidi-font-family: &quot;Times New Roman&quot;; mso-bidi-font-size: 12.0pt; mso-font-kerning: 1.0pt; mso-ansi-language: EN-US; mso-fareast-language: ZH-CN; mso-bidi-language: AR-SA;\"><span style=\"FONT-SIZE: 10.5pt; COLOR: black; 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718;&#805;; mso-hansi-font-family: &#718;&#805;; mso-bidi-font-family: &quot;Times New Roman&quot;; mso-bidi-font-size: 12.0pt; mso-font-kerning: 1.0pt; mso-ansi-language: EN-US; mso-fareast-language: ZH-CN; mso-bidi-language: AR-SA;\">日本对德国的学习,只要还是在军事和工业发展领域,学习德国的政治体制并不多。这里尤其要指出的是,日本人对德国人“科教兴国”这一理念的学习。日本正是看到了德国高素质国民在国家振兴中发挥的巨大作用,因此也像德国一样兴办教育,使自己成为继德国之后又一个通过“兴办教育”而崛起的国家。今天的日本是世界第一科技强国。</span></span></font></p><p><font face=\"宋体\"><span style=\"FONT-SIZE: 10.5pt; COLOR: black; 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718;&#805;; mso-hansi-font-family: &#718;&#805;; mso-bidi-font-family: &quot;Times New Roman&quot;; mso-bidi-font-size: 12.0pt; mso-font-kerning: 1.0pt; mso-ansi-language: EN-US; mso-fareast-language: ZH-CN; mso-bidi-language: AR-SA;\"><span style=\"FONT-SIZE: 10.5pt; COLOR: black; 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718;&#805;; mso-hansi-font-family: &#718;&#805;; mso-bidi-font-family: &quot;Times New Roman&quot;; mso-bidi-font-size: 12.0pt; mso-font-kerning: 1.0pt; mso-ansi-language: EN-US; mso-fareast-language: ZH-CN; mso-bidi-language: AR-SA;\"></span></span></font></p></div><p></p><p>当年岩仓使节团访问欧美诸国,名义上是考察,实际上是想和各国谈判修改之前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但是由于当时日本还不具备在国际事务中说话的能力,这个直接目的没有达成。因此当时岩仓具视和大久保利通虽然极其欣赏德国的发展模式,但是并没有做出完全师从于德国的计划。</p><p>自由民权运动的兴起的确是导致日本近代宪法出台的主要原因,但是客观上来说日本也到了必须变革的时候了,所以1882年伊藤博文又组织了一次名为“宪法考察队”的使节团出访欧洲,这次的目的就是找到一个符合日本国情的政治体制借以参照来制定日本自己的宪法。而这次选中的就是德国,伊藤博文写给天皇的信中也说到“可效法者,当以德国为最”。伊藤博文认为英国皇室无统治权,根本不适合日本,只有德国的政体才是最合适的。后来伊藤博文回国后就立即聘请了德国的法学专家当顾问,指导日本制定自己的宪法。所以日本近代的政治制度就是在学习德国而绝非英国。</p><p>至于日本后来走上法西斯道路,我并没有说是受到德国的蛊惑,但是普法战争的胜利和俾斯麦的建议的确让日本人看到了一条可以迅速跻身世界列强的捷径,那就是靠实力求强权。照搬德国模式对日本后来军国主义的发展起到了一个促进作用,这才是我的本意。</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2-5 0:05:27编辑过]
回廊巡逻兵 发表于 2008-12-5 04: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廊巡逻兵 发表于 2008-12-5 04:4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德国队18号 发表于 2008-12-5 04:4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思维的民族 发表于 2008-12-5 08:36:00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回廊巡逻兵</i>在2008-12-5 4:28:00的发言:</b><br/><p>但是说日本被德国影响,这恐怕没有什么说服力。</p></div><p>呵呵</p><p>听说过日本的<strong>德国学</strong>没有?</p><p><a href=\"http://scholar.ilib.cn/Article.aspx?AIT=QCode&amp;AI=jxshkx200603007&amp;A=jxshkx200603007\">http://scholar.ilib.cn/Article.aspx?AIT=QCode&amp;AI=jxshkx200603007&amp;A=jxshkx200603007</a></p>
思维的民族 发表于 2008-12-5 08:40:00 | 显示全部楼层
  1883年(明治16年),东京大学法学部规定教学内容一从德国。这是一个大事件,是日本社会思潮转向的风向标。日本明治维新后首先输入的是英、法、美自由主义,其中又以英美学倍受重视。然而曾几何时,学风一转,学界发生大变化,德国学来了。十九世纪后半叶的日本,国粹学进入学术前沿,与国粹学相伴,“德国学”成为显学。英美学主张经典的西方学说,德国学相对保守,当日本自由民权运动日见冷落,热门的“德意志学”随之蔚为大观。从“西学”转向“国粹学”;从“英美学”转向“德国学”,两个“转向”内涵一致。风气所被,不限于明治时代,而对日本20世纪开初直至战争结束的思想动向,乃至政治举措都起有不可估量的“指导”作用。<br/><br/>  穗积陈重(1856--1926年)是东京大学法学部主任,参加过民法典起草工作,曾在英国学习法学,后转学德国。1他留给后世的有一份著名的《转学德国的申请》。这封陈送当时日本文部省要员的信上说:曾就读于开成学校,又往英国学习法律,但是不满所学的一切,申请 “转学”日耳曼大学。学了7年的英国法律,深感各国法律利害差异很大,有适应日本也有不适应,只有互相比较,“鉴其精神利害”,才能找到符合日本实况,切实可行的法律典范。<br/><br/>  穗积陈重确认:英国自负骄傲,贱视他国,“于欧洲诸国中,比较法理之教育最劣”,诸大学没有教外国法律的,所藏外国法律翻译书微乎其微,“仅四、五部法国翻译书”而已,英国法学教法之不完备已为之甚!2<br/><br/>  山县有朋是日本明治时代著名的政治家。他发表《变则设德国学校议》,也同样鼓吹德国学。他说至今大学讲授,用的是英国教材,学生毕业后散布各地,也一概讲授英美学。英美学在日本流布,规模之大,已足可见。“日本学士书生万口一声,称赞英国之学,对英国政治抱倾慕之情,已不足奇”。他认为教育当从青少年抓起,此时接受的教育,掀动脑海,终身难忘,即便“父兄虽欲夺之而不能,其主义保持毕生,固定而至死不易。执教育之柄者对此尤应注意”。现在青年都去学习英美学,这将贻害终生。他为英美学在青年中的普及而深感忧心。<br/><br/>  他对英国政体十分反感,“抑观英国之治风,所谓议院政体,以政党掌国家之实权”。与此相反,对德国政治则是一往深情,这是因为“德国乃立宪君主政体,用君主内阁之组织,君主与内阁独立于议院政党之外,议院不能制国家之全权”。<br/><br/>  他主张在英德之间作出选择,而要做到这一点又必须从改革教育入手。他呼吁:“今如依然不改旧日之教育制度”,必有违日本之国情,“养成日本之内乱”,到那时,也就晚了。3山县有朋认为当下舆论界的混乱与英美学的流行有关。教育以英美学为主,造成知识人思想“错乱”,不修正偏重英美学的教育体制,“错乱”情况终将无法解决。如此往后,日本大乱即将到来。山县以上的话语似乎危言耸听,其实也有道理,他作为日本政府支配阶级中的一员,为求社会的稳定,而主舆论之一律。为此他力主 “变则德国学”,并建议设立“专门政治学校”,培养学生。学校的名称就叫做“德国学校”。4他有设“德国学校大则”云:“变则德国学,以教授政治学”,“毕业年限为五年,前三年为预科,后二年为本科”,“生徒总数四百人,选择能通经史,兼能文章者”,“教员德国人一人,日本教员六人”,“校主为华族又为‘德国协会’”5,“普通科目为除文典之外,逐次学习历史、经济、地理。以此为政治学的基础,省略不急之学科”,并“设翻译科”。6<br/><br/>  面对平地而起的“德学之风”,日本学风没有“一边倒”。当时重要的民权思想家尾崎行雄有写有《德国学与支那学》,发出异响。他说日本一度艳羡洋学。凡洋学者,不管其造诣如何,都委以重任,给予奖励,占官场要冲,而日本传统学问则明显冷落。7他认为事物都会走到它的反面,西学发展到一定阶段,古学回复,这是对欧化思想的反动,具体言之,儒学复兴就是一例。在他看来,儒学的复兴并非偶然,“虽木屑瓦片其稍带古色者,应际遇复古之世而生千金之价,夫带二千年古色的支那(中国)学,焉不得回复声价?”,“更何况儒学千年以来于社会有裨益之功”。<br/><br/>  显然,儒学复兴一为历史时势所然;二为“古色”久远,身价自高;三为历史上有功于日本。他叹息:如果儒学复兴还说得过去,那么德国学流行,就让人费解。“普鲁士是宇内新邦,论其学艺也只在近日有所发达”,“远不如罗典、希腊、支那、印度之学古老苍茫”。再则,英美学与德国学比较而言,“英美学基于实际”,而德国学总那样虚无渺茫,脱离实际。日本当下鼓励德意志学说,既不为它的“古色”(本无“古色可言”),也不为它的“实际”,那为的什么? “其深意之所在实为吾人难解”!他又说:德国所长在于医学、哲学、理化学,百工技艺于其次,“而政治、经济、法律等则非其所长”。这个国家,学者处专制之下, “无法直言”,纵有敢直抒胸臆者也必受政府“严刑酷罚”,是故博士讲授、学生所学,无非“单纯学理”。而于国家政治不敢置喙于万一。德国讲习实际政治、现实经济之场所几乎没有,偶有涉猎仅“举成败之古迹而示其意”。稍语现实,“必触犯有司之忌讳而危及己身”。9<br/><br/>  尾崎的分析是正确性,日本明治维新后虽一度西学盛行,但统治者很快意识到西学于社会安定有很大妨碍,尤其英美思想于日本多有不适。于是限制自由思想盛行,成为当时政治精英的共识。社会由崇尚英美学,向奖励德学的方向转变,也同样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尾崎打比方:养鸡而驱其下水,必有其惊,且怜驱者无智,“不明事理,于(德国之学)妄加奖励”,也一如驱鸡入水,属无智之举。以 “德国之学”维持社会人心并不可取,德国人性格激烈狂暴,学若有误,未得其“文明之风”,反被其狂暴之风。德国单纯之学理,医学、哲学与理化学等,固可学习,若要振作日本民气,“着实人心”,养成醇厚之民风,德国学也不必学。<br/><br/>  尾崎分析德国情况说:夫“德国之民”,乃未得言论自由权之民,未得充分参政之民,其政府以专制为尚,铁血为政。在此情况下学者不修“实务”,深闭书斋,不问政事,而治“单纯之学理”乃是常理,“故其言虽深,而不切实际”,“其理虽远,而有违于事”。因此日本奖励“德国之学”势必鼓励专制之风,有碍思想播行,有害无利。<br/><br/>  尾崎行雄(1859-1954年)原为进步记者,参与创建立宪改进党。1887年因触犯《保安条约》被逐出东京,后留学伦敦。1898年任文部大臣,随即因发表“共和演说”被迫辞职。20 世纪后,日本向法西斯方向疾走,他致信东条英机表达不满。10<br/><br/>  尾崎主张英美学,反对日本德国学氛围的蔓延,固然与他留学英国的经历有关,然而毕竟不是主要原因,如穗积陈重就有很长的留学英国的履历。想来最主要的乃与其自由主义信仰有关。其实,检阅一部日本现代思想史,既有右翼学派也有左翼学派,纵如马克思主义学派也占一席地位。如果说穗积陈重属于日本的右翼学派,与政府的保守政策保持密切的精神联系,那么尾崎则站在民主派的立场,表现一代自由知识人对日本专制回潮的抵拒。<br/><br/>  尾崎对德国学的论述 ,揭开了日本学术界关于学习德国还是学习英美的大讨论。从思想史的意义上看,这场讨论似无结局。再则,日本政府也早已绕开知识分子在义理问题上的纠缠,奋力踏上“德国之路”。<br/><br/>  1882年,伊藤博文赴欧洲访问,第一站去的就是普鲁士,在那里找到日本宪法的样本。归国后一依德国样式改造政府各部,以后在他与政府的奖掖之下,崇德之风劲吹,直进大学校园。11<br/><br/>  伊藤博文最初设计日本国家体制时就认为,必须将国家权力集中于天皇,实现天皇亲政。他认为在以天皇为核心的帝国体制下,所有机构的权力都来自天皇,“对天皇本身或派生出的权力”,除了宪法规定本身之外,任何政治力量都不得干预。议会作为天皇制国家的组成部分,其权力不是来自社会,而是来自天皇,议会只是天皇的辅助机构。他把这套理论直接贯彻到明治宪法中.从而剥夺了日本议会应有的政治地位与权限。为此他坚决排斥具有明显自由倾向的英国式立宪制,选择倾向于君主专制的普鲁士国家体制。<br/><br/>  可以说日本现代头一个宪法《大日本帝国宪法》,乃是1850年普鲁士王国宪法和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的东亚翻版。其中规定\"大日本帝国由万世一系之天皇统治之\",强调日本“臣民”(而非“公民”)的权利必须服从德国式的\"法律限度\"(Gesetzevorbehalt),\"日本臣民在法律范围之内有言论、出版和集会的自由\"。这样国民的言论权乃存在于宪法法律框架之内,天皇制政府随时可以在适当的时候撤回“给予的权利”。12一切已经说明:日本在德国化。<br/><br/>  如同德国宪法强调皇帝的权威,日本宪法也突出天皇的特殊地位。这是因为日本的上层领导在制定宪法就考虑到以下的国情因素:<br/><br/>  日本宗教之力甚微,无一物堪作立国之基础。佛教虽然曾经隆盛并连系了国人上下,但时至今日亦已衰微,应予更替。神道虽亦为基于祖宗遗训,确是祖法,但作为宗教仍缺乏向心力。在我国,唯有皇室可作为基轴。以此,该宪法草案属意强调此点,以期尊重君权并使之无受束缚。<br/><br/>  当然,这部宪法 毕竟是亚洲第一部现代性宪法。大木雅夫在《法治与德治----立宪主义的基础》一文中描述伊藤博文制宪时的矛盾心境:伊藤博文听过格内斯特( H. R. Gneist )授课,君主主义与立宪主义的内心交叉,形成他的双重政治性格。<br/><br/>  当他与法律顾问摩塞( A. Mosse )和洛斯拉( K. F. H. Roesler )就制宪问展开讨论时也明知开设国会于天皇权利不利。就是德皇威廉姆一世( Wilhelm I )也在这方面提醒过他。他对此也一度困惑过。然而一旦开始逐条审议宪法草案时,他又回到立宪制的本质上来。原案第 4 条有“天皇乃国家之元首,总揽统治权,并依本宪法条规行使该权力”一条,对此要不要删除?结果还是伊藤博文表态:“即令统治权本来无限,但既以该宪法限制,则意谓应在其范围内施行,亦即表示统治权不得滥用。故若无‘依本宪法条规’之类文字时则为非宪法政治,而成无限专制之政体。” 以神的身份出现的天皇,被置于宪法之下。天皇在颁布宪法的上谕中也称:“朕与朕之子孙,将遵循此宪法之条章以行使(治国大权)不怠”,表示保证遵守宪法。14<br/><br/>  但尽管如此,明治宪法的局限性是明显的,毕竟是描摹德国宪法的产物,虽说不上是完全的克隆物,而其中国家主义的突出,专制主义的保留则显示日本“半现代化”的特质,说明十九世纪与二十世纪之交,日德两国处在现代化旅途中相去不远的梯级之上。<br/><br/>  现代西方文化不是一个整体,概约言之,西方文化可以一分为三:一、英美系的“西方文化”;二、德国系的“次西方文化”;三、原生于德国,光大于俄国的“反西方的西方文化”。<br/><br/>  假如将美英文化看作是西方主体语境,那么德国文化,从来都没有与美英文化合作无间。它是“次西方文化”。<br/><br/>  德国产生过黑格尔、康德、尼采、叔本华、海德格尔、伽达默尔、马克思、韦伯、费尔巴哈、莱布尼兹等伟大的哲学家。当人们为德国在形上学上所做的贡献惊叹不已的时候,也遗憾地意识到这个世界的“思考者”,还真没有产生过象卢梭、洛克那样的自由主义思想家。<br/><br/>  这就象阅读日本思想史,感叹这个国家虽然出了个中江兆民,但毕竟不是自由思想洋溢的国度。这里,自由主义受到过太多的压抑,国家主义与绝对主义始终占据不可动摇的主流地位。这样的国家,想象它成为自由主义的东方故乡,是一种奢侈。<br/><br/>  英美系西方文化与以德国为代表的“次西方文化”,同以“西方”冠名,同具经济上的开放主义与伦理上的新教精神,然而最终在政治的原野上分道扬镳。美国文化主张明确的自由理念,而德国文化的深处从来都隐蔽着国家主义的思想规定。为说明这一点可以分析黑格尔的思想。因为德国国家主义大都是黑格尔思想的理论延伸。德国现实政治体制大体是黑格尔等国家理念的实践展开。<br/><br/>  黑格尔“历史哲学的企图都在找出一个统辖全体宇宙的整一的原则,其实全体宇宙有一个整一的原则去统辖”。15朱光潜看到黑格尔整体主义的政治后果,\"唯心哲学把全体看得比部分重要,所以在政治思想方面绝对反对个人主义。从这一点看,我们就可以明白何以近代德国的国家主义和俄国的共产主义都与唯心哲学的关。” 朱光潜的社会政治立场的背景是英国自由主义,这一传统不但批判各种集权主义、专制主义,且对“整体主义”哲学也很反感,这决定他甚至把希特勒和黑格尔联系起来。16<br/><br/>  洛克、弗格森开创了自由主义的市民理论。这是一个市民社会先于国家,私人权利对抗国家权力的学说。与此不同,黑格尔论述的是国家主义的市民论,主张国家高于市民社会。如张世英说:黑格尔竭力论证建立君主政体的必要性,并且极力美化它。在黑格尔看来,一国之君就是逻辑上的“绝对理念”,宗教上的“上帝”的化身。黑格尔的这样的观点遭到马克思的批判:“黑格尔力图……把君主说成真正的‘神人’,说成理念的真正化身。”17黑格尔强调君主对于国家大事有最后裁决权,其决断是最高的,最后的。黑格尔反对民主选举制,主张君主世袭制。在他看来“一个家庭据有帝座的独占权利,而且君主的世代相继更有长子承袭法加以限制”,“这就使国家有了一个不可撼动的中枢” 。将皇位奉予一个家族,并不表明国家成为皇帝的私产。“因为皇位并不是统治者个人的私产,而只是交付给皇族的一种信托——确保帝国各阶级的统一”。<br/><br/>  其他如尼采、马克斯·韦伯等人的思想中也同样可以找到与美英自由主义国家观、政治观微妙相悖之处。其中尼采思想给予德国政治伦理的精神支持更大。尼采的超人哲学,将人作超人与庸人之别,从本质上对现代西方文化中的平等价值给予嘲笑与否定。这样的思想可以不费力地演化为领袖主义、独裁主义与极端民族主义思想,为纳粹思想的出台开凿先河。<br/><br/>  黑格尔及其他德国哲学思想影响着一代政治家的思想。俾斯麦就是一个君主主义者,高唱「上有神、下有王」。他自命为国王的家臣,坚信普鲁士王国的没落即是德意志帝国的没落,因此致力强化王权。在通过一系列政治实践之后,德国式宪法理念与国家思想被用宪法的方式落到了实处。<br/><br/>  在德国传统中,国王是「神在地上的代理人」( Stellvertreter Gottes auf Erden )。王政复辟时期,中德意志、南德意志的诸部宪法依然强调国王的不可侵犯性。1818 年拜恩( Bayern )宪法规定:“国王为国家元首,集国家全部权力于一身,并且根据自身所定、确定于该宪法文书的诸条文行使这些权利。其人身为神圣不可侵犯。”20<br/><br/>  议会被轻蔑地称为「饶舌小屋」( Quasselbude ),优秀人才并不向往议会,而是集中在行政机构或大学和经济界。这便是第二帝国的宪法现实。 <br/><br/>  1850年普鲁士宪法颁布,这是一部公开贬黜市民社会与公共领域系统的宪法。普鲁士宪法颁布后,马克思引证了其中的一个表面化的条文:\"每一个普鲁士人都有权利以口述、书写和印刷的方式自由表达自己的意见。\"马克思接着评说:理想和现实之间、理论和实践之间存在着何等惊人的矛盾。没有当局的许可,你不能思想,不能出版,什么都不能做。“为什么会有这个矛盾呢?原来普鲁士宪章恩准的这一切自由受到一个重大的保留条件限制。这些自由只是‘在法律范围内’被恩准。但现行的法律恰好是专制独裁的法律”。<br/><br/>  至此,德国文化已经与英美系列西方文化产生拉下了极大的距离。德意志帝国与自由主义国家在意识形态的距离已经不止天壤,已经完全成为“一个以议会形式粉饰门面、混杂封建残余、已经受到资产阶级影响、按官僚制度组织起来、并以警察来保卫的、军事专制制度的国家。”  <br/><br/>  回观察日本十九与二十世纪之交的思想史,继荷兰学之后,英美自由主义学说曾盛极一时。福泽谕吉1875年刊行《文明论之概略》风行日本。植木枝盛也是日本自由民权运动的主要领袖之一。他在十九世纪70至80年发表许多宣传西方自由民主的文章,成为这一运动的思想指针。1879年他有《民权自由论》、1880年有《言论自由论》、1878年有《开明新论》、1883年有《天赋人权辨》与《政治道德自自由论纲》、1884年有《真理一斑》。可以说日本明治时期自由民权运动的思想指导主要是英美法学说。<br/><br/>  与英美学同在的还有 “法国学”。例如1874年,中江兆民的法学塾开办。中江兆民是日本最著名的民权思想研究者。他积极介绍法国革命思想,有\"日本的卢梭\"之称。1882年中江兆民还译了卢梭的《民约译解》。1883年中江兆民又译卢梭的《非开化论》。1886年中江兆民自著《路学钩玄》,次年又刊《三醉人经纶问答》。以中江兆民为先锋的激进自由主义思潮曾一时在日本鼓荡激动,与中江思想相呼应,1883年有马场辰猪的《天赋人权论》与小室信介的《东洋民权百家传》。<br/><br/>  19 世纪与20 世纪之交,日本还出现马克思主义学派。1898年片山潜、安部矶雄、幸德秋水、木下尚江等建立社会主义研究会。其中安部矶雄在1901年刊有《社会民主党宣言》。幸德秋水在同年刊《廿世纪的怪物帝国主义》,1903年又刊《社会主义神髓》。1903年片山潜等人开始了走遍全国的社会主义传道旅行。提倡社会主义的还有河上肇。他在1905年有《社会主义评论》。<br/><br/>  然而无论是开风气之先,一时独占鳌头的英美学说,还是鼓动人心,成为自由民权运动思想金针的法国学说,以及鼓动劳工革命,要求社会平等的马克思主义,都只是流行一时,最终消散,没有成为日本思想主流。福泽谕吉思想后退,加藤弘之理论“变节”,中江兆民贫病而卒,幸德秋水入狱处刑,23最后得到政府支持的是“德意志学”与“国粹学”。<br/><br/>  日本现代化过程中重视德国学。也许是德国1871年普法战争的胜利,也许是德国法律顾问勒斯勒的来日,然而又远不是这两个理由所能解答。<br/><br/>  事实是,日本19 世纪7 0年代自由民权运动愈是用卢梭等人的法英系自由主义攻击政府,愈是促使日本倾向于德国学说。对于日本说来,英美学说对反天皇“国体”与反既成体制给予理论上的支持。<br/><br/>  日本当权者在19世纪末,终于下决心将学问之道定在德国国家主义与传统儒学道德的结合点上。这是因为“儒学”、“德学”与日本国权论最贴进。<br/><br/>  英国属成熟的多党、议会制国家,政党“掌国家之实权”,议院在国家生活中发挥关键作用。与此不同,德国是后进资本主义国家,与欧洲其他先进国相比较,“君主”握有决定权,议会作用相对淡出。“抑观英国之治风,所谓议院政体,以政党掌国家之实权” ,“德国乃立宪君主政体,用君主内阁之组织,君主与内阁独立于议院政党之外,议院不能制国家之全权”。山县友朋这番话,道出日本重选楷模,决心效仿德国真实意图。<br/><br/>  与德国学同样受到日本政府重视的是国粹学。1887年西村茂树于1887年发表《日本道德论》,其中有关于建立国教的言论。他说:“政府没有一定国教,民间也没有足以收揽人心的道德”,“民心没有一定的方向,尊重国民道德之心也就薄弱,甚至以学者自任的人,也有对于道德加以诽谤或愚弄的”。他建议,全国各地都要“设立儒道学校,政治法律都根据儒道指定,而佛教则只有下层人民信奉”。25<br/><br/>  1888年,三宅雪岭与井上圆了等人结成\"政教社\",创刊《日本人》。以这一年为分界线,日本国粹学派登上舞台。1900年,井上哲次郎刊《日本阳明学派之哲学》,1905年又刊《日本朱子学派之哲学》。日本的国粹思潮天皇首肯,政府支持,日益澎湃。<br/><br/>  由英美学而法国学,由法国学而德国学(德意志学),同时又有国粹学的倡导与兴盛。日本思想的演化,催人联想,探明东亚文化发展的内在隐秘。<br/><br/>  一个国家能不能进入原意义的宪政社会,将有许多条件上的确认。这要看一个最主要的问题。就是这个社会是市民基质社会还是底层基质社会。为什么社会主义会在亚洲(具体的说是东亚)与东欧发生,而不是西欧?为什么这两个地区在近代无法顺利进入原意义现代化?没有进实现西方民主社会模式。基本道理就是无论东亚与东欧洲(含前苏联),在踏上现代化门槛之际,其社会不是市民基质社会,而是底层基质社会。<br/><br/>  这里要分析的是日本的情况,这个特殊的东方社会(我们将其说成是\"半东亚社会\")在其提出现代化目标时,也是底层基质社会,但是这个国家实现了现代化。然而,这仅仅是经济的现代化,而没有实现政治现代化。政治上是国家主义,与西方政制相去甚远。究其原因,就是因为这个社会是一个底层基质社会。 <br/><br/>  这样,就可以做一个假说:假如是市民基质社会,实现的社会模式就是完全的自由经济与完全的民主政治。假如是底层基质社会,那么这个社会现代转型的\"阶段结果\"就必然是经济的国家主义与政治的国家主义的结合。或者,经济上推行自由主义,而政治上守护国家主义。可以将这两种\"东方式\"现代化统称为\"半现代化\",或者是\"半转型\"现代化。<br/><br/>  对于东方来说,现代转型过程中的\"半现代经由\",是纯客观的自然性选择。\"选择\"是社会的,历史的与人民的,而不是学者们的一相情愿。我们将此称为东亚社会的“梯级进步”。<br/><br/>  东亚推行现代化不是自觉自愿的从容上路,而是西势催逼下的匆促上阵。东亚国家将现代化提上日程时,其国内部政治、社会关系其实都还没有得到充分的理顺。<br/><br/>  “市民社会典型发展的国家,例如英国、法国,国家只是市民社会的反映而已,但是在德国,国家在市民社会之上,国家常常从上面对市民社会施加权力,市民社会与国家被置于对抗的关系上。”26<br/><br/>  英美社会中,市民在国家之上,是因为市民力量的强大;而德国不同,市民的力量还不强大,只能屈从于国家之下。德国政治的保守性源出于此。反观东亚,市民力量更弱。如果说,西方社会在进入现代化时,其社会已是市民基质社会。那么,东亚则还是农民基质社会。因市民社会的先天孱弱,决定东亚缺乏实现欧美式政治的社会条件。保守的德国政治自然天成般地成为日本和其他东亚国家的效法对象。<br/><br/>  东亚国家在实现其现代化,尤其是政治现代化的过程中,走过曲折的道路。因被特有的“亚细亚社会形态”所规定,东亚在确立国家制度时,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而臻于“完璧”。前现代化国家——半现代化国家——现代化国家,是为东亚走向现代的常规。<br/><br/>  所谓现代化包含政治现代化的内容。一个国家纵已实现“经济现代化”,而“政治现代化”缺位,不是完整意义的现代国家,只是“半个”现代国家。现代化国家,当呈现经济发展与政治民主的“完璧”状态。<br/><br/>  通常说日本在亚洲最早进入“现代”,其实并符合历史的真实。日本自19 世纪中叶开始,举国所趋,实现的仅仅是经济现代化,始终未获政治现代化的正果,始终是“半个”现代化国家。 如是者,明治日本一面努力学习外国,同时又被国情所囿,出现弃英美学而崇德学与国粹学的现象。“依然不改旧日(英美)之教育制度”,其必“养成日本之内乱”。山县的这一番话,既表达明治日本统治层坚决的保守心态,同时也流露作为东亚政治家经略“治国安邦”大策时的无奈与尴尬。<br/><br/>  然而,民主与自由总为历史大潮,毋论西方,即便东亚诸国,一旦条件成熟,也必为潮流所推。这是历史发展的规律,没有人拦得住。如果说“半现代化”所解决的是经济发展的问题,那麽经济之树的茁长,必然催发民主之花。东亚诸国在走过“半现代化”历程之后,真正的现代化新天地即在眼前。
思维的民族 发表于 2008-12-5 08:46:00 | 显示全部楼层
<p>有兴趣的朋友有时间可以读一读这本书</p><p><span class=\"black000\"><a name=\"top_bk\"></a><b><font size=\"3\">近代西方文化与日本明治宪法:从英法思想向普鲁士·德意志思想的演变</font></b>
                </span></p><p><span class=\"black000\"></span></p><p>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br/>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p><p>目录</p><div class=\"right_content\">第一章 西学东渐——立宪主义思想的确立<br/> 第一节 明治初年的开明政策及立宪主义的确立<br/> 第二节 对西方近代<span id=\"skey\">宪法思想</span>的摄取<br/></div><div class=\"right_content\">第二章 百花齐放——自由民权派的宪法思想<br/> 第一节 自由民权运动对《明治宪法》制定的影响<br/> 第二节 民众的宪法构想<br/></div><div class=\"right_content\">第三章 “西方来客”——普鲁士·德意志宪法模式的确立<br/> 第一节 岩仓使节团对<span id=\"skey\">西方政治制度</span>的考察<br/> 第二节 对英国议会制度的初步否定<br/> 第三节 普鲁士·德意志宪法模式的确立<br/></div><div class=\"right_content\">第四章 “西天取经”——对普鲁士·德意志宪法理论的吸收<br/> 第一节 伊藤宪法调查的动因及目标<br/> 第二节 德奥学者的宪法思想<br/> 第三节 对普鲁士·德意志<span id=\"skey\">宪法学</span>的摄取<br/></div><div class=\"right_content\">第五章 “雾中看花”——转向普鲁士·德意志模式的原因<br/> 第一节 转向普鲁士·德意志模式的原因<br/> 第二节 《明治宪法》制定前的思想变异<br/></div><div class=\"right_content\">结论 “悲”“喜”交加——明治宪法的定位<br/> 第一节 明治宪法体制的形成<br/> 第二节 明治宪法体制的影响<br/></div><div class=\"right_content\">余论 <span id=\"skey\">他山之石</span>——日本立宪思想对中国的影响<br/> 第一节 中国立宪模式的选择<br/> 第二节 中日立宪制的成败及其原因<br/></div><div class=\"right_content\">附录一 《大日本帝国宪法》<br/>附录二 明治前期的宪法构想<br/>参考文献<br/></div>
思维的民族 发表于 2008-12-5 08:54:00 | 显示全部楼层
<p>在近现代,不仅日本直接学习模仿德国</p><p>而且美国和中国也被德国影响很深</p><p></p>
北回归线 发表于 2008-12-5 11:59:00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条顿军团</i>在2008-12-4 23:25:00的发言:</b><br/><p>不敢苟同,日本是亚洲第一个走向现代化的国家,不仅仅是因为他第一个完成了工业和国防的现代化,更重要的是一种理念的现代化。他是亚洲第一个走向民主与法制社会的国家。《大XX帝国宪法》的颁布,日本就是仿英国体制的君主立宪。只是君宪又分虚君立宪和实君立宪,英国等西方国家是虚君立宪,日本是实君立宪。在宪法颁布之后,日本还是走在一条健康的道路上的,<span style=\"FONT-SIZE: 10.5pt; COLOR: black; 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718;&#805;; mso-hansi-font-family: &#718;&#805;; mso-bidi-font-family: &quot;Times New Roman&quot;; mso-bidi-font-size: 12.0pt; mso-font-kerning: 1.0pt; mso-ansi-language: EN-US; mso-fareast-language: ZH-CN; mso-bidi-language: AR-SA;\">国内的自由民权主义形成一个强大的力量,时常爆发运动,</span><font face=\"宋体\"><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 10.5pt; COLOR: black; FONT-FAMILY: &#718;&#805;; mso-bidi-font-family: &quot;Times New Roman&quot;; mso-bidi-font-size: 12.0pt; mso-font-kerning: 1.0pt; mso-ansi-language: EN-US; mso-fareast-language: ZH-CN; mso-bidi-language: AR-SA; mso-fareast-font-family: 宋体;\">1890</span><span style=\"FONT-SIZE: 10.5pt; COLOR: black; 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718;&#805;; mso-hansi-font-family: &#718;&#805;; mso-bidi-font-family: &quot;Times New Roman&quot;; mso-bidi-font-size: 12.0pt; mso-font-kerning: 1.0pt; mso-ansi-language: EN-US; mso-fareast-language: ZH-CN; mso-bidi-language: AR-SA;\">年又召开国会。<span style=\"FONT-SIZE: 10.5pt; COLOR: black; 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718;&#805;; mso-hansi-font-family: &#718;&#805;; mso-bidi-font-family: &quot;Times New Roman&quot;; mso-bidi-font-size: 12.0pt; mso-font-kerning: 1.0pt; mso-ansi-language: EN-US; mso-fareast-language: ZH-CN; mso-bidi-language: AR-SA;\">与德、意不同的是,日本走上法西斯道路,有着一个相当漫长的渐进过程。</span></span></font></p><p></p></div><p>要说日本政治有多少民主法制,我觉得也未必。</p><p>民主黄金期,也就 大正德莫克拉希 阶段。</p><p>日本政治叫门阀政治似乎更靠谱。</p><p>而日本的民众运动,有时候看起来更像民众军国主义运动。</p><p>日俄战争条约签订后,老百姓上街堵上日辟谷,居然是觉得分赃不够。</p><p>签订海军军备条约的被当作民族罪人。更别说226一类的事情……</p>
回廊巡逻兵 发表于 2008-12-5 13:5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lutheraner 发表于 2008-12-5 19:39: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世界第一科技强国的帽子日本恐怕是戴不起.
krauser 发表于 2008-12-18 11: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说起来,战争的根本还是因为经济利益,通过对外战争能获得很多好处,比如扩大消费,掠夺资源,抢占市场,转移民众视线甚至增强国内凝聚力等等~当国内市场饱和,经济萎靡不振甚至开始大萧条,对外战争就能最直接的解决矛盾~这也可以从一个方面理解德国日本所谓的军国主义吧
豹II 发表于 2008-12-18 15: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p>经济危机的本质</p><p>无非就是生产能力&gt;消费能力</p><p>1929年那次是,这次也是</p><p>1929年的直接结果,就是消灭1亿人口,整体摧毁欧洲和日本的生产能力</p><p>天晓得这次会怎么样</p>
krauser 发表于 2008-12-19 09: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对对,所以我个人感觉,美国一直找这个打,找那个打,虽然小打小闹,但是打过之后经济居然好转了……
阿戈 发表于 2008-12-27 11: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德国和日本的关系一直很好,日本足球技术学的是巴西,球衣穿的是意大利,但是德国俱乐部到了日本,那就是主场的感觉。。。
回廊巡逻兵 发表于 2008-12-27 13:4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联盟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国德迷联盟 - GerFans.cn ( 辽ICP备17002255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11-20 00:42 , Processed in 0.035509 second(s), 12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