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昨天第一次在电视上看到了一个人的死亡过程,一个叫做克雷格·埃沃特的英国病人留给世界的最后影像。因为病痛,他选择了安乐死,当妻子和他吻别,互道“i love you”后,在贝多芬第九号交响曲的背景音乐中,埃沃特安静地离开了这个世界。<br/>在《新闻1+1》中看这段录像时,我很难让自己的心情平静,因为以前从没清醒地意识到,生、死,还有它们之间的距离,竟是如此的近。泰戈尔说“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相信绝大多数人都能真切的感受到前者,而后者恐怕不敢想象,原因很简单,我们都没经历过。什么样叫做静美,怎么样做才能静美?是像克雷格·埃沃特这样的选择吗?<br/>曾经和现在,我都坚定的支持安乐死。我一向认为假如一个人,他自己选择不要在世上继续活下去,活着让他“生不如死”的话,那么这是他的权利,只因为他自己不能做到,所以才请求医生的帮忙。如果他不是生活不能自理,那这和自杀还有什么区别。但似乎除了荷兰,其他国家很难让自己的法律条文中出现这样的东西。我能理解,也同样理解选择安乐死的人。<br/>我曾看过一本书叫做《死之默想》,里面引用了列夫·托尔斯泰说过的:“人生唯有面临死亡,才会变得严肃,意义深长,真正丰富和快乐。”生命是一种过程,一种体验,更是一种态度。生命只是过程的不同,结局都一样。活着,就要让生命迸发出最绚烂的火花,就要让自己活出最精彩的篇章。今年温家宝总理曾对汶川地震幸免于难的孩子们说过:既然活下来,就好好活吧……看似简单,却意味深长。活着,很容易,但有意义地活着,真正去体验生命、去感受生活的美好还需要我们付出很多。<br/>而像克雷格·埃沃特这样有尊严的离去,同样需要勇气、需要毅力、需要舍弃,因此他同样值得人们尊重。选择生、选择死,都代表着生命的尊严和自我的选择。 </p><p>多去享受大自然的美好吧,多去陪陪我们的爸爸妈妈亲人长辈吧,多去尝试曾经想过却从没落实的计划吧,多去快乐健康幸福的度过每一天吧,生命,是上天赐予每个人最美好的礼物,遗憾的是,它过去了就不再回来。<br/>“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如果不知道什么叫做“静美”,那么就像“绚烂夏花”般好好活着吧!</p><p>图片版:http://iloveanderson.blog.sohu.com/106402886.html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