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德迷联盟 - GerFans.cn

 找回密码
 加入联盟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转帖]经典电影欣赏之《风柜来的人》

[复制链接]
听听那冷雨 发表于 2009-1-17 13:24: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h4 class="c_tx">经典电影欣赏之《风柜来的人》</h4><div class="art_info c_tx2">发表时间:2008年09月11日 12:38 <p>本文及视频地址:<a href="http://qzone.qq.com/blog/641226928-1221107893" style="CURSOR: pointer;">http://qzone.qq.com/blog/641226928-1221107893 </a></p><div id="quoteinfo" style="MARGIN-BOTTOM: 10px;"></div><div id="voteAnchor"></div></div><div class="real_blog" id="veryContent" style="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26px; HEIGHT: auto! important;"><table id="blogContent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tbody><tr><td valign="top" style="WORD-WRAP: break-word;"><div id="blogContainer"><font size="4"><img id="paperPicArea0" height="1" src="http://imgcache.qq.com/ac/b.gif" width="1" style="DISPLAY: none;" alt=""/>
                                                        </font><div id="paperTitleArea" align="center"><span id="paperTitle" style="DISPLAY: block; FONT-WEIGHT: bolder; WORD-BREAK: break-all;"><font size="4"></font></span></div><font size="4"><img id="paperPicArea" height="1" src="http://imgcache.qq.com/ac/b.gif" width="1" style="DISPLAY: none;" alt=""/>
                                                        </font><div id="blogDetailDiv" style="FONT-SIZE: 16px;"><font size="4">  这部电影是侯孝贤的第四部电影,1983年拍的,拍过这部电影后,侯孝贤对电影有了重新的认识,他感觉那应该是另一种语言,他觉得可以用这种语言更好地来描述生活。我个人的感觉,这部电影是他树立个人风格和魅力的第一部电影,他的前面的三部电影分别是《就是溜溜的她》、《风儿踢踏踩》和《在那河畔青草青》,《就是溜溜的她》看了后,印象很一般,就是一般的流行电影,这部片子,是当时正走红的小生钟镇涛和美女影星风飞飞演的,故事情节的设置,表现的手法,沿用的都是那个年代台湾流行电影的一般路数,《风儿踢踏踩》,还是一部琼瑶的电影,那时候琼瑶的电影还正热,《在那河畔青草青》这部电影没看过,不知道怎么样,我想也大概差不多,应该不会很特别的,这几部电影根本谈不上什么思想性和内涵什么的,纯粹就是几部商业片,还没有体现出后来他的那种创作风格和艺术美学,特别是在摄影上,看不出他后来惯用、运用到极致的静止长镜头,他的一些观念、理念、思考在那几部电影里也还没有形成,但从这部《风柜来的人》电影开始,就迅速为之一变,和前几部电影截然不同,转变得特别快,好象一下子,风格就转变了,确立了,成熟起来了,在这部电影里,他采用的叙事手法也是写实的,情节什么的,就不再看重了,开始注重气氛、氛围的塑造,形成一种情感上面的东西,以朴素的写实的手法,自然而然地呈现人物的生活状态、情感历程、思想变化,不露声色地表达自己的一种情感,表达对人生、生活、岁月、成长、青春的一种感悟和理解。 <br/>  这部片子的原著和编剧都是朱天文,关于这个人,前面的日志也说过不少,这里也不多说了,侯孝贤后来的很多部电影的编剧都是她,从这里可以看出,朱天文很早就和侯孝贤在一起合作拍片了,这个人特别厉害,这部片子的摄影指导还是陈坤厚,监制也是他,摄影风格也不用多说了。 <br/>  初看这个电影名字时,觉得是个很怪的名字,风柜?总能和大衣柜、五斗橱联系起来,从衣柜里来的人?什么意思?想,一定是很抽象很怪的一部电影,最早见这个名字,很早了,我记得应该是在《大众电影》上,介绍台湾电影时看到的,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写下了上面这句话后,我又觉得,也可能是在其他的杂志上看到的这个电影名字,记不清了。后来,看了介绍,看了电影才知道,原来风柜是台湾的一个地名,是澎湖列岛的一个小渔村,这样一来,这个让人感觉古怪的片名,就十分可以理解了。这部电影的故事是说,阿清、阿荣、郭仔等几个少年,从小在风柜长大,高中毕业后,在等待征兵的日子里百无聊赖,每日乱混,打架、看白戏什么的,在一次较严重的打架事件后,也因对身边环境的厌倦,他们离开了风柜,就来到台湾南部大都市高雄,瞎混,电影主要说的就是,他们到了高雄后,在高雄的所见所闻和混的一些事情,实际上,故事情节很简单的,有人说是剧情片,我一点也没看出来,就想,这怎么会算是剧情片呢,侯孝贤对于情节一向不是很看重的,他注重的是情感,在他的眼里,故事情节就是一个外在的晃子,借助于这些,来表现自己对一些事情的理解,换句话说,他是用另一种语言来说他对于过去时光的怀念。侯孝贤对于孩童和少年时代有一种近似幻梦的执迷,这也是那个时期侯孝贤电影的一大创作特点,即使是一些细琐闲杂的小事情,他都会以一种近乎偏执的距离和角度,去倾注自己情怀与关注。 <br/>  对于这部片子,网上的评论很多,刚才在网上查一个演员的名字,一查查到了一大堆,各种各样的说法,其中不乏真知灼见的,可以看出,喜欢侯孝贤电影、喜欢这部片子的人还是很多,粗略看了两篇以后,都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写了。 <br/>  这部电影的主要演员都是一些后来特别熟悉和有名的演员,象钮承泽、张世、庹宗华、林秀玲、杨丽音等,大多数都在侯后来拍的电影里继续饰演角色。 <br/>  那个扮演阿清的演员钮承泽,初看上去,感觉很不对劲,长的也是怪怪的,说不上难看吧,也绝对算不上是好看,包括发型、穿衣,让人就很不舒服,别别扭扭的,远不象庹宗华穿着打份那么利落,看着顺眼,心里就想,侯怎么找了这么个演员来作主演,不过,后来,看着看着,就很喜欢,感觉演得特别好,你看他在阿荣他姐姐家里的那个眼神和表情,还有学日语,吃饭,和张世打闹的那几段,类似这样出彩的地方,影片里到处都是,后来又看过多次他演的电影,在后来的林正盛导演的《天马茶房》电影里,他扮演一个国民党军官,我一看到,就感到眼熟,一查,果然就是他,只不过是长大了一些,不过面貌长相还是那样,没有变。 <br/>  还有其他的演员也都表现出色,特别是扮演那个阿荣的演员张世,演得特别是好,流畅自然,一点也不打坷,他和阿清翻脸那段,演的太像了,我就觉得,他真的和扮演阿清的那个演员钮承泽翻脸了,憋了一肚子的气,借题发挥,要不,不会表现出这种逼真的程度吧?张世,我们应该都熟悉,后来拍了很多喜剧,国内经常在放的,后来还看过他演的一部台湾片子,叫做《又见操场》,讲得也是学生时代的一些事,演得也是特别的好。 <br/>  庹宗华在这里面也扮演了一个角色,扮演在工厂里打工的黄锦和,因为偷工厂的材料,被发现后开除,扔下女朋友,自己去跑船了,他的这个角色给人印象挺深的,看起来,很年轻有为的一个人,穿得也是干干净净,收拾得利利索索的,站有个站样,坐有个坐样,大热天里,也是穿着很干净的浅色衬衣,白天打工,晚上还在上夜校,生活看起来很有条理,不象阿清、阿荣、郭仔等人,背心、T恤胡乱穿着,没有个站相,站也站不直,歪七扭八的,特别是阿荣一天到处瞎混,打架惹事,没个正经。这个角色黄锦和的想法,还有他后来思想的变化,我是不好把握,把握不住,也有些想不通,想了半天,就想到一句《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里的一句台词,“都是出来混的”,就这一句台词在脑子里打圈,我想,他们所处的那个环境,为了生活的更好,拼命追求的那些东西,那个劲头,不是我们这个时代,我们这个环境里的人所能熟悉和理解的。 <br/>  还有林秀玲和杨丽音,连着拍了几部侯导演的电影,杨丽音,在《冬冬的假期》里饰演疯女寒子,在《儿子的大玩偶》里饰演阿珠,林秀玲也是,在《冬冬的假期》里饰演小舅的女朋友,在早期,侯导用的都是他常用的这一班演员,他们的表现,可能比较对他的路子。后来,他还经常用舒祺,我就感觉非常的不爽,我太烦恶舒祺这个人了,烦到,只要有她演的电影,即使是侯孝贤导演的,也基本上不看,我实在是无法忍受这个人娇揉造作的样子,我就不能明白侯孝贤怎么就会看上这个烂人了,这是一点题外的话,想到了,就一起写出来了。 <br/>  这几个年青演员的表现是这样的出色,较好地表现出了那个时代,一些年轻人的彷徨,对于青春的苦恼,无意之中毫不珍惜,大把挥霍青春,迷茫的心理,不知道该干什么,等等状态,表现的淋漓尽致。我一直都在想,他们到底是不是从电影学校毕业出来的,我想,应该不会吧,那他们那种表演的才能是从哪儿来的,想不通,想想,其实这些,学校里也教不会的。还有一些绝对不是演员的,就象我们平常所说的群众演员吧,都演的特别好,你看片子刚开始,打台球记分的那个老头,他不可能是演员吧,我怎么觉得他比什么演员演得还要好,我真有些想不通,侯孝贤跟他们是怎么说的,他们才能做到这一点,有时候,我经常在想这个问题,但总也没有想明白过来。 <br/>  这个电影,看网上有个知情的台北的朋友介绍说,是有两个版本,最早的那个版本,片尾是钮承泽站在凳子上叫卖录音带,从“三卷五十块……”的口白,接上李宗盛的歌“从风里走来,就不想停下脚步……”,第二个版本,侯孝贤将一部分再重新剪过,杨德昌帮忙弄的音乐,片尾李宗盛的歌被拿掉了,变成了维尔第的《四季》,并且背景也变了,变成了几名少年在海滩嬉戏的慢动作镜头,参加国外影展的,就是这个版本,也就是目前的DVD版本。这位朋友还说,要看第一版的话,可能要找侯孝贤面商,又说,可能侯本人也没有第一版了。说到这里,多说一句,这部电影1984年获得了法国第六届南特三大洲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奖,当然,这个其实也说明不了什么,既然想到了,就这么多说一句。我们现在看到的,肯定是第二个版本了,以前看介绍说,结尾有李宗盛的那首歌,我还一直奇怪,怎么我没有见到,现在才知道,原来是这么回事呀。 <br/>  关于这部片子的技术特点,我就不想在这里说了,在上一篇日志“经典电影欣赏之《儿子的大玩偶》”里,对于侯孝贤的技术特点和风格已经说到了,那部片子是和这部片子同年拍的,特点都差不多,不过,在这部片子里,我觉得,那些长镜头的运用,还有叙事手法,抒情的味道,内涵,感觉的表露,风格的体现,比那部片子,包括第二年的《冬冬的假期》,运用得还要多,还要更加成熟,特点更加明显。 <br/>  这部电影没有字幕,电影里人物说的国语都可以听得清清楚楚,但是说的地方闽南话就听不懂了,不过,就是听不懂也不会影响到对于剧情的理解。 <br/>  没看这部电影之前,光看介绍,就想,反映青少年生活和情感的电影,能拍成什么样?没想到就拍得这么好,看了后挺吃惊的,八十年代初,就能拍出这样的电影来,真是不可思议,这导演太厉害了!和大陆同时期反映青少年成长的那些电影,根本就没有可比性,就是大陆现在拍的一些电影,也没有办法比,你就象后来大陆反映良好的《阳光灿烂的日子》吧,有些人还特别爱拿这个和台湾侯孝贤、杨德昌的电影比,说是大陆版的什么什么了,要不就说侯孝贤、杨德昌的哪个电影是台湾版的《阳光灿烂的日子》了,我就想,这怎么能比嘛,那是个什么呀,拍得都是什么呀?我觉得一点可比性都没有,拍的太幼稚简单了,根本就不是一个水平上的,差了不是一个、两个档次,侯孝贤在电影想反映的那些东西,和大陆拍的那些青少年的电影里说的根本就不是一回事,差得太多了,我都不知道有些所谓的影评家搞懂了没有这些,就在那里胡说八道,真让人没办法说。 <br/>  有些话,在这里也不想多说,朋友们如果有哪一个想看的,自己来看看,就知道了,自己的感受最重要,光听别人说也不行,我不想把自己的观念和看法强加给谁,自己去看看,去体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体会,青春,年少,彷徨,无聊,寂寞,苦恼,迷茫,厮混,无知,长大,这些每个人都经历过,应该有深刻的体会和体验,关于这些,我们拍不出来,写不出来,但好坏总是可以看出来的吧,话就说这么多。 <br/></font></div></div></td></tr></tbody></table></div>
 楼主| 听听那冷雨 发表于 2009-1-17 13:37:00 | 显示全部楼层
<table bordercolor=\"#ffffff\" height=\"993\" cellspacing=\"1\" cellpadding=\"1\" width=\"750\" align=\"center\" bgcolor=\"#ffffff\" border=\"0\"><tbody><tr><td valign=\"top\" align=\"center\" height=\"488\"><table height=\"486\" cellspacing=\"1\" cellpadding=\"1\" width=\"748\" border=\"0\"><tbody><tr valign=\"middle\" align=\"center\"><td colspan=\"2\" height=\"100\"><span class=\"style18\"><font face=\"隶书\" size=\"6\">《风柜来的人》介绍</font></span></td></tr><tr><td height=\"20\"><font face=\"隶书\" size=\"6\"></font></td></tr><tr valign=\"middle\" align=\"center\"><td align=\"left\" width=\"371\" height=\"362\"><font face=\"隶书\" size=\"6\"><img height=\"360\" src=\"http://www.video999.com/Drama/image/D0648.jpg\" width=\"247\" alt=\"\"/></font></td><td width=\"370\"> </td></tr></tbody></table></td></tr><tr><td class=\"style21\" valign=\"top\" height=\"20\"><font color=\"#0000ff\">※影    名:</font>风柜来的人 / The Boys From Fengkuei</td></tr><tr><td class=\"style21\" valign=\"top\" height=\"20\"><font color=\"#0000ff\">※主    演:</font>钮承泽 张世 庹宗华 林秀玲 杨丽音</td></tr><tr><td class=\"style21\" valign=\"top\" height=\"20\"><font color=\"#0000ff\">※类    别:</font>剧情</td></tr><tr><td class=\"style21\" valign=\"top\" height=\"20\"><font color=\"#0000ff\">※地    区:</font>中国台湾</td></tr><tr><td class=\"style21\" valign=\"top\" height=\"20\"><font color=\"#0000ff\">※导    演:</font>侯孝贤 Hsiao-hsien Hou</td></tr><tr><td class=\"style21\" valign=\"top\" height=\"20\"><font color=\"#0000ff\">※编    剧:</font>朱天文 T\'ien-wen Chu</td></tr><tr><td class=\"style21\" valign=\"top\" height=\"20\"><font color=\"#0000ff\">※出    品:</font></td></tr><tr><td class=\"style21\" valign=\"top\" height=\"20\"><font color=\"#0000ff\">※上映时间:</font>1983年</td></tr><tr><td class=\"style21\" valign=\"top\" height=\"118\"><font color=\"#0000ff\">※内容简介:</font><br/><br/>    阿清(钮承泽)、阿荣(张世)等男孩生于风柜长于风柜,他们在高中毕业后等待征兵的日子里百无聊赖,每日通过赌博、打架、看白戏等形式来挥霍过量的精力。因为一次较严重的打架事件,也因对周遭环境的厌倦,他们怀揣几颗忐忑的心,离开风柜来到高雄。起始,自然只能如迷途羔羊般,在大都市的五光十色中乱撞。 <br/>  在阿荣姐姐的帮助下,他们有了暂时的栖身处。而安稳下之后,阿清和阿荣因渐形成不同的世界观产生分歧。一封家书勾起阿清有关父亲的复杂回忆,加上眼见爱慕对象小杏(林秀玲)与男友(庹宗华)情感变故,阿清沉默了下来。 </td></tr><tr><td class=\"style21\" valign=\"top\" height=\"118\"><font color=\"#0000ff\"><br/>※影片评论:</font><br/><br/>   <font color=\"#ff0000\"><span class=\"style3\">《风柜来的人》评论一:那些忧伤的年轻人</span><br/></font><p>    悠闲地打着台球的年轻人,嘴角斜斜地叼着一棵香烟;瞪眼、抿嘴的老伯呆呆地侧坐于古屋的门前,岿然不动;远景中推搡的青年打着没来由的群架,在画面中忙不迭地跑进跑出;静静的街道,静静的小镇,巷口边的一棵老树发出呱噪的蝉鸣。候孝贤的影片中总不会缺少这些意象,在听不懂的闽南闲话中,一丝淡淡的乡情愁绪像洇晕开的茶香一样,浸入观者的肺腑,渐而合着各个不同的思绪直向每个人的记忆深处弥漫开来。<br/>    站牌上写着“风柜东站:清湾”,一个澎湖小岛,有四个青年:阿清、阿荣、郭仔、阿育。他们打人、挨打,他们逃跑、追逐,他们胡闹、倦怠,他们放歌、低吟。他们逃票看黑白老片《罗科和他的兄弟们》,他们提着录音机听难得一闻的李宗盛的摇滚歌曲。拍击出白沫浪花的大堤上,四个男仔为姑娘跳着笨拙的“四小天鹅”;斜阳入海的山坡上,四个男仔疲倦地躺倒在碧草蓝天之间。他们思虑着什么?怎样逃避兵役还是如何获得女孩芳心?怎样顶天立地不再吃家里闲饭还是闯荡江湖挣脱宿命?无论是优秀学生还是逃学大王,二十岁的脑子里都有一样的焦虑和渴望,都有同样的隐痛和志向。 </p><p>    阿清、阿荣、郭仔离开风柜投奔高雄,留下一个傻傻的阿育重复着祖辈的生活,谁能说选择留下的阿育的生活就注定不会幸福美满,也许那个大家都喜欢的叫杨金花的女孩就是他未来的妻,顺从命运也是另一种命运的选择。<br/>    光怪陆离的高雄在乡下青年的眼中充满诱惑和威胁,洗褪掉与生俱来的那层泥土气息需要时间和考验。一个同样来自小岛的青年黄锦和是他们的学习榜样,也是他们的前车之鉴。偷了工厂材料的黄锦和去跑船了,阿清暗恋上了他的女友小杏。也许候孝贤总是认为一段默默的淡淡的暗恋是最值得玩味与感受的,所以他的主人公脱不开“发乎于情,止乎于理”的圈圈,对长空皓月的仰视顺接而来的大抵是自寻烦恼的恨恨哀叹,冥思苦想不得其解的心底徘徊酝酿出一坛坛甘涩参半的夺情之水。 </p><p>    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候孝贤在捕捉和寻找着新奇的镜头机位的同时紧紧控制着他的节奏和情绪。静谧的画面中奔突着人物活动的张力,安静是为着爆发而设置的,大面积的静只需一点点的动就会生趣盎然、百态千姿。候孝贤学习日本小津安二郎的做法,在宽银幕中安排前后垂直的通道,并在中途开出可两边进出的走廊,这样,人物不会过于冗长的横穿过宽阔的银幕,而是在大面积的前景衬托下在前后方向上来去自如。中景和中景画面的静态相接创造出候式镜语的独特魅力,但是声音上的动静结合和失真的话音留滞更是大大拓展了缓慢节奏下的表现活力。往往是镜头中人物忽远忽近的运动,但是他的声音音量并不随之增高降低。或者是人去音留和音去人留相互照应,使侯氏的此部发轫之作几无凝滞壅塞之感。<br/>    全局收刹之处总要追求豹尾的有力和迅捷,才能约束全片、发泄情感。小杏含着隐痛北上台北,阿清在车站的滚滚人流中寻找自我,一种来源于父亲与蛇的死亡记忆萦绕于他的心头,无比忧伤的年轻人什么也抓不住,什么也得不到,他们的问题太多、答案太少,失望太多、希望太少,青春忙忙碌碌如白驹过隙匆匆流过。站在阿荣与郭仔参军之前大甩卖的磁带摊前,阿清的呐喊算不算一种誓言,抑或是无奈的悲吟,叛逆的狂欢:“三卷五十块!三卷五十块!三卷五十块!” <br/>  青春是否应当拿来售卖,我们有无拒绝的权利,还是让岁月为杆、心情为准、记忆作锭来称一称它的斤两。<br/><br/><font color=\"#ff0000\"><span class=\"style3\">   《风柜来的人》评论二</span><br/><br/></font>    候孝贤用平淡无奇而又充满内在活力的画面,“对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的彷徨、烦闷与爱情都作了忠实的呈现”。镜头中的景、人和事,都令观众感到亲切、亲近,甚至就是每个人青春时期的难忘的记忆或印象:那些近乎纪录的长镜头,静静地、饶有兴味地观察着街头的打斗;海滨少男为小芹跳起的挑逗性舞蹈;阳台上阿清视线中的小杏;以及那些别离的场面与时刻,太阳升起又落下,海浪涌来又退走,风柜的街道和居民都没有改变,但生活的感觉却已不同:当阿清回家为父亲奔丧的时候,在不知不觉中,躁动的心情多了几许沉重的苦涩。不知从何时开始,阿清学会了严肃地看待生活,学会了默默地爱恋和思念。观众便是彼那时时刻刻都在有力地跃动、时时刻刻都在变化着的人生感觉所吸引,所打击,所感动。 <br/><br/>  生活是什么?似乎它的潜意义和表意义都难以捕捉,候孝贤用流动着的画面,细心而饱含深情地透露了他和他周围的人对这意义的理解。人们每月每日都生活在日常琐碎的实际生活中,常常为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而争吵,殴斗或者笑逐颜开。年复一年,月复一月,日复一日。一代又一代的人迅速成熟又迅速衰老,迅速死去,但这个世界,还是有那么多的胡思乱想,还是有那么多的烦恼和痛苦,还是有那么多的爱恋和惆怅。从风柜到高雄,从高雄到风柜,阿清漫无目的地任寻找青春的目的。他经历孤独和爱情的考验。他的声音和面孔渐渐失去了少年的无忧无虑,而增添了成年的苦涩与沉思。他仍与朋友在一起,艰辛而松弛地闯荡人生。有的朋友还停留在混混沌沌、懵懵懂懂的状态。有的朋友受到生活的惩罚,不得不重新确定人生的基位。目睹变化,经历过挫折和分离的阿清,已无法再用寻欢作乐的方式去对待人生。 <br/>  “我从风柜走来,就不会慢下脚步”,侯孝贤的影片以这样一种青春的冲力和选择来结尾。苦痛、伤感和烦躁还没有全消,但步履已经坚定。 <br/><br/><font color=\"#ff0000\"><span class=\"style3\">   《风柜来的人》评论三:十七岁,其去未知</span><br/><br/></font>    十七岁的你,是怎样一个少年? <br/>  那年,想起来那样久远;那段时光,想起来那样平淡;生命是一口深深的水井,在阳光下不停的蒸发,越来越低的水面,留下来的都是精华吗?有些痛,有些乐,有些纯洁,有些无聊,有些单纯,有些愚蠢,有些矜持,有些猖狂,现在还有吗? <br/>  十七岁的小贵和小健,共同拥有一辆单车,在北京的街头疾驰。 <br/>  十七岁的阿清、阿荣和郭仔,共同拥有一段无聊的时光,而十七岁,一去不复返,回头间刹那由青涩成长。 <br/><br/>  你一定记得李宗盛《风柜来的人》。是的,就是这个风柜,澎湖列岛中的一个。开场,是蓝天下的风柜站牌,静止的几秒钟,正是侯孝贤呀。阿清、阿荣和郭仔中学毕业,没有工作、没有服兵役,每天无所事事的在撞球室和街头闲逛,也不断的招惹些麻烦出来。他们去高雄找工作,生活发生了变化。阿荣的姐姐越来越变成了城市里的人,有一些是他们现在还看不懂的;锦和不择手段的挣钱,是为了谁;阿清的父亲走了,他陷入对父亲的回忆中,甚至在饭桌上丢掉碗,谁比谁更悲伤?阿清和小杏之间一起吃饭、一起逛街、一起看电影,可是阿清还是无语的把小杏送走了;阿荣和郭仔在街头买磁带,还没来的及挣到钱就要去服役了。 <br/><br/>  少年的时光就是晃。用大把的时间彷徨,只用几个瞬间来成长。 <br/>  小镇和城市在电影里对立着。一个是家乡,宁静悠长,镜头里干净清爽,很多没有人的镜头都似一幅绘画;一个是远方,多姿急促,镜头里纷繁忙碌。无论走多远,生命中不能遗忘的烙印,还是在那里。就连小杏也去锦和的风柜,她离不开的不是锦和这个人,而是和锦和在一起的那些日子。 <br/>  从第一个镜头起,明显的感到和《儿子的大玩偶》不同的是,典型的侯孝贤的电影语言出现了。而从这一部影片开始,也是他和朱天文合作的开始。正是朱天文给他看的沈从文自传是他一下明白了电影应该怎样拍。 <br/><br/>  侯孝贤说:“我会拍《风柜来的人》,是因为我去澎湖风柜探王菊金的班。在公车经过风柜时,我感觉非常特别,于是在风柜下车,在杂货店中看到小型的撞球台,一些人在那儿打着撞球,就是在那时候有了拍《风柜来的人》的构想。因为《小毕的故事》是改编自朱天文三百字左右的短篇小说,于是有机会便和她聊起来,由于当时她对电影还是新手,所以也只是随便地聊,并没有聊到电影题材的问题。后来找了她写故事,于是她介绍了沈从文的自传给我,其实我对内地小说并不熟,但我看完沈从文的自传后,感觉沈从文虽然写的是自传,但他的观点是俯视而客观的,于是我在《风柜来的人》中就想用这样一个客观角度去拍摄。但是在电影中如何达到所谓的“客观角度”呢?我对如何在文字与影像间转换并不是很清楚,我记得只是常要求摄影师陈坤厚镜头要摆远一点,然而有时候在朦胧模糊之际反而创作能量是最强的。” <br/><br/>  可以看出,从《风柜来的人》是真正的侯孝贤的电影的开始。 <br/>  朱天文小说是这样结尾的--潮岸不知伸向何方。他们亦将是,其去未知。谁又不是,其去未知呢?即使经过了一个或者更多的十七岁,我们就真的能看清楚去的路吗? <br/></p></td></tr><tr><td class=\"style21\" valign=\"top\" height=\"80\"><font color=\"#0000ff\"><br/>※获奖及提名:</font><br/><br/>    </td></tr></tbody></table>
一颗流星的梦 发表于 2009-1-17 13:39:00 | 显示全部楼层
<p>可以算是侯孝贤风格的第一部片子</p><p>记得当初好不容易才淘到的DVD...</p><p>一定要顶</p><img src=\"images/post/smile/dvbbs/em03.gif\" /><img src=\"images/post/smile/dvbbs/em03.gif\" /><img src=\"images/post/smile/dvbbs/em03.gif\" />
奔跑的将进酒 发表于 2009-1-17 21: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版本里有李宗盛的歌吗?
一颗流星的梦 发表于 2009-1-17 21:54:00 | 显示全部楼层
<p>...我看到的是第二个版本,所有的DVD都是第二个版本的</p><p>不过整部电影里还是能听到很多李宗盛和苏来的电影配乐</p><p>至于那首&lt;风柜来的人&gt;,我有一盘李宗盛的卡带里收录了这首歌</p><img src=\"images/post/smile/dvbbs/em01.gif\" /><img src=\"images/post/smile/dvbbs/em03.gif\" /><img src=\"images/post/smile/dvbbs/em03.gif\" />
一颗流星的梦 发表于 2009-1-17 22:03:00 | 显示全部楼层
<p>刚找到了,是滚石出版的一个合集</p><p>\"从风里走来就不想停下脚步</p><p>如果欢笑可以骄傲我们要它响亮</p><p>向风里走去就不能停下脚步</p><p>如果年轻凝成泪水很快就会吹干</p><p>青春正是长长的风 来自无垠去向无踪</p><p>握住生命如同握住一只球</p><p>对着太阳掷去 掇成一道不经心的彩虹\"</p>
奔跑的将进酒 发表于 2009-1-17 23:32:00 | 显示全部楼层
<p>这首歌收录在大陆第一张李宗盛的引进专辑中,封面是一个大大的邮包。里面很多和声是童安格做的。</p><p><a href=\"http://www.inkui.com/a2/7/D/7D993565D64B5E434789.html\">http://www.inkui.com/a2/7/D/7D993565D64B5E434789.html</a></p>
拜仁狂欢 发表于 2009-1-19 13:48:00 | 显示全部楼层
<p>我前几天刚买了《<font size=\"4\">儿子的大玩偶》</font></p><p><font size=\"4\"></font></p>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联盟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国德迷联盟 - GerFans.cn ( 辽ICP备17002255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11-20 00:39 , Processed in 0.029367 second(s), 13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