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德迷联盟 - GerFans.cn

 找回密码
 加入联盟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草根”爱好者怎样听古典音乐

[复制链接]
 楼主| dukelena 发表于 2009-10-6 11:13: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经作者同意,转贴自 墨石

1. 不要过分热衷于“版本比较”

中文古典音乐论坛上,往往为某一曲子的哪个版本最好争得面红耳赤,甚至常常认为自己喜欢的版本才是最好的,别的都不入流。又或者,热衷于罗列几个版本,然后一一指出其特色,颇有指点江山的气概。

我在深陷这个泥潭很久之后,终于明白,版本比较固然是听音乐中的重要部分,但远远不是最重要的部分。版本比较,表面上看起来很牛,但其实并没有那么难。凡是听过一两年古典音乐的人,耳力都磨练出来了,甚至不需要听完一个乐章,只要大致听三五分钟,都可以像模像样地指出这个演绎和那个演绎在音色上、节奏上、感情上的区别,然后洋洋洒洒写一篇评论。但过分陶醉于这种比较,对理解曲子本身并没有太多益处。真正应该花心思的,是曲子的结构、内容、旨趣。

其实,世上有多个版本的演绎,对于爱乐者来说是幸福的事,因为可以知道原来有这不同的理解,互相补充。就算一个版本实在不喜欢,也不必特意去贬低,也许只是和演奏者不投缘,也许过几年又会喜欢上它。我以前也贬低过一些演奏家,但现在知道只是自己当时浅薄而已。


2. 注意曲子的结构

往往草根爱好者听曲子都是只注意正在听的一瞬间,而不去管整体架构。我也经常这样。但其实这样的听法,丢失了曲子的大部分内容。

中国古人写文章或者诗歌,都很讲究“起承转合”。西方古典音乐也是一样。这个整体结构本身就包含了很多内涵,不应该忽略。要留意曲子是怎么开始,怎样给出主题,怎样从主题引发出新的内容,怎样对比,怎样重复,怎样在重复中变化,怎样统一,怎样结尾,等等。最好了解一点曲式学,哪怕一点皮毛也对音乐的欣赏有极大帮助。

音乐中有两个原则是很重要的,一是重复,一是变化。其实像诗经:诗经里往往是几个排比的段落,有些句子是重复的,特别能增强读者的印象,造成整体的节奏感;但每次都会有些变化,从而丰富多彩。流行音乐也好,古典音乐也好,都必须通过反复出现主题来增强印象。但古典音乐更注重变化,前后相似的乐句,往往都有细节的不同,或者层层递进。听的时候能注意到这一点,就乐趣无穷了。

另外要特别注意的就是对比。比如,一个激烈的段落A,接着一个缓和的段落B,接着是A的变化,接着是B的变化,诸如此类的对比,在各个层次上都有。



3. 注意乐器的对话

小提琴协奏曲可以视为小提琴和乐队之间的对话,小提琴奏鸣曲可以视为小提琴和钢琴的对话,弦乐四重奏是四个家伙之间的群聊,以此类推……

因此不要只笼统地听,一大堆乐器在那里闹哄哄有什么意思;而是尽量去分辨它们各自在说什么,互相怎样对比,怎样配合,怎样互相补充,是很有意思的。从小提琴奏鸣曲开始可能比较容易,因为小提琴和钢琴的音色形成鲜明对比,很容易分辨。你听一会儿小提琴在诉说,钢琴只是陪衬;一会轮到钢琴述说,小提琴作为陪衬;到高潮的时候,也许它俩一起述说。这个过程是非常令人陶醉的。它们也许说着类似的话,也许相似的话会说很多遍,但每次往往有细节的不同。弦乐四重奏的对话方式就更为丰富了,值得细细体会。听一次现场或者看一次录像都会有助于理解这种奇妙的对话。

听复调音乐的话,也要留意各个声部,最起码要注意到什么时候又进来了一个新的声部,以及这个声部的高低。尽量尝试全神贯注地去追踪各个声部,体会它们之间的关系。一开始可能很难,像我目前能追踪三个声部就有点忙不过来了,四个声部就听晕了。但是多尝试会很有益。有些曲子特别适合做这个游戏,比如《音乐的奉献》,当你用心去追逐各个声部的时候,会为它细节上的绝世风华所倾倒。

真正这样听法是需要夜深人静时全神贯注的,一丝分心都不能有,连带还要注意整体结构。一天只要能这样听上一个曲目就足够了,再多就累死了。别的时候只要泛听即可。



4. 学一点乐理

草根爱好者往往满足于读音乐史和一些非常感性的文字,觉得反正音乐是听觉的艺术,理论是多余的,留给音乐工作者去搞好了。但是一点点乐理也能极大地促进欣赏音乐的乐趣。

乐律,音名,唱名,全音,半音,音阶,大调,小调,五度圈,这些最多两三个小时就能学会,关键是要领会主音、属音、下属音、导音在音阶中的作用。曲式、和声、对位……这些慢慢学,慢慢积累,都不是什么难事。和声学是值得细细学的,对和声的了解越多,对西方音乐的理解也就越深。能找一架琴来试试各种和弦以及和弦进行就最好了,哪怕电子琴或者吉他都行,不然软件模拟都行。我也还在学,但总觉得学这些很有乐趣。

五线谱并不可怕。我小学五六年级时,音乐老师就教我们用五线谱读写一些简单的曲子,孩子们全都能学会,还都学得很有乐趣。每次上课他给我们弹一个曲子,让我们在五线谱上听写下来,我们都喜欢这个练习。既然小学生都能会的,自然大家也都能学会。事实上五线谱很直观。我读谱其实很不熟练,不过简单的曲子还能对付,主要困难是和弦的音响效果还没法在脑子里复原,但据小黑说熟练了就能做到。如果是像我这样没有绝对音感的人,就用首调唱名法,大致能把旋律读出来。假如看到调号那里一堆升降记号很晕的话,有个非常方便的小窍门:看最右边的一个符号,假如是升的话,从这里往上走一步;假如是降的话,往下走三步,这就是do了。一步是指从间到线或者从线到间的距离。接下来就容易了。

也应当练练耳。好在现在多媒体时代什么都容易,有个丹麦制作的软件《练耳大师》非常好,我放在网上,http://sites.google.com/site/qlm ... .rar?attredirects=0  这是一个中文版,有兴趣的朋友尽管拿去。

这些努力都是值得的。音乐像大海,你可以远观,可以跳下去游,可以潜水,可以远航,每种深度都会带来全新的认识。光凭直觉和本能来感受艺术,说起来容易,但除非是天赋极高,不然真的很难,充其量只能浮光掠影。不要轻视技术层面的东西。技与道并非是对立的,了解技术细节,可以极大地加深对艺术精神层面的理解。以前我试图了解古琴音乐,一开始觉得很难,所以花了很多功夫去了解技术细节,从琴的结构到减字谱到左右手各种指法,看书看视频课程,反复思考各种指法的作用,还自己计算了按音和泛音的位置。虽然没有摸过古琴,但当时几乎可以做到看到指法谱能想象是什么音,这一番努力之后再听琴,就有全新的理解。以前我试图了解中国画,最初只是读画史、看画谱、逛博物馆,始终不能鉴赏画的好坏,最后下决心去了解技术细节,各种皴法、墨法,它们的历史发展演变……再去看画,慢慢终于能感受到气格高下了。其实大部分的乐趣都在这些细节里面,忽视它们就实在太可惜了。



以上算是一点点心得吧……说到底,我还是个菜鸟,这么写多少很冒昧吧……所以有什么错敬请大家指出。

能在这辈子有音乐听是幸福的,它们陪伴我走过快乐和烦恼的日子。
greatmyth6 发表于 2009-10-6 11:24:0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喜欢古典音乐的现代版---电子乐 [s:37]  [s:37]
小百货 发表于 2009-10-6 11:42:13 | 显示全部楼层
音乐是个好东西啊 [s:18]  [s:18]  [s:16]  [s:16]
松岛枫 发表于 2009-10-6 13:24:03 | 显示全部楼层
直接推荐啊
yinaha 发表于 2009-10-6 17:56:38 | 显示全部楼层
听古典音乐永远不要放弃你的想象。

如果你试图用图解音乐甚至是肢解音乐的所谓文字“指南”就想彻底理解古典音乐中的内涵,我想说,它贫乏的语句剥夺你的想象力,使你永远不能真正地走进音乐本身。

想想老柴二次跳进圣彼得堡冰冷的河水中自杀,就能理解悲怆中的情感。
想想门德尔松指挥自己家里的乐队演奏自己作品,就能找到无词歌中飘飘欲仙的感觉。
想想伯辽兹想自杀,毒药却被小偷偷去的无奈,就能明白幻想的古怪奇异。
想想肖邦女性化的神经质以及他和乔治桑疯狂的爱情就不难猜测诗人的灵感从何而来。
想想贝多芬桀骜不驯的性格就能了解他为什么要和命运抗争到底。

而且音乐和诗词之间有着奇妙的联系。
贝加尔湖边无比广阔的草原造就了李白诗词的气势磅礴,西伯利亚宽阔的旷野也造就了俄罗斯民歌深沉奔放的特性。
姜夔晏殊词的小巧秀丽,和舒伯特的歌、舒曼的小品神似;贝多芬交响曲的雄伟壮阔,又和苏轼的大江东去,辛稼轩的金戈铁马遥相呼应。


所以文字不能完全描述的时候,定要用音乐去诠释。他们情感相通且形式互补。
 楼主| dukelena 发表于 2009-10-6 18:30:12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看大姨的回帖,语言依然像诗歌一样优美磅礴呀~
 楼主| dukelena 发表于 2009-10-6 19:11:15 | 显示全部楼层
大概是先学习数学、后转到计算机,整天跟理科打交道久了。
我开始慢慢变得更习惯技术性分析了,即使面对体育和艺术这些感性东西也不例外。
所以大姨在4楼的话,很振聋发聩呀~
yinaha 发表于 2009-10-6 19:15:25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能够检讨说明灵性还没完全退化。

对了,我加了一项“随笔札记”,有什么原创直接放在这个标签下就可以了。

希望还是多写多找感觉,这样就不是如机器般活着了。
 楼主| dukelena 发表于 2009-10-6 19:46:29 | 显示全部楼层
天天和程序和数据库打交道,自己的语言能力退化了好多,无论是文字欣赏能力还是文字运用能力。于是最近一段时间,重新看了遍玛格丽特杜拉斯的《情人》,还有王小波的杂文集。感觉自己对文字的敏感性恢复了不少,不过也有后遗症。《情人》和第一遍看时一样,看得太沉痛。开篇前5个字,“我已经老了”,就沧桑沉痛的让我心中一凛。

呵呵,刚进德盟时还不到20岁的自己,现在已经老到24岁了,时间真快。

前一段,一个初中朋友结婚,给她的Email里写了这么一些字:
青春逐渐走远,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庞大、平淡、从容的东西,它正在向我们靠近,虽然不知道它清晰的面目究竟如何,但我已然嗅出了它的味道,它有一个简单却深沉的名字——日子。

写了这Email没几天,发现德盟多了一个版块:生活馆。
yinaha 发表于 2009-10-6 20:34:17 | 显示全部楼层
活着什么滋味还得自己去添油加醋。

24岁老吗?正是青春如花的岁月,思想趋于成熟的时期,真的好时光,珍惜。


24岁应该过着一种平静但不平庸的生活,不是一滩死水,因为现实生活就此沉沦下去,一定淡定平和,想清楚自己未来的路该如何走。该是踏实过日子的年纪了。

告别那些沸腾张扬不加修饰极端浪漫理想化的东西,用24年的经历好好将自己过滤一番,沉淀出你需要的那部分精华。
 楼主| dukelena 发表于 2009-10-6 20:47:56 | 显示全部楼层
嗯,我给朋友Email的文字,就是摘自网上看的那篇文章。
看来大姨也看过。

24岁的确是好时光,确实在好好珍惜。不过,也确实觉得开始慢慢变老了。但并没有颓废、消极或者慌张的意思,反而会更明确和更淡定。
 楼主| dukelena 发表于 2009-10-6 20:50:51 | 显示全部楼层
嗯,回到本贴的内容来说。从我个人感觉,虽然体育、艺术这些感性东西,更多需要人的心去感知和感触,但是技巧分析和技巧学习的确还是不可少的,对于艺术的欣赏,心的感性认识是高层次的东西,它会建立在技巧的基础上。
yinaha 发表于 2009-10-6 20:57:34 | 显示全部楼层
那是自然,那些技巧之类的东西就是游戏的规则。玩什么,规则一定要搞清楚,才能玩得到位,玩得开心。
司马懿 发表于 2009-10-11 19:47:20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姨修养很高啊,赞叹!

我也是古典音乐的爱好者,对其评价远高过流行音乐,对于古典的看法,很多观点和楼主是一致的,听古典音乐最需要的并不是经典的版本和顶级的设备,而是心灵世界深沉的宁静和专注

这一点其实是很难做到的,所以说古典并不适合年轻人

听门罗研究所的音乐也是一样,专注,宁静,进入冥想状态,做练习
yinaha 发表于 2009-10-11 20:42:58 | 显示全部楼层
你也很不错呀。看你的几篇回帖都很到位。

请问你何方神圣?虽然你刚刚注册,但像很久以前就特别熟悉一般!

关于古典音乐能否写些什么?

“心灵世界深沉的宁静和专注”这样的境界非常高,可否继续展开谈下去?还有你的冥想练习。谢谢。

我非常愿意听到这样沉静但是直指人心的话题。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联盟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国德迷联盟 - GerFans.cn ( 辽ICP备17002255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11-20 17:16 , Processed in 0.030185 second(s), 13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